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領域地下結構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且特別是一種地 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軌道交通的飛速發(fā)展,城市地下隧道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網絡,地下隧 道網絡在有些大城市的局部地區(qū)已相當密集,兩層以上隧道在地下相互交錯的 情況也屢見不鮮。此外,由于施工進度的考慮,地鐵隧道與地鐵站以及地面建 筑的同時施工的情況也多有存在。兩個相鄰工程間的結構節(jié)點也越來越復雜復 雜,對于節(jié)點的受力及防水等要求也越來越高。
比如在上海打浦橋地區(qū)的打浦橋車站與盧灣區(qū)55街坊工程中,相鄰工程間 的結構節(jié)點較多且位置復雜,相鄰工程間的連接節(jié)點易由于受力不同而出現差 異沉降,進而有出現滲漏的危險。
因此,在建兩個或多個相鄰建筑工程之間的連接節(jié)點的處理在現今建筑工 程領域中越來越重要。
目前,對于兩個相鄰工程間結構連接節(jié)點的處理技術一般是先進行防水處 理,接著在綁扎結構鋼筋時將各自結構中的鋼筋錨入對應結構之中,最后再澆 搗混凝土,以保證連接節(jié)點的整體性。而此種處理可能會產生以下缺點
1、 相鄰結構間鋼筋互錨,若在結構完成后結構間的沉降量不同在連接節(jié)點 處就極易產生差異沉降,造成結構損壞;
2、 連接節(jié)點處由于鋼筋過多,在同一鋼筋截面上接頭率很難滿足規(guī)范要求;
3、 在結構連接處由于受力復雜,普通的鋼筋互錨容易造成結構間受力不均 產生變形;
4、 在結構連接處由于受力復雜,往往變形也會4艮大,因此節(jié)點處的防水處 理難度較大,易產生滲漏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
結構,包括地下連續(xù)墻設置于所述地鐵站與所述基坑間;第一傳力塊設置于 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相鄰結構的下方,且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的地鐵站 一側相鄰接;第二傳力塊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相鄰結構的下方, 且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的基坑一側相鄰接;第一防水趁鋪設于所述第一傳力塊外 側;第二防水毯鋪設于所述第二傳力塊外側;后澆帶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 基坑底板的連接處,其中,所述后澆帶包括所述地^l失站頂板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 之間的空間,及所述基坑底板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之間的空間;地鐵站頂板鋼筋 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澆帶處;基坑底板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 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澆帶處;止水帶設置于所述后澆帶施工縫處;混凝土澆搗固 設于所述后澆帶內并與地鐵站頂板面平。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jié)點結構可確保結構連接處即使發(fā)生差異沉降也不會使 相鄰的地鐵站和基坑彼此影響,確保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連接節(jié)點的正常傳 力,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jié)點結構還可確保結構連接處即使變形過大也不易產 生滲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 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 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 筋預留布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具體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說明 如下。
一實施例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連接節(jié)點結構示 一實施例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在后澆帶處的鋼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連接節(jié)
點結構示意圖。地下連續(xù)墻1設置于地鐵站2與基坑間3。第一傳力塊4設置于 地鐵站頂板9與基坑底板10的相鄰結構的下方,且與地下連續(xù)墻1的地鐵站一 側相鄰接;第二傳力塊5設置于地鐵站頂板9與基坑底板10的相鄰結構的下方, 且與地下連續(xù)墻1的基坑一側相鄰接。第一傳力塊4和第二傳力塊5可為鋼筋 混凝土傳力塊,保證了結構間正常的傳力。第一防水毯6鋪設于第一傳力塊4 外側;第二防水毯7鋪設于第二傳力塊5外側。后澆帶8設置于地鐵站頂板9 與基坑底板10的連接處。后澆帶8包括地4失站頂板9與地下連續(xù)墻1之間的空 間,及基坑底板10與地下連續(xù)墻1之間的空間。
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在后澆 帶處的鋼筋預留布置結構示意圖。地鐵站頂板鋼筋連接器11和預留插筋12交 替布置于后澆帶8處。于本實施例中,該后澆帶處地鐵站頂板鋼筋連接器和預 留插筋交替布置為短接駁器與長鋼筋間隔布置,且該接駁器和鋼筋各按50%錯 開布置,以滿足規(guī)范要求?;拥装邃摻钸B接器13和預留插筋14交替布置于 后澆帶8處。于本實施例中,該后澆帶處基坑底板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 布置為短接駁器與長鋼筋間隔布置,且該接駁器和鋼筋各按50%錯開布置,以 滿足規(guī)范要求接頭錯開率達到50%。鋼板止水帶15設置于后澆帶施工縫16處。 混凝土澆搗固設于后澆帶8。防水逸附加層17鋪設于地鐵站頂板9與基坑底板 10的連接處的防水趁連接點。在施工縫處設置止水帶,結構連接部位的防水趁 連接處設置防水毯附加層,保證即使在節(jié)點處有較大的變形,也不易產生滲漏 現象。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 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 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 者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在于地下連續(xù)墻設置于所述地鐵站與所述基坑間;第一傳力塊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相鄰結構的下方,且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的地鐵站一側相鄰接;第二傳力塊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相鄰結構的下方,且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的基坑一側相鄰接;第一防水毯鋪設于所述第一傳力塊外側;第二防水毯鋪設于所述第二傳力塊外側;后澆帶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處,其中,所述后澆帶包括所述地鐵站頂板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之間的空間,及所述基坑底板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之間的空間;地鐵站頂板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澆帶處;基坑底板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澆帶處;止水帶設置于所述后澆帶施工縫處;混凝土澆搗固設于所述后澆帶內并與地鐵站頂板面平。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傳力塊和第二傳力塊均為鋼筋混凝土傳力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后澆帶處地鐵站頂板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布置為短接駁器與 長鋼筋間隔布置。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接取器和鋼筋各按50%錯開布置。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后澆帶處基坑底板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布置為短接駁器與長 鋼筋間隔布置。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接駁器和鋼筋各按50%錯開布置。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止水帶為鋼板止水帶。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其特征 在于,防水毯附加層鋪設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處的防水毯連接 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節(jié)點結構,包括地下連續(xù)墻設置于所述地鐵站與所述基坑間;傳力塊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相鄰結構的下方,且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相鄰接;防水毯鋪設于所述傳力塊外側;后澆帶設置于所述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的連接處,其中,所述后澆帶包括所述地鐵站頂板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之間的空間,及所述基坑底板與所述地下連續(xù)墻之間的空間;地鐵站頂板及基坑底板的鋼筋連接器和預留插筋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澆帶處;止水帶設置于所述后澆帶施工縫處;混凝土澆搗固設于所述后澆帶內并與地鐵站頂板面平。本實用新型可確保結構連接處即使發(fā)生差異沉降也不會使相鄰的地鐵站和基坑彼此影響,確保地鐵站頂板與基坑底板連接節(jié)點的正常傳力,且即使變形過大也不易產生滲漏。
文檔編號E21D13/00GK201326184SQ20082015712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晨 凌, 誼 章, 陳海東 申請人: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