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向盤驅動器寫入數據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59884閱讀:14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向盤驅動器寫入數據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一種盤驅動器,具體涉及一種向垂直磁記錄方法的盤驅動器寫入數據的方法。
在驅動器中,通常使用旋轉型(回轉型)致動器作為將讀寫頭定位到盤介質上目標位置(訪問對象的軌道)的裝置。其中,驅動器意指為硬盤驅動器,盤介質為數據記錄介質。
藉由CPU即驅動器主控制器的控制,對裝載在這樣一種旋轉型致動器上的讀寫頭在盤介質上沿徑向方向進行定位控制(伺服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在盤介質的內周區(qū)域(inner circumferential area)或外周區(qū)域(outercircumferential area)中產生了所謂的方位角(azimuth angle)。
在盤驅動器中,伺服控制是通過用包含在讀寫頭中的讀取頭對記錄在盤介質上的伺服圖案(伺服數據)進行重放來實現(xiàn)的。這種情況下,方位角在盤介質上的例如外周區(qū)域中變大,并因此擴大了讀取頭的檢測范圍(檢測靈敏度)。結果成為導致讀寫頭定位準確度降低的一個因素。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已經提出一種盤驅動器,其中,在方位角變大的例如外周區(qū)域中,將記錄伺服圖案的伺服軌道的間隔做得較窄(參見如日本專利特開(KOKAI)公開No.6-60573)。
此外,如果方位角變大,其中記錄用戶數據的數據軌道的有效軌道寬度是可變的,因而產生記錄密度下降等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盤介質上徑向相鄰的軌道之間距離可變的結構(參見如日本專利特開公開No.2002-237142)。
當數據由寫讀寫頭寫到盤介質之上時,讀寫頭方位角影響的結果是在數據軌道上產生了除有效記錄區(qū)域外的所謂邊緣區(qū)域(fringe area)。邊緣區(qū)域是數據不能藉由讀取頭正常讀出的區(qū)域。尤其在垂直磁記錄方法的盤驅動器中,將單極型讀寫頭用作寫入頭,該讀寫頭在軌道圓周方向上有一定長度,因此,由于方位角而產生的邊緣區(qū)域其程度不能忽略。
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文獻中,尚未提出一種能夠特別解決方位角所帶來的邊緣區(qū)域影響的技術。
發(fā)明簡述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盤驅動器寫數據方法,該方法能夠特別抑制方位角所帶來的邊緣區(qū)域影響,從而改善數據記錄/重放特性。
本發(fā)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盤驅動器的寫數據方法,用于藉由裝載在旋轉型致動器上的讀寫頭將數據記錄在盤介質上,該方法包括步驟一,依照主機系統(tǒng)發(fā)出的指令,確定在盤介質上寫入數據的數據軌道之位置;步驟二,確認該數據軌道位置是否包括在盤介質的中周區(qū)域(intermediate circumferential area)之中;步驟三,即變換步驟,按照確認結果,當數據軌道位置包括在盤介質的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之中時,執(zhí)行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從而基于讀寫頭方位角,將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設置得大于中周區(qū)域的軌道間距;步驟四,即伺服控制步驟,執(zhí)行伺服控制,基于軌道間距變換處理中變換得到的軌道間距或中周區(qū)域的軌道間距,將讀寫頭定位到盤介質上的該數據軌道的位置;步驟五,藉由伺服控制所定位的讀寫頭執(zhí)行數據寫操作。


附圖并入說明書并構成說明書的組成部分,它們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了圖解,并結合上文給出的概括介紹以及下文給出的實施例詳述,闡釋了本發(fā)明的原理。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盤驅動器主要部分的框圖;圖2為根據本實施例,數據格式的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實施例,伺服圖案形狀的示意圖;
