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磁致熱的對接式塑料管道熔合粘接網(wǎ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磁致熱的對接式塑料管道熔合粘接網(wǎng),屬于電磁技術領域,尤其是針對有環(huán)保要求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工程塑料管道施工中的塑料管的熔合粘接。
背景技術:
農(nóng)業(yè)灌溉、人蓄吃水是水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嚴重,已經(jīng)嚴重制約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節(jié)約用水已上升為國策,成為全民的共識。水源地與用戶之間幾乎無一例外的需要將水源地的水輸送給用戶使用,水資源的輸送主要靠渠道和管道的形式進行。對于灌溉來說渠道輸水的水利用系數(shù)一般在0.5左右,也就是說有近50%的水沒有被農(nóng)作物利用而浪費掉了,而管道輸水的水利用系數(shù)可以達到0.95以上,使灌溉水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利用管道將水輸送到用戶,可以減少水在明渠輸送過程中的滲漏和蒸發(fā)損失,還可以避免污染,對生活用水尤為重要。輸水管道一般采用鋼管、混凝土管、塑料管等,隨著石化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塑料管的應用日益廣泛,目前已經(jīng)成為水利工程管道輸水的主要管材。塑料管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化學膠進行粘接的方法,膠粘劑是由多種化學原料制成的化工產(chǎn)品,幾乎都有一定毒性,在對環(huán)保有要求的工程中使用膠粘劑進行粘接對工程質量是有負面作用的,尤其是涉及到人們的生活用水領域方面。另一方面,在粘接質量方面,對膠粘劑的品質及用量要求較高,當塑料管的抗拉強度與接頭部分粘接抗拉強度相等時,可以達到質量與成本的最佳平衡,但在正常的工程施工中是很難達到的,為了保證整體的施工質量,往往會造成材料的浪費。再一方面,用膠粘劑粘接的方法對施工的環(huán)境要求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膠粘劑常溫下使用正常,溫度低的話就需要特殊處理,有些膠粘劑必須加熱才能使用,而且施工中這些材料的的毒性更大一些,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發(fā)明內容
目前輸水工程施工中塑料管的粘接是利用化學方法生產(chǎn)的有機物膠粘劑,幾乎都含有毒成分,而且施工中不易掌握最佳膠粘劑使用量,容易造成質量問題或者產(chǎn)生膠粘劑的浪費;其次氣象環(huán)境也會對施工造成較大影響;更重要的問題是會造成污染環(huán)境,尤其是會對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包括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和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驅動的電磁加熱帶(101)兩部分內容。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是采用環(huán)保、無毒的導磁性金屬材料制作的,用于對接式的塑料管的熔合粘接。
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置于擴口管(301)和直插管(302)的中間,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吸收電磁加熱功率產(chǎn)生渦流而發(fā)熱,其熱量可以使與其接觸的擴口管(301)和直插管
(302)的接觸面部分熔化而熔合粘接在一起,實現(xiàn)塑料管的粘接。本發(fā)明的塑料管熔合粘接可以多次重復進行,對接頭進行無損修復,以方便施工。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是用來產(chǎn)生高頻脈沖電磁功率的,是參考電磁爐的工作原理設計制造的,包括電源電路,大功率高頻脈沖變換電路,紅外測溫電路,自動控制電路,設備外殼等部件,該電路系統(tǒng)輸出的可控高頻脈沖電磁功率驅動電磁加熱帶(101 ),發(fā)送高頻脈沖電磁功率,作用于導磁性金屬材料制作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使其獲得所需的電磁功率而發(fā)熱。利用紅外測溫電路探頭探測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的溫度,自動控制電路根據(jù)這個實時溫度采集值,控制高頻脈沖電磁功率的輸出,使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達到額定的工作溫度,以保證粘接質量。本發(fā)明與采用膠粘劑粘接塑料管的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優(yōu)勢,尤其采用環(huán)保、無毒的導磁性材料制造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無論材料來源或者是生產(chǎn)技術都是比較容易的,應用在與人們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的輸水工程中,其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圖1為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的電磁加熱功率發(fā)射底板材料結構示意圖,101-電磁加熱帶,102-緊固帶;
圖2為圖1的剖面圖,103-平滑耐磨層,104-電磁線圈,105-保護層;
圖3為插接式塑料管粘接結構示意圖,201-擴口管,202-直插管,203-導磁性材料網(wǎng),204-電磁加熱帶;圖4為圖3的剖面 圖5為對接式塑料管粘接結構示意圖,301-擴口管,302-直插管,303-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4-電磁加熱帶;圖6為圖5的剖面 圖7為插接式塑料管粘接材料結構示意圖,401-導磁性材料網(wǎng),402-縮網(wǎng)口 ;
