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樹脂模塑組合件制造方法,其金屬模及樹脂模塑組合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制造樹脂模塑組合件用的金屬模及制造方法,以及用該方法及金屬模制造的樹脂模塑組合件,在該組合件中連接和裝配了許多樹脂模壓件。
例如,為了將一組樹脂模塑件配合并組裝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通常在不同的樹脂模塑機中制造出各種樹脂模塑件,然后將制造好的樹脂模塑件集中到一處,通過帶有輸送機的自動設備或用人工方法將其組裝成組裝件。
在用上述傳統(tǒng)的方法制造樹脂組合件時,會產(chǎn)生以下若干問題由于樹脂模塑和組裝過程是分別進行的,因而不論是采用自動設備組裝或是用人工組裝,都需要一個將樹脂模塑件傳送到組裝工位的步驟,以及在該工位上進行的組裝步驟。若用人工組裝則還需要一個檢驗步驟。這些步驟將提高制造成本。另外,每個樹脂模塑件還需要諸如金屬模具的管理等繁瑣事宜。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用金屬模及該金屬模的制造方法,由此可以較低的成本生產(chǎn)出精度較高的樹脂模塑件。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種用于模塑許多相互組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該金屬模包括一個用于把位于一組將要相互組配的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移開,以形成一個空間的第一構件,以及一個第二構件,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固定不動時該構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相對移動,使它與第一樹脂模塑件配合。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用金屬模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第一構件用于移動位于一組將要相互組配的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第二構件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固定不動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相對移動,使它與第一樹脂模塑件配合。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模塑一組將要相互組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該金屬模包括一個第一構件,用于打開一個定模和一個動模,從而在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以及一個第二構件,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時,該構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相對移動,使它與第一樹脂模塑件配合。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用金屬模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第一構件的作用是通過打開一個定模和一個動模,從而在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空間。第二構件則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相對移動,使它與第一樹脂模塑件配合。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模塑一組將要相互組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制造用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該金屬模包括一個用于移動位于一組將要相互組配的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的第一構件,以形成一個空間;一個第二構件,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固定不動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向第一樹脂模塑件移動,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從而將兩樹脂模塑件相互組配起來,然后回到原位;以及一個擠壓構件,在第二構件復位后,該擠壓構件將第一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中擠出來。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用金屬模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第一構件用于移動位于一組將要相互組配的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此時第一樹脂模塑件固定不動。第二構件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向第一樹脂模塑件移動,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將兩樹脂模塑件相互組配起來,然后第二構件退回到原位。此后,擠構件將第一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中擠壓出去。此時,由于第二構件已經(jīng)退回,因而不會產(chǎn)生干涉。
本發(fā)明提供的又一種用于模塑一組將要相互組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制造用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該制造用金屬模包括一對用于模塑一組樹脂模塑件的金屬模,所述的一對金屬模之一可相對于另一金屬模移動,所述的這一金屬模包括一個可滑動的模,其滑動方向垂直于可移動模的移動方向,另外該實施方案中的金屬模還包括一個組裝機構,在固定所述一對金屬模的過程中,該組裝機構使位于第一樹脂模塑件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可滑動模移動,從而形成一個空間,并且,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時,移動滑動模,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從而使二者相互組裝起來。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用金屬模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通過移動位于第一樹脂模塑件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可滑動模而形成一個空間。即,相互匹配的樹脂模塑件上相對的面是由滑動模在沒有移動而形成一個空間之前模塑而成的。此后,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而第二樹脂模塑件被移到該空間內(nèi),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與第一樹脂模塑件組裝在一起。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可在金屬模上制出一個切口,以掛住樹脂模塑件。當金屬模移動,形成空間時,該切口使樹脂模塑件不會脫落或錯位。此外,若在組裝樹脂模塑件時被第二構件移動的金屬模從后面在與彎曲件偏離的位置上對樹脂模塑件施加壓力,則偏離金屬模的部分也成為彎曲件,由此增大了彎曲區(qū)域,使其更易于彎曲。另外,在第二構件移動金屬模的同時,樹脂模塑件沿著與移動方向一致的滑動面滑動。
