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壓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減壓閥,其中,膜片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構的主體和固定于
該主體的膜片罩之間,在該膜片和所述主體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并且在該膜片和所述膜片罩之間形成彈簧室,收納于所述彈簧室的彈簧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和所述膜片之間,與所述膜片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與所述閥機構的閥芯連接。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已知有這樣的減壓閥膜片的周緣部被分隔壁部件和有底圓筒狀的膜片罩夾持,所述分隔壁部件構成主體的一部分,所述膜片罩通過在利用壓鑄等方式進行了模具成型后進行二次細部加工而形成,并且所述膜片罩固定于所述主體。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181208號公報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減壓閥的膜片具有環(huán)狀的外周密封部,其與分隔壁部件的環(huán)狀槽配合并被夾持在分隔壁部件和膜片罩之間;以及圓筒狀的內周密封部,其配置于膜片的中央部,以便使膜片桿貫穿插入并連接,所述外周密封部和所述內周密封部形成為比膜片的其它部分要厚,從而導致成本的增大。 因此,考慮了通過使用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的膜片來降低成本的方法,該橡膠板的密封部的板厚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恒定的,但在該情況下,確保膜片的密封性和防脫性成為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所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這樣的減壓閥在通過使
用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的膜片而實現了輕量化和低成本化的基礎上,能夠確保膜片的密
封性和防脫性,其中上述橡膠板的至少密封部的板厚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恒定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壓閥,其中,膜片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
構的主體和固定于該主體的膜片罩之間,在該膜片和所述主體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并且
在該膜片和所述膜片罩之間形成彈簧室,收納于所述彈簧室的彈簧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
和所述膜片之間,與所述膜片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與所述閥機構的閥芯連接,本發(fā)明的
第一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周緣部的
板厚是恒定的,所述膜片罩一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該有底圓筒部在與所述膜片相反的一
側的端部具有端壁部分;以及凸肩部,該凸肩部從所述有底圓筒部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
側探出,在將所述膜片罩固定于所述主體、使得將所述膜片的周緣部壓縮地夾持在所述凸
肩部和形成于所述主體的夾持面之間的狀態(tài)下,所述凸肩部和所述夾持面之間的間隔中的
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被設定成,該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位于比成為最大間隔的部分更靠所
述膜片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罩通過金屬板的沖壓成型而形成。
5
在所述第二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凸肩部能夠發(fā)生彈性變
形,以發(fā)揮在成為所述最小間隔的部分將所述膜片按壓向所述夾持面?zhèn)鹊膹椓?,在比成?br>
所述最小間隔的部分更靠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所述膜片罩固定于所述主體。 在所述第二或第三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夾持面的凸
緣部設置于所述主體,所述膜片罩一體地具有圓筒狀的定位筒部,該定位筒部連續(xù)設置于
所述凸肩部的外周,該定位筒部與所述凸緣部的外周抵接,以實現所述膜片罩相對于所述
主體的定位,該定位筒部的末端部被向半徑方向內側巻曲,以形成與所述凸緣部卡合的卡合部。 在所述第二至第四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夾
持面沿著與固定于所述主體的所述膜片罩的有底圓筒部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平坦地形成,所
述凸肩部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遠離所述夾持面的方式傾斜地形成。 在所述第一至第五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
凸肩部的靠所述夾持面?zhèn)鹊拿婧退鰥A持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縱截面形狀為大致V字
形的槽,并使所述膜片的一部分嚙入到該槽中。 在所述第六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七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肩部和所述主體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成最小間隔的部分,所述槽形成于所述凸肩部的靠所述夾持面?zhèn)鹊拿婧退鰥A持面中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第二至第五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罩的有底圓筒部一體地具有所述端壁部分;圓筒狀的引導筒部分,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所述端壁部分的外周,該引導筒部分用于對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和所述膜片之間的螺旋狀的所述彈簧的靠所述端壁部分側的端部外周進行引導;帶錐度的筒部分,其以直徑隨著遠離所述端壁部分而增大的方式形成為帶錐度的形狀,并且該帶錐度的筒部分連續(xù)設置于所述引導筒部分的另一端;以及大徑筒部分,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所述帶錐度的筒部分的大徑端,并且在該大徑筒部分的另一端連續(xù)設置有所述凸肩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壓閥,其中,膜片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構的主體和固定于該主體的膜片罩之間,在該膜片和所述主體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并且在該膜片和所述膜片罩之間形成彈簧室,收納于所述彈簧室的彈簧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和所述膜片之間,與所述膜片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與所述閥機構的閥芯連接,本發(fā)明的第九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周緣部的板厚是恒定的,所述膜片罩一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該有底圓筒部在與所述膜片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端壁部分;以及凸肩部,該凸肩部從所述有底圓筒部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在所述主體形成有夾持面和倒角部,所述夾持面在與所述凸肩部之間夾持所述膜片的周緣部,所述倒角部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背離所述凸肩部的方式傾斜,并且所述倒角部以抵靠所述膜片的周緣端部的方式與所述夾持面的外周相連,在所述倒角部的半徑方向外側,所述膜片罩固定于所述主體。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壓閥,其中,膜片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構的主體和固定于該主體的膜片罩之間,在該膜片和所述主體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并且在該膜片和所述膜片罩之間形成彈簧室,收納于所述彈簧室的彈簧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和所述膜片之間,與所述膜片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與所述閥機構的閥芯連接,本發(fā)明的第十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中央部的板厚是恒定的,在所述膜片桿上,以在所述壓力作用室側形成面對所述膜片側的環(huán)狀的階梯部的方式,同軸且一體地設置有貫穿插入到所述膜片的中央部的軸部,第一護圈形成為環(huán)狀以使所述軸部貫穿插入到該第一護圈中,并且在該第一護圈和所述階梯部之間夾設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該第一護圈在所述壓力作用室側與所述膜片的中央部抵接,第二護圈形成為環(huán)狀以使所述軸部貫穿插入到該第二護圈中,并且在該第二護圈和第一護圈之間夾持所述膜片的中央部,該第二護圈在所述彈簧室側與所述膜片的中央部抵接,螺母與刻于所述軸部的外周的外螺紋與螺母螺合,在該螺母和所述階梯部之間夾有第二護圈、所述膜片、第一護圈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在將該螺母與所述外螺紋螺合并擰緊了的狀態(tài)下,第一護圈和第二護圈之間的間隔中的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被設定成,該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位于比
