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交換器,它包括多個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傳熱片和多根穿過傳熱片延伸并與這些傳熱片接觸的傳熱管。更具體一些,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于在冷凍機和空調(diào)機中使用的熱交換器。
圖7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的透視圖。用參考標(biāo)號100代表的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用于冷凍機和空調(diào)機中,它具有多個傳熱片101和多根傳熱管103。片101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而空氣108沿X方向流動。傳熱管103穿過傳熱片101延伸并且與這些片101接觸。每個片101設(shè)有槽102。在每根傳熱管103的內(nèi)壁上做有螺旋形槽104。槽102的性能已被改進。曾經(jīng)用具有較小直徑的管作為傳熱管103。因此,熱交換器100的性能已經(jīng)被加強。其結(jié)果是,使制造熱交換器100的成本大大地下降。
在實際應(yīng)用中,正交片散熱器100包括通常用鋁制成的傳熱片101和每根由銅管構(gòu)成的傳熱管103。銅管的費用占材料成本的大約60~70%,雖然其百分比隨管子的直徑而變化。當(dāng)然,減少所用的鋁片的量或數(shù)目,可以減少制造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100的成本。此外,通過減少所用銅管的量或數(sh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圖18是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100的正立面圖,它示出了一種降低成本的方法。穿過傳熱片101延伸的傳熱管103由一間距Pd1彼此間隔開。通過將間距Pd1增加至最大間距Pd2,可以降低成本。
圖19是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100的正立面圖,它示出了另一種降低成本的方法。傳熱管103按給定的間距Pd彼此間隔開。每個傳熱片101有一寬度W1。片以間距Pf1彼此間隔開。通過將寬度W1減少至較小的寬度W2,并將間隙Pf1減小至Pf2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寬度減小,減小了每個傳熱片的面積。這樣就提高了傳熱片的效率,從而改善了性能。另一方面,減少片的間距Pf可減小空氣流的典型尺寸。因此,空氣的傳熱性能通常得到改善。于是,對于空氣的給定傳熱面積,即對于所用鋁片的給定量,可通過減小寬度或片間距Pf而改進熱交換器的性能。換言之,對于給定的性能,可通過減少寬度或片間距Pf而降低熱交換器的成本。這樣,可以通過盡可能地加大間距Pd,盡可能地減小片間距Pf和盡可能地減小寬度W而實現(xiàn)最低的成本。
此外,具有小寬度W的熱交換器可有助于裝有熱交換器的冷凍機或空調(diào)機的小型化。在這方面,該熱交換器還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可以將至風(fēng)機的距離加大。在此情況下,可以降低由于風(fēng)機與熱交換器之間的干涉而引起的噪聲。這將有助于降低噪聲。
當(dāng)謀求實現(xiàn)這樣一種低成本的熱交換器時,每個傳熱片101都在Z方向上或沿其縱向是細長的。此細長的片101具有小的剛度。在制造時,它不容易搬運。當(dāng)將熱交換器用作冷凍機或空調(diào)單元的一個結(jié)構(gòu)件時,單元本身的剛性將降低。此外,片的效率或性能由于間距Pd大而降低。
圖20(A)是已知的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的正立面圖。圖20(B)是沿圖20(A)的XX-XX線的剖視圖。圖20(C)是沿圖20(A)的XXI-XXI線的剖視圖。用標(biāo)號101代表的傳熱片已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公報NO.5596/1993中公開并設(shè)有多個槽102,該槽通過切割一部分并使其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隆起而形成??諝庋豖方向流動。槽102的一部分如標(biāo)號105所示被做成凸出的或凹入的,以提高強度。但是,在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工藝中,凸出的或凹入的部分105垂直于氣流直線性地形成。在每個傳熱管103的兩側(cè)都有每個凸出的或凹入的部分105的隆起的橫截面。這就增加了片的寬度W。在傳熱管103的外端和傳熱片101的外端之間不可避免地有相當(dāng)大的距離。這就使之不可能減小寬度W。