另外,在被第二構件移動的金屬模指向移動方向的一面上可以制出一階梯面,用于將樹脂模塑件固定在該階梯面上,以防發(fā)生傾斜移動。此外,當?shù)诙渲K芗葡虻谝粯渲K芗r,該樹脂模塑件可懸浮于周圍的側壁而移動,這樣就不會在移動時與周圍的側壁有滑動接觸。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在已模塑好的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條件下移動第二樹脂模塑件,以組裝出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時,移動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然后移動第二樹脂模塑件從而與第一樹脂模塑件組合。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打開一個定模和一個動模從而在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條件下移動第二樹脂模塑件,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裝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以組裝出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通過打開一個定模和一個動模形成一個空間,并且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條件下,將第二樹脂模塑件移動到該空間中,從而與第一樹脂模塑件組合。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在已模塑好的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將保持在一個動模中的第二樹脂模塑件移向第一樹脂模塑件;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使二者相互組合;動模退回到原位;以及將第一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中擠出去。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一組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的。在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條件下,將保持在一個動模中的第二樹脂模塑件移向第一樹脂模塑件,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使二者相互組合。隨后動模退回到原位。退回后,將模塑成一個的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中擠壓出來。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在定模與動模固緊的時候,移動一個位于第一樹脂模塑件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滑動模,以便形成一個空間;在一個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移動滑動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使二者相互組合。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在移動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時,定模和動模的主體固定不動。因此,即使在相對移動的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空間時,在模塑件的周圍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的空間,所以在組裝時樹脂模塑件的四周圍很容易被固定。在一次移動后,根據(jù)樹脂模塑件的形式可再開一次模。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在移動預移動板后,在開模前移動樹脂模塑件使之組合。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可在金屬模上制出一個切口,用于掛住樹脂模塑件。當移動金屬模以形成空間時,該切口使樹脂模塑件不會脫落或錯位。此外,若在組裝樹脂模塑件時被第二構件移動的金屬模從后面在與彎曲件偏離的位置上對樹脂模塑件施加壓力,則偏離金屬模的部分也成為彎曲件,由此增大了彎曲區(qū)域,使其更易于彎曲。另外,在第二構件移動金屬模的同時,樹脂模塑件沿著與移動方向一致的滑動面滑動。
另外,在被第二構件移動的金屬模指向移動方向的一面上可以制出一階梯面,用于將樹脂模塑件固定在該階梯面上,以防發(fā)生傾斜移動。此外,當?shù)诙渲K芗葡虻谝粯渲K芗r,該樹脂模塑件可懸浮于周圍的側壁而移動,這樣就不會在移動時與周圍的側壁有滑動接觸。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制造出的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該組合件是通過如下步驟制造出來的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移動位于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一個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移動一個滑動模,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使二者相互組合。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樹脂模塑組合件中,為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一組樹脂模塑件,要移動位于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即,在沒有移動金屬模形成空間之前,相互匹配的樹脂模塑件上相對的面是由滑動模模塑而成的。然后移動滑動模以形成一個空間。此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移動第二樹脂模塑件,使之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從而二者相互組合。
根據(jù)本發(fā)明,該樹脂模塑組合件可以包括一個接插件殼體和一個保持架,該保持架可來回滑動地裝在接插件殼體后端的外表面上,其特征在于,保持架不從殼體的后表面中突出。
在上述的樹脂模塑組合件中,該保持架可來回滑動地裝在殼體后端的外表面上但不從殼體的后端表面突出。無論從那一邊產(chǎn)生沖擊,殼體都可減弱該沖擊,防止保持架在沖擊的作用下從暫時鎖定狀態(tài)轉到完全鎖定狀態(tài)。
根據(jù)本發(fā)明,樹脂模塑組合件可包括一個接插件殼體和一個保持架,該保持架的截面為U形,用于把接插件殼體上的主體部分夾在中間,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架U形截面的側翼的根部制有一個切槽。
在上述樹脂模塑組合件中,在截面為U形的保持架的側翼的根部制有一切槽,使之易于彎曲。當安裝上保持架使其夾住殼體上主體部分時,該保持架很容易彎曲和安裝。
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由于樹脂模塑件是在一個金屬模中組裝的,因而可以同時在一個機器上完成樹脂模塑及組裝。這種樹脂模塑件組合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不需要傳送步驟。與采用自動設備的方法相比,可省去輸送部件的部件輸送器,并可減少組裝時間。與用人工方法相比,由于采用了自動化,因而大大地縮短了時間,另外還可省去用人工方法時所需要的檢驗步驟。另外,由于不需要采用單獨的自動設備,因而可節(jié)省工作空間并降低自動設備的安裝費用??傊梢暂^低的成本生產(chǎn)樹脂模塑組合件。
特別是,移動樹脂模塑件的所需要的空間是通過按通常的方式打開定模和動模來形成的,因而簡化了結構。如果還需要移動滑動銷,則還可以形成那種不可能通過簡單地打開定模和動模來提供的空間。
在一個樹脂模塑件固定的同時,移動另一樹脂模塑件使之從所述這個樹脂模塑件的周圍向該模塑件靠攏,以便使二者組合時,動模可能妨礙取出一個已制好的樹脂模塑組合件。在此情況下,如果在退模時使模往復地移動,則不會妨礙。特別是,當樹脂模塑件是在定模和動模打開形成一空間時移動的,而滑動模作往復移動,則在開模動作結束時,滑動模已移動退回原位了,因而很容易將成品擠出模子。
要組裝成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都是夾持在一預定的空間內(nèi)并在該空間內(nèi)移動,由于在金屬模上設置的切口,可保證模塑件不會脫落或錯位。
施加壓力的位置偏離彎曲件,這樣使彎曲件更易于彎曲。因此,當組裝時將樹脂模塑件相互壓合時,模塑件不會斷裂。
在本發(fā)明中,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樹脂模塑件后,移動金屬模以便在成對的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然后再移動模子使樹脂模塑件相互組合。這樣,就能在一個金屬模中進行組裝。樹脂模塑過程和組裝過程是同時在一個機器中完成的。這種樹脂模塑組合件制造用金屬模和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優(yōu)點不需要傳送步驟。與采用自動設備的方法相比,可省去輸送部件的部件輸送器,并可減少組裝時間。與用人工方法相比,由于采用了自動化,因而大大地縮短了時間,另外還可省去用人工方法時所需要的檢驗步驟。另外,由于不需要采用單獨的自動設備,因而可節(jié)省工作空間并降低自動設備的安裝費用??傊梢暂^低的成本生產(chǎn)樹脂模塑組合件。
