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
背景技術:
凍干機(lyophilizer或freeze dryer)起源于19世紀20年代的真空冷凍干燥技術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起伏和徘徊后,在最后的20年中取得了長足進展。進入21世紀,真空凍干技術憑借其它干燥方法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除了在醫(yī)藥、生物制品、食品、血液制品、活性物質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外,其應用規(guī)模和領域還在不斷擴大中。
凍干機包括凍干腔和設置在凍干腔內(nèi)的物料層板?,F(xiàn)有技術,凍干機板層間距都為固定某一高度,當需要對不同高度藥瓶凍干時,單一板層間距高度無法實現(xiàn)具有相對較大高差的藥瓶的凍干;如果需要要實現(xiàn)不同高度的藥瓶凍干,則需另置一臺凍干機,從經(jīng)濟、節(jié)約、效益角度都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實現(xiàn)較大高差的藥瓶凍干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包括載重板和位于所述載重板下方的多塊板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重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塊拉板,所述拉板上沿豎直方向穿設有多根長度不一的拉桿,每根所述拉桿分別與其中一塊板體連接,所述拉桿上可拆卸設置有卡緊裝置,所述卡緊裝置與所述拉板接觸。
優(yōu)選地,上述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其中所述板體的數(shù)量為八塊,所述拉桿的數(shù)量為八根。
優(yōu)選地,上述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其中所述拉桿包括拉桿本體和設置在拉桿本體上端頭的拉桿頭部。
優(yōu)選地,上述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其中所述卡緊裝置為卡套。
優(yōu)選地,上述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其中所述拉桿與所述板體通過吊耳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上述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其中所述板體的大小均相同,且相互平行設置。
優(yōu)選地,上述的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其中所述載重板由四塊圍板焊接而成,該載重板的中心位置設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與所述圍板的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多塊支撐板。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在拉桿上安裝或移除卡緊裝置并上下移動拉桿,使得拉桿起吊面(拉板)與板體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產(chǎn)生多種不同間距的板體位置,實現(xiàn)了較大高差的藥瓶凍干在同一凍干機制取,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拉桿上安裝有卡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拉桿上卡緊裝置移除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的局部示意圖;
圖6為圖5中B處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6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2所示,一種具有雙間距的物料層板,包括載重板1和位于載重板1下方的多塊板體2,載重板1的外壁固定設置有兩塊拉板3,拉板3上沿豎直方向穿設有多根長度不一的拉桿4,每根拉桿4分別與其中一塊板體2固定連接。其中拉桿4包括拉桿本體40和設置在拉桿本體40上端頭的拉桿頭部50,拉桿頭部50起到與拉板3固定的作用。
拉桿4上可拆卸設置有卡緊裝置6,卡緊裝置6與拉板3的上表面接觸。其中卡緊裝置6為卡套,采用卡套結構簡單,在保證能夠卡緊拉桿4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用戶可在拉桿4上安裝或移除卡緊裝置6并上下移動拉桿4,使得拉桿4起吊面(拉板3)與板體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產(chǎn)生多種不同間距的板體2位置,實現(xiàn)了較大高差的藥瓶凍干在同一凍干機制取。
其中載重板1由四塊圍板11焊接而成,該載重板1的中心位置設置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與圍板11的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多塊支撐板13,這樣設計能夠保證載重板1的結構穩(wěn)定,延長了本發(fā)明的使用壽命。
實施例1:
如圖4、5、6、7所示,本實施例中,板體2的數(shù)量為八塊,包括第一板體21、第二板體22、第三板體23、第四板體24、第五板體25、第六板體26、第七板體27、第八板體28;拉桿4的數(shù)量為八根,包括第一拉桿41、第二拉桿42、第三拉桿43、第四拉桿44、第五拉桿45、第六拉桿46、第七拉桿47、第八拉桿48;八塊板體2的大小均相同,且相互平行設置。第一板體21與第一拉桿41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二板體22與第二拉桿42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三板體23與第三拉桿43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四板體24與第四拉桿44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五板體25與第五拉桿45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六板體26與第六拉桿46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七板體27與第七拉桿47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第八板體28與第八拉桿48通過吊耳5固定連接。如圖4所示,拆卸拉桿4上的卡緊裝置6,當油缸提升載重板1時,每塊板體2由對應的拉桿4吊起,并達到固定的高度,直至最底下一塊板板體2被吊起到指定的高度。當所有板體2完全起吊時,拉桿頭部40與載重板1上的拉板3相抵觸,此時每一塊板體2通過對應的拉桿4被吊起在某一期望高度。由于不同的拉桿4長短不一,因而每層板體2按等隔間距,依次排下。當客戶需求或藥瓶高度已知時,我們可以通過所需板體2間距,推導出各個拉桿4所需長度。同理,自然,拉桿4的長度確定后,整個凍干機的工作范圍也就固定下來。
如圖3所示,第一拉桿41、第三拉桿43、第五拉桿45、第七拉桿47的位置不變,第二拉桿42、第四拉桿44、第六拉桿46、第八拉桿48上分別安裝有一卡緊裝置6,緊裝置6與拉板3相抵觸,使得該根第二拉桿42、第四拉桿44、第六拉桿46、第八拉桿48長度發(fā)生縮短變換,第一板體21、第三年板體23、第五板體25、第七板體27相對于第二板體22、第四板體24、第六板體26、第八板體28位置發(fā)生變化,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板體2之間的距離。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本發(fā)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nèi)容,已經(jīng)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