圖21(A)是另一已知的結(jié)構(gòu)上與圖20(A)所示傳熱片稍有不同的傳熱片101的正立面圖。圖21(B)是沿圖21(A)的XXII-XXII線的剖視圖。圖22(A)是圖21(A)和21(B)所示的傳熱片的透視圖,其中,傳熱片已經(jīng)變形。圖22(B)是圖22(A)所示傳熱片的正立面圖。凸出的或凹入的波紋105不沿Z方向,即不沿傳熱片101連續(xù)地延伸。而是凸出的或凹入的波紋105在傳熱管103的外面不連續(xù)并如圖22(A)和22(B)中的虛線所示形成斷合107。因此,雖然傳熱管103之間的區(qū)域的剛度得到保持,但不能保持整個結(jié)構(gòu)的剛度,除非脊線106是連續(xù)的。
日本未經(jīng)審查的專利公報No.142196/1983公開了具有改進的性能并和熱交換器一起使用的傳熱片。特別是,形成了交替的梯形槽,以加大傳熱面積。在這一傳熱片結(jié)構(gòu)中,如果槽是三個或更多,則某些梯形槽在空氣沿其流動的X方向上彼此交疊。這些槽彼此干涉,于是,不能得到滿意的性能。
在日本未經(jīng)審查的專利公報No.87790/1987中公開的傳熱片有按交替的方向形成并彎曲的槽。在這種傳熱片中,如果槽的數(shù)目是五個或更多,則某些梯形槽在空氣沿其流動的X方向上彼此交疊。再有,這些槽彼此干涉。因此,不能使性能是最佳的。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為提供一種熱交換器,它包括多個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傳熱片和多根穿過傳熱片延伸并與這些傳熱片接觸的傳熱管,該熱交換器的特征為,傳熱管彼此以較寬的距離隔開,傳熱片具有大的寬度,并且熱交換器有令人滿意的剛性和傳熱性能。
上述目的按照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內(nèi)容通過一熱交換器達到,該熱交換器包括多個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傳熱片,第一流體沿X方向流動;多個第二流體經(jīng)過它流動的傳熱管,第二流體與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傳熱管穿過傳熱片延伸并與傳熱片接觸;在從X方向看去時,在至少靠近上述傳熱片的相應(yīng)的一端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波紋連續(xù)地沿垂直于X方向和Y方向的Z方向延伸。波紋被沿Y方向做成波形并有繞過傳熱管的連續(xù)的脊線。
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至少在傳熱片的相應(yīng)一端處形成,波紋的連續(xù)的脊線繞過傳熱管。這樣保證了足夠的剛度,減小了寬度,并可很好地保持傳熱性能。特別是,靠近至少每個傳熱片的一端的波紋的脊線以非直接的方式沿傳熱管延伸并圍繞管子迂回。因此,可以減小傳熱片的寬度。這樣,可以提供一種經(jīng)濟而緊湊的熱交換器。波紋的位置不限于傳熱片相應(yīng)一端的附近。波紋也可以位于每個傳熱片兩端的附近。
在上述熱交換器的另一特征中,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有第一流體沿Z向穿過它流動的槽。設(shè)置這些槽除了改善熱交換器的操作之外,還改善了傳熱性能。
在熱交換器的又一特征中,熱交換器具有設(shè)有槽的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這些槽沿Z方向不連續(xù)。這樣就保證了具有帶有槽的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的熱交換器的運行。此外,還保證有足夠的剛度和傳熱性能。
在任何一種熱交換器中,傳熱片在相鄰的傳熱管之間都具有連續(xù)的平坦的或不平坦的部分。這樣就保證任何一種熱交換器的操作。此外,要賦予連續(xù)的平坦部分以剛性和傳熱作用。因此,熱交換器的性能進一步得到了改進。
在上述任何一種熱交換器中,每個傳熱片在任兩個相鄰的傳熱管之間具有一第二槽,而且此第二槽允許第一流體通過。第二槽沿Z方向延伸并分裂成沿X方向彼此隔開的部分。第二槽保證了上述任何一種熱交換器的操作。此外,第二槽還進一步提高了傳熱性能。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熱交換器,它包括多個傳熱片和多根傳熱管。傳熱片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排列,而第一流體沿X方向流動。與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的第二流體流過熱交換管,該管穿過傳熱片延伸并與這些傳熱片接觸。每個傳熱片設(shè)有多個沿Z方向延伸的波形槽。每個波形槽沿X方向分裂成多個彼此間隔開的部分。第一流體通過波形槽。這些波形槽沿X方向依次同相地移位。
