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包裝運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凹印版輥轉運架。
背景技術:
凹印版輥是凹版印刷的核心部件,凹印版輥的好壞,直接影響印刷質量。凹印版輥一般是采用人工轉運,這種方式效率低。
公開號為“CN201120381992.9”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凹印版輥架,其主要結構為包括外框架、橫向設置在外框架內的多排版輥固定桿和版輥傳送機構,多排版輥固定桿呈S狀排列在版輥傳送機構上;所述版輥傳送機構由控制器、傳動電機、左、右傳動帶和多個傳動輪組成,左、右傳動帶平行設置在外框架的兩相對框體內壁,分別呈S狀,每根S狀傳送帶的兩端程閉合狀,多個傳動輪分別設置在每根S狀傳動帶轉彎處,多排版輥固定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右傳動帶上,最上排版輥固定桿與最下排版輥固定桿通過左、右傳動帶連接,在外框架中下部設有版輥取口。
輥面是凹印版輥的核心部位,上述結構的凹印版輥架雖然能方便存取凹印版輥,但是這種結構的凹印版輥架在轉運時,輥面需要與傳送帶接觸,輥面容易與傳送帶產生摩擦,從而使凹印版輥受到損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凹印版輥轉運架,以解決凹印版輥面因摩擦而受到損壞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凹印版輥轉運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有底板和頂板,支架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柱,支架頂板上設有吸盤,吸盤包括盤罩和盤軸,盤罩呈半球形,盤軸的一端連接在盤罩的半球面中心處,盤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支架頂板上,盤軸與固定柱位于同一軸線,吸盤與固定柱為存放單元,所述支架上橫向分布有多個存放單元,每個存放單元之間相隔30—40cm。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是,固定柱用于固定凹印版輥的下端,將空心的凹印版輥插在固定柱上,以防止凹印版左右擺動;盤罩用于固定凹印版輥的上端,盤軸用于連接盤罩,并將盤罩固定,盤罩呈半球面形,盤罩的開口面覆蓋在凹印版輥的一端,并利用負壓將凹印版輥吸附在盤罩上;支架上橫向設有多個存放單元,每個存放單元放置一個凹印版輥;每個存放單元之間相隔30—40cm,用于存放橫切面直徑為30cm以內的凹印版輥,以防止相鄰凹印版輥相互碰撞。
本方案能產生的技術效果是:本方案采用固定柱滑動配合凹印版輥下端的通孔內,吸盤固定凹印版輥的上端,保證了凹印版輥的穩(wěn)定,避免凹印版輥面與任何物體接觸,從而防止凹印版輥面受到摩擦而損壞。同時相鄰存放單元之間的相隔30—40cm,避免了橫切面直徑小于30cm的凹印版輥相互碰撞,更一步保護了凹印版輥。
進一步,固定柱的頂面面積是底面面積的一半,固定柱的高度為30cm。凹印版輥插在固定柱上,固定柱的外壁與凹印版輥接觸,使凹印版輥沒有左右擺動的空間,從而限定凹印版輥位置,使凹印版輥穩(wěn)定的存放在支架上,圓臺形的固定柱可以固定通孔內徑大小不一樣的凹印版輥,以適應運輸多種型號的凹印版輥。
進一步,所述固定柱的外壁上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距離支架底板15cm。限位板可以防止在裝運凹印版輥時,凹印版輥滑落到支架上而損壞。
進一步,所述限位板上固定有一層厚度為5mm的海綿體。海綿體可以起緩沖作用,避免裝運時凹印版輥與限位板碰撞。
進一步,所述底板上設有萬向輪,以便于轉移轉運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凹印版輥轉運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支架1、吸盤2、固定柱3、限位板4、海綿體5、凹印版輥6、萬向輪7。
如圖1所示,一種凹印版輥轉運架,以支架1為基礎,支架1有頂板和底板,其余側面全部開口,以便于存放和取出凹印版輥6。支架1底板上圓臺形固定柱3與支架1頂板上的吸盤形成一個存放單元,支架1用于存放凹印版輥6;支架1上有六個存放單元,相鄰存放單元之間相隔30cm,使凹印版輥6在支架1上有足夠的空間,避免相互碰撞而損壞。吸盤包括盤罩201和盤軸202,盤軸202用于連接固定盤罩201,盤罩201是塑膠材料,盤罩201覆蓋在凹印版輥的一端,并利用負壓吸附盤罩201;將外徑為25cm的凹印版輥6插入固定柱3上,固定柱3與凹印版輥6下端的通孔滑動配合;凹印版輥6的下端將被限位板4限定在固定柱3上;限位板4上厚度為5mm的海綿體5可以緩沖凹印版輥6,以免裝運時,凹印版6與限位板4碰撞,萬向輪7便于轉移支架1。
使用時,將凹印版輥6的通過側面的開口放在支架1上,凹印版輥6下端的通孔與固定柱3滑動配合,以免凹印版輥6左右擺動;凹印版輥6上端被吸盤固定,吸盤便于取放凹印版輥6;而凹印版輥6的側面不會與任何物體產生摩擦和碰撞,所以凹印版輥6不會受到損壞。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