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插頭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插頭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尤其涉及一種電源端子被保護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
背景技術:
中國大陸實用新型專利第20082021M32. 9號揭示了一種用于電源傳輸的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其中插頭連接器包括插頭絕緣本體及收容在插頭絕緣本體內并用于傳輸電源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插頭絕緣本體設有容納對接的插座連接器的對接腔。所述導電端子呈片狀體并延伸入對接腔內以與對接的插座連接器電性對接。由于所述片狀導電端子裸露設在所述對接腔內,且端子的接觸頭部并未設有任何防護措施。借助這樣的排配,導電端子的接觸頭部容易因使用不當而被觸碰,會造成觸電之類的安全問題,也會導致接觸頭部被污染或者受損。尤其在高功率傳輸時,電壓較高,會給使用者帶來觸電之類的安全問題外,同時受污染或者受損的端子也會影響傳輸效果。所以有必要設計出一種插頭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提高端子電源傳輸的安全性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插頭電源連接器,其包括一插頭絕緣本體、固定在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內的至少一插頭端子,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包括一對接面及自對接面向插頭絕緣本體內部凹設形成的收容空間,所述插頭端子包括靠近對接面的前端部、與前端部相連且遠離對接面的接觸部,所述接觸部曝露在所述收容空間內,該插頭電源連接器還包括至少一絕緣塊,該絕緣塊包覆所述前端部上。進一步地,所述前端部相對于接觸部呈收縮狀,前端部設有一前端面,所述絕緣塊設有包覆該前端面的端部。進一步地,所述接觸部為平板狀且設有一接觸面,前端部設有與接觸面位于同側的延伸面,所述絕緣塊設有自端部延伸且覆蓋于延伸面上的包覆部,包覆部的相應外表面與接觸面共面。進一步地,所述絕緣塊是通過射出成型/組裝的方式包覆于前述前端部上。進一步地,插頭電源連接器還包括一插頭端子固持塊,該插頭端子固持塊是通過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插頭端子外,然后與插頭端子一起組裝入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內。本發(fā)明也可提供一種電源連接器組合,其包括相互對接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和插座電連接器,其中插頭電源連接器包括一插頭絕緣本體及固定在插頭絕緣本體內的至少一插頭端子;插頭絕緣本體包括一對接面及自對接面向插頭絕緣本體內部凹設形成的收容空間及端子收容腔,插頭端子收容在該端子收容腔內;其中,插座電源連接器,包括一設置有端子收容通道的插座絕緣本體及至少收容在端子收容通道內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
3有彈性接觸臂;插頭電源連接器與插座電源連接器時,插座絕緣本體收容在插頭電源連接器的收容空間內;其特征在于插頭端子包括靠近對接面的前端部、與前端部相連且遠離對接面的接觸部,該接觸部曝露在所述收容空間內,插頭電源連接器還包括至少一絕緣塊, 該絕緣塊包覆插頭端子的前端部上;插頭電源連接器與插座電源連接器時,所述插座端子的彈性接觸臂越過絕緣塊與插頭端子的接觸部相抵壓。本發(fā)明也可以為一種電源連接器組合,其包括相互電性對接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和插座電源連接器。其中,該插頭電源連接器包括一插頭絕緣本體、收容在插頭絕緣本體的至少一插頭端子及至少一絕緣塊;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包括一對接面及自對接面向插頭絕緣本體內部凹設形成的收容空間及端子收容腔;所述插頭端子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腔內,其包括靠近對接面的前端部、遠離對接面且暴露在收容空間內的接觸部,所述絕緣塊包覆在前端部上;該插座電源連接器包括插座絕緣本體及設置于插座絕緣本體端子收容通道內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彈性接觸臂;插頭電源連接器與插座電源連接器時,插座絕緣本體收容在插頭電源連接器的收容空間內,所述插座端子的彈性接觸臂越過絕緣塊與插頭端子的接觸部相抵壓。進一步地,所述插頭絕緣本體上設有凹槽,插座絕緣本體設有扣持臂與所述凹槽相卡扣。進一步地,所述扣持臂設有與凹槽相配合的扣持塊及與扣持塊間隔設置的按壓部,按壓按壓部可帶動扣持臂變形使扣持塊脫離凹槽。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及插座絕緣本體中的上各開設有散熱孔與相應的端子收容腔及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使端子收容腔及端子收容通道與外界相連通。所述插座電源連接器還包括插座端子固持塊組裝在插座絕緣本體尾端,該插座端子固持塊將插座端子夾持在插座端子固持塊與插座絕緣本體之間,插座端子固持塊開設有散熱通道與前述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使插座連接器的端子收容通道與外界相連通。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借由設置包覆于前端部上的絕緣塊,該絕緣塊保護插頭端子使真正起導電功效的接觸部不容易被觸碰或者受損,進而提高了電源傳輸的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
