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構造物和利用其獲得的完成構造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基礎構造物和利用其獲得的完成構造物,其取得了體積膨松的消除、安置時的穩(wěn)定性的提高以及輕量化的可能性,實現了處理性能的提高和成本降低,并難以產生凍土突起問題,由于水分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小。在基礎構造物設有兩個以上貫通孔,其相對于高度方向帶有角度且相互不發(fā)生干涉地沿不同方向延伸,一端在高度方向的一側的中央部周圍開口,另一端在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口。將分別嵌合插入于貫通孔的樁打入地下,由此基礎構造物設置于土地?;A構造物具備:主體,其以在內部形成有向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放的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扣著的碗狀;和多個筒體,其形成為筒狀,并以由內部的孔形成貫通孔的方式在主體的周圍部設置成貫通主體。
【專利說明】基礎構造物和利用其獲得的完成構造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構造物的基礎的【技術領域】,涉及通過將分別嵌合插入于貫通孔中的樁打入到地下而設置于土地的基礎構造物、和利用基礎構造物獲得的完成構造物。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簡易基礎。其為用于支承被支承體的金屬制成的簡易基礎,其具備支承部和一個以上的打入樁,所述打入樁以傾斜的狀態(tài)打入到土壤中,所述支承部供所述打入樁插入,并具有用于在上部安裝所述被支承體的安裝配件,所述支承部為中空的大致球體狀或大致橢球體狀,并載置為所述支承部的下部接觸地面,所述打入樁從安裝所述被支承體的部分向供所述打入樁插入的部分插入到傾斜成碗狀的部分中。專利文獻2也公開了這種簡易基礎。專利文獻3公開了在這種簡易基礎的所述支承部的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結構。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335958號公報
[0004]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47249號公報
[0005]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5,039, 256號
[0006]由于這樣的支承部形成為大致球體狀或大致橢球體狀,因此體積較大,并且在放置于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較差,因此,例如在保管、搬運等時不得不收納在例如專用的鏟板中來進行處理。因此,存在耗費勞力和成本的問題。此外,如所述專利文獻3那樣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支承部存在以下問題:其重量較大,例如在保管、搬運等時處理性能較差,并耗費成本。
[0007]此外,當將所述支承部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上時,存在在寒冷時期土地上結霜,由此導致所述支承部被頂起的所謂的凍土突起問題的情況,產生了所述支承部的位置不穩(wěn)定的問題。此外,當將所述支承部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上時,像所述專利文獻3那樣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支承部存在以下可能:從形成于混凝土表面的微小的縫隙吸入的水分凍結,由于反復凍結而導致混凝土被破壞。這也被稱為凍融。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是著眼于所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礎構造物,其屬于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的領域,該基礎構造物例如以至少一部分埋入到地下、放置于地面、或從土地浮起等方式配置于地面附近,并將分別嵌合插入于貫通孔中的樁打入到地下,由此將該基礎構造物設置于土地,通過使該基礎構造物以在內部形成有向土地側開放的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扣著的碗狀,來消除體積較大的問題,并提高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還有可能進一步實現輕量化,在例如進行保管和搬運等時不一定需要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在例如專用鏟板等上,能夠提高處理性能,并能夠實現成本降低,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上時,通過將由于霜而隆起的土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不易產生所述凍土突起的問題。此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基礎構造物,作為所述基礎構造物的一個例子,提出有例如由金屬形成的結構,從而即使在該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上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也較小。此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使用所述基礎構造物構筑獲得的完成構造物。
[0009]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設置有兩個以上的貫通孔,所述貫通孔相對于高度方向帶有角度且相互不發(fā)生干涉地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貫通孔的一端在所述高度方向的一側的中央部周圍開口,另一端在所述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口,將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的樁打入到地下,由此將基礎構造物設置于土地,其中,所述基礎構造物具備:主體,其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扣著的碗狀;以及多個筒體,它們形成為筒狀,并以利用它們內部的孔來形成所述貫通孔的方式在所述主體的周圍部設置成貫通所述主體。
[0010]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例如以至少一部分埋入到地下、放置于地面、或從土地浮起等方式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并將所述多個樁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各貫通孔并打入到地下,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固定于所述土地。此時,所述主體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所述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所述扣著的碗狀,因此,與像所述以往的支承部那樣形成為大致球體狀或大致橢球體狀相比,消除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體積膨松的問題,并且提高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還有可能促進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輕量化。由此,在例如對所述基礎構造物進行保管和搬運等時不一定需要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于例如專用鏟板等,提高了處理性能,并實現了成本降低。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通過將由于霜而隆起的土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不易產生所述凍土突起的問題。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形成為所述內部空間能夠包含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部分時,若將兩個所述基礎構造物以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重疊,則一個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在另一個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內部空間中,因此,在多個所述基礎構造物重疊時,能夠緊湊地收納這些基礎構造物。如此,進一步提聞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處理性能。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難以從表面吸收水分的材料或不吸收水分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而非混凝土時,即使在將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加工精度比混凝土要高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時,能夠更小地設定所述貫通孔和所述樁之間的間隙,在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后,所述間隙成為游隙從而所述基礎構造物相對于所述樁移位的長度縮短,能夠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外,不需要為了防止所述移位而使所述貫通孔變長以使所述樁相對于所述貫通孔的傾斜角度不會因所述間隙而變大。因此,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的全長、即所述筒體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從所述主體突出的長度縮短。
