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純氧燃氣燒嘴,特別是回轉化鐵爐使用的純氧燃氣燒嘴,用于鑄造領域。本實用新型燒嘴前端設置有多個當量直徑小的燃氣噴孔和氧氣噴孔,同時使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和氧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燒嘴前方空間呈交匯狀態(tài)。通過縮短火焰長度,提高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的功率密度,提高其熔化效率、縮短其熔化時間,節(jié)省燃料、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在進水腔設進水螺旋流道葉片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大幅度提高了冷卻水流速、強化了冷卻水與燒嘴之間的對流換熱效率,加強了冷卻水對燒嘴的冷卻,預防了燒嘴火焰縮短后高溫火焰對燒嘴的熱損壞。
【專利說明】
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純氧燃氣燒嘴,特別是回轉化鐵爐使用的純氧燃氣燒嘴,用于鑄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回轉化鐵爐(英文簡稱RF)是一種鑄鐵熔化設備,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已有約70年的發(fā)展應用歷史。目前一般所謂的回轉化鐵爐,指以燃氣(天然氣或石油液化氣)為燃料,以純氧為助燃劑熔化鑄鐵的化鐵爐。該爐如果以天然氣為燃料,熔化每噸鑄鐵排放約40?60m3 二氧化碳,碳排放量不到燃焦沖天爐的30%、不到電爐所用電力燃煤碳排放量折算值的20%;尾氣中不存在氮的氧化物(NOx);爐渣排放量量大大低于沖天爐,非常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該爐的設備投資低于電爐,建造費用低,建造費用接近于普通燃焦沖天爐,是一種新型的鑄鐵熔化設備,特別適合于手工造型、產量不大、品種不少的中小鑄鐵廠。
[0003]但是,現(xiàn)有技術的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相對于現(xiàn)有的沖天爐和電爐,熔化效率低、熔化鑄鐵的周期較長?,F(xiàn)有的3?30噸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熔化時間在60?135min之間,爐子容量越大,熔化時間越長。
[0004]《鑄造工業(yè)》雜志2015年第2期(P53?61),所刊登的“回轉化鐵爐的構造及其鑄鐵熔化工藝” 一文,對該爐有詳細的介紹。
[0005]現(xiàn)有技術的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使用的純氧燒嘴,采用水冷外混式結構,即燒嘴存在水冷套、燃氣和氧氣束流脫離燒嘴前端后,在爐膛內混合、燃燒。外混式結構出于安全的考慮,防止氧氣與燃氣在燒嘴內混合引起爆炸。
[0006]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使用的現(xiàn)有純氧燒嘴,由金屬材料形成相互疊套的三層,其中心層為燃氣流道、中層為氧氣流道、外層為冷卻水流道;相互疊套的三層,其橫截面為圓形。雖然純氧燒嘴相互疊套的三層,也可以為矩形或方形截面,但流道為圓形截面的燒嘴顯然更具有結構和成本上經濟性。
[0007]燃料與助燃劑的充分混合是燃料燃燒的前提條件,如果燒嘴的混合性能差、兩種氣流需要較長距離才能均勻混合,則燃燒產生的火焰長度較大。
[0008]回轉化鐵爐現(xiàn)有純氧燃氣燒嘴,燃氣束流脫離燒嘴的瞬間為圓柱形,氧氣束流為空心圓柱形,兩股射流在脫離燒嘴的瞬間呈相互平行狀態(tài);兩股射流通過相互之間及其與爐膛中的氣體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爐膛中進行橫向迀移、相互散射,實現(xiàn)混合目的。在現(xiàn)有純氧燃氣燒嘴出口處,兩種氣體的束流當量直徑大、而且流向相互平行、混合性能差,需要較長距離才能混合均勻,因此現(xiàn)有純氧燃氣燒嘴的火焰長度長。
[0009]加熱爐的功率密度是指加熱爐單位容量(t)的加熱功率(KW),單位一般為KW/t,該技術概念最先應用于感應加熱電爐。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加熱爐的功率密度,可以縮短加熱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達到減少爐體散熱量、節(jié)省能量或者燃料消耗的目的。毫無疑義,如果提高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的功率密度,可以達到提高其生產效率、縮短其加熱時間的目的。
[0010]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的爐膛尺寸,需要遵從爐膛表面積盡可能小、減少爐壁散熱的基本設計原則,爐膛的長度與爐膛的直徑之間存在一定的數值關系。在化鐵爐爐膛長度一定的條件下,欲提高化鐵爐的功率密度、增加燒嘴的熱功率,如果燒嘴的混合性能差、火焰長度大,燒嘴燃燒產生的火焰將脫離爐膛、脫離所要加熱的爐料,導致無效加熱和燃料浪費。所以說,燒嘴的火焰長度決定了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的功率密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1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克服現(xiàn)有技術燒嘴當量中氧氣和天然氣出口的直徑大、束流平行的局限性,通過縮短火焰長度,提高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的功率密度,提高其熔化效率、縮短其熔化時間,節(jié)省燃料、降低生產成本。
[0012]技術解決方案
[0013]本實用新型包括:燒嘴,燒嘴上設有冷卻水的進水流道及回水流道,其特征在于,燒嘴前端設置有多個當量直徑小的燃氣噴孔和氧氣噴孔,同時使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和氧氣噴孔中心線相成的線簇在燒嘴前方空間呈交匯狀態(tài)。
[0014]所述燃氣噴孔和氧氣噴孔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并且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與氧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之間,存在著小于90°的交匯角,經過燃氣噴孔和氧氣噴孔的兩種氣流在燒嘴前方一定位置交匯。
[0015]所述燃氣噴孔或多個氧氣噴孔分布在幾個直徑不同的圓上或矩形線格上,燃氣噴孔與氧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其視平面上投影呈交匯狀態(tài)。