成為最大間隔的部分更靠所述膜片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 在所述第十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十一特征在于,在第一護圈的靠所述膜片側的面和第二護圈的靠所述膜片側的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縱截面形狀為大致V字形的槽,并使所述膜片的一部分嚙入到該槽中。 另外,在所述第十或第十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十二特征在于,金屬制成的
第一護圈的中央部和金屬制成的第二護圈的中央部直接抵接,或經金屬制成的墊圈抵接。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特征,膜片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
少其周緣部的板厚是恒定的,因而能夠降低成本。而且,雖然膜片的周緣部是平坦的形狀,
但是膜片罩的凸肩部和主體的夾持面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的部分位于比為最大間
隔的部分更靠膜片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其中膜片的周緣部被壓縮地夾持在所述膜片罩
的凸肩部和主體的夾持面之間,因此能夠通過在為最小間隔的部分將膜片以較大的載荷壓
縮在凸肩部和夾持面之間來提高凸肩部和夾持面與膜片之間的密封性,此外,在有朝向半
徑方向內側的拉伸載荷作用于膜片周緣部時,要使膜片中的比為最小間隔的部分更靠半徑
方向外側的部分通過凸肩部和夾持面之間的為最小間隔的部分,必須壓縮該膜片,從而能
夠提高膜片的抗脫落載荷。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特征,膜片罩通過金屬板的沖壓成型而形成,因而能夠實現膜片罩的小型化和輕量化,并且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特征,當橡膠制成的膜片由于熱等的影響而劣化從而膜片的彈力減弱時,有可能導致凸肩部及夾持面與膜片之間的密封性的降低,但是由于位于最小間隔部分處的凸肩部發(fā)揮將膜片按壓向夾持面?zhèn)鹊膹椓Γ阅軌蛲ㄟ^使凸肩部向接近主體的一側與膜片的彈力降低相應地發(fā)生彈性變形來確保密封性。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特征,凸緣部以形成夾持面的方式設置于主體,膜片罩一體地具有定位筒部,該定位筒部與凸緣部的外周抵接,從而實現所述膜片罩相對于主體的定位,通過將定位筒部的末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進行巻曲來形成與凸緣部卡合的卡合部,因此在將膜片罩固定于主體時不需要使用除膜片罩以外的專用部件,能夠實現部件個數的減少并且降低成本,而且與通過緊固實現的固定相比減少了組裝作業(yè)工時,能夠獲得優(yōu)異的生產率。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五特征,能夠容易地使凸肩部傾斜從而具有彈性,并且,以使最小間隔部分位于比最大間隔部分更靠膜片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的方式設定凸肩部和主體
7的夾持面之間的間隔也很容易。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六特征,在凸肩部的靠夾持面?zhèn)鹊拿婧蛫A持面中的至少一方,形 成有縱截面為大致V字形的槽,通過使膜片的一部分嚙入到該槽中,能夠提高膜片的密封 性和抗脫落載荷。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七特征,形成于凸肩部的靠夾持面?zhèn)鹊拿婧蛫A持面中的至少一方 的槽配置于凸肩部和主體間的間隔中為最小間隔的部分,因此,通過使膜片的一部分更深 地嚙入到該槽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膜片的密封性和抗脫落載荷。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八特征,膜片罩的有底圓筒部一體地具有端壁部分;圓筒狀的
引導筒部分,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端壁部分的外周,該引導筒部分用于對螺旋狀的彈簧的靠
端壁部分側的端部外周進行引導;帶錐度的筒部分,其形成為帶錐度的形狀,并且連續(xù)設置
于引導筒部分的另一端;以及大徑筒部分,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帶錐度的筒部分的大徑端,
并且在該大徑筒部分的另一端連續(xù)設置有凸肩部,因此能夠將有底圓筒部形成為簡單的結
構,減少對膜片罩進行沖壓成型時的加工工步,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在將膜片罩組裝到主
體側時,即使由于壓縮設置在該膜片罩的端壁部分和膜片之間的彈簧的傾倒等而使膜片罩
的軸心與彈簧的軸心稍微偏離,也能夠通過利用帶錐度的形狀的帶錐度的筒部分將彈簧引
導至引導筒部分,來將彈簧順暢且可靠地配置于使軸心與膜片罩一致的正確位置。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九特征,膜片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
少其周緣部的板厚是恒定的,因而能夠降低成本。而且,雖然膜片的周緣部是不具有厚壁密
封部的平坦的形狀,但是在主體形成有夾持面和倒角部,所述夾持面在與膜片罩的凸肩部
之間夾持膜片的周緣部,所述倒角部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背離凸肩部的方式傾斜,
并且所述倒角部以抵靠膜片的周緣端部的方式與夾持面的外周相連,在倒角部的半徑方向
外側,膜片罩固定于主體,因此,在有朝向半徑方向內側的拉伸載荷作用于膜片的外周緣部
時,膜片的周緣端部必須從比倒角部更靠半徑方向內側的間隔更窄的夾持面和凸肩部之間
通過而被壓縮,從而能夠提高膜片的抗脫落載荷。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十特征,膜片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 少其中央部的板厚是恒定的,因而能夠降低成本。而且,雖然膜片的中央部是不具有厚壁密 封部的平坦的形狀,但是在膜片桿的階梯部和與刻于膜片桿的軸部的外螺紋螺合的螺母之 間,夾有密封部件、第一護圈、膜片的中央部以及第二護圈,在將螺母與外螺紋螺合并擰緊 了的狀態(tài)下,第一護圈和第二護圈之間的間隔中為最小間隔的部分位于比為最大間隔的部 分更靠所述膜片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因此,能夠通過在第一護圈和第二護圈之間的為 最小間隔的部分以較大的載荷壓縮膜片來提高膜片的中央部與第一護圈和第二護圈之間 的密封性,此外,在有朝向半徑方向外側的拉伸載荷作用于膜片的中央部時,要使膜片中的 比為最小間隔的部分更靠半徑方向內側的部分在為最小間隔的部分通過第一護圈和第二 護圈之間,必須壓縮該膜片,從而能夠提高膜片的抗脫落載荷。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十一特征,在第一護圈的靠膜片側的面和第二護圈的靠膜片側的 面中的至少一方,設置有縱截面為大致V字形的槽,通過使膜片的一部分嚙入到該槽中,能 夠提高膜片的密封性和抗脫落載荷。 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十二特征,金屬制成的第一護圈的中央部和金屬制成的第 二護圈的中央部直接抵接、或經金屬制成的墊圈而抵接,因此,即使膜片由于熱等的影響而劣化、從而膜片的彈力減弱,第一護圈和第二護圈之間的間隔也不會變化,從而螺母不會松 動,因此可靠地維持了膜片桿與膜片中央部的連接。
圖1是氣體用減壓閥的縱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2是圖1中的箭頭2所示部分的放大圖。(第一實施例) 圖3是過濾器的側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4是圖3中的箭頭4方向的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5是沿圖4中的5-5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6是第二主體部件的縱剖視圖,其是沿圖7中的6-6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 例) 圖7是沿圖6中的7-7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8是圖1中的箭頭8所示部分的放大圖。(第一實施例)
圖9是圖1中的箭頭9所示部分的放大圖。(第一實施例)
圖10是防止護圈共轉部件的俯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ll是引導部件的側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12是沿圖11中的12-12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13是圖11中的箭頭13方向的視圖。(第一實施例)
圖14是沿圖13中的14-14線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
