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扣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扣件,其包括本體和銷件,本體適合與形
成在安裝基部中的安裝孔接合,以固定于其中,銷件則適合于插進本 體,以解除本體與安裝孔的接合。
背景技術:
例如,在乘員艙內(nèi)的側壁或前座的后側上安裝掛鉤,用于 懸掛購物袋。為了在車身板上安裝這樣的部件,使用一種扣件,將扣 件插入車身板上所形成的安裝孔,從而將其固定在安裝孔中的適當位 置。順便提及,有時,當更換部件或者維護車輛時,需要從安裝孔中 取下這樣的部件如掛鉤,為此目的,使用可拆卸的扣件。作為扣件,其能夠?qū)⒉考潭ㄔ诎惭b孔中并能從中取下, 下列專利文獻1披露了一種扣件,包括本體和操作件,其中本體包括 一對彈性部,形成在本體的周壁上,以經(jīng)由切口使彈性部偏斜;鎖定 凸部,設置在彈性部的外表面上,自外表面向外凸起,從而使其與安 裝孔相接合;L形板部,設置在彈性部的內(nèi)表面上,自內(nèi)表面向內(nèi)凸 起;以及,鄰接凸部,設置成自L形板部的末端向彈性部側凸起, 以及,其中操作件包括頭部;圓筒件,設置成從頭部的后表面伸出, 從而將其插進本體;第一階狀部,設置在圓筒件末端側的內(nèi)壁上,當 將操作件較淺地推進本體部時,第一階狀部與鄰接凸部接合;以及, 第二階狀部,設置在比第一階狀部更靠近圓筒件內(nèi)壁近端側的位置, 并且比第一階狀部更向里凸出,以在操作件較深地插進本體時,使第 二階狀部與鄰接凸部接合。在這種扣件中,當操作件較淺地插進本體時,位于圓筒件 末端處的第一階狀部與本體上的鄰接凸部接合,藉此,將操作件保持 在本體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通過將本體插進安裝孔,使彈性部外表面上的鎖定凸部與安裝孔的后周緣相接合,藉此,將扣件固定在安裝孔 中。在此狀態(tài)下,當將操作件更深地推進本體時,鄰接凸部與第一階 狀部分離,并允許鄰接凸部在圓筒件的內(nèi)壁上移動,從而使鄰接凸部 與第二階狀部接合,藉此,經(jīng)由彈性部內(nèi)表面上的L形板部,使成 對的彈性部各自向里偏斜,結果,使彈性部外表面上的鎖定凸部與安 裝孔的周緣分離,藉此,可以將扣件拔出安裝孔,從而自安裝孔取下 扣件。
專利文獻1: JP-UM-H02-001525-B
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上述專利文獻1的扣件中,當較深地推進操作件時,由 于壓力經(jīng)由L形板部施加在彈性部上,并使彈性部向里偏斜,藉此, 使鎖定凸部與安裝孔分離,操作件上的推進力不是直接傳至鎖定凸 部。結果,不能很快地將鎖定凸部與安裝孔的接合解除,甚至不能可 靠地使鎖定凸部與安裝孔分離。另外,第一階狀部和第二階狀部都設置在圓筒部的內(nèi)壁 上,并通過推進操作件使鄰接凸部從第一階狀部移動至第二階狀部。 為此,在第一階狀部與鄰接凸部接合、使得操作件保持在本體上的狀 態(tài)下,將本體插進安裝孔時,彈性部向里偏斜,此時,經(jīng)由L形板 部也使鄰接凸部向里移動。所以,擔心此時鄰接凸部與第一階狀部分 離,而與第二階狀部接合,在這種情況下,成對的彈性部向里偏斜, 而不再與安裝孔后表面的周緣接合,從而導致扣件有可能無法固定在
安裝孔中。此外,為了從安裝孔取下扣件而推進操作件時,使鄰接凸 部與第二階狀部接合,從而為拔出扣件而解除了鎖定凸部與安裝孔之 間的接合,如果在扣件歪斜的狀態(tài)下拔出扣件,則鎖定凸部鉤在安裝 孔的周緣上,因此,第二階狀部與鄰接凸部分離,并使彈性部又受到 向外的推動,從而導致無法從安裝孔取下扣件。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扣件,不僅能可靠地固說明書第3/27頁
定在安裝孔中,而且能夠簡單并可靠地從安裝孔取下。 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扣件,包 括本體和銷件,本體與形成在安裝基部中的安裝孔接合以固定在其 中,而銷件則插進本體,用于解除本體與安裝孔的接合,其特征在于 本體具有基部和腿部,基部與安裝孔的前周緣鄰接,而腿部從基部的 后表面?zhèn)壬斐觯詫⑵洳暹M安裝孔,基部具有設置在其前側的用于銷 件的插入開口,腿部具有設置在其上的一對相向的彈性接合片,用于 與安裝孔的后周緣接合;成對彈性接合片的末端部朝向用于銷件的插 入開口延伸;銷件具有頭部和從頭部一側伸出的插入部,插入部具有 設置在其上的擠壓面,當銷件插進基部并且被推進預定距離時,擠壓 面用于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的末端部,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向里偏斜
至這樣的程度,使成對彈性接合片不再與安裝孔接合;以及,銷側接
合部和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銷件與本體的基部之間,當銷件插入基部 時,銷側接合部和本體側接合部將銷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根據(jù)上述發(fā)明,通過將銷件插進本體的基部,使各接合部
互相接合,以將銷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以及,在那樣的狀態(tài)下將 本體的腿部插進安裝孔,使得不僅成對彈性接合片與安裝孔的后周緣 接合,而且本體的基部與安裝孔的前周緣鄰接,可以將扣件固定在安 裝基部的安裝孔中。另外,當試圖從安裝孔取下扣件時,通過將銷件進一步推 進本體,銷件的插入部的擠壓面與成對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鄰接以
擠壓末端部,使得成對彈性接合片可以經(jīng)由各末端部向里偏斜至這樣 的程度,使成對彈性接合片不再與安裝孔接合。在這種狀態(tài)下,通過 從安裝孔拔出扣件,就可以將扣件從安裝孔取下。此時,由于將銷件推進本體,使銷件的擠壓面直接擠壓成 對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可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向里偏斜,從而可 以順利地執(zhí)行取下扣件的工作。另外,用于將銷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的接合部設置在基 部上,能可靠地將銷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而不會受到彈性接合片的狀態(tài)的影響。結果,能可靠地將扣件插入以使其固定在安裝孔中, 此外,也能可靠地將扣件從安裝孔取下。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扣件, 其中銷側接合部包括第一銷側接合部和第二銷側接合部,第一銷側接 合部設置在銷件的插入部上,而第二銷側接合部也設置在銷件的插入 部上,且比第一銷側接合部更靠近于近端側,以及其中,在第一銷側 接合部與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的狀態(tài)下,銷件保持在銷件不擠壓彈性接 合片的各末端部的位置,而在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的 狀態(tài)下,銷件的擠壓面擠壓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其向里偏斜。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與本體側接合部結 合的狀態(tài)下,銷件的擠壓面保持在它們不擠壓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 的位置,成對的彈性接合片處于它們能夠偏斜的狀態(tài),以及,通過在 此狀態(tài)下將腿部插進安裝孔,可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與安裝孔的后周 緣接合。另一方面,當從上述狀態(tài)將銷件進一步推進,使得第二銷側 接合部與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產(chǎn)生了一種狀態(tài),其中銷件的擠壓面 擠壓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它們向里偏斜。所以,可以從安裝孔 拔出扣件。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扣件,
其中第一銷側接合部包括凸部,凸部從插入部的側面凸出預定高度, 以及其中凸部具有頂部和錐形部,錐形部隨著接近末端部在高度上逐 漸變小,以及其中第一接合部的錐形部與基部的預定部分壓接觸,從 而向銷件施加沿拔出方向的推壓力。根據(jù)上述發(fā)明,推進銷件,以使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本體側 接合部結合,并由銷件的擠壓面擠壓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它 們向里偏斜,從而從安裝孔取下扣件。之后,當解除第二銷側接合部 與本體側接合部的接合時,由于沿拔出方向推壓銷件,可以沿拔出方
