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凸輪推桿機構及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傳動領域,尤其是具有凸輪軸及具有該凸輪軸挺柱體的柱塞栗。
背景技術:
工業(yè)生產(chǎn)中,凸輪挺桿機構為基本的傳動機構,尤其是在柱塞泵中。傳統(tǒng)的柱塞泵包括凸輪軸,該凸輪軸設置于泵殼內(nèi)。在凸輪軸的上方,設置于多個空置于柱塞腔內(nèi)的挺柱體,所述挺柱體的一端設置有滾輪,滾輪與所述凸輪軸上的多個凸輪的表面接觸。通過凸輪軸的旋轉(zhuǎn)運動,而轉(zhuǎn)換成挺柱體上下往復直線運動。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柱塞泵中,為了使挺柱體51通過凸輪軸52的推動在直線方向上往復運動,其設置于柱塞腔53內(nèi)。所述凸輪軸52上設置有凸輪521,該凸輪521具有由多段凸面型線組合而成。挺柱體51下設置有滾輪59,滾輪59在與凸輪521的表面接觸時,因為凸輪型線為凸面型線,所以挺柱體51有與凸輪521相對旋轉(zhuǎn)運動的趨勢。為了使挺柱體51不在該柱塞腔53內(nèi)作旋轉(zhuǎn)運動,在挺柱體51上設置有引導裝置,如在圖5中所示的導引銷55,而在柱塞腔53的對應位置上也設置于引導裝置57,從而使挺柱體51在柱塞腔53內(nèi)不發(fā)生旋轉(zhuǎn),避免了挺柱體51與柱塞腔53內(nèi)壁的過度磨損。這種引導機構已經(jīng)被長期大量使用,在每次使用到這種凸輪挺桿機構時,業(yè)內(nèi)的設計人員已經(jīng)習慣于使用這種引導機構。變化只在于如何進行定位于引導,但引導機構一直是設計人員習慣使用的機構。然而,在上述的機構設置中,如果安裝引導裝置,需要在挺柱體51上設置導引銷55,同時,柱塞腔53的內(nèi)部也需加工對應的引導機構。在機械加工時,需要的工序及工時均較多。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需引導機構即可自動定位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包括柱塞腔,所以挺柱體設置于所述柱塞腔內(nèi),所述凸輪軸設置于所述挺柱體下,通過凸輪軸上設置的凸輪推動挺柱體往復運動,所述凸輪的凸輪型線由多段型線組合而成,其所述組成凸輪型線的多段型線中部分為凹面型線,所述挺柱體上沒有導引機構。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可為三分之一以上、二分之一以上或三分之二以上,或者凸輪在其桃頭處具有半圓形凸面型線,其余部分為凹面型線,且所述挺柱體下端通過滾輪與凸輪接觸,凸輪具有三個桃頭。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也可以這樣實現(xiàn)一種凸輪推桿機構,所述推桿設置于一收容空間內(nèi),所述推桿可以在所述收容空間內(nèi)作直線運動,并通過設置于所述推桿一端的滾輪與所述凸輪接觸,所述凸輪的凸輪型線由多段型線組合而成,所述組成凸輪型線的多段型線中部分為凹面型線,所述推桿上沒有導引機構。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三分之一以上或二分之一以上。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設置,使用凹面型線的特性,通過滾輪與凹面型的接觸,挺柱體或推桿不會產(chǎn)生旋轉(zhuǎn)。即使在特殊情況下,挺柱體或推桿產(chǎn)生一定的小的旋轉(zhuǎn),通過凹面型與滾輪之間的力,可以使挺柱體或推桿自動回到原來的位置上??朔爽F(xiàn)在的本領域的設計人員在設置柱塞泵或者推桿機構時的思維慣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凸輪軸與挺柱體的柱塞泵的一個實施例的部分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凸輪軸與挺柱體的柱塞泵中的凸輪軸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凸輪軸與挺柱體的柱塞泵中的凸輪與挺柱體下安裝的滾輪的接觸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滾輪在挺柱體相對于凸輪軸部分偏轉(zhuǎn)時的受力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凸輪軸的示意圖,其凸輪型線的結構不同。圖6為現(xiàn)有技術的柱塞泵的剖面視圖,用以顯示挺柱體及其上的導引銷的結構。圖7為圖6中凸輪型線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請參閱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凸輪軸11與挺柱體13的柱塞泵1,所述凸輪軸11設置于凸輪腔15內(nèi),其上設置有多個三桃頭凸輪111 (請參閱圖2所示)。當然所述凸輪111也可以為其他桃頭數(shù)的凸輪。挺柱體13設置于柱塞腔17內(nèi),在所述挺柱體13的下部設置有滾輪19,該滾輪19可與所述凸輪111接觸,在凸輪111旋轉(zhuǎn)時,滾輪19可推動所述挺柱體13在柱塞腔17內(nèi)作直線往復運動。所述挺柱體13為圓柱體結構,表面均勻光滑,設置于同樣均勻光滑的圓柱形的柱塞腔17內(nèi)。該挺柱體13及柱塞腔17上均沒有如現(xiàn)有技術中提及的用以限定挺柱體13與柱塞腔17相對旋轉(zhuǎn)的導向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的挺柱體13及柱塞腔17的內(nèi)表面為可相對配合的圓柱體,當然,如果其均采用其他可相對配合的表面,例如橢圓表面等均可實施。