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半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的電力變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58522閱讀:28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半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的電力變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的電力變換裝置,特別涉及適合具有溝槽絕緣 柵結構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下面簡稱IGBT)的半 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的電力變換裝置。
背景技術
IGBT是通過在柵極施加的電壓來控制在集電極和發(fā)射極之間流過的電流的開關 元件。由于IGBT能夠控制的功率從數(shù)十瓦到數(shù)十萬瓦,另外開關頻率也是從數(shù)十赫茲到超 過數(shù)百千赫的很寬的范圍,因而從家用空調機和微波爐等小功率設備到鐵道和煉鐵廠的逆 變器等大功率設備中廣泛使用。在IGBT中,為了使這些電力設備的高效化而要求低損失化,要求降低導通損失和 開關損失。同時為防止EMC噪聲和誤動作、電動機的絕緣損壞等問題,要求能夠根據(jù)應用的 規(guī)范控制dv/dt。在日本特開2000-307116號公報中,如圖23所示,公開了改變溝槽柵極的排列間 距的結構的IGBT。圖23的IGBT的特點在于,在溝槽柵極的間隔較寬的部位不形成ρ溝道 層106,而是設置浮動ρ層105。通過形成這樣的結構,由于電流僅在溝槽柵極的間隔狹窄的部分流過,所以能夠 抑制短路時流過的過電流,能夠提高元件的抗破壞能力。另外,因為空穴電流的一部分經(jīng)由 浮動P層105流入發(fā)射極114,因而發(fā)射極114附近的空穴濃度增加,還具有降低導通電壓 的效果。并且,還具有減緩浮動P層105和η-漂移層104形成的ρη結對溝槽柵極施加的 電場的效果。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0-30711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4-39838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5-Μ3561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09-200103號公報非專利文獻 1 :Y. Onozawa, et at.,Proc. 19th ISPSD, ppl3_16,2007但是,在圖23表示的IGBT中,在接通IGBT時,有時發(fā)生IGBT或者對臂的二極管 的輸出電壓的時間變化率dv/dt的控制性降低的問題。圖M表示接通時的集電極-發(fā)射 極間電壓的計算波形的特性圖。如該圖所示,存在即使改變柵極電阻dvce/dt也不變化無 法控制的期間。其理由考慮如下。即當IGBT接通時,在圖23中的浮動ρ層105中過渡流入空穴, 浮動P層105的電位升高。此時,經(jīng)由柵極絕緣膜110的寄生電容,在柵極109上流過位移 電流,柵極電位升高,因而由MOSFET結構的互導gm和柵極-發(fā)射極間電壓的時間變化率 dvce/dt的積決定的集電極電流的時間變化率dic/dt增加,開關速度加速。過渡流入浮動 P層105的空穴的量主要由半導體內部的結構決定,難于通過外部的柵極電阻控制。因此,無法用外部的柵極電阻控制被加速的dic/dt,結果,發(fā)生無法用柵極電阻控制IGBT與對臂的二極管的電壓的時間變化率dv/dt的期間。為抑制通過該浮動ρ層105的影響引起的柵極電位升高,公開了以下的方法。在專利文獻2中,如圖25所示,經(jīng)由電阻201電氣連接浮動ρ層105與發(fā)射極114, 抑制浮動P層105的電位升高。由此從浮動ρ層105流入柵極109的位移電流減少,抑制柵極電位的升高,結果, 能夠提高IGBT與對臂的二極管的dv/dt的控制性。如圖沈所示,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通過設置寬度大的溝槽柵極,促進來自溝槽 柵極的電子的注入來降低損失的方法。雖然在專利文獻3中未明示,但是因為不使用浮動 P層而是在溝槽柵極底保持耐壓,所以不存在由浮動P層的影響引起的柵極電位的變動,能 夠提高dv/dt的控制性。如圖27所示,在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通過在溝槽的側壁上形成柵極301,在柵極 301間填充絕緣層302,降低柵極絕緣膜的寄生電容。由于柵極絕緣膜的寄生電容減低,因 而能夠提高柵極電壓,能夠提高dv/dt的控制性。如圖觀所示,在非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通過對每個單元朝向與溝槽平行的內側方 向交互配置與發(fā)射極電氣連接的P基極層106,不使用浮動P層來保持耐壓。由于不使用浮 動P層,因而沒有浮動P層的影響引起的柵極電位的變動,能夠提高dv/dt的控制性。但是,在IGBT中,在要求保持低損失和高耐壓的同時,要求提高接通切換期間的 dv/dt的基于柵極驅動電路的控制性。對于該課題,可知在上述文獻的結構中具有以下的改 進點。在專利文獻2的場合,雖然越是減小浮動ρ層105與發(fā)射極114之間的電阻201 的電阻值,dv/dt的控制性越高,但是因為在接通狀態(tài)下注入的空穴電流的一部分經(jīng)由電阻 201流出到發(fā)射極114,所以促進電子的注入的效果降低,導通電壓上升,損失增加。