由于移動金屬模以形成空間時定模和動模處于固定狀態(tài),因而樹脂模塑件很易于夾持住,防止脫落。另外,需要所謂的預先移動的樹脂模塑件也易于組裝。
另外,若樹脂模塑件是在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移動的,則容易在途中發(fā)生傾斜,如果就這樣與另一樹脂模塑件組裝,就可能裝不上。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樹脂模塑件在移動時是沿著平行于移動方向的滑動面滑動的,因而在移動時不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或傾斜現(xiàn)象。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模上有一個階梯面,樹脂模塑件與該階梯面接觸,因而與僅與一簡單平面接觸的情況相比,在移動時就很穩(wěn)定,不會發(fā)生傾斜。
另外,在金屬模中必須沒有顆粒,因而當移動樹脂模塑件,必須防止產(chǎn)生刮屑。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有了階梯面,樹脂模塑件是在懸浮于周圍側壁的狀態(tài)下移動的,因而可防止產(chǎn)生刮屑,可模塑出具有高精度的產(chǎn)品。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中
圖1為一立體圖,其中表示了一個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制造用金屬模和制造方法制造的樹脂模塑組合件分解的狀態(tài);圖2為一立體圖,其中表示了樹脂模塑組合件的組合狀態(tài);圖3為一正視圖,其中表示了一個為制造樹脂模塑組合件而采用的金屬模中的動模;圖4為示意圖,其中表示了在制造制造樹脂模塑組合件時在金屬模中的模塑狀態(tài);圖5為一示意圖,其中表示了在樹脂模塑組合件時動模的殼體成形模處于打開的狀態(tài);圖6為一示意圖,其中表示了在制造樹脂模塑組合件時保持架與殼體及動模的保持架成形模相互配合的狀態(tài);圖7為一個定模和動模的剖面示意圖,其中殼體成形模處于閉合狀態(tài);圖8為一個定模和動模的剖面示意圖,其中殼體成形模處于打開狀態(tài);圖9為一示意透視圖,其中表示了推動保持架成形模的方法;圖10為樹脂模塑組合件的剖視圖,其中表示了保持架的暫時鎖定狀態(tài);圖11為樹脂模塑組合件的剖視圖,其中表示了保持架的完全鎖定狀態(tài);圖12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的動模的正視圖13為一示意圖,其中表示了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動模和定模的截面結構;圖14為一保持架凸塊銷和一保持架成形模的立體圖;圖15為一示意立體圖,其中表示了殼體成形模在動模上打開的狀態(tài);圖16為一示意圖,其中表示了保持架成形模受保持架凸塊銷擠壓的狀態(tài);圖17為一示意圖,其中表示了保持架成形模被保持架凸塊銷向后拉的狀態(tài);圖18為一示意圖,其中表示了第三實施例中的動模的另一種結構;圖19為一立體圖,其中表示了根據(jù)第三實施例中的另一種結構,保持架成形模與保持架凸塊銷之間的關系;圖20是表示致動器推動過程所遵循的時間圖;圖21是動模的斷面示意圖,表示第一推壓板被推動的狀態(tài);圖22為動模的截面示意圖,其中表示了第二推壓板被推動的狀態(tài);圖23為根據(jù)第三實施例中的另一實施形式的動模的截面示意圖;圖24為一截面示意圖,其中表示了第一推壓板在圖23所示的動模中被推動的狀態(tài);圖25為一截面示意圖,其中表示了第二推壓板在圖23所示的動模中被推動的狀態(tài);
圖26為一正視示意圖,其中表示了動模中剛填充完樹脂后的狀態(tài);圖27表示制造用金屬模剛充填完樹脂的狀態(tài);圖28為一正視示意圖,其中表示了動模的組裝過程;圖29表示了組裝金屬模時的內(nèi)部狀態(tài);圖30為一正視示意圖,其中表示了完成組裝動模后的狀態(tài);圖31表示組裝完成的制造用金屬模的內(nèi)部狀態(tài);圖32表示了根據(jù)另一實施形式,在金屬模中剛填充完樹脂后的的內(nèi)部狀態(tài);圖33表示根據(jù)另一實施形式,在完成組裝金屬模過程中的內(nèi)部狀態(tài);圖34表示了根據(jù)另一實施形式,在完成組裝金屬模后的內(nèi)部狀態(tài);圖35為動模的截面示意圖,其中表示了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中的保持架成形模與滑動面之間的運動位置關系;圖36為一立體圖,其中表示了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保持架成形模前端的形狀;圖37為動模的剖視圖,其中表示了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中的保持架懸浮于周圍側壁并被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中的狀態(tài);圖38為動模的剖視圖,其中表示了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中的殼體成形模在移動前的位置;圖39為動模的剖視圖,其中表示了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中的殼體成形模在移動后的位置。
第一實施例圖1和圖2為一模塑樹脂組合件的立體圖。該組合件是采用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給出的制造用金屬模具及模塑樹脂組合件的制造方法制成的。
在上述圖中,模塑樹脂組合件(接插件)10由一個矩形箱體狀的殼體20,和截面形狀為U形并分別裝配到殼體20的頂面與底面上的保持架30a和30b構成。在殼體20上有若干前后貫穿的安裝柱形金屬電極的安裝孔21。在殼體上部設置有兩個安裝孔,下部有四個安裝孔。位于上部的安裝孔分別設置在殼體的左、右側,而在殼體的中部設置一個上下有柔性的鎖止臂22。殼體20從其中部到后端的外部形狀尺寸小于其前端的尺寸。每個安裝孔21在殼體較窄部分的前部有一個向上或向下的開口21a。
為將截面形狀為U形的保持架30a和30b從殼體的上方和下方裝到殼體上的較窄部分上,在殼體分別對應于上、下保持架的側面設置了四個脊梁狀的導軌24。導軌24位于殼體的側面并從殼體的中部傾斜地指向前端。各上導軌24都有一個向上傾斜的斜面,各下導軌24為楔形,其上有一個向下傾斜的斜面。
在導軌24前,位于其延長線處設置了一個小隆起物25。在上下導軌24及小隆起物25之間還有一個凸起物26。該凸起物平行于導軌及小隆起物的斜度方向,凸起高度與殼體前端的寬度對齊。上、下凸起物26在前端匯合,從而構成一V形。
保持架30a、30b基本上是總體對稱的。當保持架的U形空檔靠近殼體20時,兩側翼31從兩側將殼體20的較窄部分夾在其間。在側翼31上制有一導槽32,其寬度應能使導軌24和小隆起物25以同樣的斜度插入到槽中。側翼31的下方制成傾斜的,以便可沿著V形凸起物26移動。
保持架30a、30b短于殼體的窄部,因而當保持架30a、30b連接到殼體20上以便從上、下兩側夾住殼體20時,導軌24進入導槽32中并可來回移動,并且由于二者都制成傾斜的,所以當保持架30a、30b來回移動時就可使保持架靠近或遠離殼體20。小隆起物25在移動范圍內(nèi)的前端進入導槽32內(nèi)。在整個移動范圍內(nèi)保持架都不會突出于殼體20的后端。
在上、下保持架30a、30b上分別制有兩個和四個凸臺33,當凸臺到達面對殼體20上的開口21a時,該凸臺可插入到該開口21a中。凸臺33為楔形,其大端指向后方,因此,當凸臺33插入相應的金屬電極安裝孔21時,它被鎖定在金屬電極的內(nèi)部安裝件(圖中未示)中,以防止脫出。當保持架30a、30b按照前述的方式來回滑動,靠近殼體20的前端時,凸臺33穿過開口21a進入安裝金屬電極用的安裝孔21中。如果金屬電極安裝件為半插入狀態(tài),凸臺33可抵住金屬電極的后端將其移動到正常的插入狀態(tài)。在與凸臺33相反的面上制有凹槽35,該凹槽為切口形,愈深處愈寬。在兩側翼31的根部分別制有切槽34,從而使側翼31的根部具有更大的柔性。
圖10和11為剖視圖,其中表示了保持架30a、30b是怎樣雙向鎖定的。在殼體20上的每個安裝金屬電極用的安裝孔21的底部與其一體模塑出一樹脂尖凸27。當一個內(nèi)插金屬電極安裝件40插入時,在樹脂尖凸27的上表面設置的一個突肩27a插入內(nèi)插金屬電極安裝件40底部上的一個鎖定孔41中,并被鎖定在該孔內(nèi)(一次鎖定)。此時,保持架30a、30b處于其移動范圍的后部,凸臺33尚未進入金屬電極安裝孔21中。
而后,當保持架30a、30b隨著向前端的移動而接近殼體20,從而凸臺33穿過開口21a插入金屬電極安裝孔21中時,便被鎖定在該內(nèi)插金屬電極安裝件40中(二次鎖定)。保持架30a、30b在后端位置上的狀態(tài)被稱為暫時鎖定狀態(tài),而保持架30a、30b在前端位置上的狀態(tài)被稱為完全鎖定狀態(tài)。
