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在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詳細描述的類型的、用于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
背景技術:
由文件DE 103 05 241 Al已知六擋或七擋的雙離合器變速器。該雙離合器變速 器包括兩個離合器,所述離合器分別以其輸入側與驅動軸連接并且以其輸出側分別與兩個 變速器輸入軸中的一個連接。兩個變速器輸入軸彼此同軸地設置。另外兩個中間軸設置成 軸線平行于兩個變速器輸入軸,所述兩個中間軸的空套齒輪與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輪嚙 合。另外耦聯(lián)裝置能軸向移動地抗旋轉地固定在中間軸上,以便能夠接通相應的擋位齒輪。 相應選擇的傳動比通過輸出齒輪傳遞到差速器上。為了在已知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實現(xiàn)期 望的傳動級,許多齒輪平面是必要的,使得在安裝時必需并非不顯著的結構空間。另外由文件DE 38 22 330 Al已知圓柱齒輪式變速器。該圓柱齒輪式變速器包括 能在負載下?lián)Q擋的雙離合器,其一部分與驅動軸連接并且其另一部分與可旋轉地支承在驅 動軸上的驅動空心軸連接。對于確定的傳動比,驅動軸能通過切換元件與驅動空心軸耦聯(lián)。由文件DE 10 2004 001 961 Al已知具有兩個離合器的動力換擋變速器,所述離 合器分別配設于一個變速器部分。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變速器輸入軸彼此同軸地設置并且通 過固定齒輪與配設的中間軸的空套齒輪嚙合。中間軸的相應的空套齒輪能借助于配設的切 換元件抗旋轉地與相應的中間軸連接。另外由該文件已知一種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其中 設置另外的切換元件用于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輸入軸以實現(xiàn)另外的傳動級。在這種結構中七擋 變速器在兩個變速器部分中必需至少六個齒輪平面,以便能實現(xiàn)各傳動級。這導致結構長 度沿軸向不期望的延長,使得明顯限制了安裝到車內的安裝可能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建議開頭描述的類型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中盡可能廉價地 并且在小的結構空間需求中以盡可能少的構件實現(xiàn)能動力換擋的傳動級。該目的按本發(fā)明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雙離合器變速器解決。有利的結構 尤其由從屬權利要求和附圖得到。因此建議結構空間優(yōu)化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兩個離合器,其輸入側與驅動軸 連接并且其輸出側分別與兩個例如彼此同軸地設置的變速器輸入軸中的一個連接。雙離合 器變速器包括至少兩個中間軸,構成為空套齒輪的擋位齒輪可旋轉地支承在所述中間軸 上;和抗旋轉地設置在兩個變速器輸入軸上并且構成為固定齒輪的、至少部分與空套齒輪 嚙合的擋位齒輪。另外設置多個用于使空套齒輪與中間軸抗旋轉地連接的耦聯(lián)裝置或類似 物。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具有設置在兩個中間軸上的各一個輸出齒輪或恒定小齒 輪(Konstantenritzel),該輸出齒輪或該恒定小齒輪相應與驅動軸的齒部耦聯(lián),以便相應 的中間軸與輸出裝置連接;以及至少一個可激活的或可閉合的、作為所謂的迂回擋切換元件的、用于抗旋轉地連接兩個擋位齒輪的切換元件或類似物,其中能接通多個能動力換擋 的前進擋和至少一個倒擋。按本發(fā)明雙離合器變速器優(yōu)選包括僅四個齒輪平面,其中所述兩個輸出齒輪中的 至少一個與配屬的中間軸以可接通的方式連接。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例如設置兩個雙齒輪 平面并且在每個雙齒輪平面中第一和第二中間軸的各一個空套齒輪分別配設于所述變速 器輸入軸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其中在每個雙齒輪平面中至少一個空套齒輪可用于至少兩 個擋位,并且其中例如設置兩個單齒輪平面,其中中間軸的一個空套齒輪配設于所述變速 器輸入軸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使得至少一個迂回擋(Windungsgang)能至少通過在每個 中間軸上的一個切換元件接通并且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在一個配設于第一中間軸的輸 出齒輪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的情況下接通。在耦聯(lián)裝置打開的狀態(tài)下相應的輸出齒輪與配設的 中間軸松開,其中在未接通或未操作的狀態(tài)下配設于輸出齒輪的耦聯(lián)裝置閉合,使得相應 的輸出齒輪與配設的中間軸抗旋轉地連接。由于空套齒輪的可能的多次利用,在具有盡可 能少的齒輪平面的建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可以實現(xiàn)最多數(shù)量的傳動比,其中優(yōu)選所有前 進擋和倒擋在按順序執(zhí)行時是能動力換擋的。通過取代一個雙齒輪平面而采用兩個單齒輪平面(即一個固定齒輪通過兩個固 定齒輪取代)在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尤其在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擋中可以實 現(xiàn)和諧的漸進的速比間隔。也可以考慮,最后一個或倒數(shù)第二個速比間隔比相應位于它們 之前的速比間隔更高地構成,以便在由駕駛員要求的降擋中提供特別多的輸出力矩和輸出 功率。另外對于每個中間軸采用最多三個切換元件,它們可以通過切換元件和/或耦聯(lián)裝 置實現(xiàn),以便在每個中間軸上必要時最多兩個操縱裝置就足夠了。另外在按本發(fā)明的雙離 合器變速器中最后一個或倒數(shù)第二個速比間隔比相應位于它們之前的速比間隔更高地構 成,以便在由駕駛員要求的降擋中提供特別多的輸出力矩和輸出功率。另外最高的能動力 換擋的擋位可設計為迂回擋。按本發(fā)明建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可以優(yōu)選構成為七擋變速器。由于相對于已知的 變速器布置為較短的結構方式,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尤其適用于在車輛中的前部橫 向安裝方式。但是根據(jù)相應考慮的車輛的類型和結構空間情況的不同,其它的安裝方式也 是可能的。在本發(fā)明的可能的結構范圍中可設定,在例如在第一中間軸上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時 輸出齒輪與第一中間軸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通第一前進擋或其它的擋位作為迂回擋。 另外通過在第二中間軸上的切換元件,第二變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8能與第一變 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該切換元件至少能接通第七前進擋或也 接通其它的擋位作為迂回擋。另外通過在第一中間軸上的另外的切換元件,第二變速器部 分的一個空套齒輪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該切換元 件至少能接通倒擋作為迂回擋。可能的是,在上述的結構中附加地在第二中間軸上的切換 元件被激活的情況下能接通一個爬行擋作為迂回擋。按本發(fā)明的另一種結構可以設定,通過在第一中間軸上的切換元件第二變速器部 分的一個空套齒輪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該切換元 件至少接通第一前進擋。另外在第二中間軸上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的狀態(tài)下輸出齒輪能與第 二中間軸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通第七前進擋作為迂回擋。另外通過在第二中間軸上的閉合的切換元件,第二變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該切換元件至少能接通第一倒擋或類似擋作為迂回擋。在上述的結 構中在第二中間軸上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的情況下附加地接通一個爬行擋作為迂回擋。其它應 用和轉換也是可能的。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具有優(yōu)選僅四個齒輪平面的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解決, 其中兩個輸出齒輪能接通地與配屬的中間軸連接。