標號說明 16 :主體;17 :膜片罩;17a :有底圓筒部;17aa :端壁部分;17ab :引導筒部分; 17ac :帶錐度的筒部分;17ad :大徑筒部分;17b :凸肩部;17c :定位筒部;17d :卡合部; 19a :凸緣部;20 :閥機構;28 :膜片;36 :閥芯;88 :壓力作用室;89 :彈簧室;90 :彈簧;91 : 夾持面;92 :倒角部;93、 104、 105 :槽;94 :第一護圈;95 :第二護圈;97 :外螺紋;96 :膜片 桿;96a :階梯部;96b :軸部;98 :密封部件;101 :螺母;107 :墊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所示的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圖1 圖14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 首先,在圖1中,該氣體用減壓閥用于將作為燃料氣體的壓縮天然氣減壓并供給 到發(fā)動機(未圖示),該氣體用減壓閥包括由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相互結 合而構成的主體16 ;以及與該主體16結合的膜片罩17,在所述主體16中,收納有閥機構20 并且配設有溢流閥21。 主體16通過將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上下重疊并在多處緊固起來 而構成。在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中央部設置有收納孔23,該收納孔23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 在上端具有向半徑方向內側探出的內向凸肩22,該收納孔23通過從所述內向凸肩22側起 依次將小徑孔23a、直徑比該小徑孔23a要大的螺紋孔23b、以及直徑比該螺紋孔23b要大 的大徑孔23c同軸地相連而構成,大徑孔23c的下端在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下端面向下方開放。 在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下部側面設置有用于導入減壓前的壓縮天然氣的入口側連接孔24,與該入口側連接孔24同軸地相連的高壓通道25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18。此外,管接頭27以使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26介于該管接頭27和第一主體部件18之間的方式螺合于入口側連接孔24。 在圖2中,閥機構20通過膜片28而被驅動,該閥機構20具有閥引導部件30,其具有引導孔29 ;閥座部件31,在該閥座部件31與所述閥引導部件30之間形成有閥室32,該閥座部件31與所述閥引導部件30結合,并且該閥座部件31設置有閥座34,該閥座34面對所述閥室32、并在中央部開設有與所述引導孔29同軸的閥孔33 ;閥軸35,其松動地貫穿所述閥孔33,并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所述引導孔29配合;以及閥芯36,其能夠落座于所述閥座34,并且在所述閥室32內固定設置于所述閥軸35,該閥機構20以介于與所述閥室32相通的高壓室37和與所述閥孔33相通的減壓室38之間的方式安裝于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 所述閥引導部件30是以形成有引導孔29的方式形成為厚壁圓筒狀的金屬制部件,在該閥引導部件30的靠所述閥座部件31側的端部, 一體地凸出設置有圓筒部30a,在該圓筒部30a形成有與引導孔29同軸地相連的插入孔39,以使所述閥芯36的一部分插入,面對所述閥座部件31側的環(huán)狀的夾持面41在所述圓筒部30a的周圍形成于閥引導部件30的靠所述閥座部件31側的端部。 另一方面,所述閥座部件31是一體地具有環(huán)部31a和圓筒部31b的金屬制部件,所述環(huán)部31a在中央部設置有所述閥孔33,所述圓筒部31b的直徑形成為比所述環(huán)部31a的直徑要小,該圓筒部31b的一端同軸地連續(xù)設置于環(huán)部31a,并且該圓筒部31b設置有多個連通孔40…,與閥引導部件30的夾持面41同軸地對置的夾持面42以同軸地圍繞圓筒部31b的一端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環(huán)部31a的外周部。此外,在所述圓筒部31b的靠閥引導部件30側的端部設置有用于壓入該閥引導部件30的所述圓筒部30a的壓入凹部43。 S卩,通過將閥引導部件30的圓筒部30a壓入到閥座部件31的壓入凹部43中,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相互結合。 所述閥芯36在所述閥室32內裝配于所述閥軸35,與該閥芯36的內周彈性接觸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44裝配于所述閥軸35的外周。此外,在閥軸35中的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所述引導孔29配合的部分的外周,裝配有與引導孔29的內周滑動接觸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45。 另外,在所述閥引導部件30和所述閥座部件31裝配并支撐有介于所述高壓室37和所述閥室32之間的過濾器46,該過濾器46以兩端分別抵接于環(huán)狀的夾持面41、42的方式構成為圓筒狀,該過濾器46夾持于所述兩個夾持面41、42之間,所述環(huán)狀的夾持面41、42分別形成于所述閥引導部件30和所述閥座部件31,并且在沿著所述引導孔29和所述閥孔33的軸線的方向相互對置。 結合圖3 圖5進行參照,所述過濾器46通過將過濾器組件48…設置于合成樹脂制成的過濾器架47而構成,所述合成樹脂制成的過濾器架47以圍繞所述閥引導部件30和所述閥座部件31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為圓筒狀,并且設置有多個、例如4個通道窗口49…,所述過濾器組件48…覆蓋所述通道窗口 49…。
所述過濾器架47由合成樹脂形成,并一體地具有圓筒部47a,通道窗口 49…相互隔開相等間隔地設置于該圓筒部47a;內向凸肩部47b,其從所述圓筒部47a的一端向半徑方向內側探出;以及外向凸肩部47c,其從所述圓筒部47a的另一端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
閥引導部件30中的圓筒部30a的外周或所述閥座部件31中的圓筒部31b的外周被輕輕地壓入到所述過濾器架47的軸向一端側的內周、即圓筒部47a的軸向一端側的內周,在該實施例中,閥座部件31中的圓筒部31a的外周被輕輕地壓入到所述圓筒部47a的下端側的內周,過濾器架47的圓筒部47a的兩端壓靠于所述兩個夾持面41、42。
此外,在過濾器架47的軸向一端,一體地凸出設置有凸部50…,當在所述兩個夾持面41、42之間夾持所述過濾器架47時,所述凸部50…與所述兩個夾持面41、42中的設置于閥引導部件30的夾持面41抵接而被壓扁,在該實施例中,在過濾器架47的一端的沿周向隔開相等間隔的多個位置、例如5個位置,凸出設置有與夾持面41抵接并被壓扁的凸部50…。并且,通過被壓扁的凸部50…的彈力,過濾器架47被向軸向另一側施力,過濾器架47的軸向另一端被強力地壓靠于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的夾持面41、42中的與過濾器架47的軸向另一端對置的閥座部件31的夾持面42從而緊密接觸。
另一方面,過濾器組件48…由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在該實施例中,過濾器組件48…由合成樹脂構成,從而過濾器46在整體上由合成樹脂構成。而且,過濾器組件48…以將外表面配置于從所述過濾器架47的外周面向內側后退了的位置的方式設置于過濾器架47,在該實施例中,過濾器組件48…以過濾器組件48…的外周面與過濾器架47的內周面連成一個面的方式設置于過濾器架47。 另外,關于具有所述閥芯36、所述閥軸35、所述閥引導部件30和所述閥座部件31的閥機構20、以及裝配并支撐于所述閥引導部件30和所述閥座部件31的所述過濾器46,通過將過濾器46預先組裝于閥機構20來構成閥機構單元51,該閥機構單元51安裝于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 并且,所述閥機構單元51從所述閥座部件31側插入到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18的收納孔23的小徑孔23中,從而安裝于所述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過濾器架47的靠所述閥座部件31側的端部、即外向凸肩部47c的外徑設定成比所述閥座部件31的外徑要大。
所述閥機構單元51以使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52與所述內向凸肩22彈性接觸的方式插入到收納孔23的小徑孔23a中,所述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52裝配于閥座部件31的與內向凸肩22對置的面,并且同軸地圍繞閥孔33,在閥引導部件30的外周裝配有與小徑孔23a的內周彈性接觸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53。在該閥機構單元51插入到了所述小徑孔23a中的狀態(tài)下,如圖1和圖2所示,在小徑孔23a的內周和閥機構單元51之間形成有環(huán)狀的高壓室37,該高壓室37與高壓通道25連通。 再次回到圖l,環(huán)狀的按壓部件55與所述收納孔23的螺紋孔23b螺合,所述按壓部件55與所述閥引導部件30抵接,從而將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夾持在該按壓部件55與所述內向凸肩22之間。并且,閥機構單元51中的閥軸35的一端部從閥引導部件30的引導孔29凸出,在所述按壓部件55,與所述閥軸35同軸地設置有直徑比所述閥軸35要大的螺紋孔56,以使閥軸35的一端部插入到該螺紋孔56中。而且,在按壓部件55的與所述閥機構單元51相反的一側的端面設置有有底的卡合孔57,該有底的卡合孔57用于以能夠卡合和脫離的方式與工具(未圖示)卡合,該工具用于對所述按壓部件55進行旋轉操作,以使該按壓部件55與所述螺紋孔23b螺合。 將所述收納孔23的開口端利用調節(jié)部件58氣密地封閉起來。該調節(jié)部件58 —體地具有大徑部58a,其與所述大徑孔23c配合,并且在該大徑部58的外周裝配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59,該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59與所述收納孔23中的大徑孔23c的內表面彈性接觸;小徑部58b,其形成為直徑比所述大徑部58a的直徑要小,并且以在外周刻有與所述按壓部件55的螺紋孔56螺合的外螺紋60的方式同軸且一體地連續(xù)設置于所述大徑部58a ;以及工具卡合部58c,其能夠卡合未圖示的工具,形成為例如六邊形,并且該工具卡合部58c從所述大徑部58a的一端同軸地凸出設置。并且,通過在外螺紋60螺合于按壓部件55的螺紋孔56的狀態(tài)下使工具與工具卡合部58c卡合并進行旋轉操作,所述調節(jié)部件58能夠在沿著與閥機構單元51的閥軸35同軸的軸線的方向進退。 此外,在所述調節(jié)部件58,與閥軸35同軸地設置有向所述閥軸35側開放的有底的收納凹部61,在裝配于閥軸35的一端的彈簧支座部件62和所述收納凹部61的閉塞端之間壓縮設置有背面螺旋彈簧63。并且,通過對所述調節(jié)部件58的旋轉操作來調節(jié)該調節(jié)部件58沿軸向的進退位置,由此能夠調節(jié)所述背面螺旋彈簧63的彈簧載荷。
