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屬于材料表面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突破了傳統制備工藝需要采用粉末直接噴涂或沉積,需要一定規(guī)模的回收裝置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粉末浪費的不足,創(chuàng)新性地利用電泳沉積工藝的特性,通過調配電泳介質(即聚醚醚酮懸浮液)的特性、調整電泳工藝,實現聚醚醚酮粉末在工件/試樣表面的電泳沉積,以獲取具有良好致密性和結合力的聚醚醚酮涂層先驅體,輔以恰當的后熱處理工藝,最終獲得具有優(yōu)良性能的聚醚醚酮涂層。其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所制備出的涂層表面平整光滑,性能良好。
【專利說明】
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聚醚醚酮涂層制備的新型制備工藝。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各種導電材料及工件表面聚醚醚酮涂層的制備,屬材料表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聚醚醚酮是一種具有良好物理化學性能的高性能工程塑料。聚醚醚酮具有極其優(yōu)異的絕緣性能,對酸、堿以及幾乎所有的有機溶劑都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具有優(yōu)異的耐滑動摩擦和微動磨損的性能,并且其阻燃性、耐疲勞性、耐輻照性能、抗老化性能和耐剝離性能均十分優(yōu)良。目前聚醚醚酮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注塑成型制備零件,目前已經較為成熟;另一種是用于涂層制備,即利用各種涂層制備工藝將聚醚醚酮沉積在工件表面,形成聚醚醚酮涂層,改進工件表面性能。
[0003]目前聚醚醚酮涂層的制備工藝主要包括靜電噴涂和火焰噴涂,一般在噴涂后還需要進行重熔燒結熱處理。專利200610090705.2公開了一種用聚醚醚酮粉末噴涂金屬制品表面的方法,采用噴塑設備噴涂聚醚醚酮粉末并進行燒結;專利201110212950.7公開了一種采用氣霧法在金屬工件表面涂覆聚醚醚酮粉末的方法,對工件進行預熱,將粉末氣霧化后噴至工件表面,然后保溫形成涂層;專利201210187043.6公開了一種采用靜電噴涂在鉆鋌螺紋表面制備聚醚醚酮涂層的方法,在加熱烘箱內預熱到一定溫度后通過靜電噴涂將粉末沉積在工件表面,然后保溫形成涂層。這些制備工藝都需要采用粉末直接噴涂或沉積,需要一定規(guī)模的回收裝置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粉末浪費。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
[0005]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包括:先對表面為導電材料的工件/試樣進行表面預處理,之后配置聚醚醚酮懸浮液,然后將工件/試樣置于該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進行電泳沉積,在工件/試樣表面形成聚醚醚酮涂層先驅體,電泳沉積結束后,輔以干燥、燒結工藝,最終形成聚醚醚酮涂層。
[0006]進一步的,所述聚醚醚酮懸浮液,其分散相為粒徑I?ΙΟμπι的聚醚醚酮粉末,連續(xù)相基液為無水乙醇或丙酮,其中,聚醚醚酮懸浮液中分散相所占比例控制在10 g/L?120g/L,聚醚醚酮懸浮液pH控制在3?6之間。
[0007]進一步的,所述將工件/試樣置于該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進行電泳沉積時,以聚醚醚酮懸浮液為電泳沉積液,以工件/試樣為工作電極,以惰性電極為對電極,外加直流電源,控制工件/試樣與對電極之間的距離d在10?100 mm之間,并根據距離及布置方式,將電泳沉積電壓控制在30?200 V,保證電場的均勻性。
[0008]進一步的,所述工件/試樣在單面或雙面導電材料上電泳沉積聚醚醚酮涂層。
[0009]進一步的,所述將工件/試樣置于該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進行電泳沉積時,電泳沉積液始終處于攪拌狀態(tài)。
[00?0] 進一步的,所述電泳沉積液的攪拌速度保持在100 r/min?500 r/min。
[0011]進一步的,所述電泳沉積結束后,將工件/試樣快速從聚醚醚酮懸浮液中取出,在真空烘箱中進行干燥,干燥后的工件/試樣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在燒結爐中采用特定的燒結工藝進行燒結,最終形成聚醚醚酮涂層。
[0012]進一步的,根據聚醚醚酮涂層厚度的不同,控制所述電泳沉積的時間。
[0013]進一步的,所述先對表面為導電材料的工件/試樣進行表面預處理是指:提供一種表面為導電材料的工件/試樣,工件/試樣在沉積前,需要進行噴砂處理,除去表面的油污雜質,并使其粗糙度多Ra3。
[0014]進一步的,本發(fā)明中適用的工件/試樣熔點應高于500°C,且在500 °C下不會產生氧化起皮等現象,不會有有害熱處理,晶型轉變等。
[0015]本發(fā)明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創(chuàng)新性地利用電泳沉積工藝的特性,通過調配電泳介質(即聚醚醚酮懸浮液)的特性、調整電泳工藝,實現聚醚醚酮粉末在工件/試樣表面的電泳沉積,以獲取具有良好致密性和結合力的聚醚醚酮涂層先驅體,輔以恰當的后熱處理工藝,最終獲得具有優(yōu)良性能的聚醚醚酮涂層。其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所制備出的涂層表面平整光滑,性能良好。
