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童車領域,特別是一種聯(lián)動收疊的童車。
背景技術:
童車通常具有展開使用及收疊收納功能,以便其使用、攜帶或收納,目前童車的收納結構多為分段式結構,各個關節(jié)位置均需配置鎖定裝置,收疊時,需要進行多個位置的解鎖,操作非常的麻煩,使用不方便。
此外,目前的童車收疊結構中,多是采用關節(jié)位置的按鈕控制或者具有卡扣結構的旋鈕控制等,完成一個收疊動作需要解鎖多個的開關,操作非常的繁瑣,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收疊控制方便,收疊簡單快捷的聯(lián)動收疊的童車。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聯(lián)動收疊的童車,包括:
上推手架;
下支架,所述下支架設置在上推手架下端;
輪架,所述輪架的前端與下支架下端鉸接;
上連桿,所述上連桿上端轉動在下支架上,且在上連桿與下支架之間設置有連桿轉動控制裝置;
下連桿,所述下連桿上端與上連桿下端鉸接,所述下連桿下端鉸接至輪架上;
所述上推手架、下支架、輪架、上連桿和下連桿形成一可收疊或展開的連桿機構,并可通過連桿轉動控制裝置鎖定或解鎖該連桿機構。
所述輪架后側配置有后輪組,所述后輪組通過一滑動桿組滑動設置在輪架后側,所述下連桿通過一連桿組件連接至滑動桿組,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下連桿能夠通過連桿組件、滑動桿組帶動后輪組滑動收回或伸出。
優(yōu)選的,所述連桿組件包括一后輪連桿,所述下連桿下端延伸設置有一擺臂,所述后輪連桿一端鉸接至擺臂,其另一端鉸接至滑動桿組。
優(yōu)選的,所述后輪連桿端部通過一連接銷與滑動桿組鉸接,在輪架上開設有能夠供連接銷往復滑動的滑槽,以定位滑動桿組即整個連桿機構的滑動位置,形成支撐結構。
所述輪架前側配置有前輪組,所述前輪組包括一橫桿,所述橫桿轉動設置在輪架前端,所述連桿機構與橫桿之間設置有連接裝置,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連接裝置能夠帶動橫桿及前輪組轉動收疊或展開。
優(yōu)選的,所述橫桿中部設置有一連接彎臂,所述連接彎臂端部設置有一轉動孔,所述輪架前端中部設置有一轉動座,所述轉動座后端中部開設有與轉動孔匹配的轉動軸,所述下支架下端設置有一鉸接座,所述鉸接座與轉動座前端鉸接配合。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在下支架下端的第一驅動齒組及設置在橫桿上的第二驅動齒組,第一驅動齒組與第二驅動齒組相互嚙合,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下支架下端轉動,通過第一驅動齒組與第二驅動齒組的配合帶動橫桿,從而驅動前輪組轉動收疊或展開。
優(yōu)選的,所述前輪組能夠轉動收疊至輪架內側。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裝置包括一前輪驅動連桿,所述前輪驅動連桿一端鉸接在橫桿偏離轉動中心的位置,其另一端鉸接在下支架、上連桿或下連桿上,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下支架、上連桿或下連桿發(fā)生位移,通過前輪驅動連桿的帶動橫桿及前輪組轉動收疊或展開。
所述上推手架下端與下支架上端鉸接,且在上推手架與下支架之間設置有轉動控制裝置,所述上推手架包括套管及滑動插裝在套管上的上推手管,所述套管與上推手管之間設置有滑動定位裝置,當滑動定位裝置解鎖時,所述上推手管向下滑動能夠觸發(fā)轉動控制裝置解鎖,當上推手架與下支架相對轉動時能夠觸發(fā)連桿轉動控制裝置解鎖,使得連桿機構能夠進行折疊動作,使得收疊時,進行控制滑動定位裝置處的開關即可,控制方便。
優(yōu)選的,所述滑動定位裝置包括一設置在上推手管上的按鈕機構、固定設置在上推手管下端的滑動座、縱向滑動設置在滑動座上的滑塊、及橫向滑動設置在滑動座上的限位片,所述按鈕機構通過一拉索連接至滑塊,按壓按鈕機構能夠通過拉索帶動滑塊向上滑動,所述滑塊上開設有一滑塊斜面結構,所述限位片上設置有與該滑塊斜面結構配對的導向柱,所述套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與限位片匹配的限位孔,當滑塊向上滑動時能夠通過滑塊斜面結構帶動限位片橫向移動至脫離限位孔,從而解鎖滑動定位裝置,使得上推手管能夠相對與套管滑動。
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片與滑塊之間設置有限位片復位彈簧,該限位片復位彈簧為限位片提供一向外的彈性頂壓力,當限位片與限位孔對應,且按鈕機構未按下時,所述限位片能夠自動的彈出至卡入限位孔,形成鎖定結構。