結合圖6和圖7進行參照,在第二主體部件19設置有分隔壁64,該分隔壁64位于沿著配設于所述第一主體部件18側的閥機構20的軸線的中間部,在第二主體部件19中,在比該分隔壁64更靠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一側,從分隔壁64側開始依次設置有減壓室形成孔65以及直徑比該減壓室形成孔65更大的配合孔66,所述減壓室形成孔65和所述配合孔66設置成與設置于第一主體部件18的收納孔23同軸且相互連通,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件19中,在相對于所述分隔壁64與第一主體部件18相反的一側,與所述減壓室形成孔65和所述配合孔66同軸地設置有壓力作用室形成孔67。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體部件18,如圖2所示,一體地凸出設置有與所述收納孔23同軸且橫截面為圓形的配合凸部18a,該配合凸部18a與所述配合孔66配合。并且,在配合凸部18a的外周裝配有與配合孔66的內周彈性接觸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68,從而配合凸部18a與配合孔66氣密地配合。 在所述配合凸部18a與配合孔66配合的狀態(tài)下,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以在彼此之間夾設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69(參照圖1)的方式通過未圖示的螺栓而結合,該密封部件69圍繞配合凸部18a地裝配于第一主體部件18,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的結合狀態(tài)下,在配合凸部18a的末端和分隔壁64之間形成有外周由所述減壓室形成孔65限定的減壓室38,該減壓室38與所述閥機構20的閥孔33連通。
另外,在開口端被調節(jié)部件58氣密地封閉起來的所述收納孔23內,形成有與所述閥機構20中的閥軸35的一端側相面對的背壓室70,通過使裝配于閥引導部件30外周的密封部件53與收納孔23中的小徑孔23a的內表面彈性接觸,并且使裝配于閥軸35外周的密封部件45與引導孔29的內周彈性接觸,該背壓室70與環(huán)狀的高壓室37被氣密地隔絕開,該高壓室37在所述小徑孔23a內形成于第一主體部件18與閥引導部件30及閥座部件31之間。而且,在第一主體部件18設置有連通所述減壓室38和所述背壓室70的小徑連通道71,背壓室70與減壓室38連通。 在第二主體部件19,以使軸線沿著減壓室形成孔65的半徑方向的方式設置有的出口通道72,該出口通道72的內端開設于減壓室形成孔65的內表面。S卩,出口通道72與減壓室38相通,在與出口通道72同軸相連且設置于第二主體部件19的出口側連接孔73,通過壓入等方式氣密地連接有出口側連接管(未圖示),該出口側連接管用于導出減壓后的壓縮天然氣。 關注圖l,所述溢流閥21隨著減壓室38內的壓力達到設定壓力以上而打開,該溢流閥21具有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 ;固定于第二主體部件19的閥殼75 ;被閥殼75引導的閥芯76 ;以及壓縮設置在閥殼75和閥芯76之間的彈簧77。 閥孔78和安裝孔79同軸相連地設置于第二主體部件19,所述閥孔78的軸線配置成與所述出口通道72同軸,并且該閥孔78與所述減壓室38相通,所述安裝孔79在內端具有環(huán)狀的閥座80,該閥座80在中央部面對所述閥孔78,所述安裝孔79的直徑形成為比所述閥孔78的直徑要大,安裝孔79的外端向外部開放。 所述閥殼75具有引導筒81,其一端側為小直徑,引導筒81形成為帶階梯圓筒狀;以及帽82,其壓入并固定于所述引導筒81的另一端側,引導筒81的一端部被壓入到所述安裝孔79中,在所述帽82設置有外部開放孔83。 所述閥芯76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閥殼75中的引導筒81的一端側配合,在第二主體部件19與閥殼75及閥芯76之間形成有閥室84。而且,閥芯76以所述閥孔78側作為閉塞端而形成為有底圓筒狀,在該閥芯76的側壁設置有與所述閥室84相通的多個連通孔85…,所述閥室84經連通孔84…、閥芯76的內部以及外部開放孔83而向外部開放。
在所述閥芯76的靠所述閥孔78側的閉塞端外表面設置有例如由橡膠構成的環(huán)狀的薄片部86,發(fā)揮使該薄片部86落座于所述閥座80的方向的彈力的彈簧77被壓縮設置在所述閥殼75的帽82和所述閥芯76之間。 所述膜片28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圓板狀的橡膠板的至少周緣部和中央部的板厚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恒定的,在該實施例中,膜片28整體形成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板厚恒定的圓板狀。該膜片28的周緣部夾持在所述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和固定于第二主體部件19的膜片罩17之間,在第二主體部件19和膜片28之間,以面對膜片28的一個面的方式形成有壓力作用室88,該壓力作用室88的外周由第二主體部件19的壓力作用室形成孔67限定,在膜片28和膜片罩17之間形成有面對膜片28的另一個面的彈簧室89,收納在該彈簧室89中的螺旋狀的彈簧90被壓縮設置在膜片罩17和膜片28之間。
膜片罩17通過對薄壁金屬進行沖壓成型而形成,該膜片罩17 —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17a,該有底圓筒部17a在與膜片28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端壁部分17aa ;凸肩部17b,其從所述有底圓筒部17a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以及圓筒狀的定位筒部17c,其連續(xù)設置于所述凸肩部17b的外周,并向主體16側延伸。 在圖8中,在所述主體16中的第二主體部件19的靠膜片28側的端部,一體地設置有凸緣部19a,該凸緣部19a以形成夾持面91的方式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在該夾持面91和膜片罩17的所述凸肩部17b之間壓縮并夾持所述膜片28,在該凸緣部19a的外周部,以抵靠膜片28的周緣端部的方式形成有帶錐度的倒角部92,該帶錐度的倒角部92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背離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的方式傾斜,并且該錐狀的倒角部92與所述夾持面91的外周相連。 另外,所述膜片罩17的定位筒部17c與所述凸緣部19a的外周抵接,以實現膜片罩17相對于主體16的定位,該定位筒部17c的末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巻曲,以形成與所述
13凸緣部19a卡合的卡合部17d。 S卩,以將膜片28的周緣部壓縮并夾持在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主體16的夾持面91之間的方式,將膜片罩17中的所述定位筒部17c固定于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 并且,在膜片罩17固定于所述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的狀態(tài)下,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與所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設定成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變大。即,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靠半徑方向內端側的間隔為最小間隔Ctmin,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靠半徑方向外端側的間隔為最大間隔Ctmax,以使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位于比為最大間隔Ctmax的部分更靠膜片17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的方式,設定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主體16的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
另外,所述夾持面91在膜片罩17固定于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的所述凸緣部19a的狀態(tài)下沿著與該膜片罩17的有底圓筒部17a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平坦地形成,為了使膜片罩17的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位于比為最大間隔Ctmax的部分更靠膜片17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所述凸肩部17b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遠離所述夾持面91的方式傾斜地形成。 而且,通過對連續(xù)設置于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的外周的定位筒部17c的末端部進行巻邊以使其與凸緣部19a卡合,來將膜片罩17固定于主體16,所述凸肩部17b能夠發(fā)生彈性變形,以發(fā)揮將所述膜片28按壓向所述夾持面91側的彈力,在比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更靠半徑方向外側的外置,所述膜片罩17固定于主體16。 此外,在所述凸肩部17b的靠所述夾持面91側的面和所述夾持面91中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中為在所述夾持面91,形成有槽93…,并使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該槽93…中,所述槽93…例如配置成三層的同心圓狀,并且縱截面形狀大致為V字形,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槽93…配置于膜片罩17的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 結合圖9進行參照,環(huán)狀的第一護圈94與所述膜片28的面對壓力作用室88的面的中央部抵接,環(huán)狀的第二護圈95與所述膜片28的面對彈簧室89的面的中央部抵接,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夾持于該第二護圈95和第一護圈94之間。 另一方面,膜片桿96的一端側與閥機構20的閥芯36連接,該膜片桿96的另一端側與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連接,在該膜片桿96的另一端側,以在壓力作用室88側形成面對膜片28側的環(huán)狀的階梯部96a的方式,同軸且一體地設置有軸部96b,在軸部96b的外周刻有外螺紋97。所述軸部96b貫穿插入于第一護圈94、膜片28以及第二護圈95的中央部,在第一護圈94和所述階梯部96a之間夾裝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98。 