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cfd仿真和網格自適應的閥門流量系數(shù)計算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基于CFD仿真和網格自適應的閥門流量系數(shù)計算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到計算閥門流通能力的領域,具體表現(xiàn)為應用CFD與網格自適應相結 合的方法計算閥門流量系數(shù)。
【背景技術】
[0002] 閥門的流量系數(shù)是指單位時間內,在保持恒定的壓力條件下管道內介質流經閥門 的總流量。流量系數(shù)反映了閥門的流通能力和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能,是閥門重要的工藝參數(shù)和技 術指標。目前國內的很多閥門生產廠家以實驗方法測得的流量系數(shù)作為標準衡量閥門的流 通能力,但是實驗成本高,周期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3]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的發(fā) 展,基于CH)的數(shù)值仿真可以準確、快速而且可視化地反映復雜流場的細節(jié)特征。運用CH)方 法進行閥門流通能力的分析將是現(xiàn)有實驗方法的有效補充,同時也有助于設計人員了解閥 門結構對內部流場的影響規(guī)律。
[0004] 計算規(guī)模大、精度要求高是閥門CFD仿真的兩大主要特點。眾所周知,網格是影響 CFD仿真精度和計算效率的重要因素。隨著網格數(shù)量的增加,結果精度一般也會提高,但是 計算時間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在劃分網格時需要綜合考慮精度和效率兩個方面。在閥門內 流場的CFD仿真中,通常需要對模型的不同局部設置不同的網格密度,并進行大量手工加密 處理。這些經驗性的設置和處理不僅工作量較大,而且會對計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 計算精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限制了CFD方法在閥門制造行業(yè)的推廣應用。
[0005] 本發(fā)明旨在利用網格自適應技術對閥門流場中敏感的區(qū)域進行有針對性的自動 加密,從而提高仿真精度。該方法相比人工調整流場網格更加簡單易行,而且對操作者的專 業(yè)程度依賴性不高,有利于在工業(yè)界推廣應用。
[0006] 經檢索,目前有關應用CFD仿真方法衡量閥門流通能力的申報專利有 CN103729505A,這篇專利提出了基于CFD仿真的閥門當量長度計算方法。但是這篇專利只是 利用通用的方法求解閥門兩端的壓差,進而計算得到閥門當量長度,并沒有考慮到網格對 仿真精度的影響,更未提到應用網格自適應的方法降低人工優(yōu)化網格的難度和工作量。
【發(fā)明內容】
[0007]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運用實驗方法計算閥門流量系數(shù)成本高、周期長、對閥門 尺寸規(guī)格有限制以及現(xiàn)有CH)仿真方法人工加密網格、計算精度受限于操作人員專業(yè)程度 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CH)仿真和網格自適應的閥門流量系數(shù)計算方法。此方法可以在閥 門設計階段起到指導作用,提高效率,節(jié)約資源,大大的提高仿真精度,降低了人工加密網 格的工作量和難度。
[0008]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利用三維軟件建立閥門的裝配體模型,并且抽取"閥門-管道"流場模型和"直管道"流 場模型,對兩個模型分別進行混合網格和結構化網格劃分,然后利用商用CFD軟件FLUENT在 多種不同邊界條件下結合網格自適應技術進行仿真計算,得到模型進出口的壓差值,再通 過公式計算得到閥門的流量系數(shù)。
[0009] 為提高計算精度,降低了人工加密網格的工作量和難度,本發(fā)明在仿真過程中采 用以下自適應操作: (1)先利用FLUENT軟件對初始網格進行試運算; (2 )進行第一次網格自適應,包括y+自適應和速度梯度自適應,其中在y+自適應中根據(jù) y +取值范圍設置粗化閥值和加密閥值,在速度梯度自適應中選取的自適應方法為 Gradient,標準化方式為Standard,根據(jù)自適應函數(shù)等值線云圖確定速度梯度變化較大區(qū) 域,得到加密閥值; (3)若前一次計算結果的y+值不滿足30〈y+〈300范圍,則繼續(xù)采用y+自適應對近壁面網 格進行不同次數(shù)的優(yōu)化。
[0010] 由于自適應后網格會大量增加,故選取y+的取值范圍要根據(jù)流場模型的大小和計 算機性能綜合考慮,一般在工程應用中y+值的取值范圍不應超出30〈 7+〈300,若模型比較 小,計算機性能又足夠高,使11.5〈y+〈60,則可以獲得更高的仿真精度。
[0011] 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流場模型和網格劃分 建立閥門裝配體三維模型,并且分別在閥門進、出口連接5倍公稱直徑和10倍公稱直徑 長度的上、下游管道,抽取"閥門-管道"流場模型,并建立15倍公稱直徑長度的"直管道"流 場模型。