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設置兩個雙齒輪平 面并且在每個雙齒輪平面中第一和第二中間軸上的各一個空套齒輪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 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其中在每個雙齒輪平面中至少一個空套齒輪能用于至少兩個擋位, 并且其中設置兩個單齒輪平面,其中中間軸的一個空套齒輪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之一的一 個固定齒輪,使得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通過在第二中間軸上的一個切換元件K接通 并且在至少配設于第一中間軸的輸出齒輪12的并且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中以及在 至少配設于第二中間軸的輸出齒輪13的并且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中分別能接通至 少一個迂回擋。在耦聯(lián)裝置打開的狀態(tài)下相應的輸出齒輪能與配設的中間軸松開,其中在 未接通的或未操作的狀態(tài)中配設于輸出齒輪的耦聯(lián)裝置閉合,使得相應的輸出齒輪與配設 的中間軸抗旋轉地連接。由于多個空套齒輪的可能的多次利用,在具有盡可能少的齒輪平 面的建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實現(xiàn)最大數(shù)量的傳動比,其中優(yōu)選所有前進擋和倒擋在按順 序執(zhí)行時是能動力換擋的。在該有選擇的解決方案中按一種結構可設定,在第一中間軸上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時 輸出齒輪與第一中間軸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通第一前進擋作為迂回擋。另外在第二中 間軸上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時輸出齒輪能與第二中間軸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通第七前進擋 作為迂回擋。最后也可能的是,此外通過在第二中間軸上的切換元件,第二變速器部分的一 個空套齒輪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一個空套齒輪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至少可 接通一個倒擋或類似擋作為迂回擋。在上述的結構中在第二中間軸上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時附 加地能接通一個爬行擋作為迂回擋。通過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能通過至少一個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和至少一個閉 合的切換元件實現(xiàn)迂回擋,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擋位齒輪彼此耦聯(lián),以便因此實現(xiàn)通過 兩個變速器部分的動力流。當采用的耦聯(lián)裝置打開時,該相應采用的耦聯(lián)裝置使相應的輸 出齒輪與配設的中間軸分開。由于在每個中間軸上的兩個能接通的輸出齒輪,一方面能實 現(xiàn)比在僅采用切換元件的情況下更多的迂回擋并且另一方面能較好地適配速比間隔。在此 采用的切換元件用于耦聯(lián)兩個空套齒輪并且從而使變速器輸入軸處于彼此相關。與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相應的結構無關,用于耦聯(lián)兩個確定的空套齒輪的切換元件 的布置可改變,使得切換元件不是絕對必要地需要設置在要耦聯(lián)的空套齒輪之間。因此也 可考慮切換元件的其它的布置位置,以便例如優(yōu)化在執(zhí)行裝置上的安裝。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按可能的結構可設定,第一齒輪平面作為雙齒輪平面包括在 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第二變速器輸入軸上的一個固定齒輪并且第二齒輪平面作為雙齒輪平 面以及第三和第四齒輪平面作為單齒輪平面包括在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第一變速器輸入軸 上的三個固定齒輪。在此與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變速器輸入軸的所述四個固定齒輪中的 每個可用于至少兩個擋位。優(yōu)選在每個中間軸上能采用最多四個切換位置,以便從而用于 操作切換位置的僅最多兩個操作裝置就足夠了。但是也可考慮其它的結構。例如在不同齒輪級的布置中可設定,用于能動力換擋的第三和第五前進擋的齒輪級位于一個齒輪平面上。此外例如能動力換擋的第二前進擋的和至少一個倒擋的齒輪級同樣能設置在一個齒輪 平面上。按有利的方式對于前進擋傳動比需要在一個中間軸上的與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 輪嚙合的僅三個空套齒輪和在另一中間軸上的同樣與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輪嚙合的僅 兩個空套齒輪。為了在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實現(xiàn)倒擋,可以采用例如設置在副軸上的中 間齒輪。一個中間軸的空套齒輪之一也可以作為中間齒輪用于至少一個倒擋。然后對于倒 擋傳動比,不需要附加的副軸,因為空套齒輪之一不僅與固定齒輪而且與另一個中間軸的 另一可接通的空套齒輪嚙合。從而對于倒擋必需的中間齒輪作為可接通的空套齒輪設置在 一個中間軸上并且此外用于實現(xiàn)至少一個另外的前進擋。中間齒輪與其是設置在中間軸還 是附加的副軸上無關地也總是可以構成為塔輪。為了得到期望的傳動級,在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可以建議,在每個中間 軸上設置至少一個雙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或類似物作為切換位置。設定的耦聯(lián)裝置可以在被 激活的狀態(tài)中根據(jù)操縱方向的不同情況相應使配設的空套齒輪與中間軸抗旋轉地連接。此 外在至少一個所述中間軸上也設置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或類似物作為切換位置。例如液 壓、電、氣動、機械操作的離合器或形鎖合的爪齒離合器以及每種方式的同步結構都能用作 為耦聯(lián)裝置,它們用于一個空套齒輪與一個中間軸抗旋轉地連接。一個雙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 置可以通過兩個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取代,并且反之亦然??煽紤],改變擋位齒輪的描述的布置可能性并且也改變擋位齒輪的數(shù)量以及耦聯(lián) 裝置的數(shù)量,以便在建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實現(xiàn)其它的能動力換擋的或不能動力換擋的 擋位、結構空間節(jié)省以及構件節(jié)省。尤其雙齒輪平面的固定齒輪可以劃分成用于兩個單齒 輪平面的兩個固定齒輪。因此改善了變速器速比間隔。此外可以交換中間軸。兩個變速器 部分也可以交換,即繞垂直的軸線形成鏡像。在此交換空心軸和實心軸。因此例如最小的 齒輪可以設置在實心軸上,以便繼續(xù)優(yōu)化存在的結構空間的利用。此外可以交換相鄰的齒 輪平面,例如以便優(yōu)化軸彎曲和/或優(yōu)化地連接切換執(zhí)行裝置。另外可改變耦聯(lián)裝置在齒 輪平面上的相應的布置位置。另外也可改變耦聯(lián)裝置的作用方向。在此采用的擋位編號自由定義。也可以添加爬行擋,以便在車輛中例如改善越野 特性或加速性能。此外例如可以省略第一擋,以便例如可以較好地優(yōu)化變速器速比間隔的 總體性。擋位編號在這種措施中按意義變化。與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驅動軸和從動軸優(yōu)選能彼此不同軸地 設置,這實現(xiàn)尤其結構空間節(jié)約的布置。例如從而空間上前后依次設置的軸也可彼此略微 錯開。在這種布置中帶有傳動比為1的直接擋可以通過齒嚙合實現(xiàn)并且能以有利的方式相 對自由地放置到第四、第五或第六擋上。也可考慮驅動軸和從動軸的其它的布置可能性。優(yōu)選建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配備有集成的輸出級。該輸出級在從動軸上包括固定 齒輪作為輸出齒輪,該固定齒輪不僅與第一中間軸的第一輸出齒輪而且與第二中間軸的第 二輸出齒輪嚙合。根據(jù)實施方案的不同情況至少一個所述輸出齒輪構成為能通過耦聯(lián)裝置 接通的齒輪。按有利的方式可通過一個啟動離合器或換擋離合器操縱低的前進擋和倒擋,以便 從而將較高的負載集中到該離合器上并且從而可以結構空間更節(jié)約和成本更廉價地構成第二離合器。尤其在建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齒輪平面可這樣設置,使得可以通過內部的 或外部的變速器輸入軸并且從而通過相應較良好適合的離合器進行啟動,這也在雙離合器 的同心設置的徑向彼此嵌套的結構方式中實現(xiàn)。此外可以相應鏡像對稱地設置或交換齒輪 平面。也可交換或者鏡像地設置各中間軸。與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例如交換設定的齒輪平面。也可以 取代一個雙齒輪平面而采用兩個單齒輪平面和/或反之亦然。另外兩個變速器部分可以形 成鏡像。