反之, 當增大電阻201的電阻值時,存在導通電壓的上升變小,但是dv/dt的控制性降低的問題。在專利文獻3的場合,因為設置有寬度大的溝槽柵極,柵極的寄生電容大,所以 IGBT的反饋電容大,具有開關損失和柵極驅動電路的功率增大的問題。在專利文獻4的場合,當為了促進電子的注入而增大溝槽的寬度時,在側壁上形 成的柵極301的底部的電場增大,具有耐壓、可靠性降低的問題。在非專利文獻1的場合,因為間隔設置ρ基極層106,所以施加在柵極109上的電 場增大,具有耐壓、可靠性降低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以上問題點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 的電力變換裝置,其能夠保持低損失和高耐壓,同時能夠提高接通切換期間中的dv/dt的 基于柵極驅動電路的控制性。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 層;在該第一半導體層的表面附近形成的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 層鄰接,在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相反一側的表面附近形成的第二導電型的第三半導體層; 在該第三半導體層的上部選擇性地設置的第一導電型的第四半導體層;貫穿該第四半導體 層和所述第三半導體層到達所述第一半導體層的溝槽;沿該溝槽的內壁設置的柵極絕緣層;在所述溝槽內設置的絕緣層;在所述柵極絕緣層的內側空間中填充的第一導電層;以 及設置在所述絕緣層的表面上的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具有在所述溝槽內夾有所述 絕緣層和第二導電層而被分割的剖面結構,或者比不形成該溝槽的區(qū)域的寬度b寬地形成 所述溝槽的寬度a,并且在所述寬度a寬的所述溝槽的側壁上設置所述第一導電層。另外,本發(fā)明的電力變換裝置具有一對輸入端子;在該輸入端子間連接的,串聯(lián) 連接多個半導體開關元件的多條串聯(lián)連接電路;以及與該多條串聯(lián)連接電路的各串聯(lián)連 接點連接的多個輸出端子,通過所述多個半導體開關元件進行接通、斷開,來進行電力的變 換,其特征為所述多個半導體開關元件中的各個半導體開關元件是上述的半導體裝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的電力變換裝置,能夠保持低損失和高耐 壓,同時具有能夠提高接通期間中的dv/dt的基于柵極驅動電路的控制性的效果。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1的IGBT的截面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1的IGBT與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IGBT 的反饋電容的集電極電壓依存性的特性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1的IGBT接通時的集電極_發(fā)射極間 電壓的計算波形的特性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1的IGBT的制造工序的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2的IGBT的截面圖。圖6是實施例2中的IGBT的終結區(qū)域的截面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3的IGBT的截面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4的IGBT的截面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4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4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5的IGBT的截面圖。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5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5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6的IGBT的截面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7的IGBT的截面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7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7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7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7的其他例的IGBT的截面圖。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8的IGBT的截面圖。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9的IGBT的截面圖。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電力變換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圖。圖23是表示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截面圖。圖M是表示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接通時的集電極-發(fā)射機間電 壓的計算波形的特性圖。
