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清洗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聚酯污泥脫水網用于對污泥的脫水處理,脫水時污泥粘滯在聚酯污泥脫水網的網孔上,降低了脫水效果,因此需要進行清洗,現有的清洗方式通常為人工清洗,成本高,且清洗速度較慢。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包括中空結構的殼體,所述殼體的頂部設有開口,且開口的外壁上鉸接有頂蓋,所述殼體的內壁上水平安裝有超濾隔板,超濾隔板將殼體的內部分隔為清洗室和位于清洗室下方的儲水室,所述儲水室的一側內壁上安裝有氣泵,且氣泵的出氣口通過導管與儲水室的內部連通,且儲水室遠離氣泵的一側內壁上安裝有水泵,且水泵的進水口通過水管與儲水室的內部連通,所述清洗室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通孔,且清洗室的兩邊內壁上分別安裝有垂直于超濾隔板長度方向的從動機構和主動機構,所述從動機構包括兩根從上往下設置的圓桿,且兩根圓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與殼體兩邊外壁靠近氣泵的一側連接,且兩根圓桿的兩端外壁上均套接有壓輪,且主動機構位于殼體內遠離從動機構的一側,且主動機構包括與頂蓋底部外壁連接的雙輸出軸電機和位于雙輸出軸電機下方的連接桿,且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與殼體的兩側內壁連接,且連接桿的兩端外壁上套接有壓輪,所述從動機構與主動機構之間安裝有導向板,且導向板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個通孔延伸至殼體的外部,所述頂蓋的底部外壁上依次設有刷子和噴水管,且噴水管通過橡膠導管與水泵的出水口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超濾隔板包括矩形狀的隔板框架,且隔板框架的內壁上連接有超濾膜,且超濾膜上設有等距離分布的濾孔,濾孔的直徑為五至十納米。
優(yōu)選地,所述噴水管為合金或不銹鋼管,且噴水管的底部外壁上設有等距離分布的出水孔,出水孔與噴水管的內部相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板遠離主動機構的一端連接有聚酯污泥脫水網,導向板牽引聚酯污泥脫水網。
優(yōu)選地,所述氣泵、水泵和雙輸出軸電機均連接有開關,且開關與DATA-7311型控制器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儲水室靠近氣泵的一側內壁上開有孔槽,且孔槽內連接有位于儲水室外壁上的金屬管,金屬管上設有閥門,為儲水室進水或排水。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導向板能將聚酯污泥脫水網牽引入主動機構和從動機構之間,主動機構的雙輸出軸電機輸出軸轉動,帶動壓輪轉動,壓輪推動聚酯污泥脫水網移動,刷子與聚酯污泥脫水網摩擦,刷起污泥,噴水管噴淋沖洗,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節(jié)省了時間;
2.儲水室通過超濾隔板與清洗室連通,且混合污泥和雜質的污水經超濾隔板過濾后流入儲水室,能夠回收利用污水,節(jié)約了水資源,降低了成本。
本發(fā)明中壓輪推動聚酯污泥脫水網移動,刷子與聚酯污泥脫水網摩擦,刷起污泥,噴水管噴淋沖洗,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節(jié)省了時間,能夠回收利用污水,節(jié)約了水資源,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的靠近水泵一側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的靠近氣泵一側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的清洗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頂蓋、3超濾隔板、4清洗室、5儲水室、6氣泵、7水泵、8通孔、9從動機構、10主動機構、11壓輪、12雙輸出軸電機、13導向板、14刷子、15噴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4,一種復合聚酯污泥脫水網的清洗裝置,包括中空結構的殼體1,殼體1的頂部設有開口,且開口的外壁上鉸接有頂蓋2,殼體1的內壁上水平安裝有超濾隔板3,超濾隔板3將殼體1的內部分隔為清洗室4和位于清洗室4下方的儲水室5,儲水室5的一側內壁上安裝有氣泵6,且氣泵6的出氣口通過導管與儲水室5的內部連通,且儲水室5遠離氣泵6的一側內壁上安裝有水泵7,且水泵7的進水口通過水管與儲水室5的內部連通,清洗室4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通孔8,且清洗室4的兩邊內壁上分別安裝有垂直于超濾隔板3長度方向的從動機構9和主動機構10,從動機構9包括兩根從上往下設置的圓桿,且兩根圓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與殼體1兩邊外壁靠近氣泵6的一側連接,且兩根圓桿的兩端外壁上均套接有壓輪11,且主動機構10位于殼體1內遠離從動機構9的一側,且主動機構10包括與頂蓋2底部外壁連接的雙輸出軸電機12和位于雙輸出軸電機12下方的連接桿,且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與殼體1的兩側內壁連接,且連接桿的兩端外壁上套接有壓輪11,從動機構9與主動機構10之間安裝有導向板13,且導向板13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個通孔8延伸至殼體1的外部,頂蓋2的底部外壁上依次設有刷子14和噴水管15,且噴水管15通過橡膠導管與水泵7的出水口連接。
本發(fā)明中,超濾隔板3包括矩形狀的隔板框架,且隔板框架的內壁上連接有超濾膜,且超濾膜上設有等距離分布的濾孔,濾孔的直徑為五至十納米,噴水管15為合金或不銹鋼管,且噴水管15的底部外壁上設有等距離分布的出水孔,出水孔與噴水管15的內部相連通,導向板13遠離主動機構10的一端連接有聚酯污泥脫水網,導向板13牽引聚酯污泥脫水網,氣泵6、水泵7和雙輸出軸電機12均連接有開關,且開關與DATA-7311型控制器連接,儲水室5靠近氣泵6的一側內壁上開有孔槽,且孔槽內連接有位于儲水室5外壁上的金屬管,金屬管上設有閥門,為儲水室5進水或排水。
使用時,將導向板13的一端從靠近氣泵6一側的通孔8插入,導向板13的另一端與聚酯污泥脫水網連接,使導向板13從靠近水泵7一側的通孔8穿出,金屬管向儲水室5內進水,氣泵6向儲水室5內抽入空氣,為水加壓,水泵7抽取高壓水,高壓水經噴水管15噴出,雙輸出軸電機12順時針轉動,帶動壓輪轉動,使導向板13向水泵7方向移動,移動過程中導向板13完全穿出殼體1,聚酯污泥脫水網位于刷子14和噴水管15下方,聚酯污泥脫水網隨著壓輪11的推動向水泵7方向移動,刷子14與聚酯污泥脫水網摩擦,能夠刷起聚酯污泥脫水網上的污泥,噴水管15噴淋沖洗。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