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鋁棒加熱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鋁棒連續(xù)加熱爐。
背景技術:
鋁棒加熱爐是用來出產(chǎn)鋁型材,或者是其它鋁制品的,在鋁型材廠或鋁制品廠,它是一種十分多見的出產(chǎn)設備。
目前,常見的鋁棒加熱爐,鋁棒在爐膛內(nèi)進行加熱完成后,需要工人將加熱的鋁幫送出爐膛,運送至鋁擠壓機內(nèi)進行擠壓成型,由于加熱后的鋁棒要通過人工從爐膛運輸出來,容易造成人員燙傷,而且整個過程中大大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而且傳統(tǒng)的鋁棒加熱爐加熱效果不佳,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鋁棒連續(xù)加熱爐,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節(jié)省了人工,避免了人員燙傷;而且爐膛內(nèi)鋁棒加熱效果更佳。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鋁棒連續(xù)加熱爐,包括爐體和設于爐體內(nèi)的爐膛,爐體和爐膛之間設有一層保溫棉,其特征在于:爐膛內(nèi)傾斜設置有長條形的存棒架,所述存棒架的進棒端和出棒端分別設有連通爐體外端的進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進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端口處均設有翻棒裝置,且所述出料通道的底側設有用于將加熱后的鋁棒輸送出去的棒料輸送機構,所述爐體的上端設有傳熱風口和吸風口,且所述的傳熱風口位于存棒架出棒端的上方,吸風口位于存棒架的中部上方。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的翻棒裝置包括液壓油缸、擺臂、傳動臂和翻棒機械手,液壓油缸的輸出端與擺臂的一端連接,擺臂的另一端通過傳動臂連接翻棒機械手。
優(yōu)選的,所述的棒料輸送機構包括傳動電機、傳動軸、軸承和棒料滾動件,軸承固定安裝在傳動軸上,棒料滾動件設于傳動軸的末端并位于出料通道的底側,傳動電機的輸出端通過傳送帶連接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的軸承和傳動軸設于爐體外,并通過支架安裝在爐體的側端,傳動軸的另一端穿過爐體與所述的棒料滾動件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傳熱風口的底部設有隔板,隔板的底部設有導熱口。
優(yōu)選的,所述存棒架的傾斜角度為10°-15°。
優(yōu)選的,所述爐體的側端設有棒料檢測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翻棒裝置可將鋁棒自動將進料通道的端口翻到存棒架的進棒端,并將存棒架出棒端的鋁棒翻到出料通道的端口,同時通過棒料輸送機構將加熱后的鋁棒輸送出去,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節(jié)省了人工,避免了人員燙傷;而且由于傳熱風口位于存棒架出棒端的上方,使爐膛內(nèi)鋁棒加熱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是全自動鋁棒連續(xù)加熱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鋁棒連續(xù)加熱爐,包括爐體1和設于爐體1內(nèi)的爐膛2,爐體1和爐膛2之間設有一層保溫棉3,爐膛2內(nèi)傾斜設置有長條形的存棒架4,存棒架4的傾斜角度優(yōu)選為10°-15°,存棒架4的進棒端和出棒端分別設有連通爐體1外端的進料通道5和出料通道6,進料通道5和出料通道6的端口處均設有翻棒裝置,翻棒裝置包括液壓油缸7、擺臂8、傳動臂9和翻棒機械手10,液壓油缸7的輸出端與擺臂8的一端連接,擺臂8的另一端通過傳動臂9連接翻棒機械手10。通過液壓油缸7運動帶動擺臂8擺動,同時擺臂8通過傳動臂9帶動翻棒機械手10將鋁棒自動將進料通道5的端口翻到存棒架4的進棒端,并將存棒架4出棒端的鋁棒翻到出料通道6的端口處。
出料通道6的底側設有用于將加熱后的鋁棒輸送出去的棒料輸送機構,棒料輸送機構包括傳動電機11、傳動軸12、軸承13和棒料滾動件14,軸承13固定安裝在傳動軸12上,棒料滾動件14設于傳動軸12的末端并位于出料通道6的底側,傳動電機11的輸出端通過傳送帶連接軸承13;軸承13和傳動軸12設于爐體1外,并通過支架15安裝在爐體1的側端,傳動軸12的另一端穿過爐體1與棒料滾動件14連接。傳動電機11轉動并通過傳送帶帶動軸承13轉動,同時傳動軸12一起跟著轉動,并帶動棒料滾動件14運轉,將加熱后的鋁棒輸送出去。
爐體1的上端設有傳熱風口16和吸風口17,傳熱風口16位于存棒架4出棒端的上方,傳熱風口16的底部設有隔板18,隔板18的底部設有導熱口;吸風口17位于存棒架4的中部上方。熱量通過傳熱風口16,并經(jīng)隔板18的導熱口從存棒架4出棒端慢慢導向進棒端,因此進棒端向出棒端的溫度依次遞增,使爐膛內(nèi)鋁棒加熱效果更佳。
作為優(yōu)選的,在爐體1的側端設有棒料檢測口19,方便檢測爐膛2內(nèi)鋁棒的加熱情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換和改進等,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