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滾輪19為與凸輪111同軸向的圓柱形滾輪,當然只要該滾輪能與凸輪111形成接觸線,例如圓錐滾子軸承,均可完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請配合參閱圖2、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凸輪軸11上設置有凸輪111,凸輪111的個數(shù)與柱塞泵I的結構有關,可為一個或多個。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凸輪111僅在三個桃頭1111處具有小段的凸面型線1113。自三個桃頭1111的凸面型線1113之外,均采用凹面型線1115進行連接。當滾輪19與凸輪111的凸面型線1113接觸時,因為凸面型線1113的長度很短,滾輪19與凸輪111之間很少會產(chǎn)生相對旋轉(zhuǎn)。即使?jié)L輪19相對凸輪111在豎直方向產(chǎn)生小的旋轉(zhuǎn),當滾輪19與凸輪111的凹面型線1115接觸時,滾輪19在其與凸輪111的接觸線位置會產(chǎn)生如圖4中所標示的力,該力會促使?jié)L輪19回到最初的位置,從而挺柱體13不會在柱塞腔17內(nèi)產(chǎn)生大的旋轉(zhuǎn)位移,避免了挺柱體13與柱塞腔17之間的不必要的磨擦。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凸輪的凸輪型線的示意圖。在該實施例中,凸輪型線中有三分之二的長度為凹面型線,其余的部分位凸面型線。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凸輪型線的實施例,凸輪型線中的凹面型線可為型線總長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從本實用新型的宗旨來看,只要凹面型線的長度足以使?jié)L輪能在凸輪上自動糾正其偏轉(zhuǎn),使挺柱體與柱塞腔的摩擦滿足特定工況下的需要,即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本實用新型的宗旨可知,只要在凸輪與其他結構通過凸輪型線的接觸來傳遞動力,并且要防止凸輪與該結構之間的相對旋轉(zhuǎn),均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簡單推導出其結構。當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應用于凸輪推桿機構時,即可得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一種凸輪推桿機構,所述推桿設置于一收容空間內(nèi),所述推桿可以在所述收容空間內(nèi)作直線運動,并通過設置于所述推桿一端的滾輪與所述凸輪接觸,所述凸輪的凸輪型線由多段型 線組合而成,所述組成凸輪型線的多段型線中部分為凹面型線,所述推桿上沒有導引機構。同樣,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三分之一以上或二分之一以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的簡單變化形式,不再一一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包括柱塞腔,所以挺柱體設置于所述柱塞腔內(nèi),所述凸輪軸設置于所述挺柱體下,通過凸輪軸上設置的凸輪推動挺柱體往復運動,所述凸輪的凸輪型線由多段型線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組成凸輪型線的多段型線中部分為凹面型線,所述挺柱體上沒有導弓I機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三分之一以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二分之一以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三分之二以上。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在其桃頭處具有凸面型線,其余部分為凹面型線。
6.如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體下端通過滾輪與凸輪接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具有三個桃頭。
8.一種凸輪推桿機構,所述推桿設置于一收容空間內(nèi),所述推桿可以在所述收容空間內(nèi)作直線運動,并通過設置于所述推桿一端的滾輪與所述凸輪接觸,所述凸輪的凸輪型線由多段型線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組成凸輪型線的多段型線中部分為凹面型線,所述推桿上沒有導引機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凸輪推桿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三分之一以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凸輪推桿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型線占凸輪型線二分之一以上。
專利摘要凸輪推桿機構及具有凸輪軸及挺柱體的柱塞泵,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具有凸輪推桿機構,所述推桿設置于一收容空間內(nèi),所述推桿可以在所述收容空間內(nèi)作直線運動,其中所述凸輪的凸輪型線由多段型線組合而成,所述組成凸輪型線的多段型線中部分為凹面型線,所述推桿上沒有導引機構。雖然沒有導引機構,推桿也可以在凹面型線的約束作用而進行自然定位,可以減小推桿與凸輪的磨擦。
文檔編號F16H53/08GK202510658SQ20122001783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唐朝暉, 張建新, 金鑫 申請人:博世汽車柴油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