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分配器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通常涉及用于分配連續(xù)帶的裝置,尤其是涉及將帶分配和鋪貼在第一表面上的帶分配器,其中,帶的邊緣精確定位成與相鄰的第二表面平齊或間隔預定距離。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能夠雙向將帶鋪貼在第一表面上,尤其適于將帶鋪貼在拐角周圍和拐角內。不管帶卷的寬度如何,該帶分配器系統(tǒng)都能使帶卷的外邊緣與分配器機架自動對齊。
背景技術:
很多時候希望能將一條帶精確鋪貼在第一表面例如護壁板上,其中,該條帶的邊緣一致間隔相鄰的第二表面例如墻壁預定距離。為了易于說明且不作為限制,本文中,該第一表面稱為護壁板或其它切邊(trim),而該第二表面將稱為墻壁。盡管用戶可以人工將一條帶從帶卷上取下,然后將該條帶鋪貼在鄰近墻壁的護壁板邊緣上,但是該取下和對齊處理很費時間,且不精確。已經知道,通過帶鋪貼器或分配器能夠合適高效地將一條帶鋪貼在護壁板上。
現(xiàn)有技術中提供了帶鋪貼器,該帶鋪貼器例如需要通過人工使該帶邊緣與相鄰墻壁對齊來將帶鋪貼到護壁板上。G.J.Kefalos在美國專利No.3537942中公開了一種帶鋪貼器,該帶鋪貼器有輪轂和柱形對齊輥,可以用于將帶鋪貼在鄰近墻壁的護壁板上。該輪轂用于安裝帶卷,其中,該帶卷壓到該輪轂上,直到該帶卷的內邊緣壓靠該輪轂的后凸緣。然后,用戶必須人工調節(jié)該對齊輥,這樣,該對齊輥的外邊緣與帶卷的外邊緣對齊。每次使新的帶卷與輪轂配合,都要相應調節(jié)對齊輥。顯然,Kefalos所述的分配器使用戶能夠以使帶的一個邊緣與墻壁平齊的方式將帶鋪貼在護壁板上。不過,還希望能在每次更換帶卷時不需要人工調節(jié)對齊部件。Kefalos所述的帶鋪貼器還限制了它將帶鋪貼在拐角部分內和拐角邊緣周圍的能力。而且,Kefalos所述的裝置還限制為只能設計成將帶單向鋪貼在表面上。
A.E.Vidinsky在美國專利No.3740297中公開了一種能夠將帶鋪貼到拐角中的遮蔽帶鋪貼器。Vidinsky所述的裝置有三個輥子,用于在鋪貼過程中使該遮蔽帶對齊。帶卷裝在卷軸上,并將該帶卷的內側面壓靠在卷軸的凸緣上,這樣,這三個輥子的外端稍微超過帶的外側邊緣伸出。為了適應不同寬度的帶卷,Vidinsky公開了在帶卷的內邊緣和卷軸凸緣之間使用具有不同厚度的墊片。人工為每卷帶更換墊片是很費時的,且使用墊片將很難使輥子和帶的外邊緣之間精確對齊。而且,當利用Vidinsky所述的裝置鋪貼帶時,該裝置只能單向操作。
Longworth等在美國專利No.5269871中公開了一種帶鋪貼器,該帶鋪貼器有復雜的對齊和切割機構。Longworth等所述的裝置顯然也需要使帶卷的內邊緣與用于安裝帶卷的輪轂的凸緣相配合,其中,可人工調節(jié)的裝置能夠使得該凸緣處在所希望的不同軸向位置處,從而使得不同寬度的帶卷的側面能夠相對于鋪貼輥的遠端位于所希望的位置處。由于上述理由,需要對各個新帶卷進行人工調節(jié)的分配器并不是優(yōu)選。而且,Longworth等所述的裝置看起來能夠雙向操作,但是該裝置并不特別適用于將帶鋪貼到拐角內或拐角周圍。因此,需要這樣一種裝置,該裝置能夠自動使帶卷的外邊緣對齊,從而在改變帶的寬度時不需要人工調節(jié),且該裝置非常適于將帶鋪貼到拐角內和拐角周圍。本發(fā)明可以滿足由本發(fā)明的說明可知的這些和其它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便攜式雙向帶分配裝置,該帶分配裝置能夠方便有效地將涂覆有壓敏膠粘劑的帶鋪貼在拐角周圍和拐角內以及沿較窄的邊緣表面鋪貼,其中,該鋪貼表面可以靠近第二表面,例如墻壁或構架。該帶分配裝置還能夠使帶卷的外邊緣與分配裝置的機架自動對齊,其中,該自動對齊與帶卷的寬度無關。
本發(fā)明的帶分配裝置通常包括機架、輪轂和鋪貼輥。該輪轂可旋轉地安裝在機架上,用于安裝帶卷。該鋪貼輥有助于在將帶鋪貼到表面上時將該帶導出該分配器。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鋪貼輥可旋轉地安裝在機架上,不過這不是限制,應當知道,該鋪貼輥可以與該機架剛性配合或者形成為該機架的一部分。該分配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對齊部件,其中,該對齊部件的外邊緣和帶卷的外邊緣在同一平面內對齊。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知道,該鋪貼輥可以作為對齊部件,或者是一個或多個單獨的對齊部件從該機架上伸出。在使用時,優(yōu)選是用戶將帶卷置于一扁平表面上,并使該輪轂與帶卷的中心孔對齊,然后將該輪轂壓入該中心孔,直到對齊部件與該扁平表面配合。這樣,不管帶卷的寬度如何,該帶卷的外邊緣和對齊部件將對齊,同時不需要相對于機架而對該對齊部件進行人工調節(jié)。
并不是作為限制,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分配裝置由耐沖擊且可熱模制的已知合適組分的塑料制成,它包括兩個間隔開的對齊部件,其中,鋪貼輥在該兩對齊部件之間與該分配器機架相連。從第一對齊部件伸向鋪貼輥的縱向軸與從第二對齊部件伸向鋪貼輥的縱向軸之間的夾角為90度或更小。當將帶鋪貼到拐角內和拐角周圍時,該結構能在方向上光滑過渡。