圖8為圖6的剖面 圖9為對接式塑料管粘接材料結構示意圖,501-導磁性材料網(wǎng);圖10為圖9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所示,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是采用環(huán)保、無毒的導磁性金屬材料編制而成的,包括帶有縮網(wǎng)口的筒型、直筒型和平面型等形狀,編制而成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的具有一定的縱、橫向伸縮能力,以方便施工。對接式塑料管粘接是指需要粘接的兩根塑料管具有相同的管徑,將兩根塑料管的直插管(302)對接在一起,另外配置一段與擴口管(301)的周長一致的塑料管或類似塑料管的材料,套在其接頭上,進行粘接。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是作為粘接材料使用的,為直筒形結構。適用于對接式塑料管施工中的熔合粘接。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是參考電磁爐的工作原理設計制造的,包括電源電路,大功率頻率變換電路,紅外測溫電路,自動控制電路,設備外殼等部件組成,該部分電路可以輸出驅動電磁線圈(104)的高頻脈沖電磁功率。電磁加熱帶(101)由緊固帶(102)、平滑耐磨層(103)、電磁線圈(104)、保護層(105)以及驅動電源線、信號線等組成。電磁加熱帶(101)是具有一定強度要求的柔性帶子,可以制成不同的型號,以適應不同管徑的塑料管熔合粘接,對應型號電磁加熱帶(101)的長度應略小于需要粘接塑料管的擴口管(301)部分的管子周長為佳。電磁加熱帶(101)是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的負載,裝置利用緊固帶(102)將電磁加熱帶(101)拉緊,使其平滑耐磨層(103)和待粘接的塑料管緊貼在一起,可以沿著塑料管接頭部位橫向來回滑動,使電磁加熱帶(101)對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均勻、完全的傳送電磁加熱功率,以確保熔合粘接的質量。電磁加熱帶(101)的電磁線圈(104)是主要的功能部件,采用柔軟的多股細銅線繞制而成,繞制的形狀及組合方式應使電磁加熱帶(101)發(fā)送的電磁功率均衡,使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接收均勻的電磁功率為要點。紅外測溫電路的探頭分布于最里面的平滑耐磨層(103)上,以避免電磁線圈(104)發(fā)熱對溫度測量結果的影響。
在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對塑料管進行加熱熔合粘接的過程中,紅外測溫電路可以獲得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的實時溫度,自動控制電路根據(jù)紅外測溫電路獲得的這個溫度,控制高頻脈沖電磁功率的輸出,使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達到額定的工作溫度。該具體實施方式
是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不表不本發(fā)明只有這一種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導磁性材料網(wǎ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501)是具有直筒形網(wǎng)狀結構體,將適當長度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置于需要熔合粘接的對接式塑料管的擴口管(301)和直插管(302)的中間,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可以吸收高頻脈沖電磁功率的而發(fā)熱升溫,使兩段塑料管與搭接管熔合粘接在一起。
2.基于權利I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501)是由環(huán)保、無毒的、電阻率較小的導磁性金屬材料絲編織成的。
3.基于權利2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501)是可以剪裁成適當?shù)男螤?,以滿足不同的塑料管熔合粘接要求。
4.基于權利2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501)是具有伸縮能力的,使其可以緊貼需要熔合粘接的內塑料管外部。
5.基于權利I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501)是一次性產(chǎn)品O
6.基于權利I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性材料網(wǎng)(501)可以多次加熱,以修復塑料管的粘接缺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磁致熱的對接式塑料管道熔合粘接網(wǎng),用于有環(huán)保要求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工程塑料管道施工中的對接式塑料管的熔合粘接。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置于塑料管的擴口管(301)與塑料管的直插管(302)的中間,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在需要進行粘接的塑料管的擴口管(301)的外面,通過其傳遞高頻電磁脈沖加熱功率,作用于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使其產(chǎn)生渦流而發(fā)熱,使與其接觸部分的產(chǎn)生部分熔化而熔合粘接。便攜式電磁加熱裝置驅動電磁加熱帶(304),通過紅外線傳感器對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的進行恒溫加熱,以保證塑料管的熔合粘接質量。對導磁性材料網(wǎng)(303)的加熱可以多次重復,以修復粘接缺陷。
文檔編號F16L47/03GK103225724SQ20131003536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李文忠 申請人: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