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移動斜板沉淀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生活廢水中,由于各種油脂排放入廢水中,使廢水中的各種垃圾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極易難以處理的污泥類雜質;而在工業(yè)廢水中,由于各種化工原料的使用,也使各種工業(yè)垃圾粘合在一起形成污泥類雜質;而污泥類雜質在廢水中只能利用沉淀池進行沉淀后,進行集中處理;而在對廢水中污泥進行沉淀的沉淀池常用的手段是斜板沉淀,但是由于沉淀池中的斜板在長期浸泡在廢水中進行污泥斜板沉淀,污泥會逐步粘附在斜板上,導致斜板在后期使用時的效果大打降低,需要定期對斜板進行清理,而在清理斜板時,需將沉淀池內的廢水排干,極其不便,且由于沉淀池固定設置,其處理效率依靠廢水的流動速度進行控制,效率較低。
在專利號為cn205340244u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工業(yè)廢水處理除泥裝置,解決現(xiàn)有的工業(yè)廢水處理過程中沉淀污泥不易清除的技術問題,但是該裝置的斜板固定設置,不易清理,且沉淀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移動斜板沉淀廢水處理裝置,利用鏈條帶動沉淀板運轉,使沉淀板進入廢水中與廢水發(fā)生相對運動,進而達到斜板沉淀的目的,沉淀速度快,并且在沉淀板完斜板沉淀工作后離開廢水時,利用廢水沖刷沉淀板,解決沉淀板上污泥粘附不易處理的技術問題,使廢水中污泥分離沉淀效率大大提高。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移動斜板沉淀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機架,還包括:
廢水池,所述廢水池固定設置于所述機架上,其底板為傾斜設置,該底板的頂端處設置有出水口,且該底板的底部處設置有沉淀池,該廢水池的頂部等距設置有若干的進水管,且該廢水池的上部設置有進水槽,該進水槽通過管道與所述廢水池的中部連通,其位于所述進水管的下方;
沉淀機構,所述沉淀機構設置于所述機架的上部,其包括旋轉組件以及若干沉淀組件,該旋轉組件的兩端與所述機架連接設置,其圍繞所述進水槽設置,所述沉淀組件均沿旋轉組件的運轉方向等距設置,該沉淀組件與旋轉組件固定連接,且該沉淀組件與旋轉組件均設置于所述廢水池內;
污泥輸出機構,所述污泥輸出機構設置于所述沉淀池處,其包括推送組件與輸出組件,所述推送組件設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一側,其位于所述底板的正下方,所述輸出組件向對于所述推送組件設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另一側。
作為改進,所述旋轉組件包括:
轉動軸,所述轉動軸與所述廢水池的寬度方向平行設置,其對稱設置于該廢水池的兩端,該轉動軸的兩端穿過所述廢水池的側壁,并通過軸承座與所述機架轉動連接,且仍一該轉動軸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與第一驅動電機連接;
若干鏈輪,所述鏈輪均套設于所述轉動軸上,其對稱設置于所述轉動軸的兩端;
鏈條,所述鏈條與所述廢水池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其對稱設置于該廢水池內,其兩端套設于所述鏈輪上,且其通過該鏈輪由所述第一驅動電機帶動轉動。
作為改進,所述沉淀組件沿所述鏈條等距設置,其包括:
第一安裝件,所述第一安裝件均對稱固定設置于所述鏈條上;
第二安裝件,所述第二安裝件均對稱固定設置于所述鏈條上,且該第二安裝件與第一安裝件交錯設置;
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為方形設置,其一側兩端的第一轉軸均與所述第一安裝件鉸接,且其另一側兩端的第二轉軸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件上,該安裝架的中部沿其寬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欄板;
若干沉淀板,所述沉淀板均沿所述安裝架的寬度方向等距設置,其兩端轉動設置于該安裝架上。
作為改進,所述第二安裝件與所述安裝架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弧形槽,該弧形槽內滑動設置有所述第二轉軸。
作為改進,所述沉淀板的寬度為相鄰兩沉淀板之間的安裝距離。
作為改進,所述沉淀組件位于所述鏈條上方時,所述欄板位于所述沉淀板的上方,且該欄板與所述沉淀板垂直設置;
所述沉淀組件位于所述鏈條下方時,所述沉淀板均傾斜平鋪于所述欄板上。
作為改進,所述推送組件包括:
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位于所述沉淀池內;
