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磁帶卷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盒式數字錄像帶(DVC)等的磁帶盒的控帶盤,具體的是涉及高效率地對控帶盤的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的構造,和使被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保持良好形狀的構造,和既可在磁帶盒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確保其良好的防塵性,又可防止控帶盤的下輪盤變形的并存的構造,和防止因與控帶盤接觸而造成磁帶損傷的構造,以及在輪轂內具有特征的構造。
另外,本發(fā)明還涉及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卷取裝置,具體的是涉及把控帶盤的上輪盤內面作為基準,使磁帶卷取形狀整齊的構造。
背景技術:
一般在音響設備和錄像設備等中,普遍使用把卷在一對控帶盤上的磁帶可運行地保持在磁帶盒內進行錄制播放的磁帶盒。
如圖20所示,在以往所使用的例如作為DVC(數字盒式錄像帶)的磁帶盒130,是把卷有磁帶t的一對控帶盤131可轉動地支撐在與磁帶盒上半盒體132成對構成的下半盒體133內的構造。
在下半盒體133上圖20中前面一側的開口部134的兩側,分別設有磁帶引導部135。各個磁帶引導部135分別引導從一側的控帶盤131送出并被卷在另一側的控帶盤131上的磁帶t,使磁帶t從所述開口部134上的規(guī)定位置通過。
另外,在下半盒體133的后方一側設置具有控帶盤鎖合臂138的控帶盤鎖合部件139??貛ПP鎖合部件139通過壓縮螺旋彈簧140的彈簧力,把磁帶鎖合臂138鎖合在形成在各個控帶盤131外周上的鎖合齒141上,以防止各個控帶盤131的隨意旋轉。這樣的結構可防止磁帶t的卷取松弛等。
在上半盒體132上分別安裝有開閉自如地罩在下半盒體133開口部134上的外蓋板150、上蓋板151及內蓋板152。
在外蓋板150的側板153上設有突出的鎖銷154。鎖銷154嵌合在轉動自如地設置在下半盒體133上的鎖蓋部件155內。另外,符號156表示設置在外蓋板150的轉動軸上的蓋板彈簧。
分別將對向設置的上輪盤142及下輪盤143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固定從而構成各個控帶盤131。
即,在各個控帶盤131上,分別把突出設置在下輪盤143的輪轂145上的軸尖147插入上輪盤142中央部144的軸尖孔146內。另外,在從與下輪盤143的輪轂145上的軸尖147向放射方向分離的位置上突出設有焊接用凸起148,該焊接用凸起148被嵌入在上輪盤142中央部上的、在與焊接用凸起148對應的位置上的焊接用凸起孔149內。在這個狀態(tài)下,通過使焊接用凸起148的上端面(圖20中的上端面)的大致中央與超聲波焊槍(未圖示)接觸,對焊接用凸起148進行超聲波焊接。從而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對上輪盤142及下輪盤143進行對向固定。
如圖20及圖21所示,在與下輪盤143的輪轂145反面一側的底面143a上設有作為模具加工基準的基準環(huán)157?;鶞虱h(huán)157位于從軸尖147向放射方向離開焊接用凸起148的位置上。為了容易控制尺寸關系等原因,把基準環(huán)157的面157a作為對焊接用凸起148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即,在對焊接用凸起148進行超聲波焊接時,通過使基準環(huán)157的面157a與未圖示的焊接臺接觸,由焊接臺來承受超聲波焊槍的壓力及因超聲波的振蕩而產生的振動等。
上述的以往的磁帶盒130,是把基準環(huán)157的面157a作為在焊接用凸起148上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因此,從超聲波焊槍發(fā)出的超聲波振蕩能量,因從焊接用凸起148到基準環(huán)157之間的控帶盤131的各個部位形成共振等,造成一部分能量的損失,所以,具有使從超聲波焊槍到焊接用凸起148的超聲波振蕩能量的傳導效率低的問題。由于在超聲波振蕩傳導效率低的情況下,延長了焊接時間,所以必須延長超聲波的振蕩時間,從而造成不適應批量生產及焊接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并且,如果不能保證焊接的穩(wěn)定性,則會形成上輪盤142及下輪盤143的對置位置偏移,因而造成在控帶盤131旋轉時的卷面擺動。
本發(fā)明的第1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帶盒的控帶盤,可提高超聲波振蕩能量向焊接用凸起的傳導效率,由此可縮短對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所需要的時間及焊接穩(wěn)定性。
下面,如圖22所示,上輪盤142的內面(下面)被形成為從輪轂145的側壁145b的基部(圖22中的上端部a)向放射方向外側(圖22中的右側)逐漸向上方傾斜的斜面142b。另外,下輪盤143的內面(上面)被形成為從輪轂145的側壁145b的基部(圖22中的下端部b)向放射方向外側(圖22中的右側)逐漸向下方傾斜的斜面143b。
但是,如果這樣在上輪盤的下面和下輪盤的上面的全區(qū)域形成斜面,盡管在磁帶卷取時磁帶容易卷取,但相反也會造成磁帶在上下方向上的擺動。
當從開始卷動磁帶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控帶盤驅動裝置的旋轉速度及磁帶的張力成為一定,由于此時磁帶穩(wěn)定運行,所以不會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的擺動,然而在開始卷取磁帶時,由于控帶盤驅動裝置的旋轉速度逐漸地上升,而且磁帶的張力也是逐漸上升,所以磁帶運行不穩(wěn)定。
于是,造成了磁帶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被卷取磁帶的側邊不能形成整齊的重疊狀態(tài),在側邊會形成卷面凹凸不平,不能得到良好卷取狀態(tài)的磁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第2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帶盒的控帶盤,可使所卷取的磁帶具有良好的卷取形狀。
下面,如圖23所示,在下半盒體133內面(圖23中的上面)上的輪孔133a的邊緣上,分別設有環(huán)狀凸部133b。在不使用磁帶盒130時(圖23所示的狀態(tài)),各個環(huán)狀凸部133b分別與各個控帶盤131的下輪盤141的外面接觸。所以各個環(huán)狀凸部133b在盡可能阻止灰塵等侵入磁帶盒130的內部的同時,還具有支撐各個控帶盤131及被卷在各個控帶盤131上的磁帶t的重量的作用。
上述以往的磁帶盒130存在著以下的問題,即,如果加大各個控帶盤131的尺寸(外徑),則在不使用時,各個控帶盤131的下輪盤141不能支撐磁帶t的重量,致使下輪盤141從與環(huán)狀凸部133b接觸部分起朝放射方向的外側部分形成彎曲等不良現(xiàn)象發(fā)生。
這時,可通過加大各個控帶盤131的下輪盤141厚度來對應這種情況。然而,如果加大了下輪盤141的厚度,則會形成磁帶盒130在不使用時,不能確保下輪盤141與下半盒體133之間的間隙的問題。如果不能確保這個間隙,則例如由于在搬運磁帶盒130時的震動等的原因,而在下輪盤141與下半盒體133之間發(fā)生摩擦等的不良現(xiàn)象。
本發(fā)明的第3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帶盒,在不使用時可確保高內部防塵性,同時能可靠防止控帶盤下輪盤的變形等,并可確保在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
下面,如圖24所示,以往,例如,作為1/2英吋磁帶用的磁帶盒230,是把卷有磁帶t的一對可自由轉動的控帶盤231支撐在與上半盒體232形成一對的下半盒體233內的結構。
在下半盒體233上圖24中前面一側的開口部234的兩側,分別設有磁帶引導部235。各個磁帶引導部235分別引導從一側的控帶盤231送出并被卷在另一側的控帶盤231上的磁帶t,使磁帶t從所述開口部234上的規(guī)定位置通過。另外,在上半盒體232上安裝有開閉自如地罩在下半盒體233的開口部234上的蓋板250。
各個控帶盤231,是在對置的上輪盤242與下輪盤243之間保持規(guī)定間隙的狀態(tài)下,分別對上輪盤242的中心部及下輪盤243的輪轂245進行固定而構成。
即,在各個控帶盤231上,分別把在下輪盤243的輪轂245上突出設置的軸尖247插入設在上輪盤242的中心部244的軸尖孔246內。另外,在下輪盤243的輪轂245上,從軸尖247向放射方向形成分離的位置上突出設置的多個焊接用凸起248,被插入在上輪盤242中心部244上設置在對應于多個焊接用凸起248位置上的焊接用凸起孔249內。
在這個狀態(tài)下,通過使各焊接用凸起248前端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別與超聲波焊槍(未圖示)接觸,來對各焊接用凸起248進行超聲波焊接。從而把對置的上輪盤242及下輪盤243以具有規(guī)定間隙的狀態(tài)固定。
如圖25所示,在下輪盤243上的與上輪盤242相對的反面243a(圖25中的上面)上,在用模具成形下輪盤243時形成多個在圓周方向上相隔規(guī)定間隔的排空氣用凹部251(在圖24中被省略)。各個排空氣用凹部251分別把在卷取磁帶時所卷入的空氣排出到外部,從而防止磁帶t的卷取不整齊等。
上述的以往的1/2英吋磁帶用磁帶盒230,分別在下輪盤243的各個空氣排出用凹部251的邊緣部252上形成圍繞大致一周的在進行模具成形時所產生的棱角253。所以,存在著在卷動磁帶時因棱角253與磁帶t接觸而損傷磁帶等問題。
隨著近年來磁帶向高密度化記錄的發(fā)展,這樣的問題將會對記錄精度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在1/2英吋磁帶等的專業(yè)用的磁帶盒中,這個問題尤其嚴重。
本發(fā)明的第4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帶盒,可防止因與控帶盤的接觸而造成的磁帶損傷,從而實現(xiàn)磁帶記錄的高密度化。