下面借助于附圖詳細解釋本發(fā)明。其中圖1顯示本發(fā)明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一實施方案的示意圖;圖2顯示按圖1的第一實施方案的換擋圖;圖3顯示本發(fā)明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二實施方案的示意圖;圖4顯示按圖3的第二實施方案的換擋圖;圖5顯示本發(fā)明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三實施方案的示意圖;圖6顯示按圖5的第三實施方案的換擋圖;圖7顯示本發(fā)明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四實施方案的示意圖;圖8顯示按圖7的第四實施方案的換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1、3、5和7分別顯示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可能的實施方案。對于實施方案 的相應的換擋圖在圖2、4、6和8中以圖表的形式表示。與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兩個離合器ΚΙ、K2,所述離合 器的輸入側與驅動軸w_an連接并且其輸出側分別與兩個彼此同軸設置的變速器輸入軸 KUw_K2中的一個連接。此外在驅動軸上可以設置扭振減振器14。另外設置兩個中間 軸w_vl、w_v2,構成為空套齒輪5、6、7、8、9、10的擋位齒輪可旋轉地支承在所述中間軸上。 在兩個變速器輸入軸w_Kl、w_K2上抗旋轉地設置構成為固定齒輪1、2、3、4的擋位齒輪,所 述固定齒輪至少部分與空套齒輪5、6、7、8、9、10嚙合。為了空套齒輪5、6、7、8、9、10能與相應的中間軸W_vl、W_v2連接,多個可激活的耦 聯(lián)裝置A、B、C、D、E、F設置在中間軸w_vl、w_v2上。另外在兩個中間軸w_vl、w_v2上設置 作為恒定小齒輪的輸出齒輪12、13,所述輸出齒輪分別與從動軸w_ab的齒部耦聯(lián)。從而按本發(fā)明在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實施方案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設置僅四個齒 輪平面,其中在每個實施方案中設置兩個雙齒輪平面5-8、6-9 ;5-8、7-10,并且其中設置兩 個單齒輪平面6-2、3-9 ;7-3、4-10,使得至少在一個配設于第一中間軸w_vl的輸出齒輪12 的并且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中,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通過在每個中間軸w_vl、w_v2上 的一個切換元件I接通。因此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除了實現(xiàn)在擋位齒輪與配設的中間軸w_vl、w_v2之間 的抗旋轉的連接的耦聯(lián)裝置A、B、C、D、E、F之外,還在每個中間軸《_^、《_¥2上設置一個能 激活的切換元件I和K,其中通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用于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的切換元件I,在被激活的或閉合的狀態(tài)下空套齒輪5與第一中間軸w_vl的空套齒輪6抗旋轉地 連接。通過在第二中間軸上的用于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的切換元件K,在被激活的或 閉合的狀態(tài)下空套齒輪8與第二中間軸w_v2的空套齒輪9抗旋轉地連接。此外在按圖1 的第一實施方案中配設于輸出齒輪12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設置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為了 接通至少一個迂回擋相應打開該耦聯(lián)裝置,以便輸出齒輪12與第一中間軸w_vl松開。相 反在第二和第三實施方案中,配設于輸出齒輪13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設置在第二中間軸w_v2 上,為了接通至少一個迂回擋相應打開該耦聯(lián)裝置,以便輸出齒輪13與第二中間軸w_v2松 開。
在按圖1的第一實施方案中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被激活的或閉合的切換 元件K接通第七前進擋G7以及一個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并且通過在第一中間軸上 的被激活的或閉合的切換元件I接通一個倒擋Rl作為迂回擋。在第二和第三實施方案中通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被激活的或閉合的切換元 件I,接通第一前進擋Gl作為迂回擋,并且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被激活 或打開情況下接通第七前進擋G7以及一個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另外通過在第二中間軸 w_v2上的閉合的或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一個第一倒擋Rl作為迂回擋。因此按本發(fā)明在第四實施方案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設置僅四個齒輪平面,其中在 每個實施方案中設置兩個雙齒輪平面5-8、6-9 ;5-8、7-10,并且設置兩個單齒輪平面6_2、 3-9 ;7-3、4-10,使得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一個切換元件K接 通,并且至少在一個配設于第一中間軸的所述輸出齒輪12的并且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 abl中以及至少在一個配設于第二中間軸w_v2的所述輸出齒輪13的并且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 S_ab2中能分別接通至少一個迂回擋。因此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除了實現(xiàn)在擋位齒輪與配設的中間軸w_vl、w_v2之間 的抗旋轉的連接的耦聯(lián)裝置A、B、C、D、E、F之外,還至少在第一中間軸上設置一個配 設于輸出齒輪12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為了接通至少一個迂回擋相應打開該耦聯(lián)裝置S_abl, 以便輸出齒輪12與第二中間軸松開。另外在第二中間軸上設置一個配設于輸 出齒輪13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為了接通至少一個迂回擋相應打開該耦聯(lián)裝置S_ab2,以便輸 出齒輪13與第二中間軸w_v2松開。另外在第四實施方案中設置能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其 中通過在第二中間軸上的用于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的切換元件K,在被激活的或閉合 的狀態(tài)中空套齒輪8與第二中間軸w_v2的空套齒輪9抗旋轉地連接。在第四實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或被激活的情況 下接通第一前進擋Gl作為迂回擋并且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的情況 下接通第七前進擋以及一個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此外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閉合 的或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一個倒擋Rl作為迂回擋。從而與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第一和最高的前進擋是迂回擋。在第一實施方案中在作為雙齒輪平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中第二變速器輸入軸 w_K2的固定齒輪1不僅與第一中間軸的空套齒輪5而且與第二中間軸w_v2的空套齒 輪8嚙合。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中第一變速器輸入軸w_Kl的固定齒輪 2與第二中間軸的空套齒輪9嚙合。另外第一變速器輸入軸w_Kl的固定齒輪2與中 間齒輪ZR嚙合,其中中間齒輪ZR允許用于實現(xiàn)倒擋R1、R2的轉速倒轉。中間齒輪ZR可旋轉地設置在副軸w_zw上,其中副軸示例地設置成平行于中間軸w_vl、w_v20此外中 間齒輪ZR與第一中間軸w_vl的空套齒輪6嚙合。在作為單齒輪平面7-3的第三齒輪平面 中第一變速器輸入軸w_Kl的固定齒輪3與第一中間軸w_vl的空套齒輪7嚙合。最后在作 為單齒輪平面4-10的第四齒輪平面中第一變速器輸入軸w_Kl的固定齒輪4與第二中間軸 w_v2的空套齒輪10嚙合。按圖3、5和7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實施方案區(qū)別僅在于,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 第三齒輪平面上在固定齒輪2與空套齒輪9之間構成用于實現(xiàn)轉速倒轉的中間齒輪ZR。