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電樞和電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60142閱讀:22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樞和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樞和電機。
背景技術
曰本未審查專禾lj公開公報No. 2006-271188 (對應于 US2006/0208605A1)公開一種電樞和電機。該電樞具有繞組,其圍繞鐵 心的齒部分纏繞并形成渡線。每個繞組的渡線在圍繞對應的齒部分纏繞的 繞組的對應的纏繞部分(線圈)之間連接。
在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公報No. 2006-271188的電樞中,渡線在鐵心 的軸向上一個接另一個地交叉或重疊。因此,電樞的軸向尺寸顯著地增大。 具體地,例如,冷卻載客自動車等車輛的散熱器的風扇電機通常被設置到 鄰近車輛的發(fā)動機室的散熱器的位置處。因此,期望減小整個電機的軸向 尺寸。有鑒于此,風扇電機的電樞的軸向尺寸應當減小以滿足這種需求。
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公報No.2003 — 309942公開另一種發(fā)動機的電 樞。在該電樞中,在安裝在電樞的鐵心的一個軸端的介電絕緣殼的軸端表 面上形成線性渡線引導溝槽。每個線性引導溝槽從絕緣殼的外圓周表面處 的一點延伸到靠近另一個齒部分的絕緣殼的外圓周表面處的另一個點,以 便容納對應的繞組的渡線。在圍繞鐵心的齒部分纏繞繞組時,渡線沿引導 溝槽有效地被引導。因此,在纏繞繞組時能夠?qū)崿F(xiàn)渡線在鐵心上的精確定 位。然而,在該示例中,要求渡線沿引導溝槽的精確定位,從而需要高精 度的纏繞機械。同樣,當繞組的渡線的數(shù)量增加時,軸向重疊的渡線可能 軸向地凸出,因此增加了電樞鐵心的軸向尺寸。
此外,在無刷電機中,供應電流的控制電路裝置開關繞組的電流供應, 從而使得電路裝置的電路電源部分需要電連接到繞組。在電路裝置和無刷 電機集成在一起的情況下,中間端子設置在電路裝置的電路電源部分和繞
組之間以便在它們之間電連接(例如,參見對應于US6,472,783B1的日本 未審査專利公開公報No.2001— 527376)。
然而,當中間端子設置在電路裝置的電路電源部分和繞組之間時,成 本可能不利地增加。因此,在實現(xiàn)電路裝置的電路電源部分和繞組之間的 有效連接的同時,有必要降低成本或使成本最小化。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上述缺點,提出了本發(fā)明。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 樞和電機,其能夠減小軸向尺寸,同時允許圍繞鐵心的繞組的纏繞操作相 對容易。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機,其能夠減小或最小化成本的同 時,實現(xiàn)電路裝置的電路電源部分和繞組之間的有效連接。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種電樞,其包括鐵心和多個繞組。 鐵心包括環(huán)形部分和多個齒部分。多個齒部分中的每個從環(huán)形部分的外圍 部分徑向地朝外延伸。并且多個插槽被限定使得每個插槽形成在多個齒部 分中的對應的相鄰兩個之間。每個繞組圍繞多個齒部分中的至少兩個纏繞、 以便形成繞組的至少兩個纏繞部分。在至少兩個纏繞部分中的對應的兩個 之間連接的、每個繞組的渡線放置在環(huán)形部分的一個軸側上。渡線釋放空 間在環(huán)形部分的外圓周表面的徑向內(nèi)側位置處軸向地凹設在環(huán)形部分的 一個軸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的端面上。每個渡線的至少一部分容納在渡線釋放 空間中。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還提供一種電機,其包括上述電樞、轉(zhuǎn)子和 風扇。轉(zhuǎn)子轉(zhuǎn)動地設置在電樞的徑向外側。風扇連接到轉(zhuǎn)子以便與轉(zhuǎn)子整 體地旋轉(zhuǎn)。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還提供一種電機,其包括電樞、多個引導件
和至少一個電路電源部分。電樞包括鐵心、介電絕緣體和多個繞組。鐵 心包括多個齒部分。介電絕緣體設置到鐵心上。繞組圍繞絕緣體上的鐵心 的多個齒部分纏繞。引導件在電樞的軸向上從電樞的一個軸側上的絕緣體 凸出,并且引導從鐵心凸出的多個繞組的繞組終端部分。至少一個電路電 源部分位于電樞的一個軸側上并在多個繞組的繞組終端部分之間電連接
到電路裝置,電路裝置給多個繞組供應電流。


根據(jù)下面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和附圖,本發(fā)明的特征、優(yōu)點和其它 目的將變得顯而易見。
圖l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俯視圖; 圖2是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側視圖3是從第一實施例的一個軸側觀看的電樞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4是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局部放大俯視圖5是從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軸側觀看的電樞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6是第一實施例的風扇電機的軸向剖視圖; 圖7是顯示電樞到第一實施例的風扇電機的安裝的示意圖; 圖8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第一變化例;
圖9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第二變化例的局部放大立體圖10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第三變化例的局部放大立體圖ll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第四變化例的局部放大立體圖12A和12B是顯示電樞的第四變化例上熱鉚接前、后狀態(tài)的示意圖13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電樞的第五變化例;
圖14是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的軸向剖視圖; 圖15是圖14所示的風扇電機(除了轉(zhuǎn)子和風扇)的俯視圖; 圖16是圖14所示的風扇電機(除了轉(zhuǎn)子和風扇)的示意側視圖; 圖17是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的定子殼和電樞的立體圖18是圖17所示的電樞的局部放大圖; 圖19是圖17所示的電樞的另一個局部放大圖; 圖20是顯示第二實施例的電樞的變化例的立體圖; 圖21是圖20所示的電樞的局部放大圖22是圖20所示的電樞的另一個局部放大圖23是第三實施例的風嵐電機的電樞的局部立體圖; 圖24是圖23所示的電樞(沒有繞組)的局部立體圖; 圖25是圖23所示的電樞的局部立體圖26A是圖25所示的疊片鐵心的第一鐵心薄片組件的第一類型鐵心薄 片的俯視圖26B是圖25所示的疊片鐵心的第二鐵心薄片組件的第二類型鐵心薄 片的俯視圖27A是圖23所示的電樞的局部俯視圖27B是圖23所示的電樞的局部剖視圖28A是圖23所示的電樞的局部俯視圖28B是圖23所示的電樞的局部剖視圖29是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的電樞的變化例的局部剖視圖30是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的電樞的另一個變化例的局部剖視圖31是以前提出的電樞的俯視圖;和
圖32是圖31所示的以前提出的電樞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
下面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的結構。
圖1 — 5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的結構。圖1是電樞10 的俯視圖。圖2是電樞10的側視圖。圖3是從第二軸側(Z2側)觀看的 電樞IO的局部放大視圖。圖4是電樞10的局部放大俯視圖。圖5是從第 一軸側(Zl側)觀看的電樞10的立體圖。
上述附圖中顯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例如使用于風扇電 機70。電樞10包括定子鐵心12和多個繞組14。
如圖2所示,定子鐵心12包括疊片鐵心16和兩個介電絕緣體18。 疊片鐵心16包括多個鐵心薄片(薄鐵板),該多個鐵心薄片軸向地一個接 另一個地堆疊并例如通過支撐或壓緊被固定在一起。絕緣體18由合成樹 脂制成并從相對兩側分別軸向地安裝到疊片鐵心16上。這里,應該注意 的是絕緣體18也可共同地稱為絕緣體或絕緣體布置。如圖1所示,包括 疊片鐵心16和絕緣體18的定子鐵心12具有環(huán)形部分20。多個T形齒部 分22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圍部分朝外徑向地延伸。V形插槽24設置在相 鄰的兩個齒部分22。
