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連接器的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提供一種卡連接器的構造,特指連接器的線路板表面設有由多數(shù)端子組所組成的端子模塊,且其中至少一組端子組呈端子并排狀,進而可有效減少端子組在線路板上所占用面積,及增加端子組的設置數(shù)量且可同時供更多種記憶卡插接。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xiàn)今計算機科技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成長,其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勢亦朝運算功能強、速度快的方向邁進,而常用于計算機或電子字典等,用來擴充內(nèi)存、網(wǎng)絡卡、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SCSI設備(如高容量硬盤、掃描儀)為電子卡,而電子卡于計算機上的典型形式為PCMC 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一般的PCMCIA也有轉換為其它接口的設計,如PCMCIA轉換為SCSI、PCMCIA或IDE等,均可使得筆記型計算機得以使用個人計算機的多種接口裝置,在大部份筆記型計算機當中,都支持Plug和Play的能力,甚至支持不必重新開機,便可以直接使用的熱插拔(HotPlug)功能。
另有其它不同形式的電子卡可應用于掌上型計算機(PDA)及掌上型電子字典等裝置上使用,除了PCMCIA的記憶卡形式外,目前市面上大致尚具有MMC(Multi Media Card)、CF(Compact Flash Card)、SMC(Smart Media Cd)、MS(Memory Stick)、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等規(guī)格可供取代。
再者,傳統(tǒng)電子卡與連接器的定位結構,是將連接器殼體固定在電路板上,再以電子卡插接于連接器中,以達到電子卡與連接器卡固連接的目的,其主要缺陷在于1、因為各種記憶卡的形式不同,其外觀尺寸及形狀也有差異,而使不同形式的記憶卡,必須插接在與其形式相符合的特定形式連接器,方能使連接器讀取記憶卡中的記憶資料,如此的記憶卡與連接器插接方式,在使用時會受到連接器格式的限制,無法抽換使用不同的記憶卡,因而必須于電路板上設置多種不同形式的連接器,也使得電路板的面積擴大,占用的空間亦相對增加,讓電路板在使用時會受到體積、空間大小的多種限制;2、再者,傳統(tǒng)的多卡式連接器大多于絕緣座體內(nèi)定位有一線路板,再于上蓋定位有另一線路板,并分別于兩線路板上定位有多數(shù)訊號端子及傳輸端子,當上蓋罩覆于絕緣座體頂緣時,即使多數(shù)訊號端子與傳輸端子形成電性連接;然而,傳統(tǒng)連接器的設計與組構方式,會在線路板上占用較多的空間位置,并需要仔細計算及排列各端子組的位置配合絕緣殼體上插接孔的位置,以使記憶卡能夠正確的插入連接器,并與一組端子組形成電性連接,但是,在線路板上有限的空間中,必須扣除固定時所用掉的面積,而剩下的面積可以使用端子組的數(shù)量則減少,也進一步限制了連接器可供插卡的數(shù)量。
本發(fā)明人有鑒于上述缺點,搜集相關資料,經(jīng)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并以從事于此行業(yè)的多年經(jīng)驗,經(jīng)由不斷思考、研究,而設計出此種可插接多種型式記憶卡的卡連接器的構造。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卡連接器的構造,連接器的絕緣殼體一側的插接面剖設有多數(shù)連通于對接空間的插接槽,且絕緣殼體是相對罩覆于線路板表面,而線路板表面設有與傳輸端子形成電性連接的端子模塊,其端子模塊為由多數(shù)端子組所組成,且其中至少一組端子組為設置呈端子并排狀,達到進一步有效減少端子組在線路板上所占用的面積,并可供插入不同型式的記憶卡便于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shù)哪康摹?br>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卡連接器的構造,通過線路板上的端子模塊為至少具有一組端子組是由左側端子、右側端子并排所組成,達到能夠?qū)⒉煌问降挠洃浛ㄙY料由該連接器傳輸至預設的線路板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卡連接器的構造,它包括有線路板及絕緣殼體所組成;該絕緣殼體設有對接空間,并于絕緣殼體一側的插接面剖設有多數(shù)連通于對接空間的插接槽,該絕緣殼體是相對罩覆于線路板表面,并供插入不同型式的記憶卡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該線路板的表面設有多數(shù)端子模塊及傳輸端子,其特征是該線路板上的端子模塊為由多數(shù)端子組所構成,并于其中至少一組端子組設置呈端子并排狀。
