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jié)裝置,特別是涉及提高流動空氣溫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暖風機大多采用風動裝置使冷空氣通過發(fā)熱元件,將熱量帶出暖風機而形成熱風,從而達到取暖升溫的效果?,F有技術暖風機的風動裝置大多采用軸流風扇,使空氣流沿著軸流風扇的軸線流動,致使進風口、風動裝置、發(fā)熱元件和出風口沿軸流風扇的軸向堆疊設置。受沿軸流風機軸線堆疊設置的結構限制,現有技術暖風機的厚度不能做進一步縮減,影響暖風機進一步減少占用空間,不能適應和滿足暖風機向厚度更薄、縮小體積的市場需求趨勢發(fā)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滿足厚度向更薄發(fā)展趨勢要求的薄型暖風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設計、制造一種薄型暖風機,包括機殼組件、發(fā)熱體組件和風動裝置組件。尤其是,所述風動裝置組件包括至少一旋轉時能夠軸向進風、徑向出風的離心風葉輪,為離心風葉輪分別配置的、能夠驅動離心風葉輪旋轉的電動機,以及風道。所述機殼組件為發(fā)熱體組件和風動裝置組件提供安裝腔室,設置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離心風葉輪安裝在風道內,風道沿離心風葉輪的徑向設置風道出風口。風道出風口、發(fā)熱體組件和出風口依序沿離心風葉輪的徑向堆疊設置;從而,受被驅動旋轉的離心風葉輪驅使,從進口風進入機殼組件的空氣流而沿離心風葉輪的徑向依次通過風道出風口和發(fā)熱體組件而從出風口吹出。
為了盡可能縮小離心風葉輪的軸向長度,所述離心風葉輪包括圓盤狀的碟形葉輪,設置在碟形葉輪中部的輪轂,以及設置在碟形葉輪的一側盤面上的至少一葉片。所述電動機安裝在風道內,所述輪轂罩蓋著電動機而連接電動機的轉矩輸出部件。
具體而言,所述葉片是平行于碟形葉輪的軸線的弧形面。
具體地,所述電動機是內轉子電動機,或者是外轉子永磁無刷電動機。
作為發(fā)熱體組件的一種實現方案,所述發(fā)熱體組件包括安裝在機殼組件的安裝腔室內的發(fā)熱體支架,安裝在發(fā)熱體支架上的發(fā)熱體,以及設置在發(fā)熱體支架上的通風風口。
為使空氣流沿離心風葉輪的徑向定向地通過發(fā)熱體,所述風道沿徑向分別為各離心風葉輪設置風道出風口。所述發(fā)熱體支架和風道在機殼組件的安裝腔室內的安裝位置使得通風風口正對著為各離心風葉輪配置的風道出風口。
具體地,所述發(fā)熱體是正溫度系數的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電阻元件,簡稱正溫度系統的PTC電阻元件,或者是電阻絲,又或者是帶散熱翅片的電熱管。
作為機殼組件的一種實現方案,所述機殼組件包括具有前部開口和一側部開口的機殼,用于封蓋所述機殼的前部開口的出風框,用于封蓋所述機殼的一側部開口的側板。機殼、出風框和側板圍成安裝腔室。所述出風口包括設置在出風框上的、連通機殼內部和外部的至少一出風孔。所述進風口包括加工在側板上的、連通機殼內部和外部的至少一進風孔。
為提供穩(wěn)定支撐,所述機殼組件還包括底座。底座固定連接在機殼的底部,或者底座可轉動地連接在機殼的底部。
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薄型暖風機”的技術效果在于:
將現有技術沿風機軸向堆疊結構改變?yōu)檠仉x心風葉輪徑向堆疊結構,暖風機的厚度只受離心風葉輪軸向長度的限制,使暖風機能夠制造的更加薄,體積能夠更加小巧,便于用戶收藏和移動,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薄型暖風機”優(yōu)選實施例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2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分解狀態(tài)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3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組裝在一起的離心風葉輪11和電動機12的正投影縱向剖視示意圖;
圖4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拆除側板33后的正投影右視示意圖,其中出風框32和發(fā)熱體組件2被部分剖開;
圖5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組裝示意圖,出風框32、機殼31和底座34被組裝在一起,發(fā)熱體組件2被組裝在一起,風動裝置組件1被組裝在一起;
圖6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二組裝示意圖,發(fā)熱體組件2被安裝在機殼11內;