螺母101以將環(huán)狀的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和墊圈100夾持在該螺母101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方式與所述外螺紋97螺合,其中,所述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與所述第二護圈95抵接,所述墊圈100與所述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抵接,通過擰緊螺母101,膜片桿96的另一端側連接并固定于膜片28的中央部。 在圖10中,所述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形成為直徑比所述墊圈IOO要大的環(huán)狀,并且所述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在中央部具有插入孔102,所述膜片桿96的軸部96b貫穿插入在該插入孔102中,在該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的外周設置有多個卡定凹部103、103…,所述卡定凹部103、 103…用于在擰緊將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和墊圈100夾持在螺母101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與外螺紋97螺合的所述螺母101時,與未圖示的夾具(治具)卡合,在所述夾具與這些卡定凹部103…卡合的狀態(tài)下,即使對所述螺母101進行旋轉操作,防止護圈共轉部件99的旋轉也會被阻止,由此阻止了第二護圈95的旋轉。 另外,所述螺母101與所述外螺紋97螺合并擰緊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設定成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變小。S卩,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中的靠半徑方向外端側的間隔為最小間隔Cdmin,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中的靠半徑方向內端側的間隔為最大間隔Cdmax,以使最小間隔Cdmin的部分位于比最大間隔Cdmax的部分更靠膜片28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的方式,設定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該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是通過所述螺母101與所述外螺紋97的螺合而將膜片28的中央部夾持在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相互之間的狀態(tài)下的間隔。 為了設定這樣的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第一護圈94的面對膜片28的面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接近第二護圈95的方式傾斜地形成。
而且,在第一護圈94的靠膜片28側的面和第二護圈95的靠膜片28側的面中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中在第一護圈94的靠膜片28側的面上,形成有縱截面形狀大致為V字形的槽104…、105…,并使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該槽104…、105…中。而且,所述槽104…以在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Cdmin的部分處形成為例如四層同心圓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護圈94,并且所述槽105…以在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大間隔Cdmax的部分處形成為例如五層同心圓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護圈94。 另外,金屬制成的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的中央部經金屬制成的墊圈107而抵接,所述墊圈107配置在設置于膜片28的中央部的中心孔106中。另外,也可以省略墊圈107而使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的中央部直接抵接。 所述螺旋彈簧90壓縮設置在第二護圈95和膜片罩17中的有底圓筒部17a的作為閉塞端的端壁部分17aa之間,該螺旋彈簧90的彈簧載荷向開閥方向作用于所述閥機構20中的閥軸35和閥芯36,然而壓縮設置在閥軸35和調節(jié)部件58之間的背面螺旋彈簧63的彈簧載荷向閉閥方向作用于所述閥芯36,通過調節(jié)背面螺旋彈簧63的彈簧載荷,所述螺旋彈簧90的彈簧載荷也在實質上得到了調節(jié)。 此外,在膜片罩17中的有底圓筒部17a的端壁部分17aa,通過例如壓入或焊接的方式連接有與彈簧室89相通的負壓導入管109,該負壓導入管109與發(fā)動機連接,發(fā)動機的進氣負壓被導入所述彈簧室89。 所述膜片桿96以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方式貫穿第二主體部件19的分隔壁64的中央部,用于引導該膜片桿96的軸向移動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引導部件110裝配于所述分隔壁64。 在圖11 圖14中,所述引導部件110 —體地具有引導部110a,其形成有引導孔106并且形成為圓筒狀,所述膜片桿96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所述引導孔106配合;延伸部110b,其從所述引導部110a向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出來;以及卡合部110c…,其在離開了所述引導部110a的位置從所述延伸部110b凸出,所述引導部件110以如下方式裝配于所述分隔壁64 :將所述引導部110a的一端側嵌入在設置于第二主體部件19的所述分隔壁64的中央部的貫通孔112中,并且使所述卡合部110c…與主體16的所述分隔壁64彈性卡合。
所述延伸部110b以從壓力作用室88側與所述分隔壁64對置的方式,從所述引導部110a的軸向中間部的整個外周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并且所述延伸部110b使與所述分隔壁64對置的對置面作為平坦面形成為凸肩狀。 所述卡合部110c…以包圍所述引導部110a的方式在沿周向隔開相等間隔的多個位置(例如3個位置) 一體地凸出設置于所述延伸部110b,所述卡合部110c…形成為從所述分隔壁64的一個面?zhèn)葥锨刎灤┎迦氲皆O置于該分隔壁64的卡合孔113…中、并且與所述分隔壁64的另一個面彈性卡合。而且,所述各卡合部110c…在與所述引導部110a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內的截面形狀形成為矩形,所述各卡合孔113…也形成為矩形。
在所述引導部件110以貫穿所述分隔壁64的方式形成有抽吸通道114,該抽吸通道114將所述減壓室38和所述壓力作用室88之間連通起來,該抽吸通道114形成在抽吸管115內,該抽吸管115的一端一體地連接設置于所述延伸部110b。并且,在所述分隔壁64設置有抽吸孔116,抽吸管115嵌入在該抽吸孔116中,在所述引導部件IIO裝配于所述分隔壁64的狀態(tài)下,所述抽吸管115的另一端凸出到所述減壓室38內。而且,所述抽吸通道114在所述引導部件110的模具成型時同時形成。 在所述延伸部110b的與所述分隔壁64對置的對置面,以在所述卡合部110c…與所述分隔壁64彈性卡合時壓靠于所述分隔壁64的方式, 一體地凸出設置有環(huán)狀的凸部117,該凸部117同軸地包圍所述引導部110a,所述卡合部110c…和所述抽吸管115配置成比所述凸部117更靠內側。 在所述引導部件110 —體地設置有從所述引導部110a的靠所述膜片28側的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的止擋部110d,止擋部110d限制所述膜片28向使所述壓力作用室88的容積縮小的一側的移位。此外,在引導部件110 —體地設置有多個、例如4個肋110e…,該肋110e…將所述延伸部110b和所述止擋部110d之間連接起來,并且從所述引導部110a的外周呈放射狀地延伸。 所述膜片桿96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所述引導部件110的引導孔106配合,在膜片桿96的外周裝配有與引導孔106的內周滑動接觸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118。并且,所述膜片桿96的一端部從引導孔106凸出到減壓室38內,在減壓室38內,所述閥機構20中的閥軸35的另一端部與膜片桿96的一端部連接。 關注圖2,在所述膜片桿96的一端部設置有卡合槽119,該卡合槽119沿著與該膜片桿96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并且開口于膜片桿96的側面,并且,狹縫120綿延于所述膜片桿96的靠所述閥機構20側的端面和所述卡合槽119之間,狹縫120設置成以與所述卡合槽119相同的方向開口于膜片桿96的側面。 另一方面,在固定設置有閥芯36的所述閥軸35同軸地設置有小徑軸部35a,該小徑軸部35a松動地貫穿所述閥孔33并且能夠貫穿插入到所述狹縫120中,將所述小徑軸部35a貫穿插入到所述狹縫120中,使設置于小徑軸部35a的末端的擴徑卡合部35b與所述卡合槽119卡合,由此閥機構20的閥軸35的另一端與膜片桿96的一端部連接。即,膜片桿96經閥軸35與閥芯36連接。 在這樣的氣體用減壓閥中,當膜片28借助于壓力作用室88的壓力而抵抗螺旋彈簧90的彈力向彈簧室89側撓曲時,閥機構20關閉,此外,當膜片28由于所述壓力作用室
1688的壓力降低而向壓力作用室88側撓曲時,閥機構20打開,通過重復這樣的閥機構20的開閉,來將高壓的壓縮天然氣減壓后從出口側連接孔73輸出。 再次回到圖6和圖7,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的結合狀態(tài)下,流通作為加熱介質的發(fā)動機冷卻水的加熱介質通道121形成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 該加熱介質通道121在沿著閥機構20中的閥軸35的軸線的方向觀察形成為包圍閥芯36和閥座34的圓弧狀,并且在沿著所述閥軸35的軸線的方向上配置于與所述閥座34大致相同的位置,該加熱介質通道121配置成在比夾裝于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69更靠內側的位置包圍第一主體部件18的配合凸部18a。