該至少一組并排狀的端子組為具有左側端子和右側端子。該端子模塊設有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及第三端子組,該端子組設有對接端及焊接端,該焊接端是定位于該線路板上。該傳輸端子設有固定端及焊接端,該焊接端是延伸出線路板外緣,并焊固于預設的線路板上。該絕緣殼體的插接面所設的插接槽為設有不同規(guī)格的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第三插接槽及第四插接槽。該絕緣殼體的對接空間二側設有第一偵測端子組、第二偵測端子組及第三偵測端子組。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S型記憶卡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S型記憶卡后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S型記憶卡后的前視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MC型記憶卡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MC型記憶卡后的俯視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MC型記憶卡后的前視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D型記憶卡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D型記憶卡后的俯視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D型記憶卡后的前視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插入XD型記憶卡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插入XD型記憶卡后的俯視示意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插入XD型記憶卡后的前視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M型記憶卡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M型記憶卡后的俯視示意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M型記憶卡后的前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卡連接器的構造,包括有線路板1及絕緣殼體2所組成;其中該線路板1表面設有端子模塊11及多數(shù)傳輸端子12,且端子模塊11由多數(shù)端子組111所組成,而端子組111則設有對接端1111,并于遠離對接端1111的另一端設有焊接端1112,并進一步以焊接端1112定位于線路板1上;傳輸端子12亦設有固定端121及焊接端122,且焊接端122延伸出線路板1外緣,進而使多數(shù)端子組111可通過線路板1上預設的傳輸線路與傳輸端子12形成電性連接;再者,該多數(shù)端子組111中至少一組端子組111是由左側端子1113、右側端子1114并排所組成,以減少多數(shù)端子組111在線路板1上所占用的面積,并進一步增加端子組111的使用數(shù)量。
該絕緣殼體2設有對接空間21,并于絕緣殼體2一側的插接面22剖設有多數(shù)連通于對接空間21的插接槽221;
再者,上述絕緣殼體2于插接面22所設的插接槽221設有不同規(guī)格的第一插接槽2211、第二插接槽2212、第三插接槽2213及第四插接槽2214,并于對接空間21二側分別設有第一偵測端子組211、第二偵測端子組212及第三偵測端子組213,且上述絕緣殼體2可相對罩覆于線路板1表面形成固定,可供插入不同形式的記憶卡3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
參閱圖3-圖5所示,分別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S型記憶卡前的俯視圖、插入MS型記憶卡后的俯視圖及插入MS型記憶卡后的前視圖,由圖中清楚看出,該MS型記憶卡3為在絕緣殼體2的插接面22選擇相符規(guī)格的第一插接槽2211插入,且讓MS型記憶卡3進入絕緣殼體1的對接空間21內(nèi),進而可使MS型記憶卡3的金屬插接面31,在對接空間21中與第一端子組1115做電性接觸。
參閱圖6-圖8所示,分別是本實用新型插入MMC型記憶卡前的俯視圖、插入MMC型記憶卡后的俯視圖及插入MMC型記憶卡后的前視圖,由圖中清楚看出,該MMC型記憶卡3在絕緣殼體2的插接面22選擇相符規(guī)格的第二插接槽2212插入,且讓MMC型記憶卡3進入絕緣殼體1的對接空間21內(nèi),并同時抵觸第一偵測端子組211及第三偵測端子組213,進而可使MMC型記憶卡3的金屬插接面31,在對接空間21中與端子組111的左側端子1113做電性接觸。
