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體仿生電風扇,尤其涉及一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
技術背景[0002]至今為止,通常人們在炎炎夏日用于降溫使用的風扇分兩種一種是以電為動力的轉葉式風扇,如吊扇、臺扇;另一種是手動的扇子。雖然電風扇可以改變風向,風速,使其產(chǎn)生的風或強烈或柔和,但是吹久了還是會有如頭疼等的不適感。而手動的扇子產(chǎn)生的風柔和,令人倍感舒適,但扇久了又累?,F(xiàn)在有了一種仿生電風扇,模仿了人用手扇的動作。從而實現(xiàn)了既是用電又產(chǎn)生柔和令人倍感舒適的風。然而這種電風扇有齒輪,結構雖然簡單, 但工作性能不穩(wěn)定,且有較大噪音。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以電為動力,結構簡單工作性能又穩(wěn)定的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0005]一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包括底座、電機、杠桿、連桿、擺桿、定桿柱和鉚釘, 其中,所述的底座有一個孔,電機的動力輸出軸穿過圓孔之后,電機固定在底座上。[0006]杠桿的一端直接固定在電機動力輸出軸上,另一端通過鉚釘與連桿的一端連接。[0007]定桿柱固定在底座上,擺桿中部有圓孔,圓孔套在定桿柱上,擺桿的一端通過鉚釘與連桿的一端連接。[0008]底座和風扇架連接。[0009]本實用新型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無齒輪方案;以杠桿,連桿,擺桿相連接,不單模仿了手執(zhí)扇的動作,省去了人工的勞力,還產(chǎn)生非常柔和的風。該方案結構簡單,成本低,噪音小,工作性能穩(wěn)定。
[0010]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俯視圖;[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I、圖2所示電機動力輸出軸(2)穿過底座(I)的圓孔后,電機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I)直接固定在風扇架(9)上。杠桿(3)的一端直接固定在電機動力輸出軸(2)上,另一端通過鉚釘(4)與連桿(5)的一端連接。定桿柱(7)固定在底座(I)上。擺桿 (8)中部的圓孔套在定桿柱(7)上,一端通過鉚釘(6)與連桿(5)的剩余端連接,另一端與彈簧(10)連接。[0013]如圖2所示彈簧(10)的一端與擺桿⑶連接,一端與扇柄夾(11)連接,扇子(12)的扇柄通過扇柄夾(11)固定。扇子(12)可以隨時取下作為普通扇子使用或方便平時收藏。彈簧(10)的功能是起緩沖作用,防止風扇工作時遇到障礙物折斷擺桿(8)。開關(13)控制風扇工作或停止。[0014]本實用新型一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電機通電時,無論電機動力輸出軸是正時針轉動還是逆時針轉動,杠桿(3)都會以電機動力輸出軸(2)為圓心做360°的周期性旋轉運動,推動連桿(5)。連桿(5)與擺桿(8)、杠桿(3)的角度不斷變化過程拉動擺桿(8),從而帶動扇子(12)來回擺動,實現(xiàn)模仿手執(zhí)扇動作的目的。[001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包括底座、電機、杠桿、連桿、擺桿、定桿柱和鉚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有一個孔,電機的動力輸出軸穿過圓孔之后,電機固定在底座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杠桿的一端直接固定在電機動力輸出軸上,另一端通過鉚釘與連桿的一端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定桿柱固定在底座上,擺桿中部有圓孔,圓孔套在定桿柱上,擺桿的一端通過鉚釘與連桿的一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屬于人體仿生電風扇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包括底座、電機、杠桿、連桿、擺桿、定桿柱和鉚釘。其中,在底座有一個孔,電機的動力輸出軸穿過圓孔之后,電機固定在底座上。本實用新型仿生電風扇驅動控制結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無齒輪方案;以杠桿,連桿,擺桿相連接,不單模仿了手執(zhí)扇的動作,省去了人工的勞力,還產(chǎn)生非常柔和的風。該方案結構簡單,成本低,噪音小,工作性能穩(wěn)定。
文檔編號F04D27/00GK202746246SQ20122010101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陳文宇 申請人:陳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