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晶硅電池片及晶硅電池組件及晶硅電池片的連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晶硅電池片及一種能夠省去焊帶的晶硅電池組件及晶硅電池組件的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普遍認為,當細柵線的長度超過50_時主柵線對細柵線的匯流效果會變差,因此為了使電池片的匯流效果好,硅晶電池片普遍采用如下結構:包括晶硅片本體,在晶硅片本體上設置有多條細柵線和連接各細柵線的至少二條主柵線,每條主柵線與各細柵線串聯連接,由主柵線將各條細柵線分隔成至少兩個區(qū)域,由主柵線對各細柵線的電流進行匯集。如專利號為201120496826.3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其公告號為CN202339923U,或者專利號為201120507425.3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其公告號為CN202339925U,及專利號為2011205065.3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其公告號為CN202339926U,均公開了上述結構的晶硅電池。采用上述結構的晶硅電池片制作晶硅電池組件具有如下不足:1)需使用焊帶串聯各電池片的主柵線,從而將多個電池片的電流匯集成一個總的電流,焊帶和主柵線增加了電池組件的制造成本;2)由于主柵線是幾乎貫穿整個電池片的寬度的,在連接各電池片時,需采用焊帶將各電池片上的主柵線覆蓋起來,為保證電池片的有效功率,焊帶需將主柵線全覆蓋并不能超出主柵線,在行業(yè)內稱為“零露白”,零露白給焊接工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至今行業(yè)內也不能實現真正達到“零露白”;3)由于電池片為晶硅電池,焊帶采用的是銅基質焊帶,硅和銅的熱膨脹系數之比為1: 6,因此,在焊接過程中,硅基質的硅晶片與銅基質的焊帶受熱后膨脹變形情況具有極大差異,極易導致組件產生斷柵甚至裂片,嚴重影響組件成品質量;4)設置在電池片上的焊帶占用了每個電池片的有效采光面積,降低了組件的轉換效率,有研究表明,主流三柵60片的電池組件如果能將焊帶遮擋面積利用起來每個組件的有效功率能夠增加4至5瓦;5)由于在電池組件中,是由焊帶將各電池片串聯在一起的,在相鄰的兩片電池片中,兩片電池片的正面均向上設置,焊帶的一端連接其中一電池片的正面,焊帶的另一端連接另一電池片的反面,焊帶由一電池片的正面穿行至另一電池片的反面時需要在兩片相鄰的電池片間留有一定間隙。這個間隙被為“片間距”,該“片間距”增加了用于封裝電池組件的EVA、TPT和玻璃等原材料的面積,增加了整個電池組件的體積,同時增加了制作成本。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晶硅電池組件通過焊帶串聯連接,使得電池組件的成本高、有效輸出功率被降低及焊接時操作難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種晶硅電池片及晶硅電池組件。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晶硅電池片,包括晶硅電池片基體和設置在電池片基體背面、作為電池片正極的金屬背場,在所述晶硅電池片基體的正面設置有多條副柵線,各條副柵線不相交,各條副柵線的端部一均設置在電池片端部一處,各條副柵線的端部二均設置在電池片基體端部二處,在電池片的正面各條副柵線的兩端部間均不設置電池片正面主柵線,在金屬背場上與副柵線兩端部間相對的位置均不設置電池片背面主柵線;
[0006]在所述電池片基體的正面和背面均不設置主柵線;
[0007]在電池片基體的正面設置至少一條電池片正面主柵線,在電池片基體的背面的金屬背場上設置至少一條電池片背面主柵線,電池片正面主柵線和電池片背面主柵線均位于電池片的端部沿電池片的邊沿設置;
[0008]所述的電池片正面主柵線為一條,與副柵線的端部一 /端部二電連接,所述電池片背面主柵線為一條,位于副柵線的端部二 /端部一處;
[0009]所述的電池片正面主柵線為兩條,沿電池片的兩相鄰邊部相交設置,其中一條電池片正面主柵線與副柵線的端部一 /端部二電連接;所述電池片背面主柵線為兩條,沿電池片的另外兩相鄰邊部相交設置,其中一箱電池片背面主柵線對應于副柵線的端部二 /端部一設置;
[0010]所述的電池片正面主柵線為一條,與副柵線的端部一 /端部二電連接,所述電池片背面主柵線為三條,其中一條電池片背面主柵線位于副柵線的端部二 /端部一處,另外兩條電池片背面主柵線的一端分別與位于副柵線的端部二/端部一處的電池片背面主柵線的對應端電連接;
[0011]所述的副柵線沿電池片的邊部平行設置,電池片正面主柵線和電池片背面主柵線與主柵線平行或垂直設置;
[0012]一種晶硅電池組件,包括至少一組由至少兩個串聯的電池片組成的電池組件串,各電池組件串間串聯連接,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電池片,在每個電池組件串中,兩相鄰電池片通過前電池片副柵線的端部二與后電池片副柵線的端部一處對應的電池片金屬背場疊置固定串聯電連接;
[0013]所述的兩相鄰電池片通過導電膠帶或焊帶固定電連接;