向順利取下銷件,以使其容易恢復至第一銷側接合部與本體側接合部 結合的狀態(tài),從而能將固定件插進安裝孔并再次固定于其中。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 的扣件,其中本體側接合部包括開口部,開口部穿過本體的基部的側壁,以及其中第一銷側接合部和第二銷側接合部包括凸部,凸部形成 在插入部上,凸部用于與開口部的內(nèi)周接合。根據(jù)上述發(fā)明,本體側接合部與一個銷側接合部之間的接 合,可以借助于簡單操作加以解除,其中只需將工具如螺絲刀插進開 口部,以推進與開口部內(nèi)周接合的第一銷側接合部或第二銷側接合 部,藉此,使銷件與本體的分離更加方便。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方面的扣件,其中
在基部的內(nèi)周上形成凹部,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與構成本體側接合部的 開口部的內(nèi)周接合的狀態(tài)下,該凹部用于容納第二銷側接合部。根據(jù)上述發(fā)明,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與開口部的內(nèi)周接合的 狀態(tài)下,由于第二銷側接合部容納在基部的內(nèi)周上所形成的凹部中, 避免第二銷側接合部壓抵基部的內(nèi)周而變形,以及,當推進銷件以取 下扣件時,能可靠地使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構成本體側接合部的開口部 的內(nèi)周接合。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 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銷件的插入部形成為由沿軸向延伸的切口分 開,以及其中隔壁設置在本體的基部內(nèi)以使其沿軸向延伸,從而在銷 件插進本體時,隔壁進入銷件中的切口。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在插入部中設置切口,當插入部插進 基部時,容易使插入部偏斜以便于插進基部。此外,由于設置在本體 上的隔壁進入切口,插入部由隔壁引導,藉此,銷件能以適當姿勢插 進本體。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六方面的扣件,其 中,在軸向觀察時,本體的隔壁位于一對彈性接合片之間,以及其中 銷件的插入部分為兩個部分,使得插入部的兩個分開部分的各末端面 構成坡面,坡面的內(nèi)切口側的高度較低,而坡面朝向其外側凸出并逐 漸變高,坡面構成擠壓面。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位于成對彈性接合片之間的隔壁進入 限定兩個分開的擠壓面的切口,擠壓面能可靠地以適當?shù)淖藙菖c末端 部鄰接。另外,由于可以用設置在插入部的各末端的斜坡擠壓面壓抵成對彈性接合片凸出的末端部,同時引導它們向里偏斜,能可靠地使 成對彈性接合片向里偏斜。本發(fā)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 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在銷件上設置條壁,條壁布置成沿插入部在 軸向延伸,以及其中銷側接合部形成在條壁上。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銷側接合部設置在條壁上,當銷件的
插入部插進本體的基部時,容易使條壁偏斜以便于插入部的插入,從 而能改進銷件插進本體的可操作性。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八方面的扣件,其中 條壁由一對并排布置的條壁構成,以及其中第一銷側接合部設置在一 對條壁之一上,而第二銷側接合部設置在一對條壁的另一個上。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獨立地執(zhí)行第一銷側接合部和第二銷 側接合部的偏斜,這樣能可靠地實現(xiàn)各銷側接合部與本體側接合部的 接合。本發(fā)明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 的扣件,其中插入部由一對柱片和彎曲部構成,成對柱片從頭部一側 延伸預定長度,以及,在一對柱片彼此接近的方向或在一對柱片彼此 遠離的方向,通過將柱片的末端彎曲成大致L形,以構成彎曲部, 以及其中擠壓面設置在各彎曲部的外表面上,以及,條壁形成為連接
彎曲部與頭部。根據(jù)上述發(fā)明,插入部的結構可以相對簡單,以及,與之 相關聯(lián),用于模塑銷件的模具的形狀也可以比較簡單,從而降低生產(chǎn) 成本。本發(fā)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至第十方 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在基部相向的側壁上,其中在與成對彈性接合 片對準的位置中設置引導槽,使插入部進入其中,引導槽沿基部的軸 向延伸。根據(jù)上述發(fā)明,銷件的插入部插進本體的基部時,由于插 入部的側壁進入基部上的引導槽而受到引導,插入部可以順利插進基 部。另外,由于通過在基部上設置引導槽,用于使插入部的側壁進入其中,可以擴大插入部的寬度以加寬擠壓面,使擠壓面容易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的各凸出的部分。本發(fā)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扣件,其中第一銷側接合部布置在銷件的插入部的一個側面上,而第二銷側接合部布置在大致以直角與上述側面相交的另一側面上,以及其中,與第一銷側接合部接合的第一本體側接合部、以及與第二銷側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本體上。根據(jù)上述發(fā)明,通過將第一銷側接合部和第二銷側接合部
布置在互相大致以直角相交布置的不同側面上,插入部的外徑可以形成為相對較小,藉此,可以使銷件及整個扣件比較緊湊。本發(fā)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的扣件,其中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所需的擠壓力,設定
為大于使彈性接合片偏斜以使其與安裝孔接合時所需的擠壓力。根據(jù)上述發(fā)明,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處在與第一本體側接合
部接合的狀態(tài)下,用手指按壓銷件的頭部使得本體的腿部插進安裝孔時,由于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所需要的擠壓力,設定成大于使彈性接合片偏斜以使其與安裝孔接合時所需要的擠壓力,能夠防止銷件被進一步推進本體、而造成插入部的擠壓面擠壓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而使其向里偏斜。本發(fā)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或第十
三方面的扣件,其中插入部具有從插入部的側面延伸的一對板狀片,以及其中第一銷側接合部布置在成對板狀片的末端。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第一銷側接合部布置在板狀片的末端,當銷件插進本體時,通過使板狀片偏斜而減小插入阻力,藉此,銷件可以順利推進。本發(fā)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彈性壁設置在插入部上,連接擠壓面的兩個側部與頭部,而且彈性壁在其內(nèi)徑側具有空隙,以及其中第二銷側接合部設置在彈性壁上。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彈性壁從擠壓面的兩個側部延伸,可以加寬擠壓面的寬度,使得能容易擠壓彈性接合片的末端部。另外,由于借助于設置在內(nèi)徑側的空隙容易使彈性壁偏斜,使第二銷側接合部容易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本發(fā)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本體的腿部具有在末端帶開口的筒狀,以及其中第一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腿部末端處的開口的緣部。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當通過推進銷件以使彈性接合片偏斜并使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從安裝孔取下扣件時,由于第一銷側接合部位于腿部末端處開口的緣部,通過從本體的腿部的末端側推進第一銷件,能容易地解除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的接合,藉此,能容易地使銷件恢復至起始位置。