在所有實施方案中在每個中間軸w_vl、w_v2上示例地相應設置雙向作用的耦聯(lián) 裝置B、C ;E、F。在按圖1的第一實施方案中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 的第二齒輪平面與作為單齒輪平面4-10的第四齒輪平面之間設置一個雙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 置E、F。此外一個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C配設于在第一中間軸上的空套齒輪7。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實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 二齒輪平面與作為單齒輪平面7-3的第三齒輪平面之間設置一個雙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B、 C。此外一個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F配設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空套齒輪10。與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對于每個雙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B、C;E、F也可以設置兩個 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通過耦聯(lián)裝置B空套齒輪6能與第一中間軸w_vl連接并且通過耦 聯(lián)裝置C空套齒輪7能與第一中間軸w_vl連接。通過耦聯(lián)裝置E空套齒輪9能與第二中 間軸w_v2連接并且通過耦聯(lián)裝置F空套齒輪10能與第二中間軸w_v2連接。另外在每個實施方案中設定,例如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置A配設于作為雙齒輪平面 5-8的第一齒輪平面,以便空套齒輪5能與第一中間軸w_vl連接。此外單向作用的耦聯(lián)裝 置D配設于作為雙齒輪平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以便空套齒輪8與第二中間軸w_v2連接。在按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中,集成的輸出級設有輸出齒輪12和輸出齒輪13, 其中輸出齒輪12和輸出齒輪13分別與從動軸w_ab的固定齒輪11嚙合。在第一實施方案 中輸出齒輪12通過耦聯(lián)裝置S_abl能接通地與第一中間軸耦聯(lián),其中輸出齒輪13相 反與第二中間軸抗旋轉地連接。在第二和第三實施方案中輸出齒輪13通過耦聯(lián)裝置 S_ab2能接通地與第二中間軸w_v2耦聯(lián),其中輸出齒輪12相反與第一中間軸抗旋轉 地連接。在第四實施方案中兩個輸出齒輪12和13通過相應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S_ab2與 配設的中間軸W_vl、W_v2能接通地耦聯(lián)。由在圖2中描述的圖表示例地顯示用于按圖1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一實施 方案的換擋圖。由該換擋圖得到,第一前進擋G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接通,第二 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 下接通,第三前進擋G3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 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E以及在耦 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 置A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六前進擋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 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下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 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下以及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另外倒擋R1作為迂回擋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 S_abl閉合和切換元件I被激活的情況下接通并且一個爬行擋C1作為迂回擋通過第二離合 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下以及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 件K接通。如果在第一實施方案中附加地例如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設置耦聯(lián)裝置S_ab2,那 么當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時并且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時,超速擋0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 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接通。由按圖2的換擋圖詳細地得到,在第一前進擋G1中由第二離合器K2出發(fā)采用齒 輪級i_5、i_6和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下 實現(xiàn)。在第二前進擋G2中僅采用齒輪級i_2,在第三前進擋G3中采用齒輪級i_3,在第四 前進擋G4中采用齒輪級i_4,在第五前進擋G5中采用齒輪級i_5以及在第六前進擋G6中 采用齒輪級i_6。在第七前進擋G7中采用齒輪級i_4、i_3和i_5,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 耦聯(lián)的可能性通過閉合的切換元件K實現(xiàn)。在倒擋R1中作為迂回擋僅利用齒輪級i_5、i_ R和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上的齒輪級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 可能性通過閉合的切換元件I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閉合的情況下實現(xiàn)。此外在爬行擋C1中 由第一離合器K2出發(fā)采用齒輪級i_3、i_4和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通 過閉合的切換元件K實現(xiàn)。最后在作為迂回擋的超速擋01中采用齒輪級i_3、i_2和i_6,其中為了耦聯(lián)兩個 變速器部分,閉合耦聯(lián)裝置S_abl并且打開耦聯(lián)裝置S_ab2。通過齒輪級i_2、i_3和i_4設置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在第一實施方案中得到在 齒部設計時和關于軸支承和軸設計的結構優(yōu)點。由在圖4中描述的圖表示例地顯示用于按圖3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三實施 方案的換擋圖。由該換擋圖得到,第一前進擋G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C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I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二前進擋G2能 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三 前進擋G3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 下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 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以及在耦 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六前進擋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 置B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一 離合器K1、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 置S_ab2打開的情況下接通。另外倒擋R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聯(lián)裝置C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和切換元件K閉合的情況下接通。此外一個爬行擋C1 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 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下接通。如果在第二實施方案中附加地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配設于輸 出齒輪12,那么當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時,超速擋0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 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接通。