圖25是表示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截面圖。圖沈是表示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截面圖。圖27是表示專利文獻4中公開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截面圖。圖觀是剖開一部分表示非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立體圖。圖四是用于說明實施例2的層間膜的厚度的根據(jù)的特性圖。圖中100集電極,101集電極端子,102p集電極層,103η緩沖層,104rT漂移層,105浮動 P層,106p溝道層,107η發(fā)射極層,108ρ接觸層,109,301,401柵極,110、402、柵極絕緣膜, 113、302、403、407、417絕緣膜,114,404發(fā)射極,115柵極端子,116、119發(fā)射極端子,201電 阻,405、408、409、413、415、418、419、420、422ρ 層,410、414、416、421η 層,411、412 多晶硅電 極,423,424,425溝槽,426絕緣膜,501、502光致抗蝕劑,601柵極驅動電路,602IGBT,603 二 極管,604、605輸入端子,606、607、608輸出端子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jù)圖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實施例1)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半導體裝置的實施例1的IGBT的截面構造。該圖表示的IGBT大體由下列部分構成作為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的η-漂 移層104 ;在該η-漂移層104的表面附近形成的、相反側與集電極10接觸的作為第二導電 型的第二半導體層的P集電極層102 ;與η-漂移層104鄰接、在與ρ集電極層102相反一 側的表面附近形成的作為第二導電型的第三半導體層的P溝道層106 ;在該ρ溝道層106 的上部選擇性地設置的作為第一導電型的第四半導體層的η發(fā)射極層107 ;貫穿該η發(fā)射 極層107和ρ溝道層106到達η-漂移層104的溝槽423 ;沿該溝槽423的內壁設置的柵極 絕緣膜402 ;在溝槽423內設置的絕緣膜403 ;在柵極絕緣膜402的內側空間中填充的作為 第一導電層的柵極401 ;在絕緣膜403的表面上設置的、一部分在溝槽423內向η-漂移層 104側突出的作為第二導電層的發(fā)射極電極404 ;在ρ集電極層102與η_漂移層104之間 形成的η緩沖層103 ;以及在ρ溝道層106內形成的ρ接觸層108。此外,101是集電極端 子,115是柵極端子,116是發(fā)射極端子。另外,在本實施例的IGBT中,η_漂移層104成為在溝槽423內隔著絕緣膜403和 發(fā)射極404而被分割的剖面結構。另外,溝槽423的寬度a比不形成溝槽的區(qū)域的寬度b 寬,圖1中有a > b的關系,在寬度寬的溝槽423的側壁設置有柵極401。另外,柵極401 由于被柵極絕緣膜402和成為層間膜的厚的絕緣膜403 (例如柵極絕緣膜402為IOOnm左 右,絕緣膜(層間膜)403為IOOOnm左右)覆蓋,所以柵極的寄生電容與圖23表示的現(xiàn)有 技術的IGBT相比能夠大幅減低。即,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柵極的兩側被薄的柵極絕緣膜覆 蓋,而在本實施例的結構中,由于一側被柵極絕緣膜402覆蓋,一側被厚的層間膜(絕緣膜 403)覆蓋,所以厚的層間膜一側的寄生電容減低。因為位移電流為(寄生電容)X(浮動P 層的電位變化),當寄生電容小時位移電流也小,能夠控制柵極電位的上升,所以能夠提高 dv/dt的控制性。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與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的反饋電容的集電極電壓依存性的計算結果的圖。柵極的寄生電容是IGBT的反饋電容成分,通過減低寄生電容反 饋電容減低。從該圖可明顯看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與現(xiàn)有技術的IGBT相比反饋 電容降低到1/4左右。并且,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因為未設置在現(xiàn)有技術的IGBT中設置的浮動ρ 層,所以不存在浮動P層的影響引起的電位變動,能夠提高dv/dt的控制性。另外,關于由 于不設置浮動P層而擔心的耐壓和可靠性的降低,因為發(fā)射極404在溝槽423內向n_漂移 層104側突出設置(劃分配置),所以發(fā)射極404作為減緩對柵極401的角部施加的電場的 場板發(fā)揮作用,因而能夠防止耐壓和可靠性降低。圖3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接通時的集電極-發(fā)射極間電壓的計算波形。 從該圖可明顯看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中,與圖M表示的現(xiàn)有技術的IGBT不同, 通過改變柵極電阻,能夠控制集電極-發(fā)射極間電壓的dvce/dt。