另外,由于這種控帶盤,其輪轂的高度略高于磁帶的寬度,所以磁帶在卷取的過程中,形成軸方向上的上下移動,被卷在輪轂上的磁帶的一部分沿軸方向突出。為了防止這個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實開昭58-187083號公報中公布了一種輪轂的圓周面在軸方向上傾斜的磁帶用控帶盤結構。圖26(a)是上述公報所記載的磁帶用控帶盤的剖視圖,圖26(b)是該磁帶用控帶盤的輪轂的簡要側視圖。
圖26所示的以往的磁帶用控帶盤,具有設置在輪轂320上下端的輪盤322、324,利用樹脂,一體成形輪轂320和下輪盤324,而輪轂320的上端與另外用樹脂成形的上輪盤322的中央部進行超聲波焊接。輪轂320的外周面320a為圓形,該圓形外周面320a的中心線A相對于軸方向B以一定角度θ傾斜。另外,上下輪盤322、324的相對的各個內面322a、324a,分別形成沿半徑方向的外方逐漸展開的斜面。輪轂320在全圓周面上傾斜,俯視時是在180°對向位置上的圓周面向各自不同的軸方向傾斜的狀態(tài)。
依照這個磁帶用控帶盤,由于被卷在輪轂320上的磁帶326通過在俯視時的每轉180°與上下任意一側的輪盤322、324接觸,被限制住了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所以在卷取時磁帶326不會形成在軸方向B上有部分突出。
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從模具中取出輪轂成型品的方向與輪轂的軸方相同。然而如圖26所示,俯視時180°對向位置上的圓周面分別朝不同方向傾斜的輪轂320,在注射成型后則不能直接從模具上沿著軸方向B取下來。所以,在制造輪轂320時,需要使用具有滑芯等結構的模具,不僅模具的構造復雜,而且增加了制造難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第5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帶盒的控帶盤及該控帶盤的制造方法,其制造容易并可保持所卷取的磁帶具有良好的卷取狀態(tài)。
下面,以往的在特開平1-217782號公報中記載了一種如圖27所示的磁帶卷取裝置440,通過設置在與控帶盤441的下輪盤442對向的永久磁鐵443,在非接觸的狀態(tài)下使向控帶盤441上卷取中的磁帶444靠近下輪盤442的一側(圖27中的右側),從而以下輪盤442的內面作為基準使磁帶444形成整齊的卷取狀態(tài)。
控帶盤441被固定在驅動機構445的旋轉軸446上,通過驅動機構445的旋轉驅動,把磁帶444從起始端開始(未圖示)卷在磁帶卷取面447上。永久磁鐵443呈圓環(huán)形狀,在把驅動機構445的旋轉軸446從通孔448內留有間隙地穿過的狀態(tài)下,通過支撐部449被支撐在卷取裝置主體450上。
上述的以往的磁帶卷取裝置440,由于在與控帶盤441的下輪盤442的對向位置上設有永久磁鐵443,所以可利用下輪盤442的內面作為基準使磁帶444卷取整齊。
因此,在把磁帶盒裝入錄制放送裝置內使磁帶444運行時,存在著由錄制放送裝置驅動的初期的第1次的磁帶運行和第2次以后的磁帶運行會使磁帶444在運行路徑上發(fā)生偏移的問題。
即,例如在圖28所示的錄制放送裝置460中,磁帶在初次運行時,通過以往的磁帶卷取裝置440被卷在控帶盤461上的磁帶462,以圖28中的雙點畫線所示的偏靠圖28中下側的路徑運行,這是因為控帶盤461的下輪盤具有在放射方向上向下傾斜的錐面,所以被卷在控帶盤461上的磁帶462越靠近外周側就越靠近下方。而且,使通過錄制放送裝置460被卷回在控帶盤461上的磁帶462進行再次的第2次以后的運行時,磁帶462以圖28中實線所示的原來的運行路徑運行。因此,通過錄制放送裝置460的初次磁帶運行與初次以后的磁帶運行,磁帶462的運行路徑會發(fā)生偏移。
下面,對發(fā)生磁帶462的運行路徑偏移的原因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錄制放送裝置460中的磁帶462的運行路徑,從磁帶盒463的控帶盤461卷出的磁帶462,在磁帶引導部TG0、磁帶引導部TG1、磁帶引導部TG2及磁帶引導部TG3上運行。從而把磁帶462限制在與錄制放送磁頭464(磁轂)相對應的位置上。
換言之,從控帶盤461卷出的磁帶462通過磁帶引導部TG0由磁帶引導部TG1先引導至上限,再被磁帶引導部TG1限制在上限位置后,通過磁帶引導部TG2被限制在與磁帶引導部TG3之間的原始位置上,從而在規(guī)定的相對位置上與錄制放送磁頭464接觸。
但是,通過以往的磁帶卷取裝置440卷在控帶盤461上的磁帶462,由于是在下輪盤的斜面上,所以從控帶盤461送出的位置是圖28中雙點畫線所示的較低(靠近下輪盤466)的位置。
因此,從控帶盤461送出的磁帶462,如圖28中雙點畫線所示的那樣,不能到達磁帶引導部TG1的上限位置,在未被限制在磁帶引導部TG1的上限位置的狀態(tài)下,直接由磁帶引導部TG2及磁帶引導部TG3進行限位。因此,在磁帶引導部TG2與磁帶引導部TG3之間的磁帶462會發(fā)生與原來運行路徑的偏移。被卷取的磁帶462,越是靠近外周一側的部分,這個現(xiàn)象就越為明顯。
如上所述,當通過錄制放送裝置460進行初次磁帶運行和初次以后的磁帶運行,磁帶462發(fā)生運行路徑的偏移時,在初次運行時磁帶462與錄制放送磁頭464的相對位置與第2次以后磁帶運行時磁帶462與錄制放送磁頭464的相對位置就會不同。其結果將會造成磁帶462的錄制放送兼容性差的無法恢復的重大缺陷。
本發(fā)明的第6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磁帶卷取裝置,能夠以控帶盤的上輪盤作為基準,使磁帶形成整齊的卷取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在錄制放送裝置中的磁帶運行穩(wěn)定化。
發(fā)明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的第1個目的,本發(fā)明之1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由上輪盤和設置在該上輪盤的對面并在與所述上輪盤的中央部對置的面上形成有輪轂的下輪盤構成,把突出形成在所述輪轂上的軸尖插入在所述上輪盤的所述中央部上形成的軸尖孔內,同時,把突出形成在與所述輪轂上的所述軸尖的沿放射方向上的分離位置上的焊接用凸起,插入在所述上輪盤的所述中央部上形成的焊接用凸起孔內,在這個狀態(tài)下,通過對所述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將所述上輪盤及所述下輪盤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固定;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下輪盤的所述輪轂相反一側的面上,設有作為模具加工基準的基準圓環(huán),并且,在該基準圓環(huán)的放射方向的內側設有在對所述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
本發(fā)明之1的磁帶盒的控帶盤,是把突出設置在與下輪盤一體的輪轂上的軸尖插入設置在上輪盤中央部上的軸尖孔內。而且,把突出形成在輪轂上并在與軸尖的沿放射方向上形成分離的位置上的焊接用凸起插入在設置在上輪盤中央部上的焊接用凸起孔內。在這個狀態(tài)下,對所述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從而將上輪盤及下輪盤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固定。
在所述下輪盤的所述輪轂的反面一側的面上,設有作為模具加工基準的基準圓環(huán)。并且在下輪盤輪轂的反面一側的面上的該基準圓環(huán)的沿放射方向的內側設有在對所述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
在對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時,例如通過使承受面接觸焊接臺,可由焊接臺來承受超聲波焊槍的壓力及因超聲波振蕩所形成的振動等。這時,通過把承受面設置在與下輪盤輪轂相反一側面上的基準圓環(huán)的放射方向上的內側位置上,焊槍發(fā)出的超聲波振蕩能量,例如不會因從焊接用凸起到基準圓環(huán)之間控帶盤各個部位的共振而造成損失。
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的第2個目的,本發(fā)明之2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由卷裝磁帶的輪轂和位于該輪轂上下端的上下輪盤構成,該上下輪盤的內面,形成朝放射方向的外側傾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輪盤的所述輪轂的鄰接部上,形成與所述輪轂的側面垂直交叉的在放射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平面。
所述平面的在放射方向上的寬度,最好大于在卷取磁帶時,從磁帶卷取開始到電機速度或磁帶張力達到穩(wěn)定時,即直到磁帶卷取能力達到穩(wěn)定時的磁帶卷取厚度。具體來說就是,例如,在所述的DVC的情況下,對于S、M、L的所有尺寸,所述水平部的在放射方向上的寬度最好大于把磁帶固定在輪轂上的扣卡部件的厚度,最好在0.5~5.0mm之間。
而且,上下平面之間的間隔稍大于磁帶的寬度,在不防礙磁帶運行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小寬度。
依照本發(fā)明之2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由于在輪轂周圍的輪盤部沒有坡度,輪盤之間處于平行,在開始卷取磁帶時沒有可使磁帶上下移動的空余空間,所以可獲得磁帶側邊的卷面平整的良好的磁帶卷取形狀。
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的第3個目的,本發(fā)明之3的磁帶盒,具有由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對向固定的上輪盤及下輪盤構成的控帶盤,和磁帶盒上半盒體,和與磁帶盒上半盒體對向設置的、在與磁帶盒上半盒體之間的空間內收容所述控帶盤并且具有用于插入和脫出控帶盤驅動機構的控帶盤孔的下半盒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帶盤的下輪盤,具有把與下半盒體的控帶盤孔邊緣部對向部分的厚度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的、從外側環(huán)狀棱連續(xù)延伸的厚壁臺階部。