推送軸,所述推送軸的一端與所述推送板固定連接,其另一端穿過所述沉淀池側壁設置于該沉淀池外;
光軸,所述光軸位于所述推送軸的正下方,其上滑動設置有若干的滑塊;
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滑塊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其相對于所述推送板與所述推送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滑塊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其相對于所述推送軸與所述連接件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設置于所述齒條的一側,其電機軸上套設有齒輪,且該齒輪與所述齒條嚙合。
作為改進,所述輸出組件包括:
輸出管,所述輸出管與所述沉淀池的側壁連通;
閥門,所述閥門設置于所述輸出管上,其用于控制該輸出管的開合。
作為改進,所述廢水池上還開設有雜物出口,該雜物出口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方,其相對于所述出水口設置于所述廢水池的另一側壁上。
作為改進,還包括雜物收納機構,該雜物收那機構對應所述雜物出口設置,其包括:
收雜箱,所述收雜箱位于所述雜物出口的下方,其與所述機架連接;
接雜槽,所述接雜槽傾斜設置于所述機架上,其頂端對準所述雜物出口,其底端對準所述收雜箱。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利用在旋轉的鏈條上設置若干可以旋轉的沉淀板,在沉淀板進入廢水中時,沉淀板由于重力的因素進行旋轉傾斜設置,且相互搭接形成一整塊斜板,而斜板在廢水中由鏈條帶動前行,斜板處的廢水沿斜板向上,而污泥則沿斜板向下沉淀,且在沉淀板離開污水時,沉淀板再次收重力旋轉,并由廢水進行沖刷,使其上粘附的細小污泥被清理,保證了沉淀板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污泥粘附,不用定時進行清理;
(2)本發(fā)明在設置承載廢水的廢水池時,將廢水池底板設置我為傾斜狀,且其傾斜方向與沉淀板的傾斜方向相反,在污泥從沉淀板上向下滑落沉淀時,污泥落在底板上,且旋轉的沉淀板帶動廢水池中廢水整體迎向底板流動,形成二次斜板沉淀效應,廢水沿底板向上,而污泥則沿底板向下沉淀進入沉淀池,效率更高;
(3)本發(fā)明在設置廢水池時,將廢水池設置為沉淀區(qū)域與清洗區(qū)域,沉淀區(qū)域位于進水管的正下方,在該區(qū)域內沉淀板對污水進行污泥沉淀,而在沉淀區(qū)域的末端設置清洗區(qū)域,在清洗區(qū)域內清洗沉淀板上粘附的污泥,且廢水池的底板將出水口覆蓋,廢水只能從底板頂端處的通孔進入出水口,避免了污泥隨污水流出,污泥沉淀不徹底;
(4)本發(fā)明在設置沉淀板時還考慮到廢水中存在大量的漂浮類雜質如塑料袋等,利用沉淀板在處于廢水外部時,其受重力因素處于豎直狀態(tài)配合欄板形成篩網(wǎng)對進水管進入的廢水進行過濾,將漂浮類垃圾過濾出,避免后續(xù)堵塞裝置;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結構巧妙,廢水處理效率高,后期清潔維護方便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污泥輸出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沉淀機構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沉淀組件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沉淀組件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沉淀組件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安裝架上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與圖2所示,一種移動斜板沉淀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機架1,還包括:
廢水池2,所述廢水池2固定設置于所述機架1上,其底板21為傾斜設置,該底板21的頂端處設置有出水口22,且該底板21的底部處設置有沉淀池23,該廢水池2的頂部等距設置有若干的進水管24,且該廢水池2的上部設置有進水槽26,該進水槽26通過管道與所述廢水池的中部連通,其位于所述進水管24的下方;
沉淀機構3,所述沉淀機構3設置于所述機架1的上部,其包括旋轉組件31以及若干沉淀組件32,該旋轉組件31的兩端與所述機架1連接設置,其圍繞所述進水槽26設置,所述沉淀組件32均沿旋轉組件31的運轉方向等距設置,該沉淀組件32與旋轉組件31固定連接,且該沉淀組件32與旋轉組件31均設置于所述廢水池2內;