[0011]本發(fā)明的所述基礎構造物可以提供如下的基礎構造物:由于其以在內部形成有向土地側開放的所述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所述扣著的碗狀,因此,消除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體積膨松的問題,并且提高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還有可能進一步促進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輕量化,在例如對所述基礎構造物進行保管和搬運等時不一定需要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于例如專用鏟板等,能夠提高處理性能,并能夠實現成本降低,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通過將由于霜而隆起的土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不易產生所述凍土突起的問題。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形成為所述內部空間能夠包含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部分時,能夠進一步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處理性能。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難以從表面吸收水分的材料或不吸收水分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而非混凝土時,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加工精度比混凝土要高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時,能夠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外,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的全長、即所述筒體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從所述主體突出的長度縮短。
[0012]此外,本發(fā)明的完成構造物構成為:多個所述基礎構造物分別配置在地面附近,所述多個樁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各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各貫通孔并打入到地下,被支承物在該被支承物的安裝部位被安裝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主體的所述中央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將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與多個樁一起示出的立體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14]圖2是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與多個樁一起示出的俯視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15]圖3是圖1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0016]圖4是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的放大俯視圖。
[0017]圖5是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的放大側視圖。其以圖4的V-V線將一部分剖開。以假想線示出了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后的土地的表面。
[0018]圖6是示出使用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建造獲得的完成構造物的立體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19]圖7是示出使用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建造獲得的另一個完成構造物的立體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20]圖8是將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與多個樁一起示出的立體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21]圖9是將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與多個樁一起示出的俯視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22]圖10是圖8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0023]圖11是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的放大俯視圖。
[0024]圖12是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的放大側視圖。其以圖11的XI1-XII線將一部分剖開。以假想線示出了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后的土地的表面。
[0025]圖13是示出使用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建造獲得的完成構造物的立體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
[0026]圖14是示出使用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建造獲得的另一個完成構造物的立體圖。其省略了對土地的表示?!揪唧w實施方式】
[0027]圖1至圖5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的第I實施方式,圖6示出了使用所述基礎構造物組裝獲得的完成構造物的一個實施方式。由所述基礎構造物10和多個樁20構成基礎組裝體。所述基礎構造物10具有兩個以上的貫通孔12。在本實施方式中貫通有四個所述貫通孔12,但所述貫通孔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即可。所述各貫通孔12的一端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一側的中央部11的周圍開口,另一端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口。以圖5來說,所述高度方向為將該圖沿能夠正確觀察標號的方向放置時的上下方向。所述高度方向包括鉛直方向,但也可以與所述鉛直方向成一定角度。所述多個貫通孔12相對于所述高度方向成超過O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此外,所述多個貫通孔12以相互不發(fā)生干涉的方式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貫通孔12筆直地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貫通孔12從該貫通孔12的延伸的方向觀察形成為圓形,但也可以為例如多邊形或其它形狀,并且也可以為形狀沿著所述貫通孔12的延伸方向變化。所述基礎構造物10配置在地面附近。在該配置的形態(tài)中存在以下等形態(tài):例如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以其至少一部分埋入地下的方式配置的形態(tài)、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置于地面的形態(tài)、以及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從土地浮起配置的形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將至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埋入地下,由此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配置在地面附近。在圖5中以假想線示出了地面即土地的表面G,但圖中的所述土地的表面G相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位置僅為一個例子。所述多個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貫通孔12并打入到地下。