【附圖說明】
[0016]附圖1是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聚醚醚酮電泳沉積的原理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制備的聚醚醚酮涂層的形貌圖;
附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制備的聚醚醚酮涂層的形貌圖。
[0017]圖中,1、工件/試樣,2、對電極,3、聚醚醚酮懸浮液,4、磁力攪拌器,5、恒壓電源,圖1中d代表工件/試樣與對電極距離,V代表電泳沉積電壓。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1-3,對本發(fā)明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作以下詳細說明。
[0019]如附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聚醚醚酮電泳沉積結構圖中的構件主要有五部分:工件/試樣1、對電極2、聚醚醚酮懸浮液3、磁力攪拌器4和恒壓電源5。
[0020]本發(fā)明中適用的工件/試樣I熔點應高于500°C,且在500°C下不會產生氧化起皮等現象,不會有有害熱處理,晶型轉變等。
[0021]本發(fā)明中適用的對電極2應采用惰性電極如碳棒、氧化物陽極、鉑片等。
[0022]本發(fā)明中適用的磁力攪拌器4最大轉速應大于等于1000 r/min,轉速可調。
[0023]發(fā)明中適用的恒壓電源5最大電壓應小于等于150 V,電流精度高于0.1 mA。
[0024]本發(fā)明中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工件/試樣I表面處理:
工件或試樣I在沉積前,需要進行噴砂處理,除去表面的油污雜質,并使其粗糙度多Ra30
[0025]S2、聚醚醚酮懸浮液3的配置:
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連續(xù)相基液采用無水乙醇或丙酮,通過I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Im ο I / L的鹽酸,將聚醚醚酮懸浮液3的P H值調整至3?6之間。
[0026]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采用的分散相聚醚醚酮粉末粒徑為I?ΙΟμπι,聚醚醚酮的所占比例控制在10 g/L?120 g/L;聚醚醚酮粉末摻入連續(xù)相基液后,應攪拌均勻,通過超聲振蕩分散30分鐘。
[0027]S3、聚醚醚酮懸浮液3的電泳沉積過程:
在對工件/試樣I置于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進行電泳沉積時,以工件/試樣I為工作電極,以惰性電極為對電極2,外加恒壓電源5,控制工件/試樣I與對電極2之間的距離d在10?100mm之間,并根據距離及布置方式,將電泳沉積電壓控制在30?200 V,保證電場的均勻性。
[0028]電泳沉積過程中,磁力攪拌器4應處于運行狀態(tài),轉速保持在lOOr/min?500r/
mino
[0029]根據聚醚醚酮涂層厚度的要求,控制電泳沉積時間。
[0030]S4、聚醚醚酮涂層干燥及燒結
電泳沉積結束后,將工件/試樣I快速從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取出,在真空烘箱中進行干燥。
[0031]干燥后的工件/試樣I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在燒結爐中采用特定的燒結工藝進行燒結,最終形成聚醚醚酮涂層。需要說明的是,特定的燒結工藝對應于相應的應用條件,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在此不再贅述。
[0032]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參數范圍均包括端值,以下僅舉出較佳實施例。
[0033]實施例一
材料:Q235碳鋼試片,15 mmX 15 mm;鈦基氧化物陽極板,20 mmX 20 mm;無水乙醇;Imol/L鹽酸;I mol/L氫氧化鈉溶液;聚醚醚酮粉末(平均粒徑1.5ym)。
[0034]儀器:恒壓電泳儀、磁力攪拌器4 制備過程:
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聚醚醚酮粉末的體積含量為30 g/L,pH值調整為5.5;
以Q235碳鋼試片為陰極,鈦基氧化物陽極板為陽極,二者之間的距離調整為20 mm; 電泳沉積電壓設定為50 V,磁力攪拌器4轉速設定為400 r/min,電泳沉積時間為120
秒;
電泳沉積結束后,在真空烘箱中烘干30分鐘;
烘干后的試樣在400 °C燒結20分鐘,隨爐冷卻。
[0035]如附圖2所示,制備出的涂層顏色呈黃棕色,表面平整光滑,性能良好。
[0036]實施例二
材料:TA2鈦合金片,15mmX 15mm;鈾片,20 mmX20 mm;丙酮;I mol/L鹽酸;I mol/L氫氧化鈉溶液;聚醚醚酮粉末(平均粒徑3μπι)。
[0037]儀器:恒壓電泳儀、磁力攪拌器4 制備過程:
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聚醚醚酮的體積含量為90 g/L,PH值調整為6; 以TA2鈦合金片為陰極,鉑片為陽極,二者之間的距離調整為50 mm;