另一方面,圖3表示了用于制造樹脂模塑組裝件1 0的金屬模具中動模的正視圖。圖中所示的動模100與位于紙面前方的一個定模200成為一對。如圖所示,動模100是由殼體成形模110(滑動銷)及保持架成形模(組合滑動銷)120構成的。模110可上下滑動,并在其內(nèi)側面模壓殼體20。模120則在殼體成形模110的左右側沿水平方向滑動。殼體成形模110用于成形殼體上保持架30a、30b的側翼31、31上面對保持架成形模120并與之接觸的部分的外表面。定模200的一部分進入一個由殼體成形模110及用于模壓保持架30a、30b的保持架成形模120所包圍的空間內(nèi)。因而,只要抽出定模200就可在保持架成形模120內(nèi)形成一個空腔。這意味著在制造一組相互配合成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時,一個樹脂模塑件上面對將與其配合的樹脂模塑件的表面是在無滑動銷的條件下模塑而成的,從而簡化了金屬模具的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20上對著保持架30a、30b的那一面也由上下滑動的殼體成形模110來模壓成形,但也可通過定模200的側面來模壓成形,在此情況下,只要抽出定模200就可模壓出殼體20與保持架30a、30b之間相對的面,而打開定模200和動模100即可形成用于使保持架30a、30b移動的空間。由此簡化了金屬模具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滑動銷的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均被夾持在動模100中,但也可夾持在定模200中。
如上所述,凹槽35設置在保持架30a、30b上與凸臺33相對的面上,而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上有一個凸臺用于成形凹槽35。該凸臺設置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上面對殼體成形模110的一側,而保持架30a、30b在沿該方向上制有切口,因而保持架不會落到殼體成形模110的一側。
保持架成形模120的尺寸不超過保持架30a、30b及側翼31的總寬度,而保持架30a、30b的兩端則超出保持架成形模120。也就是說,保持架成形模120是在離開側翼31一定距離的位置上把保持架30a、30b壓向殼體20的。在組裝過程中將保持架30a、30b裝到殼體20上時,側翼31為可彎曲件。
圖4至6為示意圖,其中表示了滑動銷在動模100中移動的方式。這些圖只是示意圖,所以沒有表示出樹脂模塑組合件10的細節(jié)。
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是相對于動模100的中心向內(nèi)或向外滑動的。如圖7、8所示,殼體成形模110制有一斜孔111,用于使一個斜銷210插入其中。該斜銷應能從定模200伸入動模100中。在合?;蜷_模使定模200與動模100相互靠近或離開時,兩個殼體成形模110也隨之靠近或離開。通孔111的直徑在整個長度方向大于斜銷210的直徑,這樣可保證打開動模100與定模200的時間不同于打開殼體成形模110的時間。在該實施例中,殼體成形模110的開模起始時刻略晚于動模100與定模200開模的起始時刻。
另一方面,對于圖9所示的保持架成形模120,從定模200的側面延伸出一個復位驅動桿20,在桿端部有一斜面。從一個凸起銷(圖中未示)的一側延伸出一個接合驅動桿230,其端部面對復位驅動桿220的側面也有一斜面。兩驅動桿均與保持架成形模120端部上的一個帶斜面的凸塊121滑動配合。兩驅動桿220和230在不同的時間伸出,從而使保持架成形模120往復移動。
以下將介紹用具有上述結構的金屬模來制造具有上述結構的樹脂模塑組合件10的制造方法。
首先,令動模100上的兩殼體成形模110相互貼合,同時保持架成形模120也相互貼合。定模200貼在動模100的前端面上,并插入到金屬電極安裝孔21的內(nèi)腔及保持架30a、30b的內(nèi)表面部分。定模上的插入部分示意地用圖5中的雙點劃線表示。當金屬模中填滿了熔融的樹脂時,樹脂便在圖4所示的定模200與動模100之間固化。待固化后打開定模與動模時,斜銷210抵在殼體成形模110上的通孔111的周圍表面上,并在略晚于定模200與動模100的脫開時刻脫離通孔111。因此,兩殼體成形模110按照圖5和圖8所示的方式相互脫開。此時,在殼體成形模110與保持架成形模120上設置的垂直于開模方向的凹槽和凸塊與滑動銷相互配合,使得殼體20與保持架30a、30b被固定在動模100中,如圖5所示。
在定模200與動模100脫模過程中,當殼體成形模110由于傾斜的斜銷210在通孔111中滑動而相互脫開時,殼體20的上、下、左、右和前面都脫離模具。另一方面,當定模200從動模100中脫出時,留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的保持架30a、30b的內(nèi)表面被完全暴露在外,并相互面對地位于殼體的左右側,將殼體20夾在其中。此時,如上所述,由于保持架30a、30b上的凹槽35是切口形狀,因而可防止保持架30a、30b落入打開的空間中。
此后,驅動擠壓銷,使接合驅動桿230端部的斜面移向保持架成形模120的凸塊121上的斜面,而將保持架成形模120移向殼體20。如圖6所示,保持架30a、30b通過其上的的U形凹腔被壓在殼體20的頂面和底面上,此時,保持架仍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上。當各保持架30a、30b上的左、右側翼31向殼體20的較窄部分靠近,以便將該部分夾在中間時,側翼31的端面抵住導軌24。由于側翼31的截面為楔形,因而可騎在導軌24上。當導軌24插入側翼31上的導槽32中與之配合時,保持架30a、30b也與殼體20相互配合。至此,組裝完畢。通過驅動擠壓銷,使組裝完成,而當進一步驅動擠壓銷時,則將已經(jīng)裝配好保持架30a、30b的殼體20從動模100上卸下。由于沒有在擠壓方向形成用于擠壓銷的凹槽,因而擠壓銷能合理地進行擠壓。
這樣,由可滑動的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構成的動模100和與動模100相互匹配的定模200可同時用樹脂模塑出殼體20和保持架30a、30b。當定模200和動模100開模時,做成滑動銷的殼體成形模110也開模。在殼體20和保持架30a、30b之間形成一個用于裝配的空間,保持架30a、30b在被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上的同時從左右兩側壓到殼體20上,從而將殼體20與保持架30a、30b相互組裝起來。切口形狀的凹槽35是由保持架成形模120上的凸臺制成的,而凹槽與凸臺相互配合,使保持架30a、30b不會落到已經(jīng)打開的空間中或錯位。
保持架成形模120是在離開作為彎曲件的側翼31的位置上對保持架30a、30b施加壓力的,所以偏離保持架成形模120的部分也彎曲,使側翼31呈八字形張開,便于配合。
此外,由于在側翼31的根部制有切槽34,因而兩側翼31很容易彎曲,并且能靠在導軌24上并呈八字形張開。因此,側翼31可在無損壞的條件下騎在導軌24上并使導軌24插入側翼31的導槽32,與之嵌合。
保持架30a、30b不會從殼體20的后端突出。當殼體20從金屬模上卸下時,即使保持架30a、30b受到振動,也不會從暫時鎖定位置移到完全鎖定位置上。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以機械聯(lián)動的方式隨定模200和動模100的移動及擠壓銷的移動而移動。不過,也可以采用液壓或氣壓驅動或馬達驅動。在樹脂模塑件之間的空間不僅可通過開模和滑動銷的直線運動來形成,也可以通過二維或三維驅動來形成。此外,可以用一組滑動銷聯(lián)動以移動各樹脂模塑件。
第二實施例以下描述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的金屬模的工作過程。
圖26中表示了一個用于制造樹脂模塑組合件10的金屬模的動模100的狀態(tài)。為便于理解滑動模具的移動狀況,該圖采用了前視圖。圖中所示的動模100與位于紙面前方的定模相互配成一對。如圖所示,動模100是由殼體成形模110(滑動銷)及保持架成形模(組合滑動銷)120構成的。成形模110可左右滑動并通過其內(nèi)側面模壓殼體20。成形模120則在殼體成形模110的上下方沿垂直方向滑動。
另一方面,圖27通過不同方向上的截面表示動模100和定模200在模具固定過程中的狀態(tài)。為便于理解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之間的關系,表示了三個方向的橫截面。即,圖27A表示沿軸向截取的橫截面;圖27B表示垂直方向截取的橫截面;圖27C表示沿水平方向截取的橫截面。
定模200包括一塊安裝板210,一塊模板220及一塊可預先移動的板230。這三塊板相互疊合。安裝板210和預移動板230可作為一塊板與模板220分開,并可相對模板滑動。固定在安裝板210上的一個模芯銷211和多個滑動銷212穿過模板220,插入樹脂模塑組合件10上的模具空間中。此外,在安裝板210上還固定有用于推動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的第一凸塊銷213和第二凸塊銷214;這些銷子穿過安裝板210和模板220,進入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1上的凸塊孔111和凸塊孔121中。第一凸塊銷213和第二凸塊銷214的端部是彎曲的。凸塊孔111和121的形狀應保證當?shù)谝煌箟K銷213和第二凸塊銷214的彎曲端穿過時可沿預定的方向滑動。如圖27所示,在固定模具時,第一凸塊銷213和第二凸塊銷214的直線部分穿過凸塊孔111和121。第一凸塊銷213的端部向外彎曲,而第二凸塊銷214的端部向內(nèi)彎曲。
