專利名稱: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同步整流驅動電路。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倍 壓輸出的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的能量回饋方式。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工藝的進步,中低壓MOSFET的導通電阻越來越小,因此在低 壓大電流的開關電源中,為了降低導通損耗, 一般都采用同步整流技術。在一些 中低壓直流變換的應用中,變換器的輸出電壓一般為達到48伏以上,這種電壓 等級采用半波整流或者中心抽頭整流結構,會導致整流器件的電壓應力很高,無 法采用低壓器件,降低導通損耗。當電壓高于60V輸出時, 一般只能采用二極 管整流方式,因為200V以上電壓等級的MOSFET成本較高,導通電阻較大, 已經(jīng)不適合在同步整流技術中應用。考慮到變壓器漏感與MOSFET漏源之間的 結電容會有振蕩,造成電壓尖峰,因此整流器件的電壓應力會超過理想情況下的 電壓。
倍壓整流技術可以消除整流器件上的電壓尖峰,降低電壓應力,使整流器件 承受的耐壓保持在輸出電壓。因此,采用這種結構能夠采用低壓MOSFET作為 同步整流,降低導通損耗。但是,傳統(tǒng)的通過采樣電流信號驅動MOSFET的方 法用到的電流互感器匝數(shù)很多,尤其當輸出電流很大時,會導致電流互感器傳遞 到驅動電路的能量太多,如果這部分多余能量無法回饋到輸出電壓源,就會造成 額外的損耗。由于倍壓整流輸出結構的特殊性,其中一個同步整流的驅動需要浮 地。因此采用傳統(tǒng)的電流控制驅動方式時,兩個同步整流管的驅動能量無法同時 回饋到輸出。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能夠將電流互感器傳遞到驅動電路中的多余能量回饋到輸出,本發(fā)明提
5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利用一種T型倍壓整流結構的特殊性,使輸出倍壓整流 的橋臂中的上管的驅動能夠箝位到中間的儲能電容,并且通過一個二極管,將下 管的驅動多余能量回收到同一個儲能電容。電路實現(xiàn)簡單,提高了驅動效率。
為此,本發(fā)明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適用于T型倍壓整流的兩個同步整流管 的驅動能量同時回饋到輸出的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包括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高 頻變壓器T1、電流互感器CT1、中間的儲能電容C1、輸出電容C2、同步整流 管SR1、同步整流管SR2和兩個分別用于驅動同步整流管SR1和同步整流管SR2 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輸出倍壓整流的橋臂中的上管的驅動能夠箝位到中間的 儲能電容Cl,并且下管的驅動多余能量回收到同一個儲能電容C1;
所述的每個驅動電路包括-
一個整形與復位電路,將電流互感器CT1二次側檢測出來的受控的同步整流 管的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并整形后形成驅動信號,并且在該同步整流管電流 為零時使電流互感器CT1復位;所述的整形與復位電路的輸入端接電流互感器
cn其中的一個二次側;
一個驅動自供電電路,將電流互感器CT1采集的能量進行存儲,并產(chǎn)生一個 隨同步整流管中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電流的平均值變化而變化的電壓源,給整個驅動 電路供電;所述的驅動自供電電路的輸入端接電流互感器CT1的二次側,其輸出 端接推挽功率放大電路及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
一個推挽功率放大電路,將從整形與復位電路輸出的驅動信號進行功率放 大后驅動相應的同步整流管;所述的推挽功率放大電路的輸入端接整形與復位電 路的輸出端,其輸出端連接受控的同步整流管的門極;
所述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將驅動自供電電路的電壓箝位到中間的儲能電 容C1,并將電流互感器CT1采集的多余能量回收到同一個儲能電容C1;箝位與 能量回饋電路的輸入端接驅動自供電電路,其輸出端接儲能電容C1。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可以充分回收驅動能量,提高效率
2、 降低了互感器的設計要求,信號繞組匝數(shù)減少,降低了成本。
3、 可以用于兩個互感器的驅動電路,也可以用于單個互感器的驅動電路, 應用場合比較靈活。
根據(jù)本發(fā)明,驅動電路與主電路可以采用這樣的連接方式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 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 負極及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及 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同名端,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 出電容C2的負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同步整流管SR2的門極與其驅動電 路的輸出端相連。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可以用于兩個電流互感器,驅動電路與主電路采用這樣的 連接方式高頻變壓器Tl的非同名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及輸出電容C2 的正極,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同步整流管SR1 的源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 端相連;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接電流互感器CT2 —次側繞組N3的同名端, 源極接輸出電容C2的負極,門極接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中間儲能電容C1的 負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l的同名端和電流互感器CT2 —次側繞組 N3的非同名端。
根據(jù)本發(fā)明, 一個典型的實施方式是所述的整形與復位電路由二極管D1、 二極管D2、 二極管D3,電阻R1和NPN型三極管Q1組成,二極管D1的陰極 接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同名端、三極管Ql的集電極,二極管Dl 的陽極接電阻R1的一端、三極管Q1的基極和二極管D2的陽極,電阻R1的另 一端接二極管D2和二極管D3的陰極、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非同 名端,二極管D3的陽極接三極管Ql的發(fā)射極;所述的推挽功率放大電路由NPN 型三極管Q2、 PNP型三極管Q3和電阻R2組成,三極管Q2的基極接三極管 Q3的基極和電阻R2的一端,電阻R2的另一端接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 N2的同名端,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和同步整流管SR1的 門極,三極管Q3的集電極接二極管D3的正極;所述的驅動自供電電路包括二 極管D4和貯能電容C3, 二極管D4的陽極接三極管Ql的集電極,二極管D4 的陰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和三極管Q2的集電極,貯能電容C3的負極接三極 管Q3的集電極;所述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包括二極管Dll, 二極管D11的陽 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陰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改進,可以用MOS管能量回饋電路代替同步整流管 SR1的驅動電路的箝位二極管Dll,使能量回饋電路可運用于普通倍壓整流電路等各種倍壓整流電路中,其特征在于輸出倍壓整流的橋臂中的同步管的驅動電壓 能夠箝位到一定值,并且驅動的多余能量能夠進行回收。