容納下述繞組14的渡線54的渡線釋放空間(crossover relief space) 28軸向地凹設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一個軸端表面26 (絕緣體18的一 個軸端表面)中,并位于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圓周表面的徑向朝內(nèi)的位置處。 渡線釋放空間28形成在疊片鐵心16和定子鐵心12的絕緣體18中。渡線 釋放空間28形成為環(huán)形溝槽(或弓形溝槽),其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圓周方 向上延伸。渡線釋放空間28包括多個V形部分(徑向凹陷)30,每個V 形部分被定位成從對應的一個齒部分22徑向地朝內(nèi)并且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 內(nèi)側徑向地朝外凹陷,同時該V形部分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徑向內(nèi)側向環(huán)形 部分20的徑向外側逐漸變細,即朝向?qū)凝X部分22逐漸變細。在第一 實施例中,V形部分30的數(shù)量與齒部分22的數(shù)量相同,在該特定的例子 中為12個。
如圖4所示,由于在渡線釋放空間28中設置V形部分30,每個插槽 側溝槽部分(也稱作"插槽側部分")34,其從對應插槽24徑向朝內(nèi)地定 位,并且與每個齒側溝槽部分(也稱作"齒側部分")36的寬度相比其具 有更小徑向溝槽寬度,該溝槽寬度是從插槽側溝槽部分34的內(nèi)圓周表面 向下述的圓筒引導壁(管狀引導壁)44的外圓周表面測量的寬度,每個齒 側溝槽部分(也稱作"齒側部分")36從對應的齒部分22徑向朝內(nèi)地定 位。
換言之,在定子鐵心12的環(huán)形部分20中,與位于對應的齒部分22 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每個齒側部分相比,位于對應的插槽24的徑 向內(nèi)側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每個插槽側部分具有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圓周表面 的更大寬度。具體地,在本實例中,在位于對應的插槽24的徑向內(nèi)側的 環(huán)形部分20的每個插槽側部分處,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圓周表面到渡線釋 放空間28的寬度被設定為Wl;在位于對應的齒部分22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 形部分20的每個齒側部分處,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圓周表面到渡線釋放空 間28的寬度被設定為W2,寬度W2小于寬度W1。
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通孔42軸向地延伸通過環(huán)形部分20的中心。 整體地形成在一個絕緣體18 (具體地,Z2側處的絕緣體18)中的圓筒引 導壁44沿環(huán)形部分20中的通孔42的周邊設置。換言之,引導壁44圍繞 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二軸側(Z2側)上的通孔42軸向地凸出,從而使得引
導壁44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內(nèi)圓周表面朝內(nèi)地徑向隔離,以便將渡線釋放空
間28徑向地限定成全部圍繞引導壁44的外圓周表面和環(huán)形部分20的內(nèi) 圓周表面之間的引導壁44。進一步地,如果需要,引導壁44可從環(huán)形部 分20的第二軸側(Z2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端面26軸向地朝外凸出。
在定子鐵心12中,如圖2和5所示,引導件(繞組保持器)50設置 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一軸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端面48上,并且通常與絕 緣體18 (即Z1側處的絕緣體18)中的另一個一體形成。引導件50從第 一軸側(Zl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端面軸向地凸出。
如圖1所示,每個繞組14圍繞齒部分22中的一個纏繞幾次,之后圍 繞齒部分22中的另一個纏繞幾次,前述齒部分22中的另一個與前述齒部 分22中的一個周向隔離幾個齒部分22。圍繞對應的齒部分22纏繞的繞 組14的每個纏繞部分形成為纏繞部分(線圈)52。當繞組14以上述方式 圍繞齒部分22纏繞時,每個渡線54形成在對應的兩個纏繞部分52之間。
如圖1和3所示,每個渡線54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二軸側上方延伸并 被引導,即,沿引導壁44的外圓周表面被保持。同時,渡線54在環(huán)形部 分20的軸向上重疊。進一步地,延伸過渡線釋放空間28的每個渡線54 的部分被未描述的推動構件(例如飛輪)沿軸向推動到一側(圖3中的Z2 側)上的渡線釋放空間28中,使得渡線的該部分軸向地容納進渡線釋放 空間28中。
這樣,如圖2所示,所有渡線54的軸向最外部分56置于所有纏繞部 分52的最外部分58的軸向內(nèi)側。即,在第一實施例中,渡線54的最外 部分56的高度(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心測量的高度)被設定為高度H1, 其低于(小于)纏繞部分52的最外部分58的高度H2 (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 軸心測量的軸向高度)。
進一步地,如圖2和5所示,每個繞組14的繞組終端部分60放置在 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一軸側(Z側,其與渡線54相對)上。繞組終端部分60 被引導件50保持,引導件50從第一軸側(Zl側)上的定子鐵心12的絕 緣體18的表面軸向地凸出。
接下來,將說明具有第一實施例的電樞IO的風扇電機70結構。
圖6中顯示的第一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是用于冷卻車輛的散熱器并
鄰近車輛的發(fā)動機室中的散熱器設置。風扇電機70包括定子72、轉(zhuǎn)子74、 控制電路裝置76和風扇78。
定子72除了包括上述電樞10外,還包括盤形定子殼80。定子殼80 包括大致平面狀的主體支撐和管狀部分82。管狀部分82設置在定子殼80 的中心。當定子殼80的管狀部分82裝配到電樞10的通孔42中時,定子 殼80與電樞10組裝在一起。
兩個軸承構件84容納在管狀部分82中并旋轉(zhuǎn)地支撐轉(zhuǎn)動軸86。轉(zhuǎn) 動軸86的一個軸端通過孔88從管狀部分82朝外凸出,孔88形成在管狀 部分82的底部。轉(zhuǎn)軸86的該軸端固定到轉(zhuǎn)子殼90的中心,轉(zhuǎn)子殼90設 置在轉(zhuǎn)子74上。
轉(zhuǎn)子74包括杯形轉(zhuǎn)子殼90。永久磁鐵94固定到轉(zhuǎn)子殼90的圓柱形 管狀部分92的內(nèi)圓周表面。磁鐵94與定子鐵心12徑向相對,定子鐵心 12設置到電樞10上。
電路裝置76整體地設置到定子殼80上。如圖7所示,電路裝置76 通過電路電源部分(連接接線板或?qū)Ь€)96被電連接到電樞10的繞組終 端部分60。電路裝置76基于控制信號依序給電樞10的繞組14供應電流, 前述控制信號從外部控制裝置(未顯示)輸出。
圖6顯示的風扇78整體地設置到轉(zhuǎn)子殼90的圓柱形管狀部分92的 外圓周表面。風扇78與轉(zhuǎn)子74整體地轉(zhuǎn)動并且在風扇電機70的旋轉(zhuǎn)方 向上產(chǎn)生氣流。
接下來,將說明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和風扇電機70的功能。 首先,為了更好地理解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和風扇電機70的功能, 將說明對比實例的電樞100。圖31和32顯示對比實例的電樞100。在對 比實例的電樞100的以下說明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用相同的參 考標記表示,并且為了簡潔不再對其進行說明。
如圖31和32所示,再對比實例的電樞100中,從第一實施例的電樞 IO刪除了渡線釋放空間(crossover relieve space) 28 (見圖1)。因此, 在對比實例的電樞100中,渡線54在定子鐵心12的軸向上重疊。因此, 如圖32所示,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沿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向置于纏繞部分 52的最外部分58的軸向朝外。g卩,在該對比實例中,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的高度HI'(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心測量的軸向高度)大于纏繞部分 52的最外部分58的高度H2,(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心測量的軸向高度)。 因此,在對比實例中,電樞100的軸向高度被不利地增加。