所述按鈕機構包括按鈕殼體、按鍵、固定塊,所述按鍵滑動設在按鈕殼體上并配置有按鍵復位彈簧,所述固定塊固定在按鈕殼體內,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橫向滑槽,所述拉索端部設置有一插入至橫向滑槽內的滑動銷,所述按鍵上設置有斜向滑槽,所述滑動銷兩端穿入斜向滑槽,按壓按鍵能夠通過斜向滑槽與橫向滑槽的配合驅動滑動銷移動從而拉動拉索。
優(yōu)選的,所述套管下端設置有一上推手關節(jié),所述下支架上端設置有一下支架關節(jié),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與下支架關節(jié)相互鉸接,所述轉動控制裝置包括觸發(fā)片、鎖定柱,所述觸發(fā)片滑動設置在上推手關節(jié)上,且所述觸發(fā)片的上端凸出于上推手關節(jié)的上端面,當上推手管下移時能夠頂壓觸發(fā)片下移,所述鎖定柱滑動設置在下支架關節(jié)上,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上開設有一與鎖定柱配合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包括一徑向延伸的鎖定段及一周向延伸的滑動段,所述觸發(fā)片下端設置有與鎖定柱匹配的觸發(fā)片斜面結構,未解鎖時,鎖定柱端部插入鎖定段內,當觸發(fā)片下移時,能夠通過觸發(fā)片斜面結構帶動鎖定柱向滑動段滑動,當鎖定柱端部滑入滑動段時,所述上推手架與下支架能夠相對轉動。
優(yōu)選的,在鎖定柱與下支架關節(jié)之間設置鎖定柱復位彈簧,該定柱復位彈簧為鎖定柱提供一徑向的彈力,使得觸發(fā)片未被頂壓時,且上推手關節(jié)與下支架關節(jié)展開時,鎖定柱能夠自動卡入鎖定段內,形成鎖緊結構。
還包括一扶手管,所述扶手管端部設置有一扶手關節(jié),所述扶手關節(jié)轉動設置在下支架關節(jié)上,所述扶手關節(jié)偏離轉動中心的位置向下支架關節(jié)方向延伸設置有一鎖定銷,所述下支架關節(jié)和上推手關節(jié)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所述鎖定銷依次穿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當上推手架與下支架轉動展開時,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相對遠離滑動并錯開,從而縮小鎖定銷的可滑動距離,并最終限定鎖定銷的位置,定位扶手管;當上推手架與下支架轉動收疊時,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相對靠近重疊,增大鎖定銷的可滑動距離,使得扶手管可轉動收疊。
所述套管下端設置有一上推手關節(jié),所述下支架上端設置有一下支架關節(jié),所述連桿轉動控制裝置包括一滑動設置在下支架上的卡塊及設置在卡塊上的推桿,所述卡塊下端設置于能夠與上連桿端部相互卡掣的卡合結構,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外側設置有一凸輪結構,所述推桿與下支架之間配置有一彈性推壓件,所述推桿上端穿過下支架關節(jié)并通過彈性推壓件頂壓在上推手關節(jié)外側的凸輪結構上,當上推手架與下支架展開時,所述推桿頂壓在凸輪結構的凸起部分處,使得卡塊下端與上連桿端部相互卡掣,當上推手架與下支架轉動收疊時,所述推桿脫離凸輪結構的凸起部分,推桿及卡塊上移,使得卡塊下端脫離上連桿端部,上連桿可進行轉動。
優(yōu)選的,所述卡塊下端為一凹形結構,所述上連桿端部為與凹形結構配合的凸起結構,使得卡塊下移時,凹形結構與凸起結構配合形成卡掣結構,當卡塊上移時,凹形結構與凸起結構分離解鎖。
優(yōu)選的,所述彈性推壓件為一拉簧,該拉簧設置在推桿與下支架之間。
優(yōu)選的,所述推桿滑動設置在卡塊上,所述卡塊上設置有一限位銷,所述推桿上設置有與限位銷對應的長形限位滑槽,使得推桿與卡塊能夠相對滑動一定距離,在推桿與卡塊之間設置壓縮彈簧,當上推手關節(jié)與下支架關節(jié)轉動至完全展開時,凸輪結構的凸起部分頂壓推桿下移,若上連桿端部的凸起結構未轉動至展開狀態(tài)時,卡塊與推桿相對移動縮短距離,同時通過壓縮彈簧使得使得卡塊頂壓在上連桿端部上,當上連桿端部的凸起結構轉動至展開狀態(tài)時,凹形結構通過彈力自動卡入凸起結構形成卡掣,即通過壓縮彈簧形成彈性的行程可壓縮結構,避免車架分段展開時造成卡死。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聯(lián)動收疊的童車,包括:上推手架、下支架、輪架、上連桿、下連桿,所述下支架設置在上推手架下端;所述輪架的前端與下支架下端鉸接;所述上連桿上端轉動在下支架上,且在上連桿與下支架之間設置有連桿轉動控制裝置;所述下連桿上端與上連桿下端鉸接,所述下連桿下端鉸接至輪架上;所述上推手架、下支架、輪架、上連桿和下連桿形成一可收疊或展開的連桿機構,并可通過連桿轉動控制裝置鎖定或解鎖該連桿機構,從而實現(xiàn)快速的收疊或展開,收疊控制方便,收疊簡單快捷,且連桿機構能夠帶動前輪組及后輪組收疊,進一步縮小收疊時占用的空間。