由于每個傳熱片都設(shè)有波形槽,以及由于這些波形槽依次同相地移位,大大地加大了傳熱面積。槽在空氣沿其流動的X方向上并不彼此交疊。因此,提高了傳熱性能。
在設(shè)有上述波形槽的熱交換器中,波形槽的波形的波長要設(shè)定成短于波形槽的長度。波形槽依次以2π/n同相地移位,其中,n為槽的數(shù)目。這樣就保證了設(shè)有波形槽的熱交換器的操作。此外,比較理想的是,將波形槽布置成像一個篩網(wǎng)。因此,第一流體均勻地流過槽的整個橫截面。這樣就保證了傳熱性能的提高。
在如上所述的任何一種設(shè)有波形槽的熱交換器中,傳熱片具有任何一種類型的上述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這樣,就可以獲得設(shè)有上述波形槽的任何一種類型的熱交換器的操作。此外,可以改進傳熱片的剛度。
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將在其如下所述的說明過程中出現(xiàn)。
圖1是和熱交換器一起使用的傳熱片的透視圖,傳熱片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制造;圖2(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2(B)是沿圖2(A)的I-I線的剖視圖;圖2(C)是沿圖2(A)的II-II線的剖視圖;圖3(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3(B)是沿圖3(A)的III-III線的剖視圖;圖3(C)是沿圖3(A)的IV-IV線的剖視圖;圖4(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4(B)是沿圖4(A)的V-V線的剖視圖;圖4(C)是沿圖4(A)的VI-VI線的剖視圖;圖5是裝有圖4(A)-4(C)所示傳熱片的熱交換器的透視圖;圖6是比較圖5所示熱交換器的材料成本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熱交換器的材料成本的圖表;圖7(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7(B)是沿圖7(A)的VII-VII線的剖視圖;圖7(C)是沿圖7(A)的VIII-VIII線的剖視圖;圖8(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8(B)是沿圖8(A)的IX-IX線的剖視圖;圖8(C)是沿圖8(A)的X-X線的剖視圖;圖9(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9(B)是沿圖9(A)的XI-XI線的剖視圖。
圖10是一曲線圖,示出了圖9(A)和9(B)中所示傳熱片的剛度的測量結(jié)果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傳熱片的剛度的測量結(jié)果。
圖11(A)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的熱交換器傳熱片的正視圖;圖11(B)是沿圖11(A)的XII-XII線至XIX-XIX線的剖視圖;圖12(A)是沿圖11(A)中由X標(biāo)示的方向的側(cè)視圖;圖13是曲線圖,其中繪出了圖11(A)和11(B)中所示傳熱片的性能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片的性能之比和表面?zhèn)鳠嵯禂?shù)的關(guān)系。
圖14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九實施例的傳熱片的透視圖;圖15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十實施例的傳熱片的透視圖;圖16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傳熱片的透視圖;圖17是按照本發(fā)明的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的透視圖;圖18是一熱交換器的正視圖,示出了降低成本的一種方法;圖19是一熱交換器的透視圖,示出了降低成本的另一種方法;圖20(A)是用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工藝制造的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20(B)是沿圖20(A)的XX-XX線的剖視圖;圖20(C)是沿圖20(A)的XXI-XXI線的剖視圖;圖21(A)是與圖20(A)-20(C)所示片稍有不同的傳熱片的正視圖;圖21(B)是沿圖21(A)的XXII-XXII線的剖視圖;圖22(A)是與圖21(A)相似的透視圖,但是其中的傳熱片已經(jīng)變形;以及圖22(B)是圖22(A)所示片的正視圖。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圖中,各個圖中的同樣的部件都用同樣的標(biāo)號代表。對相同部件的重復(fù)描述均略去。
