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恒流源電路的電渦流測功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渦流測功系統,具體是指一種基于恒流源電路的電渦流測功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電禍流測功機是目前國內先進的加載測功設備,尤其在中小功率以及微小功率的動力機械加載測功試驗中,各動力機械的低速及高速加載測功試驗方面,相對其它類型測功加載設備而言,在性能、價格、可靠性、維護難易程度等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尤其在低速機械及微小功率機械的加載測功方面,則更是其它方法無可比擬的。因此,在很多場合電渦流測功機已取代磁粉離合器、水力測功機、直流發(fā)電機組等,用來測量各種電動機、汽油機、柴油機、齒輪箱等動力機械的性能,成為型式試驗的必要設備。然而,目前所使用的電渦流測功系統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電流不穩(wěn)定的情況,從而導致測功系統穩(wěn)定的檢測出設備的輸出功率。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的電渦流測功系統在工作時會出現電流不穩(wěn)定的缺陷,提供一種基于恒流源電路的電渦流測功系統。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基于恒流源電路的電渦流測功系統,由單片機,與單片機相連接的信號處理模塊、電機控制模塊、顯示器、操作模塊,與電機控制模塊相連接的待測電機,與待測電機相連接的電渦流測功機,在電渦流測功機與信號處理模塊之間還設置有恒流源電路。
[0005]進一步的,所述恒流源電路由恒流芯片Ul,放大器Pl,放大器P2,場效應管Ql,負極與恒流芯片Ul的VIN管腳相連接、正極則作為該恒流源電路的一個輸入極的極性電容C8,一端與恒流芯片Ul的EN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與極性電容C8的正極一起作為該恒流源電路的輸入端的電阻R12,N極經電阻R14后與恒流芯片Ul的ADJ管腳相連接、P極則經電阻Rll后與15V電壓相連接的二極管D5,一端與恒流芯片Ul的ADJ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的電阻R13,N極與放大器Pl的負極一起作為該恒流源電路的輸出端、P極則經電阻R16后與場效應管Ql的漏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6,以及一端與二極管D6的P極相連接、另一端則與放大器Pl的正極相連接的電阻R15組成;所述恒流芯片Ul的VIN管腳和其EN管腳均與二極管D5的P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VOUT管腳則與二極管D6的P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l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6的P極相連接、其負極則與場效應管Ql的漏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2的正極與二極管D6的P極相連接、負極則與場效應管Ql的源極相連接、其輸出端則與場效應管Ql的柵極相連接;所述場效應管Ql的源極則與二極管D5的P極相連接。
[0006]所述的信號處理模塊由信號處理電路,與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與非門控制電路,與與非門控制電路相連接的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以及同時與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和與非門控制電路相連接的后端變壓輸出電路組成。
[0007]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SIG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經電阻R3后與處理芯片U的BIAS管腳相連接的電阻Rl,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CAR管腳相連接、另一端接地的電阻R2,以及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GMIN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經電位器R5后與處理芯片U的ADJ管腳相連接的電阻R4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的-V管腳分別與電阻Rl和電阻R3的連接點以及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相連接、其-OUT管腳和+OUT管腳均與與非門控制電路相連接;所述處理芯片U的+SIG管腳和其-V管腳一起作為該信號處理電路的輸入端。
[0008]所述的與非門控制電路由與非門Al,與非門A2,正極順次經電阻R6和極性電容C4后與與非門Al的輸出端相連接、其負極接地的極性電容Cl,N極與電阻R6和極性電容C4的連接點相連接、P極接地的二極管D1,正極經電阻R7后與二極管Dl的N極相連接、負極接地的極性電容C2,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OUT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與與非門Al的正極相連接的電阻R8,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OUT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與與非門Al的負極相連接的電阻R9,負極與與非門Al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則與與非門A2的負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5,串接在與非門A2的正極和輸出端之間的電阻R10,以及與電阻RlO相并聯的極性電容C7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的-OUT管腳與極性電容Cl的正極相連接、其+OUT管腳則與極性電容C2的正極相連接;所述與非門Al的負極和其輸出端均與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相連接;所述與非門A2的負極與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相連接、其輸出端則分別與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以及后端變壓輸出電路相連接。