圖1是本發(fā)明電源連接器組合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及插座電源連接器相互插接后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電源連接器組合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及插座電源連接器相互分離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插頭電源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6是圖5中的插頭端子及絕緣塊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插座電源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8是沿圖1中A-A線方向的剖視圖。圖9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插頭電源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圖9中附加端子的放大圖。圖11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插座電源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電源連接器組合100包括相互配合的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所述插頭電源連接器10包括插頭絕緣本體1、固定在插頭絕緣本體1上的若干插頭端子2及附加端子4。所述插座電源連接器20包括插座絕緣本體6 及固定在插座絕緣本體6上的若干插座端子7。所述插頭端子2與插座端子7相互抵壓以達成電源的傳輸。請參圖1-5及圖8所示,插頭絕緣本體1包括對接面11、自對接面11向后凹設的收容空間12及自對接面11向四周擴大所形成的肋部13。所述收容空間12是由插頭絕緣本體1設置的頂壁111、底壁112、側壁113及后壁114所圍成。所述底壁112上設有矩形凹槽14,該矩形凹槽14位于肋部13后端。另外,所述插頭絕緣本體1也設有延伸入收容空間12內的若干水平及豎直的隔離架115,將收容空間12分隔成若干較小且用以收容插頭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該收容插頭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貫穿后壁114。所述水平及豎直的隔離架115相互連接,并使插頭端子2相鄰的兩側分別被該水平及豎直的隔離架 115圍繞。請參圖5、圖6及圖8所示,所述插頭端子2為直條狀,其包括與插頭絕緣本體1后壁114相配合的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向后延伸的連接部22、自固定部21向前延伸的平板狀接觸部23及自接觸部23進一步向前延伸的前端部M。所述前端部M相對于接觸部 23呈收縮狀,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部M的寬度及厚度均小于接觸部23的對應寬度及厚度。所述連接部22用以與線纜(未圖示)相連。所述接觸部23設有接觸面231。 當插頭端子2固定在插頭絕緣本體1上時,所述接觸部23及前端部M均暴露在收容空間 12內,連接部22沿其端子收容腔121伸出后壁114外。所述前端部M設有最靠近對接面 11的前端面241及與接觸面231位于同側的延伸面M2。在本實施方式中,插頭端子2為3 根,成等腰三角形排布。位于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插頭端子2與附加端子4位于同一端子收容腔121內,該插頭端子2位于附加端子4的上方。由于前端部M相對于接觸部23更靠近對接面11,由于(而且)前端部M比較容易受到手指的觸碰及外界灰塵覆蓋、其它不當物品的摩擦,導致前端部M(尤其是對接面11)容易被污染或者受損,進而影響電源傳輸得穩(wěn)定性,或者引發(fā)安全問題。請參圖5及圖6所示,本創(chuàng)作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插頭電源連接器10設有以包覆成型的方法固定在插頭端子2的前端部M上的絕緣塊3。當然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也可通過組裝的方式將絕緣塊3 組裝固定在插頭端子2的前端部M上。通過包覆成型組裝的方式,絕緣塊3與插頭端子2 的位置關系是相同的,具體如下詳細描述。所述絕緣塊3大致呈一端開口的中空長方體結構,包括端部31及自端部31向后延伸的包覆部32。所述端部31覆蓋在前端面241上,包覆部32覆蓋在延伸面242上,進而使絕緣區(qū)域向收容空間12內部延伸,使接觸部23不易被污染或者受損,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端子前端部易被觸到進而影響電源傳輸的穩(wěn)定性的問題,更提高了該類電源連接器使用時的安全性能。另外,所述包覆部32的外表面321與接觸面231共面,如此設置的目的在于保證插座端子7剛開始在外表面321上滑動及插座端子7最終與接觸面231達成接觸時在整個插入方向上的平穩(wěn)性。請參圖2、圖7及圖8所示,所述插座絕緣本體6包括插接面61、自插接面61中部向內延伸且貫穿插座絕緣本體6的收容通道60。所述絕緣本體6在插接面61 —側設置有沿端子收容通道60下表面向其內部延伸的保護塊62。