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的第3個目的,本發(fā)明之4的磁帶盒,具有由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對向固定的上輪盤及下輪盤構成的控帶盤,和磁帶盒上半盒體,和與磁帶盒上半盒體對向設置的、在與磁帶盒上半盒體之間的空間內收容所述控帶盤并且具有用于插入和脫出控帶盤驅動機構的控帶盤孔的下半盒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半盒體內面上的控帶盤孔邊緣部上設有環(huán)狀凸部,同時在環(huán)狀凸部的放射方向外側設有環(huán)狀凹部,并且,在與所述控帶盤下輪盤外面上的環(huán)狀凹部對向的位置上,設有可活動嵌入在環(huán)狀凹部上的環(huán)狀突起。
在本發(fā)明之3的磁帶盒中,在非使用的狀態(tài)下,在控帶盤的下輪盤上的、其厚度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的并從外側環(huán)狀棱延伸出來的厚壁臺階部,與下半盒體的控帶盤孔的邊緣部接觸。在這個狀態(tài)下,可防止灰塵等向內部的侵入,并可確保良好的防塵性。
另外,控帶盤及被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通過在控帶盤的下輪盤上的、其厚度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的厚壁臺階部,由下半盒體支撐。通過在下輪盤上的、其厚度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的并從外側環(huán)狀棱連續(xù)延伸的厚壁臺階部對控帶盤的支撐,以及通過其厚度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的部分,可提高控帶盤下輪盤的剛度,即使是大直徑的控帶盤也能夠可靠地防止因磁帶的重量而導致控帶盤下輪盤的變形等。從而可確保在非使用的狀態(tài)下,控帶盤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有足夠的間隙。
在本發(fā)明之4的磁帶盒中,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下半盒體的環(huán)狀凸部與控帶盤下輪盤的外面接觸,同時下輪盤的環(huán)狀突起被活動地嵌入在下半盒體的環(huán)狀凹部內,與下半盒體接觸。
在這個狀態(tài)下,可防止灰塵等向內部的侵入,并可確保良好的防塵性。
另外,控帶盤及被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通過下半盒體的環(huán)狀凸部及下輪盤的環(huán)狀突起,由下半盒體支撐。通過下半盒體的環(huán)狀凸部及下輪盤的環(huán)狀突起對控帶盤的支撐,即使是大直徑的控帶盤,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因磁帶的重量而導致控帶盤下輪盤的變形等。從而可確保在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有足夠的間隙。
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的第4個目的,本發(fā)明之5的磁帶盒,具有上輪盤,和與所述上輪盤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對向固定的并具有構成磁帶卷取面的輪轂的下輪盤;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上輪盤上的與所述下輪盤的對向面上,或在所述下輪盤上的與所述上輪盤的對向面上的任意一側的面上,設有排出卷取磁帶時一同卷入的空氣的排空氣用凹部或排空氣用貫通孔,并且,在所述排空氣用凹部或所述排空氣用貫通孔的至少在沿輪盤半徑方向的2邊的邊緣部,分別形成R形狀。
在本發(fā)明之5的磁帶盒中,在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時,排空氣用凹部或排空氣用貫通孔具有排出空氣流路的功能,從而可防止磁帶卷取的不整齊。這時,即使磁帶與控帶盤的排空氣用凹部的邊緣部接觸,通過在邊緣部上形成的所需要的R形狀,也可防止磁帶的損傷等。
而且,為了達到上述的第5個目的,本發(fā)明之6的磁帶盒的控帶盤,其特征在于把引出帶夾持在與形成在卷裝磁帶的輪轂上的凹部之間的扣卡部件的外面和在俯視圖上與所述凹部呈180°對向位置上的輪轂的圓周面,形成其軸方向向相互不同方向傾斜的斜面。
而且,為了達到上述的第5個目的,本發(fā)明之7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卷裝磁帶的輪轂上,形成利用扣卡部件夾持住引出帶的凹部,把在俯視圖上與所述凹部呈180°對向位置上的輪轂的圓周面為向軸方向傾斜的斜面的控帶盤,用注射的方法成形,并能夠把成形后的控帶盤沿軸方向從模具上取出。
依照本發(fā)明之6的磁帶盒的控帶盤及本發(fā)明之7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的制造方法,由于輪轂只在軸心的一個側面上形成傾斜的圓周面,而位于傾斜部分對面一側的扣卡部件的嵌合凹部不傾斜,因此,可沿軸方向直接取下成形后的輪轂。從而不需要使用具有滑芯的結構復雜的模具,可利用結構簡單的模具容易地制造輪轂。
另外,由于扣卡部件的圓周面被形成為斜面,在注塑成形后也可以同樣地沿軸方向直接取下,所以在制造扣卡部件時,也不需要使用具有滑芯的結構復雜的模具,可利用結構簡單的模具容易地制造扣卡部件。
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的第6個目的,本發(fā)明之8的磁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和磁場形成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通過使控帶盤旋轉,以2~2.5m/s的卷取速度及60~70g的卷取張力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所述磁場形成機構,具有由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并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設置、相隔12~17mm的間隔并從控帶盤的上輪盤一側對磁帶形成磁場作用。
所述磁場形成機構的與控帶盤上輪盤對向的面積,最好是被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側面面積的1.3倍以上。
在本發(fā)明之8的磁帶卷取裝置中,驅動機構通過使控帶盤旋轉,以2~2.5m/s的卷取速度及60~70g的卷取張力從磁帶的起始端開始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而且,具有由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的磁場形成機構,在與控帶盤的上輪盤相隔12~17mm間隔的對向位置上,從控帶盤的上輪盤一側,通過磁場形成機構對磁帶形成均勻的磁場作用。
在本發(fā)明之8的磁帶卷取裝置中,磁場形成機構的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的面積最好是被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側面面積的1.3倍以上。
圖1是表示使用本發(fā)明之1的實施例的控帶盤的磁帶盒下半盒體的俯視圖。
圖2是M磁帶盒用控帶盤的剖視圖。
圖3是圖2中M磁帶盒用控帶盤的A向仰視圖。
圖4是L磁帶盒用控帶盤的剖視圖。
圖5是圖4中L磁帶盒用控帶盤的B向仰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之2的實施例的磁帶盒的控帶盤主要部分的半剖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之3的實施例1的磁帶盒下半盒體的俯視圖。
圖8是圖7中磁帶盒的主要部分部的剖視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之3的實施例2的磁帶盒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之4的實施例的磁帶盒控帶盤的下輪盤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中下輪盤的A截面剖視圖。
圖12是圖11中B部放大剖視圖。
圖13是本發(fā)明之5的實施例的磁帶盒的控帶盤上的輪轂及扣卡部件的分解俯視圖。
圖14(a)是本發(fā)明之5的實施例的磁帶盒的控帶盤上的輪轂及扣卡部件在組合狀態(tài)下的俯視圖,圖14(b)是該圖的側視圖。
圖15(a)是本發(fā)明之5的其他實施例的磁帶盒的控帶盤上的輪轂及扣卡部件在組合狀態(tài)下的俯視圖,圖15(b)是該圖的側視圖。
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之8的實施例的磁帶卷取裝置的簡要俯視圖。
圖17是表示卷取速度與軸尖部溫度之間的關系曲線。
圖18是表示卷取速度與卷取不良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曲線。
圖19是表示卷取張力與卷取不良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曲線。
圖20是以往的磁帶盒(DVC)的分解立體圖。
圖21是以往的L磁帶盒控帶盤的仰視圖。
圖22是以往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的半剖視圖。
圖23是以往的磁帶盒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24是以往的磁帶盒(1/2英吋磁帶)的分解立體圖。
圖25是圖24中磁帶盒控帶盤的下輪盤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圖26(a)是以往的磁帶用控帶盤的剖視圖,圖26(b)是輪轂的簡要側視圖。
