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結構及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尤其涉及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Metal-Insulator-Metal,簡稱MIM)電容結構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器件特征尺寸的減小,半導體后段銅制程取代鋁制程成為主流工藝。 在混合信號和射頻電路中,開發(fā)能夠完全兼容CMOS邏輯電路及電感的銅大馬士革工藝的 MIM電容結構及制造流程成為必要。這不僅改善了工藝的復雜性;而且使用低電阻銅作為電極板可改善MIM電容性能。專利US63^234,銅工藝兼容CMOS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器的結構及工藝流程,其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雙大馬士革結構中制作單層大馬士革MIM電容。專利US6670237,銅工藝兼容CMOS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器的結構及工藝流程,其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單大馬士革通孔結構中制作單層大馬士革MIM電容。而且隨著半導體尺寸的減小,必須減小MIM電容面積。這就要求必須增加電容密度。本發(fā)明提出的雙層MIM電容結構及銅大馬士革制造工藝,能夠完全兼容CMOS邏輯電路及電感的銅大馬士革工藝,并增大MIM電容密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結構及制造方法,能夠完全兼容CMOS邏輯電路及電感的的銅大馬士革工藝,并增大MIM電容密度。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 淀積一基體介電層,通過大馬士革工藝在基體上形成第一電極溝槽和金屬互連線溝槽,并制作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
在基體介電層上依次淀積第一介電阻擋層和第一介電層;
刻蝕第一介電層、第一介電阻擋層形成第二電極溝槽,使所述第二電極溝槽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一電極;
淀積形成第一絕緣層,使所述第一絕緣層覆蓋所述第一介電層及所述第二電極溝槽; 通過光刻和刻蝕形成通孔,使所述通孔穿過所述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接觸所述金屬互連線;
在通孔及覆蓋有第一絕緣層的第二電極溝槽中淀積形成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并填充金屬銅,之后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以去除多余金屬,形成第二電極和通孔連線; 依次在所述第一介電層上淀積第二介電阻擋層和第二介電層; 刻蝕第二介電層、第二介電阻擋層形成第三電極溝槽,使所述第三電極溝槽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二電極;淀積形成第二絕緣層,使所述第二絕緣層覆蓋所述第二介電層及所述第三電極溝槽; 刻蝕第二絕緣層、第二介電層、第二介電阻擋層形成第一連線溝槽和第二連線溝槽,使所述第一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接觸所述通孔連線;使所述第二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接觸所述第二電極;
在第一連線溝槽、第二連線溝槽以及覆蓋有第二絕緣層的第三電極溝槽中淀積形成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填充金屬銅,并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以去除多余金屬,形成第三電極、第一溝槽連線和第二溝槽連線。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大馬士革工藝具體為通過光刻和刻蝕在基體介電層上形成第一電極溝槽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 淀積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在第一電極溝槽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中填充金屬銅;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以去除多余金屬,形成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通過化學氣相淀積形成所述基體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層、所述第二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 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淀積所述基體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層和所述第二介電層的材料從Si02、Si0CH、FSG等中選取。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淀積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和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材料從SiN、SiCN等中選取。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通過物理氣相淀積形成所述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淀積所述金屬阻擋層的材料為TaN或Ta。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通過化學氣相淀積或原子層淀積保型的可防銅擴散介電層,以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以及所述第二絕緣層。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可防銅擴散介電層常采用氮化硅。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均淀積有一層刻蝕選擇比高的犧牲保護層,以避免后續(xù)制程對絕緣層的損傷。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在進行物理氣相淀積金屬阻擋層之前分別將淀積在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上的犧牲保護層去除。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通過化學氣相淀積或原子層淀積雙層介電層以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SiN 層和Si02層所作為雙層介電層,或使用SiN層和高介電常數(shù)材料層作為雙層介電層。
