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236479閱讀:3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裝在機動兩輪車上、具有皮帶動力傳遞裝置并可相對于車身擺動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特別涉及起動馬達的安裝構造。
此種單元擺動式內燃機,例如在日本專利公報特公平5-68398號中已有記載。
該公報記載的起動馬達的安裝構造如

圖13和圖14所示。
曲軸02左右水平地配置在單元擺動箱01的前部中央、使動力缸04向上伸出地設置內燃機03。
后輪軸支于單元擺動箱01的后部(圖未示),曲軸的驅動通過皮帶傳動機構傳到后輪。
支承托架05從單元擺動箱01的前壁向前方伸出,其前端通過樞軸06鉸支在車架上,單元擺動箱01能以該樞軸06為中心與后輪一起上下擺動。單元擺動箱01的后端與其上方的車架之間夾設著緩沖機構。
起動馬達07安裝在單元擺動箱01上在單元擺動箱01的前部,起動馬達07安裝在與曲軸02的曲軸銷02a相同的左右方向位置(曲柄中心C)并在曲軸銷02a的前方,位于動力缸04與支承托架05之間,驅動軸07a平行于曲軸02。
起動馬達07從曲柄中心C側(右側)安裝在單元擺動箱01的前部,在單元擺動箱01與左側箱蓋08之間架設著減速齒輪軸09,減速齒輪011可轉動地嵌合在該減速齒輪軸09上,減速齒輪011的大直徑齒輪011a與形成在起動馬達07的驅動軸07a上的驅動齒輪010嚙合,減速齒輪011的小直徑齒輪011b與曲軸02側的起動系統(tǒng)齒輪012嚙合。
該例中,由于動力缸04從單元擺動箱01的前部曲軸箱向上方伸出,所以,車座下方的空間大大受限制。
為了確保車座下方的空間而使動力缸前傾時,則存在著與后部車架干擾的問題。為了避免該干擾而將單元擺動箱01向后方移動時,則輪軸加長。
另外,如前所述,起動馬達07配設在曲柄中心C時,與動力缸04位置或曲軸箱導閥式吸氣系統(tǒng)機構及其排氣系統(tǒng)機構的左右方向位置相同,從而發(fā)揮內燃機基本功能的機構受起動馬達配置制約,設置的自由度被限定。
此外,由于起動馬達07安裝在單元擺動箱01的外側,所以,要設置對于行駛時濺起的泥和水的防護結構,O形環(huán)、密封件馬達內的油封等,使零件增多。
如果把起動馬達配置在單元擺動箱01的下側,則防水構造必須更加嚴密,而且也影響機動兩輪車的橫傾角。
也有把起動馬達配置在單元擺動箱內的例子(特公平1-31036號),該例中,動力傳遞系統(tǒng)是鏈式傳動,在曲軸與后方的減速機構之間有富余的空間,配置在該空間內,與皮帶動力傳遞方式不同。
在該例中,起動馬達的驅動軸大體指向前后方向,不平行于曲軸,所以,由于要變換動力方向,零部件增多。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本發(fā)明的安裝構造,能確保車座下方空間的大自由度,并能縮短軸距,發(fā)揮內燃機基本性能的機構的設置自由度大。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用于機動兩輪車,具有皮帶動力傳遞裝置并相對于車身可擺動地支承著,其特征在于,動力缸從單元擺動箱前部的曲軸箱前傾地伸出;在曲軸箱的一側備有冷卻風扇,在動力缸的同側設有從該冷卻風扇向動力缸送風的通路;在與動力缸的送風通路相反側側方,在從側面看與動力缸重合的位置配置起動馬達;動力缸位于與前叉管相連的左右一對后車架之間。
由于動力缸從曲軸箱前傾地伸出,并位于與前叉管相連的左右一對后車架之間,所以,確保車座下方空間的大自由度,能縮短輪軸。
由于在位于左右一對后車架之間的動力缸的一側方設有起自冷卻風扇的送風通路,利用相反側的從側面看與動力缸重合的閑置空間配置起動馬達,所以,可實現(xiàn)內燃機的小型化,并且,與內燃機基本性能有關的機構的布置自由度大。
權利要求2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起動馬達配設在單元擺動箱內。
由于不必另設對于起動馬達的防水構造,由單元擺動箱和箱蓋能防止行駛時水或泥飛濺的影響。
權利要求3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內燃機在曲柄臂外周的曲軸箱上面有吸氣口;發(fā)動機吊架設在吸氣口與動力缸之間。