移動部件100包括相互重疊的一塊安裝板130、一塊模板140和兩塊推壓板150。模板140和安裝板130固定在一起,不可相對移動,而推壓板150夾持在模板與安裝板之間,可以滑動。在推壓板上有一銷子(圖中未示)用于將已成形的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上卸下。
以下介紹用具有上述結構的金屬模制造具有上述結構的樹脂模塑組合件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動模100上的兩殼體成形模110相互貼合,同時兩保持架成形模120位于殼體成形模兩側,處在形成保持架的空間的位置上。定模200貼在動模100的前端面上,模芯銷211與滑動銷212插入金屬電極安裝孔21內(nèi)和保持架30a、30b的內(nèi)表面部分。當金屬模中充滿熔融的樹脂后,樹脂便在定模200和動模100之間固化。待固化后,可在不打開定模200和動模100的模板220和140的狀態(tài)下將定模200上的安裝板210和預移動板230與模板220分開。
當開始從模板220上分開安裝板210時,首先將模芯銷211和滑動銷212從金屬電極安裝孔21和保持架30a、30b的內(nèi)腔中抽出來。由于滑動銷212從保持架30a、30b的內(nèi)腔中抽出來了,所以在保持架30a、30b的內(nèi)腔中便形成了一個空間。同時,第一凸塊銷213和第二凸塊銷214也開始滑動。只有第二凸塊銷214的直線部分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上的凸塊孔121中滑動,而保持架成形模120并不移動。然而,當?shù)谝煌箟K銷213端部的彎曲部分通過殼體成形模110上的凸塊孔111時,兩殼體成形模110就都向外滑動,如圖28、29所示。由于殼體成形模110向外滑動,因而在保持架30a、30b與殼體20之間形成了一個空間,如圖28所示。
此后,當安裝板210進一步與模板220分開時,第二凸塊銷214的向外彎曲的端部穿過保持架成形模120上的凸塊孔121,使兩保持架成形模120向內(nèi)移向殼體20所占的位置。保持架30a、30b通過其上的U形凹腔壓向殼體20的頂面和底面,保持架30a、30b仍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當保持架30a、30b上的左右側翼31向殼體20的較窄部分靠近,以便將該部分夾在中間時,側翼31的端面便壓在導軌24上。由于側翼31的截面為楔形,因而可騎在導軌24上。當導軌24插進側翼31上的導槽32中與之配合時,保持架30a、30b與殼體20連接起來。此時,如圖30、31所示,組裝完畢。
當保持架30a、30b被壓到殼體20的頂面和底面上,保持架30a、30b仍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時,定模200和動模100處于相互固緊的狀態(tài),因而保持架30a、30b不會從保持架成形模120中脫落。
此后,打開定模200和動模100,動模100的推壓板150滑動,于是與保持架30a、30b連在一起的殼體20便從動模100中脫出。
這樣,采用由可滑動的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構成的動模100及與動模100配對的定模200,即可同時用樹脂模塑出殼體20和保持架30a、30b。在模具固緊的時間內(nèi),安裝板210和預移動板230從模板220上分開,并在定模200中移動。在將要相互配合的殼體20和保持架30a、30b之間形成一個空間時,在夾持架30a、30b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的狀態(tài)下,使保持架30a、30b從左右側壓向殼體20,從而將殼體20和保持架30a、30b組合起來。由于它們是在模具固緊時組裝起來的,因而不用擔心在移動保持架30a、30b時它們會掉出來。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以機械聯(lián)動的方式隨凸塊銷的移動而移動。不過,也可以采用液壓或氣壓驅動或馬達驅動。在樹脂模塑件之間的空間不僅可通過開模和滑動銷的直線運動來形成,也可以通過二維或三維驅動來形成。此外,當移動定模200和動模100時,可以移動其中一個模子來開模,也可以同時移動兩個模子。
在本實施例中,在定模200上使用了兩對凸塊銷213和214。圖32至34表示另一種改進的實施例,其中包括一個第三凸塊銷131用于將保持架成形模120移向動模100,來代替定模200上移動保持架成形模120的第二凸塊銷214。該第三凸塊銷131固定在定模200上的第一推壓板150a上。如圖32所示,這些凸塊銷穿過模板140插入保持架成形模120上的凸塊孔121中。
而后,如圖33所示,安裝板210和預移動板230與定模200上的模板220分開,而殼體成形模110向左、右打開。如圖34所示,在打開定模200和動模100前,第一推壓板向外伸出,于是保持架成形模120被第三凸塊銷131移動。這樣,即可按上述實施例那樣組裝成一個接插件10。
第三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動模100和擠壓銷是由不同的驅動源來推動的。如果動模100設計成在定模200和擠壓銷之間前后移動,則當它向后移時,擠壓銷便相對地向前伸出。
在上述實施例中,保持架成形模120在從定模200上延伸出的復位推桿的作用下復位到原始位置上。當已經(jīng)連接上保持架30a、30b的殼體20從動模100上脫開,而后將模具固緊時,復位推桿與一個在保持架成形模120端部形成一個坡度的凸塊121滑動接觸,并使之移動。因而,當擠壓銷推動殼體20時,保持架成形模120仍留在殼體20中。
在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殼體20并不比保持架30a、30b寬,所以若保持架成形模120插入殼體20中時,不會損壞殼體。然而,若殼體20比保持架30a或30b寬,則當擠壓銷推動殼體時,保持架成形模120會產(chǎn)生干涉。
圖12-17表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該實施例所解決的問題是防止保持架成形模120在殼體20脫出時仍保持突出狀態(tài)。在第三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為推動可滑動地保持在動模100中的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采用了兩個凸塊銷211和212,其功能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斜銷210相同,這兩個凸塊銷從一個定模200伸出,還有兩個位于動模100中的滑動件112和122,凸塊銷211和212穿過這兩個滑動件。
殼體成形模110與滑動件112聯(lián)結?;瑒蛹?12支承在與殼體20相對的外側,能夠滑動。較短的凸塊銷211穿過滑動件112。如同斜鋪斜銷210一樣,當動模100從定模200脫開時,滑動件112被向外推,從而將殼體成形模110推開。另一方面,當動模100和定模200相互靠攏時,推動滑動件112向內(nèi)移動,從而殼體成形模110被推開。在這種情況下,也如同斜銷210所起的作用一樣,殼體成形模110的打開時刻略遲于動模100與定模200相互脫開的時刻。
兩個滑動件122的作用是將滑動件112夾在一個殼體成形模110上,并且較長的凸塊銷212穿過滑動件122。較長的凸塊銷212的直線部分長于較短的凸塊銷211。因此,移動滑動件122的時刻與移動滑動件112的時刻不一樣。
保持架凸塊銷123與滑動件122聯(lián)結。該凸塊銷沿著平行于殼體成形模110移動方向的方向延伸,并從兩側夾住保持架成形模120。如圖14所示,各保持架凸塊銷123與保持架成形模120的后側面配合。即,在保持架凸塊銷123和保持架成形模120上都有一凸起部分,兩凸起部分相互對置。當保持架凸塊銷123往復移動時,它的斜面將保持架成形模120推向殼體20。
若只壓住保持架成形模120,則該模仍保持凸入殼體20。然而,保持架成形模120包括一塊與保持架凸塊銷123重合的板件124,并且在該板件124上有一個伸向保持架凸塊銷123的凸臺124a,而在保持架凸塊銷123上有一個能裝入該凸臺124a的V形槽123a。該槽123a基本上與保持架凸塊銷123上的凸塊的外廓形狀相對應,并且,當保持架凸塊銷123進一步滑動時,通過槽123a與凸臺124a的結合可將保持架成形模120從與保持架凸塊銷123上的斜面相擠壓的位置拉回到原來的位置。就是說,每次保持架凸塊銷123向一側移動時,保持架成形模120就作一次往復運動。結果,在殼體成形模110打開后,保持架成形模120便帶著保持架30a和30b向殼體20靠攏,并將保持架30a、30b壓向殼體20,使它們結合,而后再回到原始位置上。因而,在此之后,若擠壓銷從殼體20的后方擠壓殼體20,則殼體20不會與保持架成形模120發(fā)生干涉。在動模10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之間設置了一個彈簧(圖中未示),用于使保持架成形模120張開時不至于松弛。