圖4A至4C為根據本實施例,伺服圖案和磁頭方位角的示意圖;圖5A至5C為根據本實施例,寫磁頭方位角與數據軌道寬度之間關系的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實施例,在數據寫操作中數據軌道之軌道間距的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實施例,數據寫操作步驟的流程圖;圖8A至8C每幅曲線圖分別為根據本實施例,在徑向相對于寫磁頭位置,軌道寬度設置值的一個舉例;以及圖9為根據本實施例,采用了軌道變換方程式的數據寫操作步驟的流程圖。
發(fā)明詳述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
盤驅動器的構造圖1為根據本實施例,磁盤驅動器主要部分的框圖,該磁盤驅動器采用垂直磁記錄方法。
磁盤驅動器10中有磁盤介質11、磁頭12、微處理器(CPU)17,磁盤介質11由主軸電動機16轉動,磁頭12用于執(zhí)行數據記錄或重放,微處理(CPU)17為主控制器。
磁頭12具有這樣一種結構寫磁頭元件和讀磁頭元件裝載在滑橇(slider)上。寫磁頭元件120為單極型磁頭,它能在磁盤介質11上執(zhí)行垂直磁記錄。讀磁頭元件為重放磁頭,它讀出記錄在磁盤介質11上的伺服圖案(伺服數據)或用戶數據。
磁頭12裝載在旋轉型(回轉型)致動器13上。藉由音圈電動機(VCM)14,致動器13在磁盤介質11上沿徑向方向轉動。VCM14的驅動和控制依照CPU20的伺服控制來進行。
依照發(fā)自主機系統(tǒng)的指令,CPU20執(zhí)行對向/由磁盤介質11的目標位置(訪問目標軌道)記錄/重放數據的控制,該主機系統(tǒng)為諸如位于驅動器外部的個人計算機等。在本實施例中,CPU20執(zhí)行包括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在內的伺服控制(磁頭定位控制),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將在后文描述。
磁盤驅動器10還配備有電路板15,在電路板15上裝有電路部件,例如分別與磁頭12的寫磁頭元件和讀磁頭元件相連的磁頭放大器等。
軌道格式磁盤驅動器中,如圖1所示,伺服圖案(伺服數據)200在制造過程中記錄在磁盤介質11上。記錄著伺服圖案200的區(qū)域可稱作伺服扇區(qū)。在磁盤介質11上,伺服扇區(qū)以相等的間距沿圓周方向排列。
CPU20采用伺服圖案200執(zhí)行伺服控制(磁頭定位控制),由之配置伺服扇區(qū)之間用于記錄用戶數據的數據軌道100。
圖2的示意圖中,在平面上建立起位于圖1所示磁盤介質11之上的數據面。
如圖2所示,沿徑向方向210,數量龐大的數據軌道100以同心圓的形式排列在磁盤介質11上。數據軌道分別分為多個數據扇區(qū)100a至100c并進行管理。具體而言,磁盤驅動器中,一個數據扇區(qū)為一個訪問單元。在伺服扇區(qū)200a、200b中,記錄了軌道地址(柱面代碼)An和伺服脈沖數據(servo burst data)(A至D),二者作為伺服圖案中所包含的數據,其中,軌道地址An用于識別數據軌道100,伺服脈沖數據將在后文描述。
這里,伺服扇區(qū)200a、200b所限定的軌道(伺服軌道)之間距(STw)與在徑向方向上相鄰數據軌道100的距離不必相同。沿徑向方向,數據軌道100可按伺服軌道間距的例如1.5倍距離排列。應當注意的是,相鄰數據軌道100之間徑向距離的意思是指數據軌道寬度(Tw)的中心線(圖2中的虛線)與相鄰軌道中心線之間的間距。
圖3為在磁盤介質11上沿徑向方向排列的伺服圖案200的形狀。如上所述,在磁盤驅動器中,磁頭12藉由旋轉型致動器13在磁盤介質11上沿徑向方向移動。因此,沿磁頭12的旋轉軌跡,伺服圖案200最好顯示出圓弧形狀300。
伺服圖案與方位角圖4A到4C為根據本實施例,伺服圖案與磁頭12方位角的示意圖。
如圖4A所示,伺服圖案包括伺服脈沖數據(A至D)400和軌道地址(柱面代碼)401。在這種情況下,CPU20執(zhí)行伺服控制,通過控制致動器13,將磁頭12定位控制在目標數據軌道(例如軌道地址k)上,其中目標數據軌道包含在磁盤介質11的中周區(qū)域之中。采用伺服脈沖數據A、B,CPU20通常將磁頭12定位在由軌道地址k所標示的軌道的中心位置。
在圖4A中,CPU20將磁頭12中的讀磁頭定位到目標數據軌道。此處,在中周區(qū)域,根據旋轉型致動器13的狀態(tài),磁頭12的方位角近似為零。形成對比的是,如圖4B所示,例如在外周區(qū)域中,磁頭12產生了方位角。在這種情況下,對伺服圖案進行配置,使得數據軌道在磁盤介質11徑向方向上的間距(Tw)相等,且不取決于磁頭12的方位角。
通過這樣的伺服圖案配置,在伺服控制中,當讀磁頭有方位角時,在寬范圍內檢測到伺服圖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較好的方案是如圖4C所示,在將伺服圖案記錄到磁盤介質11時,依照磁頭在外周區(qū)域或內周區(qū)域中軌道位置上的方位角(θ)來記錄伺服圖案,使得軌道間距(柱面間距)變得較窄。由于這個原因,當讀磁頭在外周區(qū)域和內周區(qū)域中檢測伺服圖案時,可以將伺服圖案檢測靈敏度保持為預先確定的一個水平,而不取決于方位角。應當注意的是,在實際中,可以根據磁盤介質11上沿徑向方向分成的每個帶中各自的方位角以一定間隔記錄伺服圖案。