該分配裝置包括在將分配該帶時用于握住所述分配裝置的裝置。盡管認識到用于握住的裝置可以包括安裝在該分配器的側面或端部的手柄,但優(yōu)選是與該機架形成一體的指持件。該指持件提供了握住和緊握的表面,并能夠使該分配器有效旋轉以及進行其它定向操作和運動。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硬毛安裝在機架上,其中,當從該分配裝置分配帶時,該硬毛向該帶施壓。在另一可選實施例中,輪轂包括與該輪轂相連的彈簧偏壓裝置。該彈簧偏壓裝置使得該輪轂可相對于機架和/或對齊部件的縱向軸橫向運動。當將帶鋪貼到護壁板或墻板上時,用戶有時可能希望該帶稍微交疊到相鄰墻壁上或可能希望在該帶的邊緣與墻壁之間稍微為間隙(千分之幾英寸)。在這兩種情況下,可以利用該彈簧偏壓裝置來將輪轂向內或向外調節(jié)。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分配器,該帶分配器能夠將帶分配和鋪貼到第一表面,其中,該帶的邊緣精確布置成與相鄰的第二表面平齊或間隔預定距離。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分配器,該帶分配器能夠雙向將帶鋪貼到第一表面上。
本發(fā)明的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分配器,該帶分配器能夠以兩個方向將帶鋪貼到拐角周圍和拐角內。
本發(fā)明的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分配器系統(tǒng),該帶分配器系統(tǒng)不管帶卷的厚度如何,都能夠使該帶卷的外邊緣與分配器機架自動對齊。
通過下面對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尤其是結合權利要求和附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地了解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和優(yōu)點,附圖中,在多個視圖中的相同參考標號表示相同部件。
圖1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器系統(tǒng)的正面透視圖;圖2是圖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器系統(tǒng)的正面分解透視圖;圖3是圖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正視圖;圖4是圖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側視圖;圖6是圖5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繞輪轂的旋轉軸旋轉180度時的側視圖;圖7是圖3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正視圖,其中除去了輪轂和鋪貼輥;圖8是圖5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側視圖,其中除去了輪轂和鋪貼輥;圖9是圖3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局部剖正視圖;圖10是圖5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局部剖側視圖;圖11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局部剖側視圖;圖12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局部剖正視圖;圖13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局部剖側視圖;圖14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正面透視圖,表示帶卷與輪轂配合且該帶通過鋪貼輥而打開;圖15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正視圖,表示帶卷與輪轂配合和該帶通過鋪貼輥而打開,從而以從右向左的方向鋪貼該帶;圖16是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正視圖,表示帶卷與輪轂配合和該帶通過鋪貼輥而打開,從而以從左向右的方向鋪貼該帶;圖17是圖16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從左向右以水平方向將該帶鋪貼到拐角中;圖18是圖17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使該分配器旋轉;圖19是圖17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在旋轉后該