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及清點方法。
背景技術:
醫(yī)院做手術時使用的器械由醫(yī)院的供應室提供,每次手術后,醫(yī)院供應室將使用過的手術器械收集、洗凈、分類包裝、經嚴格滅菌消毒后再準備供給后面的手術使用。中國專利號201010284431.7公開了一種RFID手術器械應用領域的管理系統(tǒng)及其方法,主要采用對每個手術包中每個手術器械配帶一個RFID標簽,以采集和存儲手術包流程屬性信息。其中,在手術結束后,進行手術室清點:手術包手術使用前、后,用手持RFID讀寫器讀取標簽數據,核對手術包內器械數量、名目、手術包種類,并記錄其實際耗損情況;確認后,系統(tǒng)自動記錄檢驗日期和檢驗人員信息。由上可知,在手術結束后,依然需要醫(yī)護人員通過手持RFID讀寫器讀取手術器械的RFID標簽來完成手術包器械的數量核對,將增加醫(y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手術結束后,手術的病人還需要在手術臺等待醫(yī)護人員清點手術器械,加長了縫皮等待的時間,這也將導致病人及病人家屬長時間的等待。如何設計一種自動完成手術器械清點,使縫皮時間提前,并提高人性化程度的醫(yī)療設備是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及清點方法,實現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自動完成手術器械清點并使縫皮時間提前以降低刀口感染幾率,提高人性化程度。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包括手術臺,所述手術臺包括安裝在一起的底座、升降機構和床板,還包括處理器、擱物組件和回收組件,所述擱物組件包括兩條滑軌、擱物板和第一RFID天線,所述擱物板中設置有所述第一RFID天線,所述滑軌安裝在所述床板底部,所述擱物板滑動設置在兩條所述滑軌之間;所述回收組件包括回收桶和第二RFID天線,所述第二RFID天線設置在所述回收桶上,所述第一RFID天線和所述第二RFID天線分別與所述處理器連接。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的清點方法,采用上述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所述清點方法包括:手術開始前,通過第一RFID天線識別放置在擱物板上的手術器械上的電子標簽,處理器自動記錄手術中所使用的手術器械的信息;手術結束后,通過第一RFID天線再次識別放置在擱物板上未使用的手術器械上的電子標簽,并通過第二RFID天線識別回收桶中已使用的手術器械上的電子標簽,處理器自動記錄手術后已使用和未使用的手術器械的信息;處理器分析手術前后手術器械的信息以清點手術器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及清點方法,通過在手術臺上配置擱物組件和回收組件,其中,擱物組件中的擱物板用于放置手術中使用的手術器械,處理器通過第一RFID天線便能夠一開始清點本次手術所使用的全部手術器械的信息,而回收組件中的回收桶用于盛放使用過的手術器械,處理器通過第二RFID天線便能夠清點本次手術所用過的手術器械,最后,處理器再通過第一RFID天線重新檢查擱物板上未使用的手術器械數量,最終便可以通過處理器分析出是否有手術器械遺漏,實現自動清點手術器械,縮短縫皮等待的時間以降低刀口感染幾率,減少病人在手術室的等待時間,實現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自動完成手術器械清點并提高人性化程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實施例中擱物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實施例中滑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實施例中水袋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實施例中半導體組件的液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包括手術臺,所述手術臺包括安裝在一起的底座1、升降機構2和床板3,還包括處理器(未圖示)、擱物組件和回收組件,所述擱物組件包括兩條滑軌5、擱物板4和第一RFID天線40,所述擱物板4中設置有所述第一RFID天線40,所述滑軌5安裝在所述床板3底部,所述擱物板4滑動設置在兩條所述滑軌5之間;所述回收組件包括回收桶用于回收手術器械,分為回收桶61和廢棄桶62,所述回收桶61的桶口和所述廢棄桶62的桶口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二RFID天線60,所述第二RFID天線60為環(huán)形帶狀結構,所述第一RFID天線和所述第二RFID天線分別與所述處理器連接。