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方法與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車載導航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方法與裝 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 慣性導航技術(shù)最早應用于船只、飛機、火箭、導彈、衛(wèi)星上,其傳感器價格昂貴且體 積大。隨著微電子機械技術(shù)的發(fā)展,MEMS慣性傳感器的成本和體積都大大降低,使慣性導航 技術(shù)在汽車、消費等領(lǐng)域可以廣泛應用。傳統(tǒng)的慣性導航設備對安裝有較高的要求,規(guī)定了 設備的"前面"要與載體的前面對齊,設備的"上面"與載體的上面對齊。安裝要求提高了安 裝的成本,限制了設計的靈活性,并有安裝錯誤、移位等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 求的方法。
[0004]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0005] -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 S1:獲取載體靜止時各個時間序列的比力@;
[0007] S2:根據(jù)公式(1)進行計算,得到載體靜止時的比力均值和傳感器坐標系下的 上向向量up,
[0009] 其中:i表示第i個時間序列,N表示總共經(jīng)過N個時間序列,| |表示比力均值 spf的模,表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上向向量;
[0010] S3:獲取載體行駛過程中的各個時間序列的比力@:和載體行駛的加速度acck, 其中k表示第k個時間序列;
[0011] S4:根據(jù)公式(2)進行計算,得到水平加速度_,
[0013] S5:根據(jù)公式(3)進行計算,得到比力與加速度的相關(guān)系數(shù)plg,并計算p|g最大 時所對應傳感器坐標系下的前向向量flO.,
[0016] 其中:|fr〇|表示前向向量fro的模,:i表示ak的平均數(shù),lb表示bk的平均數(shù);
[0017] S6:根據(jù)傳感器坐標系下的上向向量??、前向向量和載體坐標系下的上向單 位向量?和前向單位向量?得到傳感器坐標系與載體坐標系的旋轉(zhuǎn)變換Ri;
[0018] S7:根據(jù)公式(4),計算得到載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這C和比力
[0020] 其中,怒8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角速度,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比力,這c為載 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為載體坐標系下的比力,R|為傳感器坐標系至載體坐標系的 旋轉(zhuǎn)變換;
[0021] S8:將S7中得到的載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gc和比力應用到捷聯(lián)慣性導航算 法中來計算載體當前的位置信息。
[0022] 優(yōu)選地,所述慣性導航算法為捷聯(lián)慣性導航算法。
[0023] 優(yōu)選地,在S3中,當所述載體的速度加速至10km/h或者所述載體加速至10km/h以 上時,獲取載體行駛過程中的比力加速度acck。
[0024] 優(yōu)選地,所述S6中具體包括有以下子步驟:
[0025] S61:對前向單位向量f、前向向量f 、.上向單位向量S__和上向向量?獲進行正交 規(guī)范化;
[0026] S62:計算正交規(guī)范后的前向單位向量f:和前向向量&的叉積,將該叉積記為前 向叉積;
[0027] S63:計算正交規(guī)范后的上向單位向量遷和上向向量?φ的叉積,將該叉積記為上 向叉積;
[0028] S64:將前向叉積和上向叉積變換為矩陣形式,并將變換后的前向叉積和上向叉積 相乘得到旋轉(zhuǎn)變換R|e
[0029]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裝置。
[0030]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0031] -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裝置,包括以下模塊:
[0032]第一信息獲取模塊:獲取載體靜止時各個時間序列的比力sjpii;
[0033]第一計算處理模塊:根據(jù)公式(1)進行計算,得到載體靜止時的比力均值spf和傳 感器坐標系下的上向向量?β,
[0035] 其中:i表示第i個時間序列,Ν表示總共經(jīng)過Ν個時間序列,|@|表示比力均值 s.p.f__的模,Up.表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上向向量;
[0036] 第二信息獲取模塊:獲取載體行駛過程中的各個時間序列的比力@和載體行 駛的加速度acck,其中k表示第k個時間序列;