[0028]所述樁20筆直地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樁20與所述貫通孔12對應地形成為從所述樁20的延伸方向觀察外形為圓形,但所述外形例如也可以形成為多邊形或其它形狀,并且所述外形也可以沿著所述樁20的延伸方向變化。所述樁20由鋼制成,但也可以由例如其它金屬、合成樹脂、或其它材質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樁20為中空的棒、SP管,但也可以形成為實心的棒。所述樁20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貫通孔12并將從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突出的部分打入到地下,且樁20的長度設定為此時以足夠的長度打入到地下。對于打入到地下的所述樁20,從例如所述高度方向觀察,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末端呈放射狀地延伸,從例如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或與所述高度方向和所述寬度方向雙方正交的縱深方向等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所述樁20展開成隨著朝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末端而隔開距離的倒V字狀。以圖2來說,所述寬度方向為將同圖沿能夠正確觀察標號的方向放置時的左右方向,所述縱深方向為同圖的上下方向。由此,若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將所述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并將這些樁20打入到地下,則所述基礎構造物10被設置于土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樁20的從所述基礎構造物10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突出的部分被薄的橡膠制成的帽覆蓋,以防止雨水等向所述樁20的內部侵入,但是本發(fā)明包括不覆蓋這樣的帽的實施方式。
[0029]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基礎構造物10具備主體IOa和設置于所述主體IOa的多個筒體10b。所述筒體IOb的個數設置為相當于所述貫通孔12的數量。所述主體IOa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內部空間13的方式形成為扣著的碗狀。在這里碗是指用于盛放食物的半球形的餐具,是陶瓷器。此外,所述碗狀是其廣義概念。即,形成為所述碗狀的所述主體IOa的形狀并不限定于半球形,也可以例如為將中空的塊狀的物品分割成一半的形狀。此外,所述主體IOa也可以為例如厚球殼那樣的形狀。此夕卜,碗的材質通常為相當于陶瓷器的材質,但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材質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如后所述地由金屬、合成樹脂或其它材料形成。此外,扣著是指形成為所述碗狀的部件的底處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且開口處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以與吃飯時的碗的放法在所述高度方向相反的方式放置。所述主體IOa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外形為四邊形,但也可以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外形例如為圓形、多邊形、或其它形狀。對于所述主體10a,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所述中央部11形成為朝向所述高度方向的平面,并在其周圍設置有斜面,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形成為四棱臺,但是這些面也可以形成為曲面或其它形狀的面。所述主體IOa形成為周圍部的壁厚大致固定,但所述壁厚也可以根據部位而有所不同。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設有沿所述高度方向貫通的頂孔11a,從所述主體IOa的所述內部空間13 —側穿過所述頂孔Ila的螺栓(省略圖示)的螺紋部能夠與后述的被支承物或連接部件等結合。但是,也可以不設置這樣的頂孔,例如也可以在所述主體的中央部設置例如撐條或其它連接構件。
[0030]所述筒體IOb形成為筒狀,并以由其內部的孔形成所述貫通孔12的方式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的周圍設置成貫通所述主體10a。所述筒體IOb形成為圓筒狀,但也可以形成為例如四棱筒狀、多棱筒狀或其它形狀。所述筒體IOb向所述主體IOa的外側和內側延伸,但也可以為僅向任一側延伸。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所述筒體IOb設置在所述主體IOa中最遠離所述中央部11的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主體IOa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外形為四邊形,因此所述筒體IOb設置在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的所述主體IOa的四角。這是為了使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12的多個所述樁20難以在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發(fā)生干涉。但是,其不會對所述主體中的所述筒體的配置進行限定解釋,所述筒體設置為在所述主體的所述中央部的周圍貫通該主體即可。也可以在所述基礎構造物中開設孑L等。
[0031]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金屬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作為鑄鐵的一種的球墨鑄鐵形成。所述基礎構造物也可以由其它鑄鐵形成。此外,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所述主體IOa和所述筒體IOb通過鑄造而一體地形成。所述基礎構造物也可以由例如不銹鋼、鋁合金、或其它金屬構成,除金屬以外,也可以由例如合成樹脂、陶瓷、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混入樹脂纖維或鋼纖維而得到的材料、石頭、木頭等形成。此外,所述主體和所述筒體的材質也可以不同。此外,所述基礎構造物也可以不是鑄造,而是將材料沖壓成型來形成,切削材料來形成,將材料彼此焊接而形成,或通過其它制法等來形成。
[0032]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周緣部14的多個位置設置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的腳15。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腳15從所述主體IOa的所述周緣部14的四角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所述腳15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形成為L字狀,但也可以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例如為圓形、四邊形、多邊形、或其它形狀。
[0033]此外,被支承物40在該被支承物40的安裝部位被安裝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從所述主體IOa的所述內部空間13—側穿過所述頂孔Ila的螺栓的螺紋部與所述被支承物40結合,由此來進行所述安裝。此外,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也可以具備連接部件。即,也可以構成為,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設置所述連接部件,將所述被支承物40在該被支承物40的安裝部位安裝于該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也可以抓附于所述頂孔Ila而設置于所述主體10a,在不設置所述頂孔時,該連接部件可以一體地設置于所述主體10a,也可以利用螺栓固定、焊接或其它手段來設置。此時,也可以設置為,通過所述連接部件等的調整功能,能夠吸收所述被支承物40與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之間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差、和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差。在本發(fā)明中,在提及與該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時,還包括例如所述寬度方向、或所述縱深方向那樣的沿著包含在所述面中的方向的位置差。