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在手術臺上配置有擱物組件和回收組件,擱物組件和回收組件分別配置有RFID天線,其中,第一RFID天線40能夠識別放置在擱物板4上的手術器械,處理器根據第一RFID天線40識別擱物板4上的手術器械,以記錄本次手術所使用的全部手術器械的信息,在手術過程中,醫(yī)生使用過的手術器械被放置到回收桶中,而回收桶中的第二RFID天線60又能夠準確的識別投入到回收桶中的手術器械數量和種類,而在手術結束后,處理器通過分析對比第一RFID天線40和第二RFID天線60最終識別的手術器械的信息,便可以分析判斷出是否有手術器械被遺漏,有效的杜絕出現手術器械遺留在病人身體中而發(fā)生醫(yī)療事故的現象,另外,在手術結束后,無需醫(yī)護人員清點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并降低了醫(y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大大縮短縫皮等待的時間以降低刀口感染幾率,也大大縮短了病人及其家屬的等待時間,更加人性化。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醫(yī)生手術時拿去手術器械,所述擱物板4的兩端設置有把手41,所述把手41的中部鉸接在所述擱物板4上,所述擱物板4上還設置有水平滑動的滑塊43和豎直滑動的定位軸44,所述滑塊43上設置有傾斜滑槽431,所述定位軸44的上端部滑動設置在所述傾斜滑槽431中(例如:定位軸44上部設置有銷軸,銷軸插在傾斜滑槽431中),所述把手41的下端部通過連接桿42與所述滑塊43連接,所述滑軌5沿著所述床板的寬度方向延伸分布,并且,所述滑軌5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軸44配合實現限位功能的定位塊51。具體的,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醫(yī)生在手術臺的位置不同,調整擱物板4的伸出位置,通過轉動把手41,把手41將通過連接桿42驅動滑塊43在擱物板4上滑動,而傾斜滑槽431將實現定位軸44上下移動,當一側把手41豎立拉出擱物板4時,另一側的把手41水平放到以使得對應的定位軸44伸出擱物板4的底部,定位軸44收定位塊51限制將避免擱物板4滑出過多而從滑軌5上脫落。其中,根據需要,滑軌5上可以形成有多條滑槽(未圖示),每兩個相對的所述滑槽之間設置有所述擱物板4,滑軌5上設置多個擱物板4可以實現手術中放置更多的手術器械。
本發(fā)明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的清點方法,包括:手術開始前,通過第一RFID天線識別放置在擱物板上的手術器械上的電子標簽,處理器自動記錄手術中所使用的手術器械的信息;手術結束后,通過第一RFID天線再次識別放置在擱物板上未使用的手術器械上的電子標簽,并通過第二RFID天線識別回收桶中已使用的手術器械上的電子標簽,處理器自動記錄手術后已使用和未使用的手術器械的信息;處理器分析手術前后手術器械的信息以清點手術器械。
本實施例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及清點方法,通過在手術臺上配置擱物組件和回收組件,其中,擱物組件中的擱物板用于放置手術中使用的手術器械,處理器通過第一RFID天線便能夠一開始清點本次手術所使用的全部手術器械的信息,而回收組件中的回收桶用于盛放使用過的手術器械,處理器通過第二RFID天線便能夠清點本次手術所用過的手術器械,最后,處理器再通過第一RFID天線重新檢查擱物板上未使用的手術器械數量,最終便可以通過處理器分析出是否有手術器械遺漏,實現自動清點手術器械,減少病人在手術室的等待時間,實現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自動完成手術器械清點并提高人性化程度。
