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氣液分離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微型臥式氣液分離器。
背景技術:
螺桿空壓機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人們只需要一款非常小型且便攜的螺桿空壓機即可滿足設備運行的需求,因此就需要開發(fā)出一種對應用于螺桿空壓機中的小型便攜微型臥式氣液分離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規(guī)格小、重量輕的便攜微型臥式氣液分離器。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包括筒體、左封頭和右封頭,筒體水平放置并與左封頭和右封頭焊接連接,筒體上部設有進油氣管和出氣管,進油氣管伸入筒體內并朝向右封頭延伸,出氣管靠近左封頭設置并伸入筒體內,出氣管上設有壓力表,筒體的兩側邊設有視油鏡座、加油口、出油管和安全閥,筒體的底部設有排污閥,筒體內設有擋油板和折流筒,折流筒與出氣管伸入筒體內的一端固定連接,折流筒為一個空心的圓柱體。
在本實用新型中,進一步的,折流筒的上端面開設有與出氣管連通的第一圓孔,折流筒的下端面以及圓柱面均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第二圓孔。
在本實用新型中,進一步的,擋油板包括第一擋油板、第二擋油板、第三擋油板和第四擋油板。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的,第一擋油板為平板且水平設置在進油氣管的下方并與右封頭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的,第二擋油板設置在第一擋油板以油氣運動方向為基準的后端,第二擋油板的一端與筒體頂部的內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至超過筒體的中心線且末端朝向第一擋油板折彎成90°。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的,第三擋油板設置在第二擋油板以油氣運動方向為基準的后端,第三擋油板的一端與筒體底部的內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至超過筒體的中心線且末端朝向第一擋油板折彎成90°。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的,第四擋油板設置在第三擋油板以油氣運動方向為基準的后端,第四擋油板為“L”形,短邊設置在折流筒旁且末端與筒體頂部的內壁固定連接,長邊設置在折流筒的下方。
在本實用新型中,進一步的,筒體上還設有用于安裝壓縮機的支撐板,支撐板與進油氣管焊接連接,用于增強進油氣管的穩(wěn)固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氣液分離器的直徑小于160mm,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挪移和安裝;另外,筒體內設置的多塊擋油板以及折流筒均起到了對油氣混合氣中的油進行阻擋的作用,分離效果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對實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圖及附圖標記做簡單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氣液分離器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氣液分離器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氣液分離器的左視圖。
圖4為折流筒的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1-筒體、2-左封頭、3-右封頭、4-進油氣管、5-出氣管、6-壓力表、7-視油鏡座、8-加油口、9-出油管、10-安全閥、11-排污閥、121-第一擋油板、122-第二擋油板、123-第三擋油板、124-第四擋油板、13-折流筒、131-第一圓孔、132-第二圓孔、14-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圖2和圖3,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包括筒體1、左封頭2和右封頭3,筒體1水平放置并與左封頭2和右封頭3焊接連接,筒體1上部設有進油氣管4和出氣管5,進油氣管4伸入筒體1內并朝向右封頭3延伸,出氣管5靠近左封頭2設置并伸入筒體1內,出氣管5上設有壓力表6,筒體1的兩側邊設有視油鏡座7、加油口8、出油管9和安全閥10,筒體1的底部設有排污閥11,筒體1內設有擋油板和折流筒13,折流筒13與出氣管5伸入筒體1內的一端固定連接,參見圖4,折流筒13為一個空心的圓柱體,折流筒13的上端面開設有與出氣管5連通的第一圓孔131,折流筒13的下端面以及圓柱面均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第二圓孔132。
擋油板包括第一擋油板121、第二擋油板122、第三擋油板123和第四擋油板124;第一擋油板121為平板且水平設置在進油氣管4的下方并與右封頭3固定連接;第二擋油板122設置在第一擋油板121以油氣運動方向為基準的后端,第二擋油板122的一端與筒體1頂部的內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至超過筒體1的中心線且末端朝向第一擋油板121折彎成90°;第三擋油板123設置在第二擋油板122以油氣運動方向為基準的后端,第三擋油板123的一端與筒體1底部的內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至超過筒體1的中心線且末端朝向第一擋油板121折彎成90°;第四擋油板124設置在第三擋油板123以油氣運動方向為基準的后端,第四擋油板124為“L”形,短邊設置在折流筒13旁且末端與筒體1頂部的內壁固定連接,長邊設置在折流筒13的下方。
筒體1上還設有用于安裝壓縮機的支撐板14,支撐板14與進油氣管4焊接連接,用于增強進油氣管4的穩(wěn)固性。
油氣混合氣從進油氣管4進入,在第一擋油板121和右封頭3內壁的作用下,一部分油被阻擋凝聚,剩余的油氣混合氣繼續(xù)朝向出氣管5的方向運動,一大部分油在第二擋油板122、第三擋油板123和第四擋油板124的阻擋作用下積聚,最后剩下的油氣混合氣流至折流筒13,在折流筒13的阻擋作用下,剩余的油從油氣混合氣中分離,氣體從折流筒13的第二圓孔132中進入,從第一圓孔131流入出氣管5。
應當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然而,本領域技術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多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