進一步地,如圖31和32所示,與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圖2)不同, 在對比實例的電樞100中,每個繞組14的纏繞終端部分60設置在相同的 軸側,渡線54設置在該軸側。因此,如果每個繞組14被制成具有相對大 直徑的厚繞組,每個繞組14的纏繞終端部分60可能會與渡線54干涉, 從而可能會不利地防礙繞組14的纏繞操作。
相反,在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中,渡線釋放空間28設置在環(huán)形部分 20的第二軸側(Z2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端面26中,并且每個渡線54 的對應部分被容納在渡線容納空間28中。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設置在 第二軸側上的纏繞部分52的最外部分的軸向朝內(nèi)(即圖2中的高度Hl< 高度H2)。因此,如圖3所示,即使當渡線54與另一個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 軸向上重疊或交叉,也能夠限制電樞10的軸向尺寸的增加。這樣,能夠 減小電樞10的軸向尺寸。
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中,渡線釋放空間28被形成為每 個插槽側溝槽部分34 (其位于對應的插槽24的徑向內(nèi)側)的徑向溝槽寬 度小于每個齒側溝槽部分36 (其位于對應的齒部分22的徑向內(nèi)側)的徑 向溝槽寬度。因此,由于對應的溝槽部分36的出現(xiàn),渡線釋放空間28徑 向地延伸到鄰近對應的齒部分22的每個對應位置。因此,從對應的齒部 分22延伸的渡線54能夠在鄰近齒部分22的(V形部分30中的)對應位 置處被放置到渡線釋放空間28中。結果,即使當渡線54與另一個在環(huán)形 部分20的軸向上重疊或交叉,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能夠可靠地放置在 纏繞部分52的最外部分58的軸向內(nèi)側,因此能夠有效地限制電樞10的 軸向尺寸的增加。
進一步地,第一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具有上述電樞10。因此,由于 電樞10的軸向尺寸的減小,整個電機70的軸向尺寸減小。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中,每個繞組14的繞組終端部分60 放置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一軸側(Zl側)上,即,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相對 側上,其與渡線相反。因此,即使當每個繞組14被制成厚繞組,也能夠限制每個繞組14的繞組終端部分60與渡線54之間的干涉。結果,繞組 14能夠容易地圍繞齒部分22纏繞,并繞組14的纏繞操作變得容易。同 樣,繞組14的渡線54通過摩擦接合容易地被具有相對平滑外圓周表面的 引導壁44所保持定位,例如,而無需如將渡線54精確定位到說明書開始 所描述的引導溝槽中。這也使得繞組14的纏繞操作變得容易。
由于具有第一實施例的電樞IO,除了上述優(yōu)點外,還能夠?qū)崿F(xiàn)以下 優(yōu)點。即,在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中,與位于齒部分22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 形部分20的齒側部分的寬度相比,位于插槽24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形部分20 的插槽側部分具有更大的徑向?qū)挾?,該徑向?qū)挾葹閺沫h(huán)形部分20的外圓 周表面向渡線釋放空間28測量的寬度。因此,與位于齒部分22的徑向內(nèi) 側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齒側部分的寬度相比,位于插槽24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形 部分20的插槽側部分的徑向?qū)挾?徑向壁厚)被增加,同時與位于齒部 分22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齒側部分相比,其傳導更大量的磁通量。 因此,能夠限制或最大地減小鐵心損失和磁鐵損失的增加,這些損失是由 于在環(huán)形部分20中設置渡線釋放空間28導致的。
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的渡線釋放空間28中,每個V形 部分30 (其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徑向內(nèi)側向環(huán)形部分20的徑向外側逐漸變 細)設置到對應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對應部分(其位于對應的齒部分22的徑 向內(nèi)側)。這樣,渡線釋放空間28能被形成為使得每個溝槽部分34 (其 位于對應的插槽24的徑向內(nèi)側)具有徑向溝槽寬度,該徑向溝槽寬度小 于位于對應的齒部分22的徑向內(nèi)側的溝槽部分36的寬度。
接下來,將說明第一實施例的電樞10和風扇電機70的變化。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多個冷卻通孔40可設置在渡線釋放 空間28的底部38中以便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向上穿過渡線釋放空間28的 底部38。進一步地,多個冷卻通孔可設置成延伸通過圖6所示的轉(zhuǎn)子殼 90的底部98,從而使得當風扇78旋轉(zhuǎn)時冷卻空氣被吹到轉(zhuǎn)子殼90的內(nèi) 部中。
由于具有上述結構,當在風扇78旋轉(zhuǎn)時冷卻空氣被供應到轉(zhuǎn)子殼90 的內(nèi)部中時,冷卻空氣通過圖8所示的渡線釋放空間28的冷卻孔40中。 因此,繞組14和軸承構件84 (見圖6)能夠被冷卻空氣有利地冷卻。
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增加的直徑部分46可在
圓筒引導壁44的外圓周表面所保持的渡線54的凸出端側(即,定位引導 壁44的凸出端的一側)上的位置處被整體地形成在圓筒引導壁44中。
這樣,即使例如由于風扇70的工作振動,當朝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二軸 側(Z2側)給每個渡線54施加負載以便朝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二軸側移動 渡線54時,每個渡線54能夠有利地被該增加的直徑部分46所保持以便 限制每個渡線54從引導壁44移除(拆除)。
同樣,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引導壁44可以是錐形的從而 使得引導壁44的外直徑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第一軸側(Zl頓lj)朝環(huán)形部分 20的第二軸側(Z2側)增大。
即使具有該結構,當例如由于風扇70的工作振動,朝環(huán)形部分20的 第二軸側(Z2側)給渡線54施加負載時,每個渡線54朝引導壁44的凸 出端的移動被有利地限制,從而有利地限制渡線54從引導壁44移除。
進一步地,在圖9所示變化例中,增加的直徑部分46被設置到引導 壁44中的相應渡線54的凸出端側,并與引導壁44整體地形成。然而, 這可如下地改變。
艮口,在圖ll所示的變化例中,作為增加的直徑部分46的替代,凸緣 構件(用作增加的直徑部分)62與引導壁44分離地設置。凸緣構件62 形狀呈圓環(huán)體,其沿引導壁44的外圓周表面延伸。進一步地,多個接合 凹陷63 (在本變化例中為4個)形成在凸緣構件62中,多個接合凹陷63 在圓周方向上被設置成一個接另一個并用作接合部分。如圖12A和12B所 示,通孔64形成在每個接合凹陷63中以便軸向地穿過凸緣構件62。
如圖11所示,用作桿形接合部分的接合凸起65以這樣的方式設置在 絕緣體18的形成定子鐵心12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部分中,即以接合凸起65 從渡線釋放空間28的底部38凸出的方式。在本變化例中,四個接合凸起 65在圓周方向上一個接另一個地設置。如圖12A所示,具有減小直徑的 鉚釘66 (平滑圓柱連接器銷釘)形成在每個接合凸起65的遠端。在本變 化例中,如圖12A和12B所示,接合凸起65的鉚釘66分別容納到凸緣構 件62的通孔64中,以便如圖ll所示,凸緣構件62設置在引導壁44的 凸出端上。然后,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圖12B所示,每個鉚釘66的凸出端 通過熱鉚接釘牢在第二軸側(Z2側)上,使得每個接合凹陷63和對應的 接合凸起65彼此接合和連接在一起,凸緣構件62固定到引導壁44上的 相應渡線54的凸出端側。
如上所述,根據(jù)第一實施例,通過使每個接合凹陷63與對應的接合 凸起65接合,凸緣構件62被安裝到定子鐵心12。以這種簡單方式,增 加的直徑部分能夠被設置在弓I導壁44上的相應渡線54的凸出端側上。因 此,由于具有上述結構,能夠可靠地限制相應渡線54從引導壁44移除。
進一步地,根據(jù)本變化例,可僅通過使凸緣構件62的接合凹陷63與 絕緣體18的接合凸起65接合,凸緣構件62能夠被安裝到定子鐵心12。 因此,由于具有上述簡單操作,能夠可靠地限制相應渡線54從引導壁44 移除。