本發(fā)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六方面的扣件,其中切除部形成在腿部末端處的開口的緣部,以及其中第一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切除部內(nèi)。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第一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腿部末端處開口的緣部所形成的切除部內(nèi),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與第一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的狀態(tài)下,能使銷件的末端不會比腿部的末端更為凸出,藉此,可以防止因外力意外解除接合狀態(tài)。另外,當通過推進銷件以使彈性接合片偏斜并使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從安裝孔取下扣件時,將工具插進
切除部,能容易推動第一銷件的末端,使得容易解除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的接合,藉此,容易使銷件恢復至起始位置。本發(fā)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插入部具有這樣的長度,使得第一銷側接合部與第一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插入部的末端不從腿部的末端伸出,但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插入部的末端從腿部的末端伸出。根據(jù)上述發(fā)明,在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的狀態(tài)下,由于銷件的插入部的末端從腿部的末端伸出,通過將銷件的插入部的末端推進腿部,能容易地解除第二銷側接合部與第二本/m'i +血人鄰W 人 "^tt rd牽/古fp ~r 曰KM"飲口都b_J飲口 ,fTD 乂Lt而15C 丄只o本發(fā)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切除槽設置在本體的基部中所設置的插入開口上,以及其中銷件的第二銷側接合部與切除槽接合。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銷件的第二銷側接合部可以由插入開口上的切除槽插入,第二銷側接合部可以形成為從銷件的插入部的外周凸出,藉此,設置在插入部上的擠壓面可以更寬地形成。本發(fā)明的第二十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與第一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狀態(tài)下,第二銷側接合部以偏斜狀態(tài)與基部的內(nèi)周鄰接。根據(jù)上述發(fā)明,在第一銷側接合部處在與第一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狀態(tài)下,由于第二銷側接合部以偏斜狀態(tài)與基部的內(nèi)周鄰接,銷件可以保持在本體中而不發(fā)生松動。本發(fā)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提供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七方面的扣件,其中切除部形成在筒狀腿部末端處相向的側面中,以及其中沒有
形成切除部的相向側面由橋壁連接。根據(jù)上述發(fā)明,由于在腿部的末端處沒有形成切除部的側面經(jīng)橋壁互相連接,可以改善腿部末端處的剛性,以及,進一步地,可以保護與切除部接合的第一銷側接合部不受意外施加于其上的外力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扣件,當銷件插進基部以使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的狀態(tài)下,將本體的腿部插進安裝孔時,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與安裝孔的后周緣接合,并使基部與安裝孔的前周緣鄰接,藉此,可以將扣件固定在安裝基部的安裝孔中。當在此狀態(tài)下進一步推動銷件時,插入部的擠壓面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從而使它們向里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得成對彈性接合片不再與安裝孔接合,藉此,可以從安裝孔拔出扣件。此時,由于將銷件推進本體,使銷件的擠壓面直接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能可靠地使成對彈性接合片向里偏斜,藉此,能順利執(zhí)行扣件的取下操作。另外,由于在基部上設置接合部,用于將銷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銷件可以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而不受彈性接合片的狀態(tài)的影響。結果,能可靠地將扣件插進以使其固定在安裝孔中,此外,能可靠地從安裝孔取下扣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l至圖6(b),說明本發(fā)明的扣件的一種實施例。如圖1所示,通過將本發(fā)明中的扣件IO插進安裝基部中所形成的方形安裝孔2,將安裝對象部件,例如可以是懸掛購物袋的方便掛鉤,安裝在安裝基部(例如安裝于車輛內(nèi)部側壁的車身板1)上,以固定安裝對象部件,并在需要時從安裝孔2取下扣件10。本發(fā)明的扣件10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還可以用來將安裝對象部件如裝飾物或裝飾板可拆卸式地安裝在安裝基部如車身板上。如圖1所示,在作為安裝基部的車身板1中設置圓孔狀防轉動孔3,使其與安裝孔2隔開預定間距。裝飾件5布置在車身板1的正面,在裝飾件5中對著安裝孔2的位置,形成方形插入孔6,插入孔6的尺寸大于安裝孔2。類似地,在裝飾件5中對著防轉動孔3的位置,形成圓孔狀插入孔7,插入孔7的尺寸大于防轉動孔3。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扣件10包括本體20和銷件40,本體20與車身板1中所形成的安裝孔2接合,以將本體20固定于其中,以及,將銷件40插進本體20中,用于解除本體20與安裝孔2的接合。下面,參照圖l至圖3(c)、以及圖5(a)至圖6(b),說明本體20。該本體20包括基部21,使其與安裝孔2的前周緣鄰接;以及,腿部30,從基部的后表面?zhèn)壬斐?,以將其插進安裝孔。在本實施例中,基部21包括基板22,其具有長板狀外形,并包括設置在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的插入開口 23;以及,角筒形容納部25,在基板22的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的背面?zhèn)葟牟迦腴_口23的周緣伸出預定高度,以將其插入裝飾件5中的插入孔6。插入開口 23具有圓孔狀
外形,以與銷件40(下文說明)的頭部41匹配,并將銷件40的插入部43經(jīng)插入孔23從基部21的前側插入。另外,如圖3(a)所示,當沿軸向觀察插入開口 23時,一對弧形凸部23a、 23a形成為從插入開口 23的遠側左右內(nèi)周凸起。將隔壁24設置成穿越插入開口 23的中心Cl延伸(參見圖3(a)),隔壁24用于連接這對左右弧形凸部23a、 23a,以在軸向觀察時大致形成H形。插入開口 23被隔壁24—分為二,使得銷件40—分為二的插入部43 (下文說明)被引導進入容納部25的分隔空間25a、 25a(下文說明)。隔壁24在容納部25內(nèi)沿軸向延伸,并且在腿部30內(nèi)仍沿軸向進一步延伸,以使其與底壁33 (下文說明)連接。另外,當將銷件40的插入部43插進本體20時,隔壁24進入設置于銷件40中的切口 46 (下文說明)。此外,如圖3(a)所示,在成對弧形凸部23a、 23a的內(nèi)周上設置切除部23b、 23b,以使其與插入部43 (下文說明)的寬度相匹配。另外,如圖3(a)至圖3(c)所示,相對于插入開口 23的中心Cl,沿斜向跨過隔壁24的彼此相向的位置中,凹部23c、 23c與隔壁24相鄰,設置在左右切除部23b、 23b內(nèi)。如圖5(b)所示,當銷件40的第一銷側接合部57 (下文說明)與開口部26a (也在下文說明)的近側內(nèi)周緣接合時,這些凹部23c、 23c是容納第二銷側接合部58的部分。