進一步,本發(fā)明還可通過上推手架的伸縮滑動聯(lián)動的控制連桿機構及整個的收疊過程,使得收疊時,進行控制一處的開關機構即可,控制方便,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側向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的折疊過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折疊完成后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按鈕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滑動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滑動定位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滑動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滑動定位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上推手關節(jié)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連桿轉動控制裝置與上連桿的配合示意圖;
圖14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連桿轉動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發(fā)明圖1實施例連桿轉動控制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16是本發(fā)明第二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本發(fā)明圖16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照圖1至圖15,圖1至圖15是本發(fā)明第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聯(lián)動收疊的童車,包括:上推手架1、下支架2、輪架3、上連桿4、下連桿5;
如圖所示,所述下支架2設置在上推手架1下端,所述輪架3的前端與下支架2下端鉸接,所述上連桿4上端轉動在下支架2上,且在上連桿4與下支架2之間設置有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所述下連桿5上端與上連桿4下端鉸接,所述下連桿5下端鉸接至輪架3上,所述上推手架1、下支架2、輪架3、上連桿4和下連桿5形成一可收疊或展開的連桿機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桿機構呈四連桿狀,并可通過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鎖定或解鎖該連桿機構,從而實現(xiàn)快速的收疊或展開,收疊控制方便,收疊簡單快捷。
優(yōu)選的,如圖所示,所述輪架3后側配置有后輪組6,所述后輪組6通過一滑動桿組61滑動設置在輪架3后側,所述下連桿5通過一連桿組件連接至滑動桿組61,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下連桿5能夠通過連桿組件、滑動桿組61帶動后輪組6滑動收回或伸出,無需額外的控制或解鎖,收疊更為的方便快捷,并可減少收疊占用的空間。
優(yōu)選的,如圖所示,所述連桿組件包括一后輪連桿62,所述輪架3上設置有鉸接支座33,所述下連桿5下端鉸接在該鉸接支座33上,且所述下連桿5下端越過鉸接點延伸設置有一擺臂51,所述后輪連桿62一端鉸接至擺臂51,其另一端鉸接至滑動桿組61,即可實現(xiàn)連桿機構帶動后輪組6滑動,收疊時,所述擺臂51順時針擺動,從而通過后輪連桿62拉動后輪組收疊,反之,展開時,所述擺臂51逆時針擺動,通過后輪連桿62推動后輪組伸出,形成展開狀態(tài)。