13
由按圖4的換擋圖詳細地得到,在第一前進擋G1中由第二離合器K2出發(fā)采用齒 輪級i_5、i_6和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實現(xiàn)。 在第二前進擋G2中僅采用齒輪級i_2,在第三前進擋G3中采用齒輪級i_3,在第四前進擋 G4中采用齒輪級i_4,在第五前進擋G5中采用齒輪級i_5以及在第六前進擋G6中采用齒 輪級i_6。在第七前進擋G7中采用齒輪級i_4、i_3和i_5,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 可能性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的情況下實現(xiàn)。在倒擋R1中作為迂回擋利用齒輪級i_3、i_ R和i_2,其中在切換元件K閉合的情況下兩個變速器部分耦聯(lián)。此外在爬行擋C1中由第 一離合器K2出發(fā)采用齒輪級i_3、i_4和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通過打 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實現(xiàn)。最后在作為迂回擋的超速擋01中采用齒輪級i_5、i_2和i_4, 其中為了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打開耦聯(lián)裝置S_abl。通過齒輪級i_2和i_4分別配設于單齒輪平面7-3、4_10并且齒輪級i_5、i_6和 i_2配設于作為迂回擋的第一前進擋G1以及齒輪級i_4、i_3和i_5配設于第七前進擋G7, 在傳動級之間的相關性特別容易產生幾何的速比間隔。由在圖6中描述的圖表示例地顯示用于按圖5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三實施 方案的換擋圖。由該換擋圖得到,第一前進擋G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聯(lián)裝置C以及閉合的切換元件I接通,第二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 聯(lián)裝置C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三前進擋G3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 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 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五前進擋 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5_油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 第六前進擋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B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 情況下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B、被 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通過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接通。另外倒擋 R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 情況下接通。另外一個超速擋0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 以及通過閉合的切換元件I并且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由按圖6的換擋圖詳細地得到,在第一前進擋G1中由第二離合器K2出發(fā)采用齒 輪級i_3、i_6和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耦聯(lián)的可能性在切換元件I閉合的情況下實現(xiàn)。 在第二前進擋G2中僅采用齒輪級i_2,在第三前進擋G3中采用齒輪級i_3,在第四前進擋 G4中采用齒輪級i_4,在第五前進擋G5中采用齒輪級i_5以及在第六前進擋G6中采用齒 輪級i_6。在第七前進擋G7中作為迂回擋采用齒輪級i_5、i_4和i_6,此時兩個變速器部 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通過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實現(xiàn)。在倒擋R1中作為迂回擋利用齒輪級 i_5、i_R*i_2,其中為了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閉合切換元件K。另外在作為迂回擋的超 速擋01中采用齒輪級i_6、i_3和i_5,其中為了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閉合切換元件I。通過第四實施方案實現(xiàn)能動力換擋的七擋變速器,其中可以選擇最后一個速比間 隔,使得在由駕駛員要求的降擋中提供特別多的驅動力矩和驅動功率。由在圖8中描述的圖表示例地顯示用于按圖7的七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五實施 方案的換擋圖。
14
由該換擋圖得到,第一前進擋G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5_油2閉合的情況下并 且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下接通,第二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聯(lián)裝置F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三前進擋G3能通過第二 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四 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S_ab2閉 合的情況下接通,第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以及在耦聯(lián) 裝置S_abl和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第六前進擋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聯(lián)裝置B以及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 回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 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和閉合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接通。另外倒擋R1作為迂回擋能通 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閉合的切換元件K并且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 S_ab2閉合的情況下接通。一個爬行擋C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和閉合的耦 聯(lián)裝置S_abl接通。如果在第四實施方案中附加地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設置切換元件I,以便在閉合 或被激活的狀態(tài)中空套齒輪5與第一中間軸w_vl的空套齒輪6抗旋轉地連接,那么當附加 的切換元件I閉合時,一個超速擋01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 置D以及通過閉合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和S_ab2接通。由按圖8的換擋圖詳細地得到,在第一前進擋G1中由第二離合器K2出發(fā)采用齒 輪級i_3、i_4和i_2,此時兩個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在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 下實現(xiàn)。在第二前進擋G2中僅采用齒輪級i_2,在第三前進擋G3中采用齒輪級i_3,在第 四前進擋G4中采用齒輪級i_4,在第五前進擋G5中采用齒輪級i_5以及在第六前進擋G6 中采用齒輪級i_6。在第七前進擋G7中作為迂回擋采用齒輪級i_5、i_2和i_4,此時兩個 變速器部分的耦聯(lián)的可能性在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的情況下實現(xiàn)。