另外,鉤部22a設置成從基板22的長度方向端部的前表面?zhèn)认蚯把由祛A定長度,并朝原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側折回,以形成大致L形。購物袋的把手部掛在鉤部22a上,使得購物袋可以懸掛于此。角筒形容納部25從基板22中的插入開口 23的后周緣伸出,容納部25具有并排設置的一對側壁26、 26、以及在各側壁26、26的兩個側部形成引導壁27、 27,具有大致L形截面、并具有預定寬度。此外,從插入開口 23內(nèi)側開始延伸的隔壁24,沿容納部25的軸向延伸,并且,隔壁24大致以直角與成對側壁26、 26的軸向中心相連接。結果,在容納部25內(nèi)部限定兩個均等分的分隔空間25a、25a(參見圖3(b)),以及,銷件40的分開的插入部43插進分隔成各空間25a、 25a的插入開口中。另外,如圖2和圖3(b)所示,在成對側壁26、 26的近側,于相對插入開口的中心Cl旋轉方式彼此對稱的位置(參見圖3(a)),分別設置矩形開口部26a、 26a,以使其穿透側壁26。此開口部26a稱為本發(fā)明的本體側接合部,并且構成與銷件40的銷側接合部相接合的部分。具體而言,根據(jù)銷件40的推進量,構成銷側接合部的第一銷側接合部57和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開口部26a的近側內(nèi)周緣接合o另一方面,在設置于各側壁26、 26的兩個側部的成對的相向引導壁27、 27之間,設置帶有預定寬度的引導槽27a、 27a,以使其沿軸向延伸。當將銷件40插進本體20時,銷件40的插入部43的柱片44、 44(下文說明)進入引導槽27a、 27a,以及,引導槽27a、27a引導所插入的銷件40。插進安裝孔2的角筒形腿部30,從基部21的后表面?zhèn)壬斐觯簿褪菑慕峭残稳菁{部25的末端部伸出。此腿部30為帶有底部的角筒形狀,由一對側壁31、 31、 一對連接壁32、 32、以及底壁33構成, 一對側壁31、 31分別以預定高度和一定間距從構成容納部25的成對側壁26、 26的末端面伸出,側壁31、 31之間的間距小于側壁26、 26之間的間距, 一對連接壁32、 32連接各側壁31、 31的端部,而底壁33則連接各壁31、 32的末端部。另外,隔壁24沿軸向延伸,以連接成對側壁31、31內(nèi)表面的橫向中心部,且隔壁24的末端與底壁33相連接。另外,傾斜切除腿部30末端的外周,以形成倒角部30a,倒角部30a有利于腿部30插進安裝孔2。參見圖2和圖3(a)至圖3(c),在成對連接壁32、 32的每一個上,形成沿軸向延伸的切口 34,并設置一對彈性接合片35、 35,使接合片35、 35經(jīng)由切口 34、 34可向腿部30的朝里或朝外側偏斜。各彈性接合片35在其近端部與連接壁32相連接,形成為朝基部21向外傾斜延伸的形狀,以及,各彈性接合片35在其外表面上具有楔形面35a,隨著朝基部21延伸逐漸向外凸出;頂部35b,其為楔形面35a中向外最凸出的部分;以及,接合階狀部35c,其凸出高度從頂部35b開始逐漸減小至這樣一種程度,使得接合階狀部35c與安裝孔2的后周緣接合。于是,末端部37、 37各自從成對彈性接合片35、35的各接合階狀部35c的內(nèi)周側朝基部21凸出。也就是說,各末端部37、 37朝安裝孔2的正面延伸。此外,換而言之,各末端部37、37朝本體20中所形成的用于插入銷件40的插入開口 23延伸。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a)所示,當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35各自與安裝孔2的后周緣接合時,末端部37、 37進入安裝孔2的內(nèi)側,然后從安裝孔2的前側伸出,結果,當銷件40推進本體20時,由銷件40的擠壓面48 (下文說明)壓抵末端部,藉此,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參見圖6(a))。此外,如圖3(b)所示,各末端部37的外表面具有第一楔形面37a和第二楔形面37b,隨著第一楔形面37a從接合階狀部35c向其末端延伸,第一楔形面37a的凸出高度逐漸減小,而第二楔形面37b則以比第一楔形面37a的坡度小的角度從第一楔形面37a的端部遞減。如圖5(b)所示,在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與安裝孔2的后周緣接合的狀態(tài)下,將銷件40向里推進時,這些楔形面37a、 37b便于使銷件40的擠壓面48擠壓末端部37、 37。另外,圓柱部38從基板22的另一長度方向端部的后側伸出,以將其穿過裝飾件5中的圓孔狀插入孔7,以及,防轉動凸部39從圓柱部38的末端伸出,防轉動凸部39在其末端具有錐形面,繞其外周在末梢側逐漸變細,并將此防轉動凸部39插入車身板1中的防轉動孔3,藉此,在防止扣件IO轉動的狀態(tài)下,將扣件10固定在安裝孔2中。接著,參見圖1、圖2、以及圖4(a)至圖6(b),說明銷件40,其中將銷件40裝配進本體20。銷件40具有圓頭部41,其適配在插入開口23中;以及,插入部43,其從頭部41的一側伸出。如圖2和圖4(b)所示,本實施例的插入部43具有一對柱片44、 44和彎曲部45、 45, 一對柱片44、 44從頭部41的后周緣上的相向位置延伸預定長度,而彎曲部45、 45則沿柱片44、 44的末端 彼此接近的方向彎曲成大致L形,以及,插入部43的形狀由沿軸向 延伸的切口 46分為兩個部分。另外, 一對擠壓凸部47、 47設置在彎 曲部45、 45的外表面上,使其從外表面凸起。各擠壓凸部47、 47 的末端面形成坡面,在切口 46內(nèi)側坡面較低,而朝切口 46外側坡面 逐漸凸起變高,以及,當從插入部43側面觀察時,擠壓凸部47具有 展開成大致倒V形的形狀(參見圖2和圖4(a)至圖4(c))。擠壓凸部 47、 47的各坡面構成本發(fā)明的擠壓面48、 48。然后,將銷件40的插入部43通過本體20中的插入開口 23插進容納部25中,并將插入部43推進預定距離,插入部43的各 擠壓面48、 48可以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 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得彈性接合 片35、 35不再與安裝孔2的后周緣接合(參見圖6(a))。另外,如圖5(a)所示,擠壓凸部47、 47的各擠壓面48、 48的最凸出的頂部之間的距離Dl,設定成大于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之間的距離D2 (D1>D2),藉此,當推進銷 件40時,各末端部37、 37易于受到倒V形擠壓面48、 48引導。盡管本實施例的擠壓面48、 48具有大致倒V形,但擠壓 面48、 48的形狀并不局限于這種特定形狀,因此,只要能擠壓各末 端部37、 37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它們也可以采用 其他形狀。例如,通過將彈性接合片35的末端部37的外表面形成為 向內(nèi)傾斜的斜面,如果擠壓面48形成為與銷件40的推進方向垂直的 平面,擠壓面48、 48也能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另 外,通過將擠壓面48形成為如上述的大致倒V形,如果彈性接合片 35的末端部37的外表面沒有形成為楔形面,而是形成為與銷件40 的推進方向平行的平面,擠壓面48仍然能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如圖2所示,凸出片55分別形成在插入部43的彎曲部 45的兩側上,在相對于插入部43的軸向中心C3 (參見圖4(c))轉 動方式對稱的位置,在布置成彼此相向的這些凸出片55中,在一對凸出片55和頭部41之間連接有沿軸向延伸的條壁50。條壁50由第 一條壁51和第二條壁53構成,第一條壁51和第二條壁53經(jīng)由切口 52并排布置。第一條壁51位于彎曲部45的近端側,而第二條壁53 則位于彎曲部45的遠端側。另外,第二條壁53的寬度T2大于第一 條壁51的寬度T1,并賦予條壁適當?shù)娜犴g性。另外,第一銷側接合部57設置在第一條壁51上的比軸向 中心更靠近于彎曲部45的位置處。此第一銷側接合部57包括頂部 57a,凸出最高;錐形部57b,其高度從頂部57a向插入部43的末端 部逐漸變小;以及,接合部57c,其越過頂部57a設置在錐形部57b 的相反側。另一方面,第二銷側接合部58設置在第二條壁53上的比 插入部43的軸向中心更靠近于頭部41的位置處,以及,與第一銷側 接合部57類似,第二銷側接合部58包括頂部58a;錐形部58b, 其高度從頂部58a朝插入部43的末端部逐漸變?。灰约?,接合部58c, 其越過頂部58a設置在錐形部58b的相反側。另外,第一銷側接合部 57和第二銷側接合部構成本發(fā)明的銷側接合部。于是,當將銷件40推進本體20或從中拔出時,由第一銷 側接合部57和第二銷側接合部58組成的本發(fā)明的銷側接合部,與構 成本體20的本體側接合部的開口部26a接合,以便將銷件40保持在 預定的推進位置。具體而言,當銷件較淺地推進本體20時,如圖5(b)所示, 第一銷側接合部57的接合部57c與開口部26a的近側內(nèi)周緣接合, 而第二銷側接合部58則進入凹部23c之內(nèi)。此時,如圖5(a)所示, 擠壓面48、 48沒有鄰接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并 且,擠壓面48保持在沒有擠壓各末端部37的位置,藉此,在成對彈 性接合片35、 35能夠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狀態(tài)下,將銷件40保持在本 體20中。另一方面,從上述狀態(tài)較深推進銷件40時,如圖6(b)所 示,第二條壁53的第二銷側接合部58的接合部58c,與開口部26a 的近側內(nèi)周緣接合。此時,由于第一銷側接合部57的錐形部57b與
