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儲氫,尤其是涉及一種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目前,高溫型固態(tài)儲氫裝置在充放氫的過程中,需要將大量的反應熱進行及時的循環(huán)撤出與導入,而且反應的溫度都比較高,200℃~400℃,因此,一般大容量高溫型固態(tài)儲氫裝置內設置導熱油換熱管,用于導熱油流通,來進行充放氫反應熱的循環(huán)輸入與輸出,而常用導熱油在需要的反應溫度時,一般都要加壓才能使其保持液態(tài),而不汽化變質,而且其凝固點較高,12℃左右即凝固不流動了,當外界溫度較低,系統(tǒng)長時間間斷運行時,其系統(tǒng)內的管道閥門均被導熱油凝固堵住,無法啟動,需要額外人力物力來對導熱油進行加熱融化,造成時間、人員的大量浪費,另一方面,高溫型固態(tài)儲氫裝置內的導熱油在充放氫結束后,需要及時排出,以便固態(tài)儲氫裝置移動。
2、目前,多采用泵抽排出大容量固態(tài)儲氫裝置內的導熱油,且利用泵抽排導熱油時,極大可能會出現(xiàn)抽空現(xiàn)象,對泵影響較大,影響泵的壽命,從而導致了設備及維護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采用泵抽排出大容量固態(tài)儲氫裝置內的導熱油,且利用泵抽排導熱油時,極大可能會出現(xiàn)抽空現(xiàn)象,對泵影響較大,影響泵的壽命,從而導致了設備及維護成本的增加的技術問題。
2、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應用于儲氫裝置,所述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包括:進油管路、出油管路、導熱油爐、第一氣體輸入管路、第二氣體輸入管路、第一油氣排出管路、第二油氣排出管路、導熱油排出管路、導熱油輸送管路以及導熱油收集裝置;
3、其中,所述導熱油爐的出口端經(jīng)由所述進油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導熱油腔的進口端相連通;所述導熱油爐的進口端經(jīng)由所述出油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導熱油腔的出口端相連通;所述第一氣體輸入管路與所述進油管路相連通,所述第二氣體輸入管路與所述出油管路相連通;所述儲氫裝置與所述第一氣體輸入管路之間相連通的進油管路與所述第一油氣排出管路相連通;所述儲氫裝置與所述第二氣體輸入管路之間相連通的出油管路與所述第二油氣排出管路相連通;
4、所述第一氣體輸入管路、所述第二氣體輸入管路、所述第一油氣排出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油氣排出管路上均設置有氣體控制閥門;所述第一氣體輸入管路與所述導熱油爐之間相連通的進油管路上以及所述第二氣體輸入管路與所述導熱油爐之間相連通的出油管路上均設置有油液控制閥門;所述導熱油排出管路分別與所述儲氫裝置的排凈口、所述第一油氣排出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油氣排出管路相連通,且所述導熱油排出管路的位于所述第一油氣排出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油氣排出管路的靠近所述儲氫裝置側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排油閥門;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與所述導熱油排出管路之間通過所述導熱油輸送管路相連通,且所述導熱油輸送管路設置有導熱油排凈總閥;沿著豎直方向,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相對于所述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的其它結構以及所述儲氫裝置位于最低點。
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還包括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設置于所述導熱油輸送管路的側部,且沿著所述導熱油輸送管路的延伸方向延伸。
6、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沿著所述導熱油輸送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冷卻裝置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水管以及出水管,且所述進水管以及所述出水管上均設置有閥門。
7、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于地面以上,且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有與其內腔以及外界相連通的排氣管路。
8、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于地面以下,且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有與其內腔相連通的排氣管路,且所述排氣管路延伸至地面以上。
9、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排氣管路上設置有排氣閥門。
1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還包括第一輔助排油管路、第二輔助排油管路以及匯總管路;其中,所述第一輔助排油管路的兩端分別與其中一個所述油液控制閥門與所述導熱油爐之間相連通的進油管路以及所述匯總管路相連通;
11、所述第二輔助排油管路的兩端分別與其中另一個所述油液控制閥門與所述導熱油爐之間相連通的出油管路以及所述匯總管路相連通;所述匯總管路與位于所述第一油氣排出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油氣排出管路的遠離所述儲氫裝置側的導熱油排出管路相連通,且所述匯總管路設置第二排油閥門。
12、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的出口端與所述導熱油爐相連通。
13、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有壓力檢測構件
14、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有第一溫度檢測構件。
15、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收集裝置設置有液位檢測構件。
16、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還包括總輸入管路,且所述總輸入管路分別與所述第一氣體輸入管路的進口端以及所述第二氣體輸入管路的進口端相連通。
17、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進油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導熱油腔的進口端可拆卸連接。
18、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出油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導熱油腔的出口端可拆卸連接。
19、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油排出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排凈口可拆卸連接。
2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油氣排出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進口端相連通的進油管路上設置有進口閥門。
21、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氣排出管路與所述儲氫裝置的出口端相連通的出油管路上設置有出口閥門。
22、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氣體輸入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氣體輸入管路上均設置有單向閥。
2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24、本技術提供的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尤其適用于大容量高溫型固態(tài)儲氫裝置上的導熱油快速排凈,將導熱油收集裝置位于整個系統(tǒng)的最低點,同時在系統(tǒng)內所有管道低點設置閥門,然后將儲氫裝置和管路中的導熱油匯總并排出至導熱油收集裝置內,且當常溫排油時,可直接依靠重力,將設備內的導熱油直接排入最低點的導熱油收集裝置內;當高溫排油時,采用氮氣將儲氫裝置內的導熱油加壓排入最低點的導熱油收集裝置內,在導熱油進入地下的導熱油收集裝置之前,設置一個冷卻裝置,通入循環(huán)冷卻水,將高溫導熱油冷卻后排入地下的導熱油收集裝置內,最后將排氣閥門打開,將系統(tǒng)內的氮氣泄放,保證系統(tǒng)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5、而且本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導熱油排出系統(tǒng)不采用泵,可快速地將系統(tǒng)內的導熱油及時排凈,避免了低溫下系統(tǒng)內導熱油凝固造成運維費用的增加,而且由于不采用泵,避免出現(xiàn)泵抽空的問題,從而降低了設備及維護的成本,同時采用冷卻結構,進而縮短了整個冷卻至操作溫度的時間,有效地節(jié)約了設備維護運行成本,同時有效地縮短了大容量固態(tài)儲氫裝置的周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