分配器位于拐角內;圖20是圖17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從左向右以垂直方向并離開該拐角而鋪貼該帶;圖21是圖15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從右向左以水平方向朝著構架的邊緣或拐角而鋪貼該帶;圖22是圖2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使該分配器旋轉;圖23是圖2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在旋轉后該分配器靠近該構架的邊緣或拐角;圖24是圖2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該分配器繞構架的拐角旋轉;圖25是圖21所示類型的帶分配系統(tǒng)的后視圖,表示從右向左以垂直方向并離開該構架的邊緣或拐角而鋪貼該帶,并且該帶分配系統(tǒng)旋轉90度;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概括地介紹了對用于將帶鋪貼到預定表面上的分配器的合適改進。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道,使用本發(fā)明的帶分配裝置的方式和該帶分配裝置的特殊用法或用途將根據(jù)不同用戶而變化。因此,本文中對將帶鋪貼到墻壁、護壁板或構架上的說明并不能認為是將該裝置限定成該特殊用途或目的。因此,本文所述的實施例應當認為是描述性的或示例性的,本發(fā)明的改進可以包含于其中,但是并不能認為是進行限定。
首先參考圖1,圖示為本發(fā)明的帶分配裝置10。該分配裝置通常包括機架12、第一對齊部件14、第二對齊部件16、鋪貼輥18、輪轂20和切割部件22。該鋪貼輥18和輪轂20優(yōu)選是可旋轉和可取下地安裝在支承部件24和26上,如圖2和10所示。該切割部件22壓配合到分別形成于對齊部件14和16中的槽28和30內。該槽28和30還包括形成于其中的槽道32,用于容納從切割部件22的一部分上伸出的桿34。該切割部件包括鋸齒形刀刃,是一種公知的合適結構。
參考圖3-7,該機架包括形成于機架12和對齊部件14和16中的指持件(fingerhold)36和從該機架12上伸出的指持件或翼形部件38。該指持件38非常適于將中指和食指放于其上,同時將拇指和小指置于指持件36內。指持件36和38位于機架12周圍并處于重要位置(in strategic position),以便于操作和移動裝置10。機架12還包括從機架12的平表面上伸出的肋40,以便增加該機架12的支承性和剛性。輪轂20包括從輪轂20的外周表面向外伸出的肋42。該肋42設計成與帶卷的孔的內表面配合。
并不是作為限定,圖8-10更詳細地表示了輪轂20和鋪貼輥18與機架12可旋轉地連接的優(yōu)選方式。支承部件26的頂端44穿過形成于輪轂20中的孔46(見圖2)。具有墊圈或延伸肩部50的螺釘48插入支承部件26的頂端44中并擰緊,直到該墊圈50抵靠該頂端44。輪轂20繞支承部件26轉動或自由旋轉,該嚙合螺釘48和墊圈50防止該輪轂20從支承部件26上甩出。輪轂20的襯套54繞支承部件26旋轉,且只有該襯套54的端部與該支承部件26接觸,從而在該輪轂20繞該支承部件26旋轉時能減小摩擦和/或搖擺量。
類似的,支承部件24的頂端60穿過形成于鋪貼輥18中的孔62(見圖2)。具有墊圈或延伸肩部66的螺釘64插入支承部件24的頂端60中并擰緊,直到該墊圈66抵靠該頂端60。該鋪貼輥18繞支承部件24轉動或自由旋轉,該嚙合螺釘64和墊圈66防止該鋪貼輥18從支承部件24上甩出。鋪貼輥18的襯套68繞支承部件24旋轉,且只有該襯套68的端部70與該支承部件24接觸,從而減小該支承部件24和鋪貼輥18之間的摩擦量。該鋪貼輥18的端部70成錐形,以便與支承部件24的錐形部分72相對應,從而作為一個實際上定位器來減小當該鋪貼輥18繞支承部件24旋轉時的搖擺量。
再參考圖11,圖中表示了輪轂20與支承部件26連接的另一優(yōu)選模式。其中不需要與支承部件26的頂端44嚙合的螺釘,而是在襯套54的內表面上形成有脊80。當輪轂20壓到該支承部件26上時,該脊80卡在從該支承部件26的頂端44上伸出的唇緣82上。這樣,該卡住配合防止輪轂20從支承部件26上滑出,但是允許輪轂20繞支承部件26自由旋轉。類似的,在襯套68的內表面上形成有脊84。當鋪貼輥18壓到支承部件24上時,該脊84卡在從該支承部件24的頂端60上伸出的唇緣86上。這樣,該卡住配合防止鋪貼輥18從支承部件24上滑出,但是允許鋪貼輥18繞支承部件26自由旋轉。
參考圖12,如圖所示,軟的柔性硬毛90從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14和16上伸出。當帶從分配器10上分配時,該分配器逆著該帶加壓,從而促使該帶粘貼到下面的表面上。
圖13表示了使輪轂20與支承部件26連接的另一優(yōu)選模式。其中支承部件26的頂端44并不穿過孔46,而是一個彈簧92位于該支承部件26的末端和墊圈50之間。當螺釘48擰緊時,該彈簧被壓縮,該輪轂向內運動。當松開該螺釘時,彈簧92伸長,從而使該輪轂20向外運動。該彈簧偏壓結構允許輪轂20相對于機架12和對齊部件14和16橫向運動。