在倒擋R1中作為迂回 擋利用齒輪級i_5、i_R*i_2,其中為了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閉合切換元件K。此外在作 為迂回擋的爬行擋C1中采用齒輪級i_2、i_5和i_3,其中為了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打開 耦聯(lián)裝置S_ab2。最后在作為迂回擋的超速擋01中采用齒輪級i_6、i_3和i_5,其中為了 耦聯(lián)兩個變速器部分,閉合切換元件I。因為在第四實施方案中有切換元件K和在輸出齒輪12和13上的兩個耦聯(lián)裝置S_ abl和S_ab2,所以沒有附加的結構耗費地提供其它的迂回擋作為中間擋、爬行擋、超速擋 和/或倒擋??傊诎磮D1的第一實施方案中得到,在作為雙齒輪平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上 空套齒輪5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l、G5、G7以及一個倒擋R1并且空套齒輪8能用于四個前 進擋G3、G7、C1、01。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6能用于一個倒擋 R1并且空套齒輪9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4、G7、C1。此外在作為單齒輪平面7-3的第三齒輪 平面上空套齒輪7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1、G6、01。最后在作為單齒輪平面4-10的第四齒輪 平面上空套齒輪10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1、G2、Cl、01和一個倒擋R1。總之在按圖3的第二實施方案中得到,在作為雙齒輪平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5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l、G5、G7、Ol并且空套齒輪8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3、G7、Cl 以及一個倒擋R1。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6能用于兩個前進 擋Gl、G6并且空套齒輪9能用于一個倒擋R1。此外在作為單齒輪平面7-3的第三齒輪平 面上空套齒輪7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l、G2、Cl、01以及一個倒擋R1。最后在作為單齒輪平 面4-10的第四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10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4、G7、C1、01。 總之在按圖5的第三實施方案中得到,在作為雙齒輪平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上 空套齒輪5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1、G3、01并且空套齒輪8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5、G7、01以及 一個倒擋R1。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6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1、 G6、G7、01并且空套齒輪9能用于一個倒擋Rl。此外在作為單齒輪平面7-3的第三齒輪平 面上空套齒輪7能用于兩個前進擋Gl、G2以及一個倒擋R1。最后在作為單齒輪平面4-10 的第四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10能用于兩個前進擋G4、G7??傊诎磮D7的第四實施方案中得到,在作為雙齒輪平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上 空套齒輪5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1、G3、C1、01并且空套齒輪8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5、G7、C1、 01以及一個倒擋R1。在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上空套齒輪6能用于兩個前 進擋G6、01并且空套齒輪9能用于一個倒擋R1。此外在作為單齒輪平面7-3的第三齒輪 平面上空套齒輪7能用于三個前進擋G1、G4、G7。最后在作為單齒輪平面4-10的第四齒輪 平面上空套齒輪10能用于四個前進擋G1、G2、G7、C1以及一個倒擋R1。在雙離合器變速器的所有實施方案中,由于設定多次利用多個空套齒輪,在保持 相同的擋位數(shù)量中較少的齒輪平面并且從而較少的構件是需要的,使得導致有利的結構空 間節(jié)省和成本節(jié)省。與相應的實施方案無關,在換擋圖的相應表格的格子內的數(shù)字“1”意味著,配設的 離合器Kl、K2或配設的耦聯(lián)裝置A、B、C、D、E、F或配設的切換元件K、I相應地閉合。相反 在換擋圖的相應表格的空格子意味著,配設的離合器ΚΙ、K2或配設的耦聯(lián)裝置A、B、C、D、 E、F或配設的切換元件K、I相應地打開。不同于上述的原則,對于配設于輸出齒輪12或13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或S_ab2適 用的是,在換擋圖的相應表格子中的空格子中必須打開耦聯(lián)裝置S_abl或S_ab2,但是在具 有數(shù)字“1”的格子中與擋位有關地在第一組擋位中必須閉合耦聯(lián)元件S_abl或S_ab2并且 在第二組擋位中不僅可以打開而且也可以閉合耦聯(lián)元件S_abl或S_ab2。另外在許多情況 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置入其它的耦聯(lián)元件或切換元件,而不影響動力流。因此可以允許擋 位預選。附圖標記列表1 第二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輪2 第一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輪3 第一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輪4 第一變速器輸入軸的固定齒輪5 第一中間軸的空套齒輪6 第一中間軸的空套齒輪7 第一中間軸的空套齒輪8 第二中間軸的空套齒輪
9第二中間軸的空套齒輪10第二中間軸的空套齒輪Kl第一離合器K2第二離合器w_an驅動軸w_ab從動軸w_vl第一中間軸w_v2第二中間軸A耦聯(lián)裝置B耦聯(lián)裝置C耦聯(lián)裝置D耦聯(lián)裝置E耦聯(lián)裝置F耦聯(lián)裝置i_l第一前進擋的齒輪級i_2第二前進擋的齒輪級i_3第三前進擋的齒輪級i_4第四前進擋的齒輪級i_5第五前進擋的齒輪級i_6第六前進擋的齒輪級Gl第一前進擋G2第二前進擋G3第三前進擋G4第四前進擋G5第五前進擋G6第六前進擋G7第七前進擋Cl爬行擋01超速擋Rl倒擋R2倒擋R3 倒擋w_zw 副軸ZR 中間齒輪11 從動軸的固定齒輪12 第一中間軸的輸出齒輪13 第二中間軸的輸出齒輪14 扭振減振器ZS 應用的齒輪級
S_abl耦聯(lián)裝置S_ab2 耦聯(lián)裝置K切換元件I切換元件
權利要求
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兩個離合器(K1、K2),所述兩個離合器的輸入側與一個驅動軸(w_an)連接并且所述兩個離合器的輸出側分別與兩個彼此同軸地設置的變速器輸入軸(w_K1、w_K2)中的一個連接;至少兩個中間軸(w_v1、w_v2),構成為空套齒輪(5、6、7、8、9、10)的擋位齒輪可旋轉地支承在所述中間軸上;抗旋轉地設置在兩個變速器輸入軸(w_K1、w_K2)上并且構成為固定齒輪(1、2、3、4)的、至少部分與空套齒輪(5、6、7、8、9、10)嚙合的擋位齒輪;多個用于使空套齒輪(5、6、7、8、9、10)與中間軸(w_v1、w_v2)抗旋轉地連接的耦聯(lián)裝置(A、B、C、D、E、F);設置在兩個中間軸(w_v1、w_v2)上的各一個輸出齒輪(12、13),該輸出齒輪相應與從動軸(w_ab)的齒部耦聯(lián);以及至少一個用于抗旋轉地連接兩個擋位齒輪的切換元件;其中能接通多個能動力換擋的前進擋(1、2、3、4、5、6)和至少一個倒擋(R1、R2、R3),其特征在于設有兩個雙齒輪平面(5-8、7-10;5-8、6-9)并且在每個雙齒輪平面(5-8、7-10;5-8、6-9)中第一和第二中間軸(w_v1、w_v2)的各一個空套齒輪(5、8;6、9;7、10)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w_K1、w_K2)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1、2、3、4),在每個雙齒輪平面(5-8、7-10;5-8、6-9)中至少一個空套齒輪(5、6、7、8、9、10)能用于至少兩個擋位;并且設有兩個單齒輪平面(6-2、3-9;7-3、4-10),其中中間軸(w_v1、w_v2)之一的一個空套齒輪(5、8;6、9;7、10)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w_K1、w_K2)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1、2、3、4),使得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通過在每個中間軸(w_v1、w_v2)上的一個切換元件(K、I)接通并且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在一個配設于第一中間軸(w_v1)的輸出齒輪(12)的耦聯(lián)裝置(S_ab1)打開的情況下接通。