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上料機構和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自動上料機構和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它包括吸盤(11)、上料倉(12)、收料倉(13)、工作盤(14)、X向驅動機構(15)和Z向驅動機構(16);所述吸盤(11)上具有與上料倉(12)相對設置的上料吸盤組(111)、以及與收料倉(13)相對設置的收料吸盤組(112),解決了指紋識別模塊貼合組裝過程中的蓋板自動上料和自動貼合問題,可以提高指紋識別模塊整體的生產(chǎn)效率。
【專利說明】
自動上料機構和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上料機構和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指紋識別模塊成了智能手機基本配置之一。金屬殼/金屬環(huán)與蓋板的貼合是指紋識別模塊生產(chǎn)的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金屬殼/金屬環(huán)、蓋板為比較小的工件,手工作業(yè)在貼合過程中,不僅貼合效率低,而且貼合的誤差大、貼合后外觀無法標準統(tǒng)一。
[0003]現(xiàn)有的指紋識別模塊貼合相關的自動化設備,對于蓋板的上料機構普遍存在需要的運動過程空間比較大、或上料與收料以及工件的傳送效率低、運動結構及控制結構復雜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空間小、上料與收料以及工件的效率尚、有利于提尚貼合質量的自動上料機構和指紋識別t旲組的貼合裝置。
[000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盤、上料倉、收料倉、工作盤、X向驅動機構和Z向驅動機構;所述吸盤上具有與上料倉相對設置的上料吸盤組、以及與收料倉相對設置的收料吸盤組;Z向驅動機構驅動上料吸盤組與上料倉互相相對運動以將裝有工件的載盤吸起/驅動所述收料吸盤組與收料倉互相相對運動以將空載盤回收;X向驅動機構用于驅動吸盤運動至工作盤的位置,以將裝有工件的載盤放置在工作盤上/將工作盤上的空載盤吸走。
[0006]優(yōu)選地,還包括X向第二驅動機構和Y向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工作盤水平運動至目標坐標。
[0007]優(yōu)選地,所述Z向驅動機構包括取料汽缸、上料機械手和收料機械收;所述取料汽缸用于驅動上料吸盤組和收料吸盤組上下運動;所述上料機械手用于從下方驅動上料倉上的裝有工件的載盤運動至目標高度;所述收料機械手用于從下方驅動收料倉上的空載盤運動至目標高度。
[0008]優(yōu)選地,還包括安裝板,所述的上料倉和收料倉并排設置在安裝板上。所述的上料倉和收料倉為抽屜式料倉。初始狀態(tài),所述吸盤的上料吸盤組位于上料倉的正上方;所述吸盤的收料吸盤組位于收料倉的正上方。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的上料倉和收料倉具有上下貫穿的孔槽和孔槽,所述的上料機械手和收料機械手對應穿過孔槽或孔槽與載盤底部相抵。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的X向驅動機構、Z向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Y向驅動機構具有對應的機械手、以及用于驅動機械手做直線運動的電機。
[0011]優(yōu)選地,上料吸盤組和收料吸盤組的四周設有若干真空吸嘴。
[0012]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包括金屬殼自動上料機構、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和成品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將載盤上的蓋板工件傳送至目標坐標后,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的蓋板吸頭將蓋板工件經(jīng)定位后,與經(jīng)過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點膠的金屬殼進行貼合。
[001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自動上料機構和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解決了指紋識別模塊貼合組裝過程中的蓋板自動上料和指紋識別模組自動貼合問題,可以提高指紋識別模組整體的生產(chǎn)效率。另外,自動上料機構采用的是吸盤上同時設置上料吸盤組和收料吸盤組的一體化結構、對應上料倉和收料倉也被設計集中在一起,節(jié)約了上料機構的空間,簡化了上料和收料過程的運動軌跡,也有利于工作過程的查看或監(jiān)控;蓋板工件的三維空間的傳送被巧妙的分解為吸盤與料倉的X-Z向運動、工作盤的X-Y向運動兩種組合,進一步提高了工件上料運動過程的穩(wěn)定性、速度、有利躍控制的精度和易用性的提高。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自動上料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7]請參閱圖1,為自動上料機構的某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自動上料機構包括吸盤
