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劍麻炭吸附脫除餐飲廢水中總油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利用劍麻炭吸附脫除餐飲廢水中總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餐飲廢水也稱泔水,是指由餐飲業(yè)排放的未經(jīng)處理的廢水。隨著我國餐飲業(yè)的發(fā)展,隨之產(chǎn)生的餐飲廢水量也越來越大。我國的餐飲業(yè)每年以10%的速度在遞增,餐飲廢水以成為我國主要水體污染源之一。我國有300多萬家大小餐館,每年排放2000多萬噸餐飲廢水,上海市日產(chǎn)餐飲廢水就達到1300噸,占全市的日均生活垃圾量的10%左右;濟南市一天倒掉200噸飯菜;南京市飲食業(yè)每天排放300多噸泔水,這些數(shù)字每天都在增大。餐飲廢水排放量約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3%,但其BOD5和CODra的含量卻占總負荷的1/3。可見餐飲廢水是高濃度污染源,是城市周圍水體受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餐飲廢水的處理方法對減少水體污染和保護環(huán)境具有重大的意義。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是中國最適宜種植劍麻的地區(qū)之一。全區(qū)劍麻種植面積約38萬畝,纖維產(chǎn)量4.5萬噸,分別占全國的81%和74%。由于劍麻纖維屬于天然纖維,是可再生的環(huán)保型資源;利用其質輕、韌性好、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可以降低吸附材料的制造成本,增強產(chǎn)品的市場競爭力。劍麻纖維作為的一類植物纖維,因表面粗糙、物理和化學結構不均一,截面具有孔隙結構,比表面積較大,因此還有進一步開發(fā)利用的潛力。將劍麻經(jīng)過高溫干燥炭化工藝處理后,形成劍麻炭。劍麻炭纖維的表面光滑有豐富的微孔存在,孔徑分布窄而且較均勻,微孔直徑在納米級左右且直接分布在纖維表面,沒有過渡孔,形成豐富的納米空間。在吸附和解吸的過程中,分子的吸附路徑短,吸附質可以直接進入微孔,所以 吸脫速度快。餐飲廢水中,油脂的成分和存在形式復雜,一般以懸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含油固體等主要形式存在,其中最難處理的是高濃度呈乳化狀的油脂。而劍麻炭對餐飲廢水中各種形式存在的油脂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劍麻炭吸附脫除餐飲廢水中總油的方法,為餐飲廢水的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方法途徑。本發(fā)明是在劍麻纖維經(jīng)過炭化處理變成劍麻炭,炭化后其孔徑機構和比表面積得到優(yōu)化,劍麻炭經(jīng)過預處理,去除水分,劍麻炭和餐飲廢水的油發(fā)生吸附反應,游離的油分子被吸附到劍麻炭纖維表面而被俘獲。具體步驟為:
(I)劍麻炭預處理:取劍麻炭置入坩鍋中,放入100-110°c烘干20-24小時,冷卻后放入干燥皿中備用。(2)取餐飲廢水IOOmL添加0.l_lg步驟(I)預處理過的劍麻炭進行吸附,吸附1_3小時后,用0.45Mm的濾膜過濾。
(3)取步驟(2)所得濾液50 mL用來測總油。計算總油去除率:
JJ = CoZCxlw%
式中:n為總油去除效率;
C0為餐飲廢水中總油初始的濃度,單位mg/L ;
C為餐飲廢水中總油吸附反應后的濃度,單位mg/L。本發(fā)明利用劍麻炭含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性能來吸附餐飲廢水中的總油,以提高其濃縮富集作用,從而減少餐飲廢水中油的排放,促進餐飲廢水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發(fā)展。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
(I)劍麻炭預處理:取劍麻炭置入坩鍋中,放入105°c烘干22小時,冷卻后放入干燥皿中備用。(2)用250mL錐形瓶取餐飲廢水IOOmL添加0.5g步驟(I)預處理過的劍麻炭進行吸附,吸附2小時后,用0.45μπι的濾膜過濾。(3)采用國家標準(HJ 637-2012)測定未處理的餐飲廢水中總油的初始濃度為156.49 mg /L ;取步驟(2)所得濾液50 mL,再測定其總油濃度為23.53 mg /L。計算硫酸根去除率:
Cn-C
η = -^xlOO% = (156.49-25.53)/156.49=85%。
權利要求
1.利用劍麻炭吸附脫除餐飲廢水中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 (1)劍麻炭預處理:取劍麻炭置入坩鍋中,放入100-110°c烘干20-24小時,冷卻后放入干燥皿中備用; (2)取餐飲廢水IOOmL添加0.1-1g步驟(I)預處理過的劍麻炭進行吸附,吸附1_3小時后,用0.45Mm 的濾膜過濾。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劍麻炭吸附脫除餐飲廢水中總油的方法。(1)劍麻炭預處理取劍麻炭置入坩鍋中,放入100-110℃烘干20-24小時,冷卻后放入干燥皿中備用;(2)取餐飲廢水100mL添加0.1-1g步驟(1)預處理過的劍麻炭進行吸附,吸附1-3小時后,用0.45μm的濾膜過濾;(3)取步驟(2)所得濾液50mL用來測總油。本發(fā)明利用劍麻炭來吸附餐飲廢水中的油,從而減少餐飲廢水中油的排放,提高油脂的回收和利用。
文檔編號C02F1/40GK103159339SQ20131012995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6日
發(fā)明者周江喜, 廖雷, 魏建文, 嚴凱 申請人: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