在曲軸箱上面有吸氣口,并且吸氣管從該吸氣口伸出,在該吸氣口與前傾的動力缸之間設有發(fā)動機吊架,緊湊地配設在曲軸箱上的空間內,可實現(xiàn)內燃機的小型化及確保最低的離地高度。
位于左右一對后車架間的發(fā)動機的后方,設有發(fā)動機吊架,連接后車架與發(fā)動機吊架的連桿的自由度大。
權利要求4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中,其特征在于,起動馬達在它與曲軸之間備有減速齒輪;減速齒輪機構的軸承部位于曲軸箱上的換氣通路肩部。
由于減速齒輪機構的軸承部避開曲軸箱的換氣通路,位于肩部,所以,使起動馬達與減速齒輪機構都靠近動力缸中心配置,可縮短內燃機的左右寬度,縮小動力缸兩側的左右一對后車架之間的寬度,使車身小型化。
權利要求5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中,其特征在于,起動馬達配置在動力缸一側方的動力缸中心線下側;在動力缸的同一側方的動力缸中心線上側,設有通向化油器的熱風通路。
由于在動力缸的一側方,在動力缸中心線下側配置著起動馬達,熱風通路穿過上側,可以將熱風通路緊湊地與起動馬達合在一起,可確保熱風通路且使動力單元小型化。
圖1是備有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小型摩托車型機動兩輪車1的側面圖。
圖2是頂視圖,表示擺動單元往車架上連接的連桿部分的局部斷面。
圖3是沿圖1中III-III線的斷面圖。
圖4是沿內燃機動力缸中心線的斷面圖。
圖5是卸下傳動箱蓋后的擺動單元的側面圖。
圖6是擺動單元的前部頂視圖。
圖7是單元擺動箱的側面圖。
圖8是沿圖7中VIII-VIII線的斷面圖。
圖9是護罩的側面圖。
圖10是熱風管道的側面圖。
圖11是熱風管道的頂視圖。
圖12是另一實施例的擺動單元的要部斷面圖。
圖13是表示現(xiàn)有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的斷面圖。
圖14是沿圖13中XIV-XIV線的斷面圖。
下面,參照圖1至圖11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1是備有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小型摩托車型機動兩輪車1的側面圖。
車身前部2和車身后部3通過低底板部4連接,作為車身骨架的車架5由前車架5a、左右一對水平架5b、5b和左右一對后車架5c、5c構成。前車架5a從車身前部下降。左右一對水平架5b、5b在前車架5a的下端分支成2股,從底板部4的下方向后延伸。左右一對后車架5c、5c從各水平架5b、5b的后部立起,向斜后方延伸。
在車身后部3的后車架5c的上方設有車座6,在車座6的下側配設著收容箱7。
在車身前部2,設置著上部備有車把8的轉向頭9,下側通過前叉10懸掛前輪11,由車把8操縱方向。車架5的左右一對后車架5c、5c,向斜上方陡傾地立起,再彎曲后緩傾斜地向后方延伸,托架12、12固定在該左右的彎曲部,在托架12、12之間架設著樞軸13,在擺動單元15的單元擺動箱16的前部上面突設著左右一對懸掛托架17、17,用連桿部件14將上述樞軸13與懸掛托架17、17連接起來。
如圖2和圖4所示,連桿部件14是用連接部件14c連接前端套筒14a與后端樞軸14b而構成的,前端套筒14a通過壓入其內的橡膠襯套13a軸支于車架的樞軸13上,后端樞軸14b通過橡膠襯套17a、17a軸支著擺動單元15側的一對懸掛托架17、17。
突出片14d從前端套筒14a的中央位置向前方突出,橫梁5d架設在一方后車架5c、5c之間,筐體5e固定在該橫梁5d的中央,在該筐體5e內嵌裝橡膠彈性體5f,從前端套筒14a突出的突出片14d的前半部嵌入在該橡膠彈性體5f內。
因此,車架5通過橡膠彈性體5f彈性地限制鉸支在樞軸13上的連桿部件14的轉動。
由于該連桿部件14的作用,擺動單元15的前側上部由后車架5c支承并可上下擺動,在連桿部件14的后方,在與車架5之間夾設著后緩沖器19。
擺動單元15的單元擺動箱16的前部,構成曲軸箱16a并一體地設有內燃機20,在后部軸支著后輪21,內燃機20的動力通過具有自動變速功能的皮帶傳動機構22傳遞到后輪21。