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連桿組件還可由三組或多組連桿組成,在此不作詳述。
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后輪連桿62端部通過一連接銷621與滑動桿組61鉸接,在輪架3上開設有能夠供連接銷621往復滑動的滑槽31,以定位滑動桿組61即整個連桿機構的滑動位置,形成支撐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輪架3前側配置有前輪組7,所述前輪組7包括一橫桿71,所述橫桿71轉動設置在輪架3前端,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橫桿71中部設置有一連接彎臂72,所述連接彎臂72端部設置有一轉動孔721,所述輪架3前端中部設置有一轉動座32,所述轉動座32后端中部開設有與轉動孔721匹配的轉動軸321,所述下支架2下端設置有一鉸接座22,所述鉸接座22與轉動座32前端鉸接配合。
優(yōu)選的,所述連桿機構與橫桿71之間設置有連接裝置,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連接裝置能夠帶動橫桿71及前輪組7轉動收疊或展開,無需額外的控制或解鎖,收疊更為的方便快捷,且前輪組7收疊時轉動至輪架3內側,可進一步減少收疊占用的空間。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在下支架2下端的第一驅動齒組81及設置在橫桿71的連接彎臂72端部上的第二驅動齒組82,第一驅動齒組81與第二驅動齒組82相互嚙合,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下支架2下端轉動,通過第一驅動齒組81與第二驅動齒組82的配合帶動橫桿71及前輪組7轉動收疊或展開,即可實現(xiàn)前輪組7的聯(lián)動收納,無需額外的控制,同理,張開時,第一驅動齒組81反向帶動第二驅動齒組82,實現(xiàn)前輪組7的展開。
此外,所述連接裝置還可為一連桿機構,包括一前輪驅動連桿,所述前輪驅動連桿一端鉸接在橫桿71偏離轉動中心的位置,其另一端鉸接在下支架2、上連桿4或下連桿5上,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下支架2、上連桿4或下連桿5發(fā)生位移,通過前輪驅動連桿的帶動橫桿71及前輪組7轉動收疊或展開,優(yōu)選的,所述前輪驅動連桿鉸接在上連桿4或下連桿5上,上連桿4或下連桿5收疊時位移距離較大,可滿足前輪組7轉動收疊的要求。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可為獨立控制的轉動鎖緊結構,如通過按鈕卡掣結構或扳鈕凸輪壓緊結構等,均可實現(xiàn)轉動機構的鎖緊及解鎖。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采用上部控制的聯(lián)動解鎖結構,所述上推手架1下端與下支架2上端鉸接,且在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之間設置有轉動控制裝置20,所述上推手架1包括套管11及滑動插裝在套管11上的上推手管12,所述套管11與上推手管12之間設置有滑動定位裝置13。
當滑動定位裝置13解鎖時,所述上推手管12向下滑動能夠觸發(fā)轉動控制裝置20解鎖,當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相對轉動時能夠觸發(fā)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解鎖,使得連桿機構能夠進行折疊動作,即通過上部的滑動定位裝置13解鎖即可完成整個車架的折疊解鎖,解鎖方便快捷。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滑動定位裝置13可為常見的按壓式卡銷、彈珠定位機構等,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采用上部控制的方式,上部控制時優(yōu)選采用拉索連接,控制方式可采用旋轉把手拉動拉索或按壓按鈕拉動拉索。
如圖所示,優(yōu)選的,所述滑動定位裝置13包括一設置在上推手管12上的按鈕機構131、固定設置在上推手管12下端的滑動座132、縱向滑動設置在滑動座132上的滑塊133、及橫向滑動設置在滑動座132上的限位片134,所述按鈕機構131通過一拉索135連接至滑塊133,按壓按鈕機構131能夠通過拉索135帶動滑塊133向上滑動,所述滑塊133上開設有一滑塊斜面結構136,所述限位片134上設置有與該滑塊斜面結構136配對的導向柱137,所述套管11上開設有至少一個與限位片134匹配的限位孔138,當滑塊133向上滑動時能夠通過滑塊斜面結構136帶動限位片134橫向移動至脫離限位孔138,從而解鎖滑動定位裝置13,使得上推手管12能夠相對與套管11滑動。