在上述變化例中,接合凸起65可與引導壁44整體地形成。進一步地, 接合凸起65和接合凹陷63可通過除了熱鉚接之外的其它裝置彼此接合。 例如,接合凸起65和接合凹陷63可通過咬緊配合方式彼此接合。這樣, 凸緣構件62到定子鐵心12的安裝變得容易。進一步可選地,凸緣構件62 可通過例如螺釘固定到引導壁44上。
在第一實施例中,V形部分30設置到渡線釋放空間28,從而使得每 個V形部分30從齒部分22中的對應一個徑向地朝內(nèi)定位并且從環(huán)形部分 20的徑向內(nèi)側向環(huán)形部分20的徑向外側逐漸變細。可選地,如圖13所 示,弓形部分(弓形凹陷)32可設置到渡線釋放空間28,從而使得每個 弓形部分32從齒部分22中的對應一個徑向朝內(nèi)地定位并且從環(huán)形部分20 的內(nèi)圓周表面徑向地朝外凹陷。
即使這樣,渡線釋放空間28可被形成為使得位于對應的插槽24的徑 向內(nèi)側的每個插槽側溝槽部分34具有徑向溝槽寬度,該徑向溝槽寬度小 于位于對應的齒部分22的徑向內(nèi)側的齒側溝槽部分36的寬度。
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渡線釋放空間28形成為弓形溝槽???選地,渡線釋放空間28可由多個弓形溝槽形成,每個弓形溝槽在環(huán)形部 分20的圓周方向上延伸。
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渡線54的部分被容納在渡線釋放空間 28中,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位于纏繞部分52的最外部分58的徑向內(nèi)
側??蛇x地,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可如纏繞部分52的最外部分58那樣 設置到相同的軸向位置。S口,參考圖2,高度H1可設定成與高度H2相同 (即H1二H2),從而使得渡線54的最外部分56的軸向高度(從環(huán)形部分 20的軸心測量的高度)與纏繞部分52的最外部分58的軸向高度一致。
第二實施例
下面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結構。
圖14_19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結構。這些附 圖顯示的風扇電機70是用于冷卻車輛的散熱器。如圖14所示,風扇電機 70包括定子殼(也稱作中心件)112、轉(zhuǎn)子114、風扇116、電樞(定子) 118和控制電路裝置120。
定子殼112由鐵材料制成并包括主體支撐部分122。主體支撐部分122 軸向地設置在電路裝置120的電路電源部分(連接接線板或?qū)Ь€)168和 電樞118之間。如圖14和17所示,主體支撐部分122包括多個容納孔 124,該多個容納孔在圓周方向一個接另一個布置并在板厚方向(電樞118 的軸向)上穿過主體支撐部分122。
如圖14所示,管狀部分126整體地設置在主體支撐部分122的中心 部分。兩個軸承構件128容納在管狀部分126中并轉(zhuǎn)動地支撐轉(zhuǎn)動軸130。 轉(zhuǎn)動軸130的一個縱向端部分通過孔132朝外地凸出,該孔132穿過管狀 部分126的底部。
轉(zhuǎn)子114包括杯形轉(zhuǎn)子殼134。管狀接合部分140形成在轉(zhuǎn)子殼134 的底部136的中心部分,轉(zhuǎn)動軸130的凸出端裝配通過接合部分140的孔。 進一步地,永久磁鐵142固定到轉(zhuǎn)子殼134的圓柱形管狀部分138的內(nèi)圓 周表面,并與疊片鐵心144徑向相對,疊片鐵心144設置在電樞118中, 稍后將說明。
風扇116整體地設置到轉(zhuǎn)子殼134的圓柱形管狀部分138的外圓周表 面。風扇116與轉(zhuǎn)子114整體地轉(zhuǎn)動以便在風扇電機70的軸向上產(chǎn)生空 氣流,如圖14中的箭頭A所示。
電樞118包括疊片鐵心114,多個絕緣體146、 148和多個繞組150。 這里,應該注意的是絕緣體146、 148也可整體地稱為絕緣體或絕緣體布
置。如圖17所示,通過軸向堆疊多個鐵心薄片152形成疊片鐵心144, 鐵心薄片152具有徑向延伸的齒部分154。如圖14所示,通孔156軸向 地穿過疊片鐵心144的中心部分。管狀部分126裝配進通孔156中,從而 使得電樞118全部由定子殼112支撐。
絕緣體146、 148由合成樹脂制成并且從相對的兩軸向側分別軸向地 安裝到疊片鐵心144。如圖17所示,環(huán)形部分158形成在位于第一軸側 (Zl側)上的絕緣體146、 148中的一個上,并且環(huán)形部分158位于疊片 鐵心144的齒部分154的徑向內(nèi)側。多個(在本例中為8個)引導件160 從第一軸側(Zl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158的軸端面158A軸向地凸出。
引導件160沿圍繞電樞118的中心軸線的共同虛構圓環(huán)一個接另一個 地設置以便將繞組1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引導到電路電源部分168,繞 組1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通過絕緣體146、 148圍繞齒部分154纏繞。 每個引導件160設置在絕緣體146、 148中設置的插槽的徑向內(nèi)側。進一 步地,如圖16所示,引導件160分別從環(huán)形部分158向連接孔170徑向 線性地延伸,連接孔170被設置到電路電源部分168并且稍后將說明。相 應引導件160的軸向高度大致相同。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引導件160具有兩種類型。具體地,如圖 18所示, 一種類型的引導件160 (引導件160A)引導繞組終端部分151 中對應的一個。同樣,如圖19所示,另一種類型的引導件160 (引導件 160B)引導繞組終端部分151中對應的兩個。
進一步地,保持器162設置在每個引導件160的凸出端側。每個保持 器162具有咬緊配合結構(因此用作咬緊配合保持器)。具體地,每個保 持器162具有多個固定件166,多個固定件166相對于基座164可彈性變 形。每個繞組終端部分151被相鄰固定件166所夾持。
如圖14和15所示,電路裝置120由設置在定子殼112中的主體支撐 部分122所整體地支撐。電路電源部分168 (連接接線板)設置到電路裝 置120。每個電路電源部分168設置在電樞118的第一軸側(Zl側)。如 圖16所示,每個電路電源部分168具有一個或多個連接孔170 (每個孔 用作連接部分),每個孔沿虛構的延伸線設置,該虛構的延伸線從對應的 引導件160延伸。被對應的引導件160保持并容納在對應的容納孔124中
的每個繞組終端部分151的遠端部分電連接到對應的連接孔170的外圍。
電路裝置120基于控制信號依序給繞組150施加電流,控制信號由外部控 制裝置(未顯示)輸出。
接下來,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功能和優(yōu)點。
風扇電機70的定子殼112、電樞118和電路裝置120組裝在一起, 例如,以下面的方式組裝在一起。即,如圖16和17所示,絕緣體146、 148分別從相對的軸向兩側軸向地安裝到疊片鐵心144。然后,繞組150 圍繞絕緣體146、 148上的疊片鐵心144的齒部分154纏繞(即絕緣體146、 148內(nèi)置于其間)。此時,繞組150的終端部分在電樞118的第一軸側(Zl 側)從電樞118延伸出,繞組終端部分151被保持器162保持,保持器 162設置在引導件160中,如圖18和19所示。繞組終端部分151咬緊配 合到保持器162并因此固定到保持器162。
上述組裝好的電樞118安裝到定子殼112,電路裝置120安裝到定子 殼112。此時,如圖16所示,引導件160和由引導件160引導的繞組終 端部分151通過定子殼112的主體支撐部分122的容納孔124被容納。然 后,引導件160和繞組終端部分151的遠端部分設置在定子殼112的主體 支撐部分122的電路電源部分168側上。同樣,被引導件160引導到電路 電源部分168的繞組終端部分151從下側(第二軸側)插入到電路電源部 分168的連接孔170中。然后,從第一軸側(Zl側)上的連接孔170朝 上凸出的繞組終端部分151的凸出部分電連接到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接 孔170的外圍,例如通過軟焊或焊接(包括激光焊接)。
如上所述,在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電路裝置120的電路電 源部分168設置在電樞118的第一軸側(Zl側)上,從電樞118延伸出 的繞組終端部分151通過引導件160被引導到電路電源部分168并直接電 連接到電路電源部分168,而不使用中間接線端子等。因此,與前述結構 不同,其不需要設置中間接線端子,因此降低了成本。
在如同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那樣、繞組終端部分151 直接電連接到電路電源部分168、而不使用中間接線端子的情況下,繞組 終端部分151需要適當?shù)匾龑У诫娐冯娫床糠?68,以便使繞組終端部分 151到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接操作更容易或更容易保持繞組終端部分
151和電路電源部分168之間的良好連接。
關于該點,在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繞組終端部分151被引 導件160引導到電路電源部分168,前述引導件160從電樞118的第一軸 側(Zl側)上的絕緣體146延伸。因此,繞組終端部分151能夠適當?shù)?引導到電路電源部分168,從而使繞組終端部分151到電路電源部分168 的連接變得容易,并且能夠保持繞組終端部分151和電路電源部分168之 間的良好連接。