圖7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三組裝示意圖,風動裝置組件1被安裝在機殼11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優(yōu)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薄型暖風機,如圖1至圖7所示,包括機殼組件3、發(fā)熱體組件2和風動裝置組件1。所述風動裝置組件1包括至少一旋轉時能夠軸向進風、徑向出風的離心風葉輪11,為離心風葉輪11分別配置的、能夠驅動離心風葉輪旋轉的電動機12,以及風道13。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設置三個離心風葉輪11,因此設置三臺電動機12,分別為各離心風葉輪11配置。所述機殼組件3為發(fā)熱體組件2和風動裝置組件1提供安裝腔室,設置有進風口331和出風口321。離心風葉輪11安裝在風道13內,風道13沿離心風葉輪11的徑向設置風道出風口131。風道出風口131、發(fā)熱體組件2和出風口321依序沿離心風葉輪11的徑向堆疊設置;從而,受被驅動旋轉的離心風葉輪11驅使,從進口風331進入機殼組件3的空氣流而沿離心風葉輪11的徑向依次通過風道出風口131和發(fā)熱體組件2而從出風口131吹出。
本實用新型將現有技術沿風機軸向堆疊結構改變?yōu)檠仉x心風葉輪11徑向堆疊結構,暖風機的厚度只受離心風葉輪11軸向長度的限制。相對現有技術以軸流風機的軸向長度和發(fā)熱元件沿軸流風機軸向長度為暖風機最小極限厚度的設計方案,本實用新型使暖風機能夠制造的更加薄,進而使暖風機的體積能夠更加小巧,便于用戶收藏和移動。由于體積能夠減小,就降低了暖風機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本實用新型薄型暖風機被設計的體積更加小巧,其外觀結構更符合現代產品設計的輕薄化的設計潮流,能夠吸引更多用戶購買該暖風機,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為了盡可能縮小離心風葉輪11的軸向長度,進而盡可能使暖風機的厚度更薄,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2至圖7所示,所述離心風葉輪11包括圓盤狀的碟形葉輪111,設置在碟形葉輪中部的輪轂112,以及設置在碟形葉輪111的一側盤面上的至少一葉片113。所述電動機12安裝在風道13內,所述輪轂112罩蓋著電動機12而連接電動機12的轉矩輸出部件。借助輪轂112提供的空腔,將電動機12安裝在輪轂112的空腔內,不增加離心風葉輪11的軸向長度,從而確保暖風機的厚度不受電動機12的限制,使暖風機能夠被制造得更薄。
為獲取更好的離心效果,促使提高離心風葉輪11旋轉形成的風壓,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2至圖7所示,所述葉片113是平行于碟形葉輪111的軸線的弧形面。
為適配將電動機12裝入輪轂112內,而盡可能避免增加沿離心風葉輪11的軸向的暖風機厚度,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電動機12是內轉子電動機,或者是外轉子永磁無刷電動機。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2所示,所述發(fā)熱體組件2包括安裝在機殼組件3的安裝腔室內的發(fā)熱體支架21,安裝在發(fā)熱體支架21上的發(fā)熱體22,以及設置在發(fā)熱體支架21上的通風風口211。
為使空氣流沿離心風葉輪11的徑向定向地通過發(fā)熱體22,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2、圖4和圖5所示,所述風道13沿徑向分別為各離心風葉輪11設置風道出風口131。所述發(fā)熱體支架21和風道13在機殼組件1的安裝腔室內的安裝位置使得通風風口211正對著為各離心風葉輪11配置的風道出風口131。
發(fā)熱體22可采用多種形式和類型,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發(fā)熱體22是正溫度系數的PTC電阻元件,或者是電阻絲,又或者是帶散熱翅片的電熱管。
機殼組件3可采用多種結構,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2所示,所述機殼組件3包括具有前部開口311和一側部開口312的機殼31,用于封蓋所述機殼31的前部開口311的出風框32,用于封蓋所述機殼31的一側部開口312的側板33。機殼31、出風框32和側板33圍成安裝腔室。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1所示,所述出風口321包括設置在出風框32上的、連通機殼31內部和外部的至少一出風孔3211。所述進風口331包括加工在側板33上的、連通機殼31內部和外部的至少一進風孔3311。
為提供穩(wěn)定支撐,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1至圖2,以及圖4至圖7所示,所述機殼組件3還包括底座34。底座34固定連接在機殼31的底部。為提高暖風吹送范圍,底座34也可以設計為可轉動地連接在機殼31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