而且,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的結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中在第二主體部件19的與第一主體部件18結合的結合面上,設置有槽122,該槽122用于在第一主體部件18和第二主體部件19之間形成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09。
所述槽122形成為周向兩端配置于與出口側連接孔73對應的部分且同軸地圍繞配合孔66的圓弧狀,在該槽122的周向兩端部,在與出口通道72和所述出口側連接孔73對應的部分形成有淺槽部122a、 122b,該淺槽部122a、 122b通過將槽122的深度形成得淺而得到,以使得不會與出口通道72和出口側連接孔73干涉,在所述槽122的周向中間部,在與溢流閥21的閥孔78和安裝孔79對應的部分形成有通過將槽122的深度形成得淺而得到的淺槽部122c,以使得不會與閥孔78和安裝孔79干涉。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體部件18,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介質入口通道123和介質出口通道124,所述介質入口通道123與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21的周向一端相通,所述介質出口通道124與所述加熱介質通道121的周向另一端相通,與介質入口通道123相通的導入管(未圖示)以及與介質出口通道124相通的導出管125(參照圖1)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連接于第一主體部件18的下端。 接下來,對該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閥機構20以介于高壓室37和減壓室38之間的方式安裝于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但是,所述閥機構20具有閥芯36、閥軸35、閥引導部件30以及閥座部件31 ,通過預先將以介于高壓室37和閥室32之間的方式裝配并支撐于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的過濾器46組裝于所述閥機構20,構成了閥機構單元51,并且該閥機構單元51安裝于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因此能夠在閥機構單元51的保管時、搬送時以及閥機構單元51向主體16的組裝時防止異物侵入閥室32內。而且,關于過濾器46,在組裝到主體16上前能夠確認過濾器46在閥機構20上的裝配狀態(tài),能夠在保證過濾器46的可靠裝配的情況下安裝于主體16。 此外,在具有引導孔29的閥引導部件30以及具有閥孔33的閥座部件31,分別形
成有在沿著引導孔29和閥孔33的軸線的方向相互對置的環(huán)狀的夾持面41、42,以兩端分別
與兩個夾持面41、42抵接的方式呈圓筒狀地構成的過濾器46夾持在所述兩個夾持面41、42
之間,因此能夠容易且可靠地進行過濾器46相對于閥機構20的定位和固定。 而且,由于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通過壓入的方式結合,所以無需為了結合
而使用除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以外的部件,能夠將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
簡單且可靠地結合起來。 此外,通過將過濾器46用合成樹脂構成,在將過濾器46裝配于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時不會產生金屬切屑,而且,由于過濾器46通過在設有通道窗口 49…且形成為圓筒狀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過濾器架47上設置覆蓋通道窗口 49…的過濾器組件48…而構成,所以能夠通過過濾器架47來確保過濾器46的強度。 此夕卜,由于閥座部件31的外周被輕輕地壓入到圍繞閥引導部件30和閥座部件31的一部分的過濾器架47的一端側內周,所以能夠使過濾器46的一端側內周與閥座部件31緊密接觸,能夠防止異物從過濾器46的一端側和閥座部件31之間侵入。
此外,在過濾器架47的軸向一端,一體地凸出設置有凸部50…,當在兩個夾持面41 、42之間夾持過濾器架47時,所述凸部50…與夾持面41抵接而被壓扁,因此,通過被壓扁的凸部50…的彈力,過濾器架47被向軸向另一側施力,過濾器架47的軸向另一端被強力地壓靠于兩個夾持面41 、42中的與過濾器架47的軸向另一端抵接的夾持面42從而緊密接觸。即,不僅過濾器架47的軸向一端側內周與閥座部件31緊密接觸,而且過濾器架47的軸向另一端與閥座部件31的夾持面42緊密接觸,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異物從過濾器架47與閥引導部件30及閥座部件31之間侵入。而且,由于凸部50…凸出設置于過濾器架47的在周向隔開間隔的多個位置,所以通過適當地選擇凸部50…的個數和配置,能夠在避免過濾器架47的變形的同時獲得更加適當的密合性。 另外,閥機構單元51從閥座部件31側插入到設置于主體16的第一主體部件18的收納孔23中從而安裝于第一主體部件18,過濾器架47的靠閥座部件31側端部的外徑設定成比閥座部件31的外徑要大,所以在為了將閥機構單元51安裝于主體16而將該閥機構單元51插入到主體16的收納孔23中時,合成樹脂制成的過濾器架47容易與收納孔23的內表面接觸,能夠避免閥座部件31和主體16的金屬之間的接觸,從而抑制金屬切屑的產生。 另外,由于過濾器組件48…以將外表面配置于從過濾器架47的外周面向內側后退了的位置的方式設置于過濾器架47,所以能夠通過過濾器架47來保護過濾器組件48…,特別是在將閥機構單元51安裝于主體16時,提高了針對過濾器組件48…與主體16接觸的保護效果。 另外,在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設置有分隔壁64,該分隔壁64配置在面對膜片28的一個面的壓力作用室88和與該壓力作用室88相通的減壓室38之間,用于對膜片桿96的軸向移動進行引導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引導部件110裝配于所述分隔壁64,所述膜片桿96與閥機構20中的閥軸35連接,并且同軸地固定于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但是,所述引導部件110由合成樹脂形成,并且一體地具有引導部110a,其形成有引導孔111且形成為圓筒狀,并且該引導部110a的一部分嵌入在設置于所述分隔壁64的貫通孔112中,所述膜片桿96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所述弓I導孔106配合;延伸部110b,其從所述弓I導部110a向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出來;以及卡合部110c…,其在離開了所述引導部110a的位置從所述延伸部110b凸出,所述引導部件110以使所述卡合部110c…與第二主體部件19的分隔壁64彈性卡合的方式裝配于所述分隔壁64。 g卩,以如下方式將引導部件110裝配于分隔壁64 :將形成有引導孔111的圓筒狀的引導部110a嵌入到分隔壁64的貫通孔112中,并且將卡合部110c…與分隔壁64彈性卡合,其中,膜片桿96以能夠滑動的方式與所述引導孔lll配合,所述卡合部110c在離開了引導部110a的位置從延伸部110b凸出,因此,在將引導部件110裝配于分隔壁64時產生的卡合部110c…的變形難以傳遞至引導部llOa,抑制了引導孔111的內徑的變化,因此提高了膜片桿96和引導部件110之間的間隙管理精度。 而且,延伸部110b從所述弓I導部110a的整個外周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并且以與所述分隔壁64對置的對置面作為平坦面形成為凸肩狀,在該延伸部110b的與所述分隔壁64對置的對置面,以在所述卡合部110c與所述分隔壁64彈性卡合時壓靠于所述分隔壁64的方式,一體地凸出設置有環(huán)狀的凸部117,該凸部117同軸地包圍所述引導部110a,因此能夠確保引導部件110和分隔壁64之間的密封性。 此外,由于卡合部110c…形成為從所述分隔壁64的一個面?zhèn)葥锨刎灤┎迦氲皆O置于該分隔壁64的卡合孔113…中、并且與所述分隔壁64的另一個面彈性卡合,所以能夠將引導部件110可靠地裝配到分隔壁64,由于在與引導部110a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內的截面形狀形成為矩形的多個卡合部110c…分別與多個所述各卡合孔113…彈性卡合,所以容易使卡合部110c…在貫穿插入到卡合孔113…中時撓曲,能夠提高引導部件110的組裝性。
在引導部件110,以貫穿分隔壁64的方式形成有抽吸通道114,該抽吸通道114將減壓室38和壓力作用室88之間連通起來,因此能夠在由合成樹脂構成的引導部件110形成要求小直徑的抽吸通道114,從而使加工變容易。而且,抽吸管115的一端一體地連續(xù)設置于延伸部110b,該抽吸管115形成抽吸通道114,并且嵌入在設置于分隔壁64的抽吸孔116中,在延伸部110b配置于壓力作用室88側地將所述引導部件110裝配于分隔壁64的狀態(tài)下,抽吸管115的另一端凸出到減壓室38內,因此能夠使抽吸管115的另一端面對減壓室38內的氣體流速較快的部分,從而減壓閥的流量-壓力特性提高。而且,由于抽吸管115在由合成樹脂構成的引導部件110的成型時同時成型,所以能夠將抽吸管115容易地設置于引導部件110。另外,由于抽吸通道114在對引導部件110進行模具成型時的同時形成,能夠縮減加工成本和加工時間。 此外,凸出設置于延伸部110b的環(huán)狀的所述凸部117將凸出設置于所述延伸部110b的多個位置的卡合部110c包圍起來,所述抽吸孔116以位于比所述凸部117更靠內側的位置的方式設置于所述分隔壁64,因此能夠分別確保多個卡合部110c…與分隔壁64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抽吸管115的嵌入到抽吸孔116中的嵌入部的密封性。
此外,在引導部件110 —體地設置有從引導部110a的靠膜片28側的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的止擋部110d,該止擋部110d限制所述膜片28向使壓力作用室88的容積縮小的一側的移位,因此能夠利用一體地設置于合成樹脂制成的引導部件110且具有較大面積的止擋部110d來限制膜片28的移位,能夠緩和限制時的沖擊,并且能夠容易地形成止擋部110d。 另外,在引導部件110—體地設置有多個肋110e…,該肋110e…將延伸部110b和止擋部110d之間連接起來,并且該肋110e…從引導部110a的外周呈放射狀地延伸,因此能夠提高引導部110a自身以及延伸部110b和止擋部110d與引導部110a的連續(xù)設置部的剛性,能夠提高引導部件110對膜片桿96的引導精度。 此外,膜片28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圓板狀的橡膠板的至少周緣部和中央部的板厚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恒定的,在該實施例中,膜片28整體形成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板厚恒定的圓板狀。因此,不需要對膜片28進行模具成型,能夠降低成本。 而且,膜片罩17 —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17a,在該有底圓筒部17a的與膜片28相