[0016]所述燃氣噴孔或氧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包括:圓錐面、雙曲面、圓柱面、棱錐面、或者棱柱面。
[0017]燃氣噴孔與氧氣噴孔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分布在幾個直徑不同的圓上;位于外側的兩圈氧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兩個圓錐面,兩個圓錐的頂點均在燒嘴中線上;位于最內側的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柱面,位于次內側的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錐面,錐頂點在燒嘴中線上。
[0018]燃氣噴孔與氧氣噴孔分布在大小不同的矩形線格上,并且燃氣噴孔與氧氣噴孔的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其視平面上的投影存在小于90°的交匯角。
[0019]所述外側兩圈的氧氣噴孔的中心線與燒嘴中線存在一定角度,且外側兩圈的氧氣噴孔的中心線順時針方向傾斜,氧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雙曲面;位于最內側的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柱面,位于次內側的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也為雙曲面,每個噴孔的中心線沿逆時針傾斜。
[0020]所述氧氣噴孔與燃氣噴孔分布在矩形格線上,外側布置的兩圈氧氣噴孔的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均為四棱錐面;最內側一圈的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四棱柱面,次內側一圈的燃氣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四棱錐面。
[0021]所述燒嘴冷卻水的進水流道或回水流道中設有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進水流道中的進水腔或回水流道中的出水腔與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
[0022]所述燒嘴冷卻水的進水流道和回水流道中同時設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進水流道中的進水腔和回水流道中的出水腔分別與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
[0023]本實用新型優(yōu)點:
[0024]本實用新型繼承了現(xiàn)有燒嘴氧氣和燃氣外混的優(yōu)點,在保證燒嘴工作安全性的前提下,通過在燒嘴前端設置多個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當量直徑較小的燃氣噴孔和氧氣噴孔,同時通過使燃氣噴孔中心和氧氣噴孔中心線所形成的線簇在空間呈交匯狀態(tài),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涉及的純氧燃氣燒嘴混合性差、火焰長度大的局限性;并且通過燒嘴冷卻水流道的結構改進,運動軌跡為螺旋線。進水腔和進水螺旋流道葉片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與環(huán)形流道相比,其優(yōu)越性在于縮小了流道的水力學半徑、大幅度提高了冷卻水的流速、強化了冷卻水與燒嘴之間的對流換熱效率,加強了冷卻水對燒嘴的冷卻,預防了燒嘴火焰縮短后高溫火焰對燒嘴的熱損壞,提高純氧燃氣回轉化鐵爐的功率密度,提高其熔化效率、縮短其熔化時間,節(jié)省燃料、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26]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表示氧氣噴孔與燃氣噴孔中心線簇的交匯狀態(tài);
[0027]圖3、圖4與圖5均為圖1的B向視圖;
[0028]圖6為圖1中冷卻水螺旋流道的視圖。
[0029]圖7為本實用新型燒嘴的一個實施例;
[0030]圖8為圖7的D部局部放大圖;
[0031]圖9為圖7的E向視圖。
[0032]圖10為現(xiàn)有技術純氧燃氣燒嘴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1為圖10的F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燒嘴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并結合現(xiàn)有技術燒嘴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越性。
[0035]在圖1到圖11中,1.聯(lián)結法蘭,2.冷卻水出口,3.出水腔,4.氧氣接口,5.氧氣流道,
6.燃氣流道,7.燃氣接口,8.進水腔,9.冷卻水進口,10.燒嘴中心線,11.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2.燃氣噴出孔,13.氧氣噴出孔,14.聯(lián)結螺栓,15.爐殼,16.爐襯,17.回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8.隔離支筋,19.燃氣與氧氣噴頭,20.螺紋,21.扳手缺口。其中;圖2表示氧氣噴孔與燃氣噴孔中心線簇的交匯狀態(tài);
[0036]燃氣由燃氣接口7進入燒嘴、沿燃氣流道6到達燒嘴前端,經過多個燃氣噴孔12在燒嘴前方與多個氧氣噴孔13流出的氧氣束流交匯。氧氣由氧氣接口 4進入燒嘴、沿氧氣流道5到達燒嘴前端,經過多個氧氣噴孔13在燒嘴前端與多個燃氣噴孔12流出的燃氣束流交匯。
[0037]圖2表示,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和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之間,存在著小于90°的交匯角,經過燃氣和氧氣噴孔的兩種氣流在燒嘴前方一定位置交匯、達到兩種氣體相互混合的目的。燃氣和氧氣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不管是圓錐面、雙曲面、圓柱面、棱錐面、或者棱柱面,只要兩者的中心線在圖2視平面上投影呈交匯狀態(tài),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處所謂的有關中心線形成的有關線簇在圖2視平面上呈交匯狀態(tài),并不意味著每個燃氣噴孔12的中心線與每個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一定處于在同一平面上、即不意味著所有噴孔的中心線一定呈相交狀態(tài)。
