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灌裝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送藥車。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藥物灌裝作業(yè)中,儲液罐多為簡單的罐裝設備。在藥液輸出設備處灌裝近儲液罐之后,直接在灌裝處將藥液輸出到接收設備中,在由人力將灌裝好的接收設備搬運到存儲位置。或者是由人工將儲液罐搬運到需要的位置后在進行灌裝。無論哪種方式,儲液罐的移動都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搬運,極大程度地增大了藥物輸送過程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送藥車,其能夠將需要移動的儲液罐放置到承重板上,由所述承重板的接地面的萬向輪將所述儲液罐運輸到需求位置,通過設置于所述承重板上的與儲液罐下端的出液口連通的輸液管將藥物輸出到接收設備,極大地減少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方便了藥液灌裝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送藥車,其包括:儲液罐和移動裝置,所述移動裝置包括承重板和萬向輪,所述萬向輪安裝在所述承重板的接地面,所述儲液罐設置于所述承重板的承重面,所述承重板的承重面的邊緣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儲液罐中液體輸出到接收設備的輸液管,所述輸液管與所述儲液罐的出液口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承重板的承重面的側邊還設置有用于圍合所述承重板的圍擋,所述儲液罐設置于所述圍擋的圍合區(qū)域內,所述圍擋上還設置有容納所述輸液管的通孔。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上設置有多個大小不同的所述通孔。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內設置有用于遮擋所述通孔的通透區(qū)域的遮擋片,所述遮擋片與所述圍擋滑動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與所述承重板一體成型。
優(yōu)選地,所述承重板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圍擋的凹槽,所述圍擋通過所述凹槽與所述承重板滑動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儲液罐的底面與所述承重板之間還設置有傾斜塊,所述傾斜塊設置于所述承重板遠離所述輸液管的側邊。
優(yōu)選地,所述送藥車還包括用于將所述儲液罐的液體輸出到多個所述接收設備的分流管,所述輸液管遠離所述儲液罐的出液口的一端與所述分流管的進液口連通,所述分流管的出液口與多個所述接收設備連通。
優(yōu)選地,還包括用于將所述儲液罐固定到所述承重板的鎖緊組件,所述鎖緊組件包括相互配合鎖緊的第一子組件和第二子組件,所述第一子組件設置于所述儲液罐側壁上,所述第二子組件設置于所述承重板上。
優(yōu)選地,所述承重板為圓形承重板,所述萬向輪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所述萬向輪分別通過連接件均勻設置于所述圓形承重板的接地面的邊緣。
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送藥車,針對現有技術的灌裝作業(yè)中,儲液罐的移動都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搬運,極大程度地增大了藥物輸送過程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技術問題,提供的送藥車包括儲液罐和移動裝置,移動裝置包括承重板和移動所述承重板的萬向輪,將需要移動的儲液罐放置到承重板上,由所述承重板的接地面的萬向輪將所述儲液罐運輸到需求位置,通過設置于所述承重板上的與儲液罐下端的出液口連通的輸液管將藥物輸出到接收設備,達到了減少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方便了藥液灌裝操作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
送藥車100;
儲液罐110,罐體112,罐蓋114,把手116;
移動裝置120,承重板122,萬向輪124;
輸液管130,管體132,閥門134;
圍擋140,通孔142,遮擋片144;
傾斜塊150;
分流管16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送藥車10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送藥車100可以包括:儲液罐110和移動裝置120,所述儲液罐110設置于所述移動裝置120上。