方位角與數據軌道寬度下面,參照圖5A至5C,闡釋磁頭12中寫磁頭120的方位角與數據軌道寬度之間的關系。
首先,在垂直磁記錄方法的磁盤驅動器中,如圖5A所示,寫磁頭120為單極型磁頭,其主磁極在軌道的圓周方向上有長度。應當注意的是,主磁極對應于縱向磁記錄法的驅動器中所用寫磁頭的磁間隙。
如圖5A所示,由于中周區(qū)域中方位角近似為零,用戶數據按照寫磁頭120的磁記錄寬度(W)寫入,并配置出具有記錄區(qū)(DT)的數據軌道。這里,確定了與相鄰軌道之間距離一致的數據軌道寬度TW,它帶有諸如擦除帶(erase band)寬度和基于記錄區(qū)域DT定位誤差的裕量。與該裕量對應的寬度稱作保護帶區(qū)域GB。
另一方面,在外周區(qū)域或內周區(qū)域,在如圖5B所示產生方位角的情況下藉由寫磁頭120進行數據寫入。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邊緣區(qū)域(或副寫區(qū)域)(side write area)DTf,該區(qū)域中,數據重放不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如圖5C所示,較好的方案是依照邊緣區(qū)域DTf,確保使相鄰軌道間保持足夠距離的保護帶區(qū)域GB。
這里,設磁記錄寬度(寫磁頭寬度)為W,磁記錄長度為L,保護帶寬度為G,寫磁頭方位角為θ,數據軌道在徑向方向上的相鄰距離(軌道寬度)TW可以用下面的式1表示TW>W×cosθ+L×sin|θ|+G (1)應當注意的是,磁記錄長度L可能為與表示邊緣區(qū)域DTf的量意義相同的值。此外,當上式(1)中L的值不能忽略時,有必要依sinθ取更大的相鄰軌道距離TW。
圖8A到8C的每幅曲線圖為一個例子,展示了相對于寫磁頭120在磁盤介質11上的徑向(水平軸向)位置的伺服圖案軌道寬度(柱面寬度STW)以及數據軌道寬度(間隔TW)的設置值(垂直軸向距離)。如圖8A所示,設置伺服圖案的軌道寬度810,使之在產生方位角的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位置變窄。另一方面,設置數據軌道寬度800,使之在產生方位角的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位置變寬(距離變大)。
圖8B為數據軌道寬度820與伺服圖案的軌道寬度(柱面寬度STW)之比值。具體來說,在寫磁頭120方位角不存在且邊緣區(qū)域(副寫區(qū)域)可忽略的情況下,伺服柱面間距可以為最寬,相反地,用戶數據相鄰距離可以為最窄。因此,可以進行設置使得數據軌道寬度820與伺服軌道間距之比值取最小值。
形成對照的是,在寫磁頭120產生方位角的情況下,呈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因此,可設置對伺服軌道間距之比值,使數據軌道寬度820取較大的值。
圖8C展示了CPU20執(zhí)行后文描述的寫操作時,實際設置數據軌道寬度(數據軌道間距)的處理過程(軌道間距變換處理)中所用設置值的一個例子。
也就是說,對基于伺服軌道間距之比值進行設置,使它在磁盤介質11上沿徑向方向在確定的間距內取確定的值。具體而言,將按照磁盤介質11沿徑向方向的中周區(qū)域、外周區(qū)域和內周區(qū)域而設置的數據軌道寬度(間隔)830用作帶(zone)設置值。
數據寫操作下面,參照圖6和圖7闡釋本實施例的數據寫操作。
圖6為按照本實施例的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的情況,其中,用戶數據沿徑向方向(外周方向60和內周方向61)記錄在磁盤介質11上。
這里,軌道間距(TP1,TP2)是指以數據軌道中心線(表示為虛線)為準的相鄰軌道間距。數據軌道寬度(TW)為包括了記錄區(qū)域DTd、邊緣區(qū)域(副寫區(qū)域)DTf以及保護帶區(qū)域GB的范圍。
當CPU20收到來自主機系統(tǒng)的數據寫命令時,CPU20獲取軌道地址(柱面代碼),該地址表示磁盤介質11上執(zhí)行相應的寫操作的數據軌道位置(目標位置)(步驟S1)。在這種情況下,待記錄于磁盤介質11之上的寫數據也包括在主機系統(tǒng)發(fā)來的命令之中。
CPU20確認包含所獲得的軌道地址的帶是否屬于中周區(qū)域范圍(步驟S2)。這里,每個帶包括多個軌道地址。
在作為訪問對象的目標數據軌道位置屬于磁盤介質11中周區(qū)域的情況下,CPU20執(zhí)行一般的伺服控制(步驟S2、S3中的“是”)。也就是說,采用軌道地址和磁頭12中讀磁頭重放的伺服脈沖數據,通過驅動和控制致動器13(實際上為VCM14),CPU20對磁頭12中的寫磁頭120執(zhí)行定位控制,將其定位到目標數據軌道位置。
