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回收器,尤其涉及一種制堿過程中生石灰消化產(chǎn)生的熱量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制堿行業(yè)中,氨堿法制純堿過程中,氨的回收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乳,因此生石灰(CaO)消化制取石灰乳成為氨堿法制純堿過程中必要的程序。[0003]石灰消化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90 98 °C的水蒸汽。目前,國內(nèi)氨堿廠通常在化灰機尾部拔氣筒裝有熱回收器,采用化灰用水直接噴淋換熱回收熱量,但該種熱回收方式不能充分回收石灰消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量蒸汽,且影響拔氣筒蒸汽拔出,因而該種熱回收器目前氨堿廠基本沒有使用,石灰消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量蒸汽排空,既浪費了能源,又污染了環(huán)境。[0004]熱電廠冬季化學水車間淡水一般溫度為5 10°C,需要用蒸汽加熱提溫至25°C才能達到水處理的適宜溫度;同時熱電廠脫鹽水溫度由25°C用蒸汽提溫至100°C以上在除氧器內(nèi)除氧后方可進入鍋爐使用。這都需要消耗大量蒸汽。為此,在化灰機尾部拔氣筒上,開發(fā)一種能夠給熱電廠淡水及脫鹽水提溫的新型熱回收器,具有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保效 .、Mo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能夠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其其可使原水(或脫鹽水)溫度提高,從而達到回收石灰車間化灰機余熱的目的起到了節(jié)能增效的效果。[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其包括殼體,殼體內(nèi)設有相互連通的上氣室、間隔室、下氣室、灰乳沉降室,間隔室位于上氣室和下氣室之間,其分別與上氣室、下氣室之間設置第一間隔管板、第二間隔管板,上氣室的頂端設有上管板,下氣室與灰乳沉降室之間設有下管板,所有的管板上皆設有管孔,上管板的管孔與第一間隔管板的管孔通過上石墨換熱管連接,第二間隔管板的管孔與下管板的管孔通過下石墨換熱管連接, 上氣室、下氣室內(nèi)分別交錯間隔設置折流板,石墨換熱管貫穿折流板;上氣室的頂端設有蒸汽出口,灰乳沉降室的底端設有與蒸汽出口連通的蒸汽入口。[0007]不透性石墨換熱管是一種由人造石墨粉與一種專門生產(chǎn)的環(huán)氧-酚醛改性樹脂混合后熱固化擠壓成型最后經(jīng)過熱處理的新型換熱管,它和其它一切金屬換熱管的區(qū)別在于,除了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外,還具有極高的導熱性能,不污染介質(zhì),且內(nèi)外壁非常光滑不易結垢等特點。其導熱系數(shù)為148.63w/(m*k),僅次于銅、鋁,比普通碳鋼大2倍多,比不銹鋼大6倍,多線脹系數(shù)為4. 14X KT6X 1/°C,在其化學穩(wěn)定性方面,不透性石墨除了對強氧化性的酸和堿外,對大部分化學物質(zhì)都是耐腐蝕的。在耐溫方面,其使用溫度可達最高 17(TC。[0008]間隔室內(nèi)設有第一冷凝水導出漏斗,灰乳沉降室內(nèi)設有第二冷凝水導出漏斗,兩個冷凝水導出漏斗皆與灰乳沉降室側(cè)面設置的冷凝水出口連通。[0009]上氣室的側(cè)面分別設有采暖水入口、采暖水出口。下氣室的側(cè)面分別設有換熱水進口、換熱水出口。[0010]管孔與石墨換熱管之間設有密封圈,密封圈采用三元乙丙(或氟橡膠)橡膠材質(zhì), 石墨換熱管單管可以更換,避免設備整機報廢,消除了石墨換熱管和管板之間的應力,大大延長了整體設備的使用壽命,設備零部件互換性好,維修清洗方便。[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一種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所述回收石灰車間化灰機余熱的裝置;這樣解決了氨堿法純堿生產(chǎn)過程中化灰機產(chǎn)生的大量水蒸氣熱量難以有效利用的問題,節(jié)約了能源,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防止了熱回收器結垢,能夠連續(xù)長期穩(wěn)定運行,且改善了環(huán)境。