所述儲液罐110可以包括罐體112和罐蓋114,所述罐蓋114蓋合在所述罐體112的上端開口處。所述罐體112一般為圓柱形桶狀結構,罐體112內設置有用于容納藥液的容納腔室。所述罐體112的底面封閉,罐體112的頂面開口,所述管體132的底面與側壁優(yōu)選為一體成型,以增加儲液罐110的氣密性防止漏液。所述罐體112的頂面開口,用所述罐蓋114蓋合。打開罐蓋114時可以進行儲液操作,儲液操作結束將所述罐蓋114蓋合在所述罐體112上,一定程度上防止藥液外濺或者揮發(fā)。
所述罐體112的側壁上部還可以設置卡扣,所述罐蓋114上設置有與所述罐體112側壁上的卡扣匹配的咬合結構,所述卡扣與所述咬合結構的配合可以將罐蓋114更嚴密的蓋合在所述儲液罐110上以實現藥液與外部空氣隔離,便于較好的儲藏。所述罐體112的側壁上還可以設置有把手116,便于將所述儲液罐110提起和移動。
所述移動裝置120可以包括承重板122和萬向輪124,所述承重板122包括承重面和接地面。所述儲液罐110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上,所述萬向輪124安裝在所述承重板122的接地面上。所述承重板122為板狀結構,所述承重板122優(yōu)選為不銹鋼材質板,以實現較大的承受力且不易被滴灑的藥物等腐蝕。所述承重板122可以為方形承重板122或者圓形承重板122。當所述承重板122為方形承重板122時,所述萬向輪124的數量優(yōu)選為四個,四個所述萬向輪124通過連接件分別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接地面的四個邊角位置。當所述承重板122優(yōu)選為圓形承重板122時,所述萬向輪124的數量可以優(yōu)選為三個,三個所述萬向輪124均勻設置于所述圓形承重板122的接地面的側邊。例如,將所述圓形承重板122的邊緣劃分成三等分,每個三等分點處設置一個萬向輪124,以實現三個萬向輪124能均勻承擔所述承重板122的壓力,并能實現承重板122的各個方向的自由移動。其他能實現承重功能的其他形狀板材均能適用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所述承重板122上還設置有輸液管130,所述輸液管130優(yōu)選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的邊緣位置。所述輸液管130包括管體132和閥門134,所述閥門134用于控制管體132的導通狀態(tài)和液體流速大小。所述輸液管130的管體132一端與所述儲液罐110的出液口連通,所述輸液管130的管體132的另一端與用于接收藥液的接收設備連通。所述輸液管130用于將儲液罐110內的液體可控的輸出到接收設備內。
所述送藥車100還可以增設鎖緊組件(圖中未示出),用于將所述儲液罐110固定到所述承重板122上,以避免送藥車100在移動過程或者輸液過程中,儲液罐110相對承重板122滑動時影響正常的藥液輸送。所述鎖緊組件可以包括第一子組件和第二子組件,所述第一子組件設置于所述儲液罐110側壁上,所述第二子組件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上,所述第一子組件和所述第二子組件可以相互配合,達到將所述儲液罐110鎖緊到所述承重板122上的目的。所述鎖緊組件可以為卡扣組件,所述第一子組件可以為扣體,所述第二子組件為與所述扣體配合的卡緊件。所述鎖緊組件也可以為磁性鎖緊件,所述第一子組件和所述第二子組件為相互吸合的磁性元件。其他能實現儲液罐110與承重板122之間鎖合功能的組件均可適用于本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100在使用時,將所述承重板122的萬向輪124放置在地面上,使得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朝上。將需要使用的儲液罐110放置在所述承重板122上,通過轉動所述儲液罐110將所述儲液罐110的出液口與所述輸液管130的管口連通,將輸液管130的閥門134關閉,并通過鎖緊組件將所述儲液罐110鎖緊到所述承重板122上。打開所述儲液罐110的罐蓋114,將需要輸送的藥液釋放到儲液罐110內,釋放操作結束后將所述罐蓋114蓋合到所述儲液罐110上并鎖緊。通過移動萬向輪124將所述送藥車100轉移動預設位置后,將需要接收藥液的接收設備的進液口連接到所述輸液管130的自由端管口。打開閥門134,儲液罐110內的藥液受重力作用從儲液罐110下端的出液口經由輸液管130傳輸至接收設備內,即為完成了送藥和藥液灌裝操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100,針對于現有技術的灌裝作業(yè)中的儲液罐110的移動都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搬運,并且需要將儲液罐110上端的出液口倒置才能將藥物倒出,極大程度地增大了藥物輸送過程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技術問題,提供的送藥車100包括儲液罐110和移動裝置120,移動裝置120包括承重板122和移動所述承重板122的萬向輪124,將需要移動的儲液罐110放置到承重板122上,由所述承重板122的接地面的萬向輪124將所述儲液罐110運輸到需求位置,通過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上的與儲液罐110下端的出液口連通的輸液管130連接到需要接收藥液的接收設備,儲液罐110內的藥液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經由下端的出液口流出后,經由所述輸液管130到達接收設備,達到了減少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方便了藥液灌裝操作的技術效果。