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使細粒原料顆?;难b置領域。主要適用于煉鐵用燒結混合原料的造球。
在現(xiàn)代的高爐煉鐵生產(chǎn)中,普遍采用燒結礦或球團燒結礦作為煉鐵原料。這種燒結礦或球團燒結礦是以鐵礦粉為主料、配以輔料,經(jīng)混合造球機將其混合均勻,并隨之造成一定尺寸的小球團,小球團經(jīng)燒結后,則成為煉鐵原料。
現(xiàn)有技術的混合造球機均為圓筒型,并有混料和造球兩個功能。燒結混合料裝入圓筒后,加水,同時圓筒轉動,混合料也隨之轉動,當混合料轉到一定高度后,由于重力作用,使之脫離圓筒的內壁向下滾動,在滾動過程中,混合料逐漸團聚成小球,完成了造球。也有的混合造球機為防止混合料在混合造球機內打滑和將料提升到一定高度,在園筒內出料端裝有檔圈、揚板和檔板(中國專利ZL942041402)?,F(xiàn)有的混合造球機的一個共同缺點是圓園筒的轉速慢,因而造球效率低。圓筒的弗里德準數(shù)Fr均在(2.5-6.0)×10-3之間。
Fr=Dn2/g式中D為圓筒內徑(m),n為轉速(r/s),g為重力加速度(m/s2)。
如果再提高圓筒轉速,則混合料成球效果變差,因當圓筒轉速高到一定數(shù)值時,混合料轉到一定高度后則很快拋落或泄落下來,不再是滾動,不易成球,故造球效果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造球效率高和造球效果好的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
針對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混合造球機的圓筒內,靠近圓筒體向上轉動的一側上方,安裝一套刮刀裝置。該刮刀裝置由多個刮刀組組成,每一刮刀組由刮刀片和刮刀桿組成,各刮刀組的刮刀桿都固定在刮刀梁上,多個刮刀組通過刮刀梁均勻地分布圓筒1內的軸向方向上,刮刀梁固定在圓筒外的支架上。即刮刀裝置是固定不動的。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混合料在圓筒內隨圓筒一起轉動,當轉到刮刀的頂尖位置時,若重力作用還不能使混合料向下滾動,則刮刀片將強迫混合料向下滾動,達到混合料在圓筒內滾動造球的目的。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1>可大大提高混合造球機圓筒的轉速,圓筒轉動的弗里德準數(shù)Fr可達(4-20)×10-3,因而可顯著提高造球效率。
<2>圓筒內的刮刀裝置不僅可刮掉粘在圓筒內壁上的混合料,更重要的是可迫使混合料在圓筒內滾動,有效地改善了造球效果。
<3>能有效限制大于15mm生球的形成,造出的小球粒度均勻,有利于燒結生產(chǎn)。
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的結構示意圖,也為圖2的C-C剖示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的側視與圓筒的俯向剖示圖。即附
圖1為B-B-B視圖。
上述圖中,1為圓筒,2為刮刀片,3為刮刀桿,4為刮刀梁,5為燒結混合料,6為進料斗,7為支架,8為軸承座,9為主動輪,10為聯(lián)接器,11為電動機,12為減速機,13為底座,F(xiàn)為圓筒轉動方向,A為刮刀片2頂尖與圓筒1內壁的間距,A取20~70mm為宜,α角為刮刀片2的頂尖與圓筒中心O的連線與水平線OD的夾角,α控制在0-30°范圍。
由圖可看出,本實用新型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由圓筒1、刮刀裝置、支架7、電動機11、聯(lián)接器10、減速機12、主動輪9、軸承座8和底座13組成。刮刀裝置由刮刀片2、刮刀桿3和刮刀梁4組成。刮刀片2固定在刮刀桿3上,多個刮刀桿3均勻裝配在刮刀梁4上,即多個刮刀片2和刮刀桿3通過刮刀梁均勻分布在圓筒1內的軸向方向,上刮刀梁4再固定在園筒1外的支架7上,支架7則固定在底座13上。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由底座(13)、電動機(11)、聯(lián)接器(10)、減速機(12)、減速機(12)、主動輪(9)、軸承座(8)、支架(7)和園筒(1)組成,其特征在于圓筒(1)內裝有由刮刀片(2)、刮刀桿(3)和刮刀梁(4)組成的刮刀裝置,刮刀片(2)固定在刮刀桿(3)上,多個刮刀桿(3)又均勻裝配在刮刀梁(4)上,刮刀梁(4)再固定在圓筒(1)外的支架(7)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其特征在于刮刀片(2)頂尖與圓筒內壁的間距A為20~70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圓筒混合造球機,其特征在于刮刀片(2)頂尖與圓筒(1)中心O的連線與水平線OD所形成的夾角α為0~3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使細粒原料顆粒化的裝置領域。適用于煉鐵用燒結混合料的造球。該裝置由底座13、電動機11、聯(lián)接器10、減速機12、主動輪9、軸承座8、支座7和圓筒1組成,其特征是圓筒1內裝有由刮刀片2,刮刀桿3和刮刀梁4組成的刮刀裝置;刮刀片2固定在刮刀桿3上,多個刮刀桿3又裝配在刮刀梁4上,刮刀梁4再固定在圓筒1外的支架7上。該裝置可大大提高圓筒1的轉速,顯著提高造球效率,且造球效果好。
文檔編號B01J2/12GK2265853SQ9621606
公開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1996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8月6日
發(fā)明者任志國, 謝華 申請人:冶金工業(yè)部鋼鐵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