如上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shù)材料采用HfO、ZrO, A10, LaO等。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其中,
一基底上覆蓋有一基體介電層,所述基體介電層的上表面上設有第一電極溝槽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所述第一電極溝槽以及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內表面均覆蓋有金屬阻擋層, 且所述第一電極溝槽及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內填充金屬銅,分別作為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
一入 ,
所述基體介電層上依次設有一第一介電阻擋層和一第一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層上開設有第二電極溝槽及通孔,所述第二電極溝槽穿過所述第一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第一電極,所述通孔穿過所述第一介電層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金屬互連線,所述第二電極溝槽內表面依次覆蓋有一第一絕緣層和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二電極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二電極;所述通孔內壁及底部設有金屬阻擋層,且所述通孔內均填充有金屬銅為通孔連線;
所述第一介電層上依次設有一第二介電阻擋層以及一第二介電層,所述第二介電層上設有第三電極溝槽、第一連線溝槽以及第二連線溝槽,所述第三電極溝槽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通孔連線,所述第二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三電極溝槽內表面依次覆蓋有一第二絕緣層和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三電極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三電極;所述第一連線溝槽內表面覆蓋有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一連線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一溝槽連線;所述第二連線溝槽內壁覆蓋有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二連線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二溝槽連線。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通過添加兩張掩模板,使用單大馬士革工藝同時制作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和電感,使得通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生產出的金屬-絕緣層-金屬雙層電容結構能夠完全兼容CMOS邏輯電路及電感的的銅大馬士革工藝,并增大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密度。
圖1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淀積第一介電阻擋層和第一介電層后的結構示意圖3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二電極溝槽后的結構示意圖4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完成第一絕緣層的淀積后的結構示意圖5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通孔后的結構示意圖6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二電極和通孔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淀積形成第二介電阻擋層和第二介電層后的結構示意圖8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三電極溝槽后的結構示意圖9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淀積形成第二絕緣層后的結構示意圖10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一連線溝槽和第二連線溝槽后的結構示意圖11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三電極、第一溝槽連線、第二溝槽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12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通過大馬士革工藝在基體介電層101上光刻刻蝕形成第一電極溝槽3011和金屬互連線溝槽4011,淀積金屬阻擋層801和銅籽晶層,電鍍填充金屬銅,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去除多余金屬,制作第一電極301和金屬互連線 401 ;
圖2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淀積第一介電阻擋層和第一介電層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2,在基體介電層101上依次淀積第一介電阻擋層201和第一介電層102,由于第一電極301和金屬互連線401均形成于基體介電層101內,故第一介電阻擋層將第一電極301和金屬互連線401完全覆蓋;
圖3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二電極溝槽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3,旋涂光刻膠,通過光刻形成所述第二電極302的圖形,之后刻蝕第一介電層102、第一介電阻擋層201,以形成第二電極溝槽 3021,打開第一介電阻擋層201,使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一電極301, 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部分位于第一電極301上方;
圖4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完成第一絕緣層的淀積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4,淀積形成第一絕緣層3022,使所述第一絕緣層3022覆蓋所述第一介電層102及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也就是說第一絕緣層3022覆蓋第一介電層102的上表面以及第二電極溝槽3021的內壁;