所述的MOS管能量回 饋電路包括N溝道MOS管Sl、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阻RIO、電容 C5、 二極管D13和三極管Q9, N溝道MOS管Sl的源極接電阻R10的一端, 漏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門極接三極管Q9的集電極;電阻R10的另一端接 貯能電容C4的正極;三極管Q9的發(fā)射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基極接二 極管D13的陽極;二極管D13的陰極接同歩整流管SR1的源極;電容C5和電 阻R8的一端接二極管D13的陽極,另一端接二極管D13的陰極;電阻R9的一 端接N溝道M0S管S1的源極,另一端接N溝道MOS管Sl的門極;電阻R7 的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另一端接N溝道MOS管Sl的門極。
作為本發(fā)明的再進一步的改進,在使用一個電流互感器的電路中,每個同
步整流管的漏源極之間還設有一個誤驅動保護電路。所述的誤驅動保護電路由電 阻R3、 二極管D9和三極管Q7組成,電阻R3的一端接二極管D9的陰極和同 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另一端接二極管D9的陽極和三極管Q7的基極;三極管 Q7的集電極接驅動電路,發(fā)射極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l 一種T型的二極管倍壓整流電路。
圖2兩個互感器獨立驅動同步管的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3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壓同步整流電路。
圖4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壓同步整流電路。
圖5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普通倍壓整流電路。
圖6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7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另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8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第三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9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第四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10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普通倍壓整流電路。
圖11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12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另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圖13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第三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圖14 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第四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1, 一種T型的二極管倍壓整流電路圖。當高頻變壓器電位上負下 正時,二極管D1導通,變壓器給電容C1充電Vo;當高頻變壓器電位上正下負 時,二極管D2導通,變壓器給電容C2充電2Vo。
參照附圖2,兩個互感器獨立驅動同步管的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圖,包括 同步整流管驅動電路、電流互感器與主電路。
所述的主電路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步整流管SR1、同步整流管SR2、電容 Cl、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及輸出 電容C2的正極,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同步整流 管SR1的源極接電流互感器CTl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門極與其驅動電 路的輸出端相連;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接電流互感器CT2 —次側繞組N3的 同名端,源極接輸出電容C2的負極,門極接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中間儲能電 容C1的負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同名端和電流互感器CT2—次 側繞組N3的非同名端。
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1由磁芯、繞組N1和繞組N2組成,繞組N1的一端 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一端,另一端接同歩整流管SR1的一端,繞組N2接上同 歩整流管SR1的驅動器。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2由磁芯、繞組N3和繞組N4組 成,繞組N3的一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一端,另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2的一 端,;繞組N4接下同步整流管SR2的驅動器。
所述的整形與復位電路由二極管D1、 二極管D2、 二極管D3,電阻R1和 NPN型三極管Ql組成,二極管Dl的陰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 同名端、三極管Q1的集電極,二極管D1的陽極接電阻R1的一端、三極管Q1 的基極和二極管D2的陽極,電阻Rl的另一端接二極管D2、 二極管D3的陰極 和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非同名端,二極管D3的陽極接三極管Ql 的發(fā)射極。
所述的推挽功率放大電路由NPN型三極管Q2、 PNP型三極管Q3和電阻 R2組成,三極管Q2的基極接三極管Q3的基極和電阻R2的一端,電阻R2的另一端接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同名端,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三極 管Q3的發(fā)射極和同步整流管SR1的門極,三極管Q3的集電極接二極管D3的 正極。
所述的驅動自供電電路包括二極管D4和貯能電容C3, 二極管D4的陽極 接三極管Ql的集電極,二極管D4的陰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和三極管Q2的 集電極,貯能電容C3的負極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
