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屬于內燃機燃油泵傳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
背景技術:
1、滾輪作為燃油泵中一個重要傳動部件,是燃油泵與凸輪箱機械傳動的重要結構,其工作狀況對噴油泵工作的好壞有直接影響。為了滿足現(xiàn)代新型柴油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性要求,越來越多的機型要求較高的燃油噴射壓力,這使得燃油泵與凸輪箱之間的負荷變大,即加劇了滾輪與凸輪之間的機械磨損。受力不均造成的磨損會導致滾輪組件不能正常傳動,發(fā)生咬卡,直至整個燃油泵系統(tǒng)的失效。
2、目前,常規(guī)的滾輪外圓的設計分為直線形和圓弧形(鼓形)兩種。直線形滾輪,當滾輪受到凸輪頂升的作用力,會產生塑性變形形成內凹的表面,所有的應力均集中在靠近倒角的兩側,極易導致應力集中點異常磨損。而圓弧形(鼓形)滾輪由于加工問題,無法穩(wěn)定保證圓弧的對稱度在0.001以下,導致兩側的受力不均勻。在較大負荷下也易造成局部的磨損,影響滾輪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意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使在常規(guī)工況下減低傳動部件的磨損幾率,降低質量風險。最大限度的提升產品的可靠性。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基礎方案如下:
3、本申請?zhí)峁┝艘环N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所述滾輪的工作面沿軸線方向的外輪廓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倒角段、第一圓弧段、外凸段、第二圓弧段和第一倒角段;
4、所述外凸段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弧段和所述第二圓弧段向外凸出;
5、所述第一倒角段與滾輪的第一徑向面連接,所述第二倒角段與滾輪的第二徑向面連接。
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圓弧段與所述外凸段相切,所述第二圓弧段與所述外凸段相切。
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圓弧段與所述第一倒角相切,所述第二圓弧段與所述第二倒角相切。
8、優(yōu)選地,所述外凸段沿軸線方向的長度為所述滾輪的工作面沿軸線方向的輪廓線長度的40%-70%。
9、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圓弧段和所述第二圓弧段的半徑位于800mm?-2000mm之間。
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1、(1)、本發(fā)明的滾輪外型線結構設計由三部分組成,即外凸圓柱、倒角和與之相切的大圓弧。結構簡單,且通過三層次的結構均衡受力,最大限度的提升產品的可靠性。
12、(2)、當傳動滾輪受到來自凸輪的頂升作用時,最先接觸的外凸圓柱會優(yōu)先產生塑形變形。塑形變形會隨著應力的增加而擴散至大圓弧,當大圓弧承受外力時也會產生形變,應力會逐步擴散至更外層的大圓弧。該設計致使整個滾輪外表面受到的應力得到了均勻擴散。降低應力過于集中而導致的質量風險,提高產品使用壽命。
13、(3)、因外凸圓柱的存在,極大的中和了大圓弧兩端極限位置受到的應力,使得即使外型線整體向左或右偏移,受力均是由中心的外凸圓柱向大圓弧均勻擴展。故不需要對大圓弧有很高對稱度即可保證傳動零件的穩(wěn)定運行。且由于大圓弧與外凸圓柱是相切關系,加工方面可以采用常規(guī)的回轉方式進行(如車加工),加工方式簡單,零件結構強度更高。
14、(4)根據產品的日常使用情況,應力集中主要發(fā)生在靠近兩端面的地方。該結構在大圓弧兩側設計了倒角,使得即便出現(xiàn)應力集中情況,引起的塑形變形不會導致零件發(fā)生咬卡現(xiàn)象,降低質量風險。
1.一種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的工作面沿軸線方向的外輪廓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倒角段、第一圓弧段、外凸段、第二圓弧段和第一倒角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段與所述外凸段相切,所述第二圓弧段與所述外凸段相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段與所述第一倒角相切,所述第二圓弧段與所述第二倒角相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段沿軸線方向的長度為所述滾輪的工作面沿軸線方向的輪廓線長度的40%-7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燃油泵的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段和所述第二圓弧段的半徑位于800mm?-2000mm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