特別參閱圖2及圖8,為了保證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對接時,端子的承受力,所述插座絕緣本體6的底部還設置有一扣持臂63用以與插頭絕緣本體1的凹槽14相扣持。所述扣持臂63包括間隔設置的扣持塊631及按壓部632,其功能后續(xù)加以敘述。所述插座端子7包括彈性的接觸臂71及與彈性臂71相連的連接部74,該連接部 74延伸出插座絕緣本體6外。接觸臂71包括隆起的彈性配合部72及自配合部72向前下方延伸的自由端73。所述彈性配合部72提供一定的變形能力。如圖8所示,插座端子7固定在所述端子收容通道60內時,彈性配合部72延伸超出保護塊62的上表面,當插座電源連接器20與插頭電源連接器10相對接時,該彈性配合部72與接觸面231相抵壓。所述自由端73則低于保護塊62的上表面,如此設置可防止手指觸碰到接觸臂71,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異物破壞接觸臂71。相應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座端子7也為3根,成等腰三角形排布, 當然插座端子7得端子收容通道60也呈等腰三角形排布,位于等腰三角形頂點的端子收容通道60內的保護塊62上開設有一附加收容槽道65,該附加收容槽道65與端子收容通道 60相連通。請參圖8所示,當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相互配合時,所述插座絕緣本體6收容于插頭絕緣本體1的收容空間12內,保護塊62可導引插頭端子2伸入插座電源連接器20的端子收容通道60內,插頭端子2與插座端子7電性接觸。在此過程中, 所述接觸臂71的彈性配合部72先在包覆部32的外表面321上滑動,緊接著配合部72越過外表面321并最終與接觸部23的接觸面231達成抵壓。同時,所述扣持臂63的扣持塊 631突伸至插頭絕緣本體1的凹槽14中,以提高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 的配合力度,防止松動。插頭電源連接器10的附加端子4穿過附加收容槽道65,而與插座電源連接器20的前述位于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插座端子7相接觸。當需要將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相互分開時,向下擠壓按壓部 632,使扣持臂63的扣持塊631脫離插頭絕緣本體1的凹槽14。當然,在其它實施方式中, 所述扣持臂63也可以設置在插頭電源連接器10的插頭絕緣本體1上,而將凹槽14設置在插座絕緣本體6上,也可以達成相互扣持的目的。其中插頭端子2與插頭絕緣本體1以及插頭端子7與插頭絕緣本體6的配合方式可以是將絕緣本體通過射出成型將端子固定在其中,也可通過組裝的方式將端子組裝入絕緣本體內。圖9至圖11揭示了本創(chuàng)作的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與其配合的插座電源連接器的20'的整體設計構思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基本相同,在此僅將插頭電源連接器10 ‘及插座電源連接器的20'與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20的主要不同點進行說明。插頭電源連接器10'相較于上述插頭電源連接器10還具有一固持插頭端子2' 的插頭端子固持塊5',絕緣塊3'先通過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插頭端子2'的前端部 24'外圍,插頭端子固持塊5'再藉由射出成型的方式將3根插頭端子2'固定在一起形成一插頭端子模塊,然后插頭端子2'與插頭端子固持塊5'形成的插頭端子模塊組裝入插頭絕緣本體1'內。插頭端子固持塊5'位于插頭絕緣本體1'的尾端,其設置有突起的卡扣裝置51'與插頭絕緣本體1'側壁115'后端設置的鎖扣裝置116'上的通孔117'相卡扣從而將插頭端子固持塊5'連同插頭端子2'固定在插頭絕緣本體1'內。附加端子4' 則是通過組裝的方式組裝入插頭絕緣本體1'內。參圖10附加端子4'的放大圖所示,附加端子4'上設置有突起的倒刺42'和凸點41'與插頭絕緣本體1'內的相應結構干涉配合,從而將附加端子4'固定在插頭絕緣本體1'內。圖11揭示了插座電源連接器20'的結構,其相較于前述插座電源連接器20還具有一固持插頭端子7'的插座端子固持塊9'。插座端子7'組裝入插座絕緣本體6'的其端子收容通道60'內,然后插座端子固持塊9'嵌入插座絕緣本體6'尾端,將插座端子 7'夾持在插座端子固持塊9'與插座絕緣本體6'之間從而更好地固定插座端子7'的連接部74'。該插座端子固持塊9'設置有突起的卡扣裝置95'與插座絕緣本體6'后端設置的鎖扣裝置64'上的通孔66'相卡扣,從而將插座端子固持塊9'牢固地固定于插座絕緣本體6'尾端。另,本實施方式中,插座端子7'的接觸臂呈兩片式結構,可提高其彈性保證與插頭端子2'的接觸。由于本創(chuàng)作的插頭電源連接器10'及插座電源連接器的20'為高功率電源連接器,為滿足散熱的需求,在本第二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設置了若干散熱結構,其中,插頭電源連接器10'的絕緣本體Γ上開設有與至少一插頭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相連通的若干散熱孔17',插座電源連接器的20'的絕緣本體6'上開設有與插座端7'的端子收容通道60'相連通的散熱孔67'。另外,在插座端子固持塊9'上也開設有若干散熱通道 97'與至少一插座端7'的端子收容通道60'相連通。這些散熱結構將插頭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Γ與插座端7'的端子收容通道60'與外界連通,從而將插頭電源連接器 10'與插座電源連接器的20'對接時產生的熱量導出到外面,滿足電性組件的散熱需求。