參照圖3,本發(fā)明中提出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壓同步整 流電路圖。與圖2相比,增加了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其余結構不變。
所述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包括二極管Dll, 二極管DU的陽極接貯能電容 C3的正極,陰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
參照圖4,本發(fā)明中提出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壓同步整 流電路圖。與圖3相比,使用了一個電流互感器驅動兩個同步整流管,增加了誤 驅動保護電路。其余結構不變。
所述的主電路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步整流管SR1、同步整流管SR2、電容 Cl、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l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 Nl的非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同步整流 管SR1的源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l的負極及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同步整流管 SR1的漏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及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同名端, 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2的負極接同歩整流管SR2的源極; 同步整流管SR2的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
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1由磁芯、繞組N1、繞組N2和繞組N3組成。繞組N1的 一端接高頻變壓器T1的一端,另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一端;繞組N2接上同步 整流管SR1的驅動器;繞組N3接下同步整流管SR2的驅動器。
所述的誤驅動保護電路由電阻R3、 二極管D9和三極管Q7組成,電阻R3 的一端接二極管D9的陰極和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另一端接二極管D9的陽 極和三極管Q7的基極;三極管Q7的集電極接驅動電路,發(fā)射極接同步整流管 SR1的源極。
參照圖5,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電流互感器的普通倍 壓整流電路圖。與圖4相比,使用了MOS管能量回饋電路代替二極管Dll, 二極 管D12的陰極接電容C2的正極,主電路采用了普通倍壓整流電路結構。其余結構不變。
所述的MOS管能量回饋電路包括N溝道MOS管Sl,電阻R7、電阻R8、 電阻R9、電阻RIO,電容C5, 二極管D13和三極管Q9。 N溝道M0S管S1的 源極接電阻R10的一端,漏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門極接三極管Q9的集電 極;電阻R10的另一端接貯能電容C4的正極;三極管Q9的發(fā)射極接同步整流 管SR2的源極,基極接二極管D13的陽極;二極管D13的陰極接同步整流管SR1 的源極;電容C5和電阻R8的一端接二極管D13的陽極,另一端接二極管D13 的陰極;電阻R9的一端接N溝道MOS管Sl的源極,另一端接N溝道MOS管 Sl的門極;電阻R7的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另一端接N溝道MOS 管S1的門極。
所述的普通倍壓整流電路結構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步整流管SR1、同步整流 管SR2、電容C1、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CT1一次 側繞組N1的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同步整流管 SR1的源極接電流互感器CT1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及同步整流管SR2的漏 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接輸出電容C1的正極,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 連;輸出電容C2的負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同步整流管SR2的門極與其驅 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1的負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
參照圖6,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倍 壓整流電路圖。與圖5相比,二極管D12的陰極接電容C1的正極,主電路采用了 —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結構。其余結構不變。
所述的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歩整流管SR1、同步整 流管SR2、電容Cl、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l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CT1 —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 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l的負極及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同 步整流管SR1的漏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及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 同名端,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2的負極接同步整流管SR2 的源極;同步整流管SR2的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
參照圖7,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另一種T型 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6相比,二極管D12的陰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主電路 采用了另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結構。其余結構不變。
