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電池片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全自動硅片插片機。
背景技術:
目前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中,會用到不同的花籃,工藝流程涉及不同花籃之間的轉換,目前兩種花籃中硅片的轉移通過人工插片或自動化插片,其中,人工插片的效率低,容易造成硅片的污染;自動化插片機其主要通過氣缸將小花籃中的硅片推動至大花籃中,由于硅片容易發(fā)生損壞,自動化插片機在將小花籃中的硅片轉移至大花籃時,有兩個過程容易導致硅片容易損壞,其中一個為:在氣缸上的推板接觸小花籃中的硅片時,容易將硅片磕壞,導致硅片的邊緣彎曲、產生缺角或裂紋等;另一個為:在硅片進入大花籃時,由于硅片具有一定的速度,其必須與大花籃的底面產生碰撞才能停止,在此過程中硅片的邊緣更易產生較為嚴重的彎曲、缺角或裂紋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插片機在將小花籃中的硅片轉移至大花籃中時,主要采用推動硅片的方式實現硅片的轉移,容易將硅片損壞的問題,現提供一種全自動硅片插片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硅片插片機,包括用于承載相同硅片的大花籃和小花籃,大花籃和小花籃均具有開口向上的容納腔,容納腔內均等間隔分布有若干用于插設硅片的插槽,大花籃中相鄰兩個插槽的間距與小花籃中相鄰兩個插槽的間距相等,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側板,所述側板上固定有Z軸進給機構,所述Z軸進給機構上設有X軸進給機構,所述Z軸進給機構用于驅動X軸進給機構沿Z軸方向運動,所述X軸進給機構上設置有Y軸進給機構,所述X軸進給機構用于驅動Y軸進給機構沿X軸方向運動,所述Y軸進給機構上設置有回轉氣缸;
所述回轉氣缸的伸出端上固定有具有雙向行程的雙桿氣缸,所述雙桿氣缸的兩個伸出端上分別固定有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
所述第一夾板的外側向外延伸有側座,所述側座上固定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伸出端朝向所述第二夾板,所述第二氣缸的伸出端上固定有擋板;
所述底座上具有用于放置小花籃的第一平臺和用于放置大花籃的第二平臺,所述第二平臺上開設有與大花籃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平臺的下方設置有通風套,所述通風套的上端端部位于定位孔中,所述通風套與定位孔連通,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氣泵,所述氣泵的出風口與通風套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Z軸進給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基座及第一滑座,所述第一基座固定在側板上,所述第一電機固定在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上固定有第一絲杠,所述第一滑座與第一絲杠螺紋連接,所述第一滑座與第一基座滑動連接,第一電機帶動第一絲杠轉動,實現第一滑座在Z軸方向的直線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X軸進給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二基座及第二滑座,所述第二基座固定在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在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上固定有第二絲杠,所述第二滑座與第二絲杠螺紋連接,所述第二滑座與第二基座滑動連接,第二電機帶動第二絲杠轉動,實現第二滑座沿X軸方向的直線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Y軸進給機構包括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缸體固定在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一氣缸的伸出端與回轉氣缸的缸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氣缸伸出端的軸線方向與回轉氣缸伸出端的軸線方向垂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全自動插片機可大大提高的硅片的插片效率,在硅片下降的過程中,通風套噴出的氣流對硅片具有一個向上的托力,降低了硅片落在大花籃底部時的沖擊力,避免硅片的邊緣發(fā)生損壞,同時向上噴出的氣流可以將硅片表面的灰塵吹拂,保證硅片的潔凈度,避免下道工藝之前還需對硅片進行清潔。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硅片插片機的三維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硅片插片機夾持小花籃時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硅片插片機中小花籃向大花籃插片時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硅片插片機中大花籃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硅片插片機中小花籃的示意圖