19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端壁部分17aa ;以及凸肩部17b,該凸肩部17b從所述有底圓筒部17a 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該膜片罩17以將膜片28的周緣部壓縮地夾持在所述凸肩 部17b和主體16的夾持面91之間的方式固定于主體16,在膜片罩17固定于所述主體16 的狀態(tài)下,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主體16的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Ctmin 的部分設定成位于比為最大間隔Ctmax的部分更靠膜片28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因此,盡管膜片28的周緣部是不具有厚壁密封部的平坦的形狀,但卻能夠通過在 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將膜片28以較大的載荷壓縮于凸肩部17b和主體16的夾持面91 之間,來提高凸肩部17b和夾持面91與膜片28之間的密封性,此外,在有朝向半徑方向內 側的拉伸載荷作用于膜片28的周緣部時,要使膜片28中的比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靠半 徑方向外側的部分通過凸肩部17b和夾持面91之間的為最小間隔的部分,必須壓縮該膜片 28,從而能夠提高膜片28的抗脫落載荷。 此外,膜片罩17通過金屬板的沖壓成型而形成,能夠實現膜片罩17的小型化和輕 量化,并且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 而且,夾持面91以在其與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之間壓縮地夾持膜片28的方 式形成于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該夾持面91沿著與固定于主體16的狀態(tài)下的膜片 罩17的有底圓筒部17a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平坦地形成,與此相對,膜片罩17的所述凸肩部 17b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遠離所述夾持面91的方式傾斜地形成,因此能夠容易地使 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傾斜從而彈性,并且,以使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位于比為最大 間隔Ctmax的部分更靠膜片28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的方式設定凸肩部17b和所述夾持 面91之間的間隔也很容易。 此外,膜片罩17的所述凸肩部17b能夠發(fā)生彈性變形,以發(fā)揮在為所述最小間隔 Ctmin的部分將膜片28按壓向所述夾持面91側的彈力,在比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更 靠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所述膜片罩17固定于主體16,因此能夠防止如下情況橡膠制成 的膜片由于熱等的影響而劣化,從而膜片的彈力減弱,由此凸肩部17b及主體16與膜片28 之間的密封性降低。即,由于位于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處的凸肩部17b發(fā)揮將膜片28 按壓向夾持面91側的彈力,所以能夠通過使凸肩部17b向接近主體16的一側與膜片28的 彈力降低相應地發(fā)生彈性變形來確保密封性。 而且,所述夾持面91由凸緣部19a形成,該凸緣部19a —體地設置于構成主體16 的一部分的第二主體部件19,膜片罩17—體地具有圓筒狀的定位筒部17c,該定位筒部17c 連續(xù)設置于凸肩部17b的外周,并且與凸緣部19a的外周抵接,以實現所述膜片罩17相對 于主體16的定位,該定位筒部17c的末端部被向半徑方向內側巻曲,以形成與凸緣部19a 卡合的卡合部17d,因此,在將膜片罩17固定于主體16時不需要使用除膜片罩17以外的專 用部件,能夠實現部件個數的減少并且降低成本,而且與通過緊固實現的固定相比減少了 組裝作業(yè)工時,能夠獲得優(yōu)異的生產率。 此外,在凸肩部17b的靠夾持面91側的面和夾持面91中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 中為在夾持面91上,形成有縱截面形狀大致為V字形的槽93…,并使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 該槽93…中,因此,通過使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所述槽93…中,能夠提高膜片28的密封性 和抗脫落載荷。而且,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槽93…配置于膜片罩17的所述凸肩部17b和所 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Ctmin的部分,因此通過使膜片28的一部分更深
20地嚙入槽93…,能夠進一步提高膜片28的密封性和抗脫落載荷。 此外,膜片罩17的有底圓筒部17a —體地具有端壁部分17aa ;圓筒狀的引導筒部分17ab,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端壁部分17aa的外周,用于引導螺旋狀彈簧90的靠端壁部分17aa側的端部外周;帶錐度的筒部分17ac,其形成為帶錐度的形狀,并連續(xù)設置于引導筒部分17ab的另一端;以及大徑筒部分17ad,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帶錐度的筒部分17ac的大徑端,并且在該大徑筒部分17ad的另一端連續(xù)設置有凸肩部17b,因此能夠將有底圓筒部17a形成為簡單的結構,減少對膜片罩17進行沖壓成型時的加工工步,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在將膜片罩17組裝到主體16側時,即使由于壓縮設置在該膜片罩17的端壁部分17aa和膜片28之間的彈簧90的傾倒等而使膜片罩17的軸心與彈簧90的軸心稍微偏離,也能夠通過利用帶錐度的形狀的帶錐度的筒部分17ac將彈簧90引導至引導筒部分17ab,來將彈簧90順暢且可靠地配置于使軸心與膜片罩17 —致的正確位置。 此外,在設置于主體16的第二主體部件19的凸緣部19a形成有所述夾持面91和倒角部92,該倒角部92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背離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的方式傾斜,并且以抵靠膜片28的周緣端部的方式與所述夾持面91的外周相連,在倒角部92的半徑方向外側,膜片罩17固定于所述凸緣部19a,因此,在有朝向半徑方向內側的拉伸載荷作用于膜片28的外周緣部時,膜片28的周緣端部必須從比倒角部92更靠半徑方向內側的間隔更窄的夾持面91和凸肩部17b之間通過而被壓縮,從而能夠提高膜片28的抗脫落載荷。
另外,在與膜片28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96,同軸且一體地設置有貫穿插入到膜片28的中央部的軸部96b,該軸部96b以在壓力作用室88側形成面對膜片28側的環(huán)狀的階梯部96a的方式設置,第一護圈94形成為環(huán)狀以使軸部96b貫穿插入到該第一護圈94中,并且在該第一護圈94和階梯部96a之間夾設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98,該第一護圈94在壓力作用室88側與膜片28的中央部抵接,第二護圈95形成為環(huán)狀以使軸部96b貫穿插入到該第二護圈95中,并且在該第二護圈95和第一護圈94之間夾持膜片28的中央部,該第二護圈95在彈簧室89側與膜片28的中央部抵接,螺母101與刻于軸部96b的外周的外螺紋97螺合,在該螺母101和階梯部96a之間夾持有第二護圈95、膜片28、第一護圈94以及密封部件98,在將該螺母101與外螺紋97螺合并擰緊了的狀態(tài)下,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Cdmin的部分設定成位于比為最大間隔Cdmax的部分更靠膜片28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 因此,盡管膜片28的周緣部是不具有厚壁密封部的平坦的形狀,但卻能夠通過在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為最小間隔Cdmin的部分以較大的載荷壓縮膜片28來提高膜片28的中央部與第一護圈94及第二護圈95之間的密封性,此外,在有朝向半徑方向外側的拉伸載荷作用于膜片28的中央部時,要使膜片28中的比最小間隔Cdmin的部分更靠半徑方向內側的部分在為最小間隔Cdmin的部分通過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必須壓縮該膜片28,從而能夠提高膜片28的抗脫落載荷。 而且,在第一護圈94的靠膜片28側的面和第二護圈95的靠所述膜片28側的面中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中為在第一護圈94的靠膜片28側的面,形成有縱截面形狀大致為V字形的槽104…、105…,并使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到槽104…、105…中,因此能夠提高膜片28的密封性和抗脫落載荷。 另外,由于金屬制成的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的中央部直接抵接、或經金屬制成的墊圈107而抵接,所以即使膜片由于熱等的影響而劣化、從而膜片的彈力減弱,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也不會變化,從而螺母101不會松動,因此可靠地維持了膜片桿96與膜片
28中央部的連接。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可以不脫離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本發(fā)明地進行各種設計變更。
權利要求