燃料箱23架設并固定在底板部4的水平架5b、5b之間。
內燃機20是2沖程內燃機,動力缸25從曲軸箱16a前傾地向前方伸出直至接近于水平,該動力缸25貫通地于左右一對后車架5c、5c的陡傾斜部之間。
內燃機20是采用導閥設在曲軸箱上的曲軸箱導閥方式。如圖4所示,在曲柄頰36b的外周,于曲軸箱16a的上面形成吸氣口16g,導閥26嵌裝于吸氣口上,吸氣管27從吸氣口16g伸出與化油器28連接,如圖1所示,載置在單元擺動箱16后部的空氣濾清器29與化油器28連接,以導入空氣。
圖4至圖6所示的吸氣管27,從形成于曲軸箱16a上面中央位置的吸氣口16g向斜上方左側伸出并彎曲后向后方延伸,通過連接法蘭部27a與化油器28連接。
在曲軸箱16a,上面中央有吸氣口16g,動力缸25向前方伸出,在吸氣口16g與動力缸25之間的左右位置,一對懸掛托架17、17向上方突出。
從內燃機20的動力缸25下部向下方伸出的排氣管30,朝著后方且從右側繞過曲軸箱16a的下方,與配設在車身右側的消聲器31連接(見圖1)。
在底板部4的水平架5b的后端,支腳33樞接在后車架5c的立起部的托架32的前端33。
圖3是沿圖1中III-III線剖切并展開的斷面圖,擺動單元15的局部與圖1不同。
單元擺動箱16在前側曲軸箱16a,分成為左側單元箱16L和右側單元箱16R,兩個單元箱16L、16R用螺栓35連接。
單元擺動箱16的前部相當于曲軸箱16a,在其前部動力缸25向前方伸出。
在曲軸箱16a內,曲軸36可旋轉地由裝在右單元箱16R上的主軸承37R和裝在左側單元箱16L上的主軸承37L支承著,并向左右方向延伸,其兩端從曲軸箱16a向外方伸出。
在動力缸25的動力缸孔25a中往復運動的活塞24和曲軸36的曲柄銷36a由連接桿34連接。
如圖3和圖4所示,在動力缸孔25a上設有由活塞24開閉的排氣口25b和換氣口25c,排氣口25b在下側與排氣管30連接,換氣口25c在左右及上側與換氣通路25d連通。
活塞24的上升行程時,在曲軸箱部16a內產生的負壓使導閥26打開,混合氣從化油器28被吸入曲軸箱部16a內,在活塞24的下降行程中被壓縮,通過換氣通路25d從換氣口25c供給到燃燒側動力缸孔25a。
在曲軸36的右端部安裝著發(fā)電機38和冷卻風扇39,在左端安裝著皮帶傳動機構22的驅動皮帶輪40,在驅動皮帶輪39的右側設有起動單向離合器41。
起動單向離合器41是輥式單向離合器,在起動從動齒輪42上一體地形成內輪42a,通過內輪42a和軸承43相對旋轉并與曲軸36成一體的外輪44在內周面形成凸輪面,將輥45夾設在與內輪42a之間(見圖3)。
左側單元箱16L,傳動壁16b從曲軸箱部16a向后方延伸,左側開放面通過密封墊46被傳動箱蓋47復蓋,皮帶傳動機構22容納在其內部,曲軸36的旋轉經過驅動皮帶輪40、V形皮帶48、從動皮帶輪49、離合器50傳遞到從動軸51,從動軸51的旋轉再通過減速齒輪裝置52傳遞到后車軸53。
如上所述,傳動壁16b從曲軸箱16a向后方延伸的前后,長條形單元擺動箱16的左側單元箱16L如圖3和圖7、圖8所示地,外周壁16c包圍左側開口周圍,外周壁16c的端面成為接合面16d,在外周壁16c若干處形成向外方突出的螺栓凸座部16e。
如圖7所示,左側單元箱16L的曲軸箱16a,形成有容納起動單向離合器41的圓形空間61。該圓形空間61由側壁60及其圓周壁形成。側壁60以支承曲軸36的主軸承37L嵌合的圓孔為中心展開成圓形。在其前方稍斜下側形成容納減速齒輪96的圓形凹部63,在該圓形凹部63的中心部設有軸承孔63a。
該圓形凹部63的一部分形成為向前方略呈半圓形鼓出的鼓出凹部64,起動馬達80的驅動軸83位于該鼓出凹部64。
因此,起動馬達80本身如圖5所示地,設置在從側面看與動力缸25重合的位置,在單元擺動箱16的內側由傳動箱蓋47復蓋著。
由于起動馬達80被傳動箱蓋47復蓋,所以,起動馬達80本身不必設置防水構造,能充分避免行駛時的飛濺的水或泥等。
起動馬達80如圖3所示地,內部轉子82以驅動軸83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承在圓筒形外套81的內部,在驅動軸83伸出的外套開口側,一體地固定著馬達托架85,該馬達托架85通過螺栓86螺固在左側單元箱16L上,起動馬達80安裝在單元擺動箱16內。
驅動軸83的從馬達托架85向外伸出的部分上,形成主動齒輪83a。