參看圖1,該圖示出了與一熱交換器一起使用的傳熱片,該片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制出。這些用標(biāo)號3a代表的傳熱片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空氣或第一流體沿X方向流動。與空氣作熱交換的第二流體流過傳熱管18。這些管18垂直地穿過傳熱片3a延伸并與它們接觸。
從X方向看去,在每個傳熱片3a的兩個相對端4和5的附近有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波紋7在Y方向上被做出波形。這些波紋7沿垂直于X方向和Y方向的Z方向延伸。波紋7的連續(xù)的脊線8繞傳熱管18迂回。因此,每個片3a的兩個相對端4和5沿Z方向筆直地延伸。
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是凸出的,它們的脊線8沿Z方向或沿傳熱片的縱向連續(xù)地延伸。脊線繞過傳熱管18,不是筆直的。脊線8的連續(xù)性在加強傳熱片3b的剛性方面是重要的。因此,為了保持足夠的剛度并減小片的寬度,重要的是,同本實施例一樣,連續(xù)的脊線8繞傳熱管18迂回,而不是直的。
在按照第一實施例的傳熱片3a中,每個片在相鄰的傳熱管18之間沿X方向分裂成幾部分,以形成沿Z方向延伸的槽9,各部分沿X方向彼此隔開??諝馔ㄟ^槽9。因此,傳熱片3a,因而是裝有這些傳熱片的熱交換器有減小的寬度和加大的剛度。
參看圖2(A)-2(C),這里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熱交換器傳熱片。圖2(A)是這些片的正視圖。圖2(B)是沿圖2(A)的I-I線的剖視圖。圖2(C)是沿圖2(A)的II-II線的剖視圖。在按照第二實施例的傳熱片3b中,在任何兩個相鄰的傳熱管18之間形成一個連續(xù)的平坦部分11。平坦部分11可以由一個不平坦部分代替。在按照圖1(A)-1(C)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傳熱片3a中,槽9在傳熱管18之間形成。這些槽9可以如圖2(C)所示由連續(xù)的平坦部分11或連續(xù)的波形部分11代替。此外,至少其一部分可通過切割和使其間的部分隆起或通過在其中形成槽而被做成不連續(xù)的部分。同在第一實施例中的方式一樣,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是凸出的。
按照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傳熱片示于圖3(A)-3(C)中。圖3(A)是片的正視圖。圖3(B)是沿圖3(A)的III-III線的剖視圖。圖3(C)是沿圖3(A)的IV-IV線的剖視圖。在圖4(A)-4(C)中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傳熱片。圖4(A)是這些片的正視圖。圖4(B)是沿圖4(A)的V-V線的剖視圖。圖4(C)是沿圖4(A)的VI-VI線的剖視圖。按照第三和第四實施例的這些片分別用標(biāo)號3c和3d代表。在這些片3c和3d中,在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的部分上形成槽9,以通過空氣,槽9沿Z方向不連續(xù)地延伸。槽9的橫截面形狀是不平坦的和凸出的,將它們的脊線8做成與凸出的或凹陷的脊線8的其它脊線一致。這樣就保持了剛性并實現(xiàn)了傳熱性能的改進。在圖3(A)中,在相鄰的傳熱管之間的每一側(cè)形成一個槽9。在圖4(A)中,在相鄰的傳熱管之間的每一側(cè)形成兩個槽9。也可以形成更多的槽。將槽9縮短可加大剛度,但降低了傳熱性能。同在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的方式一樣,凸出的和凹陷的波紋7以外的區(qū)域不限于開槽。它們可以是平坦的部分,波形部分,或可以被切割和隆起。此外,它們可以是具有不連續(xù)部分的翅形面。
圖5是裝有按照第四實施例形成的傳熱片3d的低成本正交片管式熱交換器的透視圖。在此實施例中,采用了按照第四實施例形成的傳熱片3d。自然,也可以采用按照本發(fā)明其它實施例形成的傳熱片。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熱交換器相比,通過增加傳熱管之間的間距并減小片的間距,以減小寬度,就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保持熱交換器的剛性。
圖6是比較采用按照本實施例的傳熱片的熱交換器的材料成本與采用現(xiàn)有技術(shù)傳熱片的熱交換器的材料成本的圖表。可以看出,采用按照本實施例的傳熱片的熱交換器可以做到,與采用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傳熱片的熱交換器相比,其材料成本要少15%左右。