圖5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通孔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5,通過光刻和刻蝕形成通孔4021,使所述通孔 4021穿過所述第一絕緣層3022、所述第一介電層102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201,接觸所述金屬互連線401,也就是說在刻蝕過程中打開第一絕緣層3022、第一介電層102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201 ;圖6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二電極和通孔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6,在通孔及覆蓋有第一絕緣層3022的第二電極溝槽3021中淀積金屬阻擋層801和銅籽晶層,填充金屬銅(ECP),化學機械研磨(CMP) 平坦化去除多余金屬,以形成第二電極302和通孔連線402,在淀積金屬阻擋層801和銅籽晶層及電鍍金屬銅的過程中,金屬阻擋層801和金屬銅會覆蓋在第一介電層102的上面,通過進行化學研磨平坦化可直接將覆蓋在第一介電層102上面的金屬銅和金屬阻擋層801去除,同樣第一介電層102上表面的第一絕緣層3022也會在研磨過程中被去除;
圖7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淀積形成第二介電阻擋層和第二介電層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7,依次在所述第一介電層102 上淀積第二介電阻擋層202和第二介電層103,其中,由于第二電極302以及通孔連線402 均形成在第一介電層102上,第二介電阻擋層202及第二介電層103同時覆蓋在第二電極 302以及通孔連線402上;
圖8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三電極溝槽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8,在第二介電層103上旋涂光刻膠,通過光刻形成第三電極303的圖形,之后刻蝕第二介電層103、第二介電阻擋層202,以形成第三電極溝槽3031,打開第二介電阻擋層202,使所述第三電極溝槽3031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二電極302,第三電極溝槽3031位于第二電極302的上方,與第二電極302相連通;
圖9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淀積形成第二絕緣層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9,淀積形成第二絕緣層3032,使所述第二絕緣層 3032覆蓋所述第二介電層103及所述第三電極溝槽3031,也就是說淀積的第二絕緣層3032 覆蓋了第二介電層103的上表面以及第三電極溝槽3031的內壁;
圖10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一連線溝槽和第二連線溝槽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0,通過光刻和刻蝕形成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即刻蝕第二絕緣層3032、第二介電層103、 第二介電阻擋層202,形成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使所述第一連線溝槽 4031穿過所述第二絕緣層3032、所述第二介電層103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202,接觸所述通孔連線402,使所述第二連線溝槽5011穿過所述第二絕緣層3032、所述第二介電層 103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202,接觸所述第二電極302,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刻蝕過程中打開第二絕緣層3032、第二介電層103和第二介電阻擋層202,第一電極溝槽4031底部與通孔連線402連通,第二連線溝槽5011底部與第二電極302相連通;
圖11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三電極、第一溝槽連線、第二溝槽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1,在第一連線溝槽 4031、第二連線溝槽5011以及覆蓋有第二絕緣層3032的第三電極溝槽3031中淀積金屬阻擋層801和銅籽晶層,之后電鍍填充金屬銅,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去除多余金屬,以形成第三電極303、第一溝槽連線403和第二溝槽連線501,在淀積金屬阻擋層801和銅籽晶層及電鍍金屬銅的過程中,金屬阻擋層801和金屬銅會覆蓋在第二介電層103的上面,通過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可直接將覆蓋在第二介電層103上面的金屬銅和金屬阻擋層801去除,同樣,第二介電層103上表面的第二絕緣層3032也會被同時去除。
本發(fā)明中通過化學氣相淀積(CVD)形成所述基體介電層101、所述第一介電層102、所述第二介電層103、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201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202。本發(fā)明中淀積所述基體介電層101、第一介電層102及所述第二介電層103的材料從Si02、SiOCH、FSG等中選取。本發(fā)明中淀積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201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202材料從SiN、 SiCN等中選取。本發(fā)明中通過物理氣相淀積(PVD)形成所述金屬阻擋層801和銅籽晶層。本發(fā)明中淀積所述金屬阻擋層的材料為TaN或Ta。本發(fā)明中通過化學氣相淀積或原子層淀積保型的可防銅擴散介電層,以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3022以及所述第二絕緣層3032。本發(fā)明中所述可防銅擴散介電層常采用保型的氮化硅。本發(fā)明中刻蝕過程中使所述第一電極溝槽3011與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4011的深度相同,以使得所述第一電極301的厚度與所述金屬互連線401的厚度相當。本發(fā)明中刻蝕過程中使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與所述通孔4021深度相同,以使得所述第二電極302的厚度與所述通孔連線402的高度相當。本發(fā)明中刻蝕過程中是所述第三電極溝槽3031與所述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的深度相同,以使得所述第三電極303的厚度與所述第一溝槽連線403和第二溝槽連線501的厚度相當。本發(fā)明中所述第一絕緣層3022與所述第二絕緣層3032上均淀積有一層刻蝕選擇比高的犧牲保護層,以避免后續(xù)制程對絕緣層的損傷。本發(fā)明中在進行物理氣相淀積金屬阻擋層801之前分別將淀積在所述第一絕緣層3022與所述第二絕緣層3032上的犧牲保護層去除。本發(fā)明中通過化學氣相淀積或原子層淀積雙層介電層以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 3022和所述第二絕緣層3032。本發(fā)明中使用SiN層和Si02層所作為雙層介電層,或使用SiN層和高介電常數(shù)材料層作為雙層介電層。本發(fā)明中所述高介電常數(shù)材料采用Hf0、Zr0、AW、La0等。圖11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形成第三電極、第一溝槽連線、第二溝槽連線后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1,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其中,