進一步地,在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引導件160從絕緣體146 向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接孔170軸向地延伸。因此,引導件160的凸出 端鄰近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接孔170設置。因此,繞組終端部分151能 夠適當?shù)匾龑У诫娐冯娫床糠?68的連接孔170。
同樣,在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繞組終端部分151被引導件 160的保持器162保持。因此,繞組終端部分151被引導件160穩(wěn)定地定 位在適當位置,從而使得繞組終端部分151能夠被適當?shù)匾龑У诫娐冯娫?部分168。進一步地,保持器162具有咬緊配合結構。因此,繞組終端部 分151能夠容易地固定到保持器162。這樣,將繞組終端部分151固定到 保持器162的固定操作被改進。同樣,能夠防止在連接繞組終端部分151 到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接操作期間繞組終端部分151從保持器162的無 意移動。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引導件160沿 圍繞電樞118的中心軸線的共同虛構圓環(huán)設置。這樣,能夠容易地實現(xiàn)在 圓周方向和軸向上都定位在引導件160和電路電源部分168之間。
同樣,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在例如通過軟焊或 焊接將繞組終端部分151電連接到電路電源部分168時,用于軟焊或焊接 的電極僅需要全部圍繞電樞118的中心軸線移動一次。結果,能夠容易地 軟焊或焊接。同樣,組裝步驟的數(shù)量被減少,因此降低了成本。
進一步地,在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引導件160和繞組終端 部分151通過定子殼112的主體支撐部分122的容納孔124而被容納。因 此,引導件160的凸出端和繞組終端部分151的遠端設置在定子殼112的 主體支撐部分122的電路電源部分168側上。因此,即使板形主體支撐部分122在電樞118和電路電源部分168之間的軸向位置處被設置在定子殼 112中,也能夠容易地執(zhí)行連接繞組終端部分151到電路電源部分168的 連接操作。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即使當設置鐵 材料制成的定子殼112時,由于通過用樹脂材料制的引導件160來引導繞 組終端部分151,因此繞組終端部分151能夠與定子殼112電絕緣。
同樣,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繞組終端部分151 和電路電源部分168之間的連接全部設置在電樞118的第一軸側(Zl側) 上,從而使能夠簡單地實現(xiàn)一種放水結構,保護繞組終端部分151和電路 電源部分168之間的連接免受水的危害。
同樣,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保持器162設置在 引導件160的凸出端部,并因此與電樞118的第一軸側(Zl側)上的環(huán) 形部分158的端面158A隔離。因此,在圍繞絕緣體146、 148上的疊片鐵 心144的齒部分154纏繞繞組150時,能夠防止纏繞繞組150的纏繞機械 與引導件160的保持器162之間的干涉。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絕緣體146具 有設置在齒部分154的徑向內(nèi)側的環(huán)形部分158和從位于電樞118的第一 軸側(Zl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158的端面158A凸出的引導件160。結果, 由于引導件160從環(huán)形部分158凸出,引導件160能夠從齒部分154徑向 朝內(nèi)地設置。因此,在圍繞絕緣體146、 148上的齒部分154纏繞繞組150 時,引導件160不防礙繞組150的該纏繞操作。
同樣,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電路裝置120整體 地設置。因此,當風扇電機70安裝到車輛上時,不需要提供用于安裝電 機主體(定子殼112、轉(zhuǎn)子114和電樞118)和電路裝置120的兩個獨立 的安裝位置。結果,風扇電機70和電路裝置120到車輛的安裝操作能夠 被減少,并且車輛用于容納風扇電機70和電路裝置120的安裝空間能夠 被減少。
接下來,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變化例。 在上述實施例中,保持器162設置到引導件160,繞組終端部分151 通過咬緊配合固定到保持器162。這可如下地改變。
艮卩,在圖20 — 22中顯示了變化例,每個引導件160具有一個或兩個 環(huán)繞部分(保持器)172,每個環(huán)繞部分部分地環(huán)繞(部分圓周地圍繞) 對應的繞組終端部分151。更具體地,圖21中顯示的一種類型的引導件 160具有一個環(huán)繞部分172,圖22顯示的另一種類型的引導件具有兩個環(huán) 繞部分172。在環(huán)繞部分172中,壓力接收部分174沿電樞118的圓周方 向設置在環(huán)繞部分172的一個圓周側處,并且對應的繞組終端部分151可 通過的開口 176設置在環(huán)繞部分172的另一圓周側。繞組終端部分151通 過開口 176設置在環(huán)繞部分172的內(nèi)側,并通過回彈(即反作用力,其是 通過將對應的繞組150圍繞絕緣體146、 148上的疊片鐵心144的齒部分 154纏繞所產(chǎn)生的)推動壓力接收部分174。
因此,繞組終端部分151被引導件160穩(wěn)定地定外在適當位置,從而 使得繞組終端部分151能夠適當?shù)匾龑У诫娐冯娫床糠?68。
在連接繞組終端部分151到電路電源部分168時,每個繞組終端部分 151被對應的環(huán)繞部分172部分地環(huán)繞,同時繞組終端部分151推動環(huán)繞 部分172的壓力接收部分174。因此,繞組終端部分151能夠被引導件160 更可靠地定位在適當位置。
進一步地,開口 176設置在與回彈方向(箭頭R的方向)相反的環(huán)繞 部分172的該側上。因此,能夠防止設置在環(huán)繞部分172內(nèi)側的繞組終端 部分151通過開口 176從環(huán)繞部分172無意移除。
在第二實施例中,電路電源部分168由連接接線板制成??蛇x地,電 路電源部分168可由印刷電路板制成。在這種情況下,印刷電路板可用作 具有連接到繞組終端部分151的多個電源線的單個電源部分。同樣,每個 繞組終端部分151可通過對應的印刷電路板連接孔插入,從連接孔凸出的 繞組終端部分151的凸出部分可電連接到印刷電路板中的連接孔的外圍。
第三實施例
下面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結構。 圖23 — 28B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結構。本發(fā)明 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包括電樞218,其代替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 機70的電樞118。因此,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中,電樞218將被詳細
說明,除了電樞218之外的其它部分將用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參考標記表 示,并不再說明。
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如圖23所示,電樞218包 括疊片鐵心244、多個絕緣體(在本例中為兩個)246和多個繞組250。 如圖25所示,疊片鐵心244包括設置在第一軸側(Zl側)上的第一鐵心 薄片組件244A和設置在第二軸側(Z2側)上的第二薄片組件244B。
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由軸向堆疊的多個圖26A所示的第一類型鐵 心薄片252A形成。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由軸向堆疊的多個圖26B所示 的第二類型鐵心薄片252B形成。
如圖26A所示,第一類型鐵心薄片252A具有多個齒部分254A,在相 鄰兩個齒部分之間圓周地限定主鐵心插槽255A。同樣,如圖26B所示, 第二類型鐵心薄片252B具有多個齒部分254B,在相鄰兩個齒部分之間圓 周地限定副鐵心插槽255B。主鐵心插槽255A的徑向深度dl被設定成大 于副鐵心插槽255B的徑向深度d2。
通過軸向連續(xù)地放置(排列)第一類型鐵心薄片252A的主鐵心插槽 255A來形成圖25顯示的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的主鐵心插槽257A。同 樣,通過軸向連續(xù)地放置(排列)第二類型鐵心薄片252B的主鐵心插槽 255B來形成圖25顯示的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的副鐵心插槽257B。