11、上料倉12、收料倉13、工作盤14、X向驅動機構15和Z向驅動機構16。其中,吸盤11被劃分為兩個區(qū)域,其中一個區(qū)域上設置上料吸盤組111,另一個區(qū)域上設置收料吸盤組112。優(yōu)選方案中,兩個區(qū)域對稱設置。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分別設置/安裝在上料吸盤組111與收料吸盤組112所對應的下方,優(yōu)選方案中,整個上料機構的初始狀態(tài)時,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分別設置/安裝在上料吸盤組111與收料吸盤組112所對應的正下方。自動上料機構具有一安裝板113,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并排安放在安裝板113上。安裝板113與吸盤11平行設置。Z向驅動機構16的用于驅動上料吸盤組111與上料倉12互相相對運動以將裝有工件的載盤19吸起/驅動收料吸盤組112與收料倉13互相相對運動以將空載盤19回收;X向驅動機構15用于驅動吸盤11運動至工作盤14的位置,以將裝有工件的載盤19放置在工作盤14上/將工作盤14上的空載盤19吸走。
[0018]某個實施例中,自動上料機構還包括X向第二驅動機構17和Y向驅動機構18,第二驅動機構17和Y向驅動機構18用以驅動工作盤14,使工作盤14以及上面的載盤19和工件水平運動至目標坐標。目標坐標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這里的目標坐標包括吸頭吸取工件的位置以及用于被吸盤11放置裝有工件的載盤19或者空的載盤19的被吸走位置。優(yōu)選方案中,目標坐標為固定值,如吸頭吸取工件的位置對應的目標坐標為固定值時,每次需要吸取載盤19上的工件時,只需要通過X向第二驅動機構17和Y向驅動機構18移動工作盤14將載盤19上的下一個工件送到該目標坐標即可被快速吸取。Y向驅動機構18包括Y向機械手181、電機182和滑軌183,電機182帶動Y向機械手181沿Y向來回運動,進而帶動工作盤14以及工作盤14上的載盤19及蓋板工件沿Y向來回運動。X向第二驅動機構17包括X向機械手171、電機172和滑軌173,電機172通過X向機械手171帶動整個Y向驅動機構18沿X向來回運動。
[0019]某個實施例中,Z向驅動機構16包括取料汽缸161、上料機械手162和收料機械收163;取料汽缸161用于驅動上料吸盤組111和收料吸盤組112上下運動;上料機械手162用于從下方驅動上料倉12上的裝有工件的載盤19驅動至目標高度;收料機械手163用于從下方驅動收料倉13上的空載盤19驅動至目標高度。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具有上下貫穿的孔槽121和孔槽131。當裝有工件的載盤19放在上料倉12上面,上料機械手162穿過孔槽121與載盤19底部抵觸,然后通過電機1621帶動上料機械手162往上移動到某一位置,以被上料吸盤組111吸起。優(yōu)選方案中,上料倉12上具有一個光電傳感器(圖中未示),用于檢測載盤19。當光電傳感器檢測到載盤19被吸走后,上料機械手162繼續(xù)往上移動,將下一個載盤19頂起到光電傳感器對應的位置。當收料吸盤組112吸過來的空載盤19放在收料倉13上面的時,收料機械手163穿過孔槽131,與空載盤19底部抵觸,以支撐空載盤19。收料倉13上每增加一塊空載盤19,收料機械手163在電機1631帶動下,往下移動一定的距離,直到收料倉13被裝滿。裝有工件的載盤19所運動至的目標高度和空載盤19所運動至的目標高度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但與取料汽缸161行程要匹配。優(yōu)選方案中,取料汽缸161負責把上料吸盤組111和收料吸盤組112向下運動到固定高度后,就可以把載盤19牢固吸起后,取料汽缸161把上料吸盤組111和收料吸盤組112提起。這樣,取料汽缸161只需在兩個固定的高度往復運動,簡化取料汽缸161的控制過程。取料汽缸161安裝在X向驅動機構15上。某方案中,X向驅動機構15包括X向機械手151、電機152和滑軌153等組成。電機152帶動X向機械手151沿X向來回運動,進而帶動取料汽缸161和吸盤11根據(jù)需要在X向來回運動。
[0020]某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為抽屜式料倉。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上設有若干限位柱122和132,限位柱122和132形成一個容納和限制載盤19位置的空間。
[0021 ]某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料吸盤組111和收料吸盤組112的四周設有若干真空吸嘴。真空吸嘴的分布形狀與載盤19的整體輪廓一致。這樣,可以使吸盤11和載盤19之間的吸力更均衡,牢固。
[0022]又參閱圖1,其它未描述的各零部件的結構、位置及安裝關系,可以根據(jù)圖1所提示的或表達的進一步去實施。
[0023]參閱圖2,是某實施例中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包括金屬殼自動上料機構2、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4和成品收集機構5、以及圖1的自動上料機構I。其中,金屬殼自動上料機構2用于實現(xiàn)指紋識別模組的金屬殼或金屬環(huán)的自動上料功能。金屬殼或金屬環(huán)工件被安放在承載板上,經(jīng)過金屬殼自動上料機構2自動上料后,裝有金屬殼或金屬環(huán)工件的承載板被傳送至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的皮帶線31上。