接著,CPU20指示已定位的寫磁頭120執(zhí)行寫操作,將數據寫到目標數據軌道位置(步驟S4)。這里,由于中周區(qū)域寫磁頭120方位角近似為零,記錄下如圖6所示的數據軌道,該軌道只有記錄區(qū)域DTd而沒有邊緣區(qū)域DTf(如圖5A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中周區(qū)域寫磁頭120方位角近似為零,相鄰數據軌道的間隔(軌道間距)由記錄區(qū)域DTd和保護帶區(qū)域GB確定,不考慮邊緣區(qū)域DTf。
另一方面,在作為訪問對象的目標數據軌道位置屬于例如磁盤介質11上外周區(qū)域(箭頭60)而不是中周區(qū)域(步驟S2、S5中的“否”)的情況下,CPU20執(zhí)行軌道間隔變換處理。具體而言,在外周區(qū)域中,寫磁頭120在產生方位角的情況下執(zhí)行寫入數據的寫操作(見圖5C)。
軌道間距變換處理是這樣一種處理在數據寬度中獲取預先確定的保護帶區(qū)域GB時,基于寫磁頭120方位角對軌道間距(TP1、TP2)進行設置,其中,該數據寬度包括執(zhí)行寫操作時產生的邊緣區(qū)域DTf。
接著,采用軌道地址和磁頭12中讀磁頭重放的伺服脈沖數據,CPU20執(zhí)行伺服控制(步驟S6)。在這一伺服控制中,依照軌道間距變換處理中計算得出的軌道間距(例如TP1),CPU20對寫磁頭120的中心位置進行定位控制。
換言之,CPU20對寫磁頭120進行定位控制,使得與原始目標數據軌道位置相對應的軌道間距(由柱面代碼設置)變?yōu)榛趯懘蓬^120方位角變換得出的軌道間距。在這種情況下,基于寫磁頭120方位角的軌道間距變換量由邊緣區(qū)域DTf的范圍確定,而邊緣區(qū)域DTF的范圍與相應的方位角對應,即所獲取的與相應邊緣區(qū)域DTf的增大對應的保護帶區(qū)域GB的范圍。
軌道間距變換處理的具體實例CPU20執(zhí)行下面的具體操作作為軌道間距變換處理。
也就是說,在目標數據軌道之地址變換成為伺服圖案之柱面代碼的情況下,CPU20將伺服柱面間距相對于數據軌道間距的比值設為數字k的倍數(整數倍),作為帶設置值。
具體地,在1/3給送量(feed)的伺服圖案的情況下,當設置為例如“k=1/4”時,可設置出如下文所述的伺服圖案偏差量。也就是說,在設置為“比值=6/4”情況下,用于寫磁頭120定位控制的伺服圖案位置為“1/8”、“1+(5/8)”和“3+(1/8)”。在設置為“比值=7/4”情況下,用于寫磁頭120定位控制的伺服圖案位置為“1/8”、“1+(7/8)”和“3+(5/8)”。在設置為“比值=8/4”情況下,用于寫磁頭120定位控制的伺服圖案位置為“1/8”、“2+(1/8)”和“4+(1/8)”。
實際上,通過執(zhí)行采用下面的軌道間距變換方程式(2)的變換處理,CPU20執(zhí)行如圖9中流程圖所示的數據寫操作。
也就是說,假設目標數據軌道地址為A,目標伺服柱面代碼為B,間距變換系數為p,修正系數為b,則軌道間距變換方程式(2)可以用線性方程式表達。
B=p×A+b (2)在上述“比值=6/4”的例子中,分別將“比值=6/4”代入p,“1/8”代入b,可以容易地完成軌道間距變換。
依照來自主機系統(tǒng)的命令,CPU20獲得執(zhí)行寫操作的數據軌道地址(步驟S11)。接著,運用上述軌道間距變換公式(2),CPU20將得到的地址變換成為記錄在磁盤介質11上的伺服柱面代碼。于是,基于變換得出的伺服柱面代碼,CPU20執(zhí)行伺服控制,以對寫磁頭120進行定位(步驟S13)。又使定位后的寫磁頭120執(zhí)行寫操作,將用戶數據寫入到磁盤介質11上。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通過設置使得存在寫磁頭120方位角影響的外周區(qū)域與內周區(qū)域中的軌道間距大于不存在方位角影響的中周區(qū)域中的軌道間距,由之減輕了相鄰數據軌道之間的串擾引起的誤差。特別地,通過獲取與方位角導致的邊緣區(qū)域(副寫區(qū)域)之范圍對應的足夠大的保護帶區(qū)域GB,可以抑制相鄰數據軌道之間的串擾。因此,配置得出能夠抑制磁頭方位角導致的邊緣區(qū)域影響的數據軌道,該數據軌道最適宜用于用戶數據的記錄和重放。換言之,提高了磁盤驅動器的數據記錄和重放特性。
本實施例的數據寫入方法對垂直磁記錄方法的磁盤驅動器中將單極型磁頭用作寫磁頭的情況尤其有效。應當注意的是,此方法對縱向磁記錄方法的磁盤驅動器同樣有效。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地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和變體,故而本發(fā)明在其更廣泛的方面并不限于文中展示和描述的具體細節(jié)與代表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所確定的總體發(fā)明構思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多種變體。