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制冷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造雪系統(tǒng)及其造雪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造雪技術是利用片冰機生產片冰,利用儲冰庫進行片冰儲存,然后利用碎冰機將其粉碎成冰晶,最后利用風機系統(tǒng)將冰晶吹至造雪的位置。以上造雪系統(tǒng)繁冗,涉及的設備多,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生成的是片冰,運輸不方便,增加了額外耗能,運行成本高。
可見,現(xiàn)有技術尚有待進一步改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造雪系統(tǒng)及其造雪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造雪系統(tǒng),包括:冰漿發(fā)生裝置與雪花生成裝置;
所述冰漿發(fā)生裝置與雪花生成裝置間設置有冰漿輸送管路,所述冰漿輸送管路上設置有冰漿泵;
所述雪花生成裝置與所述冰漿發(fā)生裝置間設置有回水管路;所述雪花生成裝置上端設置有雪花收集口;
所述冰漿輸送管路用于將冰漿發(fā)生裝置內生成的冰漿輸送至雪花生成裝置內;所述回水管路用于將雪花生成裝置中的水回流至冰漿發(fā)生裝置中;
所述雪花生成裝置內設置有帶孔回水管,所述帶孔回水管與回水管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帶孔回水管沿所述雪花生成裝置縱向設置,帶孔回水管的上端位于雪花生成裝置上頂端,下端靠近所述雪花生成裝置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冰漿發(fā)生裝置包括制冰桶體,設置于制冰桶體上的真空機、布設于制冰桶體內腔的冷卻管路以及設置于制冰桶體底部的噴頭;
所述真空機用于對制冰體內腔進行抽真空;
所述冷卻管路環(huán)繞設置于制冰桶內四周,且靠近制冰桶的內壁面;
所述冷卻管路上方布設有冷凍水管,下方布設冷凍水回水管;所述冷凍水管中的冷凍水經與冷卻管路外壁換熱后,由冷凍水回水管排出;
所述噴頭的進口端與供水管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雪花生成裝置包括雪花生成桶,設置于雪花生成桶頂部上的雪花收獲器,以及設置于雪花生成桶出口處的雪花收集口。
進一步的,所述雪花收獲器設置為雪花刮刀,具體包括轉動軸、固定板,所述轉動軸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用于帶動固定板轉動,所述固定板上間隔設置有刀片。
進一步的,所述刀片與固定板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多個刀片排布于固定板上,形成鋸齒狀。
進一步的,所述雪花刮刀的底面與雪花生成桶出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一種造雪方法,包括:冰漿的生產與冰漿濃縮提純生成雪花過程;
所述冰漿的生產過程為:于冰漿發(fā)生裝置內制備得到冰晶體,并且所述冰晶體與水形成冰漿,通過冰漿輸送管路將冰漿輸送至雪花生成裝置中;
所述冰漿濃縮提純生成雪花過程包括:由冰漿發(fā)生裝置中輸送過來的冰漿,于雪花生成裝置中逐步分層,雪花生成裝置中的帶孔回水管將冰漿中的水回流至冰漿發(fā)生裝置中循環(huán);水回流后使冰漿進一步濃縮,濃縮的最上層冰漿推送出系統(tǒng),形成雪花。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系統(tǒng)簡化了設備,并且不需要額外增加一個儲冰設備,投資費用低;
2.制冰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是冰漿而非片冰,不需要履帶而使用泵就可輸送,并且不存在脫冰困難的問題;
3.本發(fā)明生產得到的雪花比較干燥,保持時間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造雪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雪花生成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雪花刮刀的立體結構圖;
圖4為雪花刮刀的正視圖;
圖5為圖4的仰視圖;
圖6為轉動軸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冷凍水管;2、制冰桶體;3、冷卻管路;4、冷凍水回水管;5、真空機;6、冷凍庫;7、噴頭;8、供水管;9、冰漿泵;10、雪花生成桶;11、帶孔回水管;12、雪花刮刀;121、轉動軸;122、固定板;123、刀片;13、出口管道;14、雪花收集口;15、冰漿輸送管路;16、回水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頂”、“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造雪系統(tǒng),包括:冰漿發(fā)生裝置與雪花生成裝置;所述冰漿發(fā)生裝置與雪花生成裝置間設置有冰漿輸送管路15,所述冰漿輸送管路15上設置有冰漿泵9;所述雪花生成裝置與所述冰漿發(fā)生裝置間設置有回水管路16;所述冰漿輸送管路15用于將冰漿發(fā)生裝置內生成的冰漿輸送至雪花生成裝置內;所述回水管路16用于將雪花生成裝置中的水回流至冰漿發(fā)生裝置中;所述雪花生成裝置內設置有帶孔回水管11,所述帶孔回水管11與回水管路16連接;所述雪花生成裝置上端設置有雪花收集口14。