圖4(a) (k)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圖。首先對 圖4(a)表示的n_漂移層104如圖4(b)所示,用光致抗蝕劑501進行圖形成型,如圖4(c) 所示,通過各向異性蝕刻形成寬度寬的溝槽423。接著如圖4(d)所示,形成柵極絕緣膜402, 如圖4(e)所示,堆積作為柵極401的材料的多晶硅,當通過各向異性蝕刻進行回蝕時,如圖 4(f)所示,由多晶硅組成的柵極401作為側墻形成在溝槽423的側壁上。接著如圖4(g) 所示,用光致抗蝕劑502進行圖形成型,打入ρ型、η型離子,如圖4 (h)所示,形成ρ溝道層 106以及η發(fā)射極層107。接著如圖4(i)所示,堆積絕緣膜403,如圖4 (j)所示,開通接觸 孔,形成P接觸層108。最后,如圖4 (k)所示,形成發(fā)射極404以及集電極端子101、緩沖層 103、ρ集電極層102、集電極100,結束。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在表面的工序后形成背面的集電極端子101和ρ集電極層 102,但是也可以使用在最初就形成了集電極端子101和ρ集電極層102的硅基板(工C基 板)。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GBT中,由于在寬度寬的溝槽423的側壁上設 置有柵極401,因而降低了柵極的寄生電容,能夠提高接通期間的dv/dt的基于柵極驅動電 路的控制性。(實施例2)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2表示的IGBT的 特征為通過使絕緣膜407比周邊區(qū)域(未圖示芯片的周邊區(qū)域)的絕緣膜403(參照圖 6)更薄,能夠提高由發(fā)射極404實現(xiàn)的場板效應,能夠進一步提高耐壓程度。如圖所示,柵 極401的角部(與柵極401的下側的發(fā)射極404接近的角部)和發(fā)射極404的端部(最接 近柵極401的角部)越近,場板效應越高,越能提高IGBT的耐高壓程度。但是,在由圖6所示的深的ρ層405 (比浮動ρ層、溝道層深)和浮動電極406構 成的IGBT的周邊區(qū)域中,當絕緣膜403變薄(與絕緣膜407相同程度)時,層間膜中的電 場升高,周邊區(qū)域的耐壓降低。因此,在本實施例2中,通過使IGBT的主動區(qū)域(圖5的區(qū) 域)的絕緣膜407比周邊區(qū)域的絕緣膜403更薄,具有主動區(qū)域、周邊區(qū)域都能夠保持高耐 壓的效果。即,因為在主動區(qū)域做成薄的絕緣膜407耐壓得到提高,在周邊區(qū)域作為厚的絕 緣膜403耐壓得到提高,所以在兩個區(qū)域中改變層間膜的厚度是本實施例的特征。作為具體的絕緣膜407的厚度,希望為300nm IOOOnm左右,希望絕緣膜403在IOOOnm以上。S卩,如圖四所示,氧化膜(絕緣膜407)的厚度在300nm IOOOnm之間耐壓 連續(xù)提高,厚度在300nm以下耐壓大體飽和。另外,當把氧化膜做得過薄時,因為在此次打 入離子時雜質會擴散到層間膜的基礎的Si層,所以希望為300nm左右。(實施例3)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3的IGBT的特征 為,溝槽4M階梯狀地成為兩級,發(fā)射極404的n_漂移層104 —側的端部設置在柵極401的 角部以下。通過做成實施例3這樣的結構,施加在柵極401的角部上的電場在發(fā)射極404的 n_漂移層104 —側端部或溝槽似4的角部分散,由于與實施例2同樣的理由,能夠進一步提 高耐壓。(實施例4)圖8到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4的IGBT 的特征為,通過在溝槽423下方插入ρ層,由于空乏層從ρ層延伸,能夠減緩溝槽角部的電 場,所以能夠減緩柵極401的角部的電場,進一步提高耐壓。圖8中,在溝槽423的下方一 部分插入P層408,在圖9中插入ρ層409以便覆蓋柵極401的角部,圖10中在ρ層409內 插入η層410。圖10的η層410防止接通時向浮動ρ層409流入的空穴。S卩,通過在ρ層 的內部設置η層,空穴不會進入η層中,所以能夠減低進入浮動層的空穴,可以具有抑制浮 動P層的電位升高的效果。(實施例5)圖11到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5的IGBT 的特征為,通過在P溝道層106的下側設置P層418,減緩柵極401的角部的電場,能夠進一 步提高耐壓。圖11中,在ρ溝道層下方插入ρ層418,圖12中插入搭在ρ溝道層106的兩 側的柵極401上的ρ層419,圖13中插入搭在一側的柵極401上的ρ層420。(實施例6)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6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6的IGBT的特 征為,在溝槽423之上形成由絕緣膜似6和多晶硅電極411形成的電容。多晶硅電極411 與發(fā)射極404連接,在接通時流過溝槽423的下部的空穴電流的一部分用于對上述電容充 電,具有能夠抑制溝槽423的下部的電位升高,減低柵極電位升高的效果。另外,多晶硅電 極411作為場板發(fā)揮作用,還具有減緩柵極401的角部的電場,能夠實現(xiàn)高耐壓的效果。(實施例7)圖15到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7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圖15中,與柵 極401同樣,在溝槽425的側壁上形成多晶硅電極412,通過在發(fā)射極404上連接由柵極絕 緣膜402和多晶硅電極412形成的電容,具有能夠降低接通時的柵極電位升高的效果。圖 16通過在多晶硅電極412之間設置ρ層413,減緩施加在多晶硅電極412的角部的電場,能 夠實現(xiàn)高耐壓化。圖17通過在ρ層413內設置η層414,防止接通時向浮動的ρ層413內 流入的空穴,具有抑制浮動P層的電位升高的效果。圖18中設置ρ層415以便覆蓋多晶硅 電極412的角部,能夠實現(xiàn)高耐壓化。另外,圖19通過在ρ層415內設置η層416,防止接 通時向浮動的P層415內流入的空穴,具有抑制浮動ρ層的電位升高的效果。(實施例8)