如圖1、圖4和圖5所示,床板3包括頭部板體31、上身板體32和下身板體33,所述頭部板體31、所述上身板體32和所述下身板體33上分別覆蓋有水袋墊8,所述水袋墊8具有進水口和回水口;所述手術器械回收管理系統(tǒng)還包括半導體組件7,所述半導體組件7包括半導體制冷片71、熱水箱72和冷水箱73,所述熱水箱72的出口連接有熱水泵74,所述冷水箱73的出口連接有冷水泵75,所述半導體制冷片71的冷端面與所述冷水箱72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片71的熱端面與所述熱水箱72連接,每個所述水袋墊8的進水口通過兩位三通閥80分別與所述熱水泵74和所述冷水泵75連接,每個所述水袋墊8的回水口通過兩位三通閥80分別與所述熱水箱72和冷水箱73的進口連接。具體的,通過在床板3的不通過部位鋪設有水袋墊8,一方面水袋墊8能夠給手術病人提供良好的躺臥舒適性,避免長時間躺在手術臺上造成病人身體的不適,另一方面,根據手術部位不同,可以控制不同部位的水袋墊8提供不同的溫度,因手術室中的溫度較低,對于清醒的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因身體虛弱更容易感覺寒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手術部位處的水袋墊8與冷水箱73進行水循環(huán),而非手術部位處的水袋墊8則與熱水箱72進行水循環(huán)為病人提供溫暖的躺臥條件,通過采用水袋墊8使得手術更加人性化,最大限度的減少病人的痛苦。其中,半導體制冷片71與熱水箱72和冷水箱73的熱交換方式可以采用直接熱傳遞,可以在半導體制冷片71的冷端面和熱端面上分別設置有熱管76,熱管76插在對應的熱水箱72和冷水箱73中,以實現更加快速的熱交換。
進一步的,為了優(yōu)化熱傳遞效果,提高水袋墊8中水溫的分布均勻性,所述水袋墊8的一側部為進水通道801,另一側部為回水通道802,所述水袋墊8的中部為熱傳遞部803,所述進水通道801和所述回水通道802分別與所述熱傳遞部803之間形成多個透水縫隙(未標記)。具體的,水泵輸出的水通過進水通道801進入到熱傳遞部803進行熱交換,而熱傳遞部803中的水進行熱交換后再通過回水通道802流回到水箱實現水的循環(huán),而透水縫隙能夠有效的使得進入到熱傳遞部803中水在各個部分均勻分布,優(yōu)選的,多個所述透水縫隙沿水流流動方向逐漸變長,由于進水通道進水口處的水壓較大,隨著水的流動水壓將有所減小,而漸變分布的透水縫隙能夠更加均勻的分配流入到熱傳遞部803不同部位處的水,使得熱傳遞部803的溫度分布均勻。
更進一步的,所述熱傳遞部803中分布有多根氣柱81,所述氣柱81的兩側分別形成有多個紊流氣齒811,相鄰兩根所述氣柱81之間形成連接所述進水通道801和所述回水通道802的紊流流道;所述產科用多用途床還包括氣泵(未圖示),每根所述氣柱81通過電磁閥(未圖示)與所述氣泵連接。具體的,水袋墊8中還設置有氣柱81,氣柱81能夠更好的提高水袋墊8的支撐強度,避免病人躺臥的位置因壓力大而造成水袋墊8嚴重變形,并且,氣柱81能夠更好的對躺在床板3上病人進行支撐,已獲得更好的舒適性體驗。更重要的是,兩個氣柱81之間利用紊流氣齒811將形成紊流流道,紊流流道設置在進水通道801和回水通道802之間,從進水通道801輸出的水流將經由紊流流道流向回水通道802,在紊流流道的作用下,能夠更加均勻的分配熱傳遞部803中各個部位的水量分布,確保各個位置的溫度均勻性,另外,紊流氣齒811能夠對水流起到緩沖的作用,使得水流能夠充分的通過熱傳遞部803散熱或散冷。優(yōu)選的,所述氣柱81固定在所述水袋墊8的內壁上,所述紊流氣齒811懸浮在所述水袋墊8中,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利用電磁閥獨立的控制每根氣柱81的充放氣過程,而每根氣柱81在充放氣過程中,能夠對應的對躺在上面的病人進行按壓,以獲得按摩的功能;并且,在氣柱81充氣過程中,氣柱81兩側的紊流氣齒811能夠對熱傳遞部803中的水起到沖擊的作用,從而除了利用氣柱81進行按摩外,充氣的紊流氣齒811所形成的局部水壓增大也將使得熱傳遞部803對應位置處的凸起,從而獲得更大范圍和面積的按摩。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