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2和圖3,圖2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送藥車100的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送藥車100的移動裝置12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送藥車100可以包括:儲液罐110和移動裝置120,所述儲液罐110設置于所述移動裝置120上。
所述儲液罐110包括罐體112和罐蓋114,所述罐體112的下端通過地面進行封閉,所述罐體112內設置有容納藥液的容納腔室,所述罐體112的上端開口,所述罐蓋114蓋合在所述管體132的上端開口處。
所述移動裝置120包括承重板122和萬向輪124,所述承重板122包括承重面和接地面。所述儲液罐110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上,所述萬向輪124安裝子啊所述承重面的接地面上。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的邊緣位置還設置有輸液管130,所述輸液管130包括管體132和閥門134。所述輸液管130的一端連接所述儲液罐110,所述輸液管130的另一端了解用于接收藥液的接收設備。
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的側邊還可以設置有用于圍合所述承重板122的圍擋140,所述圍擋140垂直于所述承重面設置。所述儲液罐110設置于所述圍擋140的圍合區(qū)域內,以較好的將儲液罐110固定在所述承重板122上,同時可以達到將儲液罐110的出液口滴灑的藥液隔擋在所述圍擋140的圍合區(qū)域內,防止藥液到處滴灑的效果。
所述圍擋140為環(huán)狀板,所述環(huán)狀板垂直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設置。所述圍擋140可以與所述承重面一體成型,以達到更好的圍合效果。當然,也可以在所述承重面上設置凹槽,將所述圍擋140設置于所述凹槽內,實現所述圍擋140與所述承重面的滑動連接,且方便更換圍擋140,以適應不同的灌裝作業(yè)的需求。
所述圍擋140上設置有通孔142,所述通孔142可以容納所述輸液管130??紤]到在藥液灌裝作業(yè)時,可能需要同時對多個接收設備進行灌裝作業(yè)以節(jié)省灌裝時間,因此在所述圍擋140上設置多個通孔142。同時可以優(yōu)選在所述儲液罐110的底端設置多個出液口,并設置多個與所述出液口連通的輸液管130,多個輸液管130可以同時連接接收設備,以使所述儲液罐110內的藥液在受重力作用時經由底部的多個出液口流通至多個接收設備,極大程度地減少了灌裝時間??紤]到儲液罐110的出液口大小可能不同,輸液管130以及與輸液管130連通的接收設備的管口大小可能不同,因此可以優(yōu)選在所述圍擋140上設置多個大小不同的所述通孔142,以容納不同管口內徑的輸液管130口。
考慮到所述輸液管130的管口內徑可能不統一,可以設置較大內徑的通孔142,通過遮擋所述通孔142的部分通透區(qū)域,以適應不同輸液管130的放置。可以在所述圍擋140內設置遮擋片144,所述遮擋片144與所述圍擋140滑動連接。在需要較大通孔142時,向遠離所述通孔142的方向滑動遮擋片144以使所述通孔142的通透區(qū)域增大。相反地,在需要較小通孔142或者完全遮蔽通孔142時,可以向靠近所述通孔142的方向滑動遮擋片144以實現所述通孔142的部分或者全部通透區(qū)域的遮擋??紤]到所述圍擋140內可能殘留有所述儲液罐110滴灑的藥液,為防止殘留藥液的滴出,可以在不需要使用通孔142進行藥液灌裝時滑動遮擋片144將通孔142的通透區(qū)域完全遮蔽,起到更好的圍擋140效果。
在使用本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100進行藥液輸送灌裝時,將儲液罐110的出液口準確對接到圍擋140的通孔142位置,將出液口與通孔142內放置的輸液管130的管口連通。需要同時進行多個灌裝操作時,將所述儲液罐110的每個出液口均對接到圍擋140上的通孔142,再依次將每個出液口連接到與之對接的通孔142內的輸液管130。當然,也可以將所述儲液罐110放置在承重板122上后,通過移動圍擋140以及設置在圍擋140通孔142內的輸液管130,使得輸液管130的管口能準確對接到儲液罐110的出液口,進行后續(xù)的管道連接和藥液傳輸過程。