圖27是表示以往的磁帶卷取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簡要剖視圖。
圖28是表示在盒式磁帶上進行錄制放送的錄制放送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簡要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本發(fā)明之1的實施例圖1是表示使用本發(fā)明之1的實施例的控帶盤的磁帶盒下半盒體的俯視圖。另外,圖2是M磁帶盒用控帶盤的剖視圖,圖3是圖2中M磁帶盒用控帶盤的A向仰視圖。圖4是L磁帶盒用控帶盤的剖視圖,圖5是圖4中L磁帶盒用控帶盤的B向仰視圖。
在圖1中,M尺寸或L尺寸的磁帶盒610,使卷取磁帶t(參照圖20)的一對控帶盤612a、612b(圖中省略了右側的控帶盤)可旋轉地支撐在與上半盒體(未圖示)對應的下半盒體611上。下半盒體611采用ABS樹脂等合成樹脂一體形成。
如圖1~圖5所示,M尺寸的磁帶盒610的控帶盤612a(以下稱為M磁帶盒用控帶盤612a),或L尺寸的磁帶盒610的控帶盤612b(以下稱為L磁帶盒用控帶盤612b)分別具有上輪盤614,和與上輪盤614對置并在與上輪盤614的中央部613對向的面上形成有輪轂615的下輪盤616。
上輪盤614及下輪盤616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固定。上輪盤614,例如是利用透明的合成樹脂一體形成,而下輪盤616例如是利用不透明的合成樹脂一體形成。
在上輪盤614上,設有軸尖孔617及焊接用凸起孔618。軸尖孔617被設置在貫通上輪盤614中央部613大致中央的地方。在上輪盤614中央部613上對應后述的焊接用凸起620的位置上,設有與焊接用凸起620同等數量的貫通的焊接用凸起孔618,如圖1、圖2及圖4所示,在下輪盤616上,分別設有突出在輪轂615上面的軸尖619及焊接用凸起620。即,輪轂615,在放射方向上離開輪轂中心部621的周圍設有形成磁帶t卷取面的側壁622,并且通過沿輪轂615的放射方向設置的多個支撐片623連接輪轂中心部621和側壁622。
軸尖619突出形成在輪轂中心部612上面的大致中央部。另外,在輪轂中心部621的上面,在圓周方向的規(guī)定間隔上設有多個(在圖1中為3個)突出的焊接用凸起620。
在各個控帶盤612a、612b上,分別將在下輪盤616的輪轂615上突出設置的軸尖619插入上輪盤614中央部613上設置的軸尖孔617內。另外,將在下輪盤616的輪轂615上突出設置的焊接用凸起620插入在上輪盤614中央部613上設置的焊接用凸起孔618內。在這個狀態(tài)下,通過用焊槍(未圖示)分別接觸各個焊接用凸起620的上端面(圖2及圖4中的上端面)的大致中央部,來進行對各個焊接用凸起620的超聲波焊接。從而對上輪盤614及下輪盤616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進行固定。
在與下輪盤616的輪轂615相反一側的面6161a(以下稱為底面616a)上,設有作為模具加工基準的基準圓環(huán)624。另外,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和在基準圓環(huán)624的放射方向的內側,設有對焊接用凸起620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625。當對焊接用凸起620進行超聲波焊接時,通過使承受面625接觸未圖示的焊接臺,讓焊接臺承受超聲波焊槍的壓力及因超聲波振蕩而產生的振動等。
即,如圖2及圖3所示,在M磁帶盒的控帶盤612a的下輪盤616上,承受面625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沿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部形成環(huán)狀,并被設置為從底面616a以規(guī)定量向圖2中的下方突出的環(huán)狀部626的圖2中的下面。承受面625位于從焊接用凸起620正下方在放射方向上略微向外側偏移的位置上。在底面616a上的基準圓環(huán)624與承受面625之間的區(qū)域上設有模具型腔號等的凸出部627a等。
另外,如圖4及圖5所示,在L磁帶盒的控帶盤612b的下輪盤616上,承受面625被形成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的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與基準圓環(huán)624的內周面之間,并在圓周方向上形成等間隔的多個區(qū)域(在圖5中為3個區(qū)域)。即,把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的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與基準圓環(huán)624內周面之間的部分以面積比進行6等分的分隔,由其中的相隔一個區(qū)域的3個區(qū)域構成承受面625,這些承受面以規(guī)定的突出量向圖4中的下方突出于其他的3個區(qū)域628。構成承受面625的各個區(qū)域在放射方向上的內側端,基本位于焊接用凸起620的正下方。在不構成承受面625的其他3個區(qū)域628上,分別設有模具型腔號的凸出部627a、頂出桿痕跡627b和澆口凸出部627c等。
如圖2及圖4所示,承受面625與基準圓環(huán)624的基準面(圖2及圖4中的下面)的在沿圖2及圖4中的垂直方向上的間隔C1、C2,在M磁帶盒的控帶盤612a的下輪盤616和L磁帶盒的控帶盤612b的下輪盤616上基本相等(C1=C2)。因此,在進行焊接用凸起620的超聲波焊接時,不需要分別對應M磁帶盒的控帶盤612a及L磁帶盒的控帶盤612b改變控帶盤612a、612b對與控帶盤612a、612b的承受面625接觸的焊接臺的相對位置。從而可使用同一設備進行對M磁帶盒的控帶盤612a的各個焊接用凸起620的超聲波焊接和對L磁帶盒的控帶盤612b的各個焊接用凸起620的超聲波焊接。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
在進行對各個焊接用凸起620的超聲波焊接時,通過使承受面625與焊接臺接觸,可由焊接臺來承受超聲波焊槍的壓力及因超聲波振蕩而產生的振動等。M磁帶盒的控帶盤612a的承受面625,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沿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部形成環(huán)狀,并形成從底面616a以規(guī)定量向圖2中的下方突出的環(huán)狀部626的圖2中的下面。另外,L磁帶盒的承受面625,被形成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的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與基準圓環(huán)624的內周面之間,并在圓周方向上設置為等間隔的3個區(qū)域。
依照承受面625與基準圓環(huán)624的上述位置關系,與焊接臺接觸的承受面625被支撐在焊接用凸起648的正下方。從而使從焊槍發(fā)出的超聲波振蕩能量不會造成例如因從焊接用凸起620到基準圓環(huán)624的控帶盤612a、612b的各個部位的共振等而導致能量損失,可有效地從超聲波焊槍傳導至焊接用凸起620。
依照如上所述的實施例,把M磁帶盒的控帶盤612a的承受面625以環(huán)狀設置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沿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上,形成從底面616a以規(guī)定量向圖2中的下方突出的環(huán)狀部626的圖2中的下面,另外,把L磁帶盒的承受面625設置在下輪盤616的底面616a上的輪轂中心部621的基端與基準圓環(huán)624的內周面之間,并形成圓周方向上的等間隔的3個區(qū)域。從而使從焊槍發(fā)出的超聲波振蕩能量不會因從焊接用凸起620到基準圓環(huán)624的控帶盤612a、612b的各個部位的共振等而造成能量損失,可有效地從焊槍傳導至焊接用凸起620。所以,可提高從焊槍至焊接用凸起620的超聲波振蕩能量的傳導效率,并可縮短焊接時間及滿足批量生產,同時可確保焊接的穩(wěn)定性。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1的實施例,由于把對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設置在與下輪盤輪轂的相反一側上的基準圓環(huán)在放射方向上的內側,所以可提高超聲波振蕩能量至焊接用凸起的傳導效率。從而可縮短對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可提高焊接的穩(wěn)定性。
另外,通過使基準圓環(huán)與承受面的距離不受控帶盤尺寸的影響而設為一定,可實現(xiàn)使用同一設備進行焊接。
本發(fā)明之2的實施例下面,對本發(fā)明之2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6是本發(fā)明之2的實施例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的主要部分的半剖視圖。另外,本實施例的結構僅有一部分與圖20~圖22所示的以往的磁帶盒的控帶盤不同,因此,對于相同的結構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或簡化對該部分的說明。
圖6所示的磁帶盒的控帶盤是電視臺用的M尺寸的數字盒式錄像帶(以下稱為“DVC”)的控帶盤。在上輪盤142的內面上形成有從輪轂145附近沿放射方向向外側上方傾斜的斜面142b,而在下輪盤143的內面形成有從輪轂145附近沿放射方向向外側下方傾斜的斜面143b。另外,為了便于理解,在圖6中夸張了傾斜面的表示。
另外,在上下輪盤142、143的內面上,在側壁145b與斜面142b、143b之間形成與輪轂145的側壁145b鄰接并與側壁145呈垂直交叉的具有規(guī)定寬度W的平面142c、143c。兩平面142c、143c是圍繞側壁145b的圓環(huán)狀。
兩平面142c、143c的寬度W相等,這個寬度W是相當于磁帶的從開始卷取到磁帶的運行速度及張力達到穩(wěn)定的磁帶穩(wěn)定運行時的卷取厚度以上的長度。而且,平面142c、143c之間的間隔H等于側壁145b的高度并略大于磁帶的寬度,是在不妨礙磁帶運行的范圍內盡可能減小的寬度。
