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光伏節(jié)能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
【背景技術(shù)】
[0002]目前,太陽能陣列電流電壓特性曲線表明,光伏電池既非恒壓源,也非恒流源,它不可能為負(fù)載提供任意大的功率,是一種非線形直流電源。為了提高光伏電池的光電轉(zhuǎn)換效率,降低系統(tǒng)成本最大可能的提高光伏電池的利用率,需要設(shè)計最大功率跟蹤電路來獲得太陽能陣列最大功率輸出。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而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安裝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該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感L1、電感L2、電容Cl、三極管S2、三極管S1、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容C2、蓄電池組、升壓模塊dsPIC Ul、運算放大器U2、光電親合器U3 ;
[0005]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端一路與電感LI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電感L2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升壓模塊dsPIC Ul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感LI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l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I的集電極相連接;電感L2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2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2的集電極相連接;三極管S2的基極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出端相連接;三極管SI的基極與光電親合器U3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蓄電池組輸入端一路與二極管Dl負(fù)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二極管D2負(fù)極端相連接;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入端一路與三極管S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I的發(fā)射極相連接,一路與蓄電池組的輸出端相連接;電容Cl與太陽能電池陣列并聯(lián),電容C2與蓄電池組并聯(lián);蓄電池組信號輸出端與升壓模塊dsPIC Ul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升壓模塊dsPIC Ul的輸出端一路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運算放大器U2的輸入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與光電親合器U3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
[0006]通過控制boost電路的導(dǎo)通占空比使其獲得最大功率輸出,此時并聯(lián)的升壓電路交錯導(dǎo)通,通過一反相器來實現(xiàn)兩者的交錯導(dǎo)通控制,硬件上保證一個時刻只有一個功率器件導(dǎo)通。同時也簡化了處理器的控制,和常用boost升壓電路一樣,處理器只需輸出一個導(dǎo)通信號即可。
[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和常用的單個boost電路相比,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輸入輸出紋波,進而可以減少電路的電磁干擾,增加電路的穩(wěn)定性。盡管采用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增加了元件數(shù)量,但是并聯(lián)技術(shù)使得各元件電流額定值降低,因此,成本并不會顯著增加。此外,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只需采樣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電壓即可計算其輸出功率,和單個boost電路相比,減少了電流檢測成本。適用于帶儲能蓄電池的電動汽車充電站,也可以廣泛應(yīng)用于其他使用太陽能陣列的應(yīng)用場所。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發(fā)明內(nèi)容】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xì)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用到的模塊或單元都屬于已知模塊或單元,在購買模塊或單元時,已經(jīng)安裝有軟件。本實用新型不存在軟件或方法的創(chuàng)新。
[0010]請參閱圖1:該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感L1、電感L2、電容Cl、三極管S2、三極管S1、二極管Dl、二極管D2、電容C2、蓄電池組、升壓模塊dsPIC Ul、運算放大器U2、光電耦合器U3 ;
[0011]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端一路與電感LI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電感L2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升壓模塊dsPIC Ul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感LI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l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I的集電極相連接;電感L2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2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2的集電極相連接;三極管S2的基極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出端相連接;三極管SI的基極與光電親合器U3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蓄電池組輸入端一路與二極管Dl負(fù)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二極管D2負(fù)極端相連接;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入端一路與三極管S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I的發(fā)射極相連接,一路與蓄電池組的輸出端相連接;電容Cl與太陽能電池陣列并聯(lián),電容C2與蓄電池組并聯(lián);蓄電池組信號輸出端與升壓模塊dsPIC Ul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升壓模塊dsPIC Ul的輸出端一路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運算放大器U2的輸入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與光電親合器U3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
[0012]通過控制boost電路的導(dǎo)通占空比使其獲得最大功率輸出,此時并聯(lián)的升壓電路交錯導(dǎo)通,通過一反相器來實現(xiàn)兩者的交錯導(dǎo)通控制,硬件上保證一個時刻只有一個功率器件導(dǎo)通。同時也簡化了處理器的控制,和常用boost升壓電路一樣,處理器只需輸出一個導(dǎo)通信號即可。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和常用的單個boost電路相比,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輸入輸出紋波,進而可以減少電路的電磁干擾,增加電路的穩(wěn)定性。盡管采用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增加了元件數(shù)量,但是并聯(lián)技術(shù)使得各元件電流額定值降低,因此,成本并不會顯著增加。此外,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只需采樣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電壓即可計算其輸出功率,和單個boost電路相比,減少了電流檢測成本。適用于帶儲能蓄電池的電動汽車充電站,也可以廣泛應(yīng)用于其他使用太陽能陣列的應(yīng)用場所。
[0014]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感L1、電感L2、電容Cl、三極管S2、三極管S1、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容C2、蓄電池組、升壓模塊dsPIC Ul、運算放大器U2、光電耦合器U3 ; 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端一路與電感LI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電感L2的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升壓模塊dsPIC Ul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感LI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l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I的集電極相連接;電感L2的輸出端一路與二極管D2的正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2的集電極相連接;三極管S2的基極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出端相連接;三極管SI的基極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接;蓄電池組輸入端一路與二極管Dl負(fù)極端相連接,一路與二極管D2負(fù)極端相連接;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入端一路與三極管S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一路與三極管SI的發(fā)射極相連接,一路與蓄電池組的輸出端相連接;電容Cl與太陽能電池陣列并聯(lián),電容C2與蓄電池組并聯(lián);蓄電池組信號輸出端與升壓模塊dsPIC Ul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升壓模塊dsPIC Ul的輸出端一路與光電耦合器U3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接,一路與運算放大器U2的輸入端相連接;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與光電親合器U3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充電站的太陽能最大功率跟蹤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陣列、電感L1、電感L2、電容C1、三極管S2、三極管S1、二極管D1、二極管D2、電容C2、蓄電池組、升壓模塊dsPIC U1、運算放大器U2、光電耦合器U3。本實用新型將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和常用的單個boost電路相比,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輸入輸出紋波,進而可以減少電路的電磁干擾,增加電路的穩(wěn)定性。此外,并聯(lián)boost升壓電路只需采樣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電壓即可計算其輸出功率,和單個boost電路相比,減少了電流檢測成本。適用于帶儲能蓄電池的電動汽車充電站,也可以廣泛應(yīng)用于其他使用太陽能陣列的應(yīng)用場所。
【IPC分類】G05F1-67
【公開號】CN20451558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55350
【發(fā)明人】肖紅軍, 李先祥, 陳勇, 伍俊
【申請人】佛山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