21開口部26a的遠側內(nèi)周緣壓接觸,沿著使銷件40從本體20拔出的方 向的推壓力會施加至銷件40。接著,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fā)明的扣件10的使用方法。
首先,如圖1和圖2所示,將銷件40的柱片44、 44與本 體20上的引導槽27a、 27a對準,將銷件40從位于基部21前側的插 入開口 23推進本體20。然后,柱片44、 44進入引導槽27a、 27a,從而引導柱片 44、 44,而設置在本體20內(nèi)的隔壁24進入插入部43中的切口 46, 藉此,在插入部43也受到隔壁24引導的同時,分為兩個部分的插入 部43通過插入開口 23進入容納部25中的空間25a、 25a。此時,由 于插入部43的柱片44、44進入基部21上的引導槽27a而受到引導, 所以,插入部43可以順利插進基部21。另外,由于隔壁24進入切 口26以引導插入部43,所以,銷件40能以適當?shù)淖藙莶暹M本體20 而不發(fā)生傾斜。當以上述方式將銷件40向里推進時,形成在第一條壁51 上的第一銷側接合部57,與圖3(a)至圖3(c)所示的弧形凸部23a、 23a 的切除部23b、 23b的內(nèi)周緣擠壓接觸,從而向內(nèi)偏斜。然后,如圖 5(b)所示,當頂部57a騎跨在容納部25中的開口部26a的近側內(nèi)周 緣上時,使第一銷側接合部57的接合部57c與開口部26a的近側內(nèi) 周緣結合。此時,如圖5(a)中所示,銷件40的擠壓面48、 48沒有鄰 接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藉此,在成對彈性接合片 35、 35能夠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狀態(tài)下,將銷件40保持在本體20中。另外,在上述狀態(tài)下,形成在第二條壁53上的第二銷側 接合部58,容納在基部21內(nèi)周上的凹部23c中。由此,防止第二銷 側接合部58受到基部21內(nèi)周的擠壓,使得第二條壁53免于受到扭 曲而變形。以及,當將銷件推進(如下文所述),以從安裝孔2取下 扣件10時,能可靠地使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開口部26a的近側內(nèi)周 緣接合。接著,在裝飾件5中的各插入孔6、 7與車身板1中的安 裝孔2和防轉動孔3對準的狀態(tài)下,將裝飾件5安裝在車身板1上(參見圖1),為了隨后的插入能順利進行,使扣件10的腿部30與安裝
孔2對準,而防轉動凸起39則與防轉動孔3對準。然后,將本體20的腿部30穿過裝飾件5中的插入孔6, 并插進安裝孔2。接著,當設置在腿部30上的彈性接合片35受到安 裝孔2的內(nèi)周擠壓而向里偏斜、并穿過安裝孔2后,彈性接合片35 與安裝孔2的后周緣接合。另外,基部21的容納部25的末端面與安 裝孔2的前周緣鄰接,藉此,在車身板1受到彈性接合片35和基部 21保持的同時,使本體20固定。另外,本體20的防轉動凸部39插 進防轉動孔3,藉此,避免本體20轉動。因此,具有扣件10的掛鉤 可以固定于車身板1。然后,當需要從安裝孔2取下扣件10以更換具有扣件10 的掛鉤、檢修車輛而進行車輛的維護或清理時,將銷件40推進本體 20。于是,大致倒V形的擠壓面48、 48依次與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的第二楔形面37b及第一楔形面37a鄰接,從 而擠壓各末端部37、 37,同時向里引導各末端部37、 37,以將它們 保持在其間,藉此,經(jīng)由各末端部37、 37可以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 35、 35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不再與安裝 孔2接合(參見圖6(a))。此時,通過推進銷件40,使第二條壁53的第二銷側接合 部58與開口 26a的近側內(nèi)周緣接合,并且可以將銷件40保持在該推 進位置。因此,通過拔出此狀態(tài)下的扣件10,就能將扣件10從車身 板1中的安裝孔2取下。然后,由于借助于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開 口部26a的接合,將銷件40保持在推進位置,因此在從安裝孔2取 下扣件10的過程中,可以防止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向里偏斜的 狀態(tài)的解除,從而,能以容易并且確保的方式執(zhí)行拆卸工作。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位于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 之間的隔壁24進入限定兩個擠壓面48的切口 46,各擠壓面48、 48 能以適當?shù)淖藙莶⒖煽康嘏c各末端部37、 37鄰接。另外,由于設置 在插入部43末端的大致倒V形擠壓面48、 48能夠擠壓成對彈性接 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同時將其向里引導,能可靠地使成對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在設置于銷件40上的第一條 壁51和第二條壁53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銷側接合部57和第二銷側接 合部58,當銷件40的插入部43插進本體20的基部21時,使條壁 51、 53偏斜,以有利于插入部43的插入,從而能夠改進將銷件40 插進本體20的可操作性。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條壁50由并排布置的成對的條壁 51、 53構成,以及,在第一條壁51上設置第一銷側接合部57,同時 在第二條壁53上設置第二銷側接合部58。所以,獨立地執(zhí)行第一銷 側接合部57的偏斜和第二銷側接合部的偏斜,藉此,能可靠地實現(xiàn) 各銷側接合部57、 58與開口 26a的近側內(nèi)周緣的接合。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容納部25中設置引導槽27a、 27a,使插入部43的成對柱片44、 44進入其中,可以加寬插入部43 的寬度。結果,擠壓面48可以加寬,使得擠壓面48易于擠壓成對彈 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另外,在本扣件10中,通過將銷件40推進本體20,銷 件40的擠壓面48直接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的各末端部37、 37,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它們不 再與安裝孔2接合。所以,可以順利地執(zhí)行扣件10的拆卸工作。另外,由于在基部21上設置用于將銷件40保持在預定推 進位置的本體側接合部(本實施例中是開口部26a),能可靠地將銷 件40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而不會受到彈性接合片35的狀態(tài)的影響。當將從安裝孔2取下的扣件10再次固定在安裝孔2中時, 可以將銷件40從圖6(a)和圖6(b)所示的推進位置拔出至圖5(a)和圖 5(b)所示的推進位置,使得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回復到它們可 以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狀態(tài)。此時,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將開口部26a 設置為穿透容納部25的側壁26,使得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開口部 26a接合,所以,通過將例如平頭螺絲刀這樣的工具末端插進開口部 26a以向里推第二銷側接合部58外表面的簡單操作,就可以解除第 二銷側接合部58與開口部26a的近側內(nèi)周緣的接合。結果,可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回復到它們可以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狀態(tài),從 而能夠?qū)崿F(xiàn)扣件10的再用。