參閱圖9-圖11所示,分別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D型記憶卡前的俯視圖、插入SD型記憶卡后的俯視圖及插入SD型記憶卡后的前視圖,由圖中清楚看出,該SD型記憶卡3在絕緣殼體2的插接面22選擇相符規(guī)格的第二插接槽2212插入,且讓SD型記憶卡3進入絕緣殼體1的對接空間21內(nèi),并同時抵觸第一偵測端子組211,進而可使SD型記憶卡3的金屬插接面31,在對接空間21中與子組111的右側端子組1114做電性接觸。
參閱圖12-圖14所示,分別是本實用新型插入XD型記憶卡前的俯視圖、插入XD型記憶卡后的俯視圖及插入XD型記憶卡后的前視圖,由圖中清楚看出,該XD型記憶卡3在絕緣殼體2的插接面22選擇相符規(guī)格的第三插接槽2213插入,且讓XD型記憶卡3進入絕緣殼體1的對接空間21內(nèi),進而可使XD型記憶卡3的金屬插接面31,在對接空間21中與第三端子組1117做電性接觸。
參閱圖15-圖17所示,分別是本實用新型插入SM型記憶卡前的俯視圖、插入SM型記憶卡后的俯視圖及插入SM型記憶卡后的前視圖,由圖中清楚看出,該SM型記憶卡3在絕緣殼體2的插接面22選擇相符規(guī)格的第四插接槽2214插入,且讓SM型記憶卡3進入絕緣殼體1的對接空間21內(nèi),并同時抵觸第二偵測端子組212,進而可使SM型記憶卡3的金屬插接面31,在對接空間21中與第二端子組1116做電性接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上述定位于線路板1上的傳輸端子12的焊接端122,則可依使用者的需求或線路設計的不同,而朝線路板1后側或兩側邊向外延伸;再者,本實用新型的端子模塊11與傳輸端子12為全部布設于單一線路板1上,且端子模塊11可為二組或二組以上設置,并于端子模塊11中至少一組端子組111為呈并列狀設置,而進一步通過線路板1上所預設的傳輸線路與傳輸端子12形成電性連接,進而可供與多種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記憶卡3形成電性連接并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因此,可有效降低連接器整體的厚度及加工復雜性,且可同時節(jié)省制造成本;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nèi)容所做修飾,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卡連接器的構造于使用時,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實用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yōu)異的創(chuàng)新構造。
權利要求1.一種卡連接器的構造,它包括有線路板及絕緣殼體所組成;該絕緣殼體設有對接空間,并于絕緣殼體一側的插接面剖設有多數(shù)連通于對接空間的插接槽,該絕緣殼體是相對罩覆于線路板表面,并供插入不同型式的記憶卡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該線路板的表面設有多數(shù)端子模塊及傳輸端子,其特征是該線路板上的端子模塊為由多數(shù)端子組所構成,并于其中至少一組端子組設置呈端子并排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的構造,其特征是該至少一組并排狀的端子組為具有左側端子和右側端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的構造,其特征是該端子模塊設有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及第三端子組,該端子組設有對接端及焊接端,該焊接端是定位于該線路板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的構造,其特征是該傳輸端子設有固定端及焊接端,該焊接端是延伸出線路板外緣,并焊固于預設的線路板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的構造,其特征是該絕緣殼體的插接面所設的插接槽為設有不同規(guī)格的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第三插接槽及第四插接槽。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的構造,其特征是該絕緣殼體的對接空間二側設有第一偵測端子組、第二偵測端子組及第三偵測端子組。
專利摘要一種卡連接器的構造,它是由線路板及絕緣殼體所構成,絕緣殼體設有對接空間,并于絕緣殼體一側的插接面剖設有多數(shù)連通于對接空間的插接槽,且絕緣殼體是相對罩覆于線路板表面,該線路板表面為依序設有可與多數(shù)傳輸端子形成電性連接的端子模塊,而端子模塊為由多數(shù)端子組所構成,并于其中至少一組端子組設置呈端子并排狀,具有減少端子組在線路板上所占用的面積,增加端子組的設置數(shù)量,且同時供更多種記憶卡插接的功效。
文檔編號H01R12/00GK2672910SQ200320124808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1日
發(fā)明者林樂堯 申請人:臺端興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