圖中:1、底座,2、側板,3、回轉氣缸,4、雙桿氣缸,5、第一夾板,6、第二夾板,7、第二氣缸,8、側座,9、擋板,10、第一平臺,11、第二平臺,11-1、定位孔,12、通風套,13、氣泵,14、第一電機,15、第一基座,16、第一滑座,17、第一絲杠,18、第二電機,19、第二基座,20、第二滑座,21、第二絲杠,22、第一氣缸,23、大花籃,24、小花籃,25、插槽。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方向和參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僅用于幫助對附圖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義上采用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并且僅僅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來限定所請求保護的主題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6所示,一種全自動硅片插片機,包括用于承載相同硅片的大花籃23和小花籃24,大花籃23和小花籃24均具有開口向上的容納腔,容納腔內均等間隔分布有若干用于插設硅片的插槽25,大花籃23中相鄰兩個插槽25的間距與小花籃24中相鄰兩個插槽25的間距相等,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設置有側板2,側板2上固定有Z軸進給機構,Z軸進給機構上設有X軸進給機構,Z軸進給機構用于驅動X軸進給機構沿Z軸方向運動,X軸進給機構上設置有Y軸進給機構,X軸進給機構用于驅動Y軸進給機構沿X軸方向運動,Y軸進給機構上設置有回轉氣缸3;
回轉氣缸3的伸出端上固定有具有雙向行程的雙桿氣缸4,雙桿氣缸4的兩個伸出端上分別固定有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
第一夾板5的外側向外延伸有側座8,側座8上固定有第二氣缸7,第二氣缸7的伸出端朝向第二夾板6,第二氣缸7的伸出端上固定有擋板9;
底座1上具有用于放置小花籃24的第一平臺10和用于放置大花籃23的第二平臺11,第二平臺11上開設有與大花籃23相匹配的定位孔11-1,第二平臺11的下方設置有通風套12,通風套12的上端端部位于定位孔11-1中,通風套12與定位孔11-1連通,底座1上設置有氣泵13,氣泵13的出風口與通風套12連通。
Z軸進給機構包括第一電機14、第一基座15及第一滑座16,第一基座15固定在側板2上,第一電機14固定在第一基座15上,第一電機14的輸出端上固定有第一絲杠17,第一滑座16與第一絲杠17螺紋連接,第一滑座16與第一基座15滑動連接,第一電機14帶動第一絲杠17轉動,實現第一滑座16在Z軸方向的直線往復運動。
X軸進給機構包括第二電機18、第二基座19及第二滑座20,第二基座19固定在第一滑座16上,第二電機18固定在第二基座19上,第二電機18的輸出端上固定有第二絲杠21,第二滑座20與第二絲杠21螺紋連接,第二滑座20與第二基座19滑動連接,第二電機18帶動第二絲杠21轉動,實現第二滑座20沿X軸方向的直線往復運動。
Y軸進給機構包括第一氣缸22,第一氣缸22的缸體固定在第二滑座20上,第一氣缸22的伸出端與回轉氣缸3的缸體固定連接,第一氣缸22伸出端的軸線方向與回轉氣缸3伸出端的軸線方向垂直。
上述全自動硅片插片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將滿載硅片的小花籃24側放在第一平臺10上;
將空大花籃23開口朝上放置在第二平臺11上的定位孔11-1中定位,大花籃23的底部通過通風套12的上端端面支撐;
啟動Z軸進給機構、Y軸進給機構及X軸進給機構將雙桿氣缸4移動至第一平臺10處,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分別位于小花籃24的兩側,啟動雙桿氣缸4帶動第一夾板5及第二夾板6相互靠攏以此將小花籃24夾持,然后第一夾板5上的第二氣缸7帶動擋板9向第二夾板6移動,將小花籃24的開口蓋設,然后啟動Z軸進給機構,將小花籃24上升一定的距離,然后啟動回轉氣缸3將小花籃24轉動至開口朝下;
啟動Z軸進給機構、Y軸進給機構及X軸進給機構將小花籃24移動至大花籃23正上方,且小花籃24中的插槽25與大花籃23中的插槽25一一對應,小花籃24的開口端端面與大花籃23的開口端端面接觸;
然后啟動氣泵13向通風套12通入氣流,氣流從通風套12向上經過大花籃23吹出,啟動第二氣缸7帶動擋板9向第一夾板5方向移動,將小花籃24的開口打開,小花籃24中的硅片失去擋板9的阻擋,小花籃24中的硅片即可在自重下落向大花籃23,大大提高的硅片的插片效率,在硅片下降的過程中,通風套12噴出的氣流對硅片具有一個向上的托力,降低了硅片落在大花籃23底部時的沖擊力,避免硅片的邊緣發(fā)生損壞,同時向上噴出的氣流可以將硅片表面的灰塵吹拂,保證硅片的潔凈度,避免下道工藝之前還需對硅片進行清潔。
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