[0034]所述基礎構造物10形成為適合利用鑄造的制造方法。即,在所述筒體IOb的從所述主體IOa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突出的部分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在與所述主體IOa之間隆起有外側隆起壁10c。此外,在所述筒體IOb的從所述主體IOa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突出的部分、即向所述內部空間13 —側突出的部分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在與所述主體IOa之間隆起有內側隆起壁10d。利用這樣的結構,在使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第I模具和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第2模具結合來進行澆注、并將這些模具分離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取出時,能夠防止所述第I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鉤掛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并能夠容易地進行所述第I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的起模。
[0035]接著,對利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進行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將多個所述基礎構造物10分別配置在地面附近,將所述多個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各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各貫通孔12并打入到地下。在所述配置的形態(tài)中存在以下等形態(tài):例如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以其至少一部分埋入地下的方式配置的形態(tài)、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置于地面的形態(tài)、以及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從土地浮起配置的形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礎構造物10至少將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埋入地下,由此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配置在地面附近。對于具備具有所述調整功能的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基礎構造物,在所述多個基礎構造物10中的與對應的所述安裝部位存在偏差的所述基礎構造物10中,能夠吸收所述被支承物40和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之間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差、以及在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差。
[0036]在如圖6所示的所述完成構造物中,所述被支承物40為太陽能電池發(fā)電裝置。該太陽能電池發(fā)電裝置具備:板狀的太陽能電池板41,其用于進行太陽光發(fā)電;以及支承結構42,其配置于該太陽能電池板41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支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41。所述支承結構42具備:架臺42a,其具有縱欞和橫欞,并配置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41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放置所述太陽能電池板41 ;多個支柱42b,它們配置于該架臺42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并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以支承所述架臺42a ;連結部件42c,其向相對于所述縱深方向或所述高度方向等傾斜的方向等延伸并連結所述支柱;以及梁42d。所述梁42d配置于所述多個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承托所述多個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固定于所述梁42d。此外,所述梁42d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等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中央部11。在使用所述連接部件時,所述梁42d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等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連接部件。所述多個安裝部位位于所述支承結構42。即,所述支承結構42的所述梁42d中的在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隔開間隔地設置的多個支承部位相當于所述多個安裝部位。更嚴密地說,所述支承部位中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面相當于所述多個安裝部位。此外,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具備具有所述調整功能的所述連接部件的情況下,在所述多個基礎構造物中的與對應的作為所述安裝部位的所述梁42d之間存在偏差的所述基礎構造物10中,能夠吸收所述被支承物40的所述梁42d與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之間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差、以及在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差。
[0037]在如圖7所示的另一個所述完成構造物中,所述被支承物40為連廊。該連廊具備底部部件43和支承結構42,支承結構42配置于所述底部部件43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支承所述底部部件43。所述支承結構42具備:架臺42a,其具有縱梗和橫梗,并配置在所述底部部件43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放置所述底部部件43 ;多個支柱42b,它們配置于該架臺42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并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以支承所述架臺42a ;以及連結部件42c,其向相對于所述縱深方向或所述高度方向等傾斜的方向等延伸并連結所述支柱。所述多個安裝部位位于所述支承結構42。即,所述支承結構42的所述多個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相當于所述多個安裝部位。此夕卜,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在使用所述連接部件時,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等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連接部件。此外,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具備具有所述調整功能的所述連接部件的情況下,在所述多個基礎構造物10中的與對應的作為所述安裝部位的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之間存在偏差的所述基礎構造物10中,能夠吸收所述被支承物40的所述支柱42b與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之間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差、以及在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差。