圖7(A)-7(C)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傳熱片。圖7(A)是傳熱片的正視圖。圖7(B)是沿圖7(A)的VII-VII線的剖視圖。圖7(C)是沿圖7(A)的VIII-VIII線的剖視圖。在按照第五實施例的傳熱片3e中,每個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的兩個端部都沿相反的方向隆起。與端部沿相同方向隆起的情況相似,剛性也得到了加強。
圖8(A)-8(C)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傳熱片。圖8(A)是這些傳熱片的正視圖。圖8(B)是沿圖8(A)的IX-IX線的剖視圖。圖8(C)是沿圖8(A)的X-X線的剖視圖。在第六實施例中,只在每個傳熱片3f的一側(cè)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雖然這些傳熱片在剛度方面略差于上述的按照第一至第五實施例的傳熱片,但可相應(yīng)地減小寬度。這可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成本。
圖9(A)-9(B)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傳熱片。圖9(A)是這些片的正視圖。圖9(B)是沿圖9(A)的XI-XI線的剖視圖。按照第七實施例的每個傳熱片3g在傳熱管18之間設(shè)有其它的槽12,這些槽沿X方向分裂成彼此間隔開的部分。槽12沿Z方向延伸并允許空氣通過。這些槽12的形狀是凸出的。在此實施例中,使剛性進一步加強,而且傳熱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圖10是一曲線圖,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傳熱片的剛度測量結(jié)果和現(xiàn)有技術(shù)傳熱片的剛度測量結(jié)果。改變作用在傳熱片上的載荷,并測量所得到的變形量。按照本實施例的傳熱片所具有的剛度可與已經(jīng)聯(lián)系圖20(A)-20(C)描述的已知傳熱片的剛度相比,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片在每個片的兩側(cè)都有直的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按照第七實施例的片所產(chǎn)生的變形量要比已知的在兩端未加強的傳熱片(圖21(A)-21(C))所產(chǎn)生的變形量小得多,于是剛性得到了加強??梢哉f,即使脊線不是直的,但只要脊線是連續(xù)的,就可以保持足夠的剛性。
圖11(A)-11(B)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的熱交換器傳熱片。圖11(A)是這些片的正視圖。圖11(B)是沿圖11(A)的XII-XII線至XIX-XIX線的剖視圖。按照第八實施例的傳熱片3h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空氣沿X方向流動。每個片3h沿X方向分裂成多個彼此隔開的波形槽14。槽14沿Z方向延伸并允許空氣流過。這些波形槽14沿X方向依次同相地移位。每個波形槽14的波形的波長λ被設(shè)定為小于每個槽的長度l。波形槽14依次同相地按2π/n移位,其中,n為槽的數(shù)目。
圖12是沿圖11(A)的用X標(biāo)出的方向的側(cè)視圖。傳熱片依次地按λ/n移動位置(按2π/n同相地移位),其中,n為波形槽14的個數(shù),λ為基波的波長。假設(shè)波具有2a的幅度。這樣,可防止片沿流動方向彼此交疊。當(dāng)沿X方向看去時,理想的是,波形槽按網(wǎng)狀排列。因此,可以得到卓越的傳熱性能?;ǖ牟ㄩLλ要設(shè)成小于槽的長度l,因而使傳熱面積相對于基板的扁平表面明顯地加大。這也改進了性能。
圖13將按照本實施例的傳熱片的性能與現(xiàn)有技術(shù)傳熱片的性能進行比較??梢钥吹剑c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傳熱片相比,按照本實施例的傳熱片具有提高了的傳熱系數(shù)。這樣,可以節(jié)約所用的片的材料量。因此,按照本實施例的傳熱片可有助于降低成本。
圖14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九實施例的傳熱片的透視圖。用標(biāo)號3i代表的這些片具有上面所說的波形槽14。此外,片3i具有上述的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按照第八實施例的傳熱片3h顯示出有高的傳熱性能,但其剛度小。在每個片的兩端的剛性波紋7同時實現(xiàn)了高的傳熱性能和良好的剛性。