所述帶孔回水管11,即其側壁上均勻布設有通孔,帶孔回水管11沿所述雪花生成裝置縱向設置,縱向設置的帶孔回水管11的上端位于雪花生成裝置的上頂端,下端與所述雪花生成裝置底部具有一定距離,優(yōu)選接近雪花生成桶10底部,以不影響冰漿輸送管路15輸入冰漿為宜。
現(xiàn)有技術在制取雪花過程中,片冰機生產片冰,利用儲冰庫進行片冰儲存,然后利用碎冰機將其粉碎成冰晶,最后利用風機系統(tǒng)將冰晶吹至造雪的位置。以上造雪系統(tǒng)繁冗,涉及的設備多,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生成的是片冰,運輸不方便,增加了額外耗能,運行成本高。
本發(fā)明的造雪系統(tǒng),可以簡便快速地制備高濃度的冰漿。本發(fā)明的雪花生成裝置內的冰漿,由于密度的差異,大體分成三層,上層為高濃度的冰漿,底層為較低濃度的冰漿,中間層冰漿濃度介于上層與底層之間。帶孔回水管11縱向設置,有利于各層冰漿的水回流,并且有利于處于上層的冰漿進一步濃縮,以便更易獲得雪花。
所述冰漿發(fā)生裝置包括制冰桶體2,設置于制冰桶體2上的真空機5、布設于制冰桶體2內腔的冷卻管路3以及設置于制冰桶體2內的噴頭7。
所述真空機5固設于制冰桶體2的上端,用于對制冰桶體2內腔進行抽真空。
所述冷卻管路3,為盤管式管路,環(huán)繞布設于制冰桶體2靠近內壁處,盤管有利于增加換熱面積。冷卻管路3上方布設冷凍水管1,冷凍水管1用于輸入冷凍水,冷凍水從冷卻管路3上方噴灑而下,經與冷卻管路3間壁換熱后,由冷凍水回水管4排出。冷卻管路3內儲存的冷量,用于將制冰桶體2內腔降為低溫環(huán)境。
所述噴頭7設置于制冰桶體2的底部,其進口端與供水管8連通。供水管8輸入的水經由噴頭7以噴霧形式噴在制冰桶體2內腔的低溫低壓冷凍庫6內,噴出的噴霧水形成冰晶體,滴落在制冰桶體2底部的水中,形成冰水混合物,即冰漿,冰漿由冰漿輸送管路15輸送至雪花生成裝置的底部。
冰漿輸送至雪花生成裝置后逐步分層,液面也逐步升高,其中的水由帶孔回水管11經回水管路16返回到制冰桶體2的底部進行循環(huán)。
如圖2-6所示,所述雪花生成裝置包括雪花生成桶10,設置于雪花生成桶10頂部上的雪花刮刀12,以及設置于雪花生成桶10出口處的雪花收集口14,所述雪花生成桶10的雪花收集口14處與出口管道13(軟管)連接。
所述雪花刮刀12包括轉動軸121、固定板122,所述轉動軸12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22上,轉動軸121用于帶動固定板122轉動,所述固定板122上間隔設置有刀片123。
所述雪花生成裝置的上層高濃度的冰漿,通過電機帶動雪花刮刀12旋轉,雪花刮刀12將上層冰漿推送至雪花生成桶10出口處的雪花收集口14收集后,經出口管道13出料。
優(yōu)選所述雪花刮刀12的底面與雪花生成桶10出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防止排冰過程堵塞。
所述刀片123與固定板122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夾角的角度可以設置為15°-60°,多個刀片123排布于固定板122上,形成鋸齒狀。所述轉動軸121底端為尖錐型,所述轉動軸121底端位于刀片123的底面。
本發(fā)明的造雪方法,參見圖1所示,具體過程為:
包括冰漿的生產與冰漿濃縮提純生成雪花過程;
所述冰漿的生產過程為:將冷凍水通入冷凍水管1中,同時開啟真空機5,使冰漿發(fā)生裝置內形成低溫低壓環(huán)境;然后在冰漿發(fā)生裝置底部供水并由噴頭7噴出霧化水珠,霧化水珠在低溫低壓下形成冰晶體,所述冰晶體滴落到冰漿發(fā)生裝置底部,與底部的水形成混合物(冰漿)后,通過冰漿輸送管路15送至雪花生成裝置中;
所述冰漿濃縮提純生成雪花過程包括:由冰漿發(fā)生裝置中的輸送過來的冰漿,于雪花生成裝置中逐步分層,雪花生成裝置中的帶孔回水管11將冰漿中的水回流至冰漿發(fā)生裝置中循環(huán);水回流后使冰漿進一步濃縮,濃縮的最上層冰漿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開啟上方雪花刮刀12,將冰漿推送出系統(tǒng),形成雪花。
本發(fā)明采用制冰桶體2在低溫低壓環(huán)境下,通過噴嘴噴出霧狀水珠,凝結成冰晶體,然后與制冰桶底部的水形成混合物,然后采用冰漿泵9輸送至雪花生成桶10中進行提純,冰漿在雪花生成桶10中逐漸分成三層,最上層的高濃度冰漿依靠雪花刮刀12推送出系統(tǒng)形成雪花。
雪花生成桶10中的帶孔回水管11將雪花生成桶10中的水回流到制冰桶中循環(huán),制冰桶體2中出料為冰水混合物,可采用泵進行輸送,與傳統(tǒng)純冰相比運輸和使用更方便。同時帶孔回水管11有利于濃縮冰漿,使冰漿的含水量更低,更易獲得干燥雪花。
本發(fā)明系統(tǒng)不需要反復循環(huán)多次,壓縮機耗能較小,運行費用低。所制得的冰漿含水量低,濃縮的冰漿更易于轉化為雪花。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