電泳沉積電壓設定為130 V,磁力攪拌器4轉速設定為450 r/min,電泳沉積時間為60
秒;
電泳沉積結束后,在真空烘箱中烘干40分鐘;
烘干后的試樣在450 °C燒結10分鐘,隨爐冷卻。
[0038]如附圖3所示,制備出的涂層顏色呈黃棕色,表面較為平整光滑,有些許收縮紋路,涂層性能良好。
[0039]實施例三
材料:304不銹鋼試片,15 mmX 15 mm;矩形碳棒,12 mmX 20 mm;無水乙醇、丙酮1:1混合,2 mol/L鹽酸;4 mol/L氫氧化鈉溶液;聚醚醚酮粉末(平均粒徑Ιμπι)。
[0040]儀器:恒壓電泳儀、磁力攪拌器4 制備過程:
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聚醚醚酮粉末的體積含量為10 g/L,pH值調整為5;
以304不銹鋼試片為陰極,矩形碳棒為陽極,二者之間的距離調整為10 mm;
電泳沉積電壓設定為30 V,磁力攪拌器4轉速設定為100 r/min,電泳沉積時間為180
秒;
電泳沉積結束后,在真空烘箱中烘干20分鐘;
烘干后的試樣在500 °C燒結30分鐘,隨爐冷卻。
[0041 ]實施例四
材料:304不銹鋼試片,15 mmX 15 mm;矩形碳棒,8 mmX 15 mm;無水乙醇、丙酮3:1混合,3 mol/L鹽酸;2 mol/L氫氧化鈉溶液;聚醚醚酮粉末(平均粒徑ΙΟμπι)。
[0042 ]儀器:恒壓電泳儀、磁力攪拌器4 制備過程:
聚醚醚酮懸浮液3中聚醚醚酮粉末的體積含量為100 g/L,pH值調整為3;
以304不銹鋼試片為陰極,矩形碳棒為陽極,二者之間的距離調整為100 mm;
電泳沉積電壓設定為200 V,磁力攪拌器4轉速設定為500 r/min,電泳沉積時間為90
秒;
電泳沉積結束后,在真空烘箱中烘干40分鐘;
烘干后的試樣在500 °C燒結20分鐘,隨爐冷卻。
[0043]以上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設備和結構應該理解為用本領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實施;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先對表面為導電材料的工件/試樣進行表面預處理,之后配置聚醚醚酮懸浮液,然后將工件/試樣置于該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進行電泳沉積,在工件/試樣表面形成聚醚醚酮涂層先驅體,電泳沉積結束后,輔以干燥、燒結工藝,最終形成聚醚醚酮涂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醚酮懸浮液,其分散相為粒徑I?ΙΟμ??的聚醚醚酮粉末,連續(xù)相基液為無水乙醇或丙酮,其中,聚醚醚酮懸浮液中分散相所占比例控制在10 g/L?120 g/L,聚醚醚酮懸浮液pH控制在3?6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工件/試樣置于該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進行電泳沉積時,以聚醚醚酮懸浮液為電泳沉積液,以工件/試樣為工作電極,以惰性電極為對電極,外加直流電源,控制工件/試樣與對電極之間的距離d在10?100 mm之間,并根據距離及布置方式,將電泳沉積電壓控制在30?200 V0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試樣在單面或雙面導電材料上電泳沉積聚醚醚酮涂層。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工件/試樣置于該聚醚醚酮懸浮液中進行電泳沉積時,電泳沉積液始終處于攪拌狀態(tài)。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泳沉積液的攪拌速度保持在100 r/min?500 r/min。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泳沉積結束后,將工件/試樣快速從聚醚醚酮懸浮液中取出,在真空烘箱中進行干燥,干燥后的工件/試樣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在燒結爐中采用特定的燒結工藝進行燒結,最終形成聚醚醚酮涂層。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聚醚醚酮涂層厚度的不同,控制所述電泳沉積的時間。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對表面為導電材料的工件/試樣進行表面預處理是指:提供一種表面為導電材料的工件/試樣,工件/試樣在沉積前,需要進行噴砂處理,除去表面的油污雜質,并使其粗糙度^Ra30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種聚醚醚酮涂層的電泳沉積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試樣熔點高于500°C,且在500°C下不產生氧化起皮現象,不產生有害熱處理,不產生晶型轉變。
【文檔編號】C25D13/06GK106011974SQ201610451719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發(fā)明人】邢路闊, 黃國勝, 李相波, 孫明先, 劉亞鵬
【申請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