圖15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十實施例的傳熱片的透視圖。圖16是按照本發(fā)明第十一實施例的透視圖。在每個片的兩端的部分波形7上形成槽9,進一步提高了傳熱性能。在此情況下,在任何兩個相鄰的傳熱管之間可形成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的槽9。在只在每個片的一側(cè)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7時,可以使寬度小于在每個片的兩側(cè)都形成波紋7的情況下的寬度,雖然剛度要稍微差一些。因此,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按照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中,至少在每個片的一側(cè)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它們的脊線繞過傳熱管。這樣,加大了接連的傳熱片之間的間距。使片的寬度減小。保證有良好的剛性和高的傳熱性能。此外,使成本降低。還有,可以使機器小型化。
通過采用依次地按2π/n同相位移的傳熱片,并且在相鄰的傳熱管之間形成波形槽,可以大大地加大傳熱面積,其中,n為槽的個數(shù)。按網(wǎng)狀排列翅片。還有,可以得到卓越的傳熱性能。
另外,通過在每個傳熱片的至少一側(cè)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可以得到較好的剛性與傳熱性能。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器,包括多個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傳熱片,第一流體沿X方向流動;多個穿過上述傳熱片延伸并與上述傳熱片接觸的傳熱管,上述傳熱管允許第二流體從其流過,上述第二流體與上述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以及從X方向看去,在每個上述傳熱片的至少一端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上述波紋沿同時垂直于X方向和Y方向的Z方向連續(xù)地延伸,上述波紋沿Y方向被做成波形,上述波紋具有繞過上述傳熱管的連續(xù)的脊線。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為,上述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具有上述第一流體沿Z方向經(jīng)過的槽。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為,上述槽沿Z方向是不連續(xù)的。
4.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為,上述傳熱片在上述傳熱管之間具有平坦的或不平坦的連續(xù)部分。
5.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為,上述傳熱片在上述傳熱管之間有第二槽,以通過上述第一流體,以及上述第二槽沿Z方向延伸并沿X方向分裂成彼此隔開的部分。
6.一種熱交換器,包括多個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傳熱片,第一流體沿X方向流動;多個穿過上述傳熱片延伸并與上述傳熱片接觸的傳熱管,上述傳熱管允許第二流體從其流過,上述第二流體與上述第一流體進行熱交換;以及在上述傳熱片上形成的波形槽,它沿Z方向延伸,上述波形槽沿X方向分裂成彼此隔開的部分,上述波形槽允許上述第一流體從其通過,上述波形槽沿X方向依次同相地移位。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為,每個上述的波形槽采取一具有短于波形槽的長度的波長的波的形狀,以及上述傳熱片依次按2π/n同相地移位,其中,n為槽的個數(shù)。
8.如權(quán)利要求6或7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為,上述的傳熱片具有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經(jīng)濟的小型熱交換器,它具有滿意的剛度和傳熱性能。該交換器包括多個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傳熱片和許多穿過傳熱片延伸并與這些片接觸的傳熱管。在至少每個片的一端附近形成凸出的或凹陷的波紋。波紋有繞傳熱管迂回的連續(xù)的脊線。傳熱片在傳熱管之間有其它的槽。
文檔編號F28F1/32GK1197922SQ9810736
公開日1998年11月4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7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鹿園直毅, 畑田敏夫, 伊藤正昭, 安田弘, 畑良樹, 佐藤實, 杉山達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