[0038]因此,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例如以至少一部分埋入到地下、放置于地面、或從土地浮起等方式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并將所述多個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各貫通孔12并打入到地下,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固定于所述土地。此時,所述主體IOa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所述內部空間13的方式形成為所述扣著的碗狀,因此,與像所述以往的支承部那樣形成為大致球體狀或大致橢球體狀相比,消除了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體積膨松的問題,并且提高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還有可能促進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輕量化。由此,在例如對所述基礎構造物10進行保管和搬運等時不一定需要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收納于例如專用鏟板等,提高了處理性能,并實現了成本降低。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10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通過將由于霜而隆起的土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13中,不易產生所述凍土突起的問題。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形成為所述內部空間13能夠包含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部分時,若將兩個所述基礎構造物10以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重疊,則一個所述基礎構造物10收納在另一個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內部空間13中,因此,在多個所述基礎構造物10重疊時,能夠緊湊地收納這些基礎構造物10。如此,進一步提高了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處理性能。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作為難以從表面吸收水分的材料或不吸收水分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而非混凝土時,即使在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較小。此夕卜,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作為加工精度比混凝土要高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時,能夠更小地設定所述貫通孔12和所述樁20之間的間隙,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建造后,所述間隙成為游隙從而所述基礎構造物10相對于所述樁移位的長度縮短,能夠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外,不需要為了防止所述移位而使所述貫通孔12變長以使所述樁相對于所述貫通孔12的傾斜角度不會因所述間隙而變大。因此,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12的全長、即所述筒體IOb的全長,能夠縮短所述筒體IOb從所述主體IOa突出的長度。
[0039]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的材料并不限定于金屬。在這樣的各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由金屬形成。由此,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比混凝土難以吸收水分或不吸收水分的金屬形成,因此即使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減少或消除了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加工精度比混凝土等要高的金屬形成,因此能夠更小地設定所述貫通孔12和所述樁20之間的間隙,在對所述基礎構造物10建造后,所述間隙成為游隙從而所述基礎構造物10相對于所述樁20移位的長度縮短,提高了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建造精度。此外,不需要為了防止所述移位而使所述貫通孔12變長以使所述樁20相對于所述貫通孔12的傾斜角度不會因所述間隙而變大。因此,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12的全長、即所述筒體IOb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IOb從所述主體IOa突出的長度縮短。
[0040]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包括未設置所述腳的實施方式。在這樣的各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周緣部14的多個部位設置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的腳15。由此,通過將所述腳15插入到土地中,能夠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臨時固定于土地。此時,由于設置有所述內部空間13,因此,隨著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壓入土地,土被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13中,因此所述基礎構造物10向土地的壓入較為容易。此外,若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例如以像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那樣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到地下、放置于地面、或從土地浮起等方式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將所述多個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各貫通孔12并打入到地下,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固定于所述土地。
[0041]接著,通過圖8至圖14,對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的第2實施方式和利用其組裝獲得的完成構造物進行說明。在該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和使用其組裝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中,對所述第I實施方式和其變形例的基礎構造物、以及使用其組裝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和其變形例的結構連同它們的標號一同進行引用,對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的基礎構造物、以及使用其組裝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及其變形例的結構不同的結構進行附加說明。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由球墨鑄鐵形成,并且所述主體IOa和所述筒體IOb通過鑄造而一體地形成,所述基礎構造物10形成為適合利用鑄造的制造方法。與此相對,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由鋼形成,并且所述主體IOa和所述筒體IOb通過對鋼板和鋼管進行焊接、壓入等來形成,所述基礎構造物10形成為適合這樣的制造方法。[0042]圖8至圖12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的第2實施方式,圖13示出了使用所述基礎構造物組裝獲得的完成構造物的一個實施方式。以下,對主要結構進行說明。所述基礎構造物10具有兩個以上的貫通孔12。本實施方式的情況為貫通有四個所述貫通孔12,但所述貫通孔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即可。所述各貫通孔12的一端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一側的所述中央部11的周圍開口,另一端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口。所述多個貫通孔12相對于所述高度方向成超過O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此外,所述多個貫通孔12相互不發(fā)生干涉地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貫通孔12筆直地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貫通孔12沿該貫通孔12的延伸的方向觀察形成為圓形,但也可以為例如多邊形或其它形狀,并且也可以為形狀沿著所述貫通孔12的延伸方向變化。所述基礎構造物10配置在地面附近。在該配置的形態(tài)中存在以下等形態(tài):例如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以其至少一部分埋入地下的方式配置的形態(tài)、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置于地面的形態(tài)、以及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從土地浮起配置的形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將至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埋入地下,由此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配置在地面附近。在圖12中以假想線示出了地面即土地的表面G,但圖中的所述土地的表面G相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位置僅為一個例子。所述多個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貫通孔12并打入到地下。