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耦聯(lián) 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下,輸出齒輪(12)與第一中間軸(w_vl)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 通第一前進擋(Gl)作為迂回擋,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切換元件(K)第二變速器 部分的空套齒輪(8)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9)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 件(K)至少能接通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并且通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切換 元件(I)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5)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6)連接,使得 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至少能接通倒擋(Rl)作為迂回擋。(圖1和2)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 切換元件(K)被激活的情況下能接通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圖1和2)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通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 切換元件(I)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5)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6)連接, 使得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至少能接通第一前進擋(Gl)作為迂回擋,在第二中間軸 (w_v2)上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的情況下輸出齒輪(13)與第二中間軸(w_v2)脫離耦 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通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并且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閉合 的切換元件(K)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8)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9)連 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至少能接通第一倒擋(Rl)作為迂回擋。(圖3至6)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耦聯(lián) 裝置(S_ab2)打開的情況下能接通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圖3至6)。
6.按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作為雙齒輪平面 (5-8)的第一齒輪平面包括在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第二變速器輸入軸(w_K2)上的固定齒輪 (1),并且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以及作為單齒輪平面(7-3、4-10)的第三和第四齒輪平面包括在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第一變速器輸入軸(w_Kl)上的三個固定齒輪 (2、3、4)。(圖 1 至6)
7.按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進擋(Gl)作為 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和被激活的 耦聯(lián)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接通,第二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 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接通,第三前進擋(G3)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D)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E)接通,第 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接通,第六前進擋(G6)能 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能 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圖1和2)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擋(Rl)作為迂回擋通過第二 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接通。(圖1和2)
9.按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能 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圖1和 2)
10.按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進擋(Gl)作 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和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接通,第 二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接通,第三前進擋(G3)能 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離合器 (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接通,第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 耦聯(lián)裝置(A)接通,第六前進擋(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B)接 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被激 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接通。(圖3和 4)
11.按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擋(Rl)作為迂回擋能通過 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圖3和4)
12.按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爬行擋(Cl)作為迂回 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接通。(圖3和4)
13.按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進擋(Gl) 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 接通,第二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接通,第三前進擋 (G3)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㈧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 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接通,第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 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接通,第六前進擋(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 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 (B)、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通過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接 通。(圖5和6)