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片134與滑塊133之間設置有限位片復位彈簧,該限位片復位彈簧為限位片134提供一向外的彈性頂壓力,當限位片134與限位孔138對應,且按鈕機構131未按下時,所述限位片134能夠自動的彈出至卡入限位孔138,形成鎖定結構。
如圖7所示,所述按鈕機構131包括按鈕殼體131a、按鍵131b、固定塊131c,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按鈕殼體131a為一組合式的殼體,又兩瓣組成,所述按鍵131b滑動設在按鈕殼體131a上并配置有按鍵復位彈簧,優(yōu)選的,在按鍵131b上設置有防止按鍵131b滑出的卡鉤131f,所述固定塊131c固定在按鈕殼體131a內,所述固定塊131c上設置有橫向滑槽131d,所述拉索端部設置有一插入至橫向滑槽131d內的滑動銷,所述按鍵131b上設置有斜向滑槽131e,所述滑動銷兩端穿入斜向滑槽131e,按壓按鍵131b能夠通過斜向滑槽131e與橫向滑槽131d的配合驅動滑動銷移動從而拉動拉索,此外,還可直接在按鍵131b的下方設置頂壓塊,所述拉索拉緊在定壓塊下方,按壓按鍵131b時,頂壓塊下壓拉索,同樣能夠拉動拉索,在此不作詳述。
優(yōu)選的,所述套管11下端設置有一上推手關節(jié)14,所述下支架2上端設置有一下支架關節(jié)23,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14與下支架關節(jié)23相互鉸接,所述轉動控制裝置20包括觸發(fā)片201、鎖定柱202,所述觸發(fā)片201滑動設置在上推手關節(jié)14上,且所述觸發(fā)片201的上端凸出于上推手關節(jié)14的上端面。
當上推手管12下移時能夠頂壓觸發(fā)片201下移,所述鎖定柱202滑動設置在下支架關節(jié)23上,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14上開設有一與鎖定柱202配合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包括一徑向延伸的鎖定段141及一周向延伸的滑動段142,所述觸發(fā)片201下端設置有與鎖定柱202匹配的觸發(fā)片斜面結構203。
未解鎖時,鎖定柱202端部插入鎖定段141內,當觸發(fā)片201下移時,能夠通過觸發(fā)片斜面結構203帶動鎖定柱202向滑動段142滑動,當鎖定柱202端部滑入滑動段142時,所述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能夠相對轉動,即可實現(xiàn)上推手管12向下滑動能夠觸發(fā)轉動控制裝置20解鎖的功能。
優(yōu)選的,在鎖定柱202與下支架關節(jié)23之間設置鎖定柱復位彈簧,該定柱復位彈簧為鎖定柱202提供一徑向的彈力,使得觸發(fā)片201未被頂壓時,且上推手關節(jié)14與下支架關節(jié)23展開時,鎖定柱202能夠自動卡入鎖定段141內,形成鎖緊結構。
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轉動控制裝置20可采用童車中常見的控制機構,如按鍵就鎖的機構,通過配置如上述的觸發(fā)片201與按鍵對應,即可在上推手管12時通過觸發(fā)片201按壓按鍵進行解鎖,在此不作詳述。
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扶手管24,所述扶手管24端部設置有一扶手關節(jié)241,所述扶手關節(jié)241轉動設置在下支架關節(jié)23上,所述扶手關節(jié)241偏離轉動中心的位置向下支架關節(jié)23方向延伸設置有一鎖定銷242,所述下支架關節(jié)23和上推手關節(jié)14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弧形槽251、第二弧形槽252,所述鎖定銷242依次穿過第一弧形槽251、第二弧形槽252。
如圖所示,當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轉動展開時,第一弧形槽251和第二弧形槽252相對遠離滑動并錯開,從而縮小鎖定銷242的可滑動距離,并最終限定鎖定銷242的位置,定位扶手管24;當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轉動收疊時,所述第一弧形槽251和第二弧形槽252相對靠近重疊,增大鎖定銷242的可滑動距離,使得扶手管24可轉動收疊。