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8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8的特征為,在 P溝道層106的下方插入η層421。該η層421對于要流入發(fā)射極404的空穴成為壁壘,所 以發(fā)射極附近的空穴濃度增加,能夠進一步減低導通電壓。(實施例9)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9的IGBT的截面構造的圖。實施例9的特征為,在 η層421的下方還插入ρ層422。在實施例8的結構中,可以認為越是提高η層421的載流 子濃度,對于空穴的壁壘越高,導通電壓的降低效果越高,但是在關斷時在η層421中的電 場強度增強,耐壓降低。像本實施例這樣,因為通過在η層421的下方追加ρ層422,能夠減緩η層421中 的電場強度,即使提高載流子濃度,也能夠保持耐壓,所以能夠進一步減低導通電壓。(實施例10)圖22是表示采用在上述各實施例中說明的IGBT的電力變換裝置的電路圖。圖22的實施例表示逆變器的電路圖,601是柵極驅動電路,602是IGBT,603是二 極管,604、605是輸入端子,從606到608是輸出端子,構成在逆變電路中應用在本實施例1 到9中說明的IGBT的電力變換裝置。通過在電力變換裝置中應用在上述各實施例中說明的IGBT,能夠實現(xiàn)電力變換裝 置的低損失化和高可靠化。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說明了逆變器電路,但是對于變換器或斬波器等其他的電力 變換裝置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半導體裝置,具有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在該第一半導體層的表面附 近形成的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鄰接,在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 相反一側的表面附近形成的第二導電型的第三半導體層;在該第三半導體層的上部選擇性 地設置的第一導電型的第四半導體層;貫穿該第四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三半導體層到達所述 第一半導體層的溝槽;沿該溝槽的內壁設置的柵極絕緣層;在所述溝槽內設置的絕緣層; 在所述柵極絕緣層的內側空間中填充的第一導電層;以及設置在所述絕緣層的表面上的第 二導電層,所述半導體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層具有在所述溝槽內隔著所述絕緣層和第二導電層而被分割的剖面結構。
2.一種半導體裝置,具有第一導電型的第一半導體層;在該第一半導體層的表面附 近形成的第二導電型的第二半導體層;與所述第一半導體層鄰接,在與所述第二半導體層 相反側的表面附近形成的第二導電型的第三半導體層;在該第三半導體層的上部選擇性地 設置的第一導電型的第四半導體層;貫穿該第四半導體層和所述第三半導體層到達所述第 一半導體層的溝槽;沿該溝槽的內壁設置的柵極絕緣層;在所述溝槽內設置的絕緣層;在 所述柵極絕緣層的內側空間中填充的第一導電層;以及在所述絕緣層的表面上設置的第二 導電層,所述半導體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層至少在所述溝槽內一部分向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突出。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比不形成所述溝槽的區(qū)域的寬度b寬地形成所述溝槽的寬度a。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寬度a寬的所述溝槽的側壁上設置所述第一導電層。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導電層被所述柵極絕緣層和所述絕緣層覆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比所述柵極絕緣層厚地形成所述絕緣層。
7.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比所述半導體裝置的周邊區(qū)域的絕緣層薄地形成所述半導體裝置的主動區(qū)域的絕緣層。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體裝置的主動區(qū)域的絕緣層的厚度為300nm lOOOnm。