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的教導下所作的針對本發(fā)明的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主張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插頭電源連接器,包括一插頭絕緣本體、固定在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內的至少一插頭端子,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包括一對接面及自對接面向插頭絕緣本體內部凹設形成的收容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端子包括靠近對接面的前端部、與前端部相連且遠離對接面的接觸部,所述接觸部曝露在所述收容空間內,該插頭電源連接器還包括至少一絕緣塊,該絕緣塊包覆所述前端部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前端部相對于接觸部呈收縮狀,前端部設有一前端面,所述絕緣塊設有包覆該前端面的端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接觸部為平板狀且設有一接觸面,前端部設有與接觸面位于同側的延伸面,所述絕緣塊設有自端部延伸且覆蓋于延伸面上的包覆部,包覆部的相應外表面與接觸面共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絕緣塊是通過射出成型/ 組裝的方式包覆于前述前端部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插頭電源連接器還包括一插頭端子固持塊,該插頭端子固持塊是通過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插頭端子外,然后與插頭端子一起組裝入所述插頭絕緣本體內。
6.一種電源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對接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和插座電連接器,其中插頭電源連接器包括一插頭絕緣本體及固定在插頭絕緣本體內的至少一插頭端子;插頭絕緣本體包括一對接面及自對接面向插頭絕緣本體內部凹設形成的收容空間及端子收容腔,插頭端子收容在該端子收容腔內;其中,插座電源連接器,包括一設置有端子收容通道的插座絕緣本體及至少收容在端子收容通道內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有彈性接觸臂;插頭電源連接器與插座電源連接器時,插座絕緣本體收容在插頭電源連接器的收容空間內;其特征在于插頭端子包括靠近對接面的前端部、與前端部相連且遠離對接面的接觸部,該接觸部曝露在所述收容空間內,插頭電源連接器還包括至少一絕緣塊,該絕緣塊包覆插頭端子的前端部上;插頭電源連接器與插座電源連接器時,所述插座端子的彈性接觸臂越過絕緣塊與插頭端子的接觸部相抵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源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插頭絕緣本體上設有凹槽, 插座絕緣本體設有扣持臂與該凹槽相卡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扣持臂設有與凹槽相配合的扣持塊及與扣持塊間隔設置的按壓部,按壓所述按壓部可帶動扣持臂變形使扣持塊脫離凹槽。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源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插頭絕緣本體及插座絕緣本體中的上各開設有散熱孔與相應的端子收容腔及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以使端子收容腔及端子收容通道與外界相連通。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源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插座電源連接器還包括插座端子固持塊組裝在插座絕緣本體尾端,該插座端子固持塊將插座端子夾持在插座端子固持塊與插座絕緣本體之間,插座端子固持塊開設有散熱通道與所述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 使插座連接器的端子收容通道與外界相連通。
全文摘要
一種插頭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其中電源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配合的插頭電源連接器及插座電源連接器,所述插頭電源連接器包括插頭絕緣本體、自插頭絕緣本體的對接面凹設的收容空間及突伸入收容空間內的插頭端子及絕緣塊;所述插座電源連接器包括收容于收容空間的插座絕緣本體及插座端子;所述插頭端子包括靠近對接面的前端部、遠離對接面的接觸部;所述絕緣塊包覆于插頭端子前端部上,可保護插頭端子以提高電源傳輸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H01R24/00GK102214879SQ20101016278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7日
發(fā)明者沈雅慧, 王錦立 申請人:凡甲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