[0012]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中1.殼體;2.蒸汽入口 ;3.灰乳沉降室;4.下管板;5.下氣室;6.換熱水進口 間隔室;8.第一冷凝水導出漏斗;9.第一間隔管板;10.上氣室;11.采暖水入口 ; 12.上管板;13.蒸汽出口 ;14.密封圈;15.折流板;16.石墨換熱管;17.采暖水出口 ; 18.第二間隔管板;19.下石墨換熱管;20.換熱水出口 ;21.管孔;22.第二冷凝水導出漏斗;23.冷凝水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1,殼體I內(nèi)設有相互連通的上氣室10、間隔室7、下氣室5、 灰乳沉降室3,間隔室7位于上氣室10和下氣室5之間,其分別與上氣室10、下氣室5之間設置第一間隔管板9、第二間隔管板18,上氣室10的頂端設有上管板12,下氣室5與灰乳沉降室3之間設有下管板4,所有的管板上皆設有管孔21,上管板12的管孔與第一間隔管板9的管孔通過上石墨換熱管16連接,第二間隔管板18的管孔與下管板4的管孔通過下石墨換熱管19連接,上氣室10、下氣室5內(nèi)分別交錯間隔設置折流板15,石墨換熱管貫穿折流板15 ;上氣室10的頂端設有蒸汽出口 13,灰乳沉降室3的底端設有與蒸汽出口 13連通的蒸汽入口 2。[0015]間隔室7內(nèi)設有第一冷凝水導出漏斗8,灰乳沉降室3內(nèi)設有第二冷凝水導出漏斗 22,兩個冷凝水導出漏斗皆與灰乳沉降室3側(cè)面設置的冷凝水出口 23連通。[0016]上氣室10的側(cè)面分別設有采暖水入口 11、采暖水出口 17。下氣室5的側(cè)面分別設有換熱水進口 6、換熱水出口 20。管孔與石墨換熱管之間設有密封圈14。[0017]蒸汽由蒸汽入口 2進入,與下管板4接觸后,再進入石墨換熱管16內(nèi)與原水(或脫鹽水)進行間接換熱,蒸汽冷凝水由導液裝置引入雜水罐內(nèi)作為化灰用水使用,原水及(脫鹽水)提溫后進行相關使用,蒸汽冷凝后部分剩余氣體由拔氣筒排空。[0018]通過對能量的綜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濕法加灰工藝存在的不足,在同行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權利要求1.一種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殼體a)內(nèi)設有相互連通的上氣室(10)、間隔室(7)、下氣室(5)、灰乳沉降室(3),間隔室(7)位于上氣室(10)和下氣室(5)之間,其分別與上氣室(10)、下氣室(5)之間設置第一間隔管板(9)、第二間隔管板(18),上氣室(10)的頂端設有上管板(12),下氣室(5)與灰乳沉降室(3)之間設有下管板(4),所有的管板上皆設有管孔(21),上管板(12)的管孔與第一間隔管板(9)的管孔通過上石墨換熱管(16)連接,第二間隔管板(18)的管孔與下管板(4)的管孔通過下石墨換熱管(19)連接,上氣室(10)、下氣室(5)內(nèi)分別交錯間隔設置折流板(15),石墨換熱管貫穿折流板(15);上氣室(10)的頂端設有蒸汽出口(13),灰乳沉降室(3)的底端設有與蒸汽出口(13)連通的蒸汽入口(2)。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間隔室(7)內(nèi)設有第一冷凝水導出漏斗(8),灰乳沉降室(3)內(nèi)設有第二冷凝水導出漏斗(22),兩個冷凝水導出漏斗皆與灰乳沉降室(3)側(cè)面設置的冷凝水出口(23)連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上氣室(10)的側(cè)面分別設有采暖水入口(11)、采暖水出口(17)。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下氣室(5)的側(cè)面分別設有換熱水進口(6)、換熱水出口(20)。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管孔與石墨換熱管之間設有密封圈(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回收器,本實用新型的石墨列管式熱回收器,包括殼體,殼體內(nèi)設有相互連通的上氣室、間隔室、下氣室、灰乳沉降室,間隔室位于上氣室和下氣室之間,其分別與上氣室、下氣室之間設置第一間隔管板、第二間隔管板,上氣室的頂端設有上管板,下氣室與灰乳沉降室之間設有下管板,所有的管板上皆設有管孔,上管板的管孔與第一間隔管板的管孔通過上石墨換熱管連接,第二間隔管板的管孔與下管板的管孔通過下石墨換熱管連接,上氣室、下氣室內(nèi)分別交錯間隔設置折流板,石墨換熱管貫穿折流板;上氣室的頂端設有蒸汽出口,灰乳沉降室的底端設有與蒸汽出口連通的蒸汽入口。解決了堿生產(chǎn)過程中化灰機產(chǎn)生的水蒸氣熱量難以利用的問題。
文檔編號F28F21/02GK202304506SQ20112038965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14日
發(fā)明者殷志軍 申請人:青島鴻源換熱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