如果保持架成形模120只作往復運動,則使用相互配合的凸臺124a和槽123a就足夠了。然而,在此實施例中,保持架凸塊銷123和保持架成形模120上都有相互面對的凸塊,凸塊上的斜面用于擠壓保持架成形模移動。當開模后推動保持架成形模120時,有時需要較大的力,所以用凸塊上互相相對的斜面來推動保持架成形模120是比較合理的。之后,保持架成形模120僅需要一個較小的力即可復位,這可以通過凸臺124a和槽123a來實現(xiàn)。因此,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適當?shù)馗淖円幌陆Y構。即、根據(jù)所需要力的大小,也可以不用凸塊上的斜面來推動保持架成形模120。另外,保持架成形模120被拉回的位置也不一定必須是初始位置,該位置可以是不妨礙殼體20擠出的任何位置。
在此實施例中,在殼體20和保持架30a、30b之間的空間是通過打開動模100和定模200并移動殼體成形模110來形成的。第五模具移動結構就是為完成上述過程的。不過,毋需贅述,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種結構。當保持架凸塊銷123滑動時,保持架成形模120將帶著保夾持在其上的保持架30a、30b一同相對于殼體20作往復移動,這些部件就構成了第六模具移動結構。第六模具移動結構若采用一個與開模聯(lián)動的凸塊結構則不需要額外的動力源。不過也可以采用諸如液壓致動器或電機等額外的動力源。
例如,圖18-21中表示了一種經(jīng)過改進本實施例的方案,其中采用了一個頂出機構的致動器進行驅動,而保持架凸塊銷123布置在與開模方向平行的方向上。
動模100包括一塊面向定模200的模板140,用于支撐殼體成形模110和保持架成形模120,一塊與模板140后側面隔開一定距離并由模板140支撐的安裝板150,以及設置在模板140和安裝板150之間并可沿兩個方向滑動的第一推壓板160和第二推壓板170。帶有保持架凸塊銷123的保持架成形模120的聯(lián)結結構如圖19所示,當保持架凸塊銷123平行于開模方向滑動時,保持架成形模120整體轉動90度,而當保持架凸塊銷123穿過模板140并前后滑動時,保持架成形模120以類似于上述的方式往復移動。在該圖中沒有表示模板140和安裝板150的支撐構件。
保持架凸塊銷123穿過模板140伸向安裝板150,并在穿過第一推壓板160后固定在第二推壓板170上。第二推壓板170固定在一個穿過安裝板150的推壓致動器180的活塞181上。當致動器180接受來自液壓源(圖中未示)的油壓的作用而推動活塞181往復移動時,第二推壓板170在模板140和安裝板150之間作平行的往復運動。
另一方面,在保持架凸塊銷123穿過的第一推壓板160上固定了一個擠壓銷161,該擠壓銷插入模板140中的殼體20后面上的一個模塑孔中。第一推壓板160通過彈簧162支撐在模板140上。在彈簧162的作用下,板160移向安裝板150,并由一限位塊(圖中未示)使之保持在一定距離之內(nèi)。雖然在正常情況下第一推壓板160與第二推壓板170是相互分開的,但當?shù)诙茐喊?70在活塞181的推動下靠到第一推壓板160后面上時,第一推壓板160也被壓向模板140,從而將擠壓銷161推到殼體20上已模塑出的孔中進而推動殼體20移動。在第一推壓板160上有一個通孔164,一個彈簧163穿過該通孔164并包藏在該孔內(nèi)。彈簧163將第二推壓板170壓向與模板140相對的一側。
在動模100和定模200打開之后,推壓致動器180的活塞181根據(jù)圖20中的時間圖動作。即,活塞181在A時刻向前行進半個行程。如圖21所示,該半個行程的距離足以保證保持架凸塊銷123在模板140中前進,以使上下保持架成形模120往復移動,從而將兩保持架30a、30b裝配到殼體20上。在活塞181行進了半個行程時,第二推壓板170靠在推壓板160的后面上。
在下一時刻B,活塞181又前進半個行程。于是,第二推壓板170在抵住第一推壓板160的同時前進,從而帶動第一推壓板160一同前進。此時,裝在第一推壓板160上的擠壓銷161伸到殼體20的已模塑出的孔中,從而使已裝配好的接插組合件10脫模,如圖22所示。在該過程中,保持架凸塊銷123在穿過模板140的狀態(tài)下滑動,但不推動保持架成形模120移動。
在時刻C,活塞181向后移半個行程,然后在時刻D再向前移動半個行程,在時刻D又向后移動一個整行程。通常,擠壓銷161只要頂推一次,接插件10就應當脫落,但根據(jù)情況也可能不脫落。若活塞181此時向后移動一個整行程,則保持架成形模120被壓向位于中心的接插件10并再次后移;保持架成形模120會撞到接插件10上的某些部分從而將其損壞。為避免這種事故,擠壓銷161在一個范圍內(nèi)反復頂推,在該范圍內(nèi),在活塞181沒有完全復位前,即使保持架凸塊銷123為使接插件10脫出而滑動,保持架成形模120也不移動。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的擠壓銷161只被推動兩次,但為了能可靠地頂出,頂推也可以多于兩次。由于可以在預定的時刻推動擠壓銷161和保持架凸塊銷123,所以不一定要用一個致動器180來推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驅動源。例如,可以在一個電機的轉軸上設置一個轉動的凸輪,從而可以不間斷地推動擠壓銷161和保持架凸塊銷123。
此外,在圖23-25表示了另一種改進的方案,其中,用于支撐保持架凸塊銷123的第二推壓板170和用于支撐擠壓銷161的第一推壓板160之間的前后位置關系與上述方案相反。
在這種方案中,設置了一個頂端有一個小直徑部分182而在其后端有一個大直徑部分183的頂出致動器184,以取代致動器180和活塞181。該致動器通過第一推壓板160上的一個通孔165抵在第二推壓板170的后面。
當頂出致動器184工作時,只有小直徑部分182穿過通孔165,以便只推動第二推壓板170。由此開始,再行進大致超過半個行程時,大直徑部分183撞到第一推壓板160上的通孔周圍的區(qū)域,也推動第一推壓板160。
第四實施例以下參照圖35介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各實施例中,保持架成形模是120移動,從而使保持架30a、30b移動保持架使之裝配到殼體上。
如圖35所示,在第四實施例中,當保持架成形模120移動從而使保持架30a、30b移動時,該保持架成形模是在動模100上沿著平行于滑動面130所限定的移動方向移動的,同時,保持架30a、30b在側面130上滑動。
如圖35所示,當夾持架30a、30b被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并隨之移動時,它們是沿著滑動面130滑動的,這樣可保證面對該滑動面130的保持架30a、30b上的兩個側面平行,從而可在無中間偏轉的情況下移動到殼體上。
當各保持架30a、30b上的左、右側翼31靠攏殼體以便把殼體10的較窄部分夾在中間時,側翼31的端面便抵在導軌24上。由于側翼31的截面為楔形,所以可騎在導軌24上。當導軌24插入側翼31上的導槽32中與之嵌合時,保持架30a、30b便與殼體20相互配合。至此組裝完畢。
第五實施例以下參照圖36和37介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
如圖36和37所示,在第五實時例中,在各保持架成形模120的前端形成一個凸臺122,該凸臺與動模100的底部處的壁面140接觸,并形成臺階狀高度差。一個保持架30a(30b)與具有臺階狀高度差的凸臺122一角上的階梯面接觸。如圖37所示,該保持架是在離開相鄰的壁面140一定距離的位置上被凸臺推動的。
如圖37所示,當保持架30a(30b)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并隨之移動時,它是在相對于相鄰的側壁140呈懸浮狀態(tài)下移動的,所以在此過程中不會刮到保持架30a(30b)。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刮傷、粉塵等因素而降低模塑精度。保持架30a(30b)與保持架成形模120前角和凸臺122的側面構成的階梯面接觸,因而可夾持在階梯面中。這樣,與僅與一個面接觸的情況相比,就很難發(fā)生傾斜。因此可防止保持架30a(30b)在移動過程中傾斜。
第六實施例以下將參照圖38、39介紹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
在第六實施例中,殼體成形模110在其內(nèi)側模塑出一個殼體20,如圖38所示。殼體成形模110的一部分延伸出一個平面用于成形保持架30a(30b)的底面。因而,當兩殼體成形模110合模時,保持架30a(30b)以其底面與殼體成形模110接觸。當殼體成形模110開模時,如圖39所示,即使底面也與殼體成形模110脫離接觸。即,保持架30a(30b)相對于周圍的壁面是浮動的。