減速齒輪軸95的兩端分別嵌入左側單元箱16L的軸承孔63a和相對的馬達托架85的軸承孔內,在兩嵌入部之間,減速齒輪96通過軸承套97可旋轉地支承著(見圖3)。
減速齒輪96是由大直徑齒輪96a和小直徑齒輪96b同軸一體地構成的。
小直徑齒輪96b與嵌合在曲軸36上的起動單向離合器41的起動從動齒輪42嚙合,大直徑齒輪96a與起動馬達80的驅動軸83的主動齒輪83a嚙合。
因此,起動馬達80的動力通過減速齒輪96、起動單向離合器41傳遞到曲軸36,使內燃機20起動。
如圖8所示,減速齒輪96的減速齒輪軸95嵌入軸承孔63a,該軸承孔63a位于動力缸25的換氣通路25d下方的左側(圖8中是右側)的肩部,減速齒輪96不向下方伸出地靠近動力缸25中心配置,所以能使整個內燃機小型化。
在動力缸25上復蓋著護罩101,護罩101的右開口與復蓋冷卻風扇39的風扇蓋102連接(見圖3),被冷卻風扇39的旋轉吸入的空氣導引到動力缸25,使動力缸25冷卻。
如圖3和圖9所示,在護罩101的左側壁,斷面為矩形的連接管101a向左方伸出一些,該連接管101a的前壁上形成上下一對的突起101b、101b。
在連接管101a上連接著熱風管道103。
熱風管道103如圖10和圖11所示,是斷面為扁平矩形的、前后方向的長管,其前端部形成比管內稍大的朝向右方的矩形開口框103a,在其前壁上上下一對接合片104、104向右方突出。在接合片104、104上穿設著小孔104a、104a。
熱風管道103從其前端部一邊彎曲一邊向后斜上方延伸,在后端形成排出口103b,在該長條形熱風管道103的中間的左側面,突設著朝向左方向的銷105,在后部右側面固定著銷承接部件106。
銷承接部件106是矩形小片,形成一邊開口的接合溝槽106a。
突出于單元擺動箱16的曲軸箱16a上面的懸掛托架17,上部嵌入支承著樞軸14b的軸承橡膠襯套17a,在其下方側壁的預定部位形成圓孔17b(見圖7、圖8)。
吸氣管27從吸氣口16g伸出,從該吸氣管27的與化油器28連接的連接法蘭部27a突設著朝左方向的銷107。
安裝熱風管道103時,先沿著左側懸掛托架17的內側(右側)將熱風管道103穿過樞軸14b與曲軸箱16a之間,使前端的矩形開口框103a與護罩101的連接管101a一致,將連接管101a的前壁的突起101b、101b嵌入上下一對接合片104、104的小孔104a、104a內,將突設在熱風管道103左側面的銷105嵌入懸掛托架17的側壁的圓孔17b內,再把吸氣管27的連接法蘭部27a突設于熱風管道103后部右側面的銷承接部件106的接合溝槽106a內,而與銷107接合(見圖5、圖6)。
如上所述,使熱風管道103的前端矩形開口框103a與護罩101的連接管101a一致并連接,通過接合片104、104與突起101b、101b的接合使前端定位,通過銷105與圓孔17b的嵌合,將中間部前后定位,由懸掛托架17推壓左側面,通過銷承接部件106與銷17的接合,將后部固定并推壓右側面,這樣把熱風管道103切實地安裝在單元擺動箱16上。
本實施例中,熱風管道103的安裝不采用螺絲等,可提高作業(yè)效率,當然也可以使用螺絲等。
熱風管道103安裝好了后,被動力缸25加熱了的空氣導入該熱風管道103,從后端排出口103b排出,吹向與排出口103b相對配置著的化油器28。
通過吹熱風,把在內燃機20的運轉中因氣化熱冷卻的化油器28保持在一定程度以上的溫度,可保持氣化性能,并且在寒冷地區(qū)可防止凍結。
如圖5所示,在動力缸25的左側,在動力缸中心線C-C下側,配置著從側面看與動力缸25重合的起動馬達80,利用其上方的動力缸中心線C-C上側的空間,配設著熱風管道103,可確保吹向化油器28的熱風通路并可使擺動單元15小型化。
動力缸25的右側,設有形成向動力缸25送風的通路的風扇蓋102,從側面看與相反側(左側)動力缸25重合的閑置空間內配設著起動馬達80。所以,與內燃機基本性能有關的機構的布置自由度大,而且,起動馬達80不伸出于擺動單元15的下方,有效地利用空間,可使擺動單元15小型化。
動力缸25前傾直至近于水平狀,并位于后車架5c、5c之間,所以,確保了車座6下方的空間,增大收容箱7的容積,縮短軸距。
此外,利用曲軸箱16a上面的吸氣口16g與前傾的動力缸25之間的空間,向上方突出地配置懸掛托架17,所以,內燃機20的結構緊湊,而且由于與后車架5c的關系,提高連桿部件14的自由度。
由于懸掛托架17不朝下方伸出,所以也確保最低的離地高度。
