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數據采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數據采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數據采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2012年教育部頒發(f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建設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和管理決策平臺。
[0003]縱觀全國,目前市面上也存在對學生信息進行采集的系統。例如“新目標學生電子檔案系統”,該系統維護的是學生的學籍變化、階段性學習成績及在校表現等記錄,對學生的表現只采用教師評語的單一方式記錄。
[0004]上述系統雖然可以實現對學生信息進行采集的功能,但是無法以量化的形式呈現學生的特征。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數據采集的系統,能夠根據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的特征值及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的權重確定學生的特征值,該特征值能夠表征該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從而將學生的特征進行量化、匯總。
[0006]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數據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量化模塊、分類模塊以及匯總模塊;
[0007]所述量化模塊,用于從原始數據庫中按照預設維度獲取學生信息;所述量化模塊,還用于按照預設屬性從所述學生信息中提取所述預設屬性對應的內容;
[0008]所述量化模塊,還用于根據所述預設屬性對應的取值范圍和取值標準,將所述預設屬性對應的內容量化為屬性數值并進行存儲;
[0009]所述分類模塊,用于確定所述預設屬性所屬的屬性層次;其中,所述屬性層次包括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
[0010]所述分類模塊,用于根據每個屬性層次所包含的屬性以及所述預設屬性對應的屬性數值,確定所述屬性層次的特征值;
[0011]所述匯總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屬性層次的特征值以及所述屬性層次對應的權重系數計算所述學生的特征值,所述學生的特征值用于表征所述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0012]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預設屬性包括但不限于:思想道德、學業(yè)水平、身心素質、藝術素質、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協作以及組織管理。
[0013]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基礎層包含思想道德、學業(yè)水平、身心素質、藝術素質;所述提升層包括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所述精英層包括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協作以及組織管理。
[0014]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獲取模塊、審核模塊;
[0015]所述獲取模塊,用于從與所述數據采集系統相關聯的系統中自動獲取學生信息;其中,與所述數據采集系統相關聯的系統包括但不限于教學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心理測評系統、學生管理系統、職業(yè)測評系統、人才管理系統和其他網絡平臺;
[0016]所述獲取模塊,還用于獲取所述相關聯的系統的負責人的簽名或者系統證書,以證明所述相關聯系統的合法性或所述相關聯系統中數據的真實性;
[0017]所述審核模塊,用于對獲取到的所述學生信息進行格式審核,并將審核完的學生信息按照預設維度存入所述原始數據庫;
[0018]其中,所述預設維度包括但不限于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愛好特長、社會實踐、黨團生活、生涯規(guī)劃、家庭環(huán)境以及獲獎情況。
[0019]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接收模塊;
[0020]所述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學生信息;
[0021]所述審核模塊,用于對接收到的所述學生信息進行格式審核,并將審核完的學生信息按照預設維度存入所述原始數據庫。
[0022]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查詢模塊;
[0023]所述查詢模塊,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查詢指令;
[0024]所述查詢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查詢指令確定需要查詢的學生的標識以及輸出方式;
[0025]所述查詢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學生的標識獲取所述需要查詢的學生的特征值、屬性層次、以及所述屬性層次所包含的屬性并按照所述輸出方式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顯示。
[0026]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輸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word文檔、PDF文檔、EXCEL文檔以及PPT文檔。
[0027]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默認輸出模塊;
[0028]所述默認輸出模塊,用于按照預設輸出方式將所述學生的特征值、屬性層次以及屬性層次所包含的屬性進行輸出。
[0029]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匯總模塊,具體用于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所述學生的特征值;
[0030 ] S =(A*X+B*Y+C*Z);
[0031]其中,所述S為學生的特征值,A、B、C是權重系數,X是基礎層的特征值,Y是提升層的特征值,Z是精英層的特征值,所述A、B、C三者之和等于I。
[0032]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A等于0.7,所述B等于0.2,所述C等于0.1。
[0033]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權重設置模塊;
[0034]所述權重設置模塊,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參數,并將所述參數設分別設置為基礎層特征值、提升層特征值以及精英層特征值的權重系數。
[0035]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中,能夠根據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的特征值及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的權重確定學生的特征值,該特征值能夠表征該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根據獲得的學生特征值可對其職業(yè)素養(yǎng)層次進行分析與鑒定,實現定量、定性、定向相結合的評價,以便有利于家長、學校、教師和其他用戶根據量化和匯總的情況全面了解學生的特征并進行引導。
【附圖說明】
[003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7]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系統關系圖;
[0038]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采集系統結構圖;
[0039]圖3A和圖3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采集系統的數據采集流程;
[0040]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數據采集系統獲取數據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數據采集的系統,能夠根據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的特征值及基礎層、提升層和精英層的權重確定學生的特征值,該特征值能夠表征該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從而將學生的特征進行量化及匯總。根據獲得的學生特征值可對其職業(yè)素養(yǎng)層次進行分析與鑒定,實現定性、定量、定向相結合的評價。
[0042]如圖1所示,圖1為系統關系圖,圖1展示了本發(fā)明數據采集系統與其他數據系統的連接關系。本數據采集系統與以下數據系統進行連接,以便獲取其他數據系統的數據。與本數據采集系統連接的數據系統包括但不限于教學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心理測評系統、學生管理系統、職業(yè)測評系統以及、人才管理系統。
[0043]上述與本發(fā)明數據采集系統連接的數據系統中的數據可以由教師錄入,也可以是由教務處錄入,也可以由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