一基底上覆蓋有一基體介電層101,所述基體介電層101的上表面上設有第一電極溝槽3011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4011,第一電極溝槽3011的深度與金屬互連線溝槽401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電極溝槽3011以及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4011內表面均覆蓋有金屬阻擋層801,且所述第一電極溝槽3011及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4011內填充有金屬銅,分別作為第一電極301和金屬互連線401,其中,第一電極301的厚度與所述金屬互連線401的厚度相當;
所述基體介電層101上依次設有一第一介電阻擋層201和一第一介電層102,所述第一介電層102上開設有第二電極溝槽3021及通孔4021,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穿過所述第一介電層102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201止于所述第一電極301,所述通孔4021穿過所述第一介電層102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201止于所述金屬互連線401,第二電極溝槽3021的深度與通孔402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內表面依次覆蓋有一第一絕緣層3022和金屬阻擋層801,且所述第二電極溝槽3021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二電極302 ; 所述通孔4021內壁及底部設有金屬阻擋層801,且所述通孔4021內填充有金屬銅為通孔連線402,其中,第二電極302的厚度與通孔連線402的高度相當;
所述第一介電層102上依次設有一第二介電阻擋層202以及一第二介電層103,所述第二介電層103上設有第三電極溝槽3031以及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 所述第三電極溝槽3031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103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202止于所述第二電極302,所述第一連線溝槽4031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103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 202止于所述通孔連線402,所述第二連線溝槽5011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103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202止于所述第二電極302,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的深度與第三電極溝槽303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三電極溝槽3031內表面依次覆蓋有一第二絕緣層3032、金屬阻擋層801,且所述第三電極溝槽3031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三電極303 ;所述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內表面覆蓋有金屬阻擋層801,且所述第一連線溝槽4031和第二連線溝槽5011內填充有金屬銅分別為第一溝槽連線403和第二溝槽連線 501,其中,第三電極303的厚度與第一溝槽連線403和第二溝槽連線501厚度相當。圖12是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電路示意圖,請參見圖12,通過本發(fā)明提供的工藝和結構制造出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 形成的電容有兩個,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設有一電容,第三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同樣設有一電容。本發(fā)明所公開的結構和工藝步驟是在單層金屬層內制作多層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當然本發(fā)明并不僅僅局限于單層金屬,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方法和結構也同樣適用于多層金屬內制作更多層的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通過添加兩張掩模板,使用單大馬士革工藝同時制作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和電感,使得通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生產出的金屬-絕緣層-金屬雙層電容結構能夠完全兼容CMOS邏輯電路及電感的的銅大馬士革工藝,并增大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密度。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fā)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淀積一基體介電層,通過大馬士革工藝在基體上形成第一電極溝槽和金屬互連線溝槽,并制作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在基體介電層上依次淀積第一介電阻擋層和第一介電層;刻蝕第一介電層、第一介電阻擋層形成第二電極溝槽,使所述第二電極溝槽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一電極;淀積形成第一絕緣層,使所述第一絕緣層覆蓋所述第一介電層及所述第二電極溝槽; 通過光刻和刻蝕形成通孔,使所述通孔穿過所述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連接所述金屬互連線;在通孔及覆蓋有第一絕緣層的第二電極溝槽中淀積形成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并填充金屬銅,之后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以去除多余金屬,形成第二電極和通孔連線; 依次在所述第一介電層上淀積第二介電阻擋層和第二介電層; 刻蝕第二介電層、第二介電阻擋層形成第三電極溝槽,使所述第三電極溝槽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二電極;淀積形成第二絕緣層,使所述第二絕緣層覆蓋所述第二介電層及所述第三電極溝槽; 