11所述的另一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步整流管SR1、同步 整流管SR2、電容C1、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 CT1一次側繞組N1的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 極;電容C1的負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正極接同步 整流管SR1的源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門極與其驅 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門極 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2的負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
參照圖8,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第三種T型 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6相比,二極管D12的陰極接電容C2的正極,主電路采用 了第三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結構。其余結構不變。
所述的第三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步整流管SR1、同步 整流管SR2、電容C1、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 CT1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同步整流管SR2的 漏極;電容C1的負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同名端,正極接同歩 整流管SR1的漏極;同歩整流管SR1的源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門極與 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接輸出電容C2的負極,門極 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2的正極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
參照圖9,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一個互感器的第四種T型 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6相比,主電路采用了第四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結構。其余 結構不變。
所述的第四種T型倍壓整流電路由高頻變壓器T1、同步整流管SR1、同步 整流管SR2、電容C1、電容C2組成。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感器 CT1 一次側繞組N1的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電容C1的正極;電容 Cl的負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接同步整流管SR1 的源極,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接電流互感 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漏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門極與其驅動 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2的負極接同歩整流管SR2的源極。
參照圖10,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普通倍壓 整流電路圖。與圖5相比,使用了兩個電流互感器,去掉了誤驅動保護電路。其 余結構不變。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1由磁芯、繞組N1和繞組N2組成,繞組N1的一端 接儲能電容C1的一端,另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一端,繞組N2接上同步整 流管SR1的驅動器。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2由磁芯、繞組N3和繞組N4組成, 繞組N3的一端接儲能電容C2的一端,另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2的一端,繞組 N4接下同歩整流管SR2的驅動器。
參照圖11,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一種T型 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6相比,使用了兩個電流互感器,去掉了誤驅動保護電路。 其余結構不變。
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1由磁芯、繞組N1和繞組N2組成,繞組N1的一端 接儲能電容C2的一端,另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一端,繞組N2接上同步整 流管SR1的驅動器。所述的電流互感器CT2由磁芯、繞組N3和繞組N4組成, 繞組N3的一端接儲能電容C2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同步整流管SR2的一端,繞 組N4接下同步整流管SR2的驅動器。
參照圖12,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另一種T 型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7相比,使用了兩個電流互感器,去掉了誤驅動保護電 路。其余結構不變。所述的電流互感器與圖11的一致。
參照圖13,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第三種T 型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8相比,使用了兩個電流互感器,去掉了誤驅動保護電 路。其余結構不變。所述的電流互感器與圖11的一致。
參照圖14,本發(fā)明中提出MOS管能量回饋電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第四種T 型倍壓整流電路圖。與圖9相比,使用了兩個電流互感器,去掉了誤驅動保護電 路。其余結構不變。所述的電流互感器與圖11的一致。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發(fā) 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發(fā)明公 開的內(nèi)容直接導出或聯(lián)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任何不超出本發(fā)明實質精神范圍內(nèi)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包括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高頻變壓器T1、電流互感器CT1、中間的儲能電容C1、輸出電容C2、同步整流管SR1、同步整流管SR2和兩個分別用于驅動同步整流管SR1和同步整流管SR2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輸出倍壓整流的橋臂中的上管的驅動能夠箝位到中間的儲能電容C1,并且下管的驅動多余能量回收到同一個儲能電容C1;所述的每個驅動電路包括一個整形與復位電路,將電流互感器CT1二次側檢測出來的受控的同步整流管的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并整形后形成驅動信號,并且在該同步整流管電流為零時使電流互感器CT1復位;所述的整形與復位電路的輸入端接電流互感器CT1其中的一個二次側;一個驅動自供電電路,將電流互感器CT1采集的能量進行存儲,并產(chǎn)生一個隨同步整流管中半個開關周期內(nèi)電流的平均值變化而變化的電壓源,給整個驅動電路供電;所述的驅動自供電電路的輸入端接電流互感器CT1的二次側,其輸出端接推挽功率放大電路及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一個推挽功率放大電路,將從整形與復位電路輸出的驅動信號進行功率放大后驅動相應的同步整流管;所述的推挽功率放大電路的輸入端接整形與復位電路的輸出端,其輸出端連接受控的同步整流管的門極;所述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將驅動自供電電路的電壓箝位到中間的儲能電容C1,并將電流互感器CT1采集的多余能量回收到同一個儲能電容C1;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的輸入端接驅動自供電電路,其輸出端接儲能電容C1。