本實施例提供的送藥車100,增設圍擋140,圍擋140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的邊緣區(qū)域,將所述儲液罐110圍合在所述圍擋140的圍合區(qū)域內,以實現將儲液罐110固定在所述承重板122上的目的,同時達到了將儲液罐110滴灑出來的藥液圍擋140在承重板122上防止藥液飛濺的技術效果。圍擋140上可以設置多個容納輸液管130的通孔142,以使所述儲液罐110能同時進行多個接收設備的藥液灌裝操作。所述圍擋140可以與所述承重板122一體成型以起到更好的圍合效果,也可以通過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上的凹槽與所述圍擋140滑動連接,以便通過移動圍擋140實現將設置于圍擋140通孔142內的輸液管130移動到儲液罐110的出液口處進行灌裝操作。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4,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送藥車100的結構示意圖,其與前述實施例的送藥車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的送藥車100還包括傾斜塊150。
所述傾斜塊150設置于所述承重板122的承重面上,優(yōu)選設置于所述承重面上遠離所述輸液管130的側邊。所述儲液罐110放置于所述承重板122上時,儲液罐110鄰接所述傾斜塊150的一側被所述傾斜塊150頂起,相對于所述輸液管130的高度較高,形成一個向所述出液口的傾斜坡度。由于所述儲液罐110受所述傾斜塊150的一側支撐作用,所述儲液罐110內的液體會向地勢相對更低的出液口傾斜,這樣就會使得所述儲液罐110內的液體均流向所述出液口,實現儲液罐110內的液體能全部流出而不會部分殘留的技術效果,防止了藥液在灌裝操作中的殘留浪費。
當然,所述傾斜塊150也可以為其他能實現儲液罐110傾斜設置的結構,例如在所述承重板122遠離所述輸液管130的位置設置把手116。在需要將儲液罐110內的液體全部倒出時,通過搬動把手116將儲液罐110遠離所述出液口的一側頂起,將液體流通至出液口處。其他能實現儲液罐110傾斜設置的結構就能適用于本實施例。
第四實施例
請參見圖5,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送藥車100,其與前述實施例的送藥車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的送藥車100還包括分流管160。
考慮到在時間灌裝作業(yè)時,為了減少灌裝時間,優(yōu)選同時進行多個接收設備的灌裝作業(yè),因此本實施例優(yōu)選在所述輸液管130的管口設置分流管160。所述分流管160包括一個進液口和多個出液口,所述分流管160的進液口與所述輸液管130連通,所述分流管160的出液口連接接收設備。還可以在所述分流管160的每個出液口均設置一個閥門134,可控地實現多個出液口的出液狀態(tài)。極大程度地較少了藥液灌裝作業(yè)時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提供的送藥車,針對于現有技術的灌裝作業(yè)中的儲液罐的移動都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搬運,并且需要將儲液罐上端的出液口倒置才能將藥物倒出,極大程度地增大了藥物輸送過程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技術問題,提供的送藥車包括儲液罐和移動裝置,移動裝置包括承重板和移動所述承重板的萬向輪,將需要移動的儲液罐放置到承重板上,由所述承重板的接地面的萬向輪將所述儲液罐運輸到需求位置,通過設置于所述承重板上的與儲液罐下端的出液口連通的輸液管連接到需要接收藥液的接收設備,儲液罐內的藥液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經由下端的出液口流出后,經由所述輸液管到達接收設備,達到了減少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方便了藥液灌裝操作的技術效果。增設圍擋,圍擋設置于所述承重板的承重面的邊緣區(qū)域,將所述儲液罐圍合在所述圍擋的圍合區(qū)域內,以實現將儲液罐固定在所述承重板上的目的,同時達到了將儲液罐滴灑出來的藥液圍擋在承重板上防止藥液飛濺的技術效果。圍擋上可以設置多個容納輸液管的通孔,以使所述儲液罐能同時進行多個接收設備的藥液灌裝操作。所述圍擋可以與所述承重板一體成型以起到更好的圍合效果,也可以通過設置于所述承重板上的凹槽與所述圍擋滑動連接,以便通過移動圍擋實現將設置于圍擋通孔內的輸液管移動到儲液罐的出液口處進行灌裝操作。增設傾斜塊,使得儲液罐的一側受支撐作用高度相對更高,形成一個向所述出液口的傾斜坡度。由于所述儲液罐受所述傾斜塊的一側支撐作用,所述儲液罐內的液體會向地勢相對更低的出液口傾斜,這樣就會使得所述儲液罐內的液體均流向所述出液口,實現儲液罐內的液體能全部流出而不會部分殘留的技術效果,防止了藥液在灌裝操作中的殘留浪費。在所述輸液管口連接分流管,將儲液罐出液口輸出的藥液同時輸送到多個接收設備內,進一步節(jié)省了藥液灌裝時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