一種減壓閥,其中,膜片(28)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構(20)的主體(16)和固定于該主體(16)的膜片罩(17)之間,在該膜片(28)和所述主體(16)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88),并且在該膜片(28)和所述膜片罩(17)之間形成彈簧室(89),收納于所述彈簧室(89)的彈簧(90)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17)和所述膜片(28)之間,與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96)與所述閥機構(20)的閥芯(36)連接,所述減壓閥的特征在于,所述膜片(28)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周緣部的板厚是恒定的,所述膜片罩(17)一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17a),該有底圓筒部(17a)在與所述膜片(28)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端壁部分(17aa);以及凸肩部(17b),該凸肩部(17b)從所述有底圓筒部(17a)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在將所述膜片罩(17)固定于所述主體(16)、使得將所述膜片(28)的周緣部壓縮地夾持在所述凸肩部(17b)和形成于所述主體(16)的夾持面(91)之間的狀態(tài)下,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被設定成,該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位于比成為最大間隔的部分更靠所述膜片(28)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片罩(17)通過金屬板的沖壓成型而形成。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部(17b)能夠發(fā)生彈性變形,以發(fā)揮在成為所述最小間隔的部分將所述膜片 (28)按壓向所述夾持面(91)側的彈力,在比成為所述最小間隔的部分更靠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所述膜片罩(17)固定于所 述主體(16)。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夾持面(91)的凸緣部(19a)設置于所述主體(16),所述膜片罩(17) —體地具有圓筒狀的定位筒部(17c),該定位筒部(17c)連續(xù)設置于 所述凸肩部(17b)的外周,該定位筒部(17c)與所述凸緣部(19a)的外周抵接,以實現所述 膜片罩(17)相對于所述主體(16)的定位,該定位筒部(17c)的末端部被向半徑方向內側巻曲,以形成與所述凸緣部(19a)卡合 的卡合部(17d)。
5. 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面(91)沿著與固定于所述主體(16)的所述膜片罩(17)的有底圓筒部(17a) 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平坦地形成,所述凸肩部(17b)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遠離所述夾 持面(91)的方式傾斜地形成。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肩部(17b)的靠所述夾持面(91)側的面和所述夾持面(91)中的至少一方, 形成有縱截面形狀為大致V字形的槽(93),并使所述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到該槽(93) 中。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肩部(17b)和所述主體(16)之間的間隔中的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所述槽(93)形成于所述凸肩部(17b)的靠所述夾持面(91)側的面和所述夾持面(91)中的至少一 方。
8. 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罩(17)的有底圓筒部(17a) —體地具有所述端壁部分(17aa);圓筒狀的引 導筒部分(17ab),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所述端壁部分(17aa)的外周,該引導筒部分(17ab)用 于對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17)和所述膜片(28)之間的螺旋狀的所述彈簧(90)的靠所 述端壁部分(17aa)側的端部外周進行引導;帶錐度的筒部分(17ac),其以直徑隨著遠離所 述端壁部分(17aa)而增大的方式形成為帶錐度的形狀,并且該帶錐度的筒部分(17ac)連 續(xù)設置于所述引導筒部分(17ab)的另一端;以及大徑筒部分(17ad),其一端連續(xù)設置于所 述帶錐度的筒部分(17ac)的大徑端,并且在該大徑筒部分(17ad)的另一端連續(xù)設置有所 述凸肩部(17b)。
9. 一種減壓閥,其中,膜片(28)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構(20)的主體(16)和固定 于該主體(16)的膜片罩(17)之間,在該膜片(28)和所述主體(16)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 (88),并且在該膜片(28)和所述膜片罩(17)之間形成彈簧室(89),收納于所述彈簧室(89)的彈簧(90)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17)和所述膜片(28)之 間,與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96)與所述閥機構(20)的閥芯(36)連接, 所述減壓閥的特征在于,所述膜片(28)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周緣部的板厚 是恒定的,所述膜片罩(17) —體地具有有底圓筒部(17a),該有底圓筒部(17a)在與所述膜片 (28)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端壁部分(17aa);以及凸肩部(17b),該凸肩部(17b)從所述 有底圓筒部(17a)的開口端向半徑方向外側探出,在所述主體(16)形成有夾持面(91)和倒角部(92),所述夾持面(91)在與所述凸肩 部(17b)之間夾持所述膜片(28)的周緣部,所述倒角部(92)以隨著朝向半徑方向外側而 背離所述凸肩部(17b)的方式傾斜,并且所述倒角部(92)以抵靠所述膜片(28)的周緣端 部的方式與所述夾持面(91)的外周相連,在所述倒角部(92)的半徑方向外側,所述膜片罩(17)固定于所述主體(16)。
10. —種減壓閥,其中,膜片(28)的周緣部夾持在收納閥機構(20)的主體(16)和固定 于該主體(16)的膜片罩(17)之間,在該膜片(28)和所述主體(16)之間形成壓力作用室 (88),并且在該膜片(28)和所述膜片罩(17)之間形成彈簧室(89),收納于所述彈簧室(89)的彈簧(90)壓縮設置在所述膜片罩(17)和所述膜片(28)之 間,與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連接的膜片桿(96)與所述閥機構(20)的閥芯(36)連接, 所述減壓閥的特征在于,所述膜片(28)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中央部的板厚 是恒定的,在所述膜片桿(96)上,以在所述壓力作用室(88)側形成面對所述膜片(28)側的環(huán) 狀的階梯部(96a)的方式,同軸且一體地設置有貫穿插入到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的軸部 (96b),第一護圈(94)形成為環(huán)狀以使所述軸部(96b)貫穿插入到該第一護圈(94)中,并且在該第一護圈(94)和所述階梯部(96a)之間夾設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98),該第一護圈(94)在所述壓力作用室(88)側與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抵接,第二護圈(95)形成為環(huán)狀以使所述軸部(96b)貫穿插入到該第二護圈(95)中,并且在該第二護圈(95)和第一護圈(94)之間夾持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該第二護圈(95)在所述彈簧室(89)側與所述膜片(28)的中央部抵接,螺母(101)與刻于所述軸部(96b)的外周的外螺紋(97)螺合,在該螺母(101)和所述階梯部(96a)之間夾有第二護圈(95)、所述膜片(28)、第一護圈(94)以及所述密封部件(98),在將該螺母(101)與所述外螺紋(97)螺合并擰緊了的狀態(tài)下,第一護圈(94)和第二護圈(95)之間的間隔中的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被設定成,該成為最小間隔的部分位于比成為最大間隔的部分更靠所述膜片(28)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護圈(94)的靠所述膜片(28)側的面和第二護圈(95)的靠所述膜片(28)側的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縱截面形狀為大致V字形的槽(104、105),并使所述膜片(28)的一部分嚙入到該槽(104、 105)中。
12. 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減壓閥,其特征在于,金屬制成的第一護圈(94)的中央部和金屬制成的第二護圈(95)的中央部直接抵接,或經金屬制成的墊圈(107)抵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壓閥,該減壓閥的與閥機構的閥芯連接的膜片桿連接于膜片的中央部,該膜片的周緣部夾持于主體和膜片罩之間,在該減壓閥中,膜片(28)由圓板狀的橡膠板構成,該橡膠板在自然狀態(tài)下至少其周緣部的板厚是恒定的,在以將膜片(28)的周緣部壓縮地夾持在膜片罩(17)的凸肩部(17b)和主體(16)的夾持面(91)之間的方式將膜片罩(17)固定于主體(16)的狀態(tài)下,凸肩部(17b)和夾持面(91)之間的間隔中的為最小間隔的部分設定成位于比為最大間隔的部分更靠膜片(28)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由此,在實現了輕量化和低成本化的基礎上,能夠確保膜片的密封性和防脫性。
文檔編號F16K31/128GK101790657SQ20088010474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29日
發(fā)明者中島要治, 千葉豊, 山本博曉, 齋藤芳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京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