污泥輸出機構4,所述污泥輸出機構4設置于所述沉淀池23處,其包括推送組件41與輸出組件42,所述推送組件41設置于所述沉淀池23的一側,其位于所述底板21的正下方,所述輸出組件42向對于所述推送組件41設置于所述沉淀池23的另一側。
需要說明的是,廢水自進水管24進入進水槽26內,然后從進水槽26進入到廢水池2中部區(qū)域,使廢水池2內的廢水由下向上流轉,并使廢水池2的上部區(qū)域成為上清液區(qū),旋轉組件31帶動沉淀組件32進行旋轉,沉淀組件32對廢水進行斜板沉淀,使污泥與廢水脫離后沉淀,而在沉淀過程中,污泥落在底板21上,旋轉的沉淀組件32劃動廢水池2內的廢水流向底板21,在底板21上形成二次斜板沉淀效應,使污泥在廢水中快速的沉淀,且沉淀組件32在到達底板21的頂處時,脫離廢水,利用廢水沖刷沉淀組件32,使沉淀組件32避免污泥的粘附,無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進行清理。
進一步說明的是,旋轉組件31處于廢水中的直線部分全部為沉淀區(qū)域a,在沉淀區(qū)域a內的沉淀組件32全部對廢水進行斜板沉淀,較傳統(tǒng)的沉淀池在單一位置設置固定斜板進行沉淀效率更高,而在旋轉組件31從廢水中脫離進行回轉的區(qū)域為清洗區(qū)域b,處于清洗區(qū)域b內的沉淀組件32受污水沖刷進行清洗,且由于清洗區(qū)域b位于底板21的頂部上方,清洗后的污泥可以沿底板21快速的沉淀。
更進一步說明的是,在裝置運行一段時間后,沉淀池23內會堆積沉淀的污泥,通過打開輸出組件42,并運轉推送組件41,堆積的污泥會從輸出組件42輸出到裝置外部。
值得注意的是,廢水池2的出水口22被底板21覆蓋,底板21頂部處設置了若干的通孔211與出水口22區(qū)域連通,且該通孔位于清洗區(qū)域b之外,清洗區(qū)域b內的污泥沿底板21進行沉淀了,而沉淀區(qū)域a廢水在到達清洗區(qū)域a時,其內的含有的污泥也經過了沉淀組件32的斜板沉淀,因此清洗區(qū)域b進入到出水口22的廢水已經澄清。
如圖6所示,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旋轉組件31包括:
轉動軸311,所述轉動軸311與所述廢水池2的寬度方向平行設置,其對稱設置于該廢水池2的兩端,該轉動軸311的兩端穿過所述廢水池2的側壁,并通過軸承座與所述機架1轉動連接,且仍一該轉動軸311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與第一驅動電機312連接;
若干鏈輪313,所述鏈輪313均套設于所述轉動軸311上,其對稱設置于所述轉動軸311的兩端;
鏈條314,所述鏈條314與所述廢水池2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其對稱設置于該廢水池2內,其兩端套設于所述鏈輪313上,且其通過該鏈輪313由所述第一驅動電機312帶動轉動。
如圖7、圖8與圖10所示,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沉淀組件32沿所述鏈條314等距設置,其包括:
第一安裝件321,所述第一安裝件321均對稱固定設置于所述鏈條314上;
第二安裝件322,所述第二安裝件322均對稱固定設置于所述鏈條314上,且該第二安裝件322與第一安裝件321交錯設置;
安裝架323,所述安裝架323為方形設置,其一側兩端的第一轉軸3231均與所述第一安裝件321鉸接,且其另一側兩端的第二轉軸3232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件322上,該安裝架323的中部沿其寬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欄板3233;
若干沉淀板324,所述沉淀板324均沿所述安裝架323的寬度方向等距設置,其兩端轉動設置于該安裝架323上。
其中,所述第二安裝件322與所述安裝架323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弧形槽3221,該弧形槽3221內滑動設置有所述第二轉軸3232。
進一步的,所述沉淀板324的寬度為相鄰兩沉淀板324之間的安裝距離。
如圖8與圖9所示,更進一步的,所述沉淀組件32位于所述鏈條314上方時,所述欄板3233位于所述沉淀板324的上方,且該欄板3233與所述沉淀板324垂直設置;
所述沉淀組件32位于所述鏈條314下方時,所述沉淀板324均傾斜平鋪于所述欄板3233上。
需要說明的是,在沉淀板324隨鏈條314進行旋轉的過程中,沉淀板324受其自身重力的因素會在安裝架323上進行旋轉,而安裝架323在隨鏈條314進入廢水后,也由于其自身的重力因素發(fā)生傾斜,其上的第二轉軸3232沿弧形槽3221進行滑動,而沉淀板324則會沿著安裝架323平鋪在其上,形成一張完整的斜板,,且斜板的傾斜角度為60°的最佳沉淀角度,斜板在廢水中由鏈條314帶動前進,其上的廢水向上移動,污泥則沿斜板向下沉淀。