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下,由于是M尺寸的DVC的控帶盤,所以相對于磁帶的6.35mm的寬度,平面142c、143c的寬度W為2.3mm,平面之間的間隔H為6.7mm。
上下斜面142b、143b從與平面142c、143c的交界部c、d開始傾斜,沿放射方向的外側擴展上下輪盤的間隔,從而使磁帶的運行更為容易。
磁帶與引出帶的一端連接,引出帶的另一端通過扣卡部件被固定在輪轂145的側壁145b上,從而構成磁帶的卷取。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
當把磁帶盒裝入錄制放送裝置等內,開始卷取磁帶時,在卷取初期,由于控帶盤驅動裝置的旋轉速度逐漸上升,磁帶的運行速度也逐漸地上升。而且,隨著運行速度的上升磁帶的張力也逐漸地上升。所以,在磁帶的卷取初期,運行狀態(tài)不穩(wěn)定,有可能發(fā)生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
但是,在磁帶被卷在平面142c、143c之間的卷取初期,由于磁帶被上下輪盤的平面142c、143c限制住其上下的側邊,所以即使運行不穩(wěn)定也不會發(fā)生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其結果,可使側邊形成整齊的狀態(tài),使由側邊形成的卷取面平整,可得到良好的卷取形狀。
另外,在磁帶被卷到超過平面142c、143c之間而到達斜面142b、143b之間時,控帶盤驅動裝置已經以穩(wěn)定的速度旋轉,磁帶速度及張力也很穩(wěn)定。所以,磁帶在被卷到傾斜面142b、143b之間時,不會發(fā)生在上下方向上的擺動,也不會形成不整齊的卷取形狀。因此,可在上下輪盤142、143之間的全部區(qū)域內形成良好的磁帶卷取形狀。
另外,只要平面142c、143c的寬度W在0.5~5.0mm之間,平面之間間隔H在6.6~6.8mm之間,都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良好的卷取形狀。
另外,本發(fā)明之2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可以在本發(fā)明之2的構思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變化和改進等。例如,本發(fā)明之2不限于用于DVC,也能夠被應用在任何磁帶盒中。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2的實施例,由于在與上下輪盤的與輪轂鄰接部形成與輪轂的側面垂直交叉的沿放射方向的并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平面,在磁帶被卷在上下輪盤的平面之間的卷取初期,磁帶的側邊受平面的限制,所以,不會發(fā)生在上下方向上的磁帶移動。從而可在磁帶的側邊形成平整的卷面,并可獲得良好的磁帶卷取形狀。
本發(fā)明之3的實施例下面對本發(fā)明的本發(fā)明之3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本發(fā)明之3的實施例的磁帶盒下半盒體的俯視圖,圖8是圖7中磁帶盒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在圖7中,磁帶盒710,是把卷有磁帶t(參照圖20)的一對控帶盤712(在圖7中省略了右側的控帶盤)可旋轉地支撐在與磁帶盒上半盒體710a(參照圖8)對應的下半盒體711上的結構。
下半盒體711是用ABS樹脂等合成樹脂一體形成,具有圖7所示的左右一對控帶盤孔711a。各個控帶盤孔711a是在把磁帶盒710裝入驅動裝置(未圖示)內的狀態(tài)下,與驅動裝置的控帶盤驅動部(未圖示)形成可插入脫出的結構。
如圖7~圖8所示,磁帶盒710的控帶盤712,分別具有上輪盤714和與上輪盤714對向設置并在與上輪盤714的中央部713的相對的面上設有輪轂715的下輪盤716。
上輪盤714及下輪盤716,以使上輪盤714的中央部713的下面與下輪盤716的輪轂715的上面接觸的狀態(tài)固定。上輪盤714,例如可用透明的合成樹脂一體形成,而下輪盤716,例如可用不透明的合成樹脂一體形成。
在上輪盤714上設有軸尖孔717及焊接用凸起孔718。軸尖孔717形成在貫通上輪盤714中央部713的大致中央部。在對應上輪盤714中央部713中的后述的焊接用凸起720的位置并形成與焊接用凸起720同等數量的貫通的焊接用凸起孔718。
在下輪盤716上的輪轂715的上面,分別設有突出的軸尖719及焊接用凸起720。輪轂715,在沿放射方向離開輪轂中心部721的周圍設有作為磁帶t卷取面的側壁722,并且用多個支撐片723使輪轂中心部721與側壁722構成連接。
軸尖719被突出設置在輪轂中心部712上面的大致中央部。另外,在輪轂中心部721的上面,以規(guī)定的間隔設有多個(在本實施例中,在以軸尖719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每隔120°設置1個,共計3個)突出的焊接用凸起720。
在各個控帶盤712上,分別將被設置在下輪盤716的輪轂715上的突出的軸尖719,插入在上輪盤714的凸緣部713上所設置的軸尖孔717內。并且,設置在下輪盤716的輪轂715上的突出的焊接用凸起720被插入在上輪盤714中央部713上的焊接用凸起孔718內。
在這個狀態(tài)下,通過使焊槍(未圖示)分別接觸各個焊接用凸起720的上端面(圖8中的上端面)大致中央部,對各個焊接用凸起720進行超聲波焊接。從而對上輪盤714及下輪盤716以規(guī)定的位置關系進行固定。
在與下輪盤716的輪轂715相對一側的底面上,設有外側環(huán)狀棱724,并且在外側環(huán)狀棱724的放射方向上的內側設有內側環(huán)狀棱725。外側環(huán)狀棱724及內側環(huán)狀棱725分別位于自軸尖719起的放射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距離離開焊接用凸起720的位置上。
外側環(huán)狀棱724具有比下半盒體711的控帶盤孔711a內徑小的規(guī)定量的外徑,可留有間隙地插在各個控帶盤孔711a內。
下輪盤716,把與下半盒體711的控帶盤孔711a的邊緣部對置的從外側環(huán)狀棱724開始連續(xù)延伸的厚壁臺階部716a的壁厚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并且與其他部分相比略向圖8中的下側突出。
下輪盤716的厚壁部分716a用于提高下輪盤716的強度,并且,在磁帶盒710未被裝入驅動裝置(未圖示)的未使用狀態(tài)下,與下半盒體711的控帶盤孔711a的邊緣部接觸,把控帶盤712支撐在下半盒體711上。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
在磁帶盒710未被裝入驅動裝置的未使用狀態(tài)下,各個控帶盤712的下輪盤716的厚壁臺階部716a,分別與下半盒體711內面上的各個控帶盤孔711a的邊緣部接觸。
在這個狀態(tài)下,可防止灰塵等侵入到磁帶盒710的內部,并可確保磁帶盒710的良好的防塵性。
另外,各個控帶盤712以及被卷在各個控帶盤712上的磁帶t,通過下輪盤716的厚壁臺階部716a被支撐在下半盒體711上。通過利用各個控帶盤712的厚壁臺階部716a對下半盒體711的支撐,以及利用厚壁臺階部716a來增強各個控帶盤712的下輪盤716的剛性,即使是大尺寸直徑的控帶盤也可以有效防止在未使用時的因磁帶t的重量而使各個控帶盤712的下輪盤716發(fā)生變形等。這樣,可確保下輪盤716與下半盒體711留有充分的間隙A。
本發(fā)明之4的實施例下面,對本發(fā)明之4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9是本發(fā)明之4的實施例的磁帶盒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在本實施例的磁帶盒730中,在下半盒體731的內面(圖9中的上面)上的各個控帶盤孔731a的邊緣,分別設有環(huán)狀凸部732。在磁帶盒73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各個環(huán)狀凸部732分別與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的外面接觸。這樣,可利用各個環(huán)狀凸部732來防止灰塵侵入到磁帶盒730內部,同時支撐各個控帶盤740及被卷在各個控帶盤740上的磁帶t(參照圖20)的重量。
另外,在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上,不形成厚壁部分716a(參照圖8)。而在自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的外面(圖9中的下面)上的控帶盤孔731a的邊緣部起的放射方向的內側(圖9中的左側)部分上,分別設有環(huán)狀棱742。各個環(huán)狀棱742具有比下半盒體731的控帶盤孔731a的內徑小的規(guī)定量的外徑,可留有間隙地插入在各個控帶盤孔731a內。
并且,在從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外面上的環(huán)狀棱742起的沿放射方向的外側(圖9中的右側)分別設有環(huán)狀突起743。在磁帶盒73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各個環(huán)狀突起743被活動地嵌入在形成在下半盒體731內面上的環(huán)狀凹部733內,并與下半盒體731接觸。這樣各個環(huán)狀突起743分別支撐各個控帶盤740及被卷在各個控帶盤740上的磁帶t的重量。
其他的結構與上述本發(fā)明之3的例相同。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
在磁帶盒73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下半盒體731上的各個環(huán)狀凸部732分別與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的對向外面接觸,并且下輪盤741的各個環(huán)狀突起743分別被活動地嵌入在下半盒體731的環(huán)狀凹部733內并與下半盒體731接觸。
在這個狀態(tài)下,防止了灰塵等向磁帶盒730內部的侵入,確保了磁帶盒730的良好的防塵性。