每個主鐵心插槽257A的主鐵心插槽底壁(徑向朝外的圓周壁)259A 從軸向相鄰的副鐵心插槽257B的副鐵心插槽底壁(徑向內(nèi)側鐵心插槽壁) 259B徑向地朝內(nèi)偏置。進一步地,在主鐵心插槽底壁259A和副鐵心插槽 底壁259B之間形成徑向延伸臺階壁261。臺階壁261面向第一軸側(Zl 側)并在垂直于電樞218的中心軸線的虛構平面上延伸。
在具有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和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的疊片鐵心 244的中心部分形成軸向穿透通孔256。管狀部分126 (見圖14)容納在 通孔256中,從而使得電樞218整體地由定子殼112支撐(見圖14)。
絕緣體246由合成樹脂制成并安裝到疊片鐵心244。如圖24所示, 環(huán)形部分258形成在絕緣體246上并位于疊片鐵心244的齒部分254的徑 向內(nèi)側。多個(本例中為8個)引導件260從第一軸側上的環(huán)形部分258 的軸端面258A軸向地凸出。
圍繞絕緣體246上的齒部分254纏繞的繞組250的繞組終端部分251 被引導件260引導到電路電源部分168 (參見圖14一16),引導件260沿 圍繞電樞218的軸心軸線的共同虛構圓環(huán)一個接另一個地設置。每個引導 件260設置在絕緣體246的插槽263的徑向內(nèi)側。進一步地,每個引導件 260從環(huán)形部分258向?qū)倪B接孔170軸向線性地延伸(參見圖16), 連接孔170形成在對應的電路電源部分168中。相應的引導件260的軸向 高度大致相同。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引導件260具有兩種類型。具體地,如圖 23所示, 一種類型的引導件260 (引導件260A)引導對應的繞組終端部 分251 (對應的繞組250的繞組末端部分250A的繞組終端部分251A)。同 樣,如圖23所示,另一種類型的引導件260 (引導件260B)引導對應的 兩個繞組終端部分251 (繞組250的繞組末端部分250B的繞組終端部分 251B和繞組250的繞組起始部分250C的繞組終端部分251C)。
保持器(固定槽)262A凹設在引導件260A中,兩個保持器(固定槽) 262B、 262C凹設在引導件260B上。每個保持器262A、 262B、 262C朝電 樞118的徑向外側開放并軸向地延伸。繞組250的繞組末端部分250A的 繞組終端部分251A擠壓裝配到引導件260A的保持器262A中。繞組250 的繞組末端部分250B的繞組終端部分251B和繞組250的繞組起始部分 250C的繞組終端部分251C分別擠壓裝配到保持器262B、 262C中。
進一步地,插槽底壁264 (電樞218的徑向朝外的圓周壁)設置在絕 緣體246中,每個插槽底壁264限定對應的插槽263。每個插槽底壁264 在其一個軸端部分處(電樞218的第一軸側(Zl側)處)具有一個或兩 個釋放凹陷265 (relief recess)。
如圖27A—27B所示,每個釋放凹陷265在環(huán)形部分258的軸端面258A 上開口并在電樞218的軸向上延伸。同樣,每個釋放凹陷265設置在偏置 空間267中,偏置空間267位于臺階壁261的第一軸側上。進一步地,每 個釋放凹陷265A延伸與對應的引導件260A的保持器262A軸向連續(xù)。同 樣,每個釋放凹陷265B延伸與引導件260B的保持器262B軸向連續(xù)。進 一步地,每個釋放凹陷265C延伸與引導件260C的保持器262C軸向連續(xù)。
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的繞組終端部分251側分別容納在釋放凹陷
265A、 265B、 265C中。更具體地,繞組末端部分250A的繞組終端部分251A 側、繞組末端部分250B的繞組終端部分251B側和繞組起始部分250C的 繞組終端部分251C側分別容納在釋放凹陷265A、 265B、 265C中。
進一步地,引導邊269在每個對應的插槽底壁264上延伸,釋放凹陷 265B、 265C設置在前述插槽底壁264中。繞組250的繞組起始部分250C 被引導邊269引導(定位和保持),從而使得繞組250的繞組起始部分250C 沿插槽263的插槽側壁266引導(件圖28A)。
接下來,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功能和優(yōu)點。
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如圖23和27A-27B所示, 在每個插槽底壁264 (電樞218的第一軸側(Zl側)位于該處)的軸端部 分處, 一個或兩個釋放凹陷265被設置并在電樞218的環(huán)形部分258的端 面258A上開口。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即,繞組末端部分250A、繞 組末端部分250B和繞組起始部分250C)的繞組終端部分251側被容納在 插槽263的釋放凹陷265中。
因此,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的繞組終端部分251側被適度地彎曲, 而不接觸環(huán)形部分258的端面258A的邊緣258B。這樣,每個繞組終端部 分251的回彈的發(fā)生被減少或防止,以便防止繞組終端部分251從對應的 引導件260的無意移除。同樣,引導對應的終端部分251的每個引導件 260的軸向高度被減小或最小化,從而使得電機的軸向尺寸被減小或最小 化。
艮P,當每個釋放凹陷265被去除時,導致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的 繞組終端部分251側接觸環(huán)形部分258的端面258A的邊緣258B,當引導 件260的軸向高度減小時,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的繞組終端部分251 側顯著地被彎曲,導致繞組終端部分251的回彈的增加。結果,用引導件 260來保持繞組終端部分251變得困難。具體地,在相對大的電機中,例 如冷卻車輛散熱器的電機,每個繞組250的直徑相對地大。因此,當繞組 250顯著彎曲時,用引導件260來保持繞組終端部分251變得困難。相反, 當增加引導件260的高度時,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的繞組終端部分 251能夠具有適度彎曲。然而,電機的軸向尺寸被不利地增加。
與此相反,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如上所述,繞
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的繞組終端部分251側(即,繞組末端部分250A、 繞組末端部分250B和繞組起始部分250C)分別容納在釋放凹陷265中以 實現(xiàn)適度彎曲。因此,能夠防止繞組終端部分251從引導件260的無意移 除。同樣,引導件260的高度能夠被減小或最小化,以便減少或最小化電 機的軸向尺寸。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疊片鐵心244 設置在電樞218的第一軸側處的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和設置在電樞218 的第二軸側處的第二薄片組件244B。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的主鐵心插 槽底壁259A徑向地朝內(nèi)偏離第二薄片組件244B的副鐵心插槽底壁259B。
每個釋放凹陷265定位在對應的偏置空間267中,偏置空間267位于 設置在主鐵心插槽底壁259A和副鐵心插槽底壁259B之間的臺階壁261的 第一軸側(電樞218的Zl側)上。因此,偏置空間267允許釋放凹陷265 容易地形成。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第二插槽底壁 259B位于主鐵心插槽底壁259A的徑向外側(齒部分254的遠端側)。這 樣,在徑向上鄰近副鐵心插槽底壁259B設置的插槽底壁264部分的厚度 (厚度t)可被制得相對小,以防止該部分磁損的增加。
進一步地,如圖23和2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 70中,每個釋放凹陷265在電樞218的軸向上延伸與對應的引導件260 的對應的保持器262連續(xù)。因此,容納在對應的釋放凹陷265中的每個繞 組250的部分和引導件260保持的繞組250的繞組終端部分251能夠在電 樞218的軸向上被線性引導。因此,繞組250能夠容易地容納在釋放凹陷 265中并能夠容易地被對應的引導件260所保持。這樣,能夠改善繞組250 的纏繞操作。
同樣,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中,如圖23和28A-28B 所示,繞組的繞組起始部分250C被從插槽底壁264徑向朝外凸出的引導 邊269引導(定位和保持),從而使得繞組250的繞組起始部分250C沿相 鄰的插槽側壁266被引導。因此,能夠防止在圍繞齒部分254纏繞繞組 250時繞組起始部分250C從插槽側壁266顯著隔開或隆起。這樣,改善 了圍繞齒部分254纏繞的繞組250的占有率。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功能和優(yōu)點已經(jīng)如上地說明。
這里,請注意與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部件相似的電機70部件實現(xiàn) 與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部件相似的功能和優(yōu)點。因此,這些部件 的功能和優(yōu)點不再說明。