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用于對承載板上的金屬殼或金屬環(huán)工件通過CCD相機32或者CCD相機34拍照識別、定位后,通過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的點膠頭33或者點膠頭35進行點膠。由于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采用了雙定位和雙點膠結構,能成倍提高點膠效率。自動上料機構I通過上料吸盤組111將裝有蓋板工件的載盤19從上料倉12吸起后,通過X向驅動機構15傳送并放置在工作盤14上。X向第二驅動機構15和Y向驅動機構17將工作盤14及上面的載盤19及蓋板工件傳送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4的取件位置(或目標坐標)。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4上設有蓋板吸頭41、貼合區(qū)44、CCD相機42和CCD相機43。其中CCD相機42用于對貼合區(qū)44上的承載板上的金屬殼或金屬環(huán)工件進行拍照識別和定位;CCD相機43則用于對從載盤19取出的蓋板工件進行拍照識別和定位,蓋板吸頭41吸取蓋板工件進行位置矯正后將其貼合在貼合區(qū)44對應的金屬殼或金屬環(huán)工件上。成品收集機構5用于對完成了貼合的指紋識別模組及承載板進行成品回收。
[0024]綜上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并不局限于用在指紋識別模組的蓋板上料,同樣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也不僅局限于用在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同樣的結構方案可以根據(jù)需要應用在需要上料環(huán)節(jié)的其它工件或者其它模組的貼合。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盤(II)、上料倉(12)、收料倉(13)、工作盤(14)、X向驅動機構(15)和Z向驅動機構(16);所述吸盤(11)上具有與上料倉(12)相對設置的上料吸盤組(111)、以及與收料倉(13)相對設置的收料吸盤組(112) ;Z向驅動機構(16)驅動上料吸盤組(I 11)與上料倉(12)互相相對運動以將裝有工件的載盤(19)吸起/驅動所述收料吸盤組(112)與收料倉(13)互相相對運動以將空載盤(19)回收;X向驅動機構(15)用于驅動吸盤(I I)運動至工作盤(14)的位置,以將裝有工件的載盤(19)放置在工作盤(14)上/將工作盤(14)上的空載盤(19)吸走。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X向第二驅動機構(17)和Y向驅動機構(18),用以驅動工作盤(14)水平運動至目標坐標。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驅動機構(16)包括取料汽缸(161)、上料機械手(162)和收料機械收(163);所述取料汽缸(161)用于驅動上料吸盤組(111)和收料吸盤組(112)上下運動;所述上料機械手(162)用于從下方驅動上料倉(12)上的裝有工件的載盤(19)運動至目標高度;所述收料機械手(163)用于從下方驅動收料倉(13)上的空載盤(19)運動至目標高度。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板(113),所述的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并排設置在安裝板(113)上。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為抽屜式料倉。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初始狀態(tài),所述吸盤(11)的上料吸盤組(111)位于上料倉(12)的正上方;所述吸盤(11)的收料吸盤組(112)位于收料倉(13)的正上方。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倉(12)和收料倉(13)分別具有上下貫穿的孔槽(121)和孔槽(131),所述的上料機械手(162)和收料機械手(163)對應穿過孔槽(121)或孔槽(131)與載盤(19)底部相抵。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向驅動機構(15)、Z向驅動機構(16)、第二驅動機構(17)、Y向驅動機構(18)具有對應的機械手、以及用于驅動機械手做直線運動的電機。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上料吸盤組(111)和收料吸盤組(112)的四周設有若干真空吸嘴。10.—種指紋識別模組的貼合裝置,包括金屬殼自動上料機構(2)、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4)和成品收集機構(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I),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I)將載盤(19)上的蓋板工件傳送至目標坐標后,自動定位與貼合機構(4)的蓋板吸頭(41)將蓋板工件定位后,將其與經(jīng)過自動定位與點膠機構(3)點膠的金屬殼進行貼合。
【文檔編號】B65G47/91GK106064742SQ201610710460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8月24日
【發(fā)明人】尹洪萍, 劉華力
【申請人】深圳市策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