[0038]圖3表示,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各個噴孔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分布在幾個直徑不同的圓上;位于外側的兩圈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兩個圓錐面,兩個圓錐的頂點均在燒嘴中線10上;位于最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柱面,位于次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錐面,錐頂點在燒嘴中線10上。
[0039]如果噴孔橫截面的形狀為圓錐形或其他幾何形狀,如果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分布在大小不同的矩形線格上,但只要燒嘴前端的燃氣出口、氧氣出口為多個噴孔,并且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有關的視平面上的投影存在小于90°的交匯角,則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0]圖4也是圖1的B向視圖。該圖表示,外側兩圈的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不僅與燒嘴中線10存在一定角度,而且與圖4的視平面存在一定角度。結合圖2可以知道,外側兩圈的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順時針方向傾斜,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雙曲面。位于最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柱面。位于次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也為雙曲面,但是每個噴孔的中心線沿逆時針傾斜。如果噴孔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雙曲面,則由噴孔噴射出的氣流在向前運動的同時進行旋轉運動,其運動軌跡為螺旋形,氣流的這種運動狀態(tài)被稱之為“旋流”。氣體旋流產生的慣性離心力、切向速度,非常有利于氣體之間的混入口 ο
[0041]圖5也是圖1的B向視圖,該圖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種結構形態(tài),氧氣噴孔13與燃氣噴孔12分布在矩形格線上。外側布置的兩圈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均為四棱錐面;最內側一圈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四棱柱面,次內側一圈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四棱錐面。燒嘴噴孔分布在矩形格線上的燒嘴,燒嘴橫截面的輪廓往往為矩形(包括正方形)。雖然橫截面外輪廓為矩形的燒嘴存在著制造成本方面的局限性,但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2]圖6為圖1中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11的視圖。冷卻水在流向燒嘴前端的過程中,在進水腔8和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11的作用下,運動軌跡為螺旋線。進水腔8和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1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與環(huán)形流道相比,其優(yōu)越性在于縮小了流道的水力學半徑、大幅度提高了冷卻水的流速、強化了冷卻水與燒嘴之間的對流換熱效率。雖然圖1和圖6所表示的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1僅僅設置在進水腔8,但在出水腔3設置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或者在進水腔8和出水腔3同時設置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1及回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7,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3]本實用新型有多種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圖7介紹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0044]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爐殼15內有爐襯16,燒嘴通過聯(lián)結螺栓14固定在爐殼15上;進水腔8中有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1,出水腔3中有回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7;燃氣與氧氣噴頭19通過螺紋20與燒嘴本體聯(lián)結為一體。氧氣流道5中的隔離支筋18,對相鄰的流道,特別是燃氣流道6起一定的固定和加強作用。
[0045]圖8為圖7的D部局部放大圖,更清楚地表示了燃氣與氧氣噴頭19的結構以及與燒嘴本體的螺紋聯(lián)結關系。
[0046]圖9為圖7的E向視圖,更清楚地表示了燃氣與氧氣噴頭19的結構細節(jié)。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布置在幾個直徑不同的圓上;布置在外側的兩圈氧氣噴孔13的形狀由兩圓弧與兩直線組成;布置在內側的兩圈燃氣噴孔12的形狀為圓。另外,為了方便拆卸或安裝,燃氣與氧氣噴頭19的外緣,開設有數個扳手缺口 21。
[0047]將圖8與圖9相結合,可以發(fā)現(xiàn)燃氣與氧氣噴頭19上設置的兩圈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所形成的線簇均為雙曲面,每個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在圖9的視平面上順時針方向傾斜;而兩圈燃氣噴孔12的中心線所形成的線簇也為雙曲面,每個燃氣噴孔12的中心線在圖9的視平面上逆時針方向傾斜。也就是說,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燒嘴,在燃氣和天然氣經過有關噴孔、進入爐膛后,其運動軌跡均為螺旋線,可以利用兩種氣體的旋流作用,促進氣體間的均勻混合。
[0048]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燒嘴,在其前端的出水腔3和進水腔8流道中,分別設置了回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7和進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1,冷卻水對燒嘴有較為強烈的冷卻作用,有利于保護燒嘴、延長燒嘴的服役時間。另外,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燒嘴,燃氣與氧氣噴頭19為可拆卸結構,利用螺紋20與燒嘴本體組合為一體。通過更換不同技術參數的燃氣與氧氣噴頭19,可以方便地改變燒嘴的火焰長度,拓展了燒嘴的適用范圍。