另外,各個控帶盤740及被卷在各個控帶盤740上的磁帶t通過下半盒體731上的各個環(huán)狀凸部732及下輪盤741上的各個環(huán)狀突起743被支撐在下半盒體731上。通過利用下半盒體731的各個環(huán)狀凸部732及下輪盤741的各個環(huán)狀突起743對各個控帶盤740的下半盒體731的支撐,即使是大直徑的控帶盤也可以有效防止在未使用時因磁帶t的重量使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發(fā)生變形等。這樣,可確保在下輪盤741與下半盒體731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B。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3的實施例,在磁帶盒71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與下半盒體711內面上的各個控帶盤孔711a的邊緣接觸的厚壁臺階部716a被設置在下輪盤716上。所以可防止灰塵等向磁帶盒710內部侵入,并可確保磁帶盒710的良好的防塵性。
另外,通過各個控帶盤712的厚壁臺階部716a對下半盒體711的支撐,及利用厚壁臺階部716a來增強各個控帶盤712的下輪盤716的剛性,即使是大直徑的控帶盤,也可以可靠地防止因磁帶t的重量而使各個控帶盤712的下輪盤716發(fā)生變形。從而,可確保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在下輪盤716與下半盒體711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A。
依照本發(fā)明之4的實施例,在磁帶盒73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與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的內面接觸的環(huán)狀凸部732,被分別設置的下半盒體731內面上的各個控帶盤孔731a的邊緣。從而可防止灰塵等向磁帶盒730內部的侵入,并可確保磁帶盒730的良好的防塵性。
另外,在磁帶盒73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活動嵌入在下半盒體731內面上的環(huán)狀凹部733內的環(huán)狀突起743,被分別設置在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外面上的環(huán)狀棱742的放射方向上的外側。
所以,在磁帶盒730的非使用狀態(tài)下,各個控帶盤740及被卷在各個控帶盤740上的磁帶t的重量可通過下半盒體731的各個環(huán)狀凸部732及下輪盤741的各個環(huán)狀突起743被下半盒體731支撐。所以,即使是大直徑的控帶盤也可以可靠防止在未使用時因磁帶t的重量使各個控帶盤740的下輪盤741發(fā)生變形,并可確保在下輪盤741與下半盒體731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B。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3,控帶盤的下輪盤,具有將與下半盒體的控帶盤孔邊緣部對向的部分的厚度設定為在規(guī)定值以上的、從外側環(huán)狀棱起連續(xù)延伸的厚壁臺階部。
所以,可確保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的良好的內部防塵性,并且能可靠地防止控帶盤的下輪盤的變形等,確保在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
依照本發(fā)明之4實施例,在下半盒體內面上的控帶盤孔的邊緣設有環(huán)狀凸部,同時在環(huán)狀凸部的放射方向的外側設有環(huán)狀凹部,并且,在控帶盤的下輪盤內面上與環(huán)狀凹部的對向位置上,設有活動嵌入在環(huán)狀凹部內的環(huán)狀突起。
所以,可確保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的良好的內部防塵性,并且能可靠地防止控帶盤的下輪盤發(fā)生變形等,可確保在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
本發(fā)明之5的實施例下面,對本發(fā)明之5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之5的實施例的磁帶盒控帶盤的下輪盤的俯視圖,圖11是圖10中下輪盤的A向剖視圖,圖12是圖11中B部的放大剖視圖。
首先,參照圖24對本實施例的磁帶盒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磁帶盒的結構是把卷有磁帶t的一對控帶盤810可旋轉地保持在與上半盒體811相對應的下半盒體812上。
如圖10及圖11所示,各個控帶盤810分別具有形成有中心部813(參照圖24)的上輪盤814(參照圖24),和與上輪盤814對置并在與上輪盤814的對置面上形成輪轂815的下輪盤816。上輪盤814及下輪盤816以按規(guī)定間隔隔開的狀態(tài)固定。上輪盤814,例如由透明的合成樹脂一體形成,下輪盤816,例如由不透明的合成樹脂一體形成。
在上輪盤814上設有軸尖孔817(參照圖24)及焊接用凸起孔818(參照圖24)。軸尖孔817貫通在上輪盤814中心部813的大致中央部。在對應上輪盤814的中心部813中的后述的焊接用凸起820的位置上形成與焊接用凸起820同等數量的貫通的焊接用凸起孔818。
在下輪盤816上分別設有突出在輪轂815上面的軸尖819及焊接用凸起820。即,輪轂815在從輪轂中心部821沿放射方向離開的周圍形成內側側壁822,并且在從內側側壁822沿放射方向的外側周圍形成作為磁帶t(參照圖24)卷取面的外側側壁823。內側側壁822與外側側壁823通過沿輪轂815的放射方向設置的多個棱824構成連接。
軸尖819被突出設置在輪轂中心部812上面的大致中央部。另外,在內側側壁822的上面的軸尖819沿放射方向的外側位置上,并在內側側壁822的圓周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間隔設有多個突出的焊接用凸起820。各個棱824分別被設置在內側側壁822的側面與面對輪轂815放射方向的外側側壁823的內面之間。
在各個控帶盤810中,把設置在下輪盤816的輪轂815上的突出的軸尖819插入設置在上輪盤814中心部813上的軸尖孔817內。另外,把設置在下輪盤816的輪轂815上的突出的焊接用凸起820,分別插入設置在上輪盤814中心部813上的焊接用凸起孔818內。
在這個狀態(tài)下,通過用焊槍(未圖示)分別接觸各個焊接用凸起820的上端面的大致中央部(圖11中的上端面的大致中央),進行對各個焊接用凸起820的超聲波焊接。從而使上輪盤814及下輪盤816以規(guī)定位置關系固定。
如圖10~圖12所示,在下輪盤816上的與上輪盤814的對向的面816a(圖11中的上面)上,形成有在進行下輪盤816的模具成型時,在圓周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間隔隔開的多個排空氣用的凹部825。各個排空氣用的凹部825,分別在下輪盤816的放射方向上向外側展開,在俯視圖上形成大致扇形的形狀,例如具有0.2mm的深度。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可分別用于排出在卷取磁帶t時被卷入的空氣。
在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邊緣825a上,分別形成有連接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底面825b與下輪盤816的圖11中的上面816a的傾斜面825c。分別在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底面825b與傾斜面825c的交界部,及下輪盤816的在圖11中的上面816a與傾斜面825c的交界部,在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整個圓周上形成R形狀826,以消除邊角。另外,不限于本實施例所說明的1/2英吋磁帶用磁帶盒,對于任何一種磁帶盒最好都形成半徑從1mm到4mm(從R1到R2)的R形狀826。
另外,也可以把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形成為貫通下輪盤816的排空氣用貫通孔(未圖示)。另外,最好在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整個圓周上形成所需要的R形狀826,但考慮到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上的至少沿輪盤半徑方向的2邊的邊緣(下輪盤816的上面816a與傾斜面825c的交界部)最容易造成磁帶的損傷,所以,至少應在這2邊形成R形狀。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
在磁帶t被卷在磁帶盒的控帶盤上時,下輪盤816的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分別具有向外部排出空氣的流路的功能,并可防止磁帶t的卷取形狀不整齊等。此時,即使下輪盤816上的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邊緣825a與磁帶t接觸,但由于在邊緣部825a形成所需要的R形狀826,所以不會造成對磁帶t的損傷。
依照如上所述的實施例,在下輪盤816的各個排空氣用凹部825的底面825b與傾斜面825c的交界部及下輪盤816的在圖11中的上面816a與傾斜面825c的交界部分別形成所需要的R形狀826。因此,可防止磁帶t因與控帶盤的下輪盤816的接觸而造成的損傷。從而可實現(xiàn)磁帶記錄的高密度化。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5的實施例,上輪盤或下輪盤的排空氣用凹部或排空氣用通孔的至少在沿輪盤半徑方向的2邊的邊緣部分別形成所需要的R形狀。從而,可防止磁帶t因與控帶盤的接觸而造成損傷等??蓪崿F(xiàn)磁帶記錄的高密度化。