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 斜至它們不再與安裝孔2接合的程度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銷件40保持 在本體20中,第一銷側接合部57的錐形部57b與開口部26a的遠側 內(nèi)周緣壓接觸,使得沿拔出銷件40的方向的推壓力施加于銷件40(參 見圖6(b))。為此,當以上述方式解除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開口部 26a的近側內(nèi)周緣的接合時,使銷件40沿拔出銷件40的方向順利移 動,藉此,易于恢復圖5(b)中所示的狀態(tài),其中第一銷側接合部57 與開口部26a近側內(nèi)周緣接合,從而能夠更有效地實現(xiàn)扣件10的再 用。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插入部43由成對的柱片44、 44和 彎曲部45、 45構成,其中彎曲部45、 45沿柱片44、 44的末端彼此 接近的方向彎曲成大致L形,此外,在彎曲部45的外表面上設置擠 壓面48,而條壁50則形成為連接在彎曲部45與頭部41之間。所以, 可以使插入部43的結構相對簡單,與此相關,可以使用于模塑銷件 40的模具形狀比較簡單,從而,能夠降低生產(chǎn)成本。圖7至圖15(b)圖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應當注意到, 與前一實施例大致相同的那些部分,賦予其相同的標號,并省略說明。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扣件10a用于在車身板1上可拆 卸方式安裝裝飾件5,通過將扣件10a穿過設置在裝飾件5中的插入 孔6,將扣件10a插進車身板1的安裝孔2,從而固定在其中。下面,說明扣件10a的結構。首先,參見圖7至圖10(b), 對本體20進行說明,本體20與安裝孔2接合以固定在其中。此本體 20包括具有預定厚度的圓形基部21、以及用于銷件40的插入開口 23,插入開口 23設置成距基部21的前側具有預定深度。如圖9(a)、 圖10(a)、圖10(b)所示,在插入開口 23的底壁中形成四角形銷插入 孔23d,銷件40 (下文說明)的插入部43通過銷插入孔23d插入。在銷插入孔23d成對的相向側面的內(nèi)周上形成一對切除 槽23e、 23e。銷件40的第二銷側接合部58 (下文說明)與切除槽23e接合,以及,切除槽23e構成本實施例的第二本體側接合部。角筒形腿部30從基部21的背面?zhèn)壬斐?,在其末端具有開 口。也就是,此腿部30具有一對側壁31、 31和連接壁32、 32, 一 對側壁31、 31從沒有形成切除槽23e、 23e的銷插入孔23d的一對側 面的后側伸出,而連接壁32、 32則在一對側壁31、 31的末端連接兩 個側部。另外,切除部31a、 31a各自形成在成對側壁31、 31的末 端。當銷件40推進本體20預定深度時,第一銷側接合部57(下文 說明)與切除部31a、 31a接合,以及,切除部3la構成本實施例中 的第一本體側接合部。以這種方式,構成第一本體側接合部的切除部 31a,布置在與構成第二本體側接合部的切除槽23e相垂直的側面中。另外,由橋壁32a連接成對側壁31、 31末端的連接壁32、 32的中部。此橋壁32a不僅改進腿部30末端處的剛性,而且可以保 護與切除部31a接合的第一銷側接合部57,避免受到意外施加的外 力作用。與前一實施例類似,經(jīng)由以側壁31、 31限定的切口34, 從連接壁32的近側連續(xù)形成一對可偏斜的彈性接合片35、 35。這些 彈性接合片35、35的末端部37、37向本體20中的插入開口 23延伸。 末端部37的外表面形成坡面37c,而上端面37d則形成平面。如圖 13(a)所示,當銷件40插進本體20、且第一銷側接合部57與切除部 31a接合時,擠壓面62的兩個側部(延伸片69b,下文說明)與平坦 的上端面37d鄰接,藉此,可以將銷件40以較小的松動保持在本體 20中。接著,參照圖7、圖8(a)、圖8(b)和圖ll(a)至圖12(b), 對銷件40插進本體20以解除本體20與安裝孔2的接合進行說明。類似于前一實施例,此銷件40具有頭部41、以及從頭部 41 一側伸出的插入部43。如圖12(a)、圖12(b)所示,在頭部41的上表面,形成凹 部41a,凹部41a以預定深度壓下成弧形狀,以及,如圖13(a)、圖 13(b)所示,當銷件40裝配進本體20時,頭部41上表面的周緣部41b與基部21的上表面大致平齊。借助于這種結構,如圖13(a)和圖13(b) 所示,在銷件40裝配進本體20的狀態(tài)下,當用手指等推動頭部41 使腿部30插進安裝孔2時,由于推進力作用在頭部41上表面的周緣 部41b和基部21的上表面上,可以盡口」能地防止推進力只施加于銷 件40。另外,如圖8(a)和圖ll(b)所示,插入部43具有大致方形 基部60,并在其兩個相向的側面中設置多個減重孔61。 —對板狀片63、 63,從設置減重孔61的基部60的兩個 側面延伸預定長度。第一銷側接合部57在各板狀片63的末端從外表 面伸出,并且第一銷側接合部57與構成本體側接合部的切除部31a 接合。成對的板狀片63、 63在銷插入孔23d中沿垂直于切除槽23e、 23e的側面內(nèi)周穿過,從而插進腿部30的內(nèi)周,然后向里推,同時, 使第一銷側接合部57壓抵側壁31的內(nèi)表面使板狀片63、 63偏斜。 此外,在各板狀片63的內(nèi)表面?zhèn)仍O置肋部67,該肋部67從板狀片 63的內(nèi)表面突出并沿板狀片63的軸向延伸,藉此,使板狀片63得 以加強。另外,板狀片63的末端形成為具有這樣的長度,當?shù)谝?銷側接合部57與切除部31a接合時,板狀片63的末端不會從腿部 30的末端伸出(參見圖13(b)),但當?shù)诙N側接合部58 (下文說明) 與切除槽23e接合時,板狀片63的末端從腿部30伸出(參見圖15(a)、 圖15(b))。此外,當銷件40裝配進本體20時,在與彈性接合片35、 35的偏斜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參見圖13(a)、 13b),成對的板狀 片63布置在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兩個側部的外部。另一方面,如圖ll(c)和圖12(a)所示,在基部60的兩個 側部上設置可偏斜彈性壁69,這兩個側部上沒有設置延伸的板狀片 62??善睆椥员?9經(jīng)由延長片69b將擠壓面62的兩個側部與頭部 41連接,該延長片69b從基部60的上表面延伸,并在其內(nèi)徑側具有 空隙70。于是,由基部60的末端面和延長片69b形成擠壓面62,用于擠壓成對彈性接合片35、 35的末端部37、 37。此擠壓面62在 其中心處較深程度地傾斜凹進,以朝基部60中的與其中形成減重孔 61的一對側面垂直的另一對側面逐漸凸起升高,以及,擠壓面62具 有整體上展開成大致倒V形的形狀,如圖12(a)所示。另外,在各彈性壁69的連接片69a的外表面上于軸向中 部位置,形成第二銷側接合部58,其適合與銷插入孔23d中的切除 槽23e接合。因此,形成在板狀片63上的第一銷側接合部57和形成
女H尚,卜斗瞎cok iV4笛 一 々&加ll悼A如c o /rk工;^r說_■壬rfi /tV罷安^tV /|、1古
仏j于i工:e^ 丄uu"^"下hiixn又口 ftp jo :x^ j wi卞'it'h且乂乂刀s, cu
置在互相垂直的側面上。也就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銷側接合部57布置在插入 部43的一對相向的側面上,而第二銷側接合部58則布置在與上述成 對側面相垂直的另一對側面上。與這些銷側接合部相關聯(lián),在本體 20上,構成第一本體側接合部的切除部31a、以及構成第二本體側接 合部的切除槽23e,也布置在互相垂直的成對的側面上。以這種方式,由于第一銷側接合部57和第二銷側接合部 58布置在插入部43大致以直角相交布置的不同的成對側面上,可以 使插入部43的外徑相對較小,藉此,銷件40以及用于插入銷件40 的本體20、甚至扣件10a的整體都可以比較緊湊。另外,通過在銷插入孔23d中設置切除槽23e,當銷件40 推進本體20時,由于第二銷側接合部58可以穿過切除槽23e,第二 銷側接合部58可以設置成從插入部43的外周凸出,藉此,擠壓面 62可以容易以較寬方式形成。另外,如圖14(a)、圖14(b)所示,當?shù)谝讳N側接合部57 與構成第一本體側接合部的切除部31a接合時,第二銷側接合部58 在偏斜狀態(tài)下與切除槽23e的內(nèi)周接合。借助于這種結構,可以防止 本體20中銷件40松動。另外,如圖15(a)、圖15(b)所示,當銷件40進一步推進 時,借助于擠壓面使彈性接合片35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得彈性接 合片35不再與安裝孔2接合,扣件10a可以從安裝孔2拔出。此時, 使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切除槽23e的后周緣接合。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當?shù)诙N側接合部58與構成第二 本體側接合部的切除槽23e的后周緣接合時,將其所需要的擠壓力, 設定為大于使彈性接合片35偏斜而與安裝孔2接合所需的擠壓力。 