接下來,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風扇電機70的變化例。 在第三實施例中,如圖27A-28B所示,小于軸向一半的疊片鐵心244 被制為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然而,如圖29所示,大于軸向一半的疊 片鐵心244能夠被制為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由于具有該結構,釋放 凹陷265在電樞218的軸向上的軸向尺寸能夠被制得更長,從而使得容納 在釋放凹陷265中的繞組250的部分能夠具有更適度的彎曲。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7A-28B所示,主鐵心插槽底壁 259A偏置在副鐵心插槽底壁259B的徑向內(nèi)側(與齒部分254相對側)以 便形成偏置空間267。釋放凹陷265設置在偏置空間267中。這種布置可
以下面的方式改變。
艮卩,如圖30所示,主鐵心插槽底壁259A的徑向外端和副鐵心插槽底 壁259B的徑向外端可保持在相同的位置,S卩,可彼此軸向?qū)R(即,第 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和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具有相同的結構),并且 釋放凹陷265可制在絕緣體246的插槽底壁264中。
在第三實施例中,引導件260的保持器262被形成為使得繞組終端部 分251擠壓裝配到引導件260的保持器262中??蛇x地,與第二實施例相 似,引導件260的保持器262可改變成具有咬緊配合結構。進一步地,與 第二實施例相似,引導件260可形成為使得繞組終端部分251通過回彈來 推動引導件260。
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的任一實施例的 任一個部件或多個部件以及它們的變化例可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的另 一實施例的任意部件以及它們的變化例組合。例如,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 任一個的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以及它們的變化例可設置到第一 實施例的電樞10中。同樣,環(huán)形部分20隨渡線釋放空間28以及第一實 施例的引導壁44或它們的變化例可設置到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任一個的 電樞上以及它的變化例上。其它優(yōu)點和變化對本領域的熟練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 本發(fā)明在其更寬的術語中不限于所顯示和說明的特定細節(jié)、典型設備、和 示例。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樞,包括鐵心(12),該鐵心包括環(huán)形部分(20)和多個齒部分(22),其中多個齒部分(22)中的每個從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圍部分徑向地朝外延伸,并且多個插槽(24)被限定使得每個插槽(24)形成在多個齒部分(22)中的對應的相鄰兩個之間;和多個繞組(14),每個繞組圍繞多個齒部分(22)中的至少兩個纏繞以便形成繞組(14)的至少兩個纏繞部分(52),其中在至少兩個纏繞部分(52)中的對應的兩個之間連接的、每個繞組(14)的渡線(54)放置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一個軸側(Z2)上;渡線釋放空間(28)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外圓周表面的徑向朝內(nèi)位置處軸向地凹設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一個軸側(Z2)上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端面上;并且每個渡線(54)的至少一部分容納在渡線釋放空間(28)中。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樞,其中所有渡線(54)在環(huán)形部分(20) 的軸向上的最外部分的軸向位置與所有纏繞部分(52)在環(huán)形部分(20) 的一個軸側(Z2)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向上的最外部分的軸向位置的軸 向內(nèi)側相同,或者是所有纏繞部分(52)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一個軸側(Z2) 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軸向上的最外部分的軸向位置的軸向內(nèi)側。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樞,其中多個徑向凹陷(30、 32)形成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以 便與環(huán)形部分(20)的其余徑向壁厚(Wl)相比,環(huán)形部分(20)在多個 徑向凹陷(30、 32)中的每個處的徑向壁厚(W2)被減??;并且多個徑向凹陷(30、 32)中的每個位于多個齒部分(22)中的對應的一個的徑向內(nèi)側。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樞,其中多個徑向凹陷(30、 32)的數(shù)量與多個齒部分(22)的數(shù)量相同;并且多個徑向凹陷(30、 32)中的每個容納連接到纏繞部分(52)的渡線 (54),該纏繞部分(52)圍繞多個齒部分(22)中的對應的一個纏繞。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樞,其中引導壁(44)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一個軸側(Z2)上的鐵心(12)中 軸向地凸出,從而使得引導壁(44)與環(huán)形部分(20)的內(nèi)圓周表面徑向 朝內(nèi)地分隔開,以便將渡線釋放空間(28)都徑向地限定在引導壁(44) 的外圓周表面和環(huán)形部分(20)的內(nèi)圓周表面之間的引導壁(44)的周圍; 并且每個渡線(54)沿引導壁(44)的外圓周表面被保持。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樞,其中引導壁(44)在環(huán)形部分(20)的圓周方向上是圓環(huán)形的; 增加的直徑部分(46、 62)在引導壁(44)的凸出端所在的相應渡線 (54)的一側上的位置處被設置到引導壁(44);并且增加的直徑部分(46、 62)的外直徑大于鄰近增加的直徑部分(46、 62)的引導壁(44)的相鄰部分的外直徑。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樞,其中增加的直徑部分(46、 62)形成為凸緣構件(62),該凸緣構件(62) 與引導壁(44)分離獨立地設置;并且凸緣構件(62)通過接合裝置(64、 65)被保持到引導壁(44)。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樞,其中接合裝置(64、 65)包括 至少一個接合部分(64),其形成在凸緣構件(62)中; 至少一個接合部分(65),其形成在鐵心(12)中以便與凸緣構件(62)的至少一個接合部分(64)接合。
9.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樞,其中至少一個冷卻孔(40)在環(huán)形部 分(20)的軸向上穿過鐵心(12)處的渡線釋放空間(28)的底部(38)。
10. —種電機,包括 權利要求1一9中任一項的電樞(10);轉(zhuǎn)子(74),其轉(zhuǎn)動地設置在電樞(10)的徑向外側;和風扇(78),其連接到轉(zhuǎn)子(74)以便與轉(zhuǎn)子(74)整體地旋轉(zhuǎn)。
11. 一種電機,包括電樞(118、 218),該電樞(118、 218)包括包括多個齒部分(154、 254)的鐵心(144、 244); 設置到鐵心(144、 244)的介電絕緣體(146、 148、 246);和 圍繞絕緣體(146、 148、 246)上的鐵心(144、 244)的多個齒 部分(154、 254)纏繞的多個繞組(150、 250),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其在電樞(118、 218)的軸 向上從電樞(118、 218)的一個軸側(Zl)上的絕緣體(146、 148、 246) 凸出,并且引導從鐵心(144、 244)凸出的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 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和至少一個電路電源部分(168),其位于電樞(118、 218)的一個軸側 (Zl)上并在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之間電連接到電路裝置(120),電路裝置(120)給多個繞 組(150、 250)供應電流。
