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具,具體地說是錐孔復合檢具。
背景技術:
在機加工領域,錐度配合是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安裝配合方式,在加工過程中往往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在汽車零部件的加工領域,其加工的錐孔不僅有接觸率要求,而且往往會要求檢測被測工件錐孔,給定直徑時距離頂端的高度,目前行業(yè)內仍沒有一種簡單實用的檢具能夠同時滿足以上兩個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錐度復合檢具,不僅能夠檢測被測工件錐孔給定直徑時距離頂端的高度,而且能夠檢測被測錐孔的接觸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錐度復合檢具,由檢測體、滑套以及頂絲所組成,滑套內壁與檢測體中間部分的導向體外側相配合,頂絲安裝在滑套上,其頂端與檢測體右側開口槽相配合。
檢測體由高度檢測體、導向體、下端面、上端面、錐度檢測體所組成,高度檢測體置于導向體下方;導向體左側開有開口槽,其開口槽的下方為下端面,上方為上端面;錐度檢測體置于導向體上方。
高度檢測體的圓柱面直徑公差為±0.003mm,其外側圓周部分與其底面相交部分保持尖角。
滑套上下兩個面的平面度為0.005mm。
錐度檢測體的錐度與被測工件內徑截面形成圓臺的錐度相同。
當滑套的頂面與下端面齊平時,滑套的底面與高度檢測體的底面高度差A-1的公差為(0,-0.02)mm;當滑套的頂面與上端面齊平時,滑套的底面與高度檢測體的底面高度差A+1的公差為(-0.02,0)mm。
實際使用時,將高度檢測體置于被測錐孔內,使高度檢測體的底面邊緣與被測錐孔均勻接觸,滑套的底面與被測工件的頂面貼平,如果滑套的頂面置于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的開口槽內,即說明工件給定直徑時距離頂端的高度合格;將檢具調頭,在錐度檢測體上均勻涂抹2-4圈紅丹,與工件被測錐孔均勻接觸并旋轉后,即可檢測被測錐孔的接觸率。
本發(fā)明在使用中不僅能夠檢測被測工件錐孔給定直徑時距離頂端的高度,而且能夠檢測被測錐孔的接觸率,同時具有結構簡單,檢測精度高、功能多、制造成本低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錐度復合檢具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錐度復合檢具檢測工件時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被測工件的局部視圖。
圖中,1-檢測體、2-滑套、3-頂絲、11-高度檢測體、12-導向體、13-下端面、14-上端面、15-錐度檢測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依據本發(fā)明提出的具體裝置的細節(jié)和工作情況。
該裝置由檢測體1、滑套2以及頂絲3所組成,滑套2內壁與檢測體1中間部分的導向體12外側相配合,頂絲3安裝在滑套2上,其頂端與檢測體1右側開口槽相配合。
檢測體1由高度檢測體11、導向體12、下端面13、上端面14、錐度檢測體15所組成,高度檢測體11置于導向體12下方;導向體12左側開有開口槽,其開口槽的下方為下端面13,上方為上端面14;錐度檢測體15置于導向體12上方。
高度檢測體11的圓柱面直徑公差為±0.003mm,其外側圓周部分與其底面相交部分保持尖角。
滑套2上下兩個面的平面度為0.005mm。
錐度檢測體15的錐度與被測工件內徑截面形成圓臺的錐度相同。
當滑套2的頂面與下端面13齊平時,滑套2的底面與高度檢測體11的底面的高度差A-1的公差為(0,-0.02mm);當滑套2的頂面與上端面14齊平時,滑套2的底面與高度檢測體11的底面的高度差A+1的公差為(-0.02,0)mm。
在工作過程中,將高度檢測體11置于被測錐孔內,使高度檢測體11的底面邊緣與被測錐孔均勻接觸,滑套2的底面與被測工件的頂面貼平,如果滑套2的頂面置于上端面14和下端面13之間的開口槽內,即說明工件給定直徑時距離頂端的高度合格;將檢具調頭,在錐度檢測體15上均勻涂抹2-4圈紅丹,與工件被測錐孔均勻接觸并旋轉后,即可檢測被測錐孔的接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