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便于調節(jié)高度且方便進料的粉料雙軸混合機。
背景技術:
混合是配料生產加工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但是人們卻很少考慮到這點,甚至未考慮到這一點。多數情況下,人員不把重點放在混合機上。如當生產飼料時,飼料利用配方獲得一定得營養(yǎng)。然而,如果那些配料未作恰當的混合,那么金昶泰重要的配方和質量控制系統(tǒng)就會失去預期的最佳效果。雙軸混合機的原理是快速、徹底混合,并且與普通臥式混合機相比,其本身和緩沖他占空間小,單位耗電量小,可全方位進料以適應不同的工作要求。
但現(xiàn)有雙軸混合機進料需要專用設備進行進料,且不能根據生產線的高度差設置坡度,靈活度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于調節(jié)高度且方便進料的粉料雙軸混合機,解決了現(xiàn)有的雙軸混合機不能根據生產線的高度差設置坡度,靈活度較差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于調節(jié)高度且方便進料的粉料雙軸混合機,它包括機殼、軸承座、螺旋桿、驅動裝置;所述機殼的兩側均設置有軸承座,所述螺旋桿設置于機殼的內部,所述螺旋桿的轉軸穿過機殼連接設置于機殼兩端的軸承座,所述驅動裝置與螺旋桿的轉軸連接,機殼上設置有機殼支架,所述機殼支架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匹配安裝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底端設置有震動裝置。
更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固定底座與底板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固定底座活動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機殼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上連接有進料槽,所述機殼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置有出料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調節(jié)螺紋桿與底板的相對位置,來調節(jié)粉料雙軸混合機的坡度,以適應于生產線的高度差,同時震動裝置的設置使得粉料在攪拌混合的過程中發(fā)生震動,便于混合均勻,同時便于粉料在機殼的移動。
2、本實用新型雙軸混合機設置為進料口高度高于出料口高度的坡度,將上一步工序生產的粉料集中到進料槽內,進料槽內的粉料在重力作用和震動裝置的抖動下,自動進入機殼內部,通過調整粉料雙軸混合機的坡度可以調整粉料在機殼內部的混合時間,從而保證粉料能充分混合,而且也不需要添加進料專用裝置,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鳥瞰圖。
圖中的標號為:1、機殼;11、進料槽;12、出料槽;2、軸承座;3、螺旋桿;4、驅動裝置;5、機殼支架;6、底板;7、螺紋桿;8、震動裝置;9、固定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便于調節(jié)高度且方便進料的粉料雙軸混合機,它包括機殼1、軸承座2、螺旋桿3、驅動裝置4;所述機殼1的兩側均設置有軸承座2,所述螺旋桿3設置于機殼1的內部,所述螺旋桿3的轉軸穿過機殼1連接設置于機殼1兩端的軸承座2,所述驅動裝置4與螺旋桿3的轉軸連接,機殼1上設置有機殼支架5,所述機殼支架5連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設置有螺紋孔61,所述螺紋孔61匹配安裝有螺紋桿7,所述螺紋桿7的底端設置有震動裝置8。
本實施例可以通過調節(jié)螺紋桿7與底板6的相對位置,來調節(jié)粉料雙軸混合機的坡度,以適應于生產線的高度差,同時震動裝置8的設置使得粉料在攪拌混合的過程中發(fā)生震動,便于混合均勻,同時便于粉料在機殼1的移動。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便于調節(jié)高度且方便進料的粉料雙軸混合機,所述驅動裝置4通過固定底座9與底板6連接,所述驅動裝置4與固定底座9活動連接,以便于驅動裝置4發(fā)生損壞的時候便于更換。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便于調節(jié)高度且方便進料的粉料雙軸混合機,所述的機殼1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上連接有進料槽11,所述機殼1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置有出料槽12;本實施例雙軸混合機設置為進料口高度高于出料口高度的坡度,將上一步工序生產的粉料集中到進料槽11內,進料槽11內的粉料在重力作用和震動裝置8的抖動下,自動進入機殼1內部,通過調整粉料雙軸混合機的坡度可以調整粉料在機殼1內部的混合時間,從而保證粉料能充分混合,而且也不需要添加進料專用裝置,節(jié)約成本。
如上所述即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