已經介紹了本發(fā)明的結構特征,下面將結合對圖14-24的說明來詳細介紹其使用模式。首先參考圖14-16,如圖所示,帶卷98壓配合裝到輪轂20上,同時該帶100從卷98上打開。帶100的膠粘劑面朝下,該帶從鋪貼輥18下面穿過。如上所述,該帶的邊緣與鋪貼輥18和對齊部件14和16中的一個或多個對齊。圖15表示當帶100例如從右向左鋪貼到護壁板和墻壁上時該帶進出分配器的路徑。圖16表示當帶100例如從左向右鋪貼到護壁板和墻壁上時該帶100進出分配器的路徑。
再轉到圖17-20,該圖順序表示了將帶100鋪貼到護壁板102的拐角內。用戶首先以從左向右的方向將該帶向著拐角鋪貼(見圖17)。當該分配器運動到護壁板的拐角內時,使該分配器旋轉,這樣,該對齊部件14從水平位置運動到垂直位置(見圖18)。然后,用戶將該分配器10壓入拐角(見圖19),再使該分配器沿護壁板垂直向上運動。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道,如果希望將該帶精確地裝入拐角內,那么當用戶將該分配器10壓入拐角時(如圖19所示),可以將一把小刀置于該帶100和對齊部件16之間,然后使該小刀滑入拐角,從而將帶100緊壓在拐角內。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當知道,可以減小鋪貼輥的半徑,從而使位于該拐角內的帶的半徑減至最小。
圖21-24表示了帶100環(huán)繞護壁板102的拐角粘貼時的順序。用戶首先從右向左朝著拐角鋪貼該帶(見圖21)。當分配器朝著護壁板的拐角運動時,使分配器旋轉,這樣,該對齊部件14從垂直位置運動到水平位置(見圖22)。然后,用戶朝著邊緣壓該分配器10(見圖23),直到僅有對齊部件14的一部分與該護壁板102交疊。然后將該分配器10環(huán)繞拐角向下旋轉,用戶再使該分配器沿著護壁板垂直向下運動(見圖24)。用戶可以再使該分配器旋轉90度,這樣,對齊部件16的前緣靠近該護壁板(見圖25)。
遵照專利法,并為了向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實施該新原理所需的信息和使他們在需要時能夠制成和使用該特殊部件,本文中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本發(fā)明。不過,應當知道,本發(fā)明能夠通過特定的不同裝置而實施,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該裝置和操作過程進行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向帶分配裝置,其能夠將帶鋪貼在一第一表面的拐角周圍和拐角內,其中,該第一表面可以靠近一第二表面,所述帶分配裝置包括一機架,該機架有從所述機架上伸出的對齊部件;一輪轂,該輪轂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用于安裝帶卷,其中,當該帶卷安裝在所述輪轂上時,不管帶卷的寬度如何,所述帶的外邊緣與所述對齊部件的外邊緣對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對齊部件,該第二對齊部件從所述機架上伸出并與所述對齊部件間隔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從其中分配帶時握住所述分配裝置的裝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用于握住的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機架中的指持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輥子,該輥子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用于當帶從該分配裝置中移出時引導該帶。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輥子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機架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硬毛,其中,當帶從所述分配裝置中分配時,所述硬毛向該帶施壓。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輪轂包括彈簧偏壓裝置,該彈簧偏壓裝置與所述輪轂相連,用于使所述輪轂相對于所述對齊部件的縱向軸橫向運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調節(jié)所述輪轂的外邊緣與所述對齊部件的外邊緣的對齊的裝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可取下的切割裝置,用于當帶從所述分配裝置中分配時切割該帶。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切割裝置壓配合裝入形成于所述對齊部件的一端中的槽內。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機架由耐沖擊且能熱模制的塑料制成。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機架包括從該機架上伸出的增強肋。