[0014]所述的光伏電池組件包括至少兩個電池組件串,各電池組件串并列排列,相鄰兩排電池組件的首端或尾端通過匯流帶或焊帶或電池膠帶固定連接;
[0015]兩相鄰電池片通過前電池片副柵線的端部二與后電池片副柵線的端部一處對應的電池片金屬背場疊置固定串聯電連接;
[0016]所述的兩相鄰電池片通過導電膠帶或焊帶固定電連接。
[0017]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幾點有益效果:由于在電池片的正面、在副柵線的兩端間及電池片的背面與副柵線的兩端部相對應的部位均不設置主柵線,因此主柵線不會占用電池片的有效工作面積或占用很少的電池片的有效工作面積,提高了電池片的輸出功率。
[0018]由于在電池片上不設置主柵線或將主柵線沿電池片的邊部設置,因此主柵線不會占用電池片的有效工作面積,或占用很少的電池片的有效工作面積,提高了電池片的輸出效率。重要的是由于不設置主柵線或在電池片的連部設置主柵線,主柵線的數量明顯減少,因此可節(jié)省焊帶,或不用焊帶進行匯流,因此可省去焊帶焊接工藝,節(jié)約材料及工序,降低成本時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9]對于電池組件,由于電池片間疊置連接,因此省去了焊帶,不僅節(jié)約了焊帶材料,且省去了焊帶工藝,使得因采用焊帶焊接帶來的電池片易碎等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為本行業(yè)提供了一種新型結構的電池組件和電池組件制作技術。
[0020]采用本發(fā)明方法連接電池片,由于兩相鄰電池片是通過前電池片副柵線的端部二與后電池片副柵線的端部一處對應的電池片金屬背場疊置固定串聯電連接的,因此可以省去焊帶,節(jié)約了焊帶省去了焊接工藝,且提高了電池片的輸出功率。
【附圖說明】
[0021]圖1.1本發(fā)明晶硅電池片第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22]圖1.2為圖1.1的D-D剖視圖;
[0023]圖1.2.1為圖1.2的F部局部放大圖;
[0024]圖1.3為圖1.1的A-A剖視圖;
[0025]圖1.3.1為圖1.3的C部局部放大圖;
[0026]圖1.3.2為圖1.3的E部局部放大圖;
[0027]圖1.4為圖1.3的仰視圖;
[0028]圖2.1本發(fā)明晶硅電池片第二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29]圖2.2為圖2.1的1-1剖視圖;
[0030]圖2.2.1為圖2.2的L部局部放大圖;
[0031 ]圖2.3為圖2.1的H-H剖視圖;
[0032]圖2.4為圖2.3的仰視圖;
[0033]圖3.1為本發(fā)明晶硅電池片第三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34]圖3.2為圖3.1的后視圖;
[0035]圖4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電池片組成光伏電池組件連接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
[0036]圖4.1為圖4D部局部放大圖;
[0037]圖4.2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電池片組成光伏電池組件連接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圖;
[0038]圖5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電池片組成光伏電池組件時連接結構實施例三示意圖。
[0039]圖6.1為本發(fā)明晶硅電池片第四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40]圖6.2為圖6.1的后視圖;
[0041]圖7.1為本發(fā)明晶硅電池片第五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42]圖7.2為圖7.1的后視圖;
[0043]圖8.1圖5為本發(fā)明晶硅電池片圖6.1和圖7.1組成晶硅電池組件時連接結構實施例四示意圖;
[0044]圖8.1.1為圖8.1的N-N剖視圖;
[0045]圖8.1.2為圖8.1的M-M剖視圖。
[0046]附圖標記說明
[0047]1-電池片基體,2-電池片正面主柵線,3-金屬背場,4-電池片背面主柵線,5-副柵線,6-導電膠帶,7-電池片,8-匯流條9-引出正極10-引出負極11-端部一 12-端部二13-電池片基體端部一 14-電池片基體端部二 15-加長片16-普通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48]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0049]如圖1.1至3.2所示,本發(fā)明結構的太陽能晶硅電池片包括電池片基體I和作為電池片正極的金屬背場3,在電池片基體I的正面設置有多條細柵線稱為副柵線5,各條副柵線5均具有端部一 11和端部二 12,各條副柵線的端部一 11位于電池片基體端部一 13,各條副柵線的端部二 12位于電池片基體端部二 14,各條副柵線可以是直線型的,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