[0009]所述的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由三極管VT1,三極管VT2,正極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負極則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3,正極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負極則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6,以及N極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P極則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2組成;所述三極管VTl的集電極與與非門Al的負極相連接、其發(fā)射極則與處理芯片U的-V管腳相連接、基極則與與非門A2的負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2的基極與與非門Al的輸出端相連接、其發(fā)射極則與與非門A2的輸出端相連接、集電極則與后端變壓輸出電路相連接。
[0010]所述的后端變壓輸出電路由變壓器T,三極管VT3,三極管VT4,設置在變壓器T源邊的電感線圈LI和電感線圈L2,設置在變壓器T副邊的電感線圈L3,二極管D3,以及二極管D4組成;所述二極管D3的N極與電感線圈LI的抽頭相連接、P極則與與非門A2的輸出端相連接,二極管D4的P極與電感線圈L3的非同名端相連接、其N極則與電感線圈L3的同名端一起作為該后端變壓輸出電路的輸出端;所述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與與非門A2的輸出端相連接、其非同名端則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所述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非同名端則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其抽頭則與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VT4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其基極則分別與與非門A2的輸出端以及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
[0011 ] 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處理芯片U優(yōu)選為LM146集成電路,而所述的恒流芯片Ul則優(yōu)選為MIC29152集成電路來實現。
[0012]本發(fā)明較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0013](I)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系統造價低廉。
[0014](2)本發(fā)明在確保測試精度的同時更節(jié)約能耗,降低了電機測試過程中的成本。
[0015](3)本發(fā)明擁有恒定的電流,以避免電流波動對功率測試所造成的影響。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模塊電路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發(fā)明的恒流源電路結構示意圖。
[0019]以上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名稱為:
[0020]I一待測電機,2—電渦流測功機,3—信號處理模塊,4一單片機,5—電機控制模塊,6—顯不器,7—操作模塊,8—恒流源電路,31—彳目號處理電路,32—與非門控制電路,33—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34—后端變壓輸出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22]實施例
[0023]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由單片機4,與單片機4相連接的信號處理模塊3、電機控制模塊5、顯示器6、操作模塊7,與電機控制模塊5相連接的待測電機1,與待測電機I相連接的電渦流測功機2,為了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在電渦流測功機2與信號處理模塊3之間還設置有恒流源電路8。
[0024]其中,單片機4作為本發(fā)明的控制中心。電渦流測功機2則用于檢測待測電機的扭矩信號并輸出。信號處理模塊3用于對電渦流測功機2所輸出的扭矩信號進行處理。恒流源電路8則可以確保本發(fā)明擁有恒定的電流。單片機4可以通過扭矩信號計算出待測電機I的實時功率,并通過顯示器6直觀的顯示出來。電機控制模塊5用于對待測電機I進行控制,而工作人員則可以通過操作模塊7來設定待測電機I的輸出功率。
[0025]工作時,啟動待測電機1,操作員在操作模塊7上設定待測電機I的輸出功率,這時單片機4則發(fā)出指令給電機控制模塊5,使其按照操作員所設定的功率對待測電機I進行控制。電渦流測功機2則檢測待測電機I的扭矩信號,單片機4則根據扭矩信號計算出待測電機I的實時功率并通過顯示器6顯示出來。操作員可以把待測電機I的實時功率與其設置在操作模塊7內的功率值相比較,由此來判斷待測電機I的性能。
[0026]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該電渦流測功機2優(yōu)先采用四川誠邦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DWD系統電渦流測功機來實現,該系列的電渦流測功機結構簡單,操作維護方便,制動力矩大,測試精度高。而單片機4、電機控制模塊5、操作模塊7以及顯示器6均采用現有的技術即可實現。
[0027]如圖2所示,信號處理模塊3由信號處理電路31,與信號處理電路31相連接的與非門控制電路32,與與非門控制電路32相連接的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33,以及同時與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33和與非門控制電路32相連接的后端變壓輸出電路34組成。
[0028]其中的信號處理電路31由處理芯片U,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SIG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經電阻R3后與處理芯片U的BIAS管腳相連接的電阻Rl,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CAR管腳相連接、另一端接地的電阻R2,以及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GMIN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經電位器R5后與處理芯片U的ADJ管腳相連接的電阻R4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的-V管腳分別與電阻Rl和電阻R3的連接點以及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電路33相連接、其-OUT管腳和+OUT管腳均與與非門控制電路32相連接。所述處理芯片U的+SIG管腳和其-V管腳一起作為該信號處理電路31的輸入端。為了更好的實施本發(fā)明,所述的處理芯片U優(yōu)先采用LM1496集成電路來實現。
[0029]所述的與非門控制電路32由與非門Al,與非門A2,正極順次經電阻R6和極性電容C4后與與非門Al的輸出端相連接、其負極接地的極性電容Cl,N極與電阻R6和極性電容C4的連接點相連接、P極接地的二極管D1,正極經電阻R7后與二極管Dl的N極相連接、負極接地的極性電容C2,一端與處理芯片U的-OUT管腳相連接、另一端則與與非門Al的正極相連接的電阻R8,一端與處理芯片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