9.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溝槽為階梯狀,而且形成為兩級。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階梯狀形成為兩級的溝槽內的所述第二導電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位 于比所述第一導電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靠近第一半導體層側的位置。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溝槽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設置有第二導電型的第五半導體層。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第五半導體層,使其覆蓋所述第一導電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五半導體層內設置有第一導電型的第六半導體層。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導電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設置有第二導電型的第七半導體層。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半導體層的至少一部分搭在位于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的兩側的所述第一導電 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上。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半導體層形成兩層,各個所述第七半導體層的至少一部分搭在位于所述第三 半導體層的兩側的各個所述第一導電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上。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溝槽內形成有由絕緣膜和第三導電層形成的電容。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溝槽的側壁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三導電層,在所述第二導電層上連接了由該第三 導電層和所述柵極絕緣層形成的電容。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導電層之間設置有第二導電型的第八半導體層。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第八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相反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導電型的第九 半導體層。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第八半導體層,使其覆蓋所述第三導電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比所述溝槽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端部向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突出地設置有所述第 九半導體層。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2、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設置有第一導電型的第十半導體層。
24.根據(jù)權利要求23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十半導體層的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側,還設置有第二導電型的第十一半導體層。
25.一種電力變換裝置,具有一對輸入端子;在該輸入端子間連接的,串聯(lián)連接多個 半導體開關元件的多條串聯(lián)連接電路;以及與該多條串聯(lián)連接電路的各串聯(lián)連接點連接的 多個輸出端子,通過所述多個半導體開關元件進行接通、斷開,來進行電力的變換,所述電 力變換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半導體開關元件中的各個半導體開關元件是權利要求1到M的任何一項所 述的半導體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以及使用它的電力變換裝置,能夠保持低損失和高耐壓,同時能夠提高接通期間中的dv/dt的基于柵極驅動電路的控制性。為解決上述課題,在寬度寬的溝槽(423)的側壁上設置柵極(401),由此,因為柵極(401)被柵極絕緣膜(402)和成為層間膜的厚的絕緣膜(403)覆蓋,所以柵極的寄生電容小,而且沒有浮動p層,因此柵極的電位不變動,能夠提高dv/dt的控制性,能夠同時兼顧低損失和低噪聲。
文檔編號H01L29/06GK102136490SQ20101058009
公開日2011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新井大夏, 森睦宏, 渡邊聰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离岛区| 奉新县| 万荣县| 铅山县| 洛隆县| 东光县| 莒南县| 襄樊市| 喜德县| 麻阳| 滦平县| 平利县| 栾城县| 滨海县| 秭归县| 资兴市| 自贡市| 安塞县| 积石山| 鹿泉市| 德保县| 壤塘县| 宁强县| 凤翔县| 元阳县| 伽师县| 剑河县| 望城县| 昆山市| 阿拉善盟| 苗栗县| 紫金县| 京山县| 定襄县| 东丽区| 勃利县| 湘西| 廊坊市| 乌拉特前旗| 巍山|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