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盤驅動器的數據寫入方法,該方法用于藉由裝載在旋轉型致動器上的讀寫頭在盤介質上記錄數據,其特征在于包括依照發(fā)自主機系統(tǒng)的指令,確定向所述盤介質上寫數據的數據軌道位置;確認所述數據軌道位置是否包含在所述盤介質的中周區(qū)域;按照所述確認結果,若所述數據軌道位置包含在所述盤介質的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執(zhí)行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從而基于所述讀寫頭的方位角,將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設置得大于所述中周區(qū)域的軌道間距;基于所述軌道間距變換處理變換得到的所述軌道間距或所述中周區(qū)域的所述軌道間距,執(zhí)行伺服控制,將所述讀寫頭定位在所述盤介質上的所述數據軌道;以及藉由所述伺服控制定位的所述讀寫頭,執(zhí)行數據寫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步驟確定與記錄在所述盤介質上的一組軌道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位置相對應的軌道地址,所述確認步驟確認所述確定的軌道地址是否包含在所述盤介質上的所述中周區(qū)域之中,以及所述伺服控制步驟通過使用所述軌道地址進行所述伺服控制。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盤介質徑向方向,所述數據軌道包含數據記錄區(qū)域、邊緣區(qū)域和保護帶區(qū)域,以及基于根據所述讀寫頭的所述方位角而增大的所述邊緣區(qū)域的范圍,所述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對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所述軌道間距進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盤介質徑向方向,所述數據軌道包括數據記錄區(qū)域、邊緣區(qū)域和保護帶區(qū)域,以及基于根據所述讀寫頭的所述方位角而增大的所述邊緣區(qū)域的范圍,所述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對所述軌道間距進行設置,使獲得的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之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所述保護帶區(qū)域達到某個確定的水平。
5.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盤介質徑向方向,所述數據軌道包括數據記錄區(qū)域、邊緣區(qū)域和保護帶區(qū)域,以及基于為使所述保護帶區(qū)域達到某個確定的水平而增大的數據軌道寬度,所述軌道間距變換處理設置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
6.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在所述盤介質上的伺服圖案所配置的伺服軌道的軌道寬度與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寬度之比值下,設所述中周區(qū)域的所述相關比值為最小值,基于對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設置的比值,所述軌道間距變換處理設置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
7.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驅動器為藉由垂直磁記錄方法在所述盤介質上記錄數據的驅動器,以及所述讀寫頭配置為包括適合于所述垂直磁記錄方法的作為寫入頭的單極型讀寫頭。
8.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徑向方向,將所述盤介質上形成的一組所述數據軌道分為多個帶,以及所述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對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中的每個帶的所述數據軌道的所述軌道間距進行設置。
