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尤其涉及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的缸蓋。
技術背景目前,排量在1升以下的微型車大多配置缸徑為65 mm的四缸發(fā)動機,即465 發(fā)動機。465發(fā)動機的缸蓋結構如圖1所示,缸蓋1上并排設置有四個燃燒室2, 每個燃燒室2上對應有一個進氣門3和一個排氣門4,稱為兩氣門結構,缸蓋l 上的凸輪軸座孔5只有一個,稱之為單凸輪軸配氣結構,其潤滑系統(tǒng)采用的是 單油道結構,即在缸蓋1上只設置有一個油道6。配置這種發(fā)動機的微型車在城 市道路上用來搭載人行駛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上我國很多的微型車是銷往農 村的,隨著農業(yè)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目前農村市場需要大量的微型面包車用來代 步、載人,同時還要兼作貨用,由于農村的道路條件比較差,現有小排量微車 普遍動力不足,其工況性能已不能滿足農村市場的需要。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有助于提高發(fā)動機的升功率和動力性 的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 缸蓋上并排設置有四個燃燒室,每個燃燒室都設置有兩個進氣門和兩個排氣門, 缸蓋上的凸輪軸座孔有并排設置的兩個,這兩個凸輪軸座孔的結構形狀完全相
同,缸蓋上還i殳置有兩條油道分別與上述兩個凸輪軸座孔相連通。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四氣門雙凸輪軸結構,不僅能提高發(fā)動機的升功率,還使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更便于配置,雙油道結構使缸蓋上的潤滑油路不再那么迂回,潤滑油的循環(huán)更流暢,兩條油路分別對兩凸輪軸進行潤滑,提高了配氣機構的潤滑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發(fā)動機的升功率,發(fā)動機的動力性能得以明顯提高,能更加適應農村路況和使用條件的要求。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l是現有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在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徑為66 mm )的缸蓋1上并排設 置有四個燃燒室2、每個燃燒室2上都設置有兩個進氣門3和兩個排氣門4,缸 蓋1上的凸輪軸座孔5有并排設置的兩個,這兩個凸輪軸座孔5的結構形狀完 全相同,缸蓋1上設置有兩條油道6、 7分別與上述兩個凸輪軸座孔5相連通。 由于采用了四氣門雙凸輪軸結構,不僅能提高發(fā)動機的升功率,還使發(fā)動機的 配氣機構更便于配置,雙油道結構使缸蓋1上的潤滑油路不再那么迂回,潤滑 油的循環(huán)更流暢,兩條油路分別對兩凸輪軸進行潤滑,提高了配氣機構的潤滑 效果。在圖2中,燃燒室2的火花塞孔8上安裝有火花塞導管9,安裝時火花塞導 管9通過緊配合方式壓入火花塞孔8中,由于發(fā)動機火花塞需要經常取裝,利 用火花塞導管9有助于保護火花塞孔8的孔壁,同時火花塞導管9還具有隔油 的功能,以防止火花塞被周圍的油污浸蝕。從圖2可看出缸蓋1上用來與發(fā)動機缸體相連的螺栓孔10位于油道6或 7與挺柱孔11之間且更靠近油道5,也就是螺栓孔10的位置向外移動,留出更 多的空間來加工挺柱孔11,以簡化4廷柱孔11的加工工藝。
權利要求1、一種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缸蓋(1)上并排設置有四個燃燒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燃燒室(2)都設置有兩個進氣門(3)和兩個排氣門(4),缸蓋(1)上的凸輪軸座孔(5)有并排設置的兩個,這兩個凸輪軸座孔(5)的結構形狀完全相同,缸蓋(1)上還設置有兩條油道(6、7)分別與上述兩個凸輪軸座孔(5)相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其特征在于所述 燃燒室(2 )的火花塞孔(8 )上安裝有火花塞導管(9 ),該火花塞導管(9 ) 一 端通過緊配合方式連接在火花塞孔(8)中。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其特征在于所述 缸蓋(1)上用來與發(fā)動機缸體相連的螺栓孔(10 )位于油道(6、 7 )與挺柱孔(11)之間且更靠近油道(6、 7)。
專利摘要一種四缸小排量微車發(fā)動機缸蓋,缸蓋(1)上并排設置有四個燃燒室(2),每個燃燒室(2)上都設置有兩個進氣門(3)和兩個排氣門(4),缸蓋(1)上的凸輪軸座孔(5)有并排設置的兩個,這兩個凸輪軸座孔(5)的結構形狀完全相同,缸蓋(1)上還設置有兩條油道(6、7)分別與上述兩個凸輪軸座孔(5)相連通。本實用新型采用四氣門雙凸輪軸及雙油道潤滑系統(tǒng)結構,提高了發(fā)動機的升功率,發(fā)動機的動力性能得以明顯提高,能更加適應農村路況和使用條件的要求。
文檔編號F02F1/18GK201013468SQ20072012362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15日
發(fā)明者張興海, 李飛揚 申請人:重慶渝安創(chuàng)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