即通過下支架關節(jié)23和上推手關節(jié)14上的第一弧形槽251和第二弧形槽252的相對轉動,形成錯位的定位孔實現(xiàn)扶手管24的鎖定,或形成重疊的弧形槽,實現(xiàn)扶手管24的轉動收疊,無需額外的控制解鎖結構,收疊方便,收疊后的體積更小。
優(yōu)選的,如圖所示,所述套管11下端設置有一上推手關節(jié)14,所述下支架2上端設置有一下支架關節(jié)23,所述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包括一滑動設置在下支架2上的卡塊41及設置在卡塊41上的推桿42,所述卡塊41下端設置于能夠與上連桿4端部相互卡掣的卡合結構,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14外側設置有一凸輪結構143,所述推桿42與下支架2之間配置有一彈性推壓件,所述推桿42上端穿過下支架關節(jié)23并通過彈性推壓件頂壓在上推手關節(jié)14外側的凸輪結構143上。
當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展開時,所述推桿42頂壓在凸輪結構143的凸起部分處,使得卡塊41下端與上連桿4端部相互卡掣,當上推手架1與下支架2轉動收疊時,所述推桿42脫離凸輪結構143的凸起部分,推桿42及卡塊41上移,使得卡塊41下端脫離上連桿4端部,上連桿4可進行轉動,即可實現(xiàn)上推手關節(jié)14與下支架關節(jié)23相對轉動時解鎖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從而解鎖整個的連桿機構,實現(xiàn)折疊功能。
此外,所述上推手關節(jié)14與下支架關節(jié)23之間還可設置拉索機構,上推手關節(jié)14與下支架關節(jié)23相對轉動時拉動拉索對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進行解鎖亦可,另外,所述推桿42還可與按鈕卡掣結構或扳鈕凸輪壓緊結構的連桿轉動控制裝置40配合,頂壓按鈕或扳鈕進行解鎖,在此不作詳述。
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塊41下端為一凹形結構411,所述上連桿4端部為與凹形結構411配合的凸起結構412,使得卡塊41下移時,凹形結構411與凸起結構412配合形成卡掣結構,當卡塊41上移時,凹形結構411與凸起結構412分離解鎖。
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推壓件為一拉簧,該拉簧設置在推桿42與下支架2之間,當然也可采用頂壓彈簧,在此不作詳述。
優(yōu)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推桿42滑動設置在卡塊41上,所述卡塊41上設置有一限位銷413,所述推桿42上設置有與限位銷413對應的長形限位滑槽421,使得推桿42與卡塊41能夠相對滑動一定距離,在推桿42與卡塊41之間設置壓縮彈簧。
當上推手關節(jié)14與下支架關節(jié)23轉動至完全展開時,凸輪結構143的凸起部分頂壓推桿42下移,若上連桿4端部的凸起結構412未轉動至展開狀態(tài)時,卡塊41與推桿42相對移動縮短距離,同時通過壓縮彈簧使得使得卡塊41頂壓在上連桿4端部上,當上連桿4端部的凸起結構412轉動至展開狀態(tài)時,凹形結構411通過彈力自動卡入凸起結構412形成卡掣,即通過壓縮彈簧形成彈性的行程可壓縮結構,避免車架分段展開時造成卡死。
實施例二
參照圖16、圖17,圖16、圖17是本發(fā)明第二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除前輪組7的收疊驅動方式與實施例一不同外,其他位置均是相似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裝置還可為一連桿機構,包括一前輪驅動連桿83,所述前輪驅動連桿83一端鉸接在橫桿71偏離轉動中心的位置,其另一端鉸接在上推手架1、下支架2、上連桿4或下連桿5上,當連桿機構收疊或展開時,所述上推手架1、下支架2、上連桿4或下連桿5發(fā)生位移,通過前輪驅動連桿83的帶動橫桿71及前輪組7轉動收疊或展開,優(yōu)選的,所述前輪驅動連桿83鉸接在下連桿5上,下連桿5收疊時位移距離較合適,可滿足前輪組7轉動收疊的要求。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