刻蝕第二絕緣層、第二介電層、第二介電阻擋層形成第一連線溝槽和第二連線溝槽,使所述第一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接觸所述通孔連線;使所述第二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接觸所述第二電極;在第一連線溝槽、第二連線溝槽以及覆蓋有第二絕緣層的第三電極溝槽中淀積形成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填充金屬銅,并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以去除多余金屬,形成第三電極、第一溝槽連線和第二溝槽連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馬士革工藝具體為通過光刻和刻蝕在基體介電層上形成第一電極溝槽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淀積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在第一電極溝槽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中填充金屬銅;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以去除多余金屬,形成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化學氣相淀積形成所述基體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層、所述第二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淀積所述基體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層及所述第二介電層的材料從Si02、SiOCH、FSG 等中選取。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淀積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材料從SiN、SiCN等中選取。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物理氣相淀積形成所述金屬阻擋層和銅籽晶層。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淀積所述金屬阻擋層材料為TaN或Ta。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化學氣相淀積或原子層淀積保型的可防銅擴散介電層,以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以及所述第二絕緣層。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防銅擴散介電層常采用氮化硅。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均淀積有一層刻蝕選擇比高的犧牲保護層, 以避免后續(xù)制程對絕緣層的損傷。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物理氣相淀積金屬阻擋層之前分別將淀積在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上的犧牲保護層去除。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化學氣相淀積或原子層淀積雙層介電層以形成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SiN層和Si02層所作為雙層介電層,或使用SiN層和高介電常數(shù)材料層作為雙層介電層。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介電常數(shù)材料采用HfO、ZrO, Α10、LaO等。
15.一種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其特征在于,一基底上覆蓋有一基體介電層,所述基體介電層的上表面上設有第一電極溝槽以及金屬互連線溝槽,所述第一電極溝槽以及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內表面均覆蓋有金屬阻擋層, 且所述第一電極溝槽及所述金屬互連線溝槽內填充金屬銅,分別作為第一電極和金屬互連線.一入 ,所述基體介電層上依次設有一第一介電阻擋層和一第一介電層,所述第一介電層上開設有第二電極溝槽及通孔,所述第二電極溝槽穿過所述第一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第一電極,所述通孔穿過所述第一介電層及所述第一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金屬互連線,所述第二電極溝槽內表面依次覆蓋有一第一絕緣層和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二電極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二電極;所述通孔內壁及底部設有金屬阻擋層,且所述通孔內均填充有金屬銅為通孔連線;所述第一介電層上依次設有一第二介電阻擋層以及一第二介電層,所述第二介電層上設有第三電極溝槽、第一連線溝槽以及第二連線溝槽,所述第三電極溝槽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通孔連線,所述第二連線溝槽穿過所述第二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二介電阻擋層止于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三電極溝槽內表面依次覆蓋有一第二絕緣層和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三電極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三電極;所述第一連線溝槽內表面覆蓋有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一連線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一溝槽連線;所述第二連線溝槽內壁覆蓋有金屬阻擋層,且所述第二連線溝槽內填充有金屬銅為第二溝槽連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銅大馬士革工藝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的結構及其制造工藝,通過添加兩張掩模板,使用單大馬士革工藝同時制作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和電感,使得通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生產出的金屬-絕緣層-金屬雙層電容結構能夠完全兼容CMOS邏輯電路及電感的的銅大馬士革工藝,并增大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容密度。
文檔編號H01L21/02GK102420103SQ20111013815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姬峰, 張亮, 李磊, 胡友存, 陳玉文 申請人: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