[0012] 對"閥門-管道"流場模型進行多種不同規(guī)模的混合網格劃分,即兩邊管道區(qū)域劃 分為結構網格,中間閥門區(qū)域劃分為非結構網格;將"直管道"流場模型全部劃分為結構網 格。這種劃分網格的方式可以獲得質量更高的初始網格。
[0013] 步驟(2):判斷最優(yōu)初始網格 針對"閥門-管道"流場模型,分別應用不同規(guī)模的初始網格進行仿真試運算,并分析所 得的"閥門-管道"模型進出口壓差隨網格規(guī)模的變化趨勢,當在某初始網格基礎上網格數(shù) 量增加10%而計算所得的壓差變化量不超過1.5%時,將該初始網格選取為最優(yōu)初始網格。
[0014] 步驟(3):不同邊界條件下"閥門-管道"壓差 利用步驟(2)中得到的最優(yōu)初始網格,考慮不同的流動邊界條件,結合多次網格自適應 操作,仿真計算各邊界條件下的"閥門-管道"模型的進出口壓差。
[0015] 步驟(4):不同邊界條件下"直管道"壓差 針對"直管道"流場模型,設置與步驟(3)中相對應的邊界條件,結合網格自適應操作, 仿真計算各邊界條件下的"直管道"模型的進出口壓差。
[0016] 步驟(5):計算閥門流量系數(shù) 將"閥門-管道"壓差與"直管道"壓差的差值代入閥門流量系數(shù)計算公式心 中進行計算,得到相應的閥門流量系數(shù),式中為流量(單位:),ΔΡν為閥門的凈壓差(單 位:),為密度(單位:),常溫下。
[0017] 步驟(6):計算流量系數(shù)平均值 將各組邊界條件下最后一次自適應計算得到的流量系數(shù)取算術平均值,并將此均值作 為閥門流量系數(shù)的預測值。
[0018]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于實驗方法測量閥門流量系數(shù),本發(fā)明所述方法能夠在設計初期準確預測閥 門的流通能力,而且能夠提供遠比實驗更加豐富的流場細節(jié)信息,向設計人向直觀地展示 閥門結構對流場的影響,因此可以在閥門的設計階段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縮短研發(fā)周期, 節(jié)約成本,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
[0019] (2)相比于現(xiàn)有應用CH)仿真對閥門流通能力進行檢測的方法,本發(fā)明通過應用網 格自適應技術大大提高了仿真精度。利用y+自適應技術可以有效的改善邊界層網格,利用 速度梯度自適應技術則可對流場中急變流區(qū)域網格進行自動加密,避免了人工加密網格的 盲目性,同時也降低了工作量和難度。該方法對操作者優(yōu)化網格的專業(yè)程度依賴性不高,有 利于在工業(yè)界普遍推廣。
[0020] (3)本發(fā)明在閥門進出口分別延長了5倍和10倍公稱直徑長度的管道區(qū)域,這種做 法可以讓流體介質充分發(fā)展,且可以有效避免回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仿真過程中用"閥門-管 道"壓差Δ Pi和"直管道"壓差Δ P2的差值Δ Pv對閥門流量系數(shù)進行計算,這種方法有效地避 免了長直管道產生的壓差對計算結果的影響。
【附圖說明】
[0021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流量系數(shù)計算方法流程圖; 圖2是同一初始網格不同邊界條件自適應前后相對誤差變化折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流量系數(shù)計算方法流程圖,下面提供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基于CH)仿真 和網格自適應的閥門流量系數(shù)計算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3]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操作步驟如下: (1)建立流場模型和網格劃分 以DN500偏心蝶閥為例,利用Solidworks建立裝配體模型,對此模型中的倒圓、倒角和 螺紋孔等細小結構進行簡化后在進出口分別連接5倍公稱直徑和10倍公稱直徑長度的管 道;然后抽取"閥門-管道"流場模型,總長度為7857毫米,并且建立15倍公稱直徑長度的"直 管道"流場模型,總長度為7500毫米。
[0024]利用ANSYSICEMCFD前處理軟件將"閥門-管道"流場模型劃分為混合網格,將"直管 道"流場模型全部劃分為結構網格。
[0025] (2)判斷最優(yōu)初始網格 針對"閥門-管道"流場模型設置2.3m/s的進口流速,在45萬、140萬、311萬、383萬、427 萬五種不同規(guī)模的網格下進行仿真運算。仿真得到的壓差如表1所示。
[0026]表1不同網格規(guī)模下仿真結果
每一次增加網格數(shù)量仿真得到壓差之間的相對誤差分別為2.464%、2.110%、1.629%和 0.358%,利用427萬網格計算得到的壓差相對誤差低于1.5%,故選取最優(yōu)網格數(shù)量為427萬。 [0027] (3)不同邊界條件下"閥門-管道"壓差 針對"閥門-管道"流場模型,在427萬網格數(shù)量下分別設置入口速度為2.3m/s、2.88m/ s、3.17m/s、3.33m/s,并且對每一組實驗進行2次網格自適應,共進行12次仿真計算。不同邊 界條件下仿真得到的"閥門-管道"壓差如表2所示,單位為Pa。
[0028] 表2不同進口速度下"閥門-管道"壓差仿真結果_
(4)不同邊界條件下"直管道"壓差 針對"直管道"流場模型,在373萬網格數(shù)量下設置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