借助于這種結構,在銷件40裝配進本體20的狀態(tài)下,當通過用手指 等推動頭部41使腿部30插進安裝孔2時,可以防止以下情形在彈 性接合片35向里偏斜、以穿過安裝孔2從而與安裝孔2的后表面?zhèn)?接合之前,銷件40被進一步推進本體20,藉此,由擠壓面62使彈 性接合片35向里偏斜而使其不與安裝孔2接合。接下來,說明本實施例的扣件10a的使用方法。也就是, 如圖7和圖8(a)所示,在銷件40的彈性壁69與本體20的切除槽23r (23e)對準的情況下,將銷件40推進本體20時,第一銷側接合部 57受到腿部30的成對側壁31內(nèi)周擠壓,并在使其偏斜的同時,插 入成對板狀片63。此時,由于第一銷側接合部57布置在板狀片63 的末端,使板狀片63易于偏斜,從而減小插入阻力,藉此,可以順 利推進銷件40。當銷件40進一步推進并使第一銷側接合部57到達切除部 31a時,板狀片63彈性恢復。然后,如圖8(b)和圖13(a)、圖13(b) 所示,第一銷側接合部57進入切除部31a,且其接合部57c與切除 部31a的內(nèi)周緣接合,藉此,在防止銷件40與本體20分離,同時, 將銷件40保持在本體20中。此時,如圖13(a)所示,第二銷側接合 部的錐形部58b與切除槽23e的內(nèi)周緣彈性鄰接,藉此,將銷件40 牢固保持在本體20中而不發(fā)生松動。接著,如圖13(a)、 13b所示,在裝飾件5中的插入孔6 與車身板i中的安裝孔2對準的情況下,將車身板l和裝飾件5重疊, 并將扣件10a的腿部30通過插入孔6插進安裝孔2。此時,如之前 所述,由于使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切除槽23e的后周緣接合時所需 要的擠壓力,設定為大于使彈性接合片35偏斜以使其與安裝孔2接 合所需的擠壓力,如果通過用手指等推壓頭部41使腿部30插進安裝 孔2,不會出現(xiàn)銷件40被推進本體部20這樣的情形,因此,可以防 止由擠壓面62使彈性接合片35向里偏斜而不與安裝孔2接合。
29
于是,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受到安裝孔2內(nèi)周擠壓,使 其偏斜而插進安裝孔2。然后,當穿過安裝孔2,成對的彈性接合片 35彈性恢復,以及,使其接合階狀部35c與安裝孔2的后周緣接合, 并使基部21與裝飾件5中的安裝孔6的周緣相鄰接。因此,如圖14(a)、 圖14(b)所示,經(jīng)由扣件10a將裝飾件5固定于車身板1。此時,第一銷側接合部57以進入切除部31a這樣一種方 式,與形成在腿部30的側壁31末端的切除部31a接合。于是,由于 銷件40的末端設計成不從腿部的末端伸出,如果外力施加于腿部30, 則可以防止第一銷側接合部57意外脫離切除部31a。另外,由于因維護需要拆卸裝飾件5而需要從安裝孔2取 下扣件10時,通過將銷件40推進本體20,由插入部43的擠壓面62 擠壓末端部37,藉此,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向里偏斜至使其 不與安裝孔2接合的程度,如圖15(a)所示。與之相關聯(lián),擠壓第二 銷側接合部58,并使彈性壁69偏斜的同時將其推進。當?shù)诙N側接 合部58的接合部58c穿過切除槽23e達到其后側時,彈性壁69彈性 恢復,并且第二銷側接合部58的接合部58c與切除槽23e的后周緣 接合。因此,使彈性接合片35、 35保持向里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 其不與安裝孔2接合,藉此,可以從安裝孔2取下扣件10a。此時,由于用彈性壁69的延長片69b延伸了擠壓面62兩 側的長度,可以擴展擠壓面62的寬度,并且便于擠壓彈性接合片35 的末端部37。另外,由于設置第二銷側接合部58的彈性壁69因空 隙70而易于偏斜,易于使第二銷側接合部58與切除槽23e接合。順便提及,在從安裝孔2取下扣件10a的情況下,由于第 二銷側接合部58與切除槽23e接合,并將銷件40保持在推進位置, 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保持向里偏斜,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不能 再次將成對的彈性接合片35、 35固定在安裝孔2中。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扣件10a從安裝孔2取下的狀 態(tài)下,由于銷件40的板狀片63的末端從腿部30的末端伸出(參見 圖15(a)、圖15(b)),通過將從腿部30伸出的板狀片63的末端推進 腿部30,就能容易地解除切除槽23e與第二銷側接合部58之間的接合,而不用使用任何工具。借助于這種結構,使成對的彈性接合片
35、 35回復至張開狀態(tài),就能實現(xiàn)扣件10a的再用。
圖1是圖示本發(fā)明的扣件的實施例的分解軸測圖2是從其背面觀察時扣件的分解軸測圖3(a)至圖3(c)是圖示構成扣件的本體的圖,圖3(a)是正視圖, 圖3(b)是剖視圖,而圖3(c)是俯視圖4(a)至圖4(c)是圖示構成扣件的銷件的圖,圖4(a)是正視圖, 圖4(b)是側視圖,而圖4(c)是俯視圖5(a)和圖5(b)是圖示扣件固定在安裝孔中的狀態(tài)的圖,圖5(a) 是剖視圖,而圖5(b)是沿圖5(a)中線A-A的剖視圖6(a)和圖6(b)是圖示解除扣件與安裝孔之間接合的圖,圖6(a) 是剖視圖,而圖6(b)是沿圖6(a)中線B-B的剖視圖7是圖示本發(fā)明的扣件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軸測圖8(a)和圖8(b)是圖示從其背面觀察時扣件的圖,圖8(a)是在銷 件裝配進本體之前狀態(tài)下的軸測圖,而圖8(b)是銷件裝配進本體的狀 態(tài)下的軸測圖9(a)至圖9(c)是圖示扣件的本體的圖,圖9(a)是俯視圖,圖 9(b)是正視圖,圖9(c)是側視圖10(a)是沿圖9(b)中線C-C的剖視圖,而圖10(b)是沿圖9(c) 中線D-D的剖視圖ll(a)至圖ll(c)是圖示本發(fā)明的扣件的銷件的圖,圖ll(a)是 正視圖,圖ll(b)是側視圖,圖ll(c)是仰視圖12(a)是沿圖ll(a)中線E-E的剖視圖,圖12(b)是沿圖ll(b) 中線F-F的剖視圖13(a)和圖13(b)是圖示本發(fā)明的扣件固定在安裝孔之前的狀 態(tài)的圖,圖13(a)是剖視圖,圖13(b)是沿垂直于圖13(a)的方向觀察 時的剖視圖;圖14(a)和圖14(b)是圖示扣件固定在安裝孔中的狀態(tài)的圖,圖 14(a)是剖視圖,圖14(b)是沿垂直于圖14(a)的方向觀察時的剖視圖; 以及
圖15(a)和圖15(b)是圖示解除扣件與安裝孔之間的接合的狀態(tài) 的圖,圖15(a)是剖視圖,圖15(b)是沿垂直于圖15(a)的方向觀察時 的剖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2安裝孔
10、10a扣件
20本體
23插入開口
23c凹部
23e切除槽
24隔壁
25a空間
26側壁
26a開口部
27a引導槽
30腿部
31a切除部
32a橋壁
35彈性接合片
37末端部
40銷件
41頭部
43插入部
44柱片
45彎曲部46切口
48、 62擠壓面
50 條壁
51 第一條壁 53 第二條壁
57 第一銷側接合部 57a頂部
57b楔形部
58 第二銷側接合部 63 板狀片
69 彈性壁
70 間隙
權利要求
1.一種扣件,包括本體和銷件,所述本體與形成在安裝基部中的安裝孔接合以固定在其中,而所述銷件則插進所述本體,以解除所述本體與所述安裝孔的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具有基部,所述基部與所述安裝孔的前周緣鄰接;以及,腿部,所述腿部從所述基部的后表面?zhèn)壬斐?,以插進所述安裝孔,所述基部具有設置在其前側的用于所述銷件的插入開口,所述腿部具有設置在其上的一對相向的彈性接合片,用于與所述安裝孔的后周緣接合;所述成對彈性接合片的末端部朝向用于所述銷件的所述插入開口延伸;所述銷件具有頭部和從所述頭部一側伸出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上設置有擠壓面,當所述銷件插進所述基部并且被推進預定距離時,所述擠壓面擠壓所述成對彈性接合片的末端部,以使所述成對彈性接合片向里偏斜至這樣的程度,使得所述成對彈性接合片不再與所述安裝孔接合;以及銷側接合部和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銷件與所述本體的基部之間,當所述銷件插入所述基部時,所述銷側接合部和所述本體側接合部將所述銷件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銷側接合部包括第一銷側接合部和第二銷側接合部, 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銷件的插入部上,而所述第二銷側接 合部也設置在所述銷件的插入部上,且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比所述第 一銷側接合部更靠近于近端側,以及其中,在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與所述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的狀態(tài) 下,所述銷件保持在所述銷件不擠壓所述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的位 置,而在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所述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的狀態(tài)下,所述銷件的擠壓面擠壓所述彈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所述彈性接合 片向里偏斜。