如圖39所示,當保持架30a和30b夾持在保持架成形模120中并隨之移動時,它們相對于周圍的壁面呈懸浮狀態(tài),即移動時不與其它表面接觸,因而在傳送到殼體20上的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刮屑140。由于金屬模中不會留有諸如刮屑類的顆粒,因而明顯地提高了模塑成的保持架30a和30b的模塑精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接插件的殼體和保持架的成形過程中,可以在接插件成形模及保持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接插件殼體與保持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模塑一組要相互裝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的制造用金屬模,所述金屬模包括一個第一構件,該構件用于移動一個位于要相互組裝的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以及一個第二構件,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該構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相對移動,從而與第一樹脂模塑件組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移動一金屬模,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所移動的金屬模上有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在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在移動金屬模的同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以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下移動。
8.一種用于模塑一組要相互裝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的制造用金屬模,所述金屬模包括一個第一構件,該構件用于打開一定模和一動模,從而在樹脂模塑件之間成形一個空間;以及一個第二構件,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該構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相對移動,從而與第一樹脂模塑件組合。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括一個第三構件,該構件用于移動一滑動銷,以便在將要相互組合的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移動一金屬模,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上有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在移動金屬模的同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以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使動第二樹脂模塑件在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下移動。
16.一種用于模塑一組要相互裝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的制造用金屬模,所述金屬模包括一個第一構件,用于移動位于將要相互組合的樹脂模塑件之間的一個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一個第二構件,在保持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的同時,該構件用于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向第一樹脂模塑件移動,并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從而將兩樹脂模塑件相互組配起來,然后第二構件退回到原位;以及一個擠壓構件,該構件在第二構件退回到原位后將第一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中推壓出去。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構件打開一定模和一動模,而所述的第二構件在開模過程中往復地移動一個滑動模。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移動一金屬模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上有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21.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在移動金屬模的同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22.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以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23.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下移動。
24.一種用于模塑一組將要相互裝配成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樹脂模塑件的制造用金屬模,所述金屬模包括一對用于模塑一組樹脂模塑件的金屬模,所述的一對金屬模之一可相對于另一金屬模移動,所述的這一對金屬模之一包括一個可滑動的模,其滑動方向垂直于可移動模的移動方向;以及一個組裝機構,在所述一對模已固定的過程中,該組裝機構移動位于第一樹脂模塑件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可滑動模,以便形成一個空間,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不動時,移動可滑動模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從而使二者相互組裝起來。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移動一金屬模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上有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27.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28.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移動金屬模的同時,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29.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以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30.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用金屬模,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二構件移動的所述金屬模使第二樹脂模塑件在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下移動。
31.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在已模塑好的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條件下移動第二樹脂模塑件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裝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以組裝出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移動的金屬模上形成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33.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移動的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34.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模移動的同時,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35.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從而可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36.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樹脂模塑件以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移動。