9.一種盤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型致動器,該致動器具有裝載于其上的讀寫頭,用于在盤介質上記錄數據;以及控制器,該控制器進行寫控制,以根據發(fā)自主機系統(tǒng)的指令在所述盤介質上指定的數據軌道位置上寫入數據,其中該控制器包括確定所述數據軌道位置的裝置;確認所述數據軌道位置是否包含在所述盤介質的中周區(qū)域的裝置;變換裝置,在所述數據軌道位置包含在所述盤介質的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的情況下,該裝置執(zhí)行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從而基于所述讀寫頭方位角,將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設置得大于所述中周區(qū)域的軌道間距;執(zhí)行伺服控制的裝置,基于所述變換裝置變換得到的軌道間距或所述中周區(qū)域的軌道間距,該裝置將所述讀寫頭定位在所述盤介質的所述數據軌道位置;以及藉由所述伺服控制定位的所述讀寫頭執(zhí)行數據寫操作的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盤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讀寫頭包括從所述盤介質中讀數據的讀取頭和執(zhí)行所述寫操作的寫入頭,所述寫入頭為用于垂直磁記錄的單極型讀寫頭。
11.根據權利要求9的盤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確定軌道地址的裝置,該軌道地址與記錄在所述盤介質上的一組軌道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位置相對應;確認所述確定的軌道地址是否為包含在所述盤介質上所述中周區(qū)域之中的軌道地址的裝置;以及通過使用所述軌道地址進行所述伺服控制的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9的盤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盤介質徑向方向,所述數據軌道包含數據記錄區(qū)域、邊緣區(qū)域和保護帶區(qū)域,以及基于根據所述讀寫頭的所述方位角而增大的所述邊緣區(qū)域的范圍,所述控制器設置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
13.根據權利要求9的盤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盤介質徑向方向,所述數據軌道包含數據記錄區(qū)域、邊緣區(qū)域和保護帶區(qū)域,以及基于根據所述讀寫頭的所述方位角而增大的所述邊緣區(qū)域的范圍,所述控制器對所述軌道間距進行設置,使獲取的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之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所述保護帶區(qū)域達到某個水平。
14.根據權利要求9的盤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在記錄在所述盤介質上的伺服圖案所配置的伺服軌道的軌道寬度與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寬度之比值下,基于對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設置的比值,所述控制器設置包含在所述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中的所述數據軌道的軌道間距。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盤驅動器(10)的數據寫入方法,用于藉由裝載在旋轉型致動器(13)上的讀寫頭(12)將數據記錄到盤介質(11)上。在數據軌道位置包含在盤介質(11)內周區(qū)域或外周區(qū)域的情況下,基于讀寫頭(12)的方位角,本方法執(zhí)行軌道間距變換處理,將所述軌道的軌道間距設置得大于中周區(qū)域的軌道間距。
文檔編號G11B5/02GK1835079SQ20061006509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佐渡秀夫, 谷津正英, 田口知子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昭通市| 巴塘县| 绥阳县| 昌黎县| 阜平县| 浦城县| 云浮市| 綦江县| 民勤县| 陕西省| 北流市| 湘阴县| 宾川县| 沅江市| 夏津县| 辰溪县| 崇文区| 南阳市| 七台河市| 吴江市| 长治市| 土默特左旗| 长泰县| 山阳县| 武义县| 财经| 太仆寺旗| 如皋市| 南宁市| 沁阳市| 铜鼓县| 怀来县| 米易县| 乌鲁木齐市| 威宁| 新兴县| 余庆县| 南宫市| 英山县| 台湾省|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