進一步說明的是,斜板的傾斜方向與底板21的設置方向相反,在斜板上沉淀后的污泥落在底板21上,而斜板在廢水池2中移動時,帶動廢水池2中上部的廢水迎向底板21流動,在底板21上形成了二次斜板沉底效應,且底板2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度數(shù)為斜板沉淀的最佳角度60°。
值得具體說明的是,在沉淀區(qū)域內,設置許多密集的斜板,使廢水中的雜質沿斜板進行沉淀,廢水會沿斜板上升流動,分離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斜板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積上可提高處理能力3~5倍。
如圖4與圖5所示,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推送組件41包括:
推送板411,所述推送板411位于所述沉淀池23內;
推送軸412,所述推送軸412的一端與所述推送板411固定連接,其另一端穿過所述沉淀池23側壁設置于該沉淀池23外;
光軸413,所述光軸413位于所述推送軸412的正下方,其上滑動設置有若干的滑塊414;
連接件415,所述連接件415與所述滑塊414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其相對于所述推送板411與所述推送軸41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齒條416,所述齒條416與所述滑塊414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其相對于所述推送軸412與所述連接件41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第二驅動電機417,所述第二驅動電機417設置于所述齒條416的一側,其電機軸上套設有齒輪418,且該齒輪418與所述齒條416嚙合。
如圖1所示,進一步的,所述輸出組件42包括:
輸出管421,所述輸出管421與所述沉淀池23的側壁連通;
閥門422,所述閥門422設置于所述輸出管421上,其用于控制該輸出管421的開合。
需要說明的是,在污泥堆積一定程度后,通過打開閥門422,在由第二驅動電機417帶動齒輪418旋轉,利用齒條416使推送板411在沉淀池23內推送沉淀的污泥從輸出管421輸出,使污泥排放到裝置外部。
實施例2: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移動斜板沉淀廢水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二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其中與實施例一種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如圖3所示,一種移動斜板沉淀廢水處理裝置,所述廢水池2上還開設有雜物出口25,該雜物出口25位于所述沉淀池23的上方,其相對于所述出水口22設置于所述廢水池2的另一側壁上。
作為一種改進技術方案,還包括雜物收納機構5,該雜物收那機構5對應所述雜物出口25設置,其包括:
收雜箱51,所述收雜箱51位于所述雜物出口25的下方,其與所述機架1連接;
接雜槽52,所述接雜槽52傾斜設置于所述機架1上,其頂端對準所述雜物出口25,其底端對準所述收雜箱51。
需要說明的是,在沉淀板324隨鏈條314旋轉至廢水水面上部時,沉淀板324由于重力的因素垂直向下,其與安裝架323上的欄板3233形成篩網(wǎng),對進水管24輸入的廢水進行過濾,使廢水中的塑料袋等漂浮類的雜質被過濾,避免裝置的出水口22以及鏈條314等被纏繞、堵塞。
進一步說明的是,過濾后的漂浮類雜質滯留在安裝架323上,當隨鏈條314旋轉至雜物出口25處時,雜質沿傾斜的安裝架323滑落到接雜槽52上,沿接雜槽52進入到收雜箱51內。
工作過程如下:
廢水自進水管24進入到廢水池2內,廢水首先經過沉淀組件32的過濾,將漂浮類雜物過濾出后滯留在沉淀組件32的安裝架323上,隨后從雜物出口25輸出,進入到收雜箱51內,而廢水進水槽26內,然后從進水槽26進入到廢水池2中部區(qū)域,使廢水池2內的廢水由下向上流轉,并使廢水池2的上部區(qū)域成為上清液區(qū),旋轉組件31帶動沉淀組件32進行旋轉,沉淀組件32對廢水進行斜板沉淀,使污泥與廢水脫離后沉淀,而在沉淀過程中,污泥落在底板21上,旋轉的沉淀組件32劃動廢水池2內的廢水流向底板21,在底板21上形成二次斜板沉淀效應,使污泥在廢水中快速的沉淀,且沉淀組件32在到達底板21的頂處時,脫離廢水,利用廢水沖刷沉淀組件32,使沉淀組件32避免污泥的粘附,無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進行清理。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