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驅動電路與主電路采用這樣的連接方式高頻變壓器T1的非同名端接電流互 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1的非同名端,高頻變壓器T1的同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 Cl的正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負極及同步整流管SR2 的漏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接輸出電容C2的正極及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 側繞組N1的同名端,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電容C2的負極接 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同步整流管SR2的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具 有第二電流互感器CT2,所述的驅動電路與主電路采用這樣的連接方式高頻變壓器Tl的非同名端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極及輸出電容C2的正極,高頻變壓 器T1的同名端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接電流互感器CTI 一次側繞組NI的非同名端,門極與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相連;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極接電流互感器CT2 —次側繞組N3的同名端,源極接輸出電容C2 的負極,門極接其驅動電路的輸出端;中間儲能電容C1的負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一次側繞組Nl的同名端和電流互感器CT2 —次側繞組N3的非同名端。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包括二極管Dll和二極管D12,所述的二極管Dll和二 極管D12的陽極分別接兩個驅動電路的輸出端,陰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1的正極。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整形與復位電路由二極管D1、 二極管D2、 二極管D3,電阻R1和NPN型三 極管Ql組成,二極管Dl的陰極接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同名端、 三極管Q1的集電極,二極管D1的陽極接電阻R1的一端、三極管Q1的基極和 二極管D2的陽極,電阻R1的另一端接二極管D2和二極管D3的陰極、電流互 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非同名端,二極管D3的陽極接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 所述的推挽功率放大電路由NPN型三極管Q2、 PNP型三極管Q3和電阻R2組 成,三極管Q2的基極接三極管Q3的基極和電阻R2的一端,電阻R2的另一端 接電流互感器CT1 二次側繞組N2的同名端,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三極管Q3 的發(fā)射極和同步整流管SR1的門極,三極管Q3的集電極接二極管D3的正極; 所述的驅動自供電電路包括二極管D4和貯能電容C3, 二極管D4的陽極接三極 管Ql的集電極,二極管D4的陰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和三極管Q2的集電極, 貯能電容C3的負極接三極管Q3的集電極;所述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包括二 極管Dll, 二極管Dll的陽極接貯能電容C3的正極,陰極接中間儲能電容C1 的正極。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用MOS管能量回饋電路代替,使能量回饋電路可運用于 包括普通倍壓整流電路的各種倍壓整流電路中;所述的MOS管能量回饋電路包括N溝道M0S管S1、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阻RIO、電容C5、 二極 管D13和三極管Q9, N溝道MOS管Sl的源極接電阻R10的一端,漏極接貯能 電容C3的正極,門極接三極管Q9的集電極;電阻R10的另一端接貯能電容C4 的正極;三極管Q9的發(fā)射極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極,基極接二極管D13的 陽極;二極管D13的陰極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電容C5和電阻R8的一端 接二極管D13的陽極,另一端接二極管D13的陰極;電阻R9的一端接N溝道 M0S管S1的源極,另一端接N溝道M0S管S1的門極;電阻R7的一端接同步 整流管SR1的漏極,另一端接N溝道M0S管S1的門極。
7、如權利要求l、 2、 4、 5、 6任何一項所述的一種電流控制同步整流驅動 龜路,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一個電流互感器的電路中,每個同步整流管的漏源極之 間還設有一個誤驅動保護電路。所述的誤驅動保護電路由電阻R3、 二極管D9 和三極管Q7組成,電阻R3的一端接二極管D9的陰極和同步整流管SR1的漏 極,另一端接二極管D9的陽極和三極管Q7的基極;三極管Q7的集電極接驅 動電路,發(fā)射極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極。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T型倍壓整流的兩個同步整流管的驅動能量同時回饋到輸出的同步整流驅動電路,包括箝位與能量回饋電路,高頻變壓器T1、電流互感器CT1、中間的儲能電容C1、輸出電容C2、同步整流管SR1、同步整流管SR2和兩個分別用于驅動同步整流管SR1和同步整流管SR2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輸出倍壓整流的橋臂中的上管的驅動能夠箝位到中間的儲能電容C1,并且下管的驅動多余能量回收到同一個儲能電容C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充分回收驅動能量,提高效率。2.降低了互感器的設計要求,信號繞組匝數(shù)減少,降低了成本。3.可用于兩個互感器的驅動電路,也可用于單個互感器的驅動電路,應用場合比較靈活。
文檔編號H02M7/12GK101567636SQ200910099060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8日
發(fā)明者華桂潮, 吳新科, 姜德來, 郭曉君 申請人: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