1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對齊部件的縱向軸與所述第二對齊部件的縱向軸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
15.一種雙向帶分配裝置,其能夠將帶鋪貼在一第一表面的拐角周圍和拐角內,該第一表面靠近一第二表面,所述帶分配裝置包括一機架,該機架有間隔開的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相對于一個公共點定位在所述機架上,并且在該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以及公共點之間有預定的角度;以及一輪轂,該輪轂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用于安裝帶卷,其中,該帶卷的外邊緣與各所述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的外邊緣對齊,因此,當帶從該帶卷中分配時,該帶從所述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之間經過。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從其中分配帶時握住所述分配裝置的裝置。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用于握住的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機架中的指持件。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輥子,該輥子相對于該公共點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用于當帶從該分配裝置中移出時引導該帶。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輥子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機架上。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硬毛,其中,當帶從帶卷中分配時,所述硬毛向該帶施壓。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輪轂包括彈簧偏壓裝置,該彈簧偏壓裝置與所述輪轂相連,用于使所述輪轂相對于所述對齊部件的縱向軸橫向運動。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調節(jié)所述輪轂的外邊緣與所述對齊部件的外邊緣的對齊的裝置。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可取下的切割裝置,用于當帶從所述分配裝置中分配時切割該帶。
24.根據(jù)權利要求23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切割裝置壓配合裝入形成于所述對齊部件的一端中的槽內。
25.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機架由耐沖擊且能熱模制的塑料制成。
2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機架包括從該機架上伸出的增強肋。
27.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對齊部件以及公共點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
28.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裝置,其中所述帶卷可以以所述帶的端頭相對于第一或第二對齊部件定位的方式壓到輪轂上。
全文摘要
一種帶分配器(10),該帶分配器(10)將帶分配和鋪貼在第一表面上,其中,該帶的邊緣精確布置成與相鄰的第二表面平齊或間隔預定距離。本發(fā)明的帶分配系統(tǒng)能夠雙向將帶鋪貼到第一表面上,尤其適于將帶鋪貼到拐角周圍和拐角內。不管帶卷的厚度如何,該帶分配器系統(tǒng)都能夠使該帶卷的外邊緣與分配器機架的外邊緣自動對齊。該分配器還包括:機架(12),該機架(12)具有用于帶卷的輪轂(20);對齊部件(14、16),該對齊部件從該機架垂直延伸;鋪貼輥(18),該鋪貼輥在該對齊部件之間;切割刀片(22)以及指持件(36)。
文檔編號B65H35/06GK1373710SQ00812767
公開日2002年10月9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喬治·格魯伯 申請人:喬治·格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