14.按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擋(Rl)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圖5和6)
15.按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超速擋(Ol)作為迂回 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I)接通。(圖 5和6)
16.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兩個離合器(K1、K2),所述兩個離合器的輸入側與一個驅 動軸(W_an)連接并且所述兩個離合器的輸出側分別與兩個彼此同軸地設置的變速器輸入 軸(w_Kl、w_K2)中的一個連接;至少兩個中間軸(w_vl、w_v2),構成為空套齒輪(5、6、7、8、 9,10)的擋位齒輪可旋轉地支承在所述中間軸上;抗旋轉地設置在兩個變速器輸入軸(w_ KU w_K2)上并且構成為固定齒輪(1、2、3、4)的、至少部分與空套齒輪(5、6、7、8、9、10)嚙 合的擋位齒輪;多個用于使空套齒輪(5、6、7、8、9、10)與中間軸(W_vl、W_v2)抗旋轉地連接 的耦聯(lián)裝置(A、B、C、D、E、F);設置在兩個中間軸(W_vl、W_v2)上的各一個輸出齒輪(12、 13),該輸出齒輪相應與從動軸(w_ab)的齒部耦聯(lián);以及至少一個用于抗旋轉地連接兩個 擋位齒輪的切換元件;其中能接通多個能動力換擋的前進擋(1、2、3、4、5、6)和至少一個倒 擋(R1、R2、R3),其特征在于設有兩個雙齒輪平面(5-8、7-10 ;5-8,6-9)并且在每個雙齒輪 平面(5-8,7-10 ;5-8,6-9)中第一和第二中間軸(w_vl, w_v2)的各一個空套齒輪(5、8 ;6、 9 ;7,10)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w_Kl、w_K2)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1、2、3、4),在每個雙齒輪 平面(5-8、7-10 ;5-8,6-9)中至少一個空套齒輪(5、6、7、8、9、10)能用于至少兩個擋位;并 且設有兩個單齒輪平面(6-2、3-9 ;7-3、4-10),其中中間軸(W_vl、W_v2)之一的一個空套齒 輪(5、8 ;6、9 ;7,10)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w_KUw_K2)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1、2、3、4),使 得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一個切換元件(I)接通,并且至少 在一個配設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輸出齒輪(12)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下 以及至少在一個配設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輸出齒輪(13)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 的情況下能分別接通至少一個迂回擋。(圖7和8)
17.按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中間軸(w_vl)上的耦 聯(lián)裝置(S_abl)打開的情況下,輸出齒輪(12)與第一中間軸(w_vl)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 接通第一前進擋(Gl)作為迂回擋,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的情 況下,輸出齒輪(13)與第二中間軸(w_v2)脫離耦聯(lián),使得至少能接通第七前進擋(G7)作 為迂回擋,并且通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的切換元件(K)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 (8)能與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空套齒輪(9)連接,使得通過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至少能接通 倒擋(Rl)作為迂回擋。(圖7和8)
18.按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中間軸(w_v2)上 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打開的情況下,能接通爬行擋(Cl)作為迂回擋。(圖7和8)
19.按權利要求16至18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作為雙齒輪平 面(5-8)的第一齒輪平面包括在第二變速器部分的第二變速器輸入軸(w_K2)上的固定齒 輪(1),并且作為雙齒輪平面(6-9)的第二齒輪平面以及作為單齒輪平面(7-3、4-10)的第 三和第四齒輪平面包括在第一變速器部分的第一變速器輸入軸(w_Kl)上的三個固定齒輪 (2、3、4)。(圖 1 至6)
20.按權利要求16至19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進擋(Gl) 作為迂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l)接通,第二前進擋(G2)能通過第一離合器 (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接通,第三前進擋(G3)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 耦聯(lián)裝置(A)接通,第四前進擋(G4)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接 通,第五前進擋(G5)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接通,第六前進擋 (G6)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進擋(G7)作為迂 回擋能通過第二離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C)、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 聯(lián)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接通。
21.按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擋(Rl)作為迂回擋能通過 第二離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換元件(K)接通。
22.按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特征在于爬行擋(Cl)作為迂回 擋能通過第一離合器(Kl)、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A)、被激活的耦聯(lián)裝置(D)和被激活的耦聯(lián) 裝置(F)以及打開的耦聯(lián)裝置(S_ab2)接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至少兩個中間軸(w_v1、w_v2);至少一個用于抗旋轉地連接兩個擋位齒輪的切換元件,其中能接通多個能動力換擋的前進擋(1、2、3、4、5、6)和至少一個倒擋(R1、R2、R3),其中設置兩個雙齒輪平面(5-8、7-10;5-8、6-9)并且在每個雙齒輪平面(5-8、7-10;5-8、6-9)中第一和第二中間軸(w_v1、w_v2)的各一個空套齒輪(5、8;6、9;7、10)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w_K1、w_K2)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1、2、3、4),在每個雙齒輪平面(5-8、7-10;5-8、6-9)中至少一個空套齒輪(5、6、7、8、9、10)能用于至少兩個擋位;并且設置兩個單齒輪平面(6-2、3-9;7-3、4-10),其中中間軸(w_v1、w_v2)之一的一個空套齒輪(5、8;6、9;7、10)配設于變速器輸入軸(w_K1、w_K2)之一的一個固定齒輪(1、2、3、4),使得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通過在每個中間軸(w_v1、w_v2)上的一個切換元件(K、I)接通并且至少一個迂回擋能至少在一個配設于在第一中間軸(w_v1)上的輸出齒輪(12)的耦聯(lián)裝置(S_ab1)打開的情況下接通。
文檔編號F16H3/093GK101809324SQ200880109260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G·貢波爾特斯博格, J·瓦夫齊希, M·賴施, R·德賴霍爾茨, W·里格爾 申請人:腓特烈斯港齒輪工廠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