本發(fā)明之6及本發(fā)明之7的實施例下面對本發(fā)明之6及本發(fā)明之7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3是本發(fā)明之6的實施例的1/2英吋L磁帶盒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的輪轂及扣卡部件的分解俯視圖,圖14(a)是輪轂及扣卡部件在組合狀態(tài)下的俯視圖,(b)是該圖的側視圖。另外,磁帶盒的控帶盤在輪轂的上下側具有輪盤,但在圖13及圖14中省略了輪盤的圖示。
在輪轂902的上面,在中央設有由磁帶盒內控帶盤托擠壓的環(huán)行棱904,并在放射方向上設有多個用超聲波焊接到上輪盤上的焊接用凸起906。另外,在輪轂902的圓周面上,形成將其一端與磁帶連接的引出帶912的另一端通過扣卡部件908夾持固定的凹部910。通過把扣卡部件908嵌入在凹部910內,對引出帶912進行夾持固定。
輪轂902的在圖中的左半部的圓周面902a,隨著自上而下,且隨著朝向與凹部對向的方向(圖中左端),被形成為逐漸擴大半徑的傾斜面。另外,輪轂902的在圖中的右半部的圓周面被形成為半圓柱形狀,并且圓周面不傾斜,且與軸方向B平行。傾斜部下部與傾斜部上部在半徑方向上的差d最好設在0.1~0.5mm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傾斜部下部與傾斜部上部在半徑方向上的差d為0.4mm。另外,輪轂的高度H為13.5mm,除去傾斜面的輪轂的直徑D為36mm。
另一方面,扣卡部件908的圓周面908a,被形成為自下而上,且朝向俯視圖上的凹部910中央(圖14(a)中右端)的逐漸擴大半徑的傾斜面。扣卡部件908的內面與軸方向B平行。而且,如圖14(b)所示,輪轂902的傾斜圓周面902a與扣卡部件908的傾斜圓周面908a在側視圖上是平行的。
依照這樣的結構,由于與上述實開昭58-187083號公報中所記載的磁帶盒的控帶盤同樣,使被卷在輪轂902上的磁帶在俯視圖上的每轉180°時與上或下的任意一個輪盤接觸,限制它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所以,被卷取的磁帶不會形成在軸方向B上有一部分突出。
依照本實施例,由于輪轂902只把左半部的圓周面902a形成為傾斜面,所以在成形后可直接沿軸方向B取下輪轂902,不會使模具結構復雜化就能成形輪轂902。另外,同樣也由于扣卡部件908只把圓周面908a形成傾斜面,所以也可不使模具結構復雜化就能成形扣卡部件908。
另外,上述實施例是把輪轂902的在圖中的左半部的全圓周面902a形成為向與凹部呈180°對向的部分逐漸擴大直徑的斜面,也可以如圖15所示的那樣,只把與凹部呈180°對向的部分附近902b形成從上到下,且沿半徑方向擴大半徑的傾斜面。
圖15所示的輪轂902,與凹部呈180°對向的部分902b被形成為在俯視圖上與扣卡部件908大致相同的擴大半徑的圓周面形狀。在側視圖上,被形成為自上而下逐漸擴大半徑的圓周面形狀。這個擴徑部902b可與輪轂902一體成形,也可以與輪轂902分別成形,然后固定在輪轂902上,無論哪種情況都可容易地成形。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6及本發(fā)明之7的實施例,輪轂只在軸心的一側形成傾斜面,而與傾斜部分對面一側的扣卡部件嵌合的凹部不形成傾斜,因此,可將成形后的輪轂沿軸方向直接取出。從而不需要使用結構復雜的具有滑芯的模具,可利用結構簡單的模具制造輪轂。并且,由于輪轂具有180°對置的傾斜面,所以磁帶在被卷動時不會上下移動,可獲得良好的磁帶卷取形狀。
本發(fā)明之8的實施例下面,對本發(fā)明之8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16是本發(fā)明之8的實施例的磁帶卷取裝置的簡要俯視圖。
如圖16所示,磁帶卷取裝置1010,在由兩半邊的保持機構1020固定住磁帶盒體1012的磁帶盒1011的控帶盤1013上,把通過未圖示的控帶盤驅動機構從磁帶的起始端開始(未圖示)進行卷取的磁帶,通過磁場形成機構1030以非接觸的形式吸引到靠近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的一側(圖16中的上側),以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的內面為基準調整磁帶的卷取形狀。
以往是用ABS樹脂制作磁帶盒1011的控帶盤1013,但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熱損壞的發(fā)生率,使用了聚苯乙烯制的控帶盤。
兩半形狀的保持機構1020以在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的下面嵌合在支撐板1021上的狀態(tài),使一對半桶形固定件1022接觸磁帶盒體1012的上面邊緣部,并把磁帶盒體1012固定在規(guī)定的狀態(tài)。半桶形固定件1022可上下移動地被支撐在提升板1023上,并通過半桶形固定件動作氣缸1024進行在圖16中的上下方向的移動。
控帶盤驅動機構,例如把電機(未圖示)的旋轉軸插入磁帶盒1011的控帶盤1013內,通過電機的正向旋轉或反向旋轉使控帶盤1013進行在規(guī)定方向上的旋轉。從而控帶盤驅動機構以2m/s的卷取速度、65g的卷取張力,從磁帶的起始端開始把磁帶卷在控帶盤1013的磁帶卷取面1015上。
磁場形成機構1030,是把磁鐵固定在磁鐵固定板1032的內面(圖16中的下面)上,并設置在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上面的對面。
磁鐵1031呈大致圓形,是在大致中央部具有貫通孔1033的圓環(huán)形狀,它由釹材質構成的厚度為16mm、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在磁鐵1031的背面貼有厚度為13mm的擋板1034(屏蔽板)。
磁鐵1031的與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上面一側對向面的面積(圖16中下面的面積)被設定為卷在控帶盤1013的磁帶卷取面1015上的磁帶的側面面積(圖16中上面的面積)的1.3倍。這樣,可使磁鐵1031的磁場從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一側均勻地作用在磁帶的側面上。如果未達到1.3倍的面積,則作用在磁帶的卷取結束部分的磁場將會減弱,使磁帶的卷取結束部分形成不整齊的卷取形狀。
磁場形成機構1030,在磁鐵固定板1032向圖16中的下方移動的同時,通過從磁鐵1031的貫通孔1033突出的控帶盤按壓部件1035把控帶盤1013壓向圖16中的下方。并且,磁場形成機構1030,在磁鐵1031的圖16中的下面與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的上面之間的間隔L成為10mm時的位置(以下稱為磁帶卷入位置)上,停止磁鐵固定板1032的移動,使磁鐵1031的磁場從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一側(圖16中的上方)作用在磁帶的側面上(圖16中的上側)。另外,磁帶盒體1012的上面與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的上面之間的間隔為4mm,所以,磁鐵1031的下面與上輪盤1014的上面之間的間隔為14mm。
磁鐵固定板1032,通過板移動用氣缸1036可相對提升板1023進行向間隔變窄一側(圖16中的下側)及向間隔變寬一側(圖16中的上側)的方向移動。
即,在裝入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時,磁鐵固定板1032在板移動用氣缸1036的作用下向擴大與提升板1023之間間隔的一側(圖16中的上側)移動(圖16所示的狀態(tài),以下稱為磁帶盒體裝入位置)。這樣可容易地裝入磁帶盒體1012。
另外,在往控帶盤1013上卷取磁帶時,磁鐵固定板1032在板移動用氣缸1036的作用下向縮小與提升板1023之間間隔的一側(圖16中的下側)移動,并達到磁帶的卷取位置。從而在磁帶卷取位置上,通過控帶盤按壓部件1035把控帶盤1013壓向圖16中的下側。
下面對本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向磁帶盒1011的控帶盤1013上卷取磁帶時,首先,在使磁鐵固定板1032位于磁帶盒體裝入位置的狀態(tài)下,把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插入在各個半桶形固定件1022及支撐板1021之間。
然后,通過使半桶形固定件動作用空氣缸1024的動作,把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以規(guī)定的狀態(tài)固定在各個半桶形固定件1022及支撐板1021之間。同時,通過板移動用氣缸1036的動作,使磁鐵固定板1032移動,把磁鐵1031移動到磁帶卷取位置上。
這時,磁鐵1031的在圖16中的下面與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的上面之間的間隔L被保持在10mm距離(磁鐵1031與上輪盤之間的間隔被保持在14mm距離),磁鐵1031從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一側(圖16中的上方)對卷取中的磁帶形成磁場作用。
在這個狀態(tài)下,驅動控帶盤驅動機構的電機進行旋轉。從而使控帶盤1013在規(guī)定的方向上進行旋轉,以2m/s的卷取速度,65g的卷取張力從磁帶的起始端開始把磁帶卷在控帶盤1013的磁帶卷取面1015上。
所以,以磁帶盒1011的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的內面作為基準可把磁帶的卷取形狀調整成整齊的狀態(tài)。
下面,對磁鐵1031與磁帶盒1011的磁帶盒體1012的上面之間的間隔L對控帶盤1013及磁帶盒1011的卷取形狀的影響進行觀察。
在上述間隔L未達到8mm時,例如在L=5mm的情況下(磁鐵1031與上輪盤1014之間的間隔為9mm),磁鐵1031的磁場作用過強,在卷取磁帶時,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與磁帶盒體1012的內面形成接觸并產生摩擦。
另外,當上述間隔L超過13mm時,例如在間隔L=15mm的情況下(磁鐵1031與上輪盤1014之間的間隔為19mm),磁鐵1031的磁場作用減弱,形成全部磁帶卷取形狀不良。