[0037 ]第二計算處理模塊:根據(jù)公式(2 )進行計算,得到水平加速度,
[0038]第三計算處理模塊:根據(jù)公式(3)進行計算,得到比力與加速度的相關(guān)系數(shù)Pllip 并計算最大時所對應傳感器坐標系下的前向向量???,
[0041]其中:|fr.〇|表示前向向量frG的模,3表示ak的平均數(shù),??表示bk的平均數(shù);
[0042 ]旋轉(zhuǎn)變換模塊:根據(jù)傳感器坐標系下的上向向量Π??、前向向量fjg:和載體坐標系 下的上向單位向量這和前向單位向量^得到傳感器坐標系與載體坐標系的旋轉(zhuǎn)變換R|:;:
[0043]第四計算處理模塊:根據(jù)公式(4),計算得到載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和比力 spfc,
[0045] 其中,逆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角速度,@fS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比力,;gC為載 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為載體坐標系下的比力,R|為傳感器坐標系至載體坐標系的 旋轉(zhuǎn)變換;
[0046] 信息處理模塊:將第四計算處理模塊中得到的載體坐標系下的角速度和比力 應用到捷聯(lián)慣性導航算法中來計算載體當前的位置信息。
[0047] 優(yōu)選地,在旋轉(zhuǎn)變換模塊中具體包括以下子模塊:
[0048] 正交規(guī)范模塊:對前向單位向量f、前向向量;^、上向單位向量茌和上向向量 進行正交規(guī)范化;
[0049] 第一向量計算模塊:計算正交規(guī)范后的前向單位向量f:和前向向量^的叉積,將 該叉積記為前向叉積;
[0050] 第二向量計算模塊:計算正交規(guī)范后的上向單位向量遷和上向向量g的叉積,將 該叉積記為上向叉積;
[0051] 矩陣變換模塊:將前向叉積和上向叉積變換為矩陣形式,并將變換后的前向叉積 和上向叉積相乘得到旋轉(zhuǎn)變換Ri
[0052] 相比現(xiàn)有技術(shù),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53]本發(fā)明的使用使得慣性傳感器的安裝要求降低,不需要慣性導航設備的前面一定 要與載體的前面對齊,慣性導航設備的上面一定要與載體的上面對齊,降低了慣性導航設 備的安裝要求,提高了設計的靈活性,使得不會存在安裝錯誤的隱患,設備只需要與載體剛 性連接,不需要考慮安裝姿態(tài)。
【附圖說明】
[0054] 圖1為本發(fā)明的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5] 下面,結(jié)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0056]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簡化慣性導航設備安裝要求的方法,在本實施例中 主要以汽車來作為載體進行說明,包括以下步驟:
[0057] S1:獲取載體靜止時各個時間序列的比力
[0058] S2:根據(jù)公式(1)進行計算,得到載體靜止時的比力均值和傳感器坐標系下的 上向向量
[0060] 其中:i表示第i個時間序列,Ν表示總共經(jīng)過Ν個時間序列,j@f|表示比力均值 spf的模,表示傳感器坐標系下的上向向量;
[0061] S3:獲取載體行駛過程中的各個時間序列的比力;^:和載體行駛的加速度acck; 其中k表示第k個時間序列;在此過程中,比力慣性傳感器可以直接讀出,不需要進 行其他計算,加速度acck可以用微型定位的速度來計算得到,所述載體加速至10km/h或者 所述載體加速至l〇km/h以上。;
[0062] S4:根據(jù)公式(2)進行計算,用上向向量?吞把記錄到的比力g投影到水平面 上,得到水平加速度hork,
[0064] S5:根據(jù)公式(3)進行計算,得到比力與加速度的相關(guān)系數(shù)p丨&,并計算最 大時所對應傳感器坐標系下的前向向量根據(jù)二分法或梯度下降法等迭代數(shù)值處理方 法可以求得p I ^最大時,就可以得到前向向量5,
[0067] 其中:|_fr.〇|表示前向向:的模,.i.表示ak的平均數(shù),??表示bk的平均數(shù);
[0068] S61:對前向單位向量f、前向向量·^!^、上向單位向量石:和上向向量Up進行正交 規(guī)范化;
[0069] S62:計算正交規(guī)范后的前向單位向量和前向向量@的叉積,將該叉積記為前 向叉積,也即是求得將前向單位向量f;旋轉(zhuǎn)至前向向量@的向量;
[0070] S63:計算正交規(guī)范后的上向單位向量茌和上向向量?β的叉積,將該叉積記為上 向叉積,也即是求得將上向單位向量G旋轉(zhuǎn)至上向向量?φ的向量;由于前向單位向量f:和 前向向量]上向單位向量茌和上向向量U獲是垂直的關(guān)系,故而S62中上向單位向量遷和 上向向量$的變換不會影響到S63中前向單位向量f:和前向向量^的重合關(guān)系;
[0071] S64:將前向叉積和上向叉積變換為矩陣形式,并將變換后的前向叉積和上向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