37.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打開一個定模和一個動模從而在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第一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條件下移動第二樹脂模塑件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裝到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以組裝出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
38.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括移動一滑動銷從而在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的步驟。
39.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移動的金屬模上制出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40.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移動的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41.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模移動的同時,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42.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從而可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43.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樹脂模塑件以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移動。
44.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在已模塑好的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將保持在一個動模中的第二樹脂模塑件移向第一樹脂模塑件;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上使二者相互組合;動模退回到原位;以及將第一樹脂模塑件從金屬模中推壓出去。
45.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打開一個定模和一個動模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開模過程中,往復移動滑動模,使第二樹脂模塑件被壓向被固定的第一樹脂模塑件,從而使二者相互組合。
46.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移動的金屬模上制出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47.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移動的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48.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模移動的同時,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49.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夾持在階梯面上,從而可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50.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樹脂模塑件以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移動。
51.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來制造一個樹脂模塑組合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在定模與動模固緊的同時,移動一個位于第一樹脂模塑件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滑動模,以便形成一個空間;在一個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移動滑動金屬模,從而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使二者相互組合。
52.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移動的金屬模上制出一個切口,用以夾持第二樹脂模塑件。
53.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被移動的金屬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模塑件,其施壓點偏離于一個彎曲件。
54.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模移動的同時,第二樹脂模塑件在一個沿移動方向延伸的滑動面上滑動。
55.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動的所述金屬模朝向移動方向的面上形成一個高度差,第二樹脂模塑件容放在階梯面上,從而可防止產(chǎn)生傾斜運動。
56.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樹脂模塑件以懸浮于周圍壁面的狀態(tài)移動。
57.一種通過組裝一組樹脂模塑件制成的樹脂模塑組合件,所述組合件是通過括如下步驟制成的在一個金屬模中模塑出一組樹脂模塑件;移動位于第一和第二樹脂模塑件之間的金屬模以形成一個空間;以及在一個樹脂模塑件保持不動的同時移動一個滑動模,將第二樹脂模塑件壓向第一樹脂模塑件,使二者相互組合。
58.如權利要求57所述的樹脂模塑組合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個接插件殼體和一個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可來回滑動地與接插件殼體后端的外表面配合,并且,保持架不從殼體的后端面突出。
59.如權利要求57所述的樹脂模塑組合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個接插件殼體和一個保持架,該保持架的截面為U形,用于把接插件殼體上的較窄部分夾在中間,其中,在保持架U形截面的側翼的根部制有一個切槽。
6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的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的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2.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3.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4.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5.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6.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7.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樹脂模塑件及第二樹脂模塑件成形模中填入不同材料或顏色的樹脂,從而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68.如權利要求57所述的金屬模,其特征在于,所制造的第一樹脂模塑件與第二樹脂模塑件具有不同的材料或顏色。
全文摘要
由可滑動的殼體成型模110及保持架成型模120構成的動模100,及一個與動模100匹配的定模200用于同時模塑一個樹脂殼體20及一個保持架30a、30b。當打開定模200和動模100時,殼體成型模110打開,從而在待組合的樹脂殼體20及保持架30a、30b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保持架30a、30b在被固定在保持架成型模120上的同時從左右兩側壓向殼體20,從而將殼體20與保持架30a、30b相互組裝起來。
文檔編號B29C69/02GK1135402SQ9610350
公開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3月10日
發(fā)明者筒井伸介, 伊藤光, 和田恭典, 谷內(nèi)修, 黑澤圣一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