如本實施例所述,在上述間隔L=10mm的情況下(磁鐵1031與上輪盤1014之間間隔為14mm),在卷取磁帶時,能可靠地防止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與磁帶盒體1012的內面接觸和摩擦。而且,通過對不同的磁帶調整最佳的間隔L,可減少磁帶卷取形狀不良的發(fā)生率。
另外,對在卷取張力為65g的條件下,由控帶盤驅動機構驅動的磁帶卷取速度對控帶盤1013的影響進行了觀察。其結果如圖17所示。
從圖17中可清楚地看到,當卷取速度為本實施例的2m/s時,控帶盤1013的軸尖部(從磁帶卷取面1015突出的部分)的溫度被抑制在低溫度狀態(tài)(在圖17中約為36℃),不會導致軸尖部的熱損壞。
而當卷取速度大于3m/s時,控帶盤1013的軸尖部溫度急劇上升(在圖17中約為40~70℃),當軸尖部溫度超過40℃時,容易導致軸尖部的熱損壞。
并且,對在卷取張力為65g的條件下,由控帶盤驅動機構驅動的磁帶卷取速度對磁帶卷取形狀的影響進行了觀察。其結果如圖18所示。
從圖18中可清楚地看到,當卷取速度為本實施例的2m/s時,可把磁帶卷取形狀不良的發(fā)生率抑制在較低的水平(在圖18中為高于30%)。
而當卷取速度大于3m/s時,磁帶卷取形狀不良的發(fā)生率急劇上升(在圖18中為60%以上~100%)。
并且,對在卷取速度為2m/s的條件下,由控帶盤驅動機構驅動的磁帶卷取張力對磁帶卷取形狀的影響進行了觀察。其結果如圖19所示。另外,這個數據是對磁帶進行了篩選的數據。
從圖19中可以看到,當卷取張力為本實施例的65g時,磁帶的卷取形狀不良的發(fā)生率為0%。
當磁帶的卷取張力超過65g時,磁帶的卷取形狀不良的發(fā)生率急劇的上升(在圖19中~60%以上)。
而另一方面,當磁帶的卷取張力低于65g時,則很難確保磁帶的卷取的松緊度。
依照如上所述的實施例,通過控帶盤驅動機構可從磁帶的起始端開始把磁帶以2m/s的卷取速度、65g的卷取張力卷在磁帶盒1011的控帶盤1013的磁帶卷取面1015上。而且,由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1031在控帶盤1013的上輪盤1014一側(圖16中的上側)并且在與磁帶盒體1012的上面之間的間隔L=10mm的位置上(磁鐵1031與上輪盤1014只為14mm)對正在被控帶盤驅動機構卷在控帶盤1013的磁帶形成磁場作用。
因此,可以把控帶盤1013上輪盤1014的內面作為基準,來調整磁帶的卷取形狀,可實現(xiàn)錄制放送裝置中的磁帶運行的穩(wěn)定,同時能可靠防止磁帶運行路徑發(fā)生大的偏移。
即,例如在如圖28所示的錄制放送裝置460中,通過本實施例的磁帶卷取裝置1010被卷在控帶盤461上的磁帶462是按照圖28中實線所示的路徑運行,不會發(fā)生偏移。
換言之,從控帶盤461卷出的磁帶462通過磁帶引導部TG0被磁帶引導部TG1先引到上限,由磁帶引導部TG1制約在上限位置后,再由磁帶引導部TG2制約在與磁帶引導部TG3之間的原來的位置上,從而以規(guī)定的相對位置與錄制放送用磁頭464接觸。
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對磁帶462進行錄制放送的狀態(tài)下,輸出功率低及兼容性不良等的不可修復的重大缺陷發(fā)生。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之8實施例,在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控帶盤旋轉,以2~2.5m/s的卷取速度及60~70g的卷取張力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的同時,由具有用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的磁場形成機構,從與控帶盤的上輪盤相隔12~17mm的對向位置對磁帶形成磁場作用。因此,可以把控帶盤上輪盤的內面作為基準,來調整磁帶的卷取形狀,可實現(xiàn)錄制放送裝置中的磁帶運行的穩(wěn)定化。
另外,把磁場形成機構的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的面積,設定為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的側面面積的1.3倍以上,可使磁場形成機構的磁場從控帶盤的上輪盤一側均勻地作用在磁帶上,從而能可靠地防止不整齊的卷取形狀等。
以上,對本專利發(fā)明的良好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化及改進等。例如可以把各個實施例的結構進行適當的組合。而且,也可以應用在DVC、1/2英吋磁帶以外的磁帶盒上。
依照本發(fā)明之1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由于把對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時的承受面設置在控帶盤下輪盤的、與輪轂對面的背面上的、從基準圓環(huán)起沿放射方向的內側,所以可提高超聲波振蕩能量向焊接用凸起的傳導效率。從而可縮短對焊接用凸起進行超聲波焊接所需要的時間和提高焊接的穩(wěn)定性。
另外,由于基準圓環(huán)與承受面之間的距離不受控帶盤尺寸的限制,所以可實現(xiàn)利用同一設備進行焊接。
依照本發(fā)明之2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由于在上下輪盤與輪轂的鄰接部上形成與輪轂的側面垂直交叉的在放射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平面,在磁帶被卷在上下輪盤的平面之間的卷取初期,磁帶的側邊受平面的限制,所以不會發(fā)生在上下方向上的磁帶的擺動。從而在磁帶的側邊形成平整的卷面,可獲得良好的磁帶卷取形狀。
依照本發(fā)明之3的磁帶盒,控帶盤的下輪盤,具有把與下半盒體的控帶盤孔邊緣部對向部分的壁厚設定在規(guī)定值以上、并從外側環(huán)狀棱連續(xù)延伸的厚壁臺階部。
所以,可確保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的良好的內部防塵性,能可靠地防止控帶盤下輪盤的變形等,并且可確保在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
依照本發(fā)明之4的磁帶盒,在下半盒體內面上的控帶盤孔的邊緣設有環(huán)狀凸部,同時在環(huán)狀凸部的放射方向上的外側設有環(huán)狀凹部,并且,在控帶盤下輪盤內面上的環(huán)狀凹部的對向位置上設有活動嵌入在環(huán)狀凹部內的環(huán)狀突起。
所以,可確保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的良好的內部防塵性,能可靠地防止控帶盤下輪盤的變形等,并且可確保在下輪盤與下半盒體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隙。
依照本發(fā)明之5的磁帶盒,上輪盤或下輪盤的排空氣用凹部或排空氣用貫通孔的至少在沿輪盤半徑方向的2邊的邊緣部分別形成所需要的R形狀。
從而,可防止因與控帶盤接觸而造成對磁帶的損傷等。從而可實現(xiàn)磁帶記錄的高密度化。
依照本發(fā)明之6的磁帶盒的控帶盤及本發(fā)明之7的磁帶盒的控帶盤的制造方法,輪轂只在軸心的一側形成斜面,而位于傾斜部分對面一側的嵌合扣卡部件的凹部不傾斜,因此,成形后可將輪轂沿著軸方向直接取下。從而不需要使用具有滑芯的結構復雜的模具,可利用結構簡單的模具制造輪轂。并且,由于輪轂在180°相對的部分上形成斜面,所以磁帶在被卷動時不會上下移動,可保持良好的磁帶卷取形狀。
依照本發(fā)明之8的磁帶卷取裝置,由驅動機構驅動控帶盤旋轉,以2~2.5m/s的卷取速度及60~70g的卷取張力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同時,具有由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的磁場形成機構,從與控帶盤上輪盤相隔12~17mm的對向位置對磁帶形成磁場作用。因此,可以把控帶盤上輪盤的內面作為基準,來調整磁帶的卷取形狀,從而可實現(xiàn)在錄制放送裝置中的磁帶運行的穩(wěn)定性。
另外,通過把磁場形成機構的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的面積設定為是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的側面面積的1.3倍以上,可使磁場形成機構的磁場從控帶盤的上輪盤一側均勻地作用在磁帶上,從而能可靠地防止不整齊的卷取形狀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磁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和磁場形成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通過使控帶盤旋轉,以2~2.5m/s的卷取速度及60~70g的卷取張力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所述磁場形成機構,具有由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并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設置、相隔12~17mm的間隔、從控帶盤的上輪盤一側對磁帶形成磁場作用。
2.根據權利要求項1所述的磁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場形成機構的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面的面積是被卷在控帶盤上的磁帶側面面積的1.3倍以上。
全文摘要
一種磁帶卷取裝置,包括驅動機構和磁場形成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通過使控帶盤旋轉,以2~2.5m/s的卷取速度及60~70g的卷取張力把磁帶卷在控帶盤上;所述磁場形成機構,具有由釹材質構成的磁通密度為12800~13300G的磁鐵并與控帶盤的上輪盤對向設置、相隔12~17mm的間隔、從控帶盤的上輪盤一側對磁帶形成磁場作用。
文檔編號G11B23/087GK1619689SQ200410097859
公開日2005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內倉英紀, 橋本明裕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