[0043]所述樁20筆直地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樁20與所述貫通孔12對應地形成為從所述樁20的延伸方向觀察外形為圓形,但所述外形例如也可以形成為多邊形或其它形狀,并且所述外形也可以沿著所述樁20的延伸方向變化。所述樁20由鋼制成,但也可以由例如其它金屬、合成樹脂、或其它材質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樁20為中空的棒、SP管,但也可以形成為實心的棒。所述樁20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貫通孔12并將從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突出的部分打入到地下,且樁20的長度設定為此時以足夠的長度打入到地下。對于打入到地下的所述樁20,從例如所述高度方向觀察,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末端呈放射狀地延伸,從例如所述寬度方向或所述縱深方向等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所述樁20展開成隨著朝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末端而隔開距離的倒V字狀。由此,若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將所述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并將這些樁20打入到地下,則所述基礎構造物10被設置于土地。
[0044]如圖11和圖12所示,所述基礎構造物10具備主體IOa和設置于所述主體IOa的多個筒體10b。所述筒體IOb的個數設置為相當于所述貫通孔12的數量。所述主體IOa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所述內部空間13的方式形成為所述扣著的碗狀。所述主體IOa由鋼形成。所述主體IOa通過對鋼板沖壓成型而一體地形成,但也可以將多塊鋼材通過焊接進行接合來構成所述主體,也可以由鋼材切削形成,或者也可以利用其它等制法來形成。所述主體IOa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外形為四邊形,但也可以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外形例如為圓形、多邊形、或其它形狀。對于所述主體10a,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所述中央部11形成為朝向所述高度方向的平面,在其周圍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各貫通孔12貫通的方向大致正交的第I斜面10aa,在相鄰的所述第I斜面IOaa之間形成有第2斜面10ab。由此,如圖11所示,當使所述主體IO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在所述中央部11的周圍沿逆時針旋轉時,所述第I斜面IOaa和所述第2斜面IOab交替露出,在所述第I斜面IOaa沿所述高度方向向所述一側傾斜,在所述第2斜面IOab沿所述高度方向向所述另一側傾斜。這些斜面也可以形成為曲面。所述主體IOa形成為周圍部的壁厚大致固定,但所述壁厚也可以根據部位而有所不同。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設置有沿所述高度方向貫通的頂孔11a,之前說明的所述螺栓的螺紋部能夠穿過所述頂孔11a。但是,也可以不設置這樣的頂孔,例如也可以在所述主體的中央部設置之前說明的連接構件。
[0045]所述筒體IOb形成為筒狀,并以由其內部的孔形成所述貫通孔12的方式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的周圍設置成貫通所述主體10a。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筒體IOb為鋼管。所述筒體IOb形成為圓筒狀,但也可以形成為例如四棱筒狀、多棱筒狀或其它形狀。所述筒體IOb向所述主體IOa的外側和內側延伸,但也可以為僅向任一側延伸。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所述筒體IOb設置在所述主體IOa中最遠離所述中央部11的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主體IOa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外形為四邊形,因此所述筒體IOb設置在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的所述主體IOa的四角。這是為了使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12的多個所述樁20難以在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發(fā)生干涉。
[0046]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金屬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鋼形成。所述基礎構造物也可以由其它金屬形成。此外,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在所述主體IOa開設有將其貫通的安裝孔10ac,將所述筒體IOb插入到該安裝孔IOac中,將所述安裝孔IOac的周緣與所述筒體IOb通過焊接而連接,由此將所述筒體IOb安裝于所述主體10a。也存在以下安裝形態(tài):將所述筒體IOb壓入到所述安裝孔IOac中,而不進行所述焊接。在這些情況下,各安裝孔IOac分別開設于所述各第I斜面10aa。也可以代之為,對于所述基礎構造物,在所述主體開設將其貫通的安裝孔并切削出內螺紋,并將在外周切削出外螺紋的所述筒體IOb擰入到該安裝孔中來與所述主體連接,由此,將所述筒體安裝于所述主體。在該情況下,各安裝孔IOac也分別開設于所述各第I斜面10aa。所述基礎構造物也可以由例如不銹鋼、鋁合金、或其它金屬構成,除金屬以外,也可以由例如合成樹脂、陶瓷、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混入樹脂纖維或鋼纖維而得到的材料、石頭、木頭等形成。此外,所述主體和所述筒體的材質也可以不同。在這些情況下,利用例如焊接、壓入、硬焊、粘接劑的涂布、或其他方法來進行所述主體與插入到所述安裝孔中的所述筒體之間的連接。
[0047]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周緣部14的多個位置設置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的腳15。本發(fā)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包括未設置所述腳的變形例。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腳15從所述主體IOa的所述周緣部14的四角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所述腳15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形成為L字狀,但也可以形成為從所述高度方向觀察例如為圓形、四邊形、多邊形、或其它形狀。
[0048]此外,被支承物40在該被支承物40的安裝部位被安裝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從所述主體IOa的所述內部空間13—側穿過所述頂孔Ila的螺栓的螺紋部與所述被支承物40結合,由此來進行所述安裝。此外,也可以構成為,在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設置連接部件,將所述被支承物40在該被支承物40的安裝部位安裝于該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也可以抓附于所述頂孔Ila而設置于所述主體10a,在不設置所述頂孔時,該連接部件可以一體地設置于所述主體10a,也可以利用螺栓固定、焊接或其它手段來設置。此時,也可以設置為,通過所述連接部件等的調整功能,能夠吸收所述被支承物40與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之間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差、和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差。
[0049]所述基礎構造物10形成為適合于將所述主體IOa和所述筒體IOb組合的制造方法。即,在所述主體IOa中,所述各第I斜面IOaa設置為相對于將其貫通的所述各貫通孔12的所述貫通方向大致正交。根據這樣的結構,當在所述主體IOa開設所述安裝孔IOac時,可以使鉆頭等的末端以大致直角抵住所述各第I斜面10aa,并且即使在通過壓力進行沖切時,也可以將沖頭以大致直角抵住所述各第I斜面10aa。由此,能夠提高在所述主體IOa開設所述安裝孔IOac時的加工性能。