上述實施例中,是把起動馬達80的動力通過減速齒輪96、起動單向離合器41傳遞給曲軸36,使內燃機20起動的。下面,參照圖12說明另一驅動傳遞機構的例子。
起動馬達110與上述起動馬達80大體相同,位于從側面看與動力缸121重合的位置,從左側通過馬達托架111由螺栓112固定在單元擺動箱120上。
與上述配置減速齒輪96同樣地,在動力缸121的換氣通路121d下方的肩部配置著起動馬達齒輪115。
起動馬達齒輪115,其小齒輪軸的一端嵌入地支承于馬達托架111的軸承孔內,另一端嵌入地支承于單元擺動箱120的換氣通路121d下方的肩部的軸承孔120a內。
該起動馬達齒輪115的輸入側齒輪116與形成在起動馬達110的驅動軸上的主動齒輪110a嚙合,其輸出側齒輪117在驅動旋轉的同時向軸方向跳出。
在與該跳出旋轉的輸出側齒輪117嚙合的位置,從動齒輪118一體地嵌接在曲軸122上。
因此,在內燃機起動以外的時間,從動齒輪118不與輸出側齒輪117嚙合,在起動時,當起動馬達110驅動時,起動馬達齒輪115的輸出側齒輪117跳出并與從動齒輪118嚙合,使曲軸122旋轉而開始起動。
本實施例中,不需要上述實施例中的起動單向離合器41等。
起動馬達齒輪115雖然比上述減速齒輪96大,但是由于位于動力缸121的換氣通路121d下方的肩部,所以,能靠近動力缸121的中心線C-C配置,因此,可避免使起動馬達110向左側方伸出,可保持擺動單元的小型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在備有具有皮帶動力傳動裝置并相對于車身可擺動地被支承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機動兩輪車中,動力缸從單元擺動箱前部的曲軸箱前傾地伸出;在曲軸箱的一側備有冷卻風扇,在動力缸的同側設有從該冷卻風扇向動力缸送風的通路;在與動力缸的送風通路相反側側方,在從側面看與該動力缸重合的位置配置著起動馬達;動力缸位于與前叉管相連的左右一對后車架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起動馬達配設在單元擺動箱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內燃機在曲柄頰外周的曲軸箱上面有吸氣口;發(fā)動機吊架設在吸氣口與動力缸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起動馬達在與曲軸之間備有減速齒輪;減速齒輪機構的軸承部位于曲軸箱上的換氣通路的肩部。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起動馬達配置在動力缸一側方的動力缸中心線下側;在動力缸的同一側方的動力缸中心線上側,設有通向化油器的熱風通路。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單元擺動式內燃機的起動馬達安裝構造可確保車座下方空間的大自由度,縮短輪軸距離,發(fā)揮內燃機基本性能的機構的布置自由度大。該構造具有皮帶傳動裝置并相對于車身可擺動地支承著,動力缸從單元擺動箱前部的曲軸箱前傾地伸出;在曲軸箱的一側備有冷卻風扇,在動力缸的同側設有從該冷卻風扇向動力缸送風的通路;在與動力缸的送風通路相反側,在從側面看與動力缸重合的位置配置著起動馬達;動力缸位于與前叉管相連的左右一對后車架之間。
文檔編號F02N11/00GK1191829SQ9810380
公開日1998年9月2日 申請日期1998年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石川秀男, 矢崎昭夫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治多县| 广德县| 海宁市| 那曲县| 隆尧县| 大城县| 金湖县| 孝昌县| 垦利县| 南阳市| 大关县| 饶河县| 大渡口区| 叶城县| 兴和县| 绥芬河市| 岳西县| 乐安县| 余江县| 鱼台县| 阳山县| 信阳市| 沁阳市| 韩城市| 剑川县| 兴义市| 永兴县| 奉化市| 沧源| 珠海市| 江山市| 黑水县| 龙门县| 当涂县| 澎湖县| 揭西县| 钦州市| 金山区| 仁寿县| 凤台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