12.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機,其中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從絕緣體(146、 148、 246)向至少一個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 接端延伸,至少一個電路電源部分(168)的連接端連接到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
13.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機,其中每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包括至少一個保持器(162、 262、 262A、 262B),至少一個保持器(162、 262、 262A、 262B)保持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中的對應一個。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機,其中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的每個保持器(162、 262、 262A、 262B)具有咬緊配合結構以便通 過咬緊配合來保持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中的對應一個。
15.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機,其中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 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中的每個通過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的回彈推動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 中的對應一個。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機,其中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中的每個具有至少一個環(huán)繞部 分(172),至少一個環(huán)繞部分(172)部分地環(huán)繞多個繞組(150、 250) 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中的對應一個;并且 每個環(huán)繞部分(172)包括壓力接收部分(174),多個繞組(150、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中的對應一個推動該壓力接收部分(174);開口 ( 176 ),其位于環(huán)繞部分(172)的相對側上,環(huán)繞部分(172 ) 在回彈的方向上與壓力接收部分(174)相對,并且多個繞組(150、 250) 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中的對應一個能夠通過 該環(huán)繞部分(172)。
17.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機,還包括支撐電樞(118、 218)和電 路裝置(120)的定子殼(112),其中定子殼(112)具有軸向地放置在電樞(118、 218)和至少一個電路 電源部分(168)之間的大致平面狀的主體支撐(122);并且多個容納孔(124)穿過主體支撐(122)以便容納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和多個繞組(150、 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 251、 251A、 251B、 251C)。
18.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機,其中絕緣體(146、 148、 246)具有位于多個齒部分(154、 254)的徑向 內(nèi)側的環(huán)形部分(158、 258);并且多個引導件(160、 260、 260A、 260B)設置在電樞(118、 218)的一 個軸側(Zl)上的環(huán)形部分(158、 258)的端面(腿、258A)中。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機,其中絕緣體(246)具有多個插槽(263),每個插槽(263)被限定在多個 齒部分(254)中的相鄰的兩個之間;在電樞(118、 218)的一個軸側(Zl)上的多個插槽(263)中的每 個的插槽底壁(264)的軸端部分中設置至少一個釋放凹陷(265、 265A、 265B、 265C)'從而使得釋放凹陷(265、 265A、 265B、 265C)在電樞(218) 的一個軸側(Zl)上的環(huán)形部分(258)的端面(258A)上開口并在電樞(218)的軸向上延伸;并且每個釋放凹陷(265、 265A、 265B、 265C)容納多個繞組(250)的軸 向引導部分的繞組終端部分(251、 251A、 251B、 251C)側中的對應一個。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機,其中 鐵心(244)包括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該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包括 多個第一類型鐵心薄片(252A),其中第一鐵心薄片組件(244A)布置在 電樞(218)的一個軸側(Zl)上并形成多個主鐵心插槽(257A),每個主 鐵心插槽(257A)沿電樞(218)的圓周方向布置在鐵心(244)的多個齒 部分(254)中的對應相鄰兩個之間;和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該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包括 多個第二類型鐵心薄片(252B),其中第二鐵心薄片組件(244B)布置在 電樞(218)的另一個軸側(Z2)上并形成多個副鐵心插槽(257B),每個 副鐵心插槽(257B)沿電樞(218)的圓周方向布置在鐵心(244)的多個 齒部分(254)中的對應的相鄰兩個之間;多個主鐵心插槽(257A)中的每個的主鐵心插槽底壁(259A)從多個 副鐵心插槽(257B)中的軸向相鄰的一個的副鐵心插槽底壁(259B)徑向 朝內(nèi)地偏置,從而在主鐵心插槽底壁(259A)和副鐵心插槽底壁(259B) 之間形成臺階壁(261),該臺階壁(261)在垂直于電樞(218)的中心軸 線的虛構平面上延伸;并且絕緣體(246)的多個插槽(263)中的每個的至少一個釋放凹陷(265、 265A、 265B、 265C)設置在偏置空間(267)中,偏置空間(267)位于電 樞(218)的一個軸側(Zl)所在的臺階壁(261)的一個軸側上。
21.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機,其中絕緣體(246)的多個插槽(263) 中的每個的至少一個釋放凹陷(265、 265A、 265B、 265C)中的每個在電 樞(218)的軸向上鄰近多個引導件(260、 260A、 260B)中對應的一個布 置并與之對齊。
22.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機,其中引導邊(269)在絕緣體(246) 的多個插槽(263)中的至少一個的插槽底壁(264)中延伸,以便沿插槽(263)的插槽側壁(266)引導多個繞組(250)的軸向引導部分中對應的一個。
23.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電機,其中電路裝置(120)整體地設置在 電機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電機(70)的電樞(10、118、218),每個繞組(14、150、250)圍繞鐵心(12、144、244)的多個齒部分(22、154、254)中的至少兩個纏繞以便形成繞組(14、150、250)的至少兩個纏繞部分(52)。在至少兩個纏繞部分(52)中的對應的兩個之間連接的、每個繞組(14)的渡線(54)放置在鐵心(12)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一個軸側(Z2)上。渡線釋放空間(28)凹設在一個軸側(Z2)上的環(huán)形部分(20)的端面上。每個渡線(54)的至少一部分容納在渡線釋放空間(28)中。引導件(160、260、260A、260B)在鐵心(12)的另一個軸側(Z1)上凸出,并且引導繞組(150、250)的繞組終端部分(151、251、251A、251B、251C)。
文檔編號H02K1/14GK101188367SQ200710193218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佐原良通, 泉和幸, 間島能弘 申請人:阿斯莫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肥乡县| 信宜市| 澄江县| 页游| 阿拉善盟| 平顺县| 贺兰县| 克东县| 盘锦市| 辛集市| 罗甸县| 闽侯县| 长春市| 楚雄市| 永泰县| 长岛县| 子洲县| 平顺县| 翁牛特旗| 佛冈县| 玉屏| 石台县| 朝阳县| 信阳市| 紫阳县| 赤城县| 荔波县| 凭祥市| 永宁县| 秦皇岛市| 烟台市| 大埔县| 甘南县| 开封市| 长沙市| 安龙县| 眉山市| 洛南县| 木里| 三穗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