[0050]接著,對利用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進行說明。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的情況相同,如圖8至圖10所示,將多個所述基礎構造物10分別配置在地面附近,將所述多個樁20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各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各貫通孔12并打入到地下。在所述配置的形態(tài)中存在以下等形態(tài):例如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以其至少一部分埋入地下的方式配置的形態(tài)、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置于地面的形態(tài)、以及使所述基礎構造物10從土地浮起配置的形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礎構造物10至少將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埋入地下,由此將所述基礎構造物10配置在地面附近。對于具備具有所述調整功能的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基礎構造物10,在所述多個基礎構造物10中的與對應的所述安裝部位存在偏差的所述基礎構造物10中,能夠吸收所述被支承物40和所述基礎構造物10之間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差、以及在與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內的位置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差。
[0051]在如圖13所示的所述完成構造物中,所述被支承物40為太陽能電池發(fā)電裝置。該太陽能電池發(fā)電裝置具備:板狀的太陽能電池板41,其用于進行太陽光發(fā)電;以及支承結構42,其配置于該太陽能電池板41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支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41。所述支承結構42的構成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的情況相同,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固定于所述梁42d。此外,所述梁42d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等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中央部11。在使用所述連接部件時,所述梁42d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等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連接部件。
[0052]在如圖14所示的另一個所述完成構造物中,所述被支承物40為連廊。該連廊具備底部部件43和支承結構42,支承結構42配置于所述底部部件43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用于支承所述底部部件43。所述支承結構42的結構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基礎構造物10的情況相同。此外,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主體IOa的所述中央部11。在使用所述連接部件時,所述各支柱42b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端部被螺栓等緊固于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所述連接部件。對于通過所述第2實施方式和其變形例的基礎構造物、以及使用它們組裝出的所述完成構造物和其變形例獲得的作用及效果,與通過所述第I實施方式和變形例的基礎構造物、以及使用它們組裝出的所述完成構造物和其變形例獲得的作用和效果相同。
[0053]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概要進行說明。
[0054]I)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中的第I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設置有兩個以上的貫通孔,所述貫通孔相對于高度方向帶有角度且相互不發(fā)生干涉地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貫通孔的一端在所述高度方向的一側的中央部周圍開口,另一端在所述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口,將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的樁打入到地下,由此將基礎構造物設置于土地,其中,所述基礎構造物具備:主體,其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扣著的碗狀;以及多個筒體,它們形成為筒狀,并以利用它們內部的孔來形成所述貫通孔的方式在所述主體的周圍部設置成貫通所述主體。
[0055]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例如以至少一部分埋入到地下、放置于地面、或從土地浮起等方式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并將所述多個樁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各貫通孔并打入到地下,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固定于所述土地。此時,所述主體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所述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所述扣著的碗狀,因此,與像所述以往的支承部那樣形成為大致球體狀或大致橢球體狀相比,消除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體積膨松的問題,并且提高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還有可能促進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輕量化。由此,在例如對所述基礎構造物進行保管和搬運等時不一定需要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于例如專用鏟板等,提高了處理性能,并實現了成本降低。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通過將由于霜而隆起的土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不易產生所述凍土突起的問題。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形成為所述內部空間能夠包含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部分時,若將兩個所述基礎構造物以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重疊,則一個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在另一個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內部空間中,因此,在多個所述基礎構造物重疊時,能夠緊湊地收納這些基礎構造物。如此,進一步提聞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處理性能。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難以從表面吸收水分的材料或不吸收水分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而非混凝土時,即使在將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加工精度比混凝土要高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時,能夠更小地設定所述貫通孔和所述樁之間的間隙,在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后,所述間隙成為游隙從而所述基礎構造物相對于所述樁移位的長度縮短,能夠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外,不需要為了防止所述移位而使所述貫通孔變長以使所述樁相對于所述貫通孔的傾斜角度不會因所述間隙而變大。因此,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的全長、即所述筒體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從所述主體突出的長度縮短。