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包括凸部,該凸部從所述插入部的 側面凸出預定高度,該凸部具有頂部和楔形部,所述錐形部的高度在 接近所述末端部逐漸變小,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楔形部與所述基部的預定部分壓接觸, 從而向所述銷件施加沿拔出方向的推壓力。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本體側接合部包括開口部,所述開口部穿透所述本 體的所述基部的側壁,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包括形成在 所述插入部上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與所述開口部的內(nèi)周接合。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扣件,其中,在所述基部的內(nèi)周上形成凹部,用于在所述第一銷側接 合部與構成所述本體側接合部的所述開口部的內(nèi)周接合的狀態(tài)下,容納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銷件的插入部形成為由沿軸向延伸的切口分開,以及其中,所述隔壁設置在所述本體的所述基部內(nèi),以使其沿所述 軸向延伸,從而在所述銷件插進所述本體時,所述隔壁進入所述銷件 中的所述切口。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扣件,其中,在所述軸向觀察時,所述本體的隔壁位于所述一對彈性接合片之間,以及其中,將所述銷件的插入部分為兩個部分,使得所述插入部的 兩個分開部分的各末端面構成坡面,所述坡面的內(nèi)切口側的高度較 低,而所述坡面向其外側凸出并逐漸變高,所述坡面構成所述擠壓面。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7所述的扣件,其中,在所述銷件上設置條壁,所述條壁布置成沿所述插入部 在所述軸向延伸,以及其中,所述銷側接合部形成在所述條壁上。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條壁由一對并排布置的條壁構成,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成對條壁之一上,而所 述第二銷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成對條壁的另一個上。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權利要求9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插入部由一對柱片和彎曲部構成,所述一對柱片從 所述頭部一側延伸預定長度,以及,通過將所述柱片的末端朝向彼此 接近或彼此遠離的方向,以大致L形彎曲構成所述彎曲部,以及其中,所述擠壓面設置在各所述彎曲部的外表面上,以及,所 述條壁形成為連接所述彎曲部與所述頭部。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其中,在所述基部相向的側壁上,在與所述成對彈性接合片對 準的位置設置引導槽,用于插入所述插入部,使所述引導槽沿所述基 部的軸向延伸。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布置在所述銷件的插入部的一個側面上,而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布置在大致以直角與所述一個側面相交 的另一側面上,以及其中,與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接合的第一本體側接合部、以及與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本體上。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所述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所 需的擠壓力,設定為大于使所述彈性接合片偏斜以使其與所述安裝孔 接合時所需的擠壓力。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權利要求13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插入部具有從所述插入部的側面延伸的一對板狀片,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布置在所述成對板狀片的末端。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其中,彈性壁設置在所述插入部上,所述彈性壁連接所述擠壓 面的兩個側部與所述頭部,而且所述彈性壁在其內(nèi)徑側具有空隙,以 及其中,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彈性壁上。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本體的腿部具有在末端帶開口的筒狀,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腿部末端處的開口的 緣部。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扣件,其中,切除部形成于所述腿部末端處的所述開口的緣部,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所述切除部內(nèi)。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插入部具有這樣的長度,使得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 與所述第一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所述插入部的末端不從所述腿部的 末端伸出,但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所述第二本體側接合部接合時, 所述插入部的末端從所述腿部的末端伸出。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其中,切除槽設置在所述本體的基部中設置的所述插入開口上,以及其中,所述銷件的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與所述切除槽接合。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扣件,其中,在所述第一銷側接合部與所述第一本體側接合部接合狀 態(tài)下,所述第二銷側接合部以偏斜狀態(tài)與所述基部的內(nèi)周鄰接。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扣件,其中,所述切除部形成在所述筒狀腿部末端處相向的側面中,以及其中,沒有形成所述切除部的相向側面由橋壁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扣件,這種扣件能可靠地固定在安裝孔中,也能容易且可靠地從安裝孔取下。本扣件(10)包括固定在安裝孔中的本體(20)、以及用于解除本體(20)與安裝孔的接合的銷件。本體(20)具有基部(21)和腿部(30),在腿部(30)上設置一對彈性接合片(35、35),彈性接合片(35)的末端部(37)向銷件(40)中的插入開口(23)延伸。銷件(40)具有頭部(41)和插入部(43),以及,擠壓面(48)設置在插入部(43)上,當銷件(40)推進預定距離時,擠壓面(48)用于擠壓末端部(37),以使成對彈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至這樣一種程度,使得彈性接合片不再與安裝孔接合。銷側接合部和本體側接合部設置在銷件(40)與本體(20)的基部(21)之間,用于在銷件(40)插進基部(21)時將銷件(40)保持在預定推進位置。
文檔編號F16B19/04GK101688549SQ20088002437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中島武司, 岡田重夫, 加藤幸一 申請人:百樂仕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