[0049]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多種實施例中的一種。
[0050]圖10和圖11展示了現(xiàn)有技術純氧燃氣燒嘴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通過相互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本實用新型多方面的優(yōu)越性。
[0051]在圖10和圖11中,燒嘴通過聯(lián)結法蘭I與爐體相聯(lián)結;由于該燒嘴火焰長度大,燃燒高溫區(qū)距離燒嘴體較遠,因此該燒嘴的冷卻水流道結構相對簡單,冷卻水腔為單層,其中不存在冷卻水流道螺旋葉片;在氧氣脫離燒嘴前端的瞬間,氧氣束流的橫截面呈環(huán)形,在燃氣脫離燒嘴前端的瞬間,燃氣束流的橫截面呈圓柱形;在氧氣和燃氣束流脫離燒嘴前端時,兩者的中心線相互平行。正是由于結構的原因,現(xiàn)有的純氧燃氣燒嘴的混合性差、火焰長度大。同時由于結構一定的燃氣燒嘴,其實際的燃燒功率與燃燒火焰的長度有直接的關系,燃燒功率越大、火焰的長度越大。因此,爐膛長度一定的回轉化鐵爐,如果使用現(xiàn)有技術的燒嘴,必然導致加熱功率密度低、生產效率低的弊端。
[0052]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回轉化鐵爐的加熱功率密度,縮短其熔化時間,提高其生產效率,對鑄造生產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提高我國新能源工業(yè)爐窯的技術水平有一定積極意義。
【主權項】
1.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包括:燒嘴,燒嘴上設有冷卻水的進水流道及回水流道,其特征在于,燒嘴前端設置有多個當量直徑小的燃氣噴孔(12)和氧氣噴孔(13),同時使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和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燒嘴前方空間呈交匯狀態(tài)。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燃氣噴孔(12)和氧氣噴孔(13)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并且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與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之間存在著小于90°的交匯角,經過燃氣噴孔(12)和氧氣噴孔(13)的兩種氣流在燒嘴前方一定位置交匯。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燃氣噴孔(12)或氧氣噴孔(13)分布在幾個直徑不同的圓上或矩形線格上,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其視平面上投影呈交匯狀態(tài)。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燃氣噴孔(12)或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包括:圓錐面、雙曲面、圓柱面、棱錐面、或者棱柱面。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分布在幾個直徑不同的圓上;位于外側的兩圈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兩個圓錐面,兩個圓錐的頂點均在燒嘴中線(10)上;位于最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柱面,位于次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錐面,錐頂點在燒嘴中線(10)上。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分布在大小不同的矩形線格上,并且燃氣噴孔(12)與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在其視平面上的投影存在小于90°的交匯角。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外側兩圈的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與燒嘴中線(10)存在一定角度,且外側兩圈的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順時針方向傾斜,氧氣噴孔(13)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雙曲面;位于最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圓柱面,位于次內側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也為雙曲面,每個噴孔的中心線沿逆時針傾斜。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氧氣噴孔(13)與燃氣噴孔(12)分布在矩形格線上,外側布置的兩圈氧氣噴孔(13)的中心線形成的線簇均為四棱錐面;最內側一圈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四棱柱面,次內側一圈的燃氣噴孔(12)中心線形成的線簇為四棱錐面。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燒嘴冷卻水的進水流道或回水流道中設有螺旋流道葉片,進水流道中的進水腔(8)或出水流道中的出水腔與螺旋流道葉片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化鐵爐水冷外混式純氧燃氣燒嘴,其特征在于,燒嘴冷卻水的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中同時設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11),進水流道中的進水腔(8 )和回水流道中的出水腔分別與冷卻水螺旋流道葉片(11)和回水腔螺旋流道葉片(17)在燒嘴冷卻水流道中形成的螺旋流道。
【文檔編號】F23D14/22GK205447752SQ201520833713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7日
【發(fā)明人】殷黎麗, 張明, 楊彬
【申請人】殷黎麗, 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