[0056]所述第I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可以提供如下的基礎構造物:由于其以在內部形成有向土地側開放的所述內部空間的方式形成為所述扣著的碗狀,因此,消除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體積膨松的問題,并且提高了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時的穩(wěn)定性,還有可能進一步促進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輕量化,在例如對所述基礎構造物進行保管和搬運等時不一定需要將所述基礎構造物收納于例如專用鏟板等,能夠提高處理性能,并能夠實現成本降低,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通過將由于霜而隆起的土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不易產生所述凍土突起的問題。此外,當所述基礎構造物形成為所述內部空間能夠包含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部分時,能夠進一步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處理性能。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難以從表面吸收水分的材料或不吸收水分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而非混凝土時,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在使所述基礎構造物由作為加工精度比混凝土要高的材料的例如金屬或其它材料形成時,能夠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夕卜,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的全長、即所述筒體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從所述主體突出的長度縮短。
[0057]2)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中的第2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為,在所述第I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中,所述基礎構造物由金屬形成。
[0058]由此,所述基礎構造物由比混凝土難以吸收水分或不吸收水分的金屬形成,因此即使在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減少或消除了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由加工精度比混凝土等要高的金屬形成,因此能夠更小地設定所述貫通孔和所述樁之間的間隙,在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后,所述間隙成為游隙從而所述基礎構造物相對于所述樁移位的長度縮短,提高了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外,不需要為了防止所述移位而使所述貫通孔變長以使所述樁相對于所述貫通孔的傾斜角度不會因所述間隙而變大。因此,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貫通孔的全長、即所述筒體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從所述主體突出的長度縮短。
[0059]根據所述第2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在獲得了由所述第I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所獲得的效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使在所述基礎構造物建造于有可能迎來寒冷時期的土地時,與在內部填充有混凝土的所述以往的支承部相比,能夠減少或消除由于吸入的水分的凍結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此外,能夠提高所述基礎構造物的建造精度。此外,不需要使所述貫通孔變長,能夠相對較短地設定所述筒體的全長,能夠使所述筒體從所述主體突出的長度縮短。
[0060]3)本發(fā)明的基礎構造物中的第3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為以下基礎構造物:在所述第I或所述第2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中,在所述主體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周緣部的多個位置設置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的腳。
[0061]由此,通過將所述腳插入到土地中,能夠將所述基礎構造物臨時固定于土地。此時,由于設置有所述內部空間,因此,隨著將所述基礎構造物壓入土地,土被導入到所述內部空間中,因此所述基礎構造物向土地的壓入較為容易。此外,若將所述基礎構造物例如以至少一部分埋入到地下、放置于地面、或從土地浮起等方式分別配置于地面附近,將所述多個樁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各貫通孔并打入到地下,則所述基礎構造物固定于所述土地。
[0062]根據所述第3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在獲得了由所述第I或所述第2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所獲得的效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將所述腳插入到土地中,能夠將所述基礎構造物容易地臨時固定于土地。
[0063]4)本發(fā)明的完成構造物的一個形態(tài)的完成構造物構成為:多個所述第I至第3形態(tài)的基礎構造物中的任一基礎構造物分別配置在地面附近,所述多個樁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各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各貫通孔并打入到地下,被支承物在該被支承物的安裝部位被安裝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主體的所述中央部。
[0064]本發(fā)明的所述基礎構造物以及使用其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包括對以上實施方式和變形例的特征進行組合得到的實施方式。此外,以上實施方式和變形例僅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所述基礎構造物和使用其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的幾個例子。因此,這些實施方式和變形例的記載并不對本發(fā)明的所述基礎構造物和使用其獲得的所述完成構造物進行限定解釋。
【權利要求】
1.一種基礎構造物(10),其設置有兩個以上的貫通孔,所述貫通孔相對于高度方向帶有角度且相互不發(fā)生干涉地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貫通孔的一端在所述高度方向的一側的中央部周圍開口,另一端在所述高度方向的另一側開口,將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貫通孔的樁打入到地下,由此將基礎構造物設置于土地,所述基礎構造物(10)的特征在于,其具備: 主體(10a),其以在內部形成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開放的內部空間(13)的方式形成為扣著的碗狀;以及 多個筒體(10b),它們形成為筒狀,并以利用它們內部的孔來形成所述貫通孔(12)的方式在所述主體(IOa)的周圍部設置成貫通所述主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構造物(10),其中,所述基礎構造物(10)由金屬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構造物(10),其中,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周緣部的多個位置設置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的腳(15)。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礎構造物(10),其中,在所述主體(IOa)的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周緣部的多個位置設置有向所述高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延伸的腳(15)。
5.一種完成構造物,其中,多個由權利要求1?4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所述基礎構造物分別配置在地面附近,所述多個樁分別嵌合插入于所述各基礎構造物的所述各貫通孔并打入到地下,被支承物在該被支承物的安裝部位被安裝于所述基礎構造物的所述主體的所述中央部。
【文檔編號】E02D27/16GK103541349SQ201310176785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島谷學 申請人:株式會社樂斯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