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污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就是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的各種經濟、合理、科學、行之有效的工藝方法。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yè)、交通、能源、石化、環(huán)保、城市景觀、醫(y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
現(xiàn)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tài)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tài)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在二級處理中,經常會用到加藥裝置,通過加藥裝置往污水中加入絮凝劑進行除污處理。專利申請?zhí)枮镃N201110221483.4的授權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三腔式加藥裝置,包括溶藥箱和控制箱,所述溶藥箱內部分割為溶解腔、熟化腔和儲存腔,溶解腔上具有一進料斗,進料斗的上方設有供水系統(tǒng)和干粉投加系統(tǒng),溶解腔內設有由電機控制的攪拌機;熟化腔內設攪拌機和熟化腔液位計,儲存腔內設儲存腔液位計,儲存腔底部設有計量泵,該計量泵通過管道和穿出儲存腔的出藥管相連通,儲存腔底部還設有放空閥;所述溶解腔和熟化腔在溶藥箱底部相連通,熟化腔和儲存腔在溶藥箱的頂部相連通,所述溶藥箱底部設置一從溶解腔通向儲存腔的水平管道,該水平管道在溶解腔內的一端設置有電磁閥,水平管道的中部與熟化腔內的豎直管道通過三通相連接,所述豎直管道上設置有電磁閥。
該方案的污水處理效果好,并且節(jié)能環(huán)保。但是,其結構過于復雜,并且設有電機、攪拌機、電磁閥等設備,耗能較高,不太適用于中小型的企業(y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加藥裝置,以簡化結構并減少能耗。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加藥裝置,包括藥箱,所述藥箱的底部設有出料口,還包括污水管、進風管和出料組件,所述進風管的一端與污水管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所述出料組件包括風輪、第一傳動軸、主動輪和與主動輪嚙合的從動輪,所述風輪與主動輪通過所述第一傳動軸同軸連接,所述風輪轉動設置在進風管內,所述從動輪轉動設置在藥箱的底部,該從動輪上設有排料口,且從動輪轉動時,排料口周期性的與出料口連通。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將污水管的進水段連接在污水泵或者高處的污水池中,污水則在污水管中流動。當污水流動至進氣管時,根據(jù)伯努利原理,進氣管中產生負壓,外界的空氣進入到進氣管中,并帶動風輪轉動,從而驅動主動輪轉動,進而驅動從動輪轉動。當從動輪上的排料口轉動至和出料口連通時,藥箱內的藥則漏出,進入到污水中。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與傳統(tǒng)的加藥裝置相比,本方案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同時,本方案利用污水本身的流動產生負壓,進而實現(xiàn)加藥裝置自動加藥,無需其他的動力機構,有效的減少了能耗并節(jié)約了能源。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yōu)選,還包括進料管,所述進料管的一端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另一端與污水管連通。進料管的設置,利用伯努利原理,在進料管的進口會產生負壓,從而將從排料口中漏出的藥吸入到進料管中。此舉有兩個效果,一方面,由于從動輪始終處于轉動狀態(tài),因此,從藥箱中漏出的藥容易被從動輪干涉而偏移,而進料管產生的負壓則很好的解決了該問題。另一方面,通常情況下,藥箱中的藥堆積久了容易凝結在一起,則容易導致即使出料口和排料口連通后,藥也難以從藥箱中漏出,而進料管產生的吸力則可將藥從藥箱中吸出。
方案三:此為基礎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污水管包括相互連通的進水段和排水段,所述排水段呈螺旋形。螺旋形的排水段在流動時即可使得污水和藥充分混合,因此無需額外設置攪拌裝置等機構,結構簡單,進一步減少能耗。
方案四:此為基礎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藥箱的底部和從動輪的表面均涂設有耐磨層。由于藥箱的底部和從動輪長期進行摩擦,因此,耐磨層是設置可有效的延長更換從動輪和藥箱的周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污水處理加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藥箱10、出料口101、從動輪21、排料口211、主動輪22、第二連接軸23、第一連接軸24、風輪25、污水管30、進氣管40、進料管50。
如圖1所示,一種污水處理加藥裝置,從右至左分別為污水管30、進氣管40、出料組件和藥箱10。進氣管40呈7形,且進氣管40的下端與污水管30連通,上端延伸至外界與外界連通。出料組件包括風輪25、第一傳動軸、主動輪22和從動輪21。進氣管40內安裝有轉動軸承,第一傳動軸轉動設置在轉動軸承內,并向上延伸與主動輪22同軸連接。風輪25安裝在第一傳動軸的下段并位于進氣管40內。主動輪22則通過花鍵連接在第一傳動軸上。
如圖2所示,還包括第二傳動軸,第二傳動軸的下端轉動連接在機架上,上端通過花鍵與從動輪21固定連接。本方案中,從動輪21的直徑大于主動輪22的直徑,且主動輪22與從動輪21相互嚙合。當然,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情況設置主動輪22和從動輪21的直徑比,當污水的渾濁物多時,則可調小從動輪21的直徑,以漏出更多的藥。
另外,還設置有一個進料管50,進料管50的上端位于出料口101的正下方,下端與污水管30連通。進料管50的設置,利用伯努利原理,在進料管50的進口會產生負壓,從而將從排料口211中漏出的藥吸入到進料管50中。此舉有兩個效果,一方面,由于從動輪21始終處于轉動狀態(tài),因此,從藥箱10中漏出的藥容易被從動輪21干涉而偏移,而進料管50產生的負壓則很好的解決了該問題。另一方面,通常情況下,藥箱10中的藥堆積久了容易凝結在一起,則容易導致即使出料口101和排料口211連通后,藥也難以從藥箱10中漏出,而進料管50產生的吸力則可將藥從藥箱10中吸出。
為了進一步減少能耗,將污水管30的排水段設置為螺旋段,可更加方便藥與污水的混合。同時,為了減少從動輪21和藥箱10的磨損,還在藥箱10的底部和從動輪21的表面均涂設有耐磨層,以增加其使用壽命。
具體操作時,將污水管30的進水段連接在污水泵或者高處的污水池中,污水則在污水管30中流動。當污水流動至進氣管40時,根據(jù)伯努利原理,進氣管40中產生負壓,外界的空氣進入到進氣管40中,并帶動風輪25轉動,從而驅動主動輪22轉動,進而驅動